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基金公司除了天弘基金外还有易方达基金;与2019年末相比,国融基金、东吴基金等22家公司规模下降 对公募基金行业而言,2020年是行情火爆的一年。这一年,新基金发行规模超过3万亿份,创下公募行业新纪录,“爆款”基金频出。基金管理数量和管理规模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总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非货币型产品规模增幅接近65%。 站在基金公司的层面,资产管理规模及其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受投资者认可的程度。一般来说,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是基于投资者对其资产管理能力的看好,而管理规模大的公司相对更具实力。 因此,规模指标也是选择基金公司的重要维度之一。 近日,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根据Wind数据对市场上的基金产品进行了详尽分析,制作出《2021基金资产配置全样本报告》,力求为投资者筛选出更具价值的产品,以及更具实力的基金管理机构。 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发行份额超百亿的新基金共有40只,涉及17家基金管理机构,其中10只出自汇添富基金。截至2020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超过万亿元的基金公司除了天弘基金外还有易方达基金,其中易方达基金的非货基规模超过8000亿元,在行业内遥遥领先。(截至2021年1月23日披露的数据,下同)与2019年末相比,国融基金、东吴基金、建信基金等22家基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规模出现下降。而东方基金等27家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则同比增长100%以上。 新基金发行超3万亿 2020年是基金发行的“超级大年”。Wind数据显示,按认购起始日统计,2020年有129家基金管理机构共发行了1389只新基金,同比增长33.05%;新发规模合计3.12万亿份,创下新基金发行的年度新高,更是高于2017年—2019年的发行总和,与2019年相比增长110.16%。 其中,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最大,新发1.67万亿份,占比达到53.67%。其后依次为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占比分别为34.10%和11.57%。而货基发行处于停滞状态,全年新发行的货基数量为零。 2020年发行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是易方达基金,共计达到2159.26亿份。其次是汇添富基金,发行规模为2034.15亿份。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广发基金和嘉实基金的发行规模也在千亿份以上,依次为1425.67亿份、1383.39亿份、1249.45亿份和1017.19亿份。 此外,还有11家基金管理机构的发行规模超过500亿份,由高至低依次为华夏基金、富国基金、中欧基金、华安基金、银华基金、招商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博时基金、工银瑞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平安基金。头部基金公司成为最大赢家。 在2020年发行的近1400只新基金中,百亿以上规模的新基金达到4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南方成长先锋A以321.15亿份的发行量拔得头筹,成为去年唯一一只发行量超过300亿份的新基金。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A、鹏华匠心精选A、华安聚优精选、易方达均衡成长、汇添富稳健收益A的发行份额也均在200亿份以上,分别为297.43亿份、296.91亿份、290.67亿份、269.67亿份、216.34亿份。 40只百亿级新基金由17家基金公司发行。其中,汇添富基金独占10席,除了前述提及的两只发行份额在200亿份以上的产品外,还包括汇添富稳健汇盈一年持有、汇添富开放视野中国优势A、汇添富中盘积极成长A等。紧随其后的是易方达基金,占据6席,包括易方达悦兴一年持有A、易方达研究精选等。 此外,华夏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各占3席,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各占2席,而工银瑞信基金、华安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平安基金、银华基金、英大基金、中欧基金以及中银基金则各发行了1只百亿级新基金。 进入2021年,基金发行依然火热。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3日共发行3261.10亿份,相当于去年1、2月份的总和。 千亿规模公司增至47家 在新基金发行规模创下新高的同时,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迈进20万亿元大关。 据Wind数据统计,自2012年起,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持续扩大,迅速迈上新台阶:2014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2015年突破8万亿元;2017年突破10万亿元。