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是通过市场营销运用各种营销策略使目标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服务的认知过程。品牌营销从高层次上就是把企业的形象、知名度、良好的信誉等展示给消费者或者顾客从而在顾客和消费者的心目中形成对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品牌形象,这就是品牌营销。“品牌营销说的简单些就是把企业的品牌深刻地映入消费者的心中。 品牌营销品牌营销的前提是产品要有质量上的保证,这样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品牌建立在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基础上。有形是指产品的新颖包装、 独特设计、以及富有象征吸引力的名称等。而服务是在销售过程当中或售后服务 中给顾客满意的感觉,让他/她体验到做真正“上帝”的幸福感。让他们始终 觉得选择买这种产品的决策是对的。买得开心,用得放心。 纵观行情,以现在的技术手段推广来看,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其实已差不多, 从消费者的立场看,他们看重的往往是商家所能提供的服务多寡和效果如何。 从长期竞争来看,建立品牌营销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途径。 对企业而言,既要满足自己的利益,也要顾及顾客的满意度, 注重双赢,赢得终身顾客。 品牌营销品牌不仅是企业、产品、服务的标识,更是一种反映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水平的无形资产,在商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唯有运用品牌,操作品牌,才能赢得市场。加入WTO后,国外跨国公司与知名品牌将大举进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和产品与世界知名品牌的企业和产品在同一市场角逐,产品的竞争实际已过渡到品牌的竞争。因此,积极开展品牌营销,对于我国企业是当务之急。树立品牌 品牌是符号,是浓缩着企业各种重要信息的符号。把企业的信誉、文化、产品、质量、科技、潜力等重要信息凝炼成一个品牌符号,着力塑造其广泛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烙印到公众心里,使产品随品牌符号走进到消费者心里。这个过程就是打造品牌。 品牌符加值不是按照其投资额推算的。强势品牌低投入,高收入。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多倍超出市场平均水平。品牌是形象,是信誉,是资产。品牌是衡量企业及其产品社会公信度的尺度。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取决于品牌竞争。 树立品牌步骤: 第一步:分析行业环境,寻找区隔概念。你得从市场上的竞争者开始,弄清他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大概位置,以及他们的优势和弱点。你要寻找一个概念,使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 第二步:卓越的品质支持。此必须以质量为根本树立形象。这里所指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性品质的概念,包括工程质量、文化质量,还有物业管理质量等。 第三步:整合、持续的传播与应用。企业要靠传播才能将品牌植入消费者心里,并在应用中建立自己。企业要在每一方面的传播活动中,都尽力体现出品牌的概念。营销概述 最高级的营销不是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把产品输送到消费者心里。使消费者选择消费时认这个产品,投资商选择合作时认这个企业。这就是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Brandmarketing),是通过市场营销使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组织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创造、传播、传递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一系列过程。品牌营销不是独立的,品牌可以通过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一起来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世界著名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DavidOgilvy)就品牌曾作过这样的解释:“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方式的无形总和。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1、品牌的传统营销 在市场营销中,营销组合框架已经由4P、4C发展到4R,这反映了营销理论在新的条件下不断深入整合的变革趋势。4P是营销中最关键的组合因素,要求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要;4C让企业忘掉产品,研究客户的需要和欲望;4R让企业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提高客户忠诚度。品牌营销时代,消费者对品牌的满意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当消费者满意时,就会对品牌保持长时间的忠诚度,这种忠诚度一旦形成,就很难接受其他品牌的产品。 品牌企业要想不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构建高品位的营销理念。如,整合营销传播的工具(广告、公关、促销),可以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市场细分,可以提升品牌的营销层次。品牌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完成,品牌的打造只有经过日积月累,才能走向成功。 2、品牌的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指企业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进行各种营销活动的总称。网络营销的职能有:网站推广、网络品牌、信息发布、在线调研、顾客关系、顾客服务、销售渠道、销售促进等。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网络营销一般从建立网站开始,企业的品牌形象在建立网站之前就已经确立了。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曾说:“5年后将不再有网络公司,因为所有公司都将是网络公司”。互联网将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如今《财富》全球500强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主页,而且将近90%以上的企业采用网上招聘等方式,这说明网络已经不仅仅用于介绍公司概况、收发电子邮件,而是进入了深层次的应用,品牌营销是互联网对企业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例如,在网上商店,即可以为企业扩展销售渠道提供便利的条件,又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将企业网站与网上商店相结合,塑造品牌。 对于网络企业来说,企业的品牌形象是从网站开始的,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品牌。如,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拥有800余万商人的电子商务网站,任何人或企业都可以在这里找买家、建公司、看商情、参展会。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阿里巴巴汇集了220个国家和地区的43万专业买家,每天发布超过3000条的买家求购信息,享用即时沟通软件Trademanger;拥有专业外贸操作后台管理工具SupplierCRM,是个永不落幕的网上广交会。 需要指出,在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还没有在全球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互联网作为新兴的虚拟市场,它的覆盖面只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许多消费者还不能接受或使用网络沟通方式;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现实的终端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营销渠道。因此,品牌培养与品牌营销应在传统、网络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也要在实践中逐步整合。四大策略 品牌营销的策略包括四个:品牌个性(brandpersonality)、品牌传播(brandcommuni品牌营销cation)、品牌销售(brandsales)、品牌管理(brandmanagement)。 品牌个性:简称bp,包括品牌命名、包装设计、产品价格、品牌概念、品牌代言人、形象风格、品牌适用对象…… 品牌传播:简称bc,包括广告风格、传播对象、媒体策略、广告活动、公关活动、口碑形象、终端展示……(在传播上,BM与整合营销传播所不同的是,BM的媒体可以是单一媒体,也可是几种媒体组合,完全根据市场需要决定。) 品牌销售:简称bs,包括通路策略、人员推销、店员促销、广告促销、事件行销、优惠酬宾…… 品牌管理:简称bm,包括队伍建设、营销制度、品牌维护、终端建设、士气激励、渠道管理、经销商管理……五大要素 如果说概念营销对于产品价值的提升总是徘徊在若有若无之中的话,那么品牌营销便是实实在在的表现了。最近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刊登了全球最有价值的100个品牌的排行榜,可口可乐以689.5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荣登榜首,这充分说明了实施品牌战略能带来怎样的直接经济效益。现在的问题是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空间,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产品的同质化和广告宣传的诸多限制,使得数不胜数、大同小异的所谓“品牌”信息频繁轰炸患者。怎样才能让消费者在这泥沙俱下、纷繁杂乱的信息海洋中发现并看好自己的品牌,确实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品牌营销书籍从一般意义上讲,产品竞争要经历产量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到品牌竞争,前四个方面的竞争其实就是品牌营销的前期过程,当然也是品牌竞争的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要做好品牌营销,以下五方面不可等闲视之。 1、质量第一 任何产品,恒久、旺盛的生命力无不来自稳定、可靠的质量。药品作为治病救命的特殊产品,消费者对其质量(疗效)的期望值是相当高的,因此导致对品牌的忠诚度和遗弃率也相当高。患者一经认可一种药品,其购买和使用的行为将有可能是长期的,比如众所周知的正红花油、保济丸等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品牌。相反,哪怕只有一次失效的经历,患者都有可能从此将其“打入另册,永不叙用”。 2、诚信至上 人无信不立,同理,品牌失去诚信,终将行之不远。为什么同仁堂、胡庆余堂、九芝堂等的品牌形象能历久不衰?