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审计 概述 电算化审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审计,因为不管利用手工方法还是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毕竟审计对象发生了变化;二是指采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和技术进行的审计,而不管其对象如何,这是指审计工具、手段和技术方法的变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算化审计。 相关
公告 一、土地征收出让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此次审计抽查的13个市两年度土地出让收入3353.25亿元,支出3151.12亿元,截至2008年底累计结存496.91亿元(含以前年度结存,下同);11个省区两年度共征收、计提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655.16亿元,支出426.43亿元,截至2008年底累计结存429.04亿元。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11个省区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征收出让管理和开发整理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土地出让收支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机制,完善被征地农民安置保障制度,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土地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国土资源部和11个省区地方政府围绕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土地管理和土地开发整理,在土地规划、出让、执法监察、征地审批、节约集约用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等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杭州市严格出让地块规划指标调整审批制度,并按调整前后差价双倍计征土地出让收入,有效约束了违规调整规划指标行为。河北、吉林、江苏、福建、河南等地通过严格用地预审、积极盘活存量用地、清理闲置用地、出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等,促进了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工程计量和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暂行)》等制度,促进了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的规范化。 (二)土地执法检查力度不断加强。两年来,国土资源部积极组织开展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卫星遥感监测执法检查等,查处了大量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发生,土地管理制度化、市场化程度有所提高。13个市两年度共办理划拨用地24.54万亩,出让用地49.55万亩,其中以招标拍卖挂牌(以下简称招拍挂)方式出让的用地面积占出让用地总面积的53.44%。 (三)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效果明显。11个省区两年度通过开发整理新增耕地392.51万亩,是国家计划的122.91%。土地开发整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抽查,福建省霞浦县近4年竣工验收的15个项目,共整理耕地3.6万多亩,新增耕地4900多亩,年增净收益1800多万元。河南省通过实施农田水利、道路、林网等改造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整理后项目区粮食产量平均增长20%以上。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初步整改情况 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市县土地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仍然存在违规征地、以租代征土地、违规协议出让工业和经营性用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 (一)土地出让收入管理使用方面。 1.一些地方应征未征土地出让收入。 一是有11个市以“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和“国有企业改制”等方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19.61亿元;有3个市以低于基准地价70%的价格等方式,出让土地177宗0.8万亩;有3个市的规划等部门批准提高0.18万亩土地的容积率,应征未征土地出让收入10.57亿元。 二是有12个市欠征土地出让收入323.26亿元。其中7个市的国土部门在25家用地单位欠缴土地出让收入25.92亿元的情况下,违规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政府已按规定补征土地出让收入161.78亿元。 2.有11个市的674.81亿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不规范,未按规定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占征收总额的20.1%。其中:缴入财政过渡户515.87亿元,由开发区管委会等非财政部门收取55.73亿元;用地单位直接支付拆迁安置补偿和企业改制安置支出103.21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11个市已按规定进行整改。 3.有11个市改变土地出让收入用途56.91亿元。其中:有6个市支出39.36亿元,用于高校新校区、会展中心、剧院、软件园等公共工程建设;有4个市支出9.68亿元,用于增加政府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有6个市支出3.26亿元,用于补贴公交公司购车、还贷、设立农业科研发展专项资金等;有7个市支出2.1亿元,用于弥补国土、城建等部门工作经费不足;有4个市违规支出2.38亿元,用于建设、购置办公楼、商务楼、职工住宅等。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政府已按规定收回并归还原资金渠道12.62亿元。 4.部分地方违规批地用地。其中:7个市未经审批征收并实际占用集体土地3.9万亩;4个市用地单位“以租代征”占用集体土地1.01万亩,用于酒店、旅游等非农项目建设;5个市未经审批新设和扩大各类开发区涉及用地19.1万亩;7个市用地单位未批先用土地3.18万亩(含耕地0.72万亩、基本农田0.27万亩),其中基础设施项目用地2.32万亩,工业等项目用地0.86万亩;6个市依据自定政策或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名义,将应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53宗0.19万亩经营性用地和220宗1.63万亩工业用地以协议方式出让;3个市的8家用地单位擅自改变0.28万亩土地的用途。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政府已按规定收回土地3.15万亩,没收、拆除非法建(构)筑物33.65万平方米,罚款1213.76万元,补办1.16万亩用地审批手续。 5.部分地方未按规定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国家规定:基准地价原则上每3年更新一次,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截至2009年6月底,有5个市已超过3年未更新,其中3个市的土地市场价比其适用的基准地价超出了1倍以上。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两个市已全面开展基准地价更新工作。 (二)土地开发整理方面。 1.