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贷款的概念 创业贷款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或已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因创业或再创业提出资金需求申请,经银行认可有效担保后而发放的一种专项贷款。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根据个人的资源状况和偿还能力,最高可获得单笔50万元的贷款支持;对创业达一定规模或成为再就业明星的,还可提出更高额度的贷款申请。创业贷款的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3年;为了支持下岗职工创业,创业贷款的利率可以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档次利率下浮20%,许多地区推出的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贷款还可以享受60%的政府贴息 大学生创业贷款是国家给大学生提供的创业优惠措施,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 目录 1 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政策 2 大学生创业贷款要求 3 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资料 大学生创业贷款优惠政策 (1)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到创业实体所在地的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资金(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 (2)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新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物流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3)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 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 以上优惠政策是国家针对所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所制定的,各地政府为了扶持当地大学生创业,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例如: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政府的有关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 大学生创业贷款要求 (1)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贷款行所在地合法居住证明,有固定的住所或营业场所; (2)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及相关行业的经营许可证,从事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稳定的收入和还本付息的能力; (3)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投资项目已有一定的自有资金; (4)大学生创业贷款用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银行信贷政策规定,不允许用于股本权益性投资; (5)在银行开立结算帐户,营业收入经过银行结算。 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资料 (1)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及配偶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其他有效居住证原件)和婚姻状况证明; (2)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个人或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等还款能力证明文件; (3)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营业执照及相关行业的经营许可证,贷款用途中的相关协议、合同或其他资料; (4)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担保材料:抵押品或质押品的权属凭证和清单,有权处分人同意抵(质)押的证明,银行认可的评估部门出具的抵(质)押物估价所告。
什么是多角化经营战略? 多角化经营战略又称多元化战略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是企业发展多品种或多种经营的长期谋划。 最早研究多角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角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角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由他首次提出的多角化经营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而言。但是这种以产品种类多少来定义企业的多角化是不准确的,因为高度相关的多种产品经营与高度不相关的、跨产业的多种产品经营,即使企业最终产品种类的数量相同,但表现出的多角化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显然后者的多角化程度更高,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更大。 