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募基金数量达到7384只,管理规模突破20万亿元关口,达到20.24万亿元,与2019年末相比分别增长21.29%和36.70%。其中,非货基规模超过12万亿元,占比达到六成,较2019年末的规模增长64.79%。 千亿规模基金公司共有47家,比2019年末增加了9家。新增成员包括泓德基金、长信基金、国投瑞银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中融基金、中加基金、诺安基金、中信保诚基金、银河基金。 具体来看,有两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达到万亿元级别,分别是天弘基金(1.44万亿元)和易方达基金(1.22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首次跃上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7.50%。 管理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的还有10家,由高至低依次为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鹏华基金以及招商基金。 与此同时,有11家基金管理机构的管理规模不足10亿元,包括明亚基金、国都证券、国开泰富基金、国融基金、新沃基金等。 仅考虑非货币基金的话,情况则不大相同。非货基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基金公司有35家,易方达以8042.76亿元居首,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分别以5561.28亿元、5391.32亿元、5054.94亿元排名第2—4位。 除上述4家公司外,还有8家基金公司的非货基管理规模在3000亿元以上,由高至低依次为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鹏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和中欧基金。而非货基规模不足10亿元的则有12家。 22家公司管理规模逆势下降 尽管2020年全行业基金管理规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基金公司之间存在明显分化。 有27家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同比增幅超过100%,包括东方基金、宝盈基金、新华基金、泓德基金等。其中泓德基金凭借207.94%的增幅一举进入“千亿俱乐部”。而有22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却逆势下降,包括国融基金、新沃基金、南华基金、东吴基金、天治基金、北信瑞丰基金、建信基金、鑫元基金等。 在47家千亿以上规模的基金公司中,仅有两家出现缩水,其中5000亿元以上规模的基金公司更是全部实现了增长,可见强者愈强。在12家管理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基金公司中,富国基金增幅最高,达到74.11%。此外,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增幅超过60%,广发基金增幅超过50%,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增幅也均在30%以上。
由东方汇理持股55%、中银理财持股45%的汇华理财有限公司去年9月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正式开业。随后公司独辟蹊径,在首发“固收增强”理财产品后,马不停蹄推出了首支重点投向权益市场的产品——汇华理财-汇泽开放式混合类理财产品,成为市场上第4家发行PR4及以上等级公募理财产品的银行理财公司,引发市场关注。 “我们着眼于从长远去布局完整的产品线,希望尽早播下权益的种子,为银行理财客户提供一个净值化转型的可见样本。”汇华理财投资经理董伟炜称,公司非常强调资产端主动管理的能力,希望获取更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据公开资料显示,董伟炜具有十三年的公募基金从业经验,2015年5月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曾管理过偏股混合型产品和绝对收益类产品。除董伟炜外,多位公募投资经理通过市场化招聘加盟汇华理财,且均具有五年以上基金管理经验,如来自平安大华基金的汪澳和中信保诚基金前固定收益部投资总监王国强等。 看好银行理财权益投资前景 汇华理财多方位布局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已达7907亿元,约占银行理财总资产的3%。与此同时,银保监会亦在大力鼓励理财公司提高权益配置比重。 董伟炜表示:“从行业角度,银行理财规模超过20万亿,空间巨大。同时,这个赛道正在经历资管新规和净值化转型的过程,理财产品将从资产端发生两大变化:第一是非标的到期和严格的比例限制,使得资产端的收益率将呈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第二是波动的增加。” 董伟炜称,作为国内首家外资控股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的优势是主动管理能力,主动管理分成两个维度,一是收益获取的alpha能力,二是风控能力。外方股东有丰富的低风险产品管理的资源和经验,再加上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相信能够形成合力。“理财客户对风险很敏感,我们希望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力争在同样的风险水平下,为客户提供更高的收益率。” 