有9个省区所属市县未足额征收、计提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28.37亿元。其中:未足额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5.82亿元,占应征金额的32.33%;未足额征收耕地开垦费3.19亿元,占应征金额的19.91%;未足额计提农业土地开发资金19.34亿元,占应计提金额的51.47%。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政府已按规定补征(提)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12.95亿元。 2.3个省级2个市级1个县级国土、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将9.18亿元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纳入国库管理。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国土、财政部门正按规定进行整改。 3.有3个省级9个市级11个县级国土、财政部门改变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用途20.94亿元。其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9.46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及经费支出4.01亿元;对外出借和投资1.21亿元;弥补地方财政预算缺口4148万元;征地拆迁补偿和土地储备等5.84亿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政府已按规定收回改变用途的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2.93亿元。 4.抽查90个项目发现一些地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管不严。 一是有11个项目因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充分而被迫中断施工或延期施工,已完工项目也因设计不科学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二是有14个总计投资1.11亿元的项目存在违规招投标、转分包或未实行招投标问题。 三是有6个项目与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存在重复申报情况,涉及项目资金9018.9万元。 四是有10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虚报多结工程款1023.72万元。 五是有20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因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力、施工质量不高、后期管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一些损失浪费。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辽宁等地对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单位的资质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检查,新疆等地对3个不合格项目拟定了重新选址方案,有关地方政府已收回虚报多结的工程款356.25万元。 5.少数地方新增耕地面积不实或多占少补耕地。 一是有119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通过编造虚假竣工验收资料、人为改变地类和数据等手段,虚报新增耕地1.35万亩。 二是有13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开发整理尚未达标的情况下,上报新增耕地2.93万亩。 三是有9个建设用地项目多占少补耕地4294.45亩。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有关地方政府已调减、补充耕地3152亩。 有关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除已作上述整改外,在审计调查期间和结束后,还在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进一步整改: 一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于2009年11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对审计指出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二是各地先后出台了18项规范土地出让、登记、规划、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完善了30项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的制度。 三是已对32名违法违纪问题责任人员依法进行了处理。 四是对管理不规范的专项资金正在完善办法,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对违规使用的资金正在追回。 上述整改事项的最终结果,审计署将在适当时候予以公告。附件 11个省区土地征收出让及专项资金管理审计调查涉及的资金种类和地区名单 一、土地专项资金 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土地复垦费(以上4项合称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审计抽查的县区市 石家庄市:鹿泉市 南京市:高淳县、溧水县、江宁区 福州市:闽侯县 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 郑州市:荥阳市、巩义市、中牟县 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米东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审计抽查的市地州、县区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唐山市,高邑县 辽宁省:沈阳市、铁岭市、抚顺市,康平县、铁岭县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扶余县、长岭县 江苏省:南通市、盐城市,启东市、如皋市、通州市、如东县、海安县、东台市、盐城市亭湖区 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江山市、衢州市柯城区、龙泉市 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龙岩市、三明市,福州市马尾区、福清市、惠安县、霞浦县、长汀市、漳平市、建宁县、泰宁县 江西省:南昌市,余干县、泰和县 河南省:许昌市、南阳市、洛阳市、信阳市,襄城县、邓州市、方城县、社旗县、汝阳县、宜阳县、郸城县、信阳市平桥区、荥阳市 海南省:海口市,东方市、陵水县、保亭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银川市金凤区、银川市兴庆区、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青铜峡市、中宁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阜康市、呼图壁县、木垒县、鄯善县、库尔勒市、焉耆回族自治县、且末县、博湖县解读 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审计 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司长黄道国答记者问 2010年4月20日,审计署发布了《40个市地州56个县区市土地专项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及土地征收出让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就此,记者采访了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司长黄道国。 