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法收入 非法收入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通过非法渠道或非法行为取得的收入,包括走私、卖淫、赌博、诈骗、盗窃、抢劫、制假贩假、制毒贩毒、贪污受贿、乱收费乱摊派、非法经营矿山等方面的收入。">编辑]非法收入的征税分析 一、当前对非法收入课税认识上存在误区 误区之一:对非法收入征税,有悸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不仅要求个人收入要取之有道,国家征税也要取之有义。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道德及行为准则的不同,有些行为(如贩毒、卖淫等)在我国不但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更是让人不齿的缺德行径。税务部门对非法收入征税,会给社会传递一种误导信号,纵容了违法犯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丑恶行为,也有悖于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因此,长期以来,无论是税收理论界、或是社会公众,都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化的结论,即对非法收入不能课税,一旦对非法收入征税,意味着间接承认了非法收入,就会与传统的道德伦理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到法律的正义性。 误区之二:对非法收入征税,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依据。按照依法治税的原则,征税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只规定了对取得收入或所得征税,并没有明文规定对非法收入和非法所得征税。刑法规定,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参照这个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得课税。因此,按照依法行政要求,应只对合法收入征税,对非法收入征税于法无据。 误区之三:对非法收入征税,等于给不法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这种观点认为,税收是一种依法分配行为,税务部门对非法收入课税,这会混淆经济收入的合法、非法的界限,就等于承认了该收入的合法性,这实际上是对该非法行为的纵容。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一个这样的观念,那就是“罚了不打,打了不罚”。税务部门对非法收入征税,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是对该收入进行的处理,交了钱就万事大吉,其它部门将不再查处,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合法“洗钱”的途径,征了税的那部分非法收人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对非法收入征税,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对非法行为的保护。 误区之四:对非法收入征税,是税务部门的职责越位。税务部门的职责是依法组织税收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税收的职能不是万能的,打击惩处非法行为,并不是税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如打击走私有海关部门,查处卖淫有公安部门治理乱收费有物价部门,打假有工商管理和技术监督部门.查处非法矿有国土管理和安全监督部门,税收不是万能的,试图通过课税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越位行为。 二、对非法收入课税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可行 性针对人们思想上存在的上述误区,下面笔者从法律、公正、效率、秩序和财政需要等角度进行剖析,对非法收入课税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1、对非法收入征税,符合课税实质要件。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税收管理上都遵循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实质课税原则,即对于某种情况不能仅根据其外观和形式确定是否应予课税,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尤其应当注意根据其经济目的和经济生活的实质,判断是否符合课税要素,以求公平、合理和有效地进行课税,也即不管形式如何,合法与否,只根据实质要件课税。如德国《税法通则》第四十条规定,“满足全部课税要素或部分课税要素的行为,不因其违反法律上的命令或禁止性规定,或者违反善良风俗的情况而妨碍对其行为的课税。”也就是说,对收入是否纳税应基于实质课税原则予以判断,只要满足课税要件就应该纳税,不管其是否合法。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纳税人。《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从上述几群.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看,应税收入是纳税人在一定时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投资、劳动等活动而获得的可用货币单位计算的一切收入,并未限定收入来源的合法与否,理应将纳税人的一切收入计入应税收入,依法课税。可见,依法征税的“法”,与非法收入的“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依法治税的“法”,是指税收法律法规;而非法收,\的“法”是指刑法、产品质量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两者不可等同和混淆。因此,只要符合课税要件,就可以对非法收入征税,对非法收入征税,也并不意味着非法收入合法化。 从国际上来看,美曰、日本、德国等国家,非法收入早就被纳入课税范围,承曼与合法所得同样的税收负担。 1961年,美国联邦官员7季姆士非法侵占公款73.8万美元而未申报纳税,被法院≥0定偷税罪入狱三年,法院对詹姆士案件的判决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确定了x,-J-马b法所得征税的原则。不久前,美国波士顿联邦地区法院裁定,马萨诸塞州居民阿尔贝瑞负从同居前男友偷来的90万美元中得到的10万美元未申报纳税,已构成虚假申报罪、偷税罪,加上其他罪名,需服刑20年。 从我国征管上的一些实例来看,对非法行为征税是切实可行的。如只要签订合同,就要缴纳印花税,而不管其合同是否合法有效;对银行存款,只要存在利息收入,就征收“利息税”,而不管其收入来源是合法收入还是走私、卖淫、贩毒、贪污、受贿等非法收入;对小煤矿、小冶炼厂,不管是否证照齐全,只要存在销售收入,就要征收增值税。 2、对非法收入征税,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精神。 行政管理的价值目标,就是追求效率和公平。税收权力是国家的一项相当重要的行政管理权力,在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经济成份和收入分配多元化,有的收入易于发现、有的收入不易发现,有的收入合法与否较为明确、有的收入合法与否需要通过调查取证等大量工作才能确定。如果确定对非法收入不征税,税务机关或其它有关机关势必要在征税前对每项收入作出合法性界定,这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办到的,还将导致漏征大量税款、增加征税成本、影响税收效率,如仅对合法收入征税,还会显失公正,不利于纳税人公平竞争。我们都知道,通过违法手段更容易获取暴利,非法行为的情节越严重,相关收人就越可观,按照“量能课税原则”,该项收入有能力承担更高的税负。既然非法收入的税负能力远远高过合法所得,就更应该负担相应的税款。而在传统的税收理念支配下,非法收入一直处于税收的“禁区”,这就使合法取得收入者都成为纳税义务人,须承担各种税收负担,为国家财政支出和政府所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支付成本;而非法取得收入者却游离于税法的约束之外,没有税收负担,却能够“搭便车”,同样享受公共产品,成为“暴利行业”和“暴发户”,如果不对非法收入课税,直接后果就是,不仅造成了税源流失,同时也造成了一种税收上的不公平——诚信的纳税人通过合法经营取得收入需要纳税,但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的巨额财富却不必纳税。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些年,对非法矿是否征税,社会各界争议很大,大多数不赞成征税,其结果是,非法矿老板不仅大肆侵占国有资源,破坏环境,牟取暴利,而且基本不用交税(当时全国只有极少数地方对非法矿征税),当他们开着奔驰、悍马四处炫耀时,那些依法纳税的合法矿经营者会怎么想?税收的公平和效率何以体现?这是否表明国家鼓励非法经营?从社会范围来看,这种现状也确实容易淡化“主动申报纳税”这一观念。因此,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来说,只要有相应的收入、财产或者所得,税务机关就应该行使征税权,无须考虑收入来源的合法与否。 3、对非法收入征税,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加勒比海一些岛国,没有什么资源和工业,其财政收入的50%以上,源于世界各地流人这些国家的走私、贩毒、贪污、受贿等非法收入所创造的银行存款“利息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预算外收入在8000亿元以上,其中乱收费占了一大半;假冒伪劣产品产值占全国GDP的30%左右;非法矿销售收入占全国矿产行业销售总收入四分之一强,利润占全行业的40%。如能将走私、卖淫、赌博、诈骗、盗窃、抢劫、制假贩假、制毒贩毒、贪污受贿、乱收费乱摊派、非法经营矿山等方面的收入统计出来,数量将非常惊人。按照上述主要项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的非法收入总额在70000亿元以上,按照2005年全国16.2%的宏观税负,可征税11340亿元,相当于2005年全国税收30866亿元的36%,而实际上我国对非法收入征到的税收只是九牛一毛,挖潜增收的潜力非常大。 4、对非法收入征税,有利于整顿和规范社会、经济秩序。 传统观念认为对违法违规行为,重要的是打击、清理、整顿,该规范的要规范,该取缔的要取缔,该判刑的要判刑,而对非法收入应采取没收、罚款等方式解决,不应对其课税。但实事求是的说,职能部门的清理、整顿、罚款等措施,并不能完全有效的预防和根除违法违规行为。 特别是对于一些众所周知的非法收入,由于“法不责众”等多种错综复杂利益关系,很难处罚到位,更难以没收,处于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长此下去,对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是一种极大的破坏。如“黄赌毒”问题、假冒伪劣问题,国家有关部门每年需花费大量精力打击、取缔,但往往是打而不死,取而不消,总是“野火烧不尽”。 同样,对矿业秩序的整治上,国家三令五申,多管齐下,严厉打击,炸了不少矿,抓了不少人,撤了不少职,但非法矿依然关不掉,停不下,炸不毁。为什么,利益因素在作怪。 由于这些违法行为可以带来暴利,不法分子往往不惜代价,送礼、行贿、送股,勾结拉拢政府监管人员,结果猫和老鼠成了一家人,整治效果可想丽知。对于涉及经济收入的违法犯罪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往往难以达到治理目标,必须和经济手段相挂钩。对非法收入征税,可以增加其违法犯罪成本,减少其最终收入。如通过对非法矿征税,使其无法牟取暴利,与合法矿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但由于在设备、技术、管理上与正规矿存在较大差距,获利额大幅度降低,最终往往是自动倒闭。从郴州实际来看,一些非法矿办不下去的原因,除了国家整治力度加大,自身技术条件不行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税收。由于以前基本不用缴税,其利润主要是占用了国家税收,现在缴纳了大量的税收,不少非法矿主已无利可图;同时,由于非法矿不能像合法矿一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手续,不能享受抵扣进项税待遇,也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渠道受到限制,影响了其收入,最终无法生存下去。当然,对非法收入征税,并不等于放弃有关部门监督和管理职责,对违法违规的,该罚款的要罚款,该没收的要没收,该取缔的要取缔,该判刑的还要判刑。 三、对非法收入征税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更新思想观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否彻底突破“对非法收入征税”的坚冰,首先取决于人们观念的更新。现实生活中,人们并非无法接受对非法收入课税,而是担心税务部门对非法收入征税,等于间接承认了非法收入的合法性,违反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担心会给社会传递一种误导信号,纵容违法犯罪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当前必须引导人们改变“只有合法收入才能征税”的传统税收理念,冲破“对非法收入征税就是承认其合法性”的思想樊篱。