为什么曾经红极一时的三株、巨人、太阳神等都只各领风骚三五年?除了产品的市场属性和生命周期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靠脚踏实地、诚信为本,后者靠华而不实的广告吹嘘和虚拟概念炒作。时间是检验诚信与否的标尺。长期以来,我们能经常听到同仁堂、九芝堂等的产品悬壶济世、妙手回春的美谈,而对靠炒作出名的药品(保健品),除了其自吹自擂的“疗效”外,最后都免不了落个被消费者弃之如敝屦的结局,有的甚至因为疗效不确而吃下官司,最后败走麦城。 3、定位准确 著名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过:市场定位是整个市场营销的灵魂。的确,成功的品牌都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始终如一的形式将品牌的功能与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连接起来,并能将品牌定位的信息准确传达给消费者。比如同是感冒药,由于市场定位的不同,有较高经济收入者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白加黑,而经济状况较为拮据的则首先可能会想到速效感冒胶囊或感冒通片;同样,一个真正关爱妻子,并力求一点浪漫氛围的有钱中年男士,在首饰服装之外一般是不会忘记买上几盒太太口服液的。这就是这些品牌以一贯之的定位和准确、贴切、适当的诉求表达的效应。 市场定位并不是对产品本身采取什么行动,而是针对现有产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对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采取行动。因此,提炼对目标人群最有吸引力的优势竞争点,并通过一定的手段传达给消费者,然后转化为消费者的心理认识,是品牌营销的一个关键环节。 4、个性鲜明 一个真正的品牌药品,绝不会包治百病、人人皆宜、疗效绝对。就像吉普车适于越野、轿车适于坦途、赛车适于运动比赛一样,对于药品的功效诉求和目标靶向,一定要在充分体现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力求单一和准确。单一可以赢得目标群体较为稳定的忠诚度和专一偏爱;准确能提升诚信指数,成为品牌营销的着力支点。 我们经常看到的“味道好”、“疗效佳”、“高品质”等广告诉求语言,根本谈不上是有个性的语言,自然了就不可能准确描述品牌的个性。而象“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得香。”“口腔溃疡,一贴OK!”“克咳,全家好心情。”等个性十足、鲜明独特的诉求,就较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品牌形象也伴随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广告语而迅速建立。 5、巧妙传播 有整合营销传播先驱之称的舒尔茨说: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唯有传播能够创造出差异化的品牌竞争优势。医药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同质化现象尤为突出。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简单的广告传播便足以树起一个品牌;到90年代,铺天盖地的广告投入也可以撑起一个品牌;时至今日,品牌的创立就远没有那么简单了,除了需前述四个方面作为坚实基础外,独特的产品设计、优秀的广告创意、合理的表现形式、恰当的传播媒体、最佳的投入时机、完美的促销组合等等诸多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医药产品的市场传播还必须考虑其持续性和全面性。为什么像飞龙、三株那样的企业尽管极尽传播之能事但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主要原因就是产品或者创意是虚弱的,无法支持其传播的持续性。为什么不少中小企业的一些产品确实不错但却难以打动更多的消费者?主要原因就是营销策划缺乏周密的整合思路,自然也就无法全面收到市场传播的效果。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的策略包括四个:品牌个性(brand personality)、品牌传播(brand communication)、品牌销售(brand sales)、品牌管理(brand management)。 品牌个性:包括品牌命名、包装设计、产品价格、品牌概念、品牌代言人、形象风格、品牌适用对象 品牌传播:包括广告风格、传播对象、媒体策略、广告活动、公关活动、口碑形象、终端展示(在传播上,品牌管理与整合营销传播所不同的是,品牌管理的媒体可以是单一媒体,也可是几种媒体组合,完全根据市场需要决定。) 品牌销售:包括通路策略、人员推销、店员促销、广告促销、事件行销、优惠酬宾 品牌管理:包括队伍建设、营销制度、品牌维护、终端建设、士气激励、渠道管理、经销商管理参考资料 [1]《品牌管理》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荷)里克·莱兹伯斯 (荷)巴斯·齐斯特 [2]《品牌营销学》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 作者:郭洪 《品牌营销》5盘DVD,主讲:闫真诚,出版社: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定价:580元
是品牌策略及识别系统规划成果的书面化,长期而言有助维持企业一致性的形象。
★基本信息★ 作者:J·K·罗琳 翻译:马爱农、马爱新(其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苏农译) 装帧设计:于国辉 王 翔 封面插图:李 里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总字数:2867千字 印数:30000本 定价: 430.00元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全部引进中国8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所有哈迷献上一道岁末魔法盛宴——《哈利·波特》珍藏版。为了筹备此次精装珍藏版《哈利·波特》的发售,人文社不仅向全球征集了装帧方案,为哈利波·特重新设计了中国版形象;还在广泛听取哈迷意见的基础上,把以前图书中出现的译文错误都更正过来;此外该系列的第三本《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第五本《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最后十章也由马爱农、马爱新姐妹重新翻译,让哈迷看到一个从内到外都耳目一新的全新版本。 最后的装帧方案由清华美院三个学生李里、王翔、于国辉组成的团队完成。李里介绍说:“相比于我国之前使用的美国版的封面,这次更突出设计感以及整体上的变化,插图也是我们重新画的。之前七本书出版有时间差,明显可看出插图风格的变化和差异,不是一个人画的,现在则更统一。”于国辉认为:“之前都是以插画为主,封面也是插画的一幅,现在画面看上去还可容纳其他东西,而且七本书属一个色系,但色调却在变化。”; 此套精装珍藏版《哈利·波特》除了中国式人物形象设计以及独具匠心的函套,还内附有精美礼品——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毕业证书及一张藏书票。它将是每一个喜欢哈利•波特读者爱不释手的珍藏,也是每一个哈迷从“魔法学校”毕业的辉煌证明。★主要人物★ 哈利·波特:本书主人公,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生 铁三角罗恩·韦斯莱:哈利在魔法学校的好朋友 赫敏·格兰杰:哈利在魔法学校的好朋友 金妮·韦斯莱:罗恩的妹妹,后成为哈利的妻子 卢娜·洛夫古德:哈利在魔法学校的同学 纳威·隆巴顿:哈利在魔法学校的同学 阿不思·邓布利多: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在“混血王子”中牺牲 米勒娃·麦格: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副校长 西弗勒斯·斯内普: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魔药课教师 海格: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钥匙保管员,狩猎场看守 詹姆·波特:哈利的父亲 莉莉·波特:哈利的母亲 小天狼星: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父亲的好友,哈利的教父 莱姆斯·约翰·卢平: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黑魔法防御术课教师,哈利父亲的好友 佩妮姨妈:哈利的姨妈,讨厌哈利一家 弗农·德思礼:哈利的姨父 ,讨厌哈利一家 达力·德思礼:哈利的表哥,德思礼夫妇的儿子,爱欺负哈利 伏地魔(汤姆·里德尔):哈利最大的敌人,杀害哈利的父母 德拉科·马尔福:哈利在魔法学校的同学(敌对)★内容简介★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一岁的哈利·波特失去父母后,神秘地出现在姨夫姨母家的门前。哈利在姨母家饱受欺凌,度过了十年极其痛苦的日子。姨夫和姨母好似凶神恶煞,他们那混世魔王儿子达力——一个肥胖、娇惯、欺负人的大块头,更是经常对哈利拳脚相加。哈利的“房间”是位于楼梯口的一个又暗又小的碗橱。十年来,从来没有人为他过过生日。 但是在他十一岁生日那一天,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信使猫头鹰带来了一封神秘的信:邀请哈利去一个他——以及所有读到哈利故事的人——会觉得永远难忘的、不可思议的地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在魔法学校,哈利不仅找着了朋友,学会了空中飞行,骑着一把型号为光轮2000飞天扫帚打魁地奇球,还得到了一件隐形衣。他发现那里的一切——从上课到吃饭到睡觉都充满了魔力,但是一块魔石出现了,它与哈利的命运息息相关······ ◆哈利·波特与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学习一年之后,暑假开始了。他在姨夫姨妈家熬过痛苦的假期。正当他准备打点行装去学校时,小精灵多比前来发出警告:如果哈利返回霍格沃茨,灾难将会临头。 但哈利义无返顾地回到了霍格沃茨,新来的吉罗德·洛哈特教授装腔作势,让他作呕;游荡在女生与洗市里的幽灵“哭泣的桃金娘”搅得他不得安宁;低年级的小女生金妮对他投来关切目光常令他尴尬不已;小男生科林·克里维“追星”式的跟踪又经常使他落荒而逃。 这一切不仅仅是灾难的序曲。正如多比所预言的,哈利遭受了重重磨难,经历了种种危险,难解之迷又使他熬费苦心:霍格沃茨的学生接而连三地变成了石头。这一切是品德败坏的学生德拉科·马尔福精心策划的杰作?还是忠厚善良的海格无心铸成的大错?或者另有人将在霍格沃茨制造更大的阴谋?这一切又是否与传说中的密室有关?哈利决心揭开谜底······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已经度过了不平凡的两年,而且早已听说魔法世界中有一座守备森严的阿兹卡班监狱,里面关押着一个臭名昭著的囚徒,名字叫小天狼星布莱克。传言布莱克是“黑魔法”高手伏地魔——杀害哈利父母的凶手——的忠实信徒,曾经用一句魔咒连接结束了十三条性命。不幸的是,布莱克逃出了阿兹卡班,一心追寻哈利。布莱克在睡梦中仍然呓语不休:“他在霍格袄茨……他在霍格沃茨。” 哈利·波特虽然身在魔法学校的城堡内,既有朋友的赤诚帮助,也有老师的悉心呵护,但校园内危机四伏,哈利的生命时时受到威胁。一天,布莱克终于站到了哈利的面前······ (注:珍藏版中将"阿兹卡班的囚徒"改为"阿兹卡班囚徒")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经过三年的学习和磨炼,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巫师。新学年开始前,哈利和好朋友罗恩,赫敏一起去观看精彩的魁地奇世界杯赛,无意间发现了消失十三年的黑魔标记。哈利的心头笼上了一团浓重的阴云,但三个少年依然拥有他们自己的伊甸园。然而,少男少女的心思是那样难以捉摸,三人之间的美好友情竟是那样一波三折,忽晴忽雨……哈利渴望与美丽的秋·张共同走进一个美丽的故事,但这个朦朦胧胧的憧憬却遭受了小小的失意。