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发布关于“原油宝”产品情况的说明称,近期,中行通过各种方式倾听客户心声,充分了解客户合理诉求。中行对客户在疫情全球蔓延、原油市场剧烈波动情况下发生的损失,感同身受。我们将以对客户认真负责的态度,持续与客户沟通协商,在法律框架下承担应有责任。近日,中行已委托律师正式向CME发函,敦促其调查4月21日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后续还将加大相关工作力度。 中国银行关于“原油宝”产品情况的说明 中国银行于4月24日发布了《中国银行关于“原油宝”产品情况的说明》,受到客户的广泛关注和理解。中行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近期,中行通过各种方式倾听客户心声,充分了解客户合理诉求。中行对客户在疫情全球蔓延、原油市场剧烈波动情况下发生的损失,感同身受。我们将以对客户认真负责的态度,持续与客户沟通协商,在法律框架下承担应有责任。同时,中行正在全面梳理审视产品设计、业务策略和风险管控等环节和流程,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隐患。 本着法治化、市场化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目前中行正积极研究并争取尽快拿出回应客户合理诉求的意见。与此同时,中行继续与客户保持诚挚沟通协商,始终与客户站在一起,尽最大努力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切实承担社会责任。 近日,中行已委托律师正式向CME发函,敦促其调查4月21日原油期货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后续还将加大相关工作力度。 特此说明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4月29日
短期流动性有多充裕?4月29日,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隔夜品种DR001加权利率走低,截至14:00,DR001加权利率跌至0.6625%,创下纪录新低。与此同时,隔夜Shibor也再次刷新地板价,下行21.3bp报0.661%。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期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下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边际资金成本,对银行下调企业贷款利率、加大信贷投放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而考虑到银行资金成本刚性以及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短期内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较为有限。 隔夜Shibor创历史新低 4月29日,Shibor多数上行,隔夜品种逆势下行21.3bp报0.661%,创下历史新低。7天、14天品种分别回升13.5bp、3.9bp。 截至14:00,DR001加权利率报0.6625%,刷新“地板价”;DR007加权利率报1.6249%;DR014加权利率报1.4417%。 央行今日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至此,央行已连续21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从央行近期资金投放来看,4月15日央行开展1年期MLF操作1000亿元,操作利率由此前的3.15%下调至2.95%。这也是继去年8月LPR改革以来,MLF利率的第三次下调,且20个基点的下调幅度较前两次有所加大。在同一日,央行进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下调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2000亿元。 另外,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这也是12年来央行首次调整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资金营运中心主任张铭富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应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央行在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上及时进行灵活调整,多次降低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并将超额准备金率由0.72%降低到0.35%,目的是降低实体融资成本。持续的货币政策致使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超额准备金利率的降低也让隔夜回购利率打破0.72%成为可能,短端资金利率的低位运行,有利于促进银行的贷款投放,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利率再下行的空间有限 市场低利率水平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融资环境,当前资金利率是否还有下行空间? 张铭富告诉记者,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现有货币政策持续性预期较强,预计资金市场仍将宽松,隔夜利率维持低位,但也不要预期隔夜利率持续向下,毕竟银行资金成本刚性较强,过低的利率会抑制银行的资金融出意愿,维持现有水平的低位震荡可能性更大。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截至4月28日,DR001和DR007月内均值分别降至0.97%和1.43%,较上月均值分别大幅下降33和41个基点。这段时间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下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边际资金成本,对银行下调企业贷款利率、加大信贷投放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王青进一步表示,短期内资金利率再度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经过前期持续降息、降准及流动性注入之后,当前市场资金面已处于较高水平,央行也在近期连续暂停逆回购操作。这意味着监管层已认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短期内进一步引导资金利率下行的需求较低。从这个角度判断,预计5月央行下调逆回购及MLF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央行刚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一季度贷款审批指数环比快速上升14.1个百分点至64.7%,已明显高于上一个高点水平(2009年二季度的57.2%)。这意味着当前信贷环境已明显改善。但一季度贷款需求指数环比仅上升0.7个百分点至66.0%,比2009年二季度要低17.7个百分点。这表明主要受宏观经济总需求不振、企业订单萎缩等因素影响,企业的贷款需求并未随着信贷环境改善而同步上升。 “这样来看,接下来的宏观政策侧重点有可能出现微调,即会通过强有力的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拉动消费和投资,带动企业贷款需求明显上升,从而充分发挥现有灵活货币政策在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动能方面的潜力。由此判断,未来一段时间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将会重点发力,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幅度将受到一定控制,资金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也将较为有限。”王青告诉记者。