这需要我们在税收舆论宣传上转变观念,拓宽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使公众真正明白,依法治税的“法”与非法收入的“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对非法收入征税,是严格依法执行税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正义,促进公平竞争,整顿和规范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对非法收入征税,并不意味着国家承认其收入合法,其违法犯罪行为,同样还需追究民事、行政、刑事等方面的有关责任。从而使公众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2、加快税收立法,健全税法体系。 要全面实现对非法收入征税,在形成公众思想共识的基础上,还须在制度、法律的建立、健全、完善、贯彻、实施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才有可能稳妥推进。鉴于我国所有税收法律法规都只笼统规定了对取得收入征税,而没有明确不管收入来源如何均须征税的实际情况。根据各地对非法收入征税的所作的一些尝试,借鉴国际上对非法收入征税的一些通行做法,制定修改和完善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健全税法体系。考虑非法收入来源和税收征管的客观实际,对非法收入征税的规定既要便于税收征管的有效开展,又要节约征税成本,还要注意与司法机关、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相协调。因此,在即将出台的《税收基本法》上,应专门对非法收入征税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1)纳税人应将同一纳税期取得的所有收入(包括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计入当期应税收入,依法申报纳税。 (2)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在纳税人申报纳税前已先予没收非法收入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没收非法收入的书面决定和已执行完毕的相关证据,经税务机关审查核实,可不计入应税收入;但纳税人不能提供或不能及时提供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没收非法收入的书面决定和已执行完毕的相关证据的,应将非法收入计入当期应税收入申报纳税。 (3)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在纳税人申报纳税后,没收上一纳税期内取得的非法收入,或者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未发现纳税人上一纳税期内取得的非法收入,但纳税人未在规定期限内将该非法收入计人当期应税收入申报纳税的,应依法加收滞纳金并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4)税务机关对非法收入征税不能免除非法收入取得者的其他法律责任。 3、加强部门协作,实行综合治理。 打击经济领域内的违法犯罪行为,突破非法收入的税收管理真空,是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面对的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可以解决的,因此,税务部门要和工商、技监、安监、国土、海关、公检法等部门多管齐下,分工协作,通力配合,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互相补位而不越位,形成整治合力,切实为建立公平、规范、有序的社会、经济秩序保驾护航。参考文献↑ 李逍鸿,陈其辉.非法收入应否课税.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1期
什么是预期货币值 预期货币值,又称风险暴露值、风险期望值,是定量风险分析的一种技术,常和决策树一起使用,它是将特定情况下可能的风险造成的货币后果和发生概率相乘,此项目包含了风险和现金的考虑。正值表示机会,负值表示风险。每个可能结果的数值与发生机率相乘后加总即得到。 【例题】一专案投资100万,有50%机率会延误而罚款 20万则EMV值为多少? 解答:预期货币值是一个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什么是项目信息 项目信息是指报告、数据、计划、安排、技术文件、会议等与项目实施有联系的各种信息。项目信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收集的项目信息是否准确,项目信息能否及时传递给项目利害关系者,将决定项目的成败。因此,要对项目信息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项目信息在项目组织内部和该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不断的流动,从而构成了 “信息流”。 项目信息的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四种:一是个别谈话,其中包括给工作人员分析任务、检验工作、向个人提出建议和帮助等;二为书面材料,其中包括信件及其复印件、谈话记录、工作条例、进展情况报告等;三为集体口头形式,其中包括会议、工作人员集体讨论、培训班等;四为技术形式,其中包括录音、电话、广播等。 项目信息的来源 信息来源种类如下: (1) 记录。记录分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记录多为书面材料形式,如输出或输入的事例、存储记录、施工日志、技术总结、回忆录及信件等。这些记录可从档案或工作记录本中取得。外部记录是指从外部的各种渠道取得的资料。如有关期刊、统计年鉴、公开发表的统计报告、报纸、言行等。 (2)抽样调查。 如要取得尽可能准确的资料,就要全面地客观地进行调查。然而资料积累得过多,处理全部资料又受时间和资金的限制,此时常用的有机械抽样、随机抽样、分层分组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3)文件报告。 这是指从组织内外的有关文件、报告中取得信息。如技术操作规程、竣工验收报告、工程情况进展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等。 (4)业务会议。 这是通过召开各种会议,用座谈讨论的形式获取信息。这样,可以在总体设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息的来源并对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和修正。 (5)直接观测。 此为管理者直接到现场观察或测量实际情况来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在观测过程中,还可以收集部分样品,通过统计分析来得到信息。 (6)个人交谈。 这是通过个人之间交换意见的形式来获得信息。因为,在各种人员参加的会议上,面对面的发言往往会产生心理压力,发言人难以畅所欲言,不同的观点很可能受到压制,所以,统一的意见中可能潜伏着假象。个人交谈容易消除顾虑,利于充分发表个人的观点和意见。由于此种信息是面对面得到的,故其可靠程度的大小将取决于个人间的信赖程度。 项目信息的种类 按不同流向,项目信息可分为以下几种: (1)自上而下的项目信息 自上而下的项目信息是指从项目经理流向中低层管理者乃至班组工人的信息;或在分级管理时,每一个中间层次的机构向其下级逐级流动的信息,即信息源在上,信息接受者是其下属。这些信息包括管理目标、命令、工作条例、办法、规定和业务指导意见等。 (2)自下而上的项目信息 自下而上的项目信息是指由下级向上级(一般是逐级向上)传递的信息,这些项目信息的信息源在下,而信息接受者在上。这些信息包括项目管理中有关目标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消耗、效率情况,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一些值得引起上级注意的情况、意见以及上级因决策需要下级提供的资料等。 (3)横向流动的项目信息 横向流动的项目信息是指项目管理班子中同一层的工作部门或工作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的信息。这种信息一般是由于分工不同而各自产生的,但为了共同的目标和相互协作又需要互通有无。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横向信息流通的障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在直线制组织结构中更要注意这一点。 (4)以顾问室或经理办公室等综合部门为集散中心的项目信息顾问室或经理办公室等综合部门为项目经理决策提供辅助资料,同时又是有关项目利害关系者信息的提供者。他们既是汇总、分析、传播信息的部门,又是帮助工作部门进行规划、检验任务,对专业技术与问题进行咨询的部门。 (5)项目管理班子与环境之间进行流动的项目信息项目管理班子与自己的领导、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供应单位、建设银行、咨询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国家有关管理部门,都需要进行信息交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身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与项目外部环境协作的要求,或按国家有关规定相互提供信息。因此,项目经理对这种信息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因为它们涉及项目单位信誉、项目竞争、守法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原则问题。 从项目信息的来源看,项目信息又可分为下面两种: (1)外源信息 即产生于项目管理班子之外的信息,可分为指令性或指导性信息、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 (2)作业信息 即产生于项目管理与施工中的信息。包括基层信息、管理信息和决策信息。基层信息是项目基层工作人员所需要的及由他们产生的信息,这类信息多是一些原始记录或报表;管理信息是中层管理人员用于计划和控制的信息,这类信息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决策信息是高层决策者所需要并产生的信息,如决策、计划、指令等。
香港恒生银行简介 香港恒生银行(港交所:0011,OTCBB:HSNGY,Hang Seng Bank Limited)于1933年3月3日,由林炳炎、何善衡、梁植伟、盛春霖及何添创立,总行位于香港岛中环德辅道中83号(而大厦前身为于1988年元旦清拆的中环消防局)。恒生银行是一间以香港及中国大陆业务为重点的银行,其母公司是在英国注册的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汇丰控股旗下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持有恒生银行62.14%股权。 “恒生”二字含有“永恒生长”之意,象征香港恒生银行与客户和香港一同成长;但据曾经出任恒生副董事长何添表示,“恒生”二字分别取自当时盛春霖开设的恒兴银号及林炳炎的生大银号。香港恒生银行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银行服务,以配合客户愈趋复杂的需求。恒生资本雄厚,是一间以香港及中国内地为业务重点的商业银行。主要业务包括个人理财、商业银行、工商及金融机构业务、财资服务、以及私人银行服务。恒生银行致力引进先进科技,为客户提供创新及切合需求的产品,协助客户掌握理财良机并赚取额外的回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一直是香港恒生银行的服务宗旨。香港恒生银行在香港设有145间分行及自助理财中心,澳门设有1间分行,中国大陆共设有三十二个网点,包括10间分行(位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东莞、深圳、福州、南京、宁波及天津)、22间支行(9间在上海、4间在广州、4间在深圳、2间在北京、1间在南京、天津及1间在东莞)。在台北也设有办事处。恒生银行约7200名员工。 恒生银行亦负责算出香港股市的参考指数:恒生指数。恒生银行是恒生指数三十三只成份股之一,该指数为香港股市的一个重要指标。此外,香港恒生银行的股份亦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买卖,并在美国为投资者提供第一级赞助形式之美国预托证券计划。 截至2007年2月,恒生的总市值达2150亿港元,以市值计,是香港最大的本地注册上市银行。长远的目标是成为大中华区具领导地位之区域银行,重心是华南及长江三角洲一带。 根据2005年恒生银行年报,其附属公司共39间如下: 香港恒生银行的历史 创办初期 1933年恒生银号创办时期,4位创办人中,何善衡出资最少,只有港币1,000元,但他却与恒生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 恒生银号最初设于银号钱庄林立的上环永乐街70号一幢旧建筑物内,面积只有800平方呎。当时,银号董事长由林炳炎出任,经理和副经理则分别为何善衡及梁植伟,全银号职员仅11人,规模较小。初期主要经营买卖黄金,汇兑及找换的业务。开业首年,获利10,389港元。恒生银号以香港为基地,其后业务扩张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日本侵华时期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大陆富户纷纷南下,急于把银元兑成港币。由于恒生已在中国大陆遍设业务网络,生意滔滔不绝。中国国民政府急需外汇以资军费,恒生更独家代理政府的兑换业务,从中抽佣,获利甚丰。 1941年,香港沦陷,恒生被迫停业。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同资金及18位员工往澳门暂避。由于当时澳门已有由区荣谔创办了同名的恒生银号,他们遂改名“永华银号”继续经营。 1945年,香港光复后,他们返港,并把恒生银号搬往新址中环皇后大道中181号自置物业重新开业,新店规模较以前大。