他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年级魔法学生,可不幸的是,哈利注定永远都不可能平平常常——即使拿魔法界的标准来衡量。黑魔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种种暗藏杀机的神秘事件将哈利一步步推向了伏地魔的魔爪。哈利渴望在百年不遇的三强争霸赛中战胜自我,完成三个惊险艰巨的魔法项目,谁知整个竞赛竟是一个天大的黑魔法阴谋······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Phoenix) 漫长的暑假,哈利·波特被困在女贞路4号,意外地遭到摄魂怪的袭击……逃过一劫的哈利被护送到伦敦一个秘密的地方,在那里他见了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前任黑魔法防御术课教师卢平、疯眼汉穆迪以及他的朋友赫敏和罗恩。他只是知道邓布利多与凤凰社成员正在加紧秘密活动,以对抗日益强大的伏地魔。但是,所有的人都不愿向他透露更多的情况…… 哈利在茫然与愤怒中来到霍格沃茨,然而令他不解的是,邓布利多不愿见他,海格不知去向。更糟糕的是,哈利越来越频繁地在梦中看见一道长长的走廊,每当他快要走进长廊尽头的一扇门时,他都会头痛欲裂地从梦中惊醒,觉得自己身体里蠕动着一条大蛇…… 魔法部派来了一位专横跋扈的高级调查官,对学校各项事务横加干涉,并最终赶走了邓布利多校长,打伤了麦格教授,整个学校笼罩在一片混乱和压抑之中…… 大蛇的影子在哈利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伏地魔走近了哈利…… 这时,邓布利多告诉他一个天大的秘密······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 仲夏的一个夜晚,反常的浓雾笼罩在窗户玻璃上,哈利·波特在女贞路4号德思礼家自己的卧室里紧张地等待着邓布利多教授的来访。 哈利不太确定邓布利多是否真的会来德思礼家。邓布利多为什么现在要来看他呢?几个星期之后,他就要返校,邓布利多为什么不能等一等呢?哈利六年级的学习似乎就这样出人意料地提前开始了…… 而更加出人意料的事情还在接踵而至:邓布利多终于让斯内普教授如愿以偿,任命其担任黑魔法防御术课教师……哈利从教室的储藏柜里翻到一本魔药课本,它的前任主人是“混血王子”,从此哈利在神秘“王子”的帮助下成为“魔药奇才”……邓布利多开始了给哈利的单独授课,但奇怪的是,邓布利多却经常离开学校外出……在邓布利多的课上,哈利经历了几段关于少年伏地魔的惊心动魄的记忆,揭示了伏地魔不同寻常的身世之谜…… 哈利隐隐觉得这一学期期内普教授和马尔福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其中似乎别有一番隐情,而马尔福更是行踪诡秘……哈利试图揭穿马尔福的阴谋,但始终没有成功,直到马尔福把食死徒引进学校,斯内普对邓布利多校长举起了魔杖…… 哈利·波特在魔法世界的历险高潮再次掀起······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还有四天,哈利就要迎来自己十七岁的生日,成为一名真正的魔法师。然而,他不得不提前离开女贞路4号,永远离开这个他曾经生活过十六年的地方。 凤凰社的成员精心谋划了秘密转移哈利的计划,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袭击。然而,可怕的意外还是发生了…… 与此同时,卷土重来的伏地魔已经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占领了魔法部,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形势急转直下…… 哈利在罗恩、赫敏的陪伴下,不得不逃亡在外,隐形遁迹。为了完成校长邓布利多的遗命,一直在暗中寻机销毁伏地魔魂器的哈利,意外地获悉如果他们能够拥有传说中的三件死亡圣器,伏地魔将必死无疑。但是,伏地魔也早已开始了寻找死亡圣器的行动,并派出众多食死徒,布下天罗地网追捕哈利…… 哈利与伏地魔在魔法学校的禁林中遭遇到了,哈利倒在伏地魔抢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圣器之下…… 然而,伏地魔未能如愿以偿,死亡圣器不可能战胜纯正的灵魂。哈利赢得了这场殊死较量的最终胜利······★各册目次★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第1章 大难不死的男孩 第2章 悄悄消失的玻璃 第3章 猫头鹰传书 哈利波特图书徽标第4章 钥匙保管员 第5章 对角巷 第6章 从93/4站台开始的旅程 第7章 分院帽 第8章 魔药课老师 第9章 午夜决斗 第10章 万圣节前夜 第11章 魁地奇比赛 第12章 厄里斯魔镜 第13章 尼可·勒梅 第14章 挪威脊背龙——诺伯 第15章 禁林 第16章 穿越活板门 第17章 双面人 《哈利·波特与密室》 第1章 最糟糕的生日 第2章 多比的警告 第3章 陋居 第4章 在丽痕书店 第5章 打人柳 第6章 吉德罗·洛哈特 第7章 泥巴种和细语 第8章 忌辰晚会 第9章 墙上的字 第10章 失控的游走球 第11章 决斗俱乐部 第12章 复方汤剂 第13章 绝密日记 第14章 康奈利·福吉 第15章 阿拉戈克 第16章 密室 第17章 斯莱特林的继承人 第18章 多比的报偿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 第1章 猫头鹰传书 第2章 玛姬姑妈的大错误 第3章 骑士公共汽车 第4章 破釜酒吧 第5章 摄魂怪 第6章 鹰爪和茶叶 第7章 衣柜里的博格特 第8章 胖夫人逃跑 第9章 不祥的失败 第10章 活点地图 第11章 火弩箭 第12章 守护神 第13章 格兰芬多对拉文克劳 第14章 斯内普怀恨在心 第15章 魁地奇决赛 第16章 特里劳尼教授的预言 第17章 猫、老鼠和狗 第18章 月亮脸、虫尾巴、大脚板和尖头叉子 第19章 伏地魔的仆人 第20章 摄魂怪的吻 第21章 赫敏的秘密 第22章 又见猫头鹰传书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第1章 里德尔府 第2章 伤疤 第3章 邀请 第4章 回到陋居 第5章 韦斯莱魔法把戏 第6章 门钥匙 第7章 巴格曼和克劳奇 第8章 魁地奇世界杯 第9章 黑魔标记 第10章 魔法部乱成一团 第11章 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 第12章 三强争霸赛 第13章 疯眼汉穆迪 第14章 不可饶恕咒 第15章 布斯巴顿和德姆斯特朗 第16章 火焰杯 第17章 四位勇士 第18章 检测魔杖 第19章 匈牙利树蜂 第20章 第一个项目 第21章 家养小精灵解放阵线 第22章 意外的挑战 第23章 圣诞舞会 第24章 丽塔·斯基特的独家新闻 第25章 金蛋和魔眼 第26章 第二个项目 第27章 大脚板回来了 第28章 克劳奇先生疯了 第29章 噩梦 第30章 冥想盆 第31章 第三个项目 第32章 血,肉和骨头 第33章 食死徒 第34章 闪回咒 第35章 吐真剂 第36章 分道扬镳 第37章 开始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第1章 达力遭遇摄魂怪 第2章 一群猫头鹰 第3章 先遣警卫 第4章 格里莫广场12号 第5章 凤凰社 第6章 最古老而高贵的布莱克家族 第7章 魔法部 第8章 受审 第9章 韦斯莱夫人的烦恼 第10章 卢娜·洛夫古德 第11章 分院帽的新歌 第12章 乌姆里奇教授 第13章 被多洛雷斯关禁闭 第14章 珀西和大脚板 第15章 霍格沃茨的高级调查官 第16章 在猪头酒吧 第17章 第二十四号教育令 第18章 邓布利多军 第19章 狮子与蛇 第20章 海格的故事 第21章 蛇眼 第22章 圣芒戈魔法伤病医院 第23章 封闭病房中的圣诞节 第24章 大脑封闭术 第25章 无奈的甲虫 第26章 梦境内外 第27章 马人和告密生 第28章 斯内普最痛苦的记忆 第29章 就业指导 第30章 格洛普 第31章 O.W.L.考试 第32章 从火中归来 第33章 战斗与飞行 第34章 神秘事务司 第35章 帷幔那边 第36章 他唯一害怕的人 第37章 丢失的预言 第38章 第二场战争开始了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第1章 另一位部长 第2章 蜘蛛尾巷 第3章 要与不要 第4章 霍拉斯·斯拉格霍恩 第5章 黏痰过多 第6章 德拉科兜圈子 第7章 鼻涕虫俱乐部 第8章 斯内普如愿以偿 第9章 混血王子 第10章 冈特老宅 第11章 赫敏出手相助 第12章 银器和蛋白石 第13章 神秘的里德尔 第14章 福灵剂 第15章 牢不可破的誓言 第16章 冰霜圣诞节 第17章 混沌的记忆 第18章 生日的意外 第19章 小精灵尾巴 第20章 伏地魔的请求 第21章 神秘的房间 第22章 葬礼之后 第23章 魂器 第24章 神锋无影 第25章 被窃听的预言 第26章 岩洞 第27章 被闪电击中的塔楼 第28章 王子逃逸 第29章 凤凰挽歌 第30章 白色坟墓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第1章 黑魔王崛起 第2章 回忆 第3章 德思礼一家离开 第4章 七个波特 第5章 坠落的勇士 第6章 穿睡衣的食尸鬼 第7章 阿不思·邓布利多的遗嘱 第8章 婚礼 第9章 藏身之处 第10章 克利切的故事 第11章 贿赂 第12章 魔法即强权 第13章 麻瓜出身登记委员会 第14章 小偷 第15章 妖精的报复 第16章 戈德里克山谷 第17章 巴希达的秘密 第18章 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生平和谎言 第19章 银色的牝鹿 第20章 谢诺菲留斯·洛夫古德 第21章 三兄弟的传说 第22章 死亡圣器 第23章 马尔福庄园 第24章 魔杖制作人 第25章 贝壳小屋 第26章 古灵阁 第27章 最后的隐藏之处 第28章 丢失的镜子 第29章 失踪的冠冕 第30章 西弗勒斯·斯内普被赶跑 第31章 霍格沃茨的战斗 第32章 老魔杖 第33章 “王子”的故事 第34章 又见禁林 第35章 国王十字车站 第36章 百密一疏 尾声 十九年后★记事★ ▲2008年8月17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向全球发布“关于征集‘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书籍装帧、函套设计的招标公告”,面向全球征集哈利·波特中文精装珍藏版装帧设计方案。 ▲2008年11月20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定标 ▲12月31日下午2点,《哈利·波特》珍藏版与J·K·罗琳的新作《诗翁彼豆故事集》一起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南京书城、广州购书中心、深圳深圳书城,四地四家大型书城开始同步发售。
