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游族高层内斗致CEO被投毒住院,游族网络(行情002174,诊股)接受媒体采访时予以否认。下半年游戏行业景气度急转直下,游族网络股价接近腰斩,近期还有大额限售股解禁利空。 据媒体最新报道,游族网络证券事务部最新回应称,公司目前管理一切正常,与股价波动无关,并对于网上的不实传闻予以否认。 今日,有用户于雪球爆出,游族网络疑似发生内斗,其董事长林奇已因中毒被送进ICU。同时,脉脉也有爆料称,游族已有警方进驻。警方正在调查该起案件,并取消了一位高管的监控和门禁权限。 游族网络股价走势分时图 今日,游族网络低开低走,逆势收跌2.14%,报14.19元。拉长时间看,自7月14日高点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已接近50%,一波回调可谓“惨烈”。 游族网络股价日线走势图 业绩的下滑或是公司股价节节败退背后的主因。10月15日,游族网络对外披露称前三季度业绩下滑,公司实现盈利5.55亿元至5.5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05亿元下降18.51%至21.34%。其中第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盈利6000万元至8000万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98亿元,减少73.17%至79.88%。 据媒体报道,游族网络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三季度在海外上线的三款游戏《少年三国志2》《Red:Pride of Eden》《权力的游戏:凛冬将至》处于导入期,当季推广成本较高,因此对利润有所影响。 经历了上半年业绩高增速之后,下半年游戏头部公司的增速明显放缓。二级市场上,下半年游戏行业股价更是遭遇滑铁卢,其中市值超500亿的游戏行业龙头股完美世界(行情002624,诊股)股价同样接近腰斩。 完美世界股价日线走势图 此前,外界有观点认为,游戏公司业绩与股价的波动与买量市场的变化有关。一位游族网络内部人士11月初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表示,"股价的波动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近期游戏股的走势还是比较正常的波动,我们不认为这个和买量业务有直接的关系。买量是获取用户的其中一个方式,游戏公司一般会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用户。” 公司董事长林奇的名字最近一次出现在游族网络的公告里是在12月17日,游族网络公告称有387.90万股限售解禁,占公司总股本的0.4236%,涉及股东人数为3人,其中包括林奇和前任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礼标。 大额限售股解禁的利空,或许也是公司下半年走势萎靡的又一大诱因。 查询游族网络三季报十大流通股东名单可得,知名投资公司高毅资产位列第九。
一场剑指互联网贷款的新规还让人谈之色变,如今,互联网存款新规呼之即出。 12月18日上午,支付宝下架了银行存款产品。48小时内,支付宝、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陆金所、腾讯理财通、携程金融、滴滴金融、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多家平台宣布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应对新规,受冲击最大的民营银行走在了变革的前列。消金界发现,和贷款返佣模式类似,如今多家银行也推出相应的存款激励政策。 有从业者认为,此次加强监管,主要由于此前互联网存款产品竞争激烈,导致产品利率水涨船高,监管担心负债端融资成本偏高,从而增加资产端风险。 消金界发现,如今平台将用户存款包装成相应权益,并不能规避这一风险。 存款也玩“裂变” “大家都很自觉。没等到银行发话,平台就已经陆续开始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了。”一位负责该业务的互联网平台员工向消金界表示。 继12月18日蚂蚁集团打响下架互联网定存产品“第一枪”后,京东金融、度小满、携程金融、腾讯理财通、滴滴金融、陆金所等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紧随其后,均主动下线了互联网定存产品。 当前互联网存款产品实质上属于“无证驾驶”,很早就被纳入监管范围。一些地方银行从业者表示,早在2020年中旬,就有城商行陆续接到窗口指导,“河北表现尤为突出”。而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早在2018年底就受到了央行指导。 实际上,在应对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存款新规时,这些银行也走在了前列。 和贷款返佣模式类似,如今存款也推出相应激励政策。 比如,消金界发现,蓝海银行率先推出“蓝海朋友圈”活动,打出“邀好友,人脉变钱脉”口号。