关于汇华为什么要发行开放式混合类理财产品,董伟炜表示,主要是出于几方面考虑:第一、就公司的战略层面而言,汇华理财希望尽早播下权益的种子以布局较完整的产品线;第二、希望能够通过PR4产品在理财货架的呈现,尤其是为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的客户,提供一个净值化转型的可见的样本;第三、从长远看,东方汇理在欧洲有1.6万亿欧元的管理规模,对中国有很大的配置需求,未来不排除欧洲母公司通过汇华理财来增配A股并进行主动管理。 对于后续的产品发行计划,董伟炜表示:“我们必须强调一点,公司初期依然是以PR2、PR3尤其是PR2产品为主,这是结合客户的接受度、渠道的认可度,以及公司资源配置多重维度的战略。” 更重绝对收益 追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据公开资料显示,董伟炜有十多年的公募基金从业经验,2015年5月起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2020年11月他加盟汇华理财,后出任汇华理财-汇泽开放式混合类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以及汇华理财-汇裕固收增强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权益投资经理。 合理估值下的景气度趋势投资,是董伟炜的核心投资理念。具体而言,第一、他非常重视产业、公司的景气度;第二、选出景气度向上的方向后,尽量平衡预期收益率或性价比。 在操作层面,董伟炜也会通过增强GARP策略自下而上选择个股。 “增强GARP策略,是我综合考虑了中国当前的宏观背景和市场特征,提出来的将成长曲线形态嵌入传统GARP策略的成长股投资策略。这个策略会在成长方面赋予更高的权重,在寻找高速成长的行业和公司的同时,也会对公司的估值和市值空间进行评估,并对公司的质地进行分析。增强GARP策略的好处是可能获得相对明显且较为稳定的超额收益。当然在理财产品的管理中,我们还会结合回撤控制机制的应用。”董伟炜表示。 从公募基金到理财公司,董伟炜坦言,需要实现相对收益理念向绝对收益理念的转变。“银行理财的大多数投资者的风险承受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均较低,同时对收益率的要求也有所降低,所以我们需要关注产品净值的波动情况,做好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我们在管理产品时,需要制定科学、完整、可执行的回撤控制机制;其次,我们也会考虑适当放弃一些高收益但是高风险的投资机会。在资管新规实施、银行理财净值化的新常态中,我们希望能让客户的投资体验更好一些。” 因此,在原有投资体系的基础上,董伟炜也做了一些完善,“我认为在2021年增强GARP策略大概率仍会有效,但是难度会增加,因为景气度高的行业可能脱离了合理的估值区间,所以我们在应用增强GARP策略时会结合回撤的控制去运用。同时,适度提高估值的权重并结合公司的盈利质量、公司治理等控制变量进行评估。” 另外,外方股东东方汇理资管在欧洲有关于低风险资管产品投资管理的丰富经验,董伟炜表示也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在管模拟组合时,我们伦敦的风险量化分析团队针对我的投资组合提供了一份全面的‘体检报告’。这份‘体检报告’能够通过不同维度去分析模拟组合中的风险点、需要注意的方面、敞口、跟踪误差等。香港的团队也会以计算机量化和主动结合的形式,每个月给我们发送他们的研究成果,分析股票市场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表现较好的个股等,这些报告对我都有所助益。同时,外方股东还派了风险控制方面的专家,比如来自法国的Bilel Mabrouki,也是第一支产品-汇嘉封闭式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投资经理之一。Bilel Mabrouki有13年的投研经验,可以为投资组合计算各方面的风险敞口,为投资组合控制回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董伟炜表示。 2021年要把握投资节奏和配置结构 关于今年的A股市场,董伟炜表示:“2021年的基准情形假设是随着疫苗的接种,经济逐步恢复,全球和中国货币政策或保持适当的支持,不会过度紧缩,所以我们认为今年权益市场仍有可为,但节奏和结构的把握可能比2020年更加困难,因为过去两年核心资产涨幅较大,估值创出历史新高。”但他也称,如果经济超预期复苏,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明显收紧,或者疫情反复超预期,股市也可能出现较大的震荡。 董伟炜认为,2021年投资要把握节奏,可能是上半年好于下半年的走势,“一季度或是风险较小的时间窗口,因为盈利较好,政策较多,流动性也比较好。但是市场存在流动性收缩或疫情再次爆发的风险,顺周期方向上半年可能存在一些机会,但下半年要谨慎。” 就具体的配置方向,董伟炜坦言,他倾向于采取一种均衡的组合策略去把握。 “对于高估值的核心资产,重点跟踪其景气度,寻找盈利动能较充分、确定的公司去保护可能的估值下移风险;对于中低估值的非核心资产,我们重点寻找性价比,尤其是一些科技赛道中调整幅度较大的、长期逻辑没问题的方向和公司;对于低估值的传统产业,我们可能会战术性参与。”董伟炜表示。 从投资线索上来讲,从自上而下角度,董伟炜重点看好三个投资方向:一是受益全球共振复苏的出口,化工和资源品等;二是线下经济的恢复,旅游、酒店、娱乐、餐饮、医疗保险等;三是高景气度的新能源、半导体、CXO、云计算等。“从自下而上角度,我们关注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需行业,将从这两个大领域中去挖掘个股投资机会。”