简介 创刊于1922年的《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的月发行量达到25万,它几乎没有新闻图片,也没有事实报道。 创刊80多年来,《哈佛商业评论》始终致力于发掘和传播工商管理领域中最前卫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帮助管理者们不断更新理念、开阔视野、适应变化,与时代共进。关于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BSP) “提升管理的实践,影响变革的世界”,是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BSP)自其创业以来肩负在身的重大使命。多年来,面对激烈的竞争,它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通过不断的摸索开创出自己独有的风格。如今,哈佛商学院出版社(HBSP)已发展成为全球顶尖且具高度权威的商业出版社。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组织,它旨在为所有相信思想力量的组织和个人创造出最适合于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并致力于发展和出版能够对商业实践产生10年以上深远影响的管理理念。 作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附属机构,哈佛商学院出版社更是具有相当强的使命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兼具了部分学校的职能作为知识力量的载体,它旨在给最多的人带去最优秀、最前沿的管理理念,让全世界更多无法在哈佛课堂中学习的读者能直接接触哈佛深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刊物评价 在美国媒体对经济管理类期刊的调查中,《哈佛商业评论》被读者们普遍认为是国际管理领域中“最权威、最有价值和最为独特”的期刊之一,它的权威指数比排名第二的期刊高出了一倍。《哈佛商业评论》之所以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荣誉,是与其独特的定位与宗旨、一流的作者队伍和高层次的读者群分不开的。 同时,通过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做广告的世界大公司的知名度,也可以从另外一个侧面折射出HBR在商界的巨大影响力。 《哈佛商业评论》是一份提供理念的杂志,以科研为主,读者群为企业界的从业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不是学术期刊, 也不是商业新闻刊物。 虽然《哈佛商业评论》的定位清晰,它的影响力却毋庸置疑。北美每一所商学院的学者、管理顾问和公司总裁都梦想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此等威望是无与伦比的。 《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都是从哈佛毕业并在哈佛进行学术研究的人员,其中包括营销学先知特德-莱维特(Ted Levitt)和商学院 “多产”教授罗萨贝斯-莫丝-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等赫赫有名的人物。 《哈佛商业评论》出版的宗旨是“提高全球的管理标准” (increase the standard of management practice worldwide)。全球最大的是管理咨询公司如麦肯锡(McKinsey)、柏安(Bain)、波士顿(Boston Consulting Group)和埃生哲(Accenture)通过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建立了准学术的信誉。 哈佛《商业评论》不仅把哈佛和美国的管理精粹推向世界,同时也要把来自世界其它地方的精华引入哈佛和美国。 《哈佛商业评论》要求编辑人员对收到的稿件在构架上进行大刀阔斧地修改,在这方面他们的工作能力令人钦佩。但无论是管理人员, 或是畅销商业著作的作者都对自己的作品遭受如此“虐待”抱怨不已,不过对于读者而言,这也许是一个好现象。 除此之外,在一个自由市场中,检测《哈佛商业评论》质量的最终标准是, 看它所倡导的理念终究能赢得多大的市场。几乎无人对这个衡量标准抱有微辞。这个标准或许有些不同寻常,但哈佛《商业评论》在发行量和影响力方面一直把竞争对手抛在了后面。 调查结果表明, 半数以上的订户把每期《哈佛商业评论》都保存起来,人们希望《哈佛商业评论》具有恒久的价值。 回顾《哈佛商业评论》80年的发展历史,众多的管理理念都是由《哈佛商业评论》率先提出的,并且《哈佛商业评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层管理论坛,其地位是任何一家同类杂志难以企及的。《哈佛商业评论》阐述的管理思想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经典性和前瞻性,这也使《哈佛商业评论》成为管理思想的创造者和管理实践的引领者。《经济学人》杂志曾这样评价《哈佛商业评论》:“独立承载了管理史上的所有争论”。 《哈佛商业评论》拥有非常强大的作者群,并且一直执行着相当严格的审稿制度,这使得每一篇《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哈佛商业评论》传播的管理思想通常都是高屋建瓴并能对商业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哈佛商业评论》的许多文章由于影响深远,应读者要求一版再版,成为管理学文章中的经典之作。几年前,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就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提出,21世纪面临的管理难题是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每一篇《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都体现了最新的和最有意义的管理思想,最好的管理经验和案例分析以及最杰出的领导能力中文版介绍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2001年12月第一次出版专刊,2002年8月推出企业创新专刊,2002年9月推出中文简体版。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02年进入中国(一般称为哈佛《商业评论》),为中国的管理者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与其它管理杂志不同的是,它是“管理理念的创造者”。它旨在将世界顶级管理人的实际经验介绍到中国,帮助中国的管理学界建立本土化和管理理论,同时帮助中国的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应用管理学。特色 《商业评论》中文版的特色是: 1、中文版《哈佛商业评论》与英文版保持同步出版,使中国读者基本能与美国读者同步阅读到哈佛商业评论,分享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 2、拥有资深的杂志编辑,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经验,而且能贴近本土读者的语言要求对文章进行精到的翻译,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哈佛优秀的管理思想清晰的表达出来,使国内的读者可以更快更方便的进行阅读。 3、哈佛《商业评论》70%的内容是来自于《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约有30%的内容是针对中国本土进行案例分析。 本土的内容将逐渐增加,对与中国国情密切结合的,对高层管理精英比较关注的管理理念的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本土学者和企业管理专家将针对中国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从而使该杂志的内容更加丰富并更能满足中国读者的需要。哈佛 《商业评论》 前身是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中国独家授权出版,全球顶尖管理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杂志的电子版内容汇编。因其得天独后的管理资源及其杂志(已创办六年)在中国管理界的声望,改版后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充分利用高质量的在线中文管理文库,为广大管理者提供经典实用的管理资讯,并专注于打造中国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在线管理学习和互动平台。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拥有极其丰富的在线商业管理内容,包括几千篇优秀管理文章,其中的核心内容为 2002年创刊以来哈佛《商业评论》的近千篇经典文章,而以其内容方向的分类,划分出不同的内容模块,并在这些模块的基础上,结合全球顶尖咨询公司、各大商学院、商业解决方案公司以及来自大量中国企业的实践,开发出大量的网站原创内容。 这个网站最大的特色是原创栏目,“大师观点”汇集了先后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其突破性观点的世界管理大师的内容和观点;“名家专栏”则吸引了当前活跃在世界管理前沿的大家的原创作品;而“中国智库”等栏目更吸引了包括麦肯锡、博思艾伦、波士顿咨询、贝恩咨询、罗兰·贝格、埃森哲、IBM、翰威特、华信惠悦等全球顶尖管理咨询的原创供稿,而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哈佛商业评论》这块管理界的金字招牌能做到这一点了。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还有一个重要栏目就是“哈佛案例”,在商业世界里的种种疑难杂症都在它的一个个虚拟案例里更集中的体现,而来自于各行业管理实践者们从不同方面对案例的剖析,更像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免费咨询示范。前途 哈佛《商业评论》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 )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创刊于 1922 年。作为哈佛商学院的重要出版物,哈佛《商业评论》秉承了哈佛商学院的一贯风格,致力于引导和传播工商管理领域中 最新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 ,帮助管理者不断 更新理念,开阔视野,适应变化。 创刊以来, 哈佛《商业评论》 率先提出了众多的管理理念,其阐述的管理思想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经典性和前瞻性,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层管理论坛, 是管理思想的创造者和管理实践的引领者,其地位是任何一家同类杂志都难以企及的。《经济学人》杂志曾这样评价哈佛《商业评论》: “独立承载了管理史上的所有争论”。 哈佛《商业评论》 拥有非常强大的作者群,并且一直执行着相当严格的审稿制度,这使得哈佛《商业评论》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传播的管理思想都是 高屋建瓴并能对商业实践产生重大影响,体现出最好的管理经验、案例分析以及最杰出的领导能力, 带给读者新的管理理念,帮助他们在商界不断 创新、领导和革新 。许多文章由于影响深远而成为管理学文章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知识力量的载体, 哈佛《商业评论》 旨在给最多的人带去 最优秀、最前沿的管理理念,让全世界更多无法在哈佛课堂中学习的读者能直接接触哈佛深邃、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 哈佛《商业评论》 将世界顶级管理人的实际经验介绍到中国, 为中国的管理者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平台 , 被业界誉为 培养世界一流企业家的教科书 。 资深的杂志编辑能贴近本土读者的语言要求对文章进行精到的翻译,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哈佛优秀的管理思想清晰的表达出来,方便国内读者更快的阅读 , 使中国读者能与美国读者 同步分享世界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 约有 30% 的内容是针对中国本土进行的案例分析,内容更加丰富并能更好的满足中国读者的需要。