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财务收支审计(audit of financial revenues):是指对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或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的审计、实行企业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等。 审计内容(1)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审计内容:1.财务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入账的完整性;2.财务支出范围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3.资产的安全性等。(2)基本建设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1.项目拨款是否按规定人账;2.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3.资金是否安全等。(3)实行企业管理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1. 对企业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2. 对企业资产,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及其累计折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进行审计。3. 对企业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情况进行审计。4. 对企业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真实、合法进行审计。5. 对企业损益,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情9况进行审计。(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A.财务收入方面 1、未经省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批准进行收费。2、应缴未缴财政专户和没有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及坐支应缴未缴收入。3、账外资金形成“小金库”。4、不按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B、财务支出方面1、发放各种补贴、奖金未经财政部门批准。2、应交未交各种税金及附加。3、挤占、挪用专项资金。4、虚假发票报账。5、乱列支出。6、虚列支出。7、购置固定资产未记入单位的固定资产账。8、超越单位权限处置资产。9、购买控办商品未办理控办手续。C、财务其他方面 1、在往来款账中长期挂账。2、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基本流程1.由单位主管部门或被审单位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方初步接触,对拟进行审计的单位或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2.签订业务约定书;会计师事务所进场进行现场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初稿;3.与被审单位或建设项目主管部门交换意见,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内容 河南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短期投资审计一是评审短期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1.有无明确的短期投资业务职责分工制度。 2.有无健全的有价证券保管制度。 3.有无详细的账簿记录制度。 4.有无严格的记名登记制度。 5.有无定期盘点制度。 二是验证短期投资账面余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1、核实短期投资账面数额。 2、清点并核对短期投资证券。 三是审查短期投资增减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短期投资审计 (一)短期投资取得的审查 (二)短期投资转让和收回的审查 四是审查投资收益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短期投资收益的审查,主要是对投资收益确认的正确性和合法性进行的审查。 五是审查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提及会计处理的正确性。 对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检查被审计单位对短期投资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是采用单项投资法,还是投资类别法、投资总体法,前后各期是否一致;向被审计单位索取短期投资的市价和市价的资料来源,计算被审计单位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如计算结果与账面差异较大,应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如已计提跌价准备的短期投资的市价回升,被审计单位已做增加投资收益处理,应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目标 短期投资审计①确定有价证券是否存在; ②确定有价证券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③确定短期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 ④确定短期投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⑤确定短期投资的计价是否正确; ⑥确定短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程序 ①核对短期投资明细帐与总帐余额是否相符; ②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有价证券,编制“库存有价证券盘点表”。列明有价证券名称、数量、票面价值和取得成本并与相关帐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 ③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应查阅有关保管的证明文件,必要时可向保管人函证; ④检查有价证券购入、售出或兑现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⑤复核与短期投资有关的损益计算是否准确,并与投资收益有关项目核对; ⑥了解有价证券的可变现情况,并作出记录; ⑦检查有无长期投资性质的短期投资项目,并作适当的说明和调整; ⑧有价证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与其成本存在着显著差异时,应作出详细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适当披露; ⑨验明短期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恰当披露。 