1946年,利国伟应邀加入,主理海外黄金买卖。 战后初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中国大陆实行一连串严格的外汇管制。至韩战时期,联合国对中国大陆实行经济封锁,这既打击了海外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信心,也对原先拥有大陆网络的银行业务不利。此外,战后香港经济起飞,制造业及地产业崛起,借贷需求增加。在这两种因素下,香港的银行开始转型。 由于失去了中国大陆的联系,恒生也开始了业务转型。1952年12月5日,恒生注册为香港的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港元,实收资本500万港元,并成立新的董事局。当时,林炳炎已去世,由何善衡出任董事长,梁植伟任副董事长,何添任总经理。1953年,恒生迁入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63至165号一幢5层高的自置物业,全面开展商业银行的业务。 当时,恒生主要客户是巿民大众及中小型企业。何善衡为职员订下了一系列服务守则,规定员工必须以诚待客,深得社会大众欢迎。至于中小企客户,主要为广东籍的制衣、玩具、电子、塑胶、五金的厂商。他们希望得到信贷,但却没有公司资产负债表及支持他们取得信贷的足够条件。由于恒生早已了解他们的背景,故不介意批出信贷。这些小公司,后来也发展成大公司、大集团,并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 1959年10月,恒生将注册资本增至3,000万港元,实收资本1,500万港元。1960年2月7日,恒生改组成香港的公共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恒生银行”。同年,在九龙油麻地及旺角成立两间分行,积极开拓港九的分行网络。1962年圣诞节,新总行大厦恒生大厦落成启用,楼高22层,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而恒生总行则于1991年迁至中区消防局旧址。 从1954年至1964年,恒生的资本帐户从630万港元增至5,250万港元,存款从2,100万港元增至7.2亿港元;总资产从3,200万港元增至7.61亿港元。在1965年香港股灾发生前,恒生在存款和资产方面是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并在银行零售业务方面逐渐成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 1965年银行危机:恒生控股权易手 1965年1月,香港爆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型的银行危机。 事缘在1月23日,明德银号发出的约值700万港元的美元支票遭拒付。消息传出后,许多存户纷纷拥至提取现金,由于银号一时间无法支付数额庞大的提款,最后1月27日,香港政府正式接管明德银号。其后,挤提蔓延至其他华资银行,如广东信托银行、恒生银行、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等。经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渣打银行声明对香港的华资银行作出无限量支持,加上港府采取多项措施,至2月10日,风波暂告平息。但事件并未就此完结。直到3月,仍有部分报纸刊登了一些没有根据、中伤本地银行的流言,恒生是其中之一。期间,大客户悄悄地取消帐户;至4月初,挤提再次爆发,恒生银行更是首当其冲。 最先出事的是香港仔分行。当时大批客户涌至提取存款,身为总经理的何添劝告不要急于提款。个别二、三十万港元的大客户如警司韩森,要求何添签名担保才停止提款。在总行,提款的人潮更伸延至皇后像广场的香港会所。汇丰再次表明支持恒生银行,并委派职员驻守恒生总行大堂,以证明有足够的现金供应,一叠叠的钞票遍布大堂的各个角落。但是,情况并未有改善的迹象。4月5日,恒生银行一日之内失去了8,000万港元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额的六分之一,至4月上旬共失去了2亿港元。 面对这个困境,何善衡召开了董事局会议商讨对策。其时,得出了三个解决方案:接受美国大通银行的援助;停业并由政府接管;向汇丰寻求协助。 经过多日商讨,在4月8日,董事局决议把银行控股权售予汇丰,并交由通晓英语的利国伟全权处理。4月9日,在得到香港财政司郭伯伟的批准后,立即与汇丰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双方在恒生的总价值及出售股权数量分歧较大。汇丰认为恒生总值6,700万港元及要求收购恒生76%股权;但恒生方面认为其总值1亿港元,并只愿意出售51%股权。由于汇丰顾虑到若恒生倒闭自己也难以独善其身,遂于4月12日答允以5,100万元收购恒生51%股权(其后增持至 62.14%)。消息传出后,风潮也告平息。 据悉,何善衡因恒生控股权从此断送而哭了两个晚上。不过,在出售当日,他亲自召开大会向员工解释,稳定人心。汇丰却无疑成了大赢家。汇丰不单以低廉的价钱买入最宝贵的资产,也除去了香港银行业最具威胁的对手,奠定了其在香港银行零售业的垄断优势。在收购后,汇丰只派出4位代表加入董事局,并继续保持原来的华人管理层,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这是汇丰的远识卓见。当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经理桑达士认为,恒生银行的成功在于其华人的管理层,所以汇丰不必插手。 被汇丰收购后的恒生 在汇丰作为后盾下,恒生业务更大为扩展。 1、主力中小企业务 管理层仍坚持着专向中小企业埋首为主要方针。当时1960至70年代,香港工业起飞,中小企普遍缺乏资金扩展,恒生却给予财政上的支持,提供信用证及出入口融资服务。如华资大户郑裕彤发迹前,由他主理的周大福珠宝,得力于恒生的资助,往后由珠宝业进军地产业。而长实也与恒生素有渊源,当年李嘉诚经营塑胶花厂时,曾设法与何善衡会面。会面后,何善衡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认为他做事干练,是有潜质的客户。 小公司演变成大企业后,更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例如长实不少的楼盘,就由恒生提供按揭;由郑裕彤主政的新世界,恒生至今仍是其主要往来的银行。 2、住宅楼宇按揭服务 自1960年代开始,香港地产业也逐渐变得兴旺。为了力争中小型楼宇按揭市场,在1967年,恒生首创为中产阶级(又称“夹心阶层”)提供长达7年期的住宅楼宇按揭服务,一改当时最多为期3年的做法,令中产阶级得以置业。 3、招股上市 1972年,恒生银行在香港上市。它将股份面值降低,由1股变为10股,并发行新股,使实收资本从4,500万港元增至1亿港元。同年5月,恒生将其已发行股份的十分之一,每股面值10元共100万股,以每股价格100元公开发售,结果获得29倍的超额认购,冻结资金28亿港元,相等于香港政府1971年财政收入的一半。6月13日,恒生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是战后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家银行。当天,恒生以175元高开,全日最高升至186元,最后以165元收市,即恒生市值已高达16.5亿。 此外,恒生的名字更因其在1969年编制的“恒生指数”而深入人心。 4、扩展分行网络 另外,恒生银行也在香港及中国大陆扩展分行,建立更广泛的网络。至1972年上市为止,恒生在香港已拥有20间分行,超过2,000名员工,成为仅次于汇丰的商业银行。及至1981年,分行数目更增至45间。同年,更取得在地鐡沿线开设分行的专营权。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恒生在中国大陆陆续建立分行。 5、收购永安银行 1980年中期,银行危机爆发。1984年,永安银行传出丑闻,总经理郭志匡挪用1,000万美元作为己用。1985年,永安由于无法收回该行董事及行政领导人的贷款,银行资本出现负值。1986年5月,恒生银行与永安银行达成协议,由恒生向永安注资1.76亿港元,取得该行50.29%股权,至此,恒生银行成为永安银行的最大股东。在恒生经营下,永安转亏为盈。1993年1月,恒生将永安银行卖给大新金融集团,获利4.78亿港元。 6、开拓中国大陆市场 恒生银行 (中国)为恒生银行全资子公司,于2007年5月28日成立,中国大陆共设有三十二个网点,包括10间分行(位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东莞、深圳、福州、南京、宁波及天津)、22间支行(9间在上海、4间在广州、4间在深圳、2间在北京、1间在南京、天津及1间在东莞)。 香港恒生银行的业务 恒生银行的业务主要可分成个人理财服务及商业理财服务。 个人理财服务包括综合理财服务、存款服务、信用卡服务、按揭服务、私人贷款服务、投资服务及保险服务等。在综合理财服务中,恒生设有3个各具特色的理财服务以针对不同的顾客,分别为优越理财、优进理财,以及综合理财户口。 商业理财服务包括商业综合户口、商业现金管理、投资、贷款、商务卡、保险及强积金等。 香港恒生银行的评级及奖项 表现奖项2008年,于《亚洲货币》的“2008年最佳银行大奖”中,荣获“香港最佳本地银行”;2008年,于《亚洲银行家》杂志主办“2008年零售金融服务卓越大奖”中,荣获“财富管理卓越奖”;2006年,于《亚洲银行家》杂志主办“2006年零售金融服务卓越大奖”中,荣获“亚洲最佳零售银行奖”、“香港最佳零售银行奖”及“财富管理卓越奖”2005年7月,标准普尔投资给予恒生B+的银行基本实力评级,此为香港银行所获的最高评级;2005年6月,穆迪投资服务确认恒生的银行财务实力B的评级,此为香港银行所获的最高评级;2005年4月,获惠誉国际确认A/B个别评级,此乃亚洲区内银行中的最高评级;2005年,获《亚洲银行家》一年一度的“亚洲银行300”调查中,评为实力最雄厚银行;2005年,在《亚洲银行家》举办的“卓越零售金融服务大奖”中,赢得“卓越财富管理奖”;2005年,获《财资》杂志评选为“香港最佳本地银行”,连续六年获取此殊荣;2005年,连续第二年在《金融亚洲》杂志的亚洲最佳公司调查中,在“最致力维持优厚派息政策”(Most Committed to Strong Dividend Policy)方面居于首位;在《2005 FT Global 500》排名中,以市值计,名列全球最大上市公司第220位;2005年,恒生银行的成本对收入比率为28%,在银行界中属最低之列;2004年,于《亚洲货币》的资金管理调查中,获选为“香港最佳本地银行”;2004年,于《亚洲货币》的外汇调查中,获选为“香港最佳本地外汇银行”。 品牌奖项2004年至2006年,获《读者文摘》颁发银行类别及投资基金公司类别的“信誉品牌”金奖;2003年至2004年,获颁“Yahoo!感情品牌大奖”。 社区服务奖项2005年至2006年,恒生银行总行及恒生中心的环境管理系统获颁发ISO 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证书,是首间本地金融机构获颁此证书;2005年,“恒生齐心为环保”(HANG SENG Go Green)活动获颁发“2004环保企业奖环保实践创意(绿色团队精神)奖金奖”;2003年至2006年,获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称许为“商界展关怀”机构;2004年,“恒生银行之协助警方扑灭青少年罪行比赛2002”获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颁发“第六届中国公共关系案例大赛”金奖。
首席经济学家概述 首席经济学家制度是一些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以及商业性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高层次决策咨询机构的制度性安排。这种制度不但有利于提升本组织(机构)内部决策效率的支持效应,而且有利于推动本组织(机构)的社会形象。首席经济学家不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给所聘单位使用,而且还经常活跃在各种经济金融论坛上,通过媒体把自己的经济金融观点和对市场走势的分析判断传播给市场和社会。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许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政府的经济部门和机构都设有首席经济学家。设立首席经济学家的组织 据《金融时报》报道,目前设立首席经济学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五大类: 第一类是一些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能源机构、世界经济论坛、欧洲央行、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 第二类是一些国家的政府部门。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德国中央银行以及美国农业部、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等。 第三类是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如美国环保协会、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美国航空运输协会、英国工商协会、欧洲纺织协会等。 第四类是金融企业。这是设有首席经济学家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类组织,是所谓的 “首席经济学家”赖以栖息的最主要的组织载体。世界上知名的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代表:高盛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环球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商业银行代表:花旗集团、汇丰银行、瑞士信贷;证券公司代表:JP摩根证券公司、美林证券、所罗门美邦等都设有自己的首席经济学家。 第五类是研究咨询机构和新闻媒体。如环球透视咨询公司、伦敦世界市场研究中心、美国《财富》杂志、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等。