其他相关 HarvardBusiness Review For 80 years, onepublication has stood out from the crowd as the indispensable resourcefor business achievers like you. The same publication judged “mostinfluential magazine in America” in an Erdos ﹠ Morgan/MPC survey of1,700 opinion leaders. Business people determined to make a difference subscribe to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arvardBusiness Review is unique. It comes to you fro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Publishing, the publishing arm of the world’s premier business researchand management training institution. Yet it’s not a view from the ivorytower. It’s a view from the boardroom, the corner office, the homeoffice, the production line. The real world of business. HBRis international. Hands-on. Research-oriented. It’s dedicated to honingyour leadership skills. It helps you motivate people to give theirbest. It give you the tools to map company strategies. Set agendas.Shape management practice. Offer solid, informed advice. stimulateinnovation. If you haven’t seen HBR lately, you owe yourself a look. HBR prepares you to lead people. HBR deepens your savvy. HBR presents tips and tactics you don’t already know. HBR gives you global vision. HBR gives you the tools you need to succeed. HBR opens your eyes to the unexpected. HBR helps you build the future. HarvardBusiness Review gives you more insight than ever before. online or inprint, you can count 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for ground- breakingfeatures and articles that bring you the latest thinking on leadership,change management, strategic analysis, and more from the world’sleading experts. Specific editorial sections bring additionalperspectives to issues that impact your business every day: FirstPerson takes you behind the scenes at some of the world’s mostsuccessful organizations as their leaders explain in their own wordshow they addressed their toughest challenges. HBR Case Studylets you analyze critical, real-world business problems and match yoursolutions against the opinions of renowned corporate leaders andmanagement experts. Different Voice brings you new, oftenunexpected views on management from leaders in science, sports,religion, the arts, and other disciplines beyond the sphere ofbusiness. Best Practice showcases specific techniques andmethods for creating world-class business performance, with input fromthe best minds in the business worl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will surprise, provoke, and inspire you month after month as itdelivers the tools you need to stay ahead of your competition. If youhaven’t see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lately,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take another look—online or in print—at the world’s most authoritativebusiness magazine.
关于《商业周刊》 美国《商业周刊》系全球销量第一之商业类杂志。该刊中文版创刊于1986年,由中国商务出版社与美国麦格劳-希尔公司合作出版。商业周刊该刊中文版内容主要选自原版文章,旨在传播和介绍世界经贸、投资、金融、营销、科技和新兴产业、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权威信息。 《商业周刊》是全球最大的商业杂志。每周发行量达120万本,读者人数超过560万人。美国《商业周刊》提供深入独到的见解和细致详尽的信息,帮助专业人士在商业、财务及事业发展方面作出更明智的决定。通过美国《商业周刊》的报道,读者能掌握财经大事、金融趋势和预测、科技应用等最新动向。因此它是许多商业巨子的必读之物.《商业周刊》的读者群包括高层政府官员,以及制造业、通讯业、银行业、金融业的精英。 美国《商业周刊》在亚洲和欧洲出版国际版。美国《商业周刊》与中国和印尼的伙伴合作,在当地出版本地语言版本。 1986年《商业周刊》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携手合作,创办了《商业周刊》(中文版),已成为中国工商界最受推崇的商业杂志,从北美版和国际版内精选文稿,为中国管理阶层提供新颖独特的管理知识、市场趋势及科技发展信息。 《商业周刊》是一个全球性的商业媒体组织,为世界各地的商业精英提供商业报道和解析。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出版社于1929年创刊发行,它以每周470万的发行量傲居商业杂志榜首,发行范围超过140个国家。1994年启动的BusinessWeek网站,已经成为日常商业新闻、信息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英文简介 BusinessWeek is a leading business magazine in the world. BusinessWeek/China, the Chinese edition of BusinessWeek, is copublished by China Commerce and Trade Press and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of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86. BusinessWeek/China aims to provide 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on world economy, trade, investment, finance, marke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 industries, social issu商业周刊es and etc. China Commerce and Trade Press, established in January 1980, is a publishing company under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t the central level. The objective of CCTP is "focusing itself o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a global vision" and rendering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ng professional books on international economy, trade, finance, commodities, markets, investment, labor cooperation etc.;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ng academic and translated books o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ng books on law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o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data, abridged series, training materials, practical series and foreign language reference books;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ng periodicals, directories, almanacs, pamphlets etc. o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ng book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lives.主要业务 中国商务出版社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所属的中央级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1月,是对外经济贸易领域的专业出版社。 中国商务出版社以“立足外经贸,放眼全世界”为办社宗旨,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及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服务。业务包括: 1.出版发行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商品、市场、投资、劳务合作等业务用书商业周刊; 2.出版发行对外经济贸易学术专著、译著; 3.出版发行对外经济贸易法规、文献、资料、普及用书、培训教材、实务用书及外语工具书; 4.出版发行对外经济贸易专业性期刊、名录、年鉴、手册; 5.出版发行与人们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类图书。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九十二。《商业周刊》发布的主要排名 《商业周刊》最佳商学院(MBA)排名 自1988年开始,商业周刊的排名每两年评定一次。目前美国新闻周刊、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也评定排名,但商业周刊最有参考价值。商业周刊的排名评定因素有:商学院学生对学校教课的满意度、公司对学生的评定、以及学院教授的学术水平等。 《商业周刊》50强排名 “商业周刊50强”的评选对象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相关企业。根据企业最近商业周刊12个月内和最近3年内的产品销量、纯利增幅、长期利润预期、股票预期及债务比率等10项指标,《商业周刊》给出入选企业的综合表现评价。