用户每成功邀请1位好友,最多可得1000海米奖励,可兑换X元京东卡(想知道具体金额,请关注“消金界”,后天回复“兑换”),多邀多得;此外,好友进行存款交易,邀请者也可获得相应奖励。 众邦银行则立即升级了客户服务,推出联名登录、积分商城等权益,并紧急上线了“薪愿官”活动,分别制定了针对个人和渠道的推广奖励。 此前在某地方银行负责该业务的员工表示,他曾经参与过银行积分体系的建设,打通了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吴晓波频道等平台,并对接了相应SASS系统。 “这一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实际上是被监管所禁止的。”上述人士表示。 首先,积分兑换购物券、京东卡等形式,相当于变相“通过返还现金或有价证券、赠送实物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与银保监会相关规定所违背。 其次,将用户存款包装成相应权益,无形中增加了营销成本,这些成本最终还是会转嫁到负债端成本上。这又不符合监管的初衷。 民营银行迎来大考 消金界发现,虽然当下平台停止新增互联网存款产品,但是很多银行APP的存款产品并不受影响。 比如,蓝海银行“蓝贝贝”,50元起存,30天付息,可部分或全部提前支付,年利率4.0%;振兴银行“智慧存”,按期派息,随存随取,持有满一年收益可达4.8%;同样是位于北方的一家民营银行,100元起存,按息派息,可提前支取,年利率在4.1%-4.5%之间。 而对于银行来说,增加自有渠道建设,加强用户经营,以防监管继续加码,已是大势所趋。 “我们之前准备了一套积分系统,一直在灰度测试中。”一位位于南方城市民营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当时行里做系统,一方面是想增强客户推广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自营销、多条腿走路,没想到现在还能派上用场。 此外,不少从业者认为,尽管第三方平台没有“代销”存款产品的资质,但是未来通过这些平台“导流”依然可行。 也就是说,未来存续贷回归银行,第三方平台可以作为广告平台存在,页面、产品、链接都是银行的,相当于银行在互联网平台挂个广告,双方以H5形式对接,银行再支付导流费用。 也有从业者认为,这是在为接下来大力发展直销银行和银行理财子公司铺路。 继百信银行和招商拓扑银行后,12月21日,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发布公告称,拟发起设立直销银行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注册地拟为上海,注册资本为50亿元。 然而,民营银行最初定位就是线上展业。如今面对监管的要求,和层出不穷的后起之秀,无异于在夹缝中求生存。 “平台自有流量并没有出现显著增长,”一位头部民营银行从业者表示,尽管平台迅速上线了拉新活动,但效果并不明显。他表示,“现在压力很大。” 对于尾部玩家来说,更是面临生死考验。此前央行孙天琦在公开发言中表示,“有的平台互联网存款规模占其各项存款比重达83%。”这些平台自身没有什么用户基础,更不用说活跃用户。 此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针对互联网存款业务的专项文件,预计春节前会正式出台。监管可能不会“一刀切”,会设置相应的存款额度等限制。 因此也有银行从业者很淡定,他们将希望寄托于监管的态度。“各地政策不同,现在能做多少新增存量就先做着。”
今日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股价创出了1906.2元历史新高后出现跳水,酒类板块高位出现了大幅震荡!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10个交易日,场内的酒ETF份额突然暴增了45%,大量资金通过低门槛的ETF蜂拥进场。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资金高位连续推高酒类股的逼空行情,超买严重或引发场内筹码松动。 茅台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老窖股价新高,多只个股炸板 今日早盘,白酒龙头贵州茅台股价冲破1900元关口,盘中一度创出1906.2元历史新高,引发白酒股集体上涨,五粮液、泸州老窖(行情000568,诊股)等同步创出了历史新高,除了龙头大市值酒类股外,中小市值酒类股波动更大。 下午开盘后,风云突变,酒类板块集体跳水,老白干酒(行情600559,诊股)、金种子酒(行情600199,诊股)和金枫酒业(行情600616,诊股)等纷纷打开涨停板,股价一度翻绿,股价巨幅震荡引发市场强烈关注,莫高股份(行情600543,诊股)和兰州黄河(行情000929,诊股)等个股换手率高达30%! 中证白酒指数高位震荡,全天振幅高达6.5%,远超大盘波动,而今日高点追涨买进的投资者,当天亏损或近10%! 进入12月以来,A股持续喝酒“买醉”,酒类个股连续暴涨!截至今日收盘,中证白酒指数12月累计涨幅19.41%,为年内月度涨幅最好水平,而从今年二季度以来,除了9月份出现下跌外,其余月份都在涨! 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日酒类板块调整,一方面是短期涨幅较大,另一方面是几只强势酒类股纷纷提示风险。 