记者:此次土地专项审计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黄道国:为了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国有土地资源安全,促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审计署继2002、2003、2007年之后,于2009年对11个省(自治区)2007至2008年的土地资源专项资金(包括土地出让收支和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下同)进行了审计调查,其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调查地方政府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和征收管理使用土地资源专项资金情况,全面了解其加强土地管理、节约集约用地采取的措施及其取得的成效,揭露和查处土地开发利用和征收土地使用收入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问题、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促进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单位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土地管理与调控的相关政策法规,维护土地资产(收益)的安全完整和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政府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的“免疫系统”作用。 记者:这次审计重点关注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黄道国:此次审计调查重点关注了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总体情况,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土地征收转用、供应、使用环节遵守有关法规的情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情况。 记者:此次审计调查情况与前几次的审计结果相比较,土地管理是否得到进一步加强? 黄道国:从此次审计调查与2007年审计的结果比较来看,地方政府的土地管理在过去几年中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为了加强和规范土地管理,先后出台了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同时,从审计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地方各级政府也进一步增强了土地管理意识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纷纷出台了一些配套性的制度、实施细则、办法或规定等,土地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土地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和地方政府普遍加强了土地执法检查,提升了土地执法能力,如通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相继开展了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发现和制止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有效保障了用地秩序的持续好转。三是通过市场配置土地的比例不断提升。此次审计调查发现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的用地面积占出让用地总面积的比例超过了50%,与2007年审计情况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招标拍卖挂牌成为了土地配置的主要方式。 记者:这次审计调查有哪些新的内容? 黄道国:此次审计调查除了过去的审计内容外,着重强化了两项新的内容:一是对土地使用情况的检查,即强化了对城乡规划部门规划审批和用地单位实际用地情况的检查。加强对土地使用情况的监督,主要是考虑到土地审批供应之后的用途监管一直是土地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易滋生腐败导致国有土地收益流失的重要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加强这方面的审计,促进有关部门重视和加强对这一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维护国有土地资产完整和土地市场秩序。 二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管理情况和新增耕地面积的真实性问题。对土地开发整理资金和项目的审计,是因为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土地开发整理,而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渠道,其相关资金管理使用、项目实施效果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的实现。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仍有一些地方还存在补充耕地质量不高、占补平衡任务没有完全落实、相关法规不够完善、资金征收使用监管工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此外,这一领域的违法违规案件也较为突出。我们希望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审计,揭露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充分发挥其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重要作用。 记者:这次土地审计发现了哪些突出问题? 黄道国:从土地出让收入征管情况看,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通过变相减免、压低价格出让、漏征、欠征等方式,造成少征土地出让收入。土地出让收入未按规定纳入基金预算管理,有的地方改变土地出让收入的规定用途; 从土地征收、使用情况看,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未经审批征收、占用土地,“以租代征”,未经审批新设和扩大各类开发区,将应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以协议方式出让;用地单位擅自改变土地的用途,未按规定及时更新基准地价等。 从土地开发整理情况看,主要问题是:一些地方应征未征、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未按规定将土地开发整理相关资金纳入国库管理;一些地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不科学、招投标管理不严、重复申报项目、虚报多结工程款、施工质量不高、后期管护不到位,少数地方新增耕地面积不实或多占少补耕地等。 记者:此次审计为什么关注基准地价问题?审计发现了哪些问题? 黄道国:首先,我介绍一下什么是基准地价。基准地价是政府对土地使用权按其商业、住宅、工业等不同用途和等别分别评估确定的平均价格。基准地价是政府管理土地、指导土地利用、引导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确定土地价格和征收土地税费的基本依据。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早在2001年就要求市、县人民政府及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原则上每三年更新一次,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由于基准地价是政府确定土地价格的基本依据,直接关系到土地出让收入的收取,影响到国有土地收益的安全、完整,因而此次审计调查我们侧重关注了基准地价问题。此外,我们关注基准地价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按照现行规定,是否低于基准地价的70%是判定低价出让土地行为的一个基本标准,因而基准地价直接影响到对低价出让土地行为的定性。 