彭罗斯(E. T. Penrose, 1959) 在其出版的《企业成长理论》中定义多角化是企业在基本保留原有产品生产线的情况下,扩展其生产活动,开展若干新产品 (包括中间产品) 的生产。并且这些新产品与原有产品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他认为多角化包括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的增加以及企业运作的基本领域数量的增加。他的定义弥补了安索夫多角化定义中的不足,更接近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实质。但其不足之处在于,他将企业经营的一体化与多角化混为一谈,认为一体化是企业多角化的一种形式。 鲁梅尔特(R. P.Rumelt, 1974)指出,多角化战略是通过结合有限的多角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与原来活动相关联的新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战略。多角化的实质是拓展进入新的领域,强调培植新的竞争优势和现有领域的壮大。 多角化经营,就是企业尽量增大产品大类和品种,跨行业生产经营多种多样的产品或业务,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市场范围,充分发挥企业特长,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提高经营效益,保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目录 1 多角化经营的分类 2 多角化经营的特质 3 多角化经营的作用 4 多角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5 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的条件 6 多元化经营战略优劣性 7 多角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多角化经营的分类 企业多角化经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同心多角化经营战略(Concentric diversification)。也称集中化多角化经营战略。指企业利用原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制造与原产品用途不同的新产品。如汽车制造厂生产汽车,同时也生产拖拉机、柴油机等。 同心多角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较强的技术关联性。 (2)水平多角化经营战略(Horizontal diversification),也称为横向多角化经营战略。指企业生产新产品销售给原市场的顾客,以满足他们新的需求。如某食品机器公司,原生产食品机器卖给食品加工厂,后生产收割机卖给农民,以后再生产农用化学品,仍然卖给农民。 水平多角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销售关联性。 (3)垂直多角化经营战略(Vertical diversification),也称为纵向多角化经营战略。它又分为前向一体化经营战略(Forward integration)和后向一体化经营战略(Backward integration)。前向一体化多角经营,是指原料工业向加工工业发展,制造工业向流通领域发展,如钢铁厂设金属家具厂和钢窗厂等。后向一体化多角经营,指加工工业向原料工业或零部件、元器件工业扩展,如钢铁厂投资于钢矿采掘业等。 垂直多角化经营的特点,是原产品与新产品的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产品加工阶段关联性或生产与流通关联性。一般而言,后向一体化多角经营可保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风险较小;前向一体化多角经营往往在新的市场遇到激烈竞争,但原料或商品货源有保障。 (4)整体多角化经营战略(Conglomerate diversification),也称混合式多角化经营战略指企业向与原产品、技术、市场无关的经营范围扩展。如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电讯,后扩展经营旅馆业。整体多角化经营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其它资源,故为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所采用。例如,由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为核心发展起来的白云山集团公司,在生产原药品的同时,实行多种类型组合的多角化经营。该公司下设医药供销公司和化学原料分厂,实行前向、后向多角化经营;下设中药分厂,实行水平多角化经营;下设兽药厂,实行同心多角化经营;还设有汽车修配服务中心、建筑装修工程公司、文化体育发展公司、彩印厂、酒家等实行整体跨行业多角经营。 除了上述分类之外,西方学者鲁梅尔特(R.R.Rumelt)采用专业比率、关联比率、垂直统一比率等三个量的标准和集约——扩散这一质的标准,将多角化经营战略分为垂直型、专业型、本业中心型、相关型、非相关型五种类型。 (1)专业型战略。企业专业化比率很高(在95%以上者),称为专业型多角化战略,这是把已有的产品或事业领域扩大化的战略,如超级商场分化为而来的自我服务廉价商店、小型零售店、百货店等。 (2)垂直型战略。某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只取从原材料生产到最终产品销售整个系统中的一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有其完整的生产体系。垂直型战略就是或向上游发展,或向下游渗透。如一个轧钢厂生产各种钢材。采取垂直型多角化战略,进一步向上游发展,投资发展炼钢、炼铁,甚至采矿业。 (3)本业中心型战略。企业专业化比率较低的多角化战略(在70%~95%之间),称为本业中心型战略。即企业开拓与原有事业密切有联系的新事业而仍以原有事业为中心的多角化战略。 (4)相关型战略。企业专业化比率低(低于70%),而相关比率较大的多角战略,一般来讲,多角化战略的核心是经营资源。实行相关型多角化战略就是利用共同的经营资源,开拓与原有事业密切相关的新事业。 (5)非相关型战略。企业相关比率很低,也就是企业开拓的新事业与原有的产品、市场、经营资源毫无相关之处,所需要的技术、经营资源、经营方法、销售渠道必须重新取得。 多角化经营的特质 多角化经营至少具有以下特质: (1)多角化是企业一种经营方式和成长模式; (2)多角化是企业能力与市场机会的一种组合。并且多角化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含义,前者指一种企业经营业务分布于多个产业的状态,强调的是一种经营方式;后者指一种进入新的产业的行为,即成长行为。 所以,公司多角化战略是公司在现有经营状态下增加市场或行业差异性的产品或产业的一种经营战略和成长方式。多角化经营属于公司层的战略,是公司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多角化经营的作用 企业运用多角化经营战略,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重要作用: (1)分散风险,提高经营安全性。商业循环的起伏、市场行情的变化、竞争局势的演变,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例如,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仅限于一类产品或集中于某个行业,则风险性大。所以,一些企业采用了多角化经营。如,生产耐用消费品的企业兼营收益较稳定的食品加工业,以分散风险、增强适应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2)有利于企业向前景好的新兴行业转移。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影响,陆续产生了一些高技术新兴产业。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在原基础上向新兴产业扩展,一可减轻原市场的竞争压力,二可逐步从增长较慢、收益率低的行业向收益率高的行业转移。例如,美国泰克斯特龙公司,在5O年代是一家纺织企业,因为纺织业资本收益率低,且易受经济萧条的影响,故转向其它行业投资,逐渐变为混合型大公司。1967 年,该公司达到了从原资本收益率5~6%提高到20%的目标。 (3)有利于促进企业原业务的发展。不少行业有互相促进的作用。通过多角化经营,扩展服务项目,往往可以达到促进原业务发展的作用。位居日本印制业首位的大日本印刷公司,在继续经营印刷业的同时,把业务扩展到包揽国际体育会议筹备、承办全国性产品展览、代客市场调查、情报服务等方面。这些新业务离不开印刷。这些新业务,不仅提供了年递增率10~20%的收入,而且使公司原需补贴的一些印刷部门扭亏为盈。 多角化经营的理论依据 多角化经营的理论依据,目前未见专门的论述。从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50年代企业运用多角化经营,主要出于分散风险的动机和谋求稳步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经营行为的自然发展。至6O~7O 年代,它与近代管理理论中的系统学说和权变学说有密切关系。 系统学说认为,企业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由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开放系统。它受环境的影响,也影响着环境。它与顾客、竞争对手、供应者、政府及各种机构都有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因此,企业应通过制定目标,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必要的活动来积极适应环境,从而实现追求的目标。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就是通过扩展经营范围来避免环境的不利影响或寻找发展机会,以适应外部环境的一种重要战略。 权变学说强调环境、管理观念和技术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权变关系),认为现实世界中没有万能的管理理论。按照权变学说,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进行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运用不同的办法,以变应变,提高管理效率,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谋求发展。权变学说对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最大。西方管理学者赫尔雷格尔和斯洛克姆在1973 年发表了《组织设计:权变研究方法》一文,提出四种类型的组织形式,其中第一类就是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以不同工艺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企业组织机构,因此可见,在6O~7O 年代西方国家盛行的多角化经营,与同期创立和迅速发展的权变学说有紧密的联系。 进入7O 年代后,企业面临的环境比过去更为复杂、多变和险峻,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也更为必要。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对环境的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从长远利益和全局考虑制定发展战略,明确相对稳定的主攻方向,组织和协调内部力量,才能增强自我发展和竞争能力,保证企业生机勃勃、长盛不衰。多角化经营具有战略的属性,所以,战略管理理论常被中外企业用于指导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的条件 企业能否成功地运用多角化经营战略,达到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的目的,关键是能否准确分析外部环境和正确评价内部条件。 