昨日晚间,古越龙山(行情600059,诊股)、会稽山(行情601579,诊股)和金枫酒业集体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有公司表示存在换手率和市盈率较高的风险,并指出受酒类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及疫情影响,公司产品销售和推广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 不过,一个又一个风险提示,在早盘并没有阻挡住投资者追捧的热情。 有意思的是,今日收盘后,今世缘(行情603369,诊股)发布公告称,因白酒行业市场估值发生较大变化因素,公司终止投资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此前,公司董事会决定以自有资金2.45亿元参与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专门用于收购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大量资金高位进场,酒ETF份额暴增 酒ETF今年以来二级市场价格(截至23日)累计涨幅达114.41%,同期涨幅竟然跑赢了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洋河股份(行情002304,诊股)等白马股,大量投资者开始通过低门槛的ETF蜂拥进场。 酒ETF今年以来份额持续增长,特别是进入12月以来,短短10个交易日,份额爆增了45%,逼近10亿份大关,规模达25.32亿元,而在年初,该ETF份额还不足2亿份。 值得注意的是,Wind统计发现,截至22日,市场上3只白酒主题基金年内净值涨幅均实现了翻倍! 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大量资金高位进场,连续推高酒类股的逼空行情,超买严重或引发场内筹码松动。短线来看,风险系数加大,有调整需求,投资者应谨慎追高,无论是购买基金还是股票,一旦追高进场,非常容易产生拿不住的心态。 不过在机构看来,近期白酒的强势,一方面是白酒开始进入销售旺季。另一方面,近期白酒提价预期强烈,量价齐升特质不断凸显。 申港证券表示,随着年尾的到来,白酒行业淡季结束、进入春节前的缩量提价期。白酒行业涨价由酱酒传导而来,12 月以来,中高端企业上调产品价格,进一步验证了消费复苏的程度,给明年业绩定下良好保障。 天风证券(行情601162,诊股)最新研报表示,持续提价强化白酒逻辑,估值压力需迎难而上。当前白酒板块客观存在估值压力,但行业头部集中整合加速逻辑不断强化。预计明年的春季糖酒会将会是过去五年叠加未来五年的情绪高点,情绪高点会早于基本面高点一年时间,因此当前白酒虽然估值高,但是需要“迎难而上”。
公告提前结束募集又宣布发行失败,实际募集期只有4天——近日,沪上一家基金公司旗下二级债基发布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成为今年首只“闪电”发行失败的基金。多位行业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可能是机构资金爽约所致。 数据显示,在今年债基收益低迷且信用债违约冲击下,全年清盘和发行失败的债基数量都位居各类型产品之首。 募集4天即宣告发行失败 12月22日,沪上一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旗下一只二级债基于2020年9月28日获中国证监会证监许可注册,并于12月15日开始募集,于12月18日结束募集。因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该基金原定募集期限为2020年12月15日至12月29日。该基金曾于12月19日发布公告称,基金募集期提前至12月18日结束募集,自12月19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然而,在12月22日,该基金却意外公告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是今年首只仅仅发行4天就“闪电”宣告失败的基金。从其他募集失败基金看,绝大多数产品募集期限达到3个月上限,没有完成成立规模才宣告失败。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年末资金紧张的格局下,机构资金爽约等可能是重要的原因。沪上某中小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大概率是因为前期谈好的机构资金变卦了,可能与年末资金紧张有关,“这笔资金很有可能找到了收益率更高的去处”。 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也认为,募集失败可能与目前债市环境有较大关系,债基整体收益率吸引力不足,在募集阶段很难有资金申购此类产品。另外,也可能与产品背后的基金经理投资能力、基金公司品牌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华南一家次新公募高管表示,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此前谈好的认购资金在验资前没有到账,而基金已经公告结束募集;二是拟任基金经理离职,产品不适合继续成立和运作,就以募集失败告终;三是今年部分托管行配合基金公司发行了较多债券型基金,在年底资金紧张格局下,部分银行可能处于业务收缩阶段,也会造成部分产品的资金没有及时到位,导致产品募集失败。 