排名的依据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过去三年中该公司资本的平均回报率和销售额增长速度;第二是将该公司与同行业其它公司进行比较,筛选出绩佳公司。 《商业周刊》全球顶级品牌100强排名 要入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企业必须有三分之一的利润来自于国外市场,并对外公开营销和财务数据。 《商业周刊》全球企业1200强 《商业周刊》全球IT百大 《商业周刊》最佳概念车排行 《商业周刊》亚洲50强排名 《商业周刊》年度最佳雇主排名 《商业周刊》全球1000大公司排行 《商业周刊》世界慈善家大排名 《商业周刊》"亚洲之星"排名 《商业周刊》中国20大品牌排名 《商业周刊》最佳Blogging Tools排名 《商业周刊》新兴市场200强排名 《商业周刊》年度全球25名管理精英图书信息 书 名: 商业周刊 作 者:中国商务出版社 出版社: 中国商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9月1日 ISBN: 9771005564002 开本: 16开 定价: 元内容简介 《商业周刊(2010年·第9期·中文版)》包括亚洲经济增长的新科状元——新加坡、“外来”掌门人为雅诗兰黛集团带来变革、传统营销方式助百度日益兴旺,外国电视厂泛竟逐中国市场,中东推进核计划,萨博劫后余生等。图书目录 每月关注 随着上市公司的管理渐趋完善,私募股权公司与上市公司在效率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聚焦中国 中国GDP超越日本 GDP世界第二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又带来新的挑战 微缩版的“投资时钟” 中石化将启动两大储备库 对话熊晓鸽 通胀影响汽车销售 债务藏匿之道过度贷款 外国电视机厂商瞄准中国 全球经济 通胀:巨大的新分水岭 新兴市场通胀以及发达经济体接近通缩的状态可能会减缓发展速度 中东推进核计划 美国双重经济模式 共发展 亚洲经济增长的新科状元 泰国工业仍兴旺 赴日中国游客激增 公司动态 不放弃深海钻探 英石油的首位美籍首席执行官采取了高风险的生存策略 亚洲廉价航空公司开拓 远程航空市场 电视购物,本地销售 英伦新贵挑战宝洁 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诊断 英伟达寄望于新产品 游戏软件商蓄势待发 雅诗兰黛的新战略 科技 盈利不断 得益于公司借助传统营销方式推销新产品的既定策略,百度蒸蒸日上 Skype抢攻企业客户 苹果仍受青睐 迪士尼开拓数字领域 芬兰全民尽享宽带服务 创新者:卡尔·迪特里希 旧M有意涉足软件领域 Vidyo挑战高端视频会议 系统 金融 租客挽救迈阿密 迈阿密的房地产开发商在等待经济反弹之时,通过降价找到了提高公寓楼入住率的办法 欧洲私募基金女王 通用汽车价值高于福特 年轻人入住缓解公寓 空置 商务生活 引领男装潮流 经过数十次极富创新的合作之后。弗兰克·莫真赛把J.C rew转变为男装潮 流的引领者 科技新品摩托罗拉新魔力 科技新品数字化的老式笔 书评未来媒体核心:叙事 职场感悟李开复 深度报道 异乎寻常的新消费观 美国人现在一文不名、一蹶不振;与此同时,他们又在痛饮3美元一杯的拿铁咖啡、排长队等待购买新的iPhone。欢迎来到不可理喻的经济时期 谁会怕苹果公司老大乔布斯? 《消费者报告》在测评中发现了iPhone 4手机天线 的不足之处,打破了人们对苹果公司的盲目尊崇。 这家已有74年历史的杂志敢于叫板多个声名远播 的国际大品牌 Twitter,Twitter,亮晶晶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线打造或摒弃品牌,各公司竞相招聘社交媒体主管并明确其工作任务 橡皮筋狂潮背后的人 短短几年时间里,罗伯特·克罗克从音乐会推广行业站到了炙手可热的儿童玩具市场的中心。本文讲述了他的发迹史 泰勒·布鲁厄的惊人奇遇 媒体奇人关注新思维和新趋势,以适应变化中的国际读者群 萨博劫后余生 通用汽车公司多年来对萨博管理不力,这家规模不大但个性十足的瑞典汽车制造商在被一个更具个性的新东家接管后,要在两年内实现赢利的目标
商业化不是产业化,它指的是以生产某种产品为手段,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行为。所谓的商业化是相对艺术化而言的,艺术可以是非常有个性的非常自由的表达个人情感的东西!而商业是有明确目的的表现被设计对象的主体的,不管是艺术化还是商业化,前提是要符合最基本的大众审美观——版式,颜色,元素,统一这些美学基础。 只不过艺术化可以有非常独特的表现方式,可以不被大众所接受,而商业主要是让大众能接受并明白,当然商业和艺术一般都是结合起来的,只不过侧重不同。 商业化一般在西方认为有如下顺序: 分五部,四个战略缺陷(战略缺陷就是容易错的地方)。 第一步是构想:主要表现为完成新的发现,诸如申请个人专利,或购买他人专利。此期间一般找研究同伴,媒体,同学等人来当投资方。 第一个战略缺陷:兴趣战略缺陷。 第二步是发展:主要表现为应用新的发现,诸如将专利投入到发明,使得一项抽象的研究成果转化成物质实体。此期间主要找研究同伴,有可能用此新技术的人来当投资方。 第二个战略缺陷:技术战略缺陷。 第三步是展示:主要表现为完成产品,完善产品的功能,并将其介绍给一些人。此期间主要找可能的消费者做投资人。 第三个战略缺陷:市场战略缺陷。 第四步是推广:主要表现为将产品介绍给大部分人,并使得有用户支持新产品,有公司愿意投资生产。此期间一般找用户,消费者来投资。 第四个战略缺陷:扩散战略缺陷。 第五步是维持:主要表现是着手于扩大利润,或者准备分出一部分货单给竞争对手。主要投资方就是大公司,经济合作伙伴,或者更换地域寻求外企。 商业化是促进生产社会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动员社会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及不断差异化的物质文化需求。通过科研、教育、文化,使人们获得符合自己个性,能够发挥个人禀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自由的意识和充分的创造力,培养能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充足而丰富的生产要素的,协调生产关系和生产过程,促使工业产品充分而迅速的实现价值,从而建立循环高效完善的工业体系。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使人们获得满足自我需求的财富,传播适当的消费理念,促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为工业提供成熟的消费群体。 商业化是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的改革建立商业社会。 商业化是将有利于生产的一切活动扩大变成商品及服务并进行交换,从而用经济手段支持人们从事有利于生产的准备及创新活动中。通过交换,以自由资本支持个人分工,组织分化,亦称资本外溢。将生产要素充分的优化整合。 发挥人的创造力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供应人们消费,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吸收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发挥人的认知能力,使人们的思想及行动更加符合经济规律,减少浪费及环境破坏,同时避免变成经济人的僵化枯燥的思想,丰富人的情感,提高人的觉悟水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什么是商业企业 商业企业就是买进货物,然后转手卖给别人,从中获取利润。不对进来的货物进行加工,再生产以得到更大的利润。商业企业的类型 把商业企业划分为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和公司等几种类型。 1、个人业主制企业即个体企业,它是由个人出资兴办,直接经营。企业经营所得归业主个人享有,其债务完全由业主负责,如果破产,业主必须用自己的私有财产进行偿还。 2、合伙制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按协议投资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它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另一部分合伙人仅出资并共负盈亏;也可由所有合伙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 3、合作制企业是一种本企业或合作经济实体内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的企业。是劳动者自愿、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 4、公司是现代化市场经济中占支配地位企业组织形式。也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现代企业制度。商业企业的特征 商业企业除具有一般企业共有的属性外,还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以商品的购、销、运、存为基本业务 商业企业的这一特征是与生产企业比较而言的。生产企业主要是借助机器和机器体系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生产出符合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而商业企业则主要是通过对商品的购进和销售以及因此而必需的运输和储存业务,完成商品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满足消费的需要。商品的购进、运输、储存、销售也是流通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环节。它们在流通过程中各自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合理组织商品流通的四个基本环节,是实现流通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流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企业的基本职能。 二、对经营的商品基本上不进行加工或只进行浅度加工 通常情况下,商业企业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商品的流通,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与生产企业不同,它们对经营的商品基本上不进行加工或只进行浅度加工。大部分商品,特别是生产资料中的机电产品和大部分消费品,经过流通过程,其使用价值和外部形态不发生变化。 随着流通规模的扩大,为解决生产的“少品种、大批量、专业化,与消费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流通加工发展较快。从开始时的装袋、分包、贴标签、折弯、打眼等简单形式,向按照用户需要进行金属材料剪裁切割,木材精细加工,平板玻璃套裁,混凝土和水泥制品加工,型煤及工业配煤等高级和复杂形式发展。 三、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变化 生产企业通过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加工、制造,改变其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能,从而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在该过程中付出的活劳动也物化到产品中去,创造出新的价值。进入流通领域,商业企业通过购进、运输、储存、销售等一系列流通活动,将商品由生产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完成商品的空间位移和价值形态变化。商品的使用价值保持不变,商品的价值在商流(购进和销售)中也保持不变。在这一过程中,商业企业要投入一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从而发生一定的流通费用。 