从审计情况看,此次审计发现部分地方政府未按规定年限及时更新基准地价。基准地价作为地方政府评估土地价格的重要依据,长期得不到更新,容易背离土地市场实际,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一是基准地价不能发挥引导土地资源在行业部门间合理配置的导向作用;二是给一些地方政府降低价格出让土地提供了操作空间,会出现国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和用地成本偏低,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三是不利于有关部门对低价出让土地行为的遏制和查处,影响土地执法。 记者:这次审计调查结束后,地方政府整改情况怎样? 黄道国: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11个省区及相关市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补征拖欠、减免、少征的专项资金。已补征土地出让收入161.78亿元、土地开发整理资金12.95亿元。二是收回改变用途使用的专项资金。已收回土地出让收入12.62亿元、土地开发整理资金2.96亿元。三是纠正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共收回土地3.15万亩,没收、拆除非法建(构)筑物33.65万平方米,罚款1213.76万元,补办1.16万亩用地审批手续。四是建立、完善了规章制度。地方政府出台了18项规范土地出让、登记、规划、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和30项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的制度。五是加强了土地管理。一些地方已全面开展基准地价更新工作,如辽宁对参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单位的资质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检查,新疆对3个不合格项目拟定了重新选址方案。六是地方政府已对32名违法违规问题责任人员进行了处理。 记者:国土资源部如何对待这次审计调查? 黄道国:国土资源部对此次审计调查从一开始就比较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审计调查开始前,对我署的审计调查工作方案,组织专人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审计调查期间,对我署上报给国务院以及转给该部处理的有关土地违法违规问题,及时进行了严肃查处;对我署提出的有关建议,予以了积极采纳。审计调查结束后,国土资源部的有关领导专程到我署,就审计报告提出问题的整改工作提出了意见。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于2009年11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对审计指出的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 记者:审计署下一步在土地审计方面有哪些打算? 黄道国: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积极协助国家有关部门,督促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进行整改,并要求各地方政府将整改情况报送我署。 从长远来讲,土地资源审计仍将是审计机关关注的重点领域。尤其是在当前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的政策背景下,我们将坚持在总结继承以往审计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土地资源审计,促进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持续加强用地管理、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土地保障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的调控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土地审计的深入开展,审计署在去年发布的《加强资源环境审计的意见》中提出,今后开展审计项目时要重点关注土地、森林、水、矿产等重要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审计署不仅将继续开展土地资源审计,而且将大力推动地方审计机关开展这项工作;不仅将在土地资源审计中关注土地相关事项,而且还将在开展的企业、金融、投资等专业审计时对土地问题予以充分关注和重视。
作 者: 刘圣妮 编著,东奥会计在线 组织编写,刘圣妮 编著 出 版 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 版 次: 1 页 数: 422 开 本: 16开 I S B N : 978750588036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管理 >> 会计 >>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目录 第一部分 命题规律总结及趋势预测 命题规律总结及趋势预测 一、最近三年《审计》试题的题型、题量及文字阅读量 二、《审计》教材框架结构及基本内容 三、近年命题规律总结 四、2009年命题趋势预测 五、《审计》科目的应试方法 第二部分 同步辅导及强化训练 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概论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五章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 审计目标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七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八章 计划审计工作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九章 风险评估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章 风险应对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一章 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二章 审计抽样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三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四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五章 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六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七章 货币资金审计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八章 完成审计工作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十九章 审计报告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十章 特殊审计领域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十一章 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二十二章 相关服务业务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本章重点与难点 历年经典试题回顾 同步强化练习题 同步强化练习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部分 跨章节综合题演练 综合题扫描 跨章节综合题 跨间节综合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部分 全真模拟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测试题(一) 模拟测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9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测试题(二) 模拟测试题(二)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9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测试题(三) 模拟测试题(三)参考答案及解析 附录: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审计》试题及参考答案