在这位高管看来,基金的注册、审批都需要占用监管资源,因为产品募集最长期限是3个月,而且二级债基这类“固收+”产品近期也受市场青睐,仍可以通过零售渠道去发售,若非重大理由,发售几天就“闪电”发行失败是不合适的。 据记者统计,2017年至2018年,也曾有部分基金募集两三天就宣告发行失败的案例,由于当年募集失败基金多发,市场关注度不高。 年内77只债基募集失败或清盘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发行失败基金数量已经多达24只,其中,债券型基金多达14只,占比近六成;而清盘基金数量达到157只,其中债券型基金有63只,占比40.13%,也是各类型产品中清盘数量最多的。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在债市调整行情下,债券型基金规模萎缩2151亿元,缩水7.8%。 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经理分析,一方面,下半年债券市场处于熊市,短期也难以看到这一趋势结束的信号,导致对债券型基金的需求降低,募集难度自然会加大;另一方面,在存量债券型基金中,部分品种基本都是机构持有,类似于定制化产品,当债券基金缺乏吸引力后,机构资金也会撤出,导致产品的清盘风险加大。 上述沪上中小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2020年是债券市场的小年,债基收益低迷且债市爆雷不断,不少机构在收益压力下不得不做出赎回举动,新基金发行也相对低迷。而在持有人占比限制下,赎回之举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不少债基清盘。 在机构资金需求端,该人士透露,从全行业看,债基的持有人90%以上是机构客户,而由于受到持有人占比限制,债基的模式通常是几家机构拼单。作为债券型基金的“金主”,机构投资者是这类资金对债基收益有一定要求,但对信用风险是极度厌恶的,在债基配置上会选择低波动、高信用等级的产品,对收益的要求是至少能够覆盖资金成本,通常要求年化收益在4%以上。 展望2021年债券市场,多位机构认为,债市可能以震荡为主,仍具备交易性机会,明年债基的市场需求或迎来新的时机。 上述沪上中小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短期来看,基本面走强,利率债震荡为主,警惕年底资金面超预期收紧。近期受信用冲击事件影响,市场信用风险偏好维持高位,一级市场发行冻结,叠加机构赎回风险,对债市构成压制。然而,明年因常规政策回归,市场对社融增速下行的预期较一致,警惕信用收缩导致信用违约事件增加。全年判断还是震荡为主,需要寻找交易性机会。不过,该人士认为,债基一直以来都是机构资金配置的重要工具,需求恒在。在经历债市调整后,或迎来配置机会。 “债券型基金作为一个大类别来看,依然存在吸引力,只是表现在结构上的差异。以现阶段为例,纯债型债基的吸引力不足,优秀的二级债基现阶段的机构需求依然会保持在高位。”上述北京中型公募基金经理说。
募集1天, 8天火速上市,上市3个交易日规模翻番,4个交易日规模从17亿暴增至近50亿,净值涨超10%。这是什么产品? 往常年末都是产品发行的淡季,但今年12月,华泰柏瑞基金发行了全市场第一只光伏ETF(515790),瞬间点燃了市场。 光伏ETF上市四个交易日,四重利好连续不断。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12月19日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投资基金的高瓴资本布局斥资158亿布局光伏产业龙头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高度看好碳减排产业链;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明确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发展道路;12月22日,中国能源政策研究会暨“中国电力圆桌”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宣布2021年我国新增风电、光伏装机量将达到超预期的120GW,光伏行业继续保持迅猛增长态势。 在这多重利好下,华泰柏瑞的光伏ETF(515790)瞬间成为了市场的宠儿,上市仅四天,成交量已经排到了全市场所有A股股票型ETF的第四位,规模也迅速上涨,从17亿飙升至近50亿规模。 据悉,基金公司对于光伏产业赛道均十分看好,除了第一家发行光伏ETF的华泰柏瑞基金以外,另外也有6家基金公司上报了同样跟踪光伏指数的ETF产品。 光伏明年是否还有更好的发展?光伏产业是A股产业罕见的,既有业绩,又在全球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又有实现“碳中和”这样的较高的领导层共识及顶层设计的。近年来,光伏风电装机量始终保持着迅猛增长的态势,尽管年1-10月已经做到新增装机46GW,但这一数字仍然远低于70-90GW的未来十年发展增速,也大幅低于120GW的2021年发展目标。