北京时间4月21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WTI5月原油期货出现史无前例的负结算价,引起国内外各方广泛关注和质疑。 据报道,美国大型上市石油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已向美国期货市场监管机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出公开信,对CME进行了严厉批评,认为这次价格异动有可能与CME在目前市场状况下突然转换计算机模型和对允许负价格交易的通告方式存在关联。其他一些公司和组织也对CME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提出公开质疑,包括对交易规则的修改、这些修改的通告时点等等公开进行了批评。另据记者了解,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港股03988)也已委托律师正式向CME发函,敦促其对当日原油期货价格异常波动的原因进行调查。 就CME受到市场质疑一事,《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法学院郭雳教授。 郭雳介绍,盘面显示这次原油期货价格变化颇为异常。其价格当天原本一直是正值,但在交易最后20多分钟的时间里,突然急速下跌了近40美元/桶,其中有25美元是在最后三分钟交易中跌去的。这种异常的价格变动情况引发了市场参与者广泛的猜测。不久前,CFTC已宣布将展开深入调查。 针对作为交易所的CME与原油期货价格异动之间的关联,郭雳表示,CME是一个交易平台,自身不参与交易,但它是交易规则的制定者。历史上,CME的WTI原油期货从未负价交易。4月8日,CME对外公告正在测试新系统、研究支持负价交易原油期货的可能性。4月20日,CME在交易日盘中公告,WTI原油期货可以负价交易,当天就跌破了零值,最终以负37.63美元/桶收盘。由此可见,CME作为交易规则制定者的行动对WTI原油期货的交易方式和定价都有着直接且显著的影响。另外,CME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交易活动的监管者,有责任对期货交易市场上的非法操控价格等不当行为进行调查。 郭雳对这次原油期货价格波动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做了分析。他认为,无论是在美国内外,很多投资人、交易中介机构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都难以预计到原油期货会以负价交易。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最近有报道称,CME对于交易模式的改变令众多投资者感到非常不解。印度几家大的交易中介服务商据称已对印度商品期货交易所(MCX)、印度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采取法律行动,要求法院宣告MCX设置的负结算价格无效。 另据记者了解,中行持续与市场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全面审视产品设计、业务策略、风险管控等环节和流程。倾听客户诉求和市场关切,在法律框架下承担应有责任,与客户同舟共济,尽最大努力维护客户合法权益。
4月29日晚间,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公布2020年一季度经营业绩:实现税后利润563.22亿元、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525.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0%、3.17%。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工作,围绕“强化执行年”定位,深化战略执行,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 经营业绩平稳增长 中行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持续推动战略实施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资产总量保持稳健增长。截至2020年3月末,集团资产总额为24.0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51%。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分别为21.97万亿元、2.06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5.64%、4.14%。 财务指标保持稳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85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59%、2.05%。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0.96%,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2.11%。非利息收入占比35.26%,保持较高水平。成本收入比(中国内地监管口径)23.91%,同比下降1.13个百分点,营运效率进一步提升。 履行大行责任担当 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中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工作部署,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着力抓好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工作。 主动对接疫情防控融资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安排2000亿元复工复产公司信贷专项规模,全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末,境内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新增3821亿元,同比多增599亿元。