文件全文 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 (二○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09年和2010年,审计署分两次对北京、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和甘肃等19个省(直辖市,以下简称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廉租住房保障情况和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投资补助的棚户区改造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32个地级以上城市。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2007年至2009年,19个省市筹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038.8亿元,获得棚户区改造中央补助资金54.43亿元。重点调查的32个城市筹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448.65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7.25亿元,占14.99%;从土地出让净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安排296.79亿元,占66.15%;地方各级财政安排52.47亿元,占11.70%;其他渠道筹集32.14亿元,占7.16%。发生廉租住房保障支出219.11亿元,至2009年底滚存结余277.97亿元。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19个省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的要求,加大廉租住房保障投入,制定了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有力地推动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快速开展。19个省市筹集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由2007年的88.6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42.26亿元,增长6.25倍;保障总户数由69.03万户增加到246.93万户,增长2.58倍;至2009年底,重点调查的32个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本次审计调查并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整改。审计调查结束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把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纳入了2010年开展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督查工作内容,向被审计调查地区转发了审计发现问题清单,在开展现场督查时进行重点督办,督促各地针对清单反映的问题,按有关规定加快整改;对于审计署审计调查报告提出的审计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已着手对有关政策进行研究与完善。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一些城市未按规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时足额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按规定,各地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10%。但北京、上海、重庆、成都等22个城市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比例未达到上述要求。2007年至2009年,这些城市共计少提取146.23亿元。其主要原因:一是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土地出让净收益基数较大,以前年度提取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加上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已可以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廉租住房保障需求,因而自行降低了提取比例;二是一些城市对土地出让净收益尚未做出准确核算,致使未提或少提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截至2010年8月底,除天津市表示通过其他渠道筹集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已满足需求外,其余21个城市或在审计指出问题的当年加大了廉租住房建设资金提取的力度,或承诺今后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足额到位。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还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补提了以往年度廉租住房保障资金38.61亿元。 (二)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中出现偏差。 在重点调查的32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向2132户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13.12万元、分配廉租住房533套;抽查22个城市的廉租住房保障家庭中,有1.32万户未将租赁补贴按规定用于改善住房条件,而是用于家庭其他消费,使租赁补贴变成了“生活补贴”。其主要原因:一是对保障对象的审核和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人口变动、收入财产等信息尚未实现共享,相关部门未准确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二是由于一些地方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标准偏低,大多数保障对象居住在老城区,靠租赁补贴和廉租住房保障家庭自身的经济能力难以租到合适的住房。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截至2010年8月底,18个城市已对不符合条件领取了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1569个家庭停发了租赁补贴,收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86.47万元;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分配的533套廉租住房,已清退107套,其余426套正在清退过程中。对涉嫌弄虚作假骗取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5名基层工作人员,有关单位已分别对其给予了撤职、行政记大过等处分。对于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未用于或未完全用于改善住房条件的问题,各有关地区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从租赁补贴的审核程序、发放形式以及后续监督等方面进行纠正。