短期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 短期投资审计短期投资的风险比较大,造成风险的原因,有的是投资者对投资行为缺乏风险意识,因投资决策失误或盲目行动而遭受损失,或者是由于缺乏防范而遭受企业外部或内部人员的诈欺、盗窃等行为而造成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短期投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内容是: 1.建立短期投资的决策和分析制度:对短期投资的决策和分析应建立制度,并有专人负责。首先应确定投资策略,测定投资的金额和投资的目标,以确定投资的范围和对投资的风险和收益的态度,把投资决策建立在收益和风险相结合的基础上。其次要对投资的环境进行分析和比较,如对证券市场的趋势分析,对发行厂商的资金实力和偿债能力的分析和对不同证券的历年收益率的比较等,以确定企业的投资组合。最后要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修正投资组合,并对经营成果进行评价,更新投资前景。 2.建立合理的职责分工和职权分离制度:对业务的授权、投资的执行、资金的调度和会计的记录都必须有专人负责,相互控制。 3.建立健全的投资资产保管制度:对证券或投资资产建立严格的保管制度,有专人负责,专人审核,做好各项投资记录和交接工作。 4.建立严格的记名登记制度:对记名证券和投资财产尽快以企业名义登记,防止冒名转移。 5.建立及时正确的会计记录:每种证券必须建立明细的项目帐,详细记录证券的名称、面值、号码、数量、取得日期、购入成本、证券商名称、已收到的股息或利息、出售或收回的日期和金额等。 6.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委托代管的有价证券要定期与保管方核对。 短期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短期投资符合性测试的内容一般分三个阶段: 一是了解并抽查内部控制制度; 二是对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正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其中对执行情况的抽查主要包括以下各点: 第一,抽样检查有价证券买入和卖出的核准手续是否齐全,经办人员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职权是否分离。 第二,证券买人卖出的价格是否正确,是否经过登记记录和计价审核。 第三,证券的投资收益是否正确,是否及时入帐。 第四,记录证券是否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第五,证券的保管手续是否严密,是否进行定期盘点和帐帐、帐实核对工作。 第六,其他短期投资是否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办理。 短期投资的实质性测试 在对短期投资进行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以后,就要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实质性测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编制短期投资明细表以验证短期投资记录的正确性 编制短期投资明细表为的是使审计人员能够概括地了解企业短期投资的全貌,便于进行分析和检查。投资明细表可以由被审计单位提供或由审计人员根据有关帐据编制,经审计人员复核后与有关帐据核对。核对的内容包括:年初余额是否与上一年度明细表中的年末余额相符; 本年增加数是否与原始凭证的登记数相符;购入价是否接包括佣金和手续费等在内的实际成本人帐;本年减少数是否与证券回收或出售的金额相一致;市价与帐面成本的差额是否即为“投资收益”的数额;年末数是否与年初余额加减本年增减教后的余额相符;各项数额是否计算正确并与帐户余额相符。 2.实地盘点短期投资以确定其库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对短期投资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盘点:凡存放在本企业的库存证券应进行实地盘点,然后填制盘点清单;委托其他单位代管的,先要审查代管凭据是否与投资明细表核对相符,然后向代管单位进行函证;对于其他短期投资的盘点,要根据投资合同和协议的规定进行验证,同时向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单位进行函证。盘点工作一般应在结帐目进行,如果在结帐目以后盘点,审计人员应根据盘点结果和结帐目与盘点目之间的证券增减变动数倒推计算结帐目的余额,并逐项审查记录有否错误。盘点库存时,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在场,将盘点清单与明细表核对,并签章证明。 3.审查短期投资的计价和收益的正确性 为了审查短期投资收益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审计人员必须对投资的入帐价值和投资收益进行如下内容的复查: (1)短期投资必须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入帐。实际成本包括买价、佣金和手续费,但不能包括已宣布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利。审计人员应审查价格的可靠性和计算的正确性,凡非经营期内的收支,均不得提前或滞后入帐,以防止弄虚作假。 (2)短期投资的收益主要包括股票的股利收入,债券的利息收入和证券的出售损益。要审查人帐是否及时,是否与发息通知金额相符,有无隐瞒或转移投资收益,是否依法交纳了所得税。 (3)各种证券收益和其他投资收益都应与投资收益及有关货币资金帐户核对清楚。对未实现的收益不进行预估。 在会计报表上反映的适当性 短期投资的金额,应按其购入时的实际成本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上,金额必须与总分类帐相符。如果由于证券价格变动较大,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用括号列示现行市价,或用注释方式列示。 短期投资审计程序表 审计重点 审计程序 执行情况说明 索引号 按常规程 序进行,重点注意外保管有价证券。 1.核对短期投资明细账与总账、报表余额是否相符。 1.相符 A2-1(短期投资审定表) 2.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有价证券,编制“库存有价证券盘点表”,列明有价证券名称、数量、票面价值和取得成本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 2.无 N/A 3.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应查阅有关保管的证明文件,必要时可向保管人函证。 3.与登记公司代保管清单核对相符 A2-2(短期投资(股票)余额明细表 4.检查有价证券购入、售出或兑现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抽查 A2-2-1(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记名证券余额明细表) 5.复核与短期投资有关的损益计算是否准确,并与投资收益有关项目核对。 5.已复核 A2-3(短期投资(股票)检查情况表) 6.了解有价证券的可变能力,并作出记录。 6.都是上市股票 A2-3(短期投资(股票)检查情况表) 7.检查有无长期投资性质的短期投资项目,并作适当的说明和调整。 7.无 N/A 8.有价证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与其成本存在着显着差异时,应作出详细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适当披露 8.市价低于成本,已披露 A2-2(短期投资(股票)余额明细表) 9.验明短期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恰当披露。 9.已披露 A2-1短期投资审定表 参考资料[1] 育路财会站 http://www.yuloo.com/kjks/kj-qtks/shenji/zhenti/2008-12-04/162483.html[2] 大中华财税网 http://www.shuishou.com.cn/knowledge_show.asp?which=2003-10-27/17:10:41lanjf[3] 中国审计教育 http://www.shenji.org/anli_cont.asp?news_id=16440