“三冠王”的神话或在2020年再次上演! 庚子年还剩下最后6个交易日,公募冠军已经极大概率被提前锁定。农银汇理新生代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农银汇理工业4.0、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农银汇理研究精选,位列全市场基金业绩前三,收益分别为156.98%、155.2%、146.17%。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这一“围剿式”的胜利似曾相识。就在去年,广发基金刘格菘包揽公募年度冠亚季军,成为公募基金行业“三料王”第一人。问鼎冠军宝座后的广发基金高歌猛进,刘格菘于今年年初连发新基,目前以总规模800亿的管理体量成为国内管理资金最庞大的基金经理之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年仅32岁的赵诣可能是公募冠军(业绩数据截止至12月23日)中最年轻的一位。在农银汇理基金的一间会议室,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见到了一身休闲装扮的赵诣,面对这一成绩,他坦言“这肯定超预期。去年在大方向上判断今年新能源会有所表现,还是大环境给了机会。” 再看赵诣管理基金的持仓,几只产品高度重合,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应流股份(行情603308,诊股)、振华科技(行情000733,诊股)、通威股份(行情600438,诊股)、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赣锋锂业(行情002460,诊股)(港股01772)、璞泰来(行情603659,诊股)、新宙邦(行情300037,诊股)等,集中在光伏、新能源车、军工板块,一旦看好即下重注,即便全年最后一个月,依然保持高仓位运作,这也是这三只产品在11月底还落后广发高端制造超10%却全面赶超的原因,后者则在最后一个月选择了偏保守的策略,进行了大幅减仓。 复盘全年的操作,赵诣称成绩主要来自于这几方面,“一是在2019年四季度,我们非常看好2020年新能源行业发展,国内所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去年已经估值提升,但新能源板块因为政策等因素出现了杀估值的情况,站在当时的时点,我们判断今年新能源至少能赚业绩增长的钱,这是确定的。” 此外,还得益于两次精准“踩点”。一是今年3、4月份的操作,彼时海外疫情苗头显现,市场更多倾向于策略性的交易机会,即卖掉跟外需相关的板块,选择内需相关的如医药、消费公司。 赵诣表示,“我们和研究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相关公司高层特别是负责海外业务部门的高层深入交流。海外市场的三大链——消费电子、新能源车、光伏,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车偏C端,需求看不清楚,光伏的需求非常明确,尤其是在价格因疫情的原因下跌后,需求会在疫情延缓后实现确定性复苏,当时的估值偏低,而需求及业绩的复苏动力超级明显。” 另一次机会的把握在今年8、9月份。“新能源车行业的半年报业绩相对较差,但我们根据调研数据,能看到产业链公司的排产明显提升,而且逐月加速,那时候就把很多涨幅较大,对于竞争格局有一定担心的光伏公司换成了新能源汽车概念股。”赵诣说。 基于对全年基本面的预判及两次精准“踩点”,赵诣管理的基金脱颖而出,也令农银汇理这家银行系公募的权益投研实力更广为人知。 选择好的公司,淡化交易和择时 券商中国记者:从卖方转型成为买方,您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也不长,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能否介绍投资框架? 赵诣:我是学工科的,本科保送进的清华大学,学的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毕业后先去申万证券研究所做了中小盘研究和机械研究,2014年到农银汇理从研究员做起,研究的领域是机械军工,2017年上半年开始管理基金,整体是偏制造业的投资思路。 刚管产品的时候,因为2017-2018年市场整体较弱,蓝筹和消费比较强,这并不是我熟悉的领域,所以初期做过很多尝试,包括交易、择时、轮动等,但发现都不适合自己,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慢慢形成了现在的投资思路和框架,换手率也在逐年下降。 经历初期的适应和尝试,现在更多是选择好的公司,淡化交易和择时。 优秀公司都有哪些选择标准? 券商中国记者:您心中的优秀公司需要具备哪些标准?如何寻找牛股? 赵诣:整体从两个维度来选:一选赛道,赛道的空间要广,周期要长,这决定会有很长维度的投资周期,同时在这个行业里,希望它的竞争格局已经明确稳定,这样才能赚到确定增长的钱。 二看公司,主要关注四个方面: 首先看这个公司是不是行业龙头,我对龙头的标准就一个,市场份额是行业头部,第一或第二,我希望是第一,同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比如说技术层面有一个引领作用。 