如济南市和泰安市计划采取领取租赁补贴与租赁住房实际支出挂钩的措施进行纠正,海口市和深圳市的部分城区已采取提供房屋租赁协议才能给予补贴的措施进行纠正。 (三)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建设中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作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 一是由于廉租住房配套设施不完善、地址偏远、交通不便等,南京等13个城市的一些地方存在廉租住房配租困难、房源闲置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已入住家庭退房的情况。 二是南京、昆明等13个城市投入12.60亿元新建、收购或装修的廉租住房项目,存在执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不严格的问题。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截至2010年8月底,乐山、盐城等11个城市采取了完善道路、交通、水电等配套设施和加快廉租住房配租进程等措施进行纠正;西安市和泉州市提出了完善配套设施和加快配租工作的计划。对于新建、收购或装修廉租住房项目未执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的问题,有关城市均加强了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其中南京、深圳、盐城三市专门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制定了规范性文件。 (四)一些地方廉租住房入住后出现了租金、物业费收取难和不符合条件住户退出难等问题。 在重点调查的32个城市中,天津、沈阳、重庆等12个城市截至2009年底,累计欠收廉租住房租金和物业费238.05万元;沈阳、厦门、常德、成都、乐山、昆明6个城市中的20个区县存在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廉租住房家庭退出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一是对拖欠租金、拒绝退出廉租住房的行为,缺乏有效措施和明确规定;二是入住廉租住房的部分家庭,在其收入发生变化已不符合实物配租条件后,大多仍无能力购置新住房,腾退其现有廉租住房确有困难。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截至2010年8月底,重庆、广州等7个城市采取分户计费、入户催缴等措施加大了租金、物业费的催缴力度,重庆、平凉等地采取了有偿劳动抵扣租金或聘用本小区人员承担物业服务工作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租金、物业费收取难的问题。 (五)一些地方存在套取、挪用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等问题。 在重点调查的32个城市中,有6个城市和4个县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用于回购经济适用房和工作经费等支出,共计15231.3万元;有6个城市的34个项目利用虚假申报材料等,套取新建廉租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6129万元。 审计指出上述问题后,截至2010年8月底,审计发现的挪用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15231.3万元已全部归还,利用虚假材料套取新建廉租住房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的问题均已通过调整项目或补办手续的方式整改完毕。 此外,审计调查还发现并向有关部门移送违法犯罪案件线索1起,有关部门正在依法立案查处中。目前,已有1名副厅级和1名正处级干部被依法逮捕,同时均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名正处级干部被行政撤职和留党察看2年;涉案的民营开发商1人被依法逮捕、1人被取保候审。审计署解读 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有关负责人就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情况答记者问 2010年11月17日,审计署向社会公告了《19个省市2007年至2009年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审计调查结果》。结合此次审计调查有关情况,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审计调查工作思路及发现的问题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2009年和2010年,审计署组织有关特派办分两次对19个省市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连续两年开展此项审计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审计署组织有关特派办连续两年开展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专项审计调查,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住房保障的覆盖面快速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住房保障政策落实情况怎么样,政府住房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怎么样,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审计调查,所以审计署选择住房保障中的重要内容──政府投资的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情况进行了连续两年的审计调查,目的是对廉租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反映,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国家住房保障政策和体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二是老百姓非常关心,对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寄予厚望。住房保障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到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商品房价格普遍上涨较快,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无法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问题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和住房保障政策的落实,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进度,维护广大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职责所在。正是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审计署连续两年对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问:这次审计调查主要反映的是政策执行和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请您给我们解读一下。 答:这次审计调查我们更多的关注了政策执行和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住房保障政策的推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项住房保障政策执行要完全到位也需要一个过程。另外,住房保障体制制度本身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把这些政策执行不到位和体制制度性缺陷揭示出来并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加以改进和完善,更带有根本性,是治本之策,所以这两次审计调查更多地关注了政策执行不到位和体制、制度的问题。