四、商业企业的“商业利润”主要来自生产企业的让渡 商业企业的利润由让渡利润、追加利润、级差利润、转移利润和管理利润构成,而让渡利润是基本形式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从形式上看,商业利润表现为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它似乎是在流通领域内产生的。但事实上,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是不能自行增殖的。流通中单纯的加价绝对不是商业利润的真正源泉,而只能是商业企业获取商业利润的方式。由于商业企业专门为生产企业经营推销商品的业务,为生产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商品流通费用,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因此,生产企业就必须把一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企业,作为商业利润。这一让渡是由商品的价格差额来实现的。即生产企业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流通企业,商业企业再按商品的批发价格或零售价格把商品出售给消费者,从而获得商业利润。 生产企业向商业企业让渡商业利润是在双方的竞争中实现的。竞争的结果是双方的资金利润率趋向平均,让渡顺利进行。如若生产企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高于商业企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资金就会向生产企业转移,导致流通萎缩;如若生产企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低于商业企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资金就会向商业企业转移,导致流通规模的扩大。 五、经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 六、商业企业比生产企业更接近市场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区别 商业企业与生产企业相比,经营周期较短,资金周转较快。这是因为: 1.商业企业在资金周转过程中,少了生产这个环节。生产过程受技术条件、自然力作用、产品特点等因素的制约,往往要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资金周转发生中断,整个经营周期相应延长。尽管不同生产企业的生产周期不同,但同商业企业相比,从总体上看,时间较长,资金周转较慢。 2.同生产企业相比,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占资金总量的比重要大。商业企业对经销的商品基本上不进行加工,免去了加工机械和厂房的支出,资金除部分用于物流环节中仓储、运输机械的购置外,其余大部分垫支于经销的商品。所以,在商业企业的资金结构中,流动资金占的比重较生产企业要大。一般说来,流动资金较固定资金的周转要快得多,因此,总的看来,商业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比生产企业要快。 3.商流和物流的分离加速了商业企业的资金周转。商流和物流的分离是流通企业为加快流通速度、降低流通费用而经常采用的举措。物流较商流持续时间长、费用高,在商流环节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商流和物流的分离,减少物流环节,可以大大缩短经营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商业企业的会计科目 一、资产类 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预付账款、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商品进销差价、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代销商品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递延税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实收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损益类 商品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商品销售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简介 担负一定区域的商业活动中心职能的城市,或一个城市内部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商业中心城市和乡村的商业服务业网点分布,一般符合中心地学说阐述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而形成区域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的商业中心区。 担负区域商业中心职能的城市,按其规模有全国性商业中心和地方性商业中心的等级差别,它们一般都是由中、小城镇逐渐成长起来的,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易于成为商品集散中心的优良的地理位置。例如:有的位于几条河流的汇合处,如天津、汉口;有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的海口,如上海、伦敦;有的是若干条铁路的交点,如郑州、芝加哥;有的则属于海陆运输的中转港口,如大连、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等等。国际上的自由港,也往往因交通位置及自由贸易条件而成为超越国家范围的商业中心,如香港、新加坡。商业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生产和交通的发展,一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可以导致商业中心位置的变化。海运的发展使有些河港城市失去原有的商业地位,如中国扬州的商业地位让位于上海,埃及开罗大部分对外贸易转移到了亚历山大港。 城市内部的商业活动集中地区,在世界许多国家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以寺庙、教堂、市政厅、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集中了各种零售商业、批发商业、金融业和各种服务性行业,构成市内的商业中心,称为中心商务区(CBD)(见市中心)。在大中城市,由于市区面积大,为适应距全市性商业中心较远的居住区的需要,往往形成若干次一级的商业区。而在特大城市,随着郊区化的发展,市区人口纷纷迁往郊区,郊区购买力提高,从而吸引了规模较大的商业服务活动,形成了城市外围的中心商业区。这些城市外围的商业中心都有超级市场和现代化的大型商场,并有酒吧间、廉价零售店、出售冷饮的营业厅、餐厅、汽车游客旅馆、停车场、游乐中心和公园等。城市内的各级商业中心,都设在城市交通便利的地段。商业中心的类型 从城市商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角度出发,城市商业中心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辐射范围、服务对象、规模体量以及功能定位等因素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城市的商业中心等级体系分为都市级、地区级、社区级和特色级四个等级。 (一) 都市级商业中心 都市级商业中心是指商业高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辐射范围超广域型的商业中心或商业集聚功能区,是最高等级的城市商业“中心地”。都市级商业中心辐射能力强,业态丰富多样,并在城市中占据中心重要地位,具有城市最为繁华的商业和最具活力的市场,服务范围和影响面一般涵盖整个城市、周边地区甚至国内外更大的范围,一般在都市级中心,其购买力有50%以上来自该商业区以外的地区。 1. 区位特征:位于城市中心区、主要交通枢纽、历史形成的商业集聚区。 2. 功能特征:行业齐全,功能完备,形成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金融、商务的有机集聚。 3. 商业特征:商业网点相当密集,市场最具活力,商业最为繁华,辐射力极强。大城市的商业营业面积一般为30万平方米左右;小城市商业面积更大,包括辐射周边的郊县、乡镇等。 4. 客流特征:交通方便,客流量大,面向整个城市的消费人群;与旅游、商务等结合的商圈市外、海外来消费人口占50%以上,如王府井大街。 5. 业态特征:业态齐全,资源配置合理,市场细分度深,选择余地大。 (二) 区域级商业中心 区域级商业中心介于市级和社区级商业中心之间的商圈,是指商业中度集聚、经营服务功能比较完善、服务范围为广域型的地区商业中心和集聚区。该等级商圈布局一般选择分布在各区通达性较好的地方,主要提供中间档次但购物频率较高的消费品,服务人口一般设定在20万左右,确保满足区域内居民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务活动需要。 随着商圈的不断发展和整个城市功能的高速,某些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区域级商业中心将充分发展演变成为副市级商圈,甚至市级商业中心地。 1. 区位特征:位于居民集聚区、交通枢纽、商务集聚区。 2. 功能特征:功能比较齐全,区域辐射优势比较明显。 3. 商业特征:网点比较密集,结构合理,业态多样,商业营业面积为10万平方米左右,能基本满足区域内居民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和商业活动需要。 4. 客流特征:服务人口为20万人左右。 (三) 社区级商业中心 社区级商业中心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商业集聚区,满足本社区居民“开门七件事”,是最基本的商圈和城市服务体系。该级商圈是比区域级低一个等级的商业中心地,以大中型超市为主,有各类餐饮、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邮局、银行、美容美发、沐浴、修配等各种服务设施。社区级商业中心的影响面主要为社区居民,一般在社区级商业中心的外来购买力不到10%。 通常认为,城市商业规划发展距市级、区域商业中心1-2公里以外的居住区,服务人口5万人左右,应有一个相应规模的社区级商业中心,这在控制性规划指标中都给出了相应的配套商业指标,商业营业面积为1-2.5万平方米之间,同其他级别的商圈实现联动、错位发展。 (四) 特色商业中心或特色街 特色商业中心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重点和趋势,主要利用好城市浓厚文化氛围、历史古迹、民族民俗风情发展具有独特风味的特色商业中心或特色商业街,其吸引目的性消费者。 特色商业大多位于历史文化景观区、旅游景点,是休闲娱乐业态集中、文化内涵丰富特色景观,同历史、旅游、文化等进行嫁接。如北京的三里屯、什刹海、南锣鼓巷、海淀图书城、红桥市场、秀水街等这些都是最典型的代表,特色商业最能代表一座城市历史、文化、旅游与商业价值融合程度。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一)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 一般来说,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通常也是商业活动繁荣的地区,因为现代化的工业基础和专业化的农业区域,可以为商业提供日趋丰富的商品货源。而商业作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又是各土产部门货畅其流的桥梁和纽带。例如,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等城市,既是现代工业中心,又是现代商业中心。 (二)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所以,我国的商业中心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和交通便利的东部地区。