其次,希望公司有自己的核心壁垒,也就是“护城河”,这样大概率不会出现被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三,就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希望公司管理层要有很大的格局和抱负,希望公司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我们对公司的管理层、尤其是董事长会很看重。 第四,我们本质是希望能够赚取公司成长的钱,所以一定希望公司能够出业绩,如果是行业原因业绩差一点可以接受,但是行业景气度起来,如果没有利润,这可能赚的是偏主题的钱,这有违初衷,所以希望它能够出利润。 券商中国记者:您转型也面临了一定挑战,尝试了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逐渐完善自身投资框架? 赵诣:我是经历了2015年小票牛市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那时候理念更多的是产业兼并收购、公司转型这类偏外延和主题的机会,而非公司内生的东西,尤其是治理结构方面。这种获取收益的方式不大符合长周期、大体量资金的投资方式。 可以看到市场从2016年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外资进入后,整体投资理念越来越成熟。第二,对公司治理和未来成长性,尤其内生的成长性要求越来越高。我刚管理产品的时候投资理念不是特别完善,做过择时和仓位的控制,也做过轮动,最后发现适得其反。 到2018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回到自己的能力圈,思考哪些是我自己擅长的。然后以更长期的维度来看待这个公司,短期的业绩好坏并不是我特别在意的,更多看长期能不能体现公司价值,能否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收益。 2018年下半年,军工行业景气度、产能调研都很好,公司也不受宏观经济以及外围影响,是逆周期行业,这也是自己熟悉的领域,然而到了2019年年初的时候,自己所投的公司业绩并没有兑现,这也回到之前谈到选择公司的时候,为什么一定强调要能出业绩,这是我非常看重的。 希望与好公司一起成长 券商中国记者:您现在管理的资金体量在百亿以上,公募行业里管理百亿规模产品的基金经理大有人在。业绩和规模,是天秤的两端,如何看待自己的管理边界? 赵诣:我本身换手率偏低,持股比较集中,周期比较长,目前资金规模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从一开始管产品的时候,虽然规模不大,但当时想的就是如果自己管理的是一只大规模基金,我会怎么来做?一开始就是以一个更大体量基金来思考交易决策,这也导致交易慢慢偏少,买的时候偏左侧。 我们内部做过换手率统计,我是公司内换手率最低的基金经理之一。我希望能选择到最好的公司,和好公司一起成长,而不是去做交易和博弈上的事。 券商中国记者:能否举一个失败的投资案例,对您的启示是什么? 赵诣:我买过几个从零到一的公司,有的公司在技术上确实是国内领先的,也接近于世界最先进的方式和技术。 但最后从零到一这步就没迈出去,这就给我一个启发,技术最先进的不一定最适合我们国家现实需要;其次客户选择什么样的东西,不一定是技术上最先进就会先适用哪个。这也导致从那时候开始,我不太会去判断哪个技术,或者说新的技术会不会被使用,更多会等到被市场接纳之后,再开始投资或者加仓,在从零到一之间不会下重注,这个预判过早了,从投资上来说不是特别合适。 还有一个案例,为什么我今年特别强调治理结构的问题,因为投资的公司出现过类似情况。从整体上看,我虽然并没有亏什么钱,因为买的位置早,但能意识到治理结构对于公司未来的成长和(港股00001)发展,包括股东利益上都会有特别大的影响。 基金规模体量上来之后,治理结构出问题的公司,进出也不像规模小的时候那么容易。我期望的是持有较长周期,那对治理结构的要求也会更高。 为何精准布局光伏和新能源 券商中国记者:站在当前的位置,怎么看待光伏和新能源板块的估值? 赵诣:光伏整体估值现在看可能刚刚突破历史的估值区间,而其他的中国核心竞争力资产估值在创历史新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没有很大泡沫。对于新能源车而言,虽然绝对估值偏高,但也能看到它的渗透率处于刚起步阶段,未来空间足以消化现在的估值。 从行业本身来看,行业愈发越市场化,从政府决策层面,欧盟、中国、美国全球三大经济体,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在疫情后都是加大了投资力度,并上升到战略层面的投资领域。 与此同时,无论是光伏还是新能源车,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也是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这也意味着对于全球资本而言,如果要想参与这场变革,国内的上市公司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券商中国记者:您如何平衡成长和估值? 