资产融资 (ASSETFINANCING)指放弃特定资产的已有利息,将这些资产转换成经营资金的融资活动。 流行方式 当大多数银行联合组成商业融资公司。专致力于向那些不适用传统季节的公司提供融资需要时,该术语常被商业融资这一术语所代替。尽管资产融资的最流行方式是以应收帐款作保证的各种贷款,但存款贷款(INVENTORYLOANS)也很普遍,而且考虑高通货膨胀率因素,以市场价值为依据的各种二级抵押贷款如今也日益盛行起来。
误差通常指预测值与实际结果的偏差。统计学中的误差也称残差。只要预测值位于置信区间内,它就不算是真正的误差。但我们通常将偏差当作误差。
复杂期权(Complex Option) 目录 1什么是复杂期权 什么是复杂期权 复杂期权是以两个以上标的资产中的表现最好的或最差的资产为标的。这些期权常被称为两色彩虹期权,这是因为两种资产的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看起来很像二维图形中的彩虹形状。彩虹期权可直接定价,或以相应的交易所期权来衡量,它在很多金融方面的应用中大有作为,如外国货币债务的定价、补偿计划(Compensation Plans)和风险分担合约(Risk sharing Contracts)。
迪拜金融危机 崛起在沙漠上的迪拜,近年来一派繁荣,成为世界奢华之都。迪拜政府雄心勃勃,要把迪拜打造成世界级观光和金融中心。海湾地区充足的石油美元在迪拜聚集,令迪拜的金融、贸易、房地产、旅游业飞速发展,许多外国人涌入迪拜,荷里活的电影明星、体育界的球星抛巨资到迪拜购置房产,一时间迪拜引来无数亿万富翁。随?金融危机横扫全球,严重依赖外资的迪拜骤然失色,金融地产泡沫迅速破裂,许多人的财富大幅缩水,甚至负债累累,仓皇出逃。 迪拜世界(Dubai World)的欠债约为590亿美元,而整个迪拜政府的欠债亦只有800亿元,即迪拜世界占去了超过一半欠债。要求延迟还款的消息传出后,迪拜世界的违约交易掉期升至历来最高水平,令迪拜成为全球第6个最大机会破产的国家投资公司。迪拜世界的债权人,包括?丰控股、巴克莱、莱斯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若迪拜破产,将对全球金融市场生成冲击,令尚未摆脱金融危机阴影的世界再添阴霾。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人们所担心的金融系统全面崩溃的情况不但未出现,而且全球股票市场强劲上涨,但迪拜债务违约风险,说明不宜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前景过分乐观。欧美可能还会有第二波的金融冲击,因为高失业率会带来更多的信用卡拖欠,其潜藏的危机不亚于次按。而且,全球经济复苏基础脆弱,不足以承受退市政策的后果,但越迟退市,金融泡沫滋生的风险越大。香港是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欧美等外围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本港经济。危机尚未结束,无论是政府和市民,都应保持警惕。
僵尸银行:Zombie Bank 指那些金融机构,其经济意义上的净资产已低于0,但仍然在政府支持下偿付债务并保持运营。这一词汇被Edward Kane在1987年使用,后被应用在1993年日本危机中的银行。 始于1990年的房市和股市暴跌,将日本各大银行推入资不抵债的境地。该国并未遵循美国提供的强硬建议——进而关闭这些银行或对它们进行资本重组——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容易的应对方式。通过提供公开或不公开的担保,以及零星的政府纾困,日本让这些银行保持着最低限度的运转。由此产生的“僵尸银行”——既无活力,也未倒闭——不可能对经济增长形成支持。 日本经济因此经历了一段表现疲软的时期,即所谓“失落的十年”。 “僵尸银行”对美国的影响 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当前这场银行业危机被视为一场流动性危机,而非偿付能力危机,美国可能正在重蹈日本的覆辙。迄今递交的多数提案都想当然的认为,一旦金融市场信心恢复,银行就将重振旗鼓。 但如果他们的假设是错误的,我们将面临美国“僵尸银行”长久存在、以及美国经历“失落的十年”的风险。 堆积如山的不良资产、住房市场下滑、经济急剧衰退、失业人口不断增多、以及由于担保、贷款和注资而日益增加的纳税人风险敞口——这些有力证据表明,一些美国银行面临的是偿付能力问题,而不仅仅是流动性问题。 我们应该采取果断行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问题涉及的范围。财政部必须与美联储(Fed)一起迅速分析美国各大银行的偿付能力。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提出的“压力测试”也许会收到成效。但任何分析都应包括最坏的局面。我们可以抱最好的希望,但应该做好最坏的准备。 接下来,我们应该把银行分成三类:健康的、毫无希望的和急需资金的。别去管那些健康的银行,马上关掉那些毫无希望的银行。