在审计结果公告披露的五个方面问题中,前三个问题即未按规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足额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资金、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在一些地方出现偏差和廉租住房建设中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工作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都是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第四个问题即租金、物业费收取难和退出难的问题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也有体制制度本身不够完善的问题。当然,对于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我们也高度重视,同样进行了披露和处理。 问:请您谈谈这次审计调查取得的成效。 答:这次审计调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了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的完善。对于审计发现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和体制、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审计署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审计建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审计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于今年上半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廉租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和体制、制度进行了完善,也对住房保障中存在的管理性问题进行了规范。二是促进了整改。审计署十分重视整改工作,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督促有关地方进行整改,同时也要求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监督整改。从整改的结果看,效果是明显的,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其他问题的整改也取得明显成效。这次公告的内容中也包括了整改的情况。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是指与多个应用系统有关的政策和程序,有助于保证信息系统持续恰当地运行(包括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支持应用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通常包括数据中心和网络运行控制,系统软件的购置、修改及维护控制,接触或访问权限控制,应用系统的购置、开发及维护控制。例如,程序改变的控制、限制接触程序和数据的控制、与新版应用软件包实施有关的控制等都属于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什么是RQB? RBQ英文全称是Recognized Qualifying Body,中文名称是资格认证机构。 RQB详细解释? RQB(Recognized Qualifying Body): There are five statutorily Recognized Qalifying Bodies (RQBs) for company auditors under the Companies Act 1989 in the United Kingdom: the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ants (AIA),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 (ICAEW),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Scotland (ICAS) , 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Ireland (ICAI), and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 (ACCA), Statutory audit rules are laid out in the Companies Acts 1985 and 1989 and reflect the EU 8th Company law Directive. The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 in the United Kingdom designates professional bodies as RQBs. 在英国,根据1989年的《公司法》,对公司进行审计的审计人员的五个法定资格认证机构是:国际会计师公会(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ants,简称:AIA)、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England and Wales)、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of Scotland)、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Ireland)、特许会计师转会(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1985年和1989的《公司法》中制定了法定审计规则,而且法定审计规则也体现在《欧盟第8号公司法指令》(EU 8th Company Law Directive)中。英国贸易工业部(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DTI)指定这五个职业机构为资格认证机构。 解释出自2005年8月版《国际会计准则》版本号:IFRSD
全名 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历史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是在安然丑闻后的萨班斯法案催化下的产物。PCAOB是一家私营的非盈利机构,根据2002年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创立,目的是监督公众公司的审计师编制信息量大、公允和独立的审计报告,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并增进公众利益。该委员会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公众公司。处理和复核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申请的成本由此类事务所缴纳的申请费用来支付。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PCAOB进行监管,包括委员会所制定的规则的认定、标准和预算。萨班斯法案为PCAOB提供活动资金,主要是对上市公司收取的按照公司市场资本份额收取的年费。 SEC负责在征求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和财政部长意见后指定PCAOB的。SEC在2002年10月25日指定了第一个成员。成员有5人,其中2人为注册会计师,成员都是全职工作的。其薪酬标准是比照FASB的成员薪酬。 总部在华盛顿,此外在亚特兰大,芝加哥、达拉斯、纽约、丹佛、北弗吉尼亚、奥兰多、旧金山有办公室。