什么是饮食业 饮食业是指购进农副产品原料,加工烹制饮食品,提供消费设备、场所和服务性劳动,供顾客就地消费的行业,具有商品购销、加工和劳动服务三种职能。它包括各种类型的酒馆、饭馆、食店、吃店、冷食店、早点铺、夜宵店以及流动饮食摊等。饮食业也是各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饮食业历史悠久,经营品种繁多,烹调技术精湛,久已驰名中外。饮食业的地位 1.饮食业属于公共事业 它的服务对象是社会性的,为因事外出、旅游、探亲和其他流动人口提供在外就餐条件,方便生活,有利于社会交流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2.饮食业是社会服务业的标志 可以提供多种饮食服务和就餐条件,调整人们的消费方式,有利于逐步实现家务劳动社会化,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饮食业是消费享受的形式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饮食的消费达到团聚家庭和亲朋好友,品尝名菜和名点的目的,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说,饮食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行业的重要构成之一,是整个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经济部门。饮食行业的内部结构,以及它和其他商品流通行业的合理比例,不仅关系到饮食业本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饮食业的特点 饮食业是集加工、服务、商品销售于一体的流通活动,它既不同于一般的零售商业,也不同于其他的加工业和服务业,它有自己的行业特点,具体地说: 1.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信仰和消费习惯各不相同。人民群众对饮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而且饮食业所需原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就地生产和加工,就地出售成品,因此形成了明显的地方性。我国的饮食业经过历史的长期发展形成了鲁、川、粤、闽、湘、浙、苏、徽等八大菜系(一说鲁、川、粤、江浙四大菜系),另外还有一些菜系和不同流派,其烹饪、制作方法各有专长,菜肴各具风味特色。在少数民族地区,饮食业的地方性表现为民族性,且与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如清真饭馆等。这一特点要求饮食业要合理安排企业经营分工,科学划分经营类型,充分发挥经营特色,满足顾客多种需要。 2.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饮食业出售的饮食品,是对购进的原材料加工烹制而成。其质量好坏和操作者的技艺高低有直接关系。我国的烹调技术历史悠久,制作精湛,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菜的花色品种繁多,各种菜在选料、调味和火候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有烧、炒、炖、炸、烤、烩、卤、腌、扒等烹制方法,讲究色、香、味、形,许多菜肴不仅是美味的食品,而且是很好的艺术品,因此,我国的饮食业积累了许多优良的传统技艺。上述这一特点,要求饮食业重视培养技术力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3.具有广泛的空间性 饮食业经营形式多样。既有正餐小吃、午点夜宵,又可以生换熟,来料加工,适应多层次的消费需要,具有空间分布的广泛性。不仅要求区域内要有合理的行业结构和规模结构,而且要求区域之间、交通中心地带和分散居住区、城市与农村都要有合理的空间结构。 4.具有服务的直接性 饮食业与消费者的联系,较之其他行业更为直接和更为密切。我们知道,工农业生产虽然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但它却与消费者在时间、空间上相分离。只有通过交通运输及商业职工的劳动,才能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饮食业则不同,它直接为人们提供活劳动服务,或者提供现做现卖的劳动产品。饮食业职工向顾客提供饮食品和劳务服务的过程,同时就是顾客的消费过程,二者直接结合,因此具有服务的直接性。根据这个特点。饮食业必须尽量方便群众,要求服务网点多而分散,服务方式灵活多样,讲究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5.具有经营的复杂性 饮食业接待的顾客来自四面八方,甚至来自世界各地。顾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病残等特殊顾客。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和要求等各不相同,要接待好这些顾客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就饮食业本身而言,它的经营项目多,又各具不同的特色。它的类型多,既有综合性的又有专业性的,既有固定的又有流动的,既有大型的又有中小型的,既有国营的又有集体的,还有个体的等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都有一套与它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方式。这就使饮食业在业务经营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6.具有结构的层次性 饮食业由于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不同,在规模、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性,形成多层次的行业结构。目前,我国主要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中型饮食店有饭店、饭庄、酒楼、酒家、菜馆、餐厅等,以提供筵席、名菜为主的综合性服务;小型饮食店有饮食店、食堂、点心店、茶楼、茶馆、茶室、咖啡店、小吃部等,以提供一般饭菜、小吃、点心和饮料为主。发展饮食业的基本对策 1.饮食业经营原则 要贯彻“面向大众,分级划类经营,发扬传统特色,适应多种需要”的经营原则,建立多层次、多行业、多形式的合理结构,满足不同消费地区、不同消费阶层的不同消费需要。 (1)面向人民大众,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是由我国饮食业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为了做到面向人民大众,在经营思想上要坚持群众观点,真心实意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在业务经营上要以广大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按照他们的需要,合理安排饮食业的经营网点、经营品种、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营业时间等,尽量方便群众,要保证质量,价格合理,讲究卫生。 (2)分级划类经营,即对饮食业要依据技术力量、服务水平、设备条件的不同,划分企业的等级,确定各企业的经营范围。这是根据饮食业的业务特点、历史情况和消费者对饮食业的多种多样的需要提出来的,实质上是合理安排好一定地区内饮食业在经营范围和经营等级上的分工协作,使之成龙配套,以保持和发挥各企业的技术专长和经营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方便群众,适应消费者的多种需要。 (3)发扬传统特色,这是正确对待我国饮食文化的问题。我国饮食业历史悠久,这一行业的广大劳动者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提高,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饮食文化,这是我国人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还要吸收世界各国饮食业的长处,不断创新,使我国饮食业的经营品种、服务项目丰富多彩。 (4)适应多种需要,这是饮食业的具体经营目标。我国饮食业的经营方向是为人民服务。由于民族、职业、经济收入、消费水平、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人民群众对饮食服务业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当前,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对饮食业的需求是经济实惠,价格适当。但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友好往来的日益增多,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要求提高质量,讲究舒适。饮食业既要满足大多数人的一般需要,又要适应一部分人的特殊需要,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要,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国际友好往来服务。 2.饮食业的发展前景 饮食业的发展要与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相适应,饮食业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的扩展,高级饭店应该相应增多,适应人民日常生活的一般消费水平的中、小型网点也需要同步发展。 3.发展战略 目前的战略重点应放在城市、集镇、交通要道和人口稠密的居民住宅区;发展以快餐、家庭餐厅、各种面点铺、风味小吃店和饮食摊为主体,在大城市、旅游区和重要口岸有计划地发展一批中高档饭店和餐馆,初步建成一个遍布城乡、服务重点突出、合理分工的饮食业结构。 4.建立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饮食业结构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要充分发挥集体、个体和私营饮食业的积极作用:放宽政策,积极支持,鼓励经营,使饮食业成为遍布城乡、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逐步建立一个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饮食业结构。相关条目仓储业加工业租赁业
餐饮业定义 按欧美《标准行业分类法》的定义,餐饮业是指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餐饮服务机构。 在我国,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的定义,餐饮业是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活动。餐饮业的发展方向 改革开放后,我国餐饮行业发展迅猛,日新月异,各种风味特色,各种经营形式,各种组织结构的餐饮企业星罗棋布,但“竞争激烈,生意难作”也成了餐饮业的“流行病”。 更新经营方式,拓展大众市场,建全餐饮业的“软硬”件设施,发展餐饮信息渠道是我国餐饮业应探索的主旋律。 餐饮业不同于商业,又不同于工业,也不同于纯服务业,在现代社会里它属于第三产业,具有生产加工,饮食品零售和劳动服务的综合性。 所以,科学化,集锦化,社会化是21世纪餐饮业发展方向。 餐饮业发展方向一:21世纪餐饮业的格局会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餐饮业正处于调整市场定位,转变大众化经营的过渡时期,经营方式的多样化蔚然起风,借鉴西方经验发展餐饮集团,以餐饮超市和连锁快餐的经营模式占据一定的市场。 1.超市餐饮将补充连锁快餐构成大众化市场。纵观国内餐饮市场的需求变化,“吃公款”的减少,“吃自已”的增多,消费群层的“公款高消费”明显改善,餐饮市场趋于大众化发展。大众化经营,意味着廉价,但不等于低水平的经营,它是一种拥有较高服务标准和质量,而价格相对较低的经营,连锁快餐和连锁超市正好适应这种经营渠道。借鉴于零售业中的超市布局原理,采用开架陈列,自我服务的超市餐饮,改变封闭式的餐饮操作和就餐方式,形成“千品汇一,廉价销售,方便快捷,批量生产”的餐饮经营新格局实属客观之必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餐饮作比较,日本人平均每人一年就餐950美元,欧洲435~860美元,而我国平均每人一年在外就餐300元人民币左右,约合28美元,餐饮超市以就餐自由,形式自由,价格适中(一元起价,十元吃饱),面向工薪阶层,使我国餐饮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求奇,求全,求便,求廉的消费心理,成为21世纪的饮食新时尚。 2.建立和发展餐饮集团,是搞活餐饮企业和抵御市场风险的可取途径。所谓餐饮“集团化”是指单体餐饮采取联号合作的形式,拥有,经营或管理两个以上的企业或系统,其优势在于发挥群体作用,建全多方位,多层次的餐饮系统。由于我国现在所有制制度决定我国经济类型多样(全民,集体,私营,三资,个体等),经营体制多样(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等),虽然经营便于管理,机制灵活,但经营制约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国家经营体制变动大,已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营转轨,由单纯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盈亏自负给单体企业上带来了挑战和困难,形成统一性的连锁餐饮集团对于重组餐饮资产,扩大市场的覆盖面,加快资金流转转密度,促进餐饮业规划化经营。而快餐连锁作为“集团化”的先锋,象麦当劳,肯德基,比萨饼屋等西方快餐方兴未艾,已经形成了强劲的内在潜力。在21世纪我国必然克服体制上的制约,以直营连锁,特许连锁,加盟连锁或自愿连锁等形式,内外延型扩张,形成品牌性强的连锁餐饮集团。 