赵诣:我自己是成长方向,受很多老一辈偏成长风格的基金经理影响比较大,更多会看它能成长到什么样程度,或者说市值的天花板在哪里,而不是特别拘泥于短期的估值。 每个行业都有所处的生命周期,比如新能源车,今年并不是它真正成长的阶段,这些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都很低,尤其上半年疫情的影响造成利润率水平处于失真状态,因为固定资产折旧、研发费用、人员的工资都是刚性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利润率失真,估值也偏高,未来随着这个行业进入良性阶段,公司满打满产、甚至供不应求的时候,那时它体现出来的利润率水平会更加真实,到时候再看公司的价值才是真正的价值。 头部基金话语权越来越重 券商中国记者:对于明年整体市场表现有何预判? 赵诣:这两年都是基金大年,整体业绩都很高,去分解一下这些企业的股价表现,可能2/3来自于估值的提升。估值的提升是有尽头的,未来一定需要时间通过业绩的增长消化掉高估值。 我觉得2021年不能再期望有今年或者过去两年这么高的收益率,但也要看到整体资金往权益市场流动的趋势在加强,行业的头部效应,头部基金公司和头部基金经理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也越来越重。 投资结构性分化也会加大。海外市场整体利率偏低,他们也要找到确定性的增长,对收益率的要求会比我们更低,未来收益率肯定会逐渐下行,长期权益市场的收益率要回归常态。 券商中国记者:您如何看待“冠军魔咒”这件事? 赵诣:每个年度的冠军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的冠军可能是通过轮动或者交易做出来的,有的是通过选股或者资产配置的方式。 过去五年国内最好的资产是消费,过去三年是医药,过去两年是半导体。通过选择好的商业模式,可能正好在行业风口特别强劲的时候,基金经理的排名会非常靠前。 从长期来看,那些通过选行业、保持低换手率、选择优秀公司与它们共同成长的基金经理,都会慢慢脱颖而出。作为一个基金经理,能否持续去进化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方法,形成一个更长期、更稳定的投资框架,这是更重要的。
北京商报讯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被市场认知后,股票型ETF凭借着持仓透明、风险分散等特性,一度在2019年全年实现了超1500亿元的发行盛况,部分主流宽基ETF及热门行业ETF也成为众多投资者的配置工具。但2020年新发规模却逐步下降,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在成立数量接近2019年同期时,首募规模则同比陡降超四成。在业内人士看来,股票ETF的发行降温是受到市场环境、产品数量、业绩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展望2021年,该趋势或仍将持续。 随着近日公募基金年内新发规模突破至3万亿元,2020年“基金发行大年”的名号也越发响亮。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从公募各类产品的发行情况而言,也并非百花齐放。同花顺(行情300033,诊股)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年内股票ETF已成立71只,在数量与2019年同期75只相差无几的同时,整体新发规模却骤降超四成,由1478.12亿元缩水至766.98亿元,下滑48.11%,与2019年全年的1568.91亿元相比,更是减少过半。 就不同区间的发行情况看,对比上半年单只最高达107亿元、合计超500亿元的首募规模,今年下半年发行的22只产品中,仅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的成立规模超过50亿元,达到61.55亿元,其余多数则低于10亿元,甚至部分还在2亿元的成立线附近,累计规模约为228.96亿元,尚不足2019年同期的1/5。 对于近期股票ETF新发规模大幅缩水的原因,在业内人士看来,包括产品数量、市场行情、关注热点、业绩表现等多方因素。 沪上某公募策略分析师认为,随着早期宽基ETF赛道的竞争排名落定之后,2019年开始,行业主题ETF的赛道争夺渐趋白热化。而某一只行业主题ETF想要具备较强的生命力,首先必须要布局一个有着清晰投资逻辑的长周期赛道。但从个人角度看,目前A股市场较好的行业赛道,相应的股票ETF布局大多趋于饱和。因此,马太效应也使得偏向同质化的产品能募集到的规模越发有限。 北京某大型公募内部人士则指出,与过去的2018年和2019年不同,今年以来,国内A股结构性行情更加突出,主流宽基指数ETF的年内涨幅,大都不如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同期表现,也就导致了投资者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关注度提升。与此同时,当前发力布局股票ETF的公募基金公司数量较少,但布局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机构众多,在“发行大年”的背景下,公募行业整体主推和宣传的产品也就以主动权益类产品为主,导致被动跟踪的股票ETF曝光度降低。 