2月1日,上海机场(行情600009,诊股)罕见一字跌停,即使是在去年遭疫情重创、民航业转暖前的严峻时期,公司也未有过如此大跌。2020年全年,上海机场股价也仅下跌近3%。 千亿大白马股通常是机构投资者的“心头好”,该股跌停背后,也意味着将有多家机构踩雷,其中就包括最近爆红的“公募一哥”张坤。 一日市值蒸发150亿元机构观点出现分歧 跌停之后,上海机场现价71.1元/股,最新市值1370亿元,一日之内市值蒸发逾150亿元。 同板块其他公司也出现不程度下跌。2月1日,白云机场(行情600004,诊股)大跌9.35%,深圳机场(行情000089,诊股)跌幅为3.32%,厦门空港(行情600897,诊股)则下跌1.72%。 与该股罕见跌停相呼应的,是机构罕见的下调目标价报告,并且是多家机构“组团”下调目标价,甚至于下调评级等级。 其中,高盛公司分析师Justin Kwok将上海机场评级下调至卖出,目标价73元,之前的评级为买进。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诊股)对上海机场下调评级,并降低目标价6.7%至70元。 中金公司研报表示,由于国际线恢复尚需时日,加之预计上海机场2021年免税收入仅12亿元,低于此前预期,下调2021年盈利预测95%至1.5亿元。 随后,又有海通国际、西南证券(行情600369,诊股)等下调了对上海机场的评级。 此前1月29日盘后,上海机场与中国中免(行情601888,诊股)同时公告,双方签订了关于免税店租金的补充协议,根据协议,中国中免去年向上海机场交纳租金同比减少七成。同时,上海机场披露2020业绩快报,预计将亏损12.9亿元至亏损12.1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4.1亿元至亏损13.3亿元。 上述两则消息即上海机场被机构下调评级的关键原因。免税业务是上海机场过去几年业绩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而此次免税合同计算方式调整后,在不少机构看来,上海机场“坐地收租”的业绩高增长预期逆转,公司的议价能力减弱。 不过,仍有机构对上海机场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 兴业证券(行情601377,诊股)研报认为,疫情冲击不改变上海机场的长期经营趋势,看好国际枢纽机场长期价值。行业正常化后有上海机场望开启新的产能周期。从免税业务的发展来看,新合同使得低客流情况下机场收入较实际销售情况显著放大,租金恢复将快于客流恢复;进入恢复阶段后,日上实际承担的单位旅客费用降低,从机场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在渠道竞争加剧的情况,有利于维增强机场渠道竞争力。维持审慎增持评级。 此外,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虽认为,在海外旅客需求恢复不确定的情况下,上海机场放弃未来免税业务或有的超额收益转而获取短期确定性收入,经营策略略显保守。不过,该券商研报仍表示, 修订免税经营协议,公司短期免税提成收入增加;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稳步推进,航空出行需求恢复确定,公司基本面将在2021年发生反转。基于浦东机场的区位优势,认为公司仍能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维持增持评级。 “公募一哥”张坤踩雷 股东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合计有27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共59只基金产品持有上海机场股票。 其中,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买入上海机场最多,持有数量达到2180.01万股。若按该持股数量测算,该基金一日之内浮亏超过1.7亿元。 其次是汇添富基金、广发基金,两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合计持有上海机场股份数量也超过了1000万股。 易方达中小盘的操盘者就是最近爆红“出圈”的“公募一哥”张坤。上周,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因重仓白酒股而出现一日净值暴涨5%,随后其本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一张配有“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坤坤不老,蓝筹到老”字样的张坤图片也在微博上刷屏。 此外,张坤还是公募基金首个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有数据统计,2020年,易方达张坤共管理易方达蓝筹精选、易方达中小盘、易方达优势企业三年、易方达新思路灵活配置、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5只基金,规模分别为677.01亿元、401.11亿元、108.05亿元、57.64亿元、11.3亿元。合计总规模达到1255亿元。 记者注意到,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最早于上海机场的2016年年报中出现,彼时持有约295万股,此后更持续重仓上海机场。结合2020年三季报,去年第四季度,易方达中小盘还对上海机场进行了加仓动作,增持数量约220万股。 该基金2020年四季报显示,上海机场为其第八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4.11%。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踩雷上海机场,2月1日,易方达中小盘单位净值仍上涨1.32%,近一年收益率已经翻倍。 该基金其他重仓股市场表现方面,当日,美年健康(行情002044,诊股)、通策医疗(行情600763,诊股)分别大涨7.47%、6.53%。