餐饮业发展方向二:科学化是21世纪餐饮业的主流。 掌握高新技术人才和具备管理和营销理念的人才将促进和推动21世纪的餐饮企业。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形成标准化生产,全天性服务,科学性管理,多元化销售,以及发展餐饮信息网的“现代餐饮”。 1.餐饮产品的科学化,是中国餐饮界拓展的又一方向。科学化的食品主要包括:第一是健美食品,主要是指能预防肥胖以及胆固醇升高,保持人体生态平衡的食品;二是“绿色食品”,即安全,无害,受污染少,绝对新鲜的食品;三是营养食品,即能补充人体所缺乏的各种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体力和开发智力的产品。“健康”不仅仅是一种流行,它是科技文明时代的产物,是21世纪人类必然面临的时代要求。但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局限,人们所消费的食品中远远不及日本和美国,80%的大学开设了营养学,而日本已有三万名营养师了,在差距中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首先,推销健康食品,采用“合理改变菜单”或“增加健康食谱”的策略,设计出各具特色的营养餐;其次,引进健康信息,搭配“互补”原料,借鉴西方理论,进口“科学”产品;再次,引进先进机械,以机械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制作,制作标准化产品,尽量减少食品污染。 2.比较多的学者倾向把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应用高新技术以及发展信息网络可以帮助餐饮业在促销过程中取得巨大突破,与国际餐饮接轨。目前,越来越多的工薪族们购买个人计算机,数字电视、数字蜂窝电话和其他通讯设备以适应信息化潮流,发展餐饮网了解餐饮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市场信息,企业状况,政策法规,饮食文化知识,技术设备,原料供需情况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内容是行业发展必然的需要。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需求的五大层次,未来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满足,注重自我,刺激性消费愈显必要。形成以电脑网络及计算机控制程序为生产和销售的科学化餐厅,运用电脑点菜,电视点炒,建立国际网址,进行全方位服务,缩短上菜时间,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增强厨房的透明度。对于外卖业务的企业,跨国连锁上网尤为重要,如“全聚德”烤鸭店,上海“绿波廊”已经领先一步,又如天津的“集贤”大酒店推出了“厨房实况监视”的绝招,颇具成效。 餐饮业发展方向三:21世纪餐饮业不断优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 在计划经济时期餐饮业曾一度出现经营官商化,管理混乱等问题,而21世纪的消费群层决不单单以简单化的服务,单一的品种可以满足,培养管理和营销人才是从封闭式的单纯销售管理型向开放式的经营管理型转变的关键,树立生产销售流水线的品牌意识,加强人才效率的竞争无疑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1.21世纪餐饮功能不再是单一的饮食功能,为满足消费者对餐饮更高层次的需要,直经营多极化道路是各方认同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经营中引入娱乐形式结合发展是主途径,这也是由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餐饮经营的内容,使原本具有饮食功能的餐厅,也具有社交功能,商业功能和娱乐功能,既有利于旅游业,对餐饮经营者而言,餐饮毛利在50%以上,即使花点演费,不过是让利销售,薄利多销;而歌舞厅的毛利更高达80%以上。现在娱乐形式与餐饮经营相结合的策略较多:如卡拉OK厅,舞厅,豪华酒吧等,而时装表演,评书歌舞,展览艺术也是中高档可拓展的经营渠道。不过以娱乐形式和餐饮一体化尚处于尝试期,属于新生事物,不可盲目崇外,出现问题要合理解决。 2.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者管理水平是搞活餐饮的根本出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管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需要,具有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是企业内部必然的组织和指挥。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包括通讯设备,信息处理,设备运行,后勤物资,人事管理,财务处理,状态控制,安全控制,楼房管理等,而这些人,物,才的管理是人的第一位的因素。我强调“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而这个人由管理员,员工和顾客三者组成,基本观念是理顺这三者关系。作为有决策的管理人员应在工作中给员工灌输文化常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厨师队伍的学科建设,实现具有知识化,专业化,有良好品质的餐饮系统。 中国烹饪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餐饮行业发展迅猛,但必须要看清的是,目前我国餐饮企业发展的软件投入和基础条件不足,成为制约企业水平提升的关键和重点,许多企业缺乏系统的管理手册。 另外,连锁经营的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特许加盟连锁快速扩张中,管理模式和支撑体系的问题比较突出。 而且,专业人才仍较缺乏,职业经理人和店长的后备队伍不足,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 所以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的品牌创新能力、科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编辑]餐饮业的服务营销及发展趋势 餐饮业在品质同质化的时代,服务营销已经越来越成为商业组织创造竞争优势的最有效手段。餐饮业服务营销,就是采取多种策略,整合餐店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创造商机,经营顾客需求,使现有各类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以期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商业时代是服务竞天下的时代。而餐饮作为服务业,它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酒店生意的好坏。对餐饮业来说服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了餐饮经营工作的一切要素和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消费者不仅重视酒店饭菜的质量和特色,更重视从消费过程中获得的精神满足。 从餐饮业的功能用来看,其客户群的最终需求均立足于餐饮服务质量上。不难想象,一家会议室、客房装备等都很优良的酒店,但餐饮服务却一塌糊涂,其营业状况会提升?因而,新时期的餐饮业,极应加强其“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 因为,从顾客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吸引并留住顾客;从服务员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服务员自身认识的提高,端正工作态度,从而推动餐饮服务质量的提升;从领导者角度来说,服务营销有利于领导者更好地发挥本店优势,调整服务战略,赢得顾客,获取最大利润。此外,领导者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店内员工积极性,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及思想负担,这样才能达到家和万事兴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方面的统计,餐饮业的增长率要比其它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可以说我国正迎来一个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餐饮需求又是复杂多变的,其消费口味和消费心理,都可能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餐饮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要求,看清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当的营销方法,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在本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未来餐饮业的发展特点大致有一下五个方面: 一、走优质高效的快餐化道路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对快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质优价廉高效率的快餐店必将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曾经提出,应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建立快餐中心,以规模经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来满足广大群众的饮食需要,加快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步伐,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事实上,我国各地已有许多饭店和各类餐饮企业,通过经营快餐业务而使自身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更加强调营销环境的情调、氛围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带有许多感性的成份,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在饮食上他们不太注重食物的味道,但非常注重进食时的环境与氛围。要求进食的环境“场景化”、“情绪化”,从而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感性需求。因此,相当多的餐馆,在布置环境,营造氛围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力图营造出各具特色的,吸引人的种种情调。或新奇别致,或温馨浪漫,或清静高雅,或热闹刺激,或富丽堂皇.或小巧玲珑。有的展现都市风物,有的炫示乡村风情。有中士风格的,也有西式风情的,更有中西合壁的。从美食环境到极富浪漫色彩的店名、菜名,使你能在太快朵颐之际,烘托起千古风流的雅兴和一派温馨的人和之情。餐饮店的内部也可以来点奇特的创意。比如以郁金香、红玫瑰等来取代几号桌几号桌的编号。营业中、准备中的门口告示牌,令人感到冰冷无情,如果改用‘本店上午九点开始营业,敬请稍候’‘本日下午十点打烊,明日上午九点再见,敬请原谅’就令人倍感亲切。因此,有着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快餐店和一些大酒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三、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保健环境将更为人们所重视 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自身健康等问题的关心程度日益提高,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许多餐饮企业适应这种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保健绿色食谱,并增加保健设施,营造保健环境。 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对健康的概念提出了全新的解释。许多餐饮企业据此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销措施。例如,推销健康食谱、引进健康信息(如提供与健康、运动相关的杂志,或附设健康俱乐部、瑜珈教室,或放映外国运动影片,举办健康食谱讲习班等)、提供健康设施(如设置‘按摩器’‘健身器’‘氧气供应’等)、提供健康环境(如禁烟餐厅等)等,以此适应人们观念上的变化及其要求。 近几年,药膳的保健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药膳餐厅也越开越多。富含高纤维的蔬菜水果,没有污染且营养丰富的野菜,在餐馆菜肴中所占比例日渐扩大,而原来作为餐馆的主菜、大菜的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则退居次要的地位。因为据科学分析,高纤维食品能够起到降低胆固醇,减低癌症罹患率,控制血糖浓度的作用;而一向不为餐馆所重视的野菜,因其味美且没有污染,安全可靠,又兼富含胡罗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等有利健康的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据分析,野菜中的荠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作用,枸杞具有滋肝补肾、益精壮阳的功用,马兰头具有清肺消炎、止血凉血的作用,菊花脑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的作用。