内容 待摊费用审计待摊费用审计主要检查以下内容:(1)待摊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合规。审计人员在审查时,应该查阅有关待摊费用明细账以及有关会计凭证,查明耗费是否属于待摊范围有无故意将有无故意将应该一次计入成本费用的支出,计到待摊费用中借以虚减当期费用等情况。 (2)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是否符合符合有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待摊费用应该在一年内摊销完毕,摊销期限超过一年的开办费、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审计人员在审查时,应注意有无故意延长摊销期限的情况。 (3)待摊费用各期摊销数额是否正确、合理。待摊费用在合理的期限内进行摊销,每期的摊销数额应该基本保持一致,不可轻易变动每期摊销数额,更不可利用待摊费用随意调节成本和利润。 (4)待摊费用的有关帐务处理是否正确、合规。待摊费用在分配时,常常对应“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审计人员可以运用账户分析法来检查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是否合规,例如,有无将待摊费用分配计入“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账户的情况。 目标确定待摊费用会计政策是否恰当; 确定待摊费用入账和转销的记录是否完整; 确定待摊费用期末余额是否正确; 确定待摊费用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 待摊费用审计表1、获取或编制待摊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抽查大额待摊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以查核其发生额是否正确。 3、抽查证明大额待摊费用受益期的有关文件、资料,确认待摊费用受益期及其摊销方法是否合理,复核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有无不属于待摊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超过一年尚未结清的待摊费用,如有,应查明原因并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 5、检查有无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待摊费用,有无将其尚未摊销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成本、费用。 6、验明待摊费用的披露是否恰当。 预提费用联系 (一)账户设置的目的相同:两者都属于跨期摊提类账户,此类账户的设置目的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换句话说就是“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二)账户的用途和结构相同:两者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若干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摊配到各个会计期间的账户。借方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额或发生额,贷方登记应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经常发生的核算单位,两账户可以合二为一,设置一个“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借以简化核算手续。“待摊和预提费用”账户的余额应列示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差额,即以期末待摊费用大于预提费用的差额列为借方余额,而期末预提费用大于待摊费用的差额列为贷方余额。此账户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 (三)两者均具有流动性:两者的受益期皆在2个月以上1年以下,所以都具有流动性,待摊费用为流动资产,预提费用为流动负债;在一定条件下,预提费用可以转化为待摊费用。 (四)明细账的设置相同:两者都是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的核算。 (五)审计方对两者的审计目标相同:审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因为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科目常被企业作为调节生产经营利润的“蓄水池”,特别是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和实行利润承包企业,用调节手段达到承包目标的实现和多计提效益工资的目的。 预提费用区别 (一)账户的性质不同: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中,“待摊费用”属于资产类账户。因为它是先支付后分摊,占用了企业的资金。该账户借方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时点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账户。因为它是预先提取,该支付而尚未支付的费用,成为企业的负债。该账户的贷方记录负债的增加额,借方记录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在期末某一时点所承担债务的实际数额。 (二)两种费用的发生和记录受益期的时间不一致:待摊费用是发生或支付在先,摊入受益期在后即:按实际数支付,按平均数在以后受益期内分摊;预提费用是先将费用计入受益期,支付费用在后即:按平均数在受益期预提,以后按实际数支付。 (三)填制会计报表的处理原则不同。待摊费用属于费用发生后据实摊销,事先知道具体的分配标准及分配金额,实务中不会出现贷方余额,填制会计报表时不需要进行调整;而预提费用需要事前估算将要发生费用的摊销标准,事前并不知道具体的金额或标准,所以实务中经常出现多提或少提的现象,容易出现借方余额。此时,一般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但在填制会计报表时,却应将其填入“待摊费用”项目,视同待摊费用处理,实务中叫做“账表不符”。 审计案例 待摊费用审计明细表查账人员在审阅a公司2000年管理费用明细账的印花税项目时,发现12月15日按第16号凭证记入6000元;从待摊费用明细账中发现12月26日按第27号凭证记人30000元;12月31日按第99号记账凭证从待摊费用转出30000元。 分析: (1)将上述业务的第16号、27号、99号的记账凭证调出,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借:待摊费用--印花税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30000 贷:待摊费用--印花税 30000 (2)从a公司两次支付的印花税分摊计划可以看出,原计划从2000年12月至2001年5月分六次摊销,但a公司后来考虑到调节当年利润的需要,将12月26日支付的30000元印花税均计入200年管理费用。账务调整: 由于上述问题是在年度决算之前发现的,因此可以在年度内进行调整,其会计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印花税 25000 贷:管理费用--印花税 25000 参考资料[1] 毕马威 http://bimawei.com/bmw4.asp?id=1113