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两增两控”口径普惠金融贷款新增644亿元,增幅15.59%,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承销疫情防控债23支,发行规模194.5亿元。 发挥特色优势,助力“稳外贸”“稳外资”。发布支持“稳外贸”十三条措施,助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一季度,境内机构发放外贸进出口贸易融资1083亿元。 加强产品创新,优化金融服务。推出“复工贷”,提供优惠利率,专项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台普惠金融贷款本金和利息延期措施,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渡过难关。发行50亿澳门元防疫主题社会责任债券、5亿元专项同业存单,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疫情防控。 境内外机构联动,加大物资援助。发挥全球化优势,全球采购防疫物资支持境内抗疫。同时,响应国家号召,为境外疫情防控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资援助,得到了国际社会认可。 着力防范化解风险 牢牢守住合规和风险底线 中行坚定不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机制,加大重点领域潜在风险排查,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截至3月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1907亿元,不良率1.39%,比年初上升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4.72%,比年初上升1.86个百分点。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力度,运用债务重组、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施外部资本补充,成功完成28.2亿美元境外优先股发行,资本充足率为15.34%。 中行表示,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在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建设征程中奋勇前行。
4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对广州农商银行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措施的决定。 经查,证监会发现广州农商银行在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过程中,存在部分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个别违约债券会计核算前后不一致等问题。 上述行为违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十七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构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所述行为。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广州农商银行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4月资金面鲜有波动,近几日在税期、节日备付等因素影响下,隔夜资金利率再创新低,更凸显流动性充沛。金融机构对“滚隔夜”的热衷和央行逆回购操作的持续停摆,市场对杠杆操作的担忧悄然浮现。 分析人士认为,流动性不宜过度,但仍有必要维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向下面临约束,但保持低位运行问题不大。央行5月流动性操作有望比4月积极些,逆回购操作可能适时回归,但定向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仍将是重头戏。 资金利率创新低 虽说4月是传统税收大月,但周初税期高峰不过在资金面宽阔的水面上拂起了细小涟漪。在税期过后,月末考核和节假日备付仍会对资金面带来一定扰动,但不必过于担忧。 与前3个月一样,4月市场资金面宽松贯穿始终,货币市场利率整体继续下降,无论是价格低点还是中枢水平都创新纪录。4月29日盘中,银行质押利率债隔夜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进一步下行至0.66%,创下新低。截至29日,4月DR001均值为0.97%,跌破1%,连续3个月明显下行。7天期回购利率(DR007)也是如此,4月以来已跌到1.4%一线,在月中一度达1.23%。 充盈流动性对资金面提供有力支撑。这离不开开年以来央行一系列操作。“今年以来,尤其是春节后,宽松举措层出不穷。”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此外,促成货币市场利率在4月进一步下行的另一关键,可能是央行对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的调降。自4月7日起,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随后不久,DR007便跌破0.72%。 逆回购操作静默 不过,4月央行流动性操作也出现微妙变化。到29日为止,4月央行还没有开展过一次逆回购操作。从2015年以来,这种现象十分罕见。例行的MLF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也以缩量对冲告终,全月公开市场操作将再现净回笼。虽有定向降准,但仍可发现央行流动性投放在收缩,特别是短期流动性投放近乎断流。 央行流动性供给减少,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市场不缺资金。但同时也可能表明,有关部门不希望资金过于泛滥。 近期,金融机构加杠杆、“滚隔夜”现象再度风行。3月底以来,在债券质押式回购日成交迈上4万亿元关口同时,隔夜回购交易异常火爆,单日成交最高超过4.7万亿元,在质押式回购中占比超过92%。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首席固收分析师张继强在解释这一现象时表示,伴随着资产端利率快速下行,息差大幅收窄,似乎只有最便宜的隔夜资金才能满足投资者的加杠杆需求。他认为,央行释放资金初衷在于让银行支持实体,大量“滚隔夜”加杠杆行为不为监管层乐见。 有分析人士指出,供需层面变化及对过度加杠杆的警惕,可能制约货币市场利率等短端利率继续大幅走低。 中长期工具担纲 当下,无论是支持社会融资合理增长,还是大力压降实际融资成本,都仍需适宜的金融货币条件配合。 从传统因素看,5月仍是税收大月,虽然纳税申报期限延长,有助于避免税期高峰与债券发行缴款高峰叠加,可与财政支出形成一定对冲,但税期因素影响仍不能完全忽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被视为5月的一大看点。万亿元级政府债券发行在即,5月债券发行缴款对流动性的扰动可能加大。实现债券有序发行、管理发行成本、维护流动性平稳需货币政策给予必要配合。 总体上,5月流动性将面临一定的需求端扰动,可能需央行适时增加流动性供给。从以往看,在政府债发行高峰期和税期高峰月度,央行往往会增加流动性供给,5月央行流动性操作可能比4月更积极一些。 从操作手段和工具看,今年央行侧重释放中长期限流动性的倾向更明显。央行逆回购操作淡化与降准操作、MLF操作常态化就是直观表现。有别于2016年四季度,此次“锁短放长”属增量操作,即在释放增量流动性基础上“锁短放长”,有助于平衡呵护流动性、压降长端利率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多种诉求。 分析人士认为,5月定向降准和MLF操作仍将是重头戏,大概率会超额续做MLF,而在中下旬面对债券发行、财政收税等影响时,也可能开展适量逆回购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在继续下调可能。