金融界网2月2日消息,今日一条关于“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年终奖预计超7000万”的消息在投资人、基金圈中流传。一时之间,朋友圈炸锅!行情好,基金赚钱,基金经理赚钱大家认为理所当然,但年终奖7000万?太不可思议了。 针对年终奖7000万的说法,诺安基金回应表示,“这个数字太夸张了。诺安实行密薪制,我们并不了解其他员工的薪酬情况,但是依据已知的公司薪酬制度。公司会根据优秀员工的表现给予一些激励政策,这也是诺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方式。”
2月1日晚间,第一份上市银行2020年成绩单出炉! 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53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归母净利润289.28亿元,同比增长2.6%。 同时,当天平安银行董事会决议通过的《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称,以该行2020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194.06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8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4.93亿元。本次派发现金股利后,该行剩余未分配利润为人民币1275.30亿元。 去年营收增长11.3% 截至2020年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为44685.14亿元,同比增长13.4%。2020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53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净利润289.28亿元,同比增长2.6%。 资产质量方面,平安银行较上年有所改善。2020年末,逾期贷款余额占比1.42%,较上年末下降0.67个百分点;逾期60天以上贷款占比1.08%,较上年末下降0.50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0.88%,较上年末下降0.47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11%,较上年末下降0.90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47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平安银行董事会决议通过的《预案》称,以该行2020年12月31日的总股本194.06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8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4.93亿元。本次派发现金股利后,该行剩余未分配利润为1275.30亿元。 零售客户突破1亿 2020年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换挡升级新阶段的开局之年。截至2020年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突破1亿,较上年末增长10.4%;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高达26247.62亿元,同比增长32.4%。2020年,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收885.78亿元,占营业收入总额的57.7%;零售金融业务实现净利润176.74亿元,占净利润总额的61.1%。 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主要依赖于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是基础零售、私行财富、消费金融。 而在基础金融方面,2020年末,该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26247.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4%;零售客户数10714.9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4%;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1317.5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6.5%。
近日,记者注意到,刚于1月18日单日大卖近2400亿,最终配售比例只有6.25%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已经出手了,净值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该基金A类份额的净值为0.9962元,C类份额的净值为0.9961元,明显已经开始建仓。 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已开始建仓 在刚过去的1月份,基金发行逼近历史峰值,单月4901亿元的发行规模,是公募基金诞生以来的历史第二大月度规模,仅次于2020年7月的5389亿元。 其中于1月18日开售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更是以接近2400亿元的单日认购规模,刷新了公募新基金认购纪录,最终配售比例仅为6.25%。 