对急需资金的银行应该进行结构重组和资本重组,最好是利用私人投资或者债转股,但若有必要也可以动用公共资金。是时候对银行进行分诊分治了。 为了防止出现银行挤兑,那些接受资本重组的银行所有储户都应得到充分保障,即使他们的存款超过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25万美元的存款保险上限。不过,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该进行更换,很遗憾,股东们将面临投资亏损。最理想的情况是,债券持有人也将被清理出场。但债券市场可能出现的崩盘风险意味着,债券持有人可能只会遭遇债券价值削减。这一切的确很残酷,但如果我们希望最终能让金融行业恢复市场纪律,这一切就是必不可少的。 这并非在呼吁进行国有化,而是在呼吁使用公共资金进行临时性的注资,以清理问题银行并使其尽早恢复私有。作为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的财政部长,我对政府控股的想法深恶痛绝——无论是部分控股还是完全控股——即使只是暂时的。遗憾的是,我们可能别无选择。但我们必须非常小心。政府持股的时间不应超过重组银行、恢复其正常放贷和收回至少一部分纳税人投资所必需的时间。 在以新的私人管理者替换银行管理层后,政府不应在银行的日常运营上拥有任何发言权。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可以对此进行协助。仅今年以来,它就已经让十几家美国银行——诚然,全是些小型银行——进入破产管理状态。我们还可以考虑设立一家类似清债信托公司(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的机构。这家为清算破产储蓄贷款机构的资产而在1989年成立的公司,最终处置了逾700家资不抵债的储蓄贷款机构近4000亿美元的资产。 为了避免银行挤兑并遏制市场混乱,财政部应在同一时间宣布这些决定。华盛顿还需与其它主要国家政府——尤其是西欧和东亚的国家政府——协调此项行动。最乐观的情况是,这将鼓励他国对自己的银行体系采取类似措施。最低限度,他国政府也可为随着决定宣布而出现的金融混乱做好准备。 这种方式既不好看也不容易。它将耗费大量资金,其中最大一部份将来自美国纳税人——至少在短期至中期内如此。但另一种选择——怀着未来局势会逐渐改善的模糊希望,零敲碎打地向资不抵债的银行注入更多公共资金——也许才是真正的历史性愚蠢之举。 有朝一日,我们的银行和经济将开始复苏。当这一天到来时,我们要懂得去避免日本所犯的另一个错误——提高税率。为了应对由于政府刺激计划而日益攀升的债务,日本在1997年提高了税率。该国消费因之下滑,经济也出现了崩溃。 对于“僵尸银行”的应对方案 我们应对银行业危机的权益之策帮助金融机构掩盖了损失、偏袒了银行股东而损害了纳税人、让银行高管免尝自身过错的恶果。最糟糕的是,它让我们的信用体系陷于瘫痪,而此刻正是美国和世界都需要健康信用体系的时候。 许多人应对当前局面负责,但我们没时间进行指责或作党派之争。这场危机需要一套务实而全面的应对方案。我们决不能再以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蒙混过关。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官员时常敦促他们的日本同僚,在僵尸银行对日本经济造成更多损害之前杀死它们。今天,如果我们不听取自己的建议,那将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詹姆斯-A-贝克三世(James A. Baker III)曾任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的白宫办公厅主任和财政部长,以及老布什(George H.W. Bush)总统的国务卿 译者/汪洋
FDI FDI(对外直接投资)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FDI是指: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治理具有发言权。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到1999年为止,5.3万跨国公司约有3.5万亿美圆资产。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国,欧盟三极之中。日本早前的FDI主要投资于东南亚,80年代后,80%投资于美国,20%投资于欧洲。现在为中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国。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对外投资趋缓。