“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持续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加快推进股权集中托管等工作,进一步严格股东资质审核,强化穿透管理。”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4月22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有效的公司治理被视为商业银行稳健运行的基石,而股权管理更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随着金融监管部门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尤其是对股权违法违规的清理整顿成效尤为显著,违法违规股权清理也切实抓住了规范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下一步,中小银行改革工作的重点将围绕优化股东结构、强化“三会一层”规范运行着力开展。 进一步加强股权结构治理 股权结构不规范是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混乱的原因之一。近期,监管机构着力加强对中小银行股权结构治理,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初见成效。 据银保监会披露信息,去年针对股东股权与关联交易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查处了3000多个违规问题,清理了1400多个自然人或者法人代持的股东。 “在多管齐下的监管整治工作下,银行业存量风险已经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处置,包括之前存在重大风险的机构已经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处置,基本上已接近尾声。同时,原来存在缺陷的一些机构也在逐步完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过加大对股东股权违法违规行为治理力度,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乱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相关股权重组方案相继出台,涉及的问题股东也正在有序清退。”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表示。 不过,加强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建设仍任重道远。有专家认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股权机构治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小银行股权规范管理依然是中小银行改革工作的重点。 “之前监管部门已经制定了很多的规则,股权管理、股权托管制度方面的短板已经不断补齐。但从实际执行层面来看,因为涉及很多机构退出或者转让,这部分工作其实还没有完成,后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有序推进。”曾刚表示。 “我国中小银行数量众多,不同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可能有巨大差异,不同地区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也存在区域性差异。因此,中小银行改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复杂而且缓慢的过程。” 徐承远表示。 差异化监管将创造有利条件 “今年中小银行改革重组工作力度会比较大,特别是进行市场化重组方面的力度和措施会比较多。”曹宇透露,将对中小银行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为其改革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政策部门已为中小银行提供了定向支持,比如中小银行再贷款政策、定向降准政策,这些都将为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创造有利条件。专家认为,为下一步推动改革工作顺利进行,监管部门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十分必要且重要。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难以避免的周期性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逐步显现。从全球看,近年来,主要经济体在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同时,逐步放宽了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减轻小型银行的监管负担。”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实施差异化监管,支持中小银行发挥市场化机制优势。 具体来看,有专家分析认为,监管部门一方面可以为银行进行股东资质核查、资金来源核查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尤其要为中小银行创造一个更好的资本补充外部环境。 “因为现在有些超标的股权面临转让问题,相对来讲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还面临一定的困难。监管部门可以帮助其拓展一些其他的资本工具来补充资本,减少股权转让带来的资本补充压力。”曾刚表示。 除此之外,徐承远建议,针对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特点的中小银行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实行更加适合其实际的监管标准。同时,减少对中小银行改革重组的过度行政干预,进一步明确中小银行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减少地方政府等相关机构干预,为中小银行改革重组扫清障碍。 