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的外部环境 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的外部环境主要表现为: (1)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范围扩大和消费欲望增长,社会需求呈现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任何产品都有其经济生命周期,企业原有产品将逐渐被市场淘汰,社会需求多样化发展给予企业新的市场机会。这些外部原因迫使或诱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扩展经营范围,以多角化经营满足社会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 (2)新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新技术不断发明并用于生产领域,导致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也为企业多角化经营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性能更优越的新产品逐渐替代原产品,新兴工业不断兴起,使许多企业在经营原产品的同时,逐渐向高附加价值、前景较好的新兴产业发展。例如,在日本出现了钢铁公司研究生物技术、食品企业兼搞机器人开发、纺织企业同时制造干扰素、钟表工业生产计算机的多角化经营。 (3)竞争局势的不断演变。社会需求增长和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使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原生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新厂家加入竞争行列、企业经营手法不断变革,都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守业必衰、创新有望。面对险峻的竞争局势,不少企业以变应变,扩展经营业务,以谋求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的内部原因 企业实行多角化经营的内部原因主要有: (1)企业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技术、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源,还包括信誉、销售渠道、信息等无形资源,充分利用过剩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采用多角化经营的诱发动机之一。比如,企业拥有的资金超过原经营业务的需要,便可能向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投资,有的研究人员归纳了利用过剩资源发展多角化经营的类型:第一类是废弃资源再生型,如化肥厂利用废渣生产水泥、自行车厂用链条冲压边角料生 产铁皮暖瓶壳等。第二类是闲置资源利用型,即利用闲置的设备、劳力、技术力量,开拓新的经营项目。如工业企业利用其多余的劳动力开办生活服务公司等。第三类是资源优势引伸型,如军工企业利用其技术设备优势发展民品生产,企业以市场信誉高的厂牌、商标或顺畅面广的销售渠道开拓新的经营范围等。 (2)企业本身具有拓展经营项目的实力。具有资金、技术、人才优势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实力雄厚、目标远大,出于对长远利益的主动追求,高附加价值的新兴行业便常成为这些企业发展的主要对象。这也是多角化经营战略多被大型企业所运用,中小型企业多采用集中化经营战略的基本原因。 此外,企业家的个性也会对经营战略的选用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企业高层领导对发展战略的选择有决策权,因此敢于开拓、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采用多角化经营战略的可能性较大,而稳健慎重的企业家采用集中化经营战略的可能性较大。 近年来,值得注意的一个动向是过去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同一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而现在都发展成行业之间的竞争了。 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是办公室自动化领域,引起了电器行业与办公用机器行业间激烈的角逐,挤进来的就有录相机行业、照相机行业、复印机行业、传真通讯行业、办公用机器行业等。这样就会诱发多角化战略的实施。 多元化经营战略优劣性 (一)多元化经营有不少益处 1、多元化经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优势 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与专业化经营的企业相比,相当于将原来的由多个专业化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组合在一个企业内进行,或者是将多个产业,产品放在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内进行,在这个企业内,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管理优势等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多元化经营企业为管理者创造了一个协调管理不同经营业务的机会,因此,其运行将比专业化经营企业更有效率,能获取更高的投资报酬。 多元化经营可实现的第二个内部化优势是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建立。一般来说,专业化经营的企业无法按照合理的成本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时,就不得不放弃一些能获利的投资项目。而多元化经营企业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内部资本市场,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资金的调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多元化经营企业比专业化经营企业得到更多的投资和获利的机会。 