关于该基金的动向一直备受关注,近日,记者注意到,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的净值已经发生了变化,净值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该基金A类份额的净值为0.9962元,C类份额的净值为0.9961元,可见,基金经理已经开始建仓了。 那么,该基金的建仓方向有可能在哪些行业呢? 据悉,该基金由基金经理冯波担任,而其目前在管的基金,除了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还有易方达研究精选股票、易方达中盘成长混合以及易方达行业领先混合。 从这三只基金来看,其实重仓股是存在明显的重合,截至去年4季度末,这3只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如下: 数据来源:记者统计 从重仓股可以看出,冯波整体还是偏爱消费行业,而在个股建仓上,隆基股份(行情601012,诊股)、泸州老窖(行情000568,诊股)、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美团-W、青岛啤酒(行情600600,诊股)股份等,均出现在至少2只基金的重仓股里面。 按照这种集中持股的情况,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很有可能延续类似的建仓思路,当然进入今年1月份之后,白酒等行业也有出现调整,因此不排除基金也有加减仓的动作,但对于管理规模在300亿元左右的基金经理来说,短时间内要进行大的调仓换股,也比较难。 百亿新基金最新净值均低于1元 除了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混合这只基金,其实今年以来,百亿基金的数量也不少,WIND数据显示,如果按照成立时的规模统计,有10只基金的规模超过了100亿元,这还是在基金募集规定上限的情况下出现的,其中仅有一只是偏债混合型。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百亿基金中,有不少基金也已经开始建仓。比如广发均衡优选A,截至1月29日的基金净值为0.9955元,银华心佳两年持有期混合,截至1月29日的基金净值为0.9909元,博时成长领航A,截至1月29日的基金净值为0.9836元。 数据来源:Wind,记者统计 从截至1月29日的最新净值来看,百亿基金的净值均低于1元,这也能看出开年之后基金建仓的难度也在增加。 中欧基金表示:“虽然当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调整或矫枉过正,但市场资金面风险仍可能是导致短期投资者情绪转谨慎的重要因素。此外,当前较高的估值水位也更容易在市场调整时被关注,建议投资者春节前应考虑加强组合的防御性。” 不过,博时基金魏凤春指出,“历年春节前10个交易日市场弱势震荡,节后到两会区间市场赚钱效应或上行概率大。国内流动性最差的时候已过去,美股、港股交易性价比不足的矛盾正在缓解,均为节后A股回暖创造良好的环境。结构上,2月份风格成长占优概率大,从日历效应出发,并结合年报高景气,重点可关注成长中的电子、计算机、新能源车、医药。”
爆款基金再度归来。 2月2日,拟由金牛基金经理、嘉实平衡风格投资总监常蓁管理的嘉实品质回报混合型基金首发。据渠道透露,截至下午15:00,该基金已经吸引超120亿元资金认购,超过募集规模上限80亿元,预计将启动比例配售。2月1日,基金发行市场也出现了三只爆款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仍有爆款出现,但基金发行已较一月有所降温,权益基金规模在经过持续大幅增长后,会进入相对平缓的整理期,未来基金公司的重心也会更多放在老基金的持续营销上。 两天现三爆款 二月,A股喜迎开门红。上证指数重回3500点,创业板2月2日涨幅达2.17%。短暂沉寂一周的爆款基金再现。 2月1日,15只新基金齐发,其中诞生了两只“日光基”。 2月1日—2日新发基金一览 数据来源:Wind 记者从渠道获悉,2月1日,拟由南方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史博管理的南方兴润价值一年持有混合基金限额150亿元发售,1日上午11点半左右,该基金认购规模超110亿元,下午四点认购规模超过150亿元,单日认购规模突破募集上限,该基金全渠道结束募集,预计产品将高比例配售。 2月2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易方达悦盈一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自2月1日开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为2021年2月10日。根据发售公告有关规定,决定将本基金募集截止日期提前至2月1日,自2月2日起不再接受认购申请。 除了新发基金,2月1日,成立三年后打开申购的东方红睿泽三年定开混合基金也疯狂吸金超200亿元。渠道消息显示,截至1日下午3点,该基金认购规模已超过200亿元,远超80亿元的申购限额,预计也将启动比例配售。 爆款周又要回来了? 开年仅24个交易日,爆款基金的消息不绝于耳,基金发行也创下多项纪录。 Wind数据显示,开年以来,一日售罄的“日光基”达42只,12只基金发行份额超百亿元,创下基金发行的“超级爆款月”。 整体来看,截至1月底,今年新成立的基金达122只,发行规模超过4900亿元,这一规模仅次于去年7月。其中,权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发行规模为4502.76亿元,刷新单月发行规模的历史最高纪录。 2020年1月——2021年1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一览 数据来源:Wind 不过,上周市场大幅调整,1月涨幅尽数回吐,流动性收紧预期下市场波动加剧,新基金发行市场也略显平淡。 