在南京地区,野菜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重要内容,而餐馆亦适应市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纷纷推出了各种精工细作的野菜时蔬。 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日趋个性化,这要求企业重视人们的具体要求,根据具体的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消费对象,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并据此塑造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企业形象。如情人餐厅、球迷餐厅、小盏餐厅、离婚餐厅等。从现代消费者的心理来看,许多人在进行某种消费时,不仅消费商品本身,也消费商品的名气和通过商品体现出来的形象,因为形象具有一定的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对身份地位等方面的追求,能让人产生自豪感,抑或给人们一种谈资、一种经历。 五、重视人们的情感生活、社交活动等方面的需求 情感生活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之一,近几年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所谓“煽情”的营销方法,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活动刺激和调动人们的情感,以达到促销的目的。许多餐饮企业也通过设立诸如情侣包厢、情侣茶座、情侣套餐、情侣烧烤等服务项目来促销。或以加强家人的团聚、朋友的聚会、父母子女情、兄弟姐妹情、乡亲情、同学情等来调动人们的消费欲望。在宣传上也强调情感服务的特色,尽力突出自身适合各类情感生活的消费环境。外食市场是餐饮业的基础,而外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于应酬的需要,如婚丧喜庆、商业会谈、情感交流、朋友聚会等,人们需要寻求一种更好的环境氛围,更周到的服务,更形式化的场所和更丰富的饮食选择。 我认为该餐饮服务营销论文中最为重要的是其四“重视个性化、特色化、形象化的服务”。餐饮服务营销论文所指服务的个性化能针对目标顾客,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集中优势为目标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个性化才能形成品牌效应,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实施服务创新,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应做到: 一、强化全员强烈的服务意识。酒店经营者要高度重视服务的重要意义,在抓好饭菜特色和品质的同时,加强服务多元化管理。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建立和谐温馨的酒店企业文化,让每一位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才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从我做起做好服务工作。 二、加强消费者服务需求的研究,创新服务内容。潜心研究消费者消费心理,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的服务新需求。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从沟通中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一名优秀的服务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服务常识,更要善于察言观色,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 三、要实现培训的全程化和经常化,实行外聘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强烈全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要加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的培训,要重视各项服务技能的培训,还要重视礼仪的培训。 四、重视服务的人性化,充满对消费者关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消费者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希望感受到他被人接受并被尊重。所以服务并不能为服务而服务,而要一切为满足和超越消费者期望,充分人性化和人文病情,使消费者的精神回报最大化。 综上所述,在餐饮业这个这个特殊行业中,企业应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目标,立足长远,不断提高服务营销能力,充分运用服务营销服务于顾客,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心。餐饮企业的营销手段分析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旅游餐饮企业的营销观念也从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产品观念、生产观念和推销观念,逐步发展成为以宾客需求为依据的市场营销观念,甚至还出现了从餐饮企业更久远的发展着眼的“社会营销”理论,即餐饮企业不应只盯着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应同时注重其社会效益,注重树立餐饮企业自身的整体形象以及长远利益。作为旅游企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餐饮企业,自然也受到影响,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营销之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餐饮业营销手段分析 所谓餐饮营销,不仅是指单纯的餐饮推销、广告、宣传、公关等,它同时还包含有餐饮经营者为使宾客满意并为实现餐饮经营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广泛的餐饮产品以及服务活动。它不仅仅是一些零碎的餐饮推销活动,而更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餐饮营销是在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营销环境中进行的,所以,为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抓住时机,营销人员应该制定相应的营销计划。 首先,应确定餐饮企业的经营方向,进行市场调查以确定经营方向;然后深入进行市场细分,对竞争对手及形势进行分析,确定营销目标;随即研究决定产品服务、销售渠道、价格及市场营销策略;以及具体实施计划财务预算,并通过一段时期的实施,再根据信息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和营销策略,最后达到宾客(people)、价格(price)、实绩(performance)、产品(product)、包装(package)、促销 (promotion)等诸多因素的最佳组合。 一般来说,餐饮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如广告营销、宣传营销、菜单营销、人员营销、餐厅形象营销、电话营销、公关营销以及特殊营销活动。下面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广告营销它是通过购买某种宣传媒介的空间或时间,来向餐饮公众或特定的餐饮市场中的潜在的宾客进行推销或者宣传的营销工具,它是餐饮业常用的营销手段。“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古语所存在的局限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以餐饮营销中,广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餐饮广告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电视广告 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可声像、文字、色彩、动感并用,可谓感染力很强的一种广告形式。但此种方法成本昂贵,制作起来费工费时,同时还受时、播放频道、储存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信息只能被动地单向沟通。一般晚上七点半至十点半,被认为是广告的最佳时间,但是费用也相当得高;而且当现在的商家们正不亦乐乎地争夺“黄金档”、“黄金时间”而进行广告大战之时,观众们却由于过多过频地被动接受视觉上的广告刺激,对产品的期望过高,一旦在现实消费中“按图索骥”之后,却深受某些虚假广告之苦,反而对那些大做广告的餐饮产品产生不信任感;也有的因为不合时宜的或者粗制滥造的广告的插播,引起人们的厌倦和逆反心理,与广告的初衷背道而驰。电台广告它是适于对本地或者周边地区的消费群体的一种餐饮广告形式。其特点是: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大众性强。一般可以通过热线点播、邀请佳宾对话、点歌台等形式,来刺激听众参与,从而增强广告效果。但是这种方式同样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如:传播手段受技术的限制;不具备资料性、可视性;表现手法单一;及其被动接受性等等。 报纸、杂志刊物广告 这类广告适于做食品节、特别活动、小包价等餐饮广告,也可以登载一些优惠券,让读者剪下来凭券享受餐饮优惠服务。此种方法具有资料性的优点,成本也较低,但是形象性差、传播速度慢、广告范围也较小。 餐厅内部宣传品 例如可以印制一些精美的定期餐饮活动目录单,介绍本周或本月的各种餐饮娱乐活动;上有餐厅的种类、级别、位置、电话号码、餐厅餐位数、餐厅服务方式、开餐时间、各式特色菜点的介绍等内容的精美宣传册;特制一些可让宾客带走以作留念的“迷你菜单”;各种图文并茂、小巧玲珑的“周末香槟午餐”、“儿童套餐”等介绍等,将它们放置于餐厅的电梯旁、餐厅的门口,或者前厅服务台等处,供宾客取阅。 电话推销 即餐饮营销人员与宾客通过电话所进行的双向沟通。这种推销方式只是通过声音进行沟通,所以就需要特别注意运用自己的听觉,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宾客的要求、意图、情绪等方面作出大致地了解和判断,推销自己的餐饮产品和服务时力求精确,突出重点,同时准确作好电话记录。对话时语音语调应委婉、悦耳、礼貌,同时不要忘记商定面谈,以及进一步确认的时间、地点等细节,最后向宾客致谢。这种方式局限性较大,一般细节性的内容不易敲定。 邮寄广告 即通过将饭店餐厅商业性的信件、宣传小册子、餐厅新闻稿件、明信片等直接邮寄给消费者的广告形式。它比较适合于一些特殊餐饮活动、新产品的推出、新餐厅的开张,以及吸引本地的一些大公司、企事业单位、常驻饭店机构以及老客户等活动。这种方式较为灵活,竞争较少,给人感觉亲切,也便于衡量工作绩效;但是费用较高,且费时费工。 其他印刷品、出版物上的广告如可在电话号码本、旅游指南、市区地图、旅游景点门票等处所登载的餐饮广告。户外广告通过户外的道路指示牌、建筑物、交通工具、灯箱等所作的餐饮广告。如在商业中心区、主要交通路线两旁、车站、码头、机场、广场等行人聚集较多的地带所做的各种霓虹灯牌、灯箱广告、屋顶标牌、墙体广告、布告栏等;高速公路等道路两旁的广告标牌;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内外车身上的广告;设置在餐饮设施现场的广告等;甚至包括广告衫、打火机等都可以成为广告的载体。其特点是:费用低、广告持续时间长。这种方式很适合餐饮设施等做形象广告,只是应注意其广告的侧重点应突出餐饮产品的特色,广告载体的地理位置以及形象,应给人以新奇独特的感觉。 其他广告 如借约广告,即以餐饮产品和服务来抵偿债务的一种广告,一般是在广告费用缺乏时所采用的方式;由信用卡公司为客户提供的免费广告;饭店或餐厅门口的告示牌;店内电梯也可成为三面的广告墙;店内餐厅的各种有关食品节、甜品、酒水、最新菜点等信息的帐篷式台卡等。宣传营销这是以付费或非付费新闻报道、消息等形式出现的,一般通过电台广播、电视、报刊文章、口碑、标志牌或其他媒介,为人们提供的有关饮食产品以及服务的信息。与广告相比,它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餐饮业营销人员应善于把握时机,捕捉一些餐饮业举办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资料,凡餐厅接待的重大宴请、新闻发布会、文娱活动、美食节庆等,都应该邀请媒体代表参加。可以事先提供有关信息,也可以书面通报的形式、或自拟新闻稿件的方式进行。一般应由部门有关人员负责稿件的撰写、新闻照片的拍摄等事宜。还可以与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等媒介联合举办“美容食谱”、“节日美食”、“七彩生活”、“饮食与健康”等小栏目,既可以扩大本饭店在社会上的正面影响,提高本部门或餐厅的声誉,又可以为自己的经营特色、各种销售活动进行宣传。 人员推销 人员推销一般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专人推销:一般餐饮业可设专门的推销人员来进行餐饮产品的营销工作,但要求他们必须精通餐饮业务,了解市场行情,熟悉饭店各餐饮设施设备的运转情况,宾客可以从他们那里得到肯定的预订和许诺。 全员推销:亦即饭店所有员工均为现实的或潜在的推销人员。第一层次是由专职人员如营销总监、餐饮销售代理、销售部经理、销售人员等组成的;第二层次由兼职的推销人员构成,如餐饮总监(或餐饮部经理)、宴会部经理、餐厅经理、预订员、迎宾员以及各服务人员等等。