基本简介 待处理财产损溢审计按照企业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理论,企业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市场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对其自身所拥有和控制的资财,享有完整意义的财产权利。这一点在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合一的私人资本企业中,是十分清楚的。即使是在资本的最终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发生分离的公众资本企业中,基于委托.一代理关系所授受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管理权也是完整产权,不应剥夺和分割,所有者的权利主要体现在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方面,不必要也不可能对企业资产营运和处置等经营业务的细枝末节直接干预。像资产营运中所发生的财产损失和溢余这类问题,企业完全有权依据公认会计准则即时处理,而不必挂账等待企业外部的上级审批后才予以转销。西方财务会计中普遍没有“待处理财产损溢”之类的账户就是最明显的反证。事实上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业企业法》等企业法规条文中,也规定企业有“资产处置权”之说,可惜只是纸上谈兵。 就会计准则而言,中西会计准则中都强调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报告应遵循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谨慎性(稳健性)原则的要求。权责发生制要求按照经济权利、经济责任是否实际发生来认定和计量企业的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则要求将各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在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相互配比;稳健性原则更要求对企业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作出合理预计,对可能发生的收入、利润则不作预计和认定;此外,客观性原则也要求企业的会计资料、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可靠,不得虚构和隐瞒。而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则把事实上已经发生的费用、损失和溢余挂账列作资产(或负数资产),以上述会计准则的精神来衡量,设置这一账户显然有悖于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 从账户设置的报表编制原理分析,两栖共同性账户一般多只在同一人名或客户的债权债务类账户中使用,且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对于其中有借方余额的明细账户,应列为资产,而对有贷方余额的明细账户,则列为负债,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数额。而按现行制度规定“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不管出现何种方向的余额,均在资产方反映,这就不可避免地混淆资产和权益,夸大或缩小资产和权益的总量及其构成,以及为人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大开方便之门。 正是由于“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设置存在以上弊端,它在应用中所造成的会计信息扭曲失真问题是十分严重的。一是将本来子虚乌有的“资产”煞有其事地列入资产负债表等报表,虚增了企业资产和利润数额,造成严重误导(说严重点是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与信贷决策的恶果;二是为数不少的企业利用该账户随意混淆、调节资产、费用和损益,成为某些管理者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的杠杆;三是其中藏污纳垢,为少数贪污腐败分子的不法行为开了一个极为方便的“户头”。 审查方法1.检查“待处理财产损溢”贷方发生额是否长期挂账。制度规定,企业清查的各项财产损溢,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等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清查的各项财产损溢,在期末结账前尚未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时应先按核算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检查时,如果企业盘盈的财产跨年度仍然挂账,就有可能是故意利用“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隐瞒已经报经批准的财产损溢,从而减少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应在了解企业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制度的基础上,直接审查其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账龄,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故意挂账的行为。2.检查“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会计处理。如果是流动资产损溢,应审查流动资产盘点表单价是否与材料、库存商品明细账相符。如果是固定资产损溢,要特别注意企业是否有随意估价的行为,应要求企业提供计价的原始资料。通过审查这些资料,来确定其计价的正确性。财产清查后,发现财产损溢不按规定处理、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进行过渡处理,或将盘盈资产挂在往来账上,从而导致账实不符,总账、明细账不符的现象,应检查“固定资产”、“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明细账借方,通过分析摘要,找到相应的会计凭证并对原始凭证进行重点检查。也可以直接审查盘点表,查明是否属于盘盈财产,再查实其是否按会计制度进行了相关正确的会计处理。3.检查企业发生的财产盘亏或毁损,是否将责任单位、个人赔款、残料价值等作为损失的减项扣除。对此,检查人员应查看企业有关权限机构对财产盘亏或毁损批准处理的文件,明确责任事故必须有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赔偿,如果是毁损,应当有残值入账。如果经检查发现账上无上述记录,则可能将赔款或残值转作了账外账。4.