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正衔枚疾进。 “我们已经印发了实施意见,并且会同财政部印发了通知。现在各地正在抓紧制定区域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工作。”农业农村部官员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就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保供工作情况回答媒体提问时透露了上述信息。 启动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之所以非常迫切,是因为农民收获的大量农作物,因为疫情原因销路不畅,囤积在家,随着近来气温升高,急需建设存储冷库。事实上,疫情期间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就较为突出。有的贫困地区农民因产品找不到销路,不得不将收获的草莓拿来喂猪。此次启动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目的就是要解决农产品仓储保鲜的痛点。对此,农业农村部官员表示,将重点支持湖北等16个省(区、市),选择产业重点县来实施;在实施主体上,主要实施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的示范社;在实施方式上,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在实施重点上,主要是围绕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建设节能型的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以及配套的设施设备。 启动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对16个省(区、市)所在地农商银行而言,是一个重要机遇。 首先,参与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可以扩大农商银行在县域的市场占有率。 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是当前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的短板,也是巨大的市场空白点。由于实施重点放在主产区、优势区和贫困地区,并且实施主体又是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的示范社,因此农商银行若不抓住机遇,有效对接,将会丢失一个潜力较大的冷链市场。 农商银行是县域金融的主力军,而此次设施建设又选择的是产业重点县,实施主体更是农商银行近年来主要支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起来相对容易。当务之急,农商银行应当针对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急的特点,量身定制相应产品,提高办贷时效,切实满足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施工抢工期、争时间的要求,确保在夏季到来前,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能完工并使用。 其次,参与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可以占领产业链高地。 在农产品种植、收获、仓储、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上,仓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封村封路等防控措施造成物流不畅,销售受阻,这种情况下,仓储保鲜的重要性就变得更加突出。 农商银行在产业链最需要完善时参与进来,不仅可以显示出雪中送炭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三农”情怀,而且通过支持实施主体、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在保护农商银行产业链上下游信贷资产安全的同时,也可以让信贷资金通过分布在不同环节,形成闭环,提高农商银行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 再次,参与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有助于农商银行信贷结构优化。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产业格局,目前来看,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是疫情过后大家更为看好和看重的领域。无论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产品是很多人想到要更多购买的生活物资,而且从提高免疫力角度看,多吃水果和蔬菜也更容易增强抵抗疫病的能力。显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商银行应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格局,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将资金更多投向与民生有关的农产品生产领域。这个领域不仅有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信贷资产更有安全保障,而且也是政策倾斜和扶持的重点领域,更容易获得地方政府支持。 最后,参与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还可以更好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农商银行是县域脱贫攻坚的主力,而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时刻,瞄准贫困地区的仓储保鲜设施短板,通过支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让贫困群众生产的农产品少受损失,不仅有助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对于农商银行在关键时刻能让信贷资金发挥得上作用,也意义深远。很多时候,农商银行想支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苦于找不到好的信贷投放项目。现在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作启动了,此次实施的重点地区又涵盖贫困地区,这就为农商银行更好发挥脱贫攻坚主力军作用提供了新的撬动贫困地区产业兴旺的支点。
“大家今年会陆续看到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工作力度会比较大,特别是进行市场化重组这方面的力度和措施会比较多。”在日前国新办就银行业保险业一季度运行发展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的此番话,让中小银行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自去年包商银行因风险等问题被接管,一些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处置和改革重组工作备受关注。特别是受疫情影响,银行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以小微、“三农”业务为主的中小银行所受冲击更为突出,也因此进一步引发人们对这些机构风险加大的担忧。 来自中国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86%,分机构类看,农商银行该指标最高,达到3.90%。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2.04%,比去年末上升了0.06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大概有4000多家法人机构,包括农商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占绝大多数,这些机构也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此类机构数量多而分散,自身管理能力和经营实力有限,再加上其客户群体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一些农村小法人机构将承受较大的经营压力,而那些历史上积累了一定问题,内控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到位的机构,将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金融时报》记者在对多家农商银行的采访中发现,有些改制多年的农商银行在管理模式上仍沿袭之前农信社的老办法,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三会一层”制度未真正落到实处,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不仅没有完全实现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初衷,也为未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带来隐患。 事实上,近三年以来,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监管部门在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防范化解风险方面密集行动。其中,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包括强化“三会一层”履职监督和问责,优化股东结构,严格把关股东资质,规范股东行为。为此,银保监会陆续发布了股权管理办法和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记者注意到,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股东资质一直是个大问题,一些不具备资质的问题股东成为银行的实际控制人,常常会采取不正当手段干预银行经营管理,发生关联交易,甚至违规占用资金,把银行视为“提款机”。某些农村金融机构偏离主业、盲目追求规模速度也与此有很大关系。对此,银保监会已依法采取监管措施,对问题股东予以清退,并开展股权集中托管,对股权质押、变更和增资行为进行规范。从2018年起,监管部门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开展了专项排查,到目前为止,已责令违规股东转让股权33.4亿股,对74家机构合计处罚5165万元。可以说,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股东股权违法违规乱象得到治理,高风险机构违规股东股权被清理整治,从而为开展市场化兼并重组奠定了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在压实银行主体责任,要求其完善管理制度和风控体系、依法规范经营的同时,积极推动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一旦出现风险,地方应落实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在这方面,广东省的做法颇引人关注。在广东省政府和当地金融主管部门的推动和部署下,由广州农商银行战略重组潮州三家农信社,后者作为高风险机构在引入广州农商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后改制为潮州农商银行;随后,佛山农商银行吸收合并高明农商银行和三水农信联社,成功处置变现了6.33亿元捐赠资产和22.44亿元抵债资产,并由此进入“千亿元级”资产规模之列。广东省采取优质农商银行兼并重组小型高风险农商银行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推动农信社改制、消化历史包袱、壮大农商银行资产规模,也为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提供了借鉴经验。 深化改革,化解风险需要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这对于中小银行尤为重要。通过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和利润留存,增强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2.3万亿元,而今年一季度就处置了不良贷款45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10亿元,不仅力度更大,处置的渠道和方式也进一步拓宽。同时,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银行补充资本渠道和方式。从政策面看,去年以来,作为资本补充重要来源的优先股和永续债,发行主体已扩大到中小银行,目前已有部分农商银行加入发行行列,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中小农村金融机构获此机会。在此基础上,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支持地方向部分高风险中小银行注入资金、可变现资产,或者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注资的方式,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同时,对符合条件、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和外资机构持开放和欢迎态度。 疫情发生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包括近期针对中小银行的再贷款政策、定向降准政策,以及对中小银行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这些政策也为未来机构改革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 应当说,对于中小法人机构深化改革、化解风险的工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中,并且始终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分类施策。这中间既包括直接注资重组、同业收购合并,也包括通过设立处置基金、过桥银行,以及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加快改革重组。对此,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实行一地一策、一行一策,区分轻重缓急,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对少数高风险机构精准拆弹。”而对于处置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将给予充分评估,做好各种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