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本质,有的学者强调“经营资源”,尤其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例如,日本学者原正行(1992)认为,FDI是企业非凡经营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国际转移;另一位日本学者小岛清(1987)认为,FDI是以经营治理上的技术性专门知识为核心。有的学者则强调“控制权”,例如A.G.肯伍德和A.L.洛赫德(1992)认为,FDI是指一国的某公司在另一国设立分支机构,或获得该国某企业的控制权。相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与理论界,例如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美国商务部等,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因为FDI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处于核心地位,而货币资本则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只能进行间接投资,所以,FDI不仅直接参与经营治理,而且其直接目标就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基于此,有学者认为,“FDI是指一国或地区企业通过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的国际转移,获得部分或全部外国企业控制权,以实现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高度统一的长期投资行为。”
什么是国际筹资成本 国际筹资成本是指经济主体在国际范围内筹措和使用资金时所付出的代价。由于成本与利润具有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国际筹资者都努力寻找以最低成本筹资的途径和方法。国际筹资成本分析 公式中: K——实际融资率 i——利率 S1——期末即期汇率 S0——期初即期汇率 案例分析: 中国甲公司按8%的利率取得了一笔期限为一年的100万美元。当甲公司收到该笔贷款时,即将其兑换为人民币,以支付供应商材料款,当时的汇率是1美元=8.28人民币(资金借入日)。1年以后归还本息时,汇率是1美元=8.20人民币(贷款归还日)。该项贷款的实际筹资利率计算如下: (1)计算美元价值的变化百分比: ($8.20 - $8.28) / $8.28=-0.97% (2)将利率和美元的变化百分比代入实际筹资利率计算公式: K=(1+8%)-1 =6.95%
名称 “信托法律网”起初定位为“信托与法律相互契合”的专业网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已演变为一个信托综合信息网站。 “信托法律网”由信托业内专业人士于2005年底策划,并于2006年3月15日正式推出和上线运营。 “信托法律网”是信泽金的专业平台,也是信泽金信托培训和信托研发的重要渠道。 “信托法律网”以专业、平实、简洁的风格运转至2011年3月初,在信泽金的推动下将启动改版等后续工作,目前仍在推进改版。特点 “信托法律网”是国内最早创立的信托专业网站之一,也是信托业内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网站之一。 “信托法律网”的主要频道包括:信托时事、信托文摘、信托研究、信托法律、信托热点、信托咨询、信托普及、信托培训、信托产品设计、信托资料、信托案例、信托图书馆、信托学位论文、信托俱乐部,等等。 “信托法律网”非常重视信息来源和内容质量,竭力做好每一条信息的甄选、排版和发布。 “信托法律网”的特色在于信托法律法规政策的及时性、信托专业研究的原创性、信托专业信息的广泛性。资源 “信托法律网”依托独特的资源积累方式,拥有广泛的专业信息渠道。 相比于“信托法律网”的线上资源,其线下资源更为广泛和丰富,并依托这些庞大的线下资源开展了专业的信托培训和信托研发服务。 “信托法律网”与《信托周刊》、“信托理财及项目交流”QQ群、信泽金信托培训中心、信泽金信托研发中心等各类资源共同组成了一个信托专业信息的立体网络。团队 “信托法律网”是国内信托资讯、研发、培训等信息服务的专业平台,在中国信托业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度。 信托法律网的核心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金融信托的实务一线或相关行业,具有良好的从业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曾任全国人大财经委《信托法》《证券法》《基金法》起草工作组组长的王连洲先生,是信托法律网的首席顾问,他一直对信托法律网的成长和发展给予关怀及帮助。 “信托法律网”倡导专业分工、协作创新的信托文化,力推金融投行领域的“草根成长计划”,为有志于从事信托专业服务的草根阶层年轻人提供“就业+培训+金融职业提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