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发展的先行官,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要求。我国长江、黄河沿岸,京广、陇海、京沪和京哈铁路沿线之所以成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物流发达、人口密集、城乡差别小的地区,而且长期以来,是我国的商贸中心,除了得益于各种客观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这些地区交通运输便利,运输方式多,铁路干线长,公路干线交叉,使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可以转移迅速,保障市场供应。所以,便利的交通运输既是发展社会生产,又是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形成商业中心的首要条件。 (三)人口因素是商业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因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对商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起决定的作用,即人口密度高、人口数量多的地区所需的消费品数量多、品种杂,需要相应设立各种商业生产企业和商业经营管理部门。由于社会分工及专业化生产以及各地区的差异性,使得必须加强商品交换以及与周围经济区域的经济联系,从而使人口密度高、人口数量多的地区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所以人口因素是形成商业中心的重要条件。 (四)其他因素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 其他因素主要是指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军事因素等,它们对商业中心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由于政治体制的变化,经济体制也要变,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政策的重新制订和实施,会影响到商业中心的形成和迁移(经济区、特区);由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国都、省会等地址要选择、迁移;由于历史原因形2O3残能裔锤。疑基中;山;宦船鲣展至令识是商鳃中心(东部沿海地带)i出于军事影响,使一些城市既是军事名城又是商贸中心(武汉市、重庆市)。由此可知,商业中心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分析商业中心的形成须要考虑综合因素。从全国看,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北京次之。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也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此外,各省级行政中心也同时是各省区的商业中心。商业中心的基本特征 1.地区差异性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劳动地域分工不同,使商品生产在地区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地区纺织产品生产和发展在全国居特殊重要的地位,如上海、天津、北京等地;有的地区以生产钢材为主,如鞍本地区、京津唐地区;有的则是生产和调拨棉花的主要区域,如新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有的则是产煤区,如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 2.较强的综合性 商业中心必须具备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较强,经济活动集中,劳动生产率高,文教、科技水平先进,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发展的特征。 3.较强的聚集性 是指商业中心交通方便,通信发达,商情信息灵通,货源流畅丰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4.较强的辐射性 是指商业中心通过在周围经济区设置各类批发站、零售部、服务设施,交流货物、交流市场信息,对周围的各市场和经济地区形成较强的辐射面,从而使商业中心联系范围愈广,吞吐、集散作用愈大,规模愈大。商业中心的基本作用 (1)促进各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商业中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商业中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商业中心不仅负责组织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而且通过组织本地区或跨地区的商品交换、市场活动,直接促进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2)促进生产,引导生产,调整区域经济结构。 通过商业中心组织区域内或区域间的商业经济活动,能充分发挥各区域的经济优势,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区域内的经济迅速发展。 (3)促进商品交换,强化商品流通,推动经济联合。我国商业中心的发展概况 我国商业中心的形成、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新中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古代先秦时代,我国在商业经济活动发达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一些不具有完全商业中心意义的商品集散中心,如大粱(今开封)、蓟(今北京)、洛阳等地,这是我国商业中心的萌芽。 隋唐时期,开始出现了一些商业中心。隋唐前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商业中心集中于北方和内地,如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随着全国经济的繁荣,商业中心的地域分布向南扩展,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出现了新的商业中心,例如建康(今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但当时长安仍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商贸中心。 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商业中心进一步发生变化,商业中心进一步增加,多以南方商业中心为主,如宋代的临安(今杭州)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明清时期,全国商业中心城市达50多座,北方除北京、盛京(今沈阳)由于先后成为京都所在地而是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外,南方商业中心以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线三个地带最为兴旺,出现了一些商业名城,如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湖北夏口镇等。 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间,由于西方列强利角溢藩稽H蒋为l橙鼯藿憨,程粳}茜i萼手组民勉鼬人、伞赢‘监串心、辕挟发展起来,从而使我国商业中心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偏少,地域分布不平衡。这一时期商业中心主要是广州、上海、天津、厦门、青岛、大连,并以上海最为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除对东南沿海商业中心进行技术改造,调整商业经济结构卓有成效从而继续扩展外,广大内地尤其是西北、西南地带发展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使之迅速崛起一批新的商业中心,如兰州、西安等。而且从全国的角度观察,初步形成了全国各省(区)、地、县乃至乡镇(集镇)多层次的商业中心体系。商业中心的地域分布由东部沿海逐步向内地发展,历史上形成的不合理的商业中心分布状况逐步改善,日趋合理。 主要商业中心分布 商业中心按其规模可分为全国性商业中心和地区性商业中心。 (一)全国性商业中心 全国性的商业中心是指对全国或在较大地带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具有组织和制约作用的商业中心。全国性的商业中心都分布在交通方便的枢纽城市,并且有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多与全国性的经济中心相结合,也有同政治中心相结合的特点,大多设在工商紧密结合的大城市。由于全国性的商业中心服务设施齐全,拥有各类批发机构和较完善的零售网点,收购和销售各类工农业产品,因此组织商品流通作用大,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由于历史发展和所处的经济地理环境各有差异又具有各自的特点。 全国性商业中心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沈阳、武汉、重庆、西安。 (二)地区性商业中心 地区性商业中心,是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具有组织和制约作用的商业中心,地区性商业中心由于受经济发展程度、城市建设规模和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其吸引力远不如全国性商业中心,但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是引导当地商品生产和组织商品流通的枢纽点。 我国地区性商业中心的分布相当广泛,多数设在生产较发达,交通较便利的省辖市,可以与当地生产中心、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相结合,也可以是当地较大的商品集散地。作为全国性商业中心的补充,以组织地区范围内的商品流通为主,它对于发展商品生产,促使落后地区进一步开发,并加强区域间各种商贸联系,搞活经济,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1)省、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这些城市一般既是省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省内交通中心和商业中心,如杭州、成都、哈尔滨、石家庄、太原等。有些省、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全国的商品交换和经济联系中十分重要,如江苏的南京。 (2)沿海港口城市。主要是利用其沿海海港的特殊地理位置,即腹地广阔的优势而成为重要的内、外贸易中心。如深圳、大连、青岛、连云港、厦门等。 (3)与综合性或专业性的工业基地结合的商业中心。这类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与重工业结合紧密的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鞍山、太原等;与轻纺工业结合紧密的无锡、合肥、湘潭、长沙、南昌等;与旅游中心结合紧密的桂林、昆明、杭州、苏州等。 (4)内地或边区少数民族商业中心。如呼和浩特、乌鲁木齐、西宁、延吉、吐鲁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