相关书籍 ★第5号审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丛书)★ 作者: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制定发布 张宜霞 主译 编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内容简介 研究借鉴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和经典文献,对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内部控制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编者组织翻译了《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一书,供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咨询专家和各界读者参考。 研究借鉴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和经典文献,对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内部控制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编者组织翻译了《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一书,供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咨询专家和各界读者参考。目录 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 引言 审计的结合 规划审计工作 风险评估的作用 审计的调整 应对舞弊风险 利用他人的工作 重要性 应用自上而下的方法 识别主体层面的控制 控制环境 期末财务报告流程 识别重要账户和披露以及它们的相关认定 了解错报的可能来源 实施穿行测试 选择要测试的控制 测试控制 测试设计有效性 测试运行有效性 风险与所要获取证据的关系 控制...... ★美国PCAOB《条例3101》对我国审计准则的启示 - 中国审计★ - 倪慧萍
ISACA基本信息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 (前译: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协会简介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协会(ISACA,)是全球公认的信息科技管治、监控、保安,以及标准合规的领导组织,会员遍布逾160个国家,总数超过86,000人。ISACA成立于1969年,除赞助国际会议外,还有出版《信息系统监控期刊》(ISACA Journal),开发国际信息系统的审计与监控标准,以及颁授广受全球接纳的国际公认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和国际公认信息保安经理(CISM)专业资格。CISA自1978年创立以来已获逾60,000名专业人士取得资格,而CISM认可资格自2002年推出后已经获10,000多名专业人士领取。ISACA于2008年设立了一项新的认可资格 年设立了一项新的认可资格,名为「企业信息科技管治认证(CGEIT)」。创建历史 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创始于1967年,当时它是由从事同类职业的人所组成的小团体——计算机系统的审计和控制对他们各自机构的运作都变得愈发关键——因此他们聚集起来讨论制定信息集中化资源和本领域指导准则的必要性。在1969年,这个团体正式组建为EDP 审计师协会。在1976年,这个协会成立一项教育基金来开展大规模的研究工作,以拓展信息产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知识与价值。 今天,ISACA在全球有九万五千多名成员,他们的组成非常具有多元性。这些成员在160多个国家内生活和工作,并涵盖众多专业信息技术的相关职业,比如信息系统审计师、顾问、教导员、信息系统安全专家、管理者、首席信息官和内部审计师等。有些职业是本领域内新兴的,其他为中级管理人员,另外还有许多人担任最高级的职位。他们几乎遍及所有行业,包括财政金融、公共会计、政府与公共部门、公用事业和制造业。这种多元性使众多成员能够相互学习,并在许多专业问题上广泛交流彼此的观点。该特点一直被认为是ISACA的强势之一。成立分会 ISACA的另一个强势就是它的分会网络。ISACA的分会遍布世界160 多个国家,可提供成员教育、资源共享、支持、专业网络,以及其他由当地分会提供的诸多利益。请查询在你所在地是否设立了分会。 在ISACA创立的四十多年来,它已成为一个为信息管理、控制、安全和审计专业设定规范的全球性组织。它的信息系统审计和信息系统控制标准为全球执业者所遵从。它的研究工作针对那些挑战其重要原则的疑难专业事项。它的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Certified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or, CISA)、注册信息安全经理(Certifie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r, CISM)、企业信息科技管治认证( Certified in the Governance of Enterprise IT, CGEIT)以及风险及信息系统监控认证(Certified in Risk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rol, CRISC)在全球受到广泛认可。它出版了领先于信息控制领域的技术性期刊,即《信息系统控制期刊》(ISACA Journal)。它举办一系列国际性会议,并且把焦点集中于信息系统保障、控制、安全和信息技术管理专业的技术与管理主题上。ISACA与其附属的信息技术管理机构领导着信息技术控制界,并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下为其执业者提供信息技术专业所需的要素,保证他们得到良好的服务。成立协会 1998年ISACA成立了国际信息科技管治协会(ITGI,)。ITGI是非牟利的独立组织,旨在促进国际间发展和监控企业信息科技方面的思维与标准。ITGI开发了「信息及相关技术控制目标」 (简称「COBIT」)与Val IT,提供创新研究和个案研究,以协助企业领袖和董事会履行在信息科技管治方面的职责。中国分部 目前中国大陆没有设立分会,可通过香港分会(Hongkong Chapter)取得其它资源: 香港分会简介 ● 成立于 1982 年,现有超过2,000名会员,为全球其中一个最大分会 ● 参与有关增强信息系统管理和安全控制的工作,包括提供培训,对相关法规的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议,协助会员考取 CISA 专业资格等 ● 2004 年开始将更积极为在香港与国内从事系统管理和安全控制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交流的机会 可通过“参考资料”中的链接取得在ISACA国际总部的以下简体中文版资源: IT Governance Global Status Report Released (Simplified Chinese) (PDF, 88K) 07 Jun 04 New IT Governance Credential From ISACA Meets Growing Business Demands (Simplified Chinese) (PDF, 70K) 29 Aug 07 Chinese Translation of Val IT 19 Oct 06 Chinese Translation of COBIT 4.0 31 Dec 05 Chinese translation of ISACA Tagline 31 Dec 05 COBIT 4.0: Major Update t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Helps Businesses Increase IT Value, Decrease Risk (Simplified Chinese) 22 Dec 05 Frank Yam, of Hong Kong, Re-elected Vice President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ISACA) (Chinese) Microsoft Word 20 Jun 05 CEOs and CIOs Name Their Top 10 IT-related Problems and Priorities (Simplified Chinese) 04 Oct 04 2008年12月CISA考试公告 - 简体中文 CISA Exam Candidate's Guide(CISA考生指南)- 简体中文 Standards for IS Auditing (信息系统审计标准)- 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