多元化经营可实现有第三个内部化优势就是将外部非确定性交易契约变成了内部合约,即用内部一个契约代替了一系列外部交易契约,这可以节省外部交易成本。特别是对于相关联多元化经营企业尤其如此,如横向一体化多元化经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同业竞争,又可获取规模效益;如纵向一体化多元化经营则使外部市场供销变成了内部原料供求,将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前提是多元化经营节省的外部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的组织交易成本)。 2、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的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从事专业化经营,很可能容易受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打击,造成整个企业的亏损,甚至倒闭。实行多元化经营, 企业将资源分散到不同产品或行业经营中,即"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蓝子里",这能够避免经营范围单一造成企业过于依赖某一市场易产生波动的弱点,使企业在遭受某一产品或经营领域的挫折时,通过在其它产品或行业的经营成功而弥补亏损,从而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如固特异公司是一个专业轮胎橡胶公司,但80年代它又开始投资石油管道,因为该公司发现石油管道的销售与轮胎销售正好呈反向波动关系,如此经营就像在金融市场做套期保值一样,可以降低风险。 (二)多元化经营战略也有不少弊端 首先,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有财务风险。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企业投资资金的绝大部分是借贷资金,部分来自于银行,部分来自于非金融机构,部分来自于其他渠道。这与国外的情况不同。在国外,一些企业集团确实采取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但他们这样做时,一方面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基础,主导产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受到反垄断政策制约,不得不横向发展;另一方面,企业集团总部在定位上只担当投资运作机构的角色,而不负责经营。因此,我们实行的与其说是"多元化经营", 不如说是"多元化投资"更为确切。我国的一些企业对此认识不清,只看到现象,忽视了其实质内容,对诸多项目不仅投资而且自我经营。一些企业有一点物资采购人员和经验就办贸易公司,有一点流动资金就办财务公司,有一点房地产就办房地产公司,有一点广告业务就办广告公司,往往把有限的资金分散在多个经营项目上,结果哪一个项目也达不到规模经济,以致经营亏损,难以还本付息.事实上,这种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做法,不是分散风险,而是自我扩大风险.如果能有限度地进行多元化经营,不仅会减少资金筹措与配置的压力,而且可以增加连带作用,提高成功率,使企业集团稳定持续发展. 其次,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这在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时表现尤为明显。无关联多元化经营大 多是通过购并行为实现的,这种购并使企业所有者与高层经理进入了一个全新领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由于对购并对象所在行业不太熟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作的决策难以都是明智的。失误的决策不仅会使更多的支柱产业难以建立起来,反而为原有的支柱产业增加了许多负担。国外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与同行业兼并相比,对其他行业,特别是无关联行业的企业进行兼并,成功率很低.在我国,一般来说,每个行业都有程度不同的发展潜力,但又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阶段性的供过于求.面对这一现实国情,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 不仅会使企业分散风险的能力递减,而且会造成为此付出的代价递增,从而导致集团的资产收益率下降。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能给我 们以某种启迪。他在总结自己长达71年之久的企业经营实践时说:在企业经营里面,有所谓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经营方法,但我原则上认为,与其多元化,不如想办法实行专业化。当然,多元化也有其优点。但是一般看来,专业化总是比较容易获得具体成果的。也就是说,各个企业在自己所能拥有的设备,技术,资金等力量的范围内去经营时,集中使用比分散力量更能够产生巨大的效果。 最后,过分追求多元化经营会造成管理质量下降。 这是因为,购并行为,特别是无关联多元化中的购并,会使企业的分支机构迅速增多,会使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集团总部的管理人员不仅可能没有时间熟悉产品专门知识,而且可能无法运用既有知识恰当评价经营单位经理的建议与业绩。企业集团总部因管理负荷过重而导致的管理质量下降,往往使无关联企业在兼并之后无法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美国著名企业家亚科卡是深谙此道的。当年,在他接手深陷困境,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后,为了挽救公司,毅然将每年有5000万美元利润的坦克工厂卖了出去。