推动解决“形似而神不似”问题 解决中小银行“三会一层”所存在的“形似而神不似”问题是另一项改革重点。专家普遍认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风险事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领域存在着“形似而神不似”问题,一些阻碍公司正常运转的缺陷和深层次问题未完全得到解决,在诸多方面仍需要提升和改善。 “国内银行‘三会一层’的架子已经搭好了,但是‘三会一层’的专业性以及相互的权力制衡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未来要实现‘形似’向‘神似’转化,监管部门还要进一步推动落实对‘三会一层’的监管考核,让公司治理架构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曾刚认为。 此外,有专家认为,中小银行急需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截至目前,相当数量的中小银行尚未建立起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缺乏公正、公开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评价结果。因此,难以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曾刚表示。 有专家分析认为,在激励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经营层的薪酬往往与短期经营业绩关联,致使银行经营层过度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银行的长远发展,经营行为短期化。如果同时存在约束不到位的情况,缺乏权力制衡的经营层有较强的动机从事机会主义行为,容易加大银行的潜在风险。 “通常而言,金融风险的暴露存在滞后性。这意味着银行在当下获得的利润往往没有反映出其最终的实际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银行的激励机制过度强调短期利润,就可能激发管理层和股东过度承担风险,在获取短期高额收益的同时将风险成本推给继任者或社会。”曾刚认为,从这点来看,在银行业的激励机制中,中长期激励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都是常用的手段。
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各期限票据利率自受月末信贷因素影响27日出现大幅下降后,28日开始反弹:3个月、6个月和1年国股银票转贴收益率分别收于1.798%、1.976%和2.085%。专家表示,票据利率大幅下行主要受月末信贷因素影响,这一影响结束后利率反弹属市场正常规律。 4月27日,上述三种期限国股银票转贴收益率分别收于1.744%、1.923%和2.065%,较上日下行43个、28个和21个基点。市场分析认为,这一变化的背后是月末信贷因素主导的票据资产配置需求激增、票据市场严重供不应求。 具体来看,3月下旬以来,票据业务的开票和交易均较为活跃,上周票据承兑量达到4766亿元,票据交易量超过1.8万亿元。票据供应量未出现明显下跌,票据投资需求激增,票据需求端成为主导票据市场利率走势的因素。本周临近月末,受信贷因素影响,票据资产配置需求激增,相对而言,需求明确强于供给,票据利率出现大幅下跌。 在此背景下,4月28日早间央行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不开展逆回购操作,无逆回购到期。 事实上,在去年7月31日和11月25日也出现过国股银票转贴收益率大幅下跌的情形,上述两次也同样出现在月末时点,且3个月国股银票转贴收益率也单日下跌超过40个基点。 兴业研究宏观分析师陈昊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此前两次票据利率大幅下跌之后的走势来看,票据利率均出现快速反弹。当前流动性环境较为宽松,3月份同业存单(NCD)利率出现大幅下行,而票据利率相对保持高位、仅出现小幅下行,预计这种情形在月末因素影响结束之后仍将持续。 不过,兴业研究的报告指出,上述两次票据利率下跌后均低于同业存单利率,而本次票据利率自4月份以来相对收益明显高于同业存单,配置价值凸显,市场对票据资产的配置需求进一步激增,叠加月末信贷因素影响,再次上演了票据利率单日大幅下跌的场景。 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研究院宏观分析师袁雅珵认为,近期资金面持续宽松,货币市场利率位于低位,为票据利率下行奠定了基础。 此前,央行通过政策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下调,向贷款定价基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传导。同时,今年以来已有三次降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利率加速下行,多期限资金利率创下近年来新低。4月15日的定向降准落地注入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可获得长期资金约1亿元,有效增加了中小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 本月中旬,银行间存款类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1天期回购利率(DR001)均值保持在1%以下,从历史走势看,DR001低于1%的情况并不多见;上海银行(行情601229,诊股)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也在月中几乎全线下行,16日隔夜Shibor下行9.9个基点报0.702%,首次突破0.72%,创下历史新低。专家认为,从近几个月的操作来看,央行稳增长和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态度更加积极,进一步释放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信号,有助于降低银行机构的未来资金成本预期,提高对实体经济投放信用的动力,也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抵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票据投资需求激增,有大机构月末充量的原因导致。”袁雅珵还提醒,银行对票据资产需求大增导致票据市场供不应求,票据资产相比其他信贷资产风险较低,监管层要求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导致银行配置票据资产冲信贷的动力增加,从而导致票据利率下行幅度加大。陈昊也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票据市场深度的不足,“目前市场机构同质性比较高,票据市场主要还是银行参与,其他机构和资管产品参与比较有限。票据本身有信贷属性,根据当前标准,也不属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所以有不少主体投资可能会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