经理们可在每餐前至餐厅门口迎候宾客;餐中巡视,现场解决各种投诉疑难问题;餐毕向宾客们诚恳道谢,并征询宾客对菜点、酒水以及服务的看法和意见,;服务人员则通过他们热情礼貌的态度、娴熟高超的服务技巧、恰当得体的语言艺术,向宾客进行有声或无声的推销;第三层次则由各厨师长以及其他人员组成。菜单营销即通过各种形式的菜单向前来餐厅就餐消费的宾客进行餐饮推销。可通过各种形式各异、风格独特的固定式菜单、循环式菜单、特选菜单、今日特选、厨师特选、每周特选,本月新菜、儿童菜单、中老年人菜单、情侣菜单、双休日菜单、美食节菜单等来进行宣传和营销。 各种菜单也可以根据情况来选择不同质地,设计出意境不同,情趣各异的封面,格式、大小、可灵活变化,并可以分别制作成纸垫式、台卡式、招贴式、悬挂式、帐篷式等等;色彩或艳丽、或淡雅,式样或豪华气派,或玲珑秀气,都可让宾客在欣赏把玩之中爱不释手,无形中产生了购买欲,并付诸行动。这些菜单实际上起了无言的广告作用。餐厅形象营销对餐厅的形象进行设计策划,比如在店徽的设计、餐厅主题的选择、餐厅的装饰格调、家具、布局、色彩灯饰等方面下功夫,使之起到促销的功用。如可营造出三十年代旧上海情调的上海餐厅;越南风情的芭蕉别墅;傣族风格的竹楼餐厅;富有浪漫、高雅艺术气息的西餐扒房;以红木(或仿红木)家具出现的太师椅、清宫服饰等面貌出现的高档中餐厅;以蒙古包、小方桌、花地毯作为主题形象,散发着粗旷、野味气息的蒙古餐厅;在餐厅门口的小黑板上以手写菜单以示古韵的方式招徕顾客,餐厅内到处可见的红、白、绿三种鲜艳国旗色的意式餐厅;手提小红灯笼,身着红花绿叶小袄的迎宾员,操着清亮的川腔迎候宾客,着中式大褂的后生,则手提一把有着长长壶嘴的大铜壶,犹如飞瀑一般隔人冲茶的川味餐厅,都属于餐厅形象营销成功的例子。网络经济背景下餐饮企业的发展 尽管餐饮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行业,但是随着网络经济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餐饮业的经营管理也应该将面临一次革命。因此把握时代脉搏,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餐饮企业信息化的策划与信息管理,是餐饮企业不断变革和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餐饮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完全依赖于手工操作的餐饮企业管理和日常运转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发展潮流。伴随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成熟,在当今网络经济日益盛行的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在餐饮企业经营管理在中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作用: (一)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餐饮企业业务环节多,原材料种类繁多且用量不稳定,成本控制困难,现金流量大,给手工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计算机不仅可以承担企业极其繁杂的数据录入、传递、保存等工作,而且能使员工和客人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信息,这些是手工操作无法在速度与准确性上与其媲美的。同时,餐饮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管理人员提供动态和即时的经营管理数据,如成本率、毛利率、各种原料的控制水平、餐厅营业额等,并能对餐饮企业每天的营业情况和各部门的运转情况制成各种所需的报表,供管理人员分析、决策之用。因此,它能有效地对企业的运作实行监督、控制,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漏洞。 (二)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提高服务工作效率 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大大减轻餐饮企业员工的工作强度,尤其是脑力劳动强度。例如餐厅的收银管理,如果采用手工方式,一家规模较大的餐馆或一家生意较好的快餐厅每天都要对每一位客人和每桌客人的账务进行汇总,计算余额,不仅速度慢,而且准确性差。而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客人账务信息的输入、查询、结账、转账等功能均可在几秒内及时得到解决,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强度和减少了差错率,也为客人提供了更为完善、快捷的服务。其他如财务、原料库存和原料发放管理等,均可实现预期效果。 (三)在服务过程中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由于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网上预订,不仅方便顾客,而且也能够使服务人员尽早熟悉客人,提供个性化的亲情服务;而顾客数据库的应用,也为餐饮企业对老客户进行定期分析、有效沟通、提供超常规的服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电子菜单的使用,不仅使菜肴能够对客人进行有形的展示,而且还可以对菜肴进行多层次和灵活的组合,更好地满足客人要求;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不仅能将点菜信息迅速传到厨房和收银台,而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出菜的节奏和时间,缩短结账时间和提高收银的准确性。这些对餐饮企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网络经济背景下的餐饮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的需求,比起其他的服务行业来更为迫切,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餐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尚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美食大国,拥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和巨大的餐饮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餐饮业具有巨大的投资市场,被称为中国的黄金产业,但同样也应看到,但是在新时期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餐饮行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却没有饭馆的生意那么红火。餐饮业在新时期的网络经济时代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这些挑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企业领导人(创业者)网络经济时代下,管理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因为餐饮业门坎较低,大多数餐饮企业的老板是从小店发展起来的,家族式管理的居多,还没有发展到聘请职业经理人,许多还是"人治",并没有一套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管理体制,所以从观念意识、经营思想和管理水平还有待专业化。并且国内多数餐饮企业是通过小本经营、勤俭持家而积累起来的,众多老板们的管理水平较低,而且对知识经济、网络技术的认识匮乏,不舍得投入或者不知道怎样投入。 2.中国劳动力的成本较低,而IT技术成本较高,两者之间的差距很大,餐饮企业更愿意以人工方式完成信息数据的搜集、统计、分析工作。 3.应变能力差,缺乏先进的信息工具:现在的餐饮市场火爆,许多以前做电子、房地产等其他行业的老板都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挤进餐饮市场,争先恐后的上规模、上档次、比菜品、比服务、拼价格,使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但是许多餐饮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灵敏的信息工具,在现今网络经济的时代,许多餐饮企业还处在手工及半手工状态,即使有计算机也只当个点菜器和计算器用,并没有真正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改造流程、强化管理、降低成本、堵漏节流等作用。 4.餐饮行业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自身特点。许多餐饮企业喜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餐馆改门门庭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既然企业业务经营难以固定,信息化工作也就无从谈起。虽然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应该是帮助最大的管理信息系统,但是由于有些企业有意造假账逃税,这时候财务管理系统反而成了“绊脚石”,因此更要避而远之。 5.缺乏科学和标准的管理体系:国外著名的快餐连锁经过上百年的探索都形成了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方法。中餐因其菜品的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服务很难实现标准化管理,这使中餐企业的成本控制很难实现,但近两年也出现了引进快餐式经营特点的中餐企业,从流程、服务、出品都开了中餐标准化的先河。餐饮业的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由全国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赋予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新的职能—承担餐饮业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这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既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应对餐饮业的监管?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粗浅见解,以供同仁参考。 一、明确监管的范围。《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明确规定餐饮业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手段,向消费者提供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餐饮业包括餐馆、小吃店、快餐店、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等,不包括无固定加工和就餐场所的食品摊贩。 二、许可程序与条件。申领餐饮业服务许可证的程序一般为:申请者向当地有管辖权的监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监管部门受理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指派两名以上监督员,对申请者的餐饮经营场所和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对照《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进行评价,标化分达到60%的申请者可核发许可证。餐饮业监管部门对申请材料审查后,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许可决定的,经本级监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 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者。 对申请从事餐饮业的单位或者个人,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条件进行审查。 三、餐饮业监管的法律法规。餐饮业监管现行的法律、法规有《食品安全法》(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2009.6.1实施)、《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部颁布,2000.6.1施行)、《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卫生部颁布,2005.10.1施行)、《餐饮业食品索证管理规定》(卫生部颁布,2007.10.22施行)、《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卫生部颁布,1996.8.27施行)、《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卫生部颁布,1995.6.2施行)、《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卫生部颁布,2005.12.25施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办法》(卫生部颁布,1990.1.1施行)、《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卫生部颁布,1997.6.19施行)、《食品卫生监督程序》(卫生部颁布,1997.3.15施行)、《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卫生部颁布,1997.3.15施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颁布,2000.1.1施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国标GB 14938—94)、《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卫生部颁布,2007版)、《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卫生部颁布,2006.2.13施行)等。 