他认为,建造坦克不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主要经营领域,如果公司想要有发展前途的话,还是必须在汽车工业上求得发展。 多角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发达国家,多角化率高的企业一般为批发业、小卖业、运输业、通讯业,实行多角化的企业一般是向不动产业和服务领域发展。另外,向日常生活消费品领域发展的企业要远远多于向生产资料领域发展的企业。如从食品工业向医药用品、快餐店、旅馆等生活领域扩展,从纤维工业向服装业,人造毛革、医药用品等领域扩展;从化学工业向化妆品、家庭用品、绿化事业等领域扩展。 多角化战略的另一个动向是专业型企业数大幅度减少,而垂直型企业和相关型企业增加较多。在美国非相关型大型联合型企业的增加引人注目。 总之,日、美两国的大企业,从整体上看,都有实行更高度的多角化战略的倾向,但在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别。因为,在60年代到70 年代期间,日本经济处于高度增长期,日本大企业即便不实行高度多角化战略也能得到充分发展。美国则正处于稳定增长期,为了使经济尽快从低成长期摆脱出来,争取更快的发展和更好的经济效益,实施高度多角化战略是必要的。 近年来,实行多角化战略的企业,出现的重要课题是如何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不仅是通过贸易打入国际市场,而是在海外投资设厂。但是,实行国际多角化战略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事情,风险也很大,在实施前需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的可行性研究。 在当前国际市场存在激烈竞争和经常爆发贸易摩擦的情况下,采取国际多角化战略是一条重要的出路。实行企业国际多角化,一般采取分阶段战略。 第一阶段,在国外设立办事处或代理店,作为发展的据点。以便及时收集海外的市场信息,培训适合在海外工作的国际型人才。 第二阶段,设置海外销售公司,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推销活动,在国际上树立本公司的企业形象,研究并确立海外经营廖窍。 第三阶段,建立海外生产工厂,在海外设厂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要根据建厂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技术、法律、市场、社会文化等因素来确定,并要视具体情况决定采取独资或者合资等形式。 第四阶段,分国家建立生产工厂,使企业形成跨国公司。
什么是头寸报告 头寸报告是指为了能够对市场进行动态监督,政府主管部门和政府授权的期货交易所针对大额投机商设置的一种头寸管理制度。 目录 1 头寸报告的基本内容 2 头寸报告的应用 头寸报告的基本内容 其基本内容是:如果交易商持有、控制或与未结清权益相对应的合约头寸已等于或超过了规定的限额,就必须在其持有的头寸等于或超过限额水平期间向期货交易所和政府主管部门递交头寸报告。 头寸报告的应用 在美国,由投机大户提交的头寸报告主要有三类: (1)期货经纪公司和外国经纪人提交的“01”类报告,此类报告必须每天制单提交。 (2)套期保值者和棉花的中间商、加工商和经纪商提交的“02”类报告,每周提交一次。 (3)其余交易商提交的“03”类报告,这是一种在商品期货交易管理部门特别要求时提交的报告。 在中国,为防止大户操纵市场或发生会员风险超载现象,国家证券期货监管部门要求各期货交易所对交易者实行头寸报告制度。 其基本规定是,每个会员对某一合约的总持仓量不得超过该合约市场总持仓量的15%,同一交易者在不同会员处的持仓量合并计算,持仓量达到交易所持仓限量80%的为交易大户,交易大户必须每周五下午四点前向交易所申报一次持仓情况,必要时每天报送一次。这个制度的实行,对于控制市场交易风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什么是多选择融资便利 多选择融资便利于1984年由瑞典最先采用,是欧洲票据市场的又一创新。这种便利允许借款人采用多种方式提取资金,包括短期贷款、浮动信用额度、银行承兑票据等,所有这些方式都已包括在票据发行便利之中。 目录 1 多选择融资便利的特点 2 相关条目 多选择融资便利的特点 借款人在选择借款的期限、货币种类、利率基数等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也能筹集到发行欧洲票据所不能筹集到的资金,并在最便宜或者最适时的情况下提取资金。 多选择融资便利除包含“额外借款选择的新融资便利”、“有浮动额度选择的便利”、“有银行承兑票据选择的便利”外,还有借款人的票据和包销备用信用选择的便利。它把没有承诺的票据发行便利、美国商业票据和已承诺的备用信贷归纳成一揽子计划,如果条件对发行欧洲票据或商业票据不利,借款人可将备用信贷当做循环信贷支取款项。 相关条目 循环包销便利 票据发行便利 包销性票据发行便利
什么是套利指令 套利指令是指同时买入和卖出两种期货合约的指令。一个指令执行后,另一个指令也立即执行。 ">编辑] 目录 1 套利指令的特点 2 套利指令的内容 3 参考文献 套利指令的特点 以买进一个期货合约而卖出另一个期货合约的指令。其合约即可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其市场即可在相同的市场中进行买卖,又可在不同的市场上进行买卖。 ">编辑] 套利指令的内容 它包括跨商品套利指令、跨期套利指令和跨市场套利指令等。下达套利指令可以不指定具体的买卖价格,而是以一个固定的价差来确定指令,这是因为套利者并不关心某一期货合约的价格,决定套利交易结果的两个相关合约之间的价差的变化。 例如,“购买一手7月棉花期贷合约并以170个基点以上的价差出售一手11月棉花期货合约”,这就是一个以价差报价的跨期套利指令。 参考文献 ↑ 贾秀岩.期货交易指南.ISBN:7-5005-2371-8/F713.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04. ↑ 江岩.期货与期权市场.ISBN:7-80634-401-2/F830.9.泰山出版社,2004.05.