正如该内部人士所说,以当前股票ETF中数量相对较多的上证50ETF、沪深300ETF和中证500ETF为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数据可统计的7只上证50ETF的平均净值增长率约为19.99%,沪深300ETF和中证500ETF的平均业绩分别为25.69%和23.69%。然而,同期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则分别为52.26%、50.33%和36.2%,一经对比,高下立判。 “其实从近年来产品发展加速和成交额增长的趋势能够看出,投资者对股票ETF的认知和认可程度是不断提升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受股票账户要求、场内交易门槛以及对投资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股票投资能力等限制,当前股票ETF的受众仍相对有限,也使这类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暂时受到了影响”,前述公募内部人士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股票ETF新发疲态已显,但存量产品的成交额则蒸蒸日上。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年内已有279只股票ETF合计实现成交额55519.35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25064.08亿元,同比增长121.51%。从单只产品的情况看,13只基金的成交额破千亿元,最高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高达4530.18亿元。 对此,上述公募策略分析师坦言,股票ETF成交额的大增,反映了注册制下个股的分化逐步加大,众多股票投资者也因此意识到通过传统博弈的方法布局个股的风险比较大,开始借道股票ETF布局股市的现状。虽然2021年股票ETF发行降温的情况或将持续,但未来股票ETF的赛道有望更加细分,并向投资者充分展现其工具属性。
继微粒贷、We2000、小鹅花钱之后,微信版首款以“备用金”命名的产品上线。「消费金融频道」独家获悉,微信支付腾讯服务九宫格中的微粒贷借钱上线了免息备用金,该款产品被定位成“微信里的应急零钱”,由腾讯和微众银行联合提供。 内嵌于微粒贷之中的备用金业务模式同微粒贷一样,也是采用联合贷款的方式,放款方为微众银行及合作机构。备用金用途用于个人日常消费,不得用于购房和投资股票、理财等。 息费方面,备用金与微粒贷的年化利率相同,只不过目前支持一年内免息,随用随取。用户在2020年12月11日-2021年1月5日内,首次取用备用金后,可在后续一年内,继续在500元额度内免息取用备用金。过期未取用则无法再使用备用金。 备用金每次最长可用61天,到期自动还款,还款后可循环使用,一年内不限次数。值得注意的是,取用备用金时,需占用相应的微粒贷额度。 假如用户有1万元微粒贷额度,备用金额度500元,那么用户借了500元的备用金额度,借呗额度就剩下9500元。 至此,微信生态内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小额备用金出现。微粒贷于今年8月16日正式上线We2000,该产品被业内称为备用金,但实际上We2000更像虚拟信用卡,不支持提现,可用于消费、转账、红包场景。 备用金产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金融产品形态,多以小额度、周期短为主。在微信之前,支付宝、今日头条等互联网机构均有备用金产品,各家额度相似,均在500元左右,但利率、期限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别。 今日头条、微信、支付宝备用金 微信版备用金相比其他平台备用金产品,综合补贴力度更大。今日头条的备用金最高额度500元,一次可借7天,归还后可循环使用。当前今日头条备用金首次借款免手续费,其后需要收取用户1.96元/笔的手续费。 支付宝的备用金目前每次费用2.29元。支付宝备用金最高额度也是500元,每次使用手续费2.29元,目前推广价1.99元。放款7天后自动扣款归还,归还后可循环使用。 除了上线备用金,微众近日还降低了微粒贷额度。微众称,按照监管最新规定,各银行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20万元。如果用户目前微粒贷额度超过20万,微众银行将于12月下旬调整至20万,已有借款不受影响。 微众背靠微信生态,近年来业绩持续攀升,成为民营银行中的巨头。数据显示,微众银行2019年末总资产达到2912亿元,营收148.7亿元,净利润39.5亿元。 今年微众旗下的拳头产品微粒贷,猛推免息、红包等营销活动,通过朋友圈裂变营销拉新。如今微众又打造全新备用金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零售信贷市场补贴力度增加,轻型借贷产品层出不穷。 知情人士透露,微众的这款备用金产品依附于微粒贷,实则为盘活微粒贷的用户流量,增强用户粘度。机构不惜投入巨额补贴布局备用金产品,背后是获客和流量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