检查企业存货发生的非正常损失,是否作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检查方法是看“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的借方发生额,通过账户记录,找到相对应的会计凭证,看其对应科目是否同时有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会计处理。如果会计分录没有反映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核实后,调减增值税进项税额并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解决方案为防范乃至根本杜绝“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设置和使用所带来的弊端,可考虑采用以下三种方案: 一是继续保留使用该科目,但对该科目的核算内容组织全面清理。财政主管部门应严格界定该科目的核算范围,各级会计主管机关、审计和社会中介监督组织应开展对该账户核算内容的重点专项检查,对超出范围的核算内容以及违规使用该账户的行为,应敦促把其清理出局,并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严肃处罚。 二是改造使用该科目,对其科目属性、级别、核算内容及其在报表上的填列方法作重大调整。可以考虑取消“待处理财产损溢”一级科目,在所有者权益类的“资本公积”科目下,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二级分类科目。对于在企业处理权限范围内的财产损益,不通过该科目核算,在发生时原则上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列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收支科目),能够确定过失人或可获保险赔偿的损失部分,则列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对于超出企业处理权限的资产净损益(如非常损失扣除保险赔偿后的损失部分),在报经批准前可列入该科目,借(或贷)记“资本公积——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或借)记有关 资产类科目;在报经批准后,借(或贷)记“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科目,贷(或借)记“资本公积——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报表项目亦作相应调整。将“待处理财产损溢”列作“资本公积”科目的从属科目,与现行制度中对“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的会计处理有相通之处。因为从理论上讲,企业经营的根本目标就是追求业主权益的增长,所有者对企业经营承担最终的风险,与此对应,也享有终极的权益,将财产损溢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实乃顺理成章。 三是彻底取消“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资产负债表等报表中,亦相应取消相关项目。凡发生有关资产损益事项,企业有权根据相应会计准则和法规的精神,即时自行进行会计处理,无需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上述三种方案,第一种方案立足于维护现行会计制度,对科目使用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倾向于通过清理整顿的办法加以解决。但如前文所述,“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在设置上就不科学,在使用中弊端丛生,试图通过清理整顿的办法加以规范,不仅事实上很难做到,即使做到了,也解决不了由该账户所产生的混淆资产与权益、伸缩资产与权益总量等根本问题。因此该方案为下策,不宜采用。 第二种方案立足于对现行会计制度的改造,既照顾现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实情,继承保留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部分核算内容,又对科目属性、级别进行了变移处理,克服了现行制度中科目定性与核算办法的弊端。改造后所提供的资产、权益和损溢等会计信息,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也比较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因此不失为一种较为现实可行的方案。但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政企分离,企业应具有完整的财产权利和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国会计制度亦应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以这样的长远眼光看问题,该方案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改革的不彻底性,此乃中策。 第三种方案放眼未来,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其解决问题 的思路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实乃上策。但目前付诸实施的条件似乎还不太成熟。 经典案例案例1、A公司1996年8月末“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借方余额为460万元,其中,从应收账款、呆死账中转入100万元;商品削价损失80万元;应列未列费用140万元; 人为因素虚列销售、虚增毛利所造成的亏损转入140万元。 案例2、B公司平时少转成本,虚增利润,造成库存商品账实不符,遂从库存商品二 级账中转出85万元的亏损,列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案例3、某市尿素厂1995年12月末“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借方余额为198万元, 其中1992年发生水灾淹没化肥形成损失挂账91万元;因管理不善造成产成品亏损计 107万元,均挂账未转。 上述三个案例中,前两个案例所核算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核算范围,属于乱用会计科目人为调节(虚增)损益,粉饰企业财产状况的行为。后一个案例从核算内容上看虽未超出该科目核算范围,但将正常的费用和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长期挂账不作转销处理,同样虚增了企业的资产和利润数额。 案例评析从以上三例有关“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使用不当的案例,可以看出,时下“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待处理财产损溢”三个账户(当然还有其他一些账户),既是企业资产总量和质量信息的“放大器”,也是任意调节企业盈亏的主“操纵杆”,其中又以 “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所扮演的角色最为突出。对此账户的设置和应用所产生的弊端,审计人员不能不做一个较深入的分析。 参考资料[1] 成都会计群 http://www.cdkjq.com/shownews.asp?id=1123[2] 天强财税网 http://www.tqtax.cn/02/03/184.html