什麼是存款性金融機構 存款性金融機構是指通過吸收各種存款而獲得可利用資金,並將之貸給需要資金的各經濟主體及投資於證券等以獲取收益的金融機構。 目录 1 存款性金融機構的類型 2相關條目 存款性金融機構的類型 它們是金融市場的重要中介,也是套期保值和套利的重要主體。其主要類型包括:儲蓄機構、信用合作社和商業銀行。 (一)儲蓄機構 1.特點 1)資金來源多為儲蓄存款,運用多為長期的投資與貸款 2)儲蓄機構每項資金運用所得利息通常在契約中確定後,在期滿前不能變動。如市場利率上升,會受到利息損失 3)名稱多樣,業務受限 2.風險規避 1)註重資金運用的安全性 2)註重對利潤的預測 3.發展歷程 1)緩慢發展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40年代 消費信貸不發達,業務有限 2)鼎盛時期: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 西方國家推行的需求管理政策和放利政策,國家鼓勵消費信貸和貸款購房 (二)信用合作社 信用合作社是指由某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們自願組織起來的,具有互助性質的會員組織,是一種由會員集資聯合組成的合作金融組織。 1、分類: 1)城市信用合作社:城市手工業者、小工商業者為主的居民組合而成。 2)農村信用合作社:經營農業漁業和林業的農民組合為成。 2、資金用途: 1)對會員提供短期貸款; 2)提供消費信貸; 3)提供票據貼現; 4)還有部分用於證券投資。 5)其他業務:收受有價證券轉入款,支付利息和紅利分配,代理制丁公司業務,保護性寄存業務。 (三)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是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社會化大生產需要而形成的一種金融組織。 1、性質 具有一般企業的特征: 利潤最大化目標、自負盈虧、自求發展 具有一般金融機構特征: 經營貨幣資金、充當金融媒介 不同於一般金融機構: 是綜合型、全能型的金融機構;是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的最重要的基礎和途徑 2、職能 商業銀行在現代經濟活動中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務、信用創造和調節經濟等職能,並通過這些職能在國民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商業銀行的業務活動對全社會的貨幣供給有重要影響,併成為國家實施巨集觀經濟政策的重要基礎。 1)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指商業銀行充當將經濟活動中的赤字單位盈餘單位聯繫起來的中介人的角色。信用中介是商業銀行最基本的功能,它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多層次的調節作用:將閑散貨幣轉化為資本;使閑置資本得到充分利用;將短期資金轉化為長期資金。 2)支付中介 支付中介是指商業銀行藉助支票這種信用流通工具,通過客戶活期存款帳戶的資金轉移為客戶辦理貨幣結算、貨幣收付、貨幣兌換和存款轉移等業務活動。 商業銀行發揮支付中介功能主要有兩個作用:節約了流通費用;降低銀行的籌資成本,擴大銀行的資金來源。 3)信用創造 信用創造是指商業銀行通過吸收活期存款、發放貸款,從而增加銀行的資金來源、擴大社會貨幣供應量。商業銀行發揮信用創造功能的作用主要在於通過創造存款貨幣等等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既可以節省現金使用,減少社會流通費用,又能夠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需要。 4)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利用在國民經濟中聯繫面廣、信息靈通等的特殊地位和優勢,利用其在發揮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功能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大量信息藉助電子電腦等先進手段和工具,為客戶提供財務咨詢、融資代理、信托租賃、代收代付等各種金融服務。通過金融服務功能,商業銀行既提高了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利用價值,加強了銀行與社會聯繫,擴大了銀行的市場份額;同時也獲得了不少費用收入,提高了銀行的盈利水平。 相關條目 非存款性金融機構
什么是委托收款背书 委托收款背书是指持票人以行使票据上的权利为目的,而授予被背书人以代理权的背书。 其确立的法律关系不属于票据上的权利转让与被转让关系,而是背书人(原持票人)与被背书人(代理人)之间在民法上的代理关系,该关系形成后,被背书人可以代理行使票据上的一切权利。在此情形下,被背书人只是代理人,而未取得票据权利,不能行使转让票据等处分权利。 目录 1委托收款背书的法律效力 2相关条目 委托收款背书的法律效力 委托收款背书产生的最重要的效力就是代理权的授予,一经为委托收款背书,背书人将行使票据权利的代理权授予了被背书人。同时,委托收款背书也能产生权利证明效力,即票据上的各次背书如果具有连续性,就能够证明委托收款背书的背书人享有票据权利,从而使委托收款背书具有证明持票人享有代理权的效力。正是由于这种背书不是为了转移票据权利,所以,一旦被背书人(即持票人)行使权利遭到拒绝,不得向委托收款背书的背书人行使追索权,因为持票人遭到拒绝的法律后果应由该背书人(即委托代理关系中的被代理人)承担。由此可知,委托收款背书不具有权利担保效力。 相关条目 质押背书
什麼是存出投資款 存出投資款,是指已存入在證券公司等機構開立的資金賬戶準備進行短期投資的款項。向證券公司等機構資金賬戶划出資金時,應按實際划出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購買證券或買入返售證券時,按實際發生的金額,借記“短期投資”、“買入返售證券”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從證券公司資金賬戶劃回資金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 目录 1 存出投資款的賬務處理 存出投資款的賬務處理 (1)向證券公司划出資金時 借: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貸:銀行存款 (2)購買股票、債券等時 借:短期投資 貸: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