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告诉中证君,“上周新发的基金是银行渠道定制的,银行也会举全行之力推基金,预计一天内发完,结果遇到市场震荡,这只基金募集了一周才结束。” “其实降温也是相较于一月而言的,近两日还有几只基金募集得不错,但整体会较一月有所降温。”天相投顾高级基金研究员杨佳星表示。 在她看来,降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目前市场在短暂回调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投资者和机构前期的热度有所放缓,权益基金募集规模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持续大幅增长,会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整理期;第二,结合周末央视财经的发声,监管目前对于“明星”、“爆款”有一定意见,业内新审批的基金募集规模上限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一定限制,所以未来基金公司的重心会更多放在老基金的持续营销上;第三,由于近期新发基金较多,市场又处于节前资金面偏紧的预期下,基金公司会较为谨慎,不会急于在节前发爆款。 降低收益预期 尽管降低基金收益预期是业内对2021年的一致判断,但在南方基金史博看来,降低收益预期并不代表对未来市场的不看好。 史博表示,从收益率角度讲,2021年投资者需要降低一下预期收益率:从历史上来看,长期的权益基金年化平均收益率大概在15%左右。去年公募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中位数大概是58%,前年大约是40%多,连续两年累计下来,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00%的回报。 他表示,如果说权益市场能给投资者兑现15%的收益率平均数,公募基金优秀的基金经理再有一定的超额收益,那么长期看收益率依然是非常可观的,而且有望跑赢其他大类资产。 史博表示,2021年市场关注的行业范围比2020年要更宽广。2020年上半年市场关注集中于科技股,下半年会关注金融、消费和传统周期股。 2021年,在科技领域,无论是在5G还是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的带动下,科技领域的力量是很强的,可能会涌现一批新兴科技类的成长股。 在传统领域,比如消费、医疗保健等从需求上来讲是比较稳定的。此外,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市场热点,包括军工、一大批中游制造业和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行业也会得到市场关注。
不少爆款基金遭遇大额赎回。 从挤破头的“日光基”瞬间变成“牛夫人”,这就是基圈现实。 尽管这些基金也有明星基金经理的加持,也曾因申购金额过多不得不按比例配售,但遗憾的是,在成立后数个月内,便遭遇大量赎回。其中部分基金因业绩不及预期而被“嫌弃”,但也有不少基金收益不错却仍难逃被“遗弃”的命运。 多只爆款基金份额缩水 据Wind数据统计,2020年新发百亿级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一只成立于2020年6月12日的“成长先锋基金”发行份额为321亿份。2020年底仅剩下192亿份,缩水40%。 2020年5月22日成立的某只“均衡成长基金”成为去年规模缩水最多的主动偏股类爆款基金。该基金发行份额达269.67亿份,也曾风头无两;但去年底份额仅剩123.72亿份,成立以来净赎回145.95亿份,其中去年四季度净赎回60.14亿份。 成立于2020年7月16日的某“聚优精选基金”发行总份额为290.67亿份,到去年底仅剩196.97亿份,净赎回近94亿份。 除了去年新发行的爆款基金出现了大幅缩水,不少知名的“老百亿”基金经理旗下基金也未能逃脱大额赎回的尴尬。 1月22日,沪上某知名价值派基金经理发布了2020年四季度报告。其管理的一只基金在2020年11月2日刚刚结束了第一个三年封闭期,但在开放申赎后,该基金遭遇了71.01亿份的巨额赎回,占基金总份额约94%,剩余份额仅有4.3亿份。在2017年10月发行时,该基金也曾是一只一日售罄的爆款基金。 来源:Wind 风格与业绩之辩 基金被大量赎回,是因为业绩不好吗? 客观上看,确实存在基金经理风格与市场风格不一致,导致基金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投资人预期而导致赎回。 上述某知名价值派基金经理就是业绩回落的受害者。由于一直奉行低估值高股息策略,该基金业绩差强人意,去年11月开放后被基民挤兑一般的赎回,一个月90%的份额都被赎回了。 “现在我只和易方达蓝筹作对比,只要业绩不如张坤,我连看都不看。”基金投资者陈泉(化名)表示,“更别提还有什么价值派,几年下来回报少得跟余额宝一样,远远跑输大市。那基民当然要赎回了,正常人都会赎回。” 在微博上,这位出了名的价值派基金经理被不少基民嘲笑。 有基民直言,“成立三年累计收益13.49%,勉强跑赢银行理财产品”“不是所有的基金,都能为你赚钱”。 来源:微博 不过,并非所有的基民都是如此。在微博上,仅剩的10%的追随者为他发声。“价值投资偏离了这两年激烈的抱团行情,但无疑他的管理者报告是众多公告里很走心的。任何一种策略都不可能任何时间段里都有效,还是很佩服这样坚持的人。” 来源:微博 躲不开的“赎旧买新” 除了业绩外,大部分赎回的基金收益率很不错,也在为基民赚钱,但依然挡不住基民“离开的步伐”。 来源:微博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和投资者获利止盈的想法有关,但也存在一些渠道助推的因素。此前曾出现某一“预定爆款”基金发行前夕,前“爆款”基金出现被大额赎回的现象。 上海证券创新发展总部总经理刘亦千指出,“基金公司对新老产品的激励模式并不相同。对于渠道开展销售业务的理财经理来说,由于新基金的激励政策更有力,可以赚取更高的提成,于是用脚投票,大力销售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