四、日常监督检查。日常监督检查是指餐饮业经营者取得许可证后,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的监督活动。包括巡回监督检查、食物中毒调查、行政控制、食品安全监测、投诉举报调查等监督检查。日常监督检查形式分为定期、不定期和专项检查三种。日常监督检查重点:核查是否在许可范围内经营;是否擅自改变经营地址、经营面积;经营场所环境是否整洁;“五防”设施是否齐全;是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是否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是否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采购食品原料供货方资质是否合法;票据是否齐全;是否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是否定期检查库存食品、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贮藏是否分区分类;食品贮存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餐饮具、容器是否清洗消毒、保洁;饮用水、洗涤剂、消毒剂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等 五、量化分级管理。为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卫生意识,促进食品生产者、流通单位和餐饮业经营者加强食品卫生自身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卫生信誉度评价体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上普遍采取的风险性分析理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卫生部在全国建立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旨在调动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卫生监督部门三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国食品卫生水平。量化分级管理实施原则“监管并重、量化评价、动态监管、公开透明”。实施方法是监管部门对照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和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分别对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进行量化评价。评价得分为总分的 85%以上者,评为良好;得分为总分的60-85%者,评为一般;得分低于总分的60%或有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者,评为差。综合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的量化评分结果,确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卫生信誉度等级按以下情况分为A、B、C三级: 1.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量化评价结论均为良好的,评为A级; 2.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量化评价结论一个为良好,另一个为一般的,评为B级; 3.卫生许可审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量化评价结论均为一般的,评为C级; 4.卫生许可审查评价结论为良好或一般,但日常卫生监督管理量化评价结论为差,则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直接降为C级,12个月内不予重新评定等级。 依据其卫生信誉度等级确定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频次。A级企业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B级企业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二次;C级企业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三次。参考文献↑ 何丽、王海燕、李思贤.探析我国餐饮业的服务营销及发展趋势
什么是飞地经济模式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它的良好运行可为中西部发展和东部的产业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从而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飞地经济” 是在推进工业化和招商引资过程中,甲乙双方通过打破行政管辖关系,把甲地招入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隶属乙地的工业园区,利用税收分配、政绩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的利益机制,扩大两地合作广度,加深两地合作深度,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飞地经济模式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飞地经济”模式有着不同的分类: 1、按飞地建设的投入方式 (1)飞出地投资型,即由飞出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 (2)飞入地投资型,即由飞入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 (3)两地共投型,即由两地按照协议共同分担基础建设投入。 2、按飞地工业基地的管理方式 (1)飞入地管理型,对工业基地进行属地化管理。优点是管理方熟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不足之处在于可能形成对企业服务的不连续性,没能有效利用飞出地的管理经验; (2)飞出地管理型,由飞出地派遣管理团队对基地进行管理,对企业进行服务。优点是保证了服务、政策的连续性,使企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缺点是管理方需要时间来理解当地经济文化环境; (3)两地共管型,设立双方长期友好合作的机制,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双方共同派驻人员。这样既能保证基地服务管理的延续性,又能充分利用飞入地的资源,但前提是双方真诚的合作,高效的沟通。 3、按飞地形成的原因 (1)集约用地型。该类型是“飞地经济”模式的最早表现形式,以福州市永泰县建立马洋工业集中区为代表。它不仅探寻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更是探寻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 (2)优势互补型。该类型中,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通过“飞地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双赢。典型案例如大连市长海县与普兰店市的合作。 (3)产业梯度转移型。该类型中,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往往飞出地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但由于飞出地商务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一部分产业需要外迁,此时飞地经济工业园成为首选之地。转出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高质量的基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飞入地的成本优势。典型案例如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产业转移到粤北始兴县。 飞地经济模式的前提条件 一是地理相近。地理相近,一方面有利于飞入的企业继续维持原有的业务关系,不会因为企业的搬迁而丢失区域市场;另一方面,地理相近也意味着文化的相通,减少两地企业、二地政府沟通的障碍。再者,相近或相连的地理位置便于使飞出地与飞入地保持天然的联系。 二是优势互补。要实现双赢,必定要通过合作解决双方的困境所在。或者是人力、自然资源上的优势,或者是市场上的优势,只有对双方都能产生吸引力,才能实现飞地经济模式的重要特性———“双赢”。 三是成本落差。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其它收费成本的因素无疑是双方合作的重要经济条件,但是这种成本的落差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才会有吸引力,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这种成本的落差要达到1/3以上通常才会产生吸引效应。 四是发展时机相随。两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时机要相随。东部沿海战略的成功实施,为现今的中部崛起提供了契机。长三角的持续高速发展已使区域吸引资金的综合优势凸显,但高速发展也使得商务成本显著提高。很多迹象表明,东部的产业梯度转移已经开始,并且这种转移是有规律可循的,是符合邓小平同志“先富带动后富”的渐进发展思路的。 飞地经济模式的优势 特点为由点对点的企业转移转变为区对区的产业转移,由单纯的资金承接转变为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飞地经济”是保持现有的行政区划、又突破区域分割、实现区域间合作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一是解决投资瓶颈。基地建设投资大,不确定性高,以往的基地建设完全由当地政府进行投资,财政压力大,也不利于市场化运作。由于飞地经济的税收共享,在基地前期建设中也必然引入政府的投资;也更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加入基地建设投资的队伍中来,有利于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形成。 二是解决招商瓶颈。基地建设完成后,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招商引资,只有以各个项目为依托,基地经济才能蓬勃发展。完全由基地当地政府引资,一方面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吸引发达地区的企业。“飞地经济” 模式的引入,通过利益机制的完善,激发了飞出地政府的积极性,充分借助飞出地政府对转出企业的引导,来解决招商项目不足的问题。 三是解决管理瓶颈。“飞地经济”工业基地在管委会的机构设置、人员引进中,加深地区的合作,引入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革新服务理念,完善基地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坚定了转出企业迁移的信心,解决了基地管理的瓶颈。 飞地经济模式的障碍 一是制度性障碍。“飞地经济” 合作模式由于牵涉到省市的政府,因此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国家在大面积土地的运用上的相关政策法规对本项目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二是观念性障碍。中西部由于受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等条件限制,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经济状态,人们的商品意识、开放意识、价值观念都比较淡薄,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是管理性障碍。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约着中西部地区的管理水平。 实行飞地经济模式的建议 要实现飞地经济模式,首先要科学规划,要考虑到飞入地的资源优势、飞出地的需求,以及制定详实可行的方案。 其次政府间要有效合作,政府是一个推动者,而不是实施者。以产业集群而不是不加选择地迁出和接收项目,并实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再次是要发挥企业管理主体的作用,如果可能的话,以企业集团为主开发和管理该模式。 然后要完善前提条件,夯实基础,飞入地应避免基础设施建设四面开花,而应集中有限资源投在局部地域内,形成局部良好的投资环境;要有双赢合作、服务为主的观念;完善管理,一般来讲,飞入地的管理体制可能滞后于飞出地,因此,完善管理制度是重要的途径。 最后,需要国家政府的扶持,东部与中部的合作,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得到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