对外投资审计的概述对外投资审计是对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是促进企业完善投资管理体制,提高投资效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对外投资审计主要检查投资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完整,是否经过必要的论证和审批,对外投资入账价值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规定,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等等。 相关概念对外投资是指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者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按照目的的不同对外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企业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的获取短期利益的投资,如购入随时能够变现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股票和债券。长期投资是指基于进入一个新的行业、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等长期战略目的而进行的投资,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 对外投资审计的类型企业对外投资,根据投资期限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投资期限一年以上的属于长期投资。对外投资审计是企业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1)长期投资审计。应重点审查:①审查对外投资明细账,编制对外投资明细审查表并与企业对外投资总账、明细账核对,确定账表、账账是否一致;②审查各项对外投资合同、协议是否有效,合同、协议规定的投资金额与账表记录的投出金额是否相符; ③审查投资收益是否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取得,是否及时入账,有无转移账外的违规行为;④长期投资到期收回、出售或转让是否经过批准或授权,出售转让的价格是否合理,取得的款项是否及时入账,相应的投资账户是否已作冲减,金额的差异是否已作投资损益处理;⑤审查长期投资的可行性报告,有关会议记录记要等资料,查看投资项目是否经过科学论证和集体充分讨论研究,有无企业领导个人擅自决定投资项目的情况,以确定企业领导应负的经济责任。⑥对企业账面长期没有反映投资收益的投资项目,应作为审计的重点审查对象。必要时应采取外调方式进行取证,查明真相,是否存在投资项目经营正常而转移收益或经营亏损造成投资潜亏等问题。(2)短期投资审计。 重点审查:①短期投资有无投资合同协议,投资的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所投资的项目内容是否合法;②短期投资的收益是否及时入账,分配是否合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对外投资审计的目标审查投资是否实际存在,是否属于被审单位拥有的财产; 确定投资的增减变动和计价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是否正确,投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合理; 投资收益是否取得并已入账(基于此目的,需要审核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投资收益等账户);确定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内容 天香集团的短期借款1.确定短期借款期末余额的真实性(1)审查有关借款的账簿记录、借款凭证及有关文件。确定借款业务的真实性;将短期借款总账余额与其明细账核对,确定其一致性。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2)利用银行借款对账单与短期借款余额核对。编制调节表进行调节。(3)短期借款期末余额较大或有关业务的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时,对有关债权人进行询证。2.审查短期借款偿还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合规性审计审查账簿记录,验证短期借款账户借方发生额同有关付款凭证是否相符;还款日期与借款合同内容核对,确定还款的及时性。如果逾期偿还。需查明原因和责任。3.审查短期借款入账的完整性(1)审查各项借款的日期、利率、还款期限及其他条件,确定有无低计短期借款或将短期借款记入长期负债账户的问题。 短期借款审计(2)向被审计单位开户银行或其他债权人询证.确定有无未登记的短期借款负债。(3)分析利息费用账户。了解利息支出、利率及利息支付期限等,验证利息支出是否合理。如果利息实际支出大于账面反映的应付利息,应进一步审查利息支出凭证。证实有无隐瞒借款的情况。4.验证利息计算及账务处理的准确性根据短期借款的有关资料.验算应付利息费用,将计算结果与期初应付、预付及期末应付、预付勾稽核对。并查明相关的会计记录是否准确。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②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短期借款;③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④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⑤检查年末有无到期末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⑥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⑦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⑧验明短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处理短期借款的核算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取得短期借款的处理;第二,短期借款利息的利息;第三,归还短期借款的处理。 (1)取得短期借款的处理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款项时,应签订借款合同,注明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和还款时间等。取得短期借款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短期借款”科目应按债权人以及借款种类、还款时间设置明细账。例1:某企业1月1日向建设银行借入偿还期为9个月,月息为6‰的借款100000元。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 100000贷:短期借款 100000(2)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这是短期借款的会计核算重点。掌握三点:一是利息的支付时间。企业从银行借入短期的利息,一般按季定期支付;若从其他金融机构或有关企业借入,借款利息一般于到期日同本金一起支付。二是利息的入账时间。为了正确反映各月借款利息的实际情况,会计上应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按月计提利息;如果数额不大,也可于实际支付月份一次计入当期损益。三是利息的核算账户。短期借款利息一律计入账务费用,预提利息的,应付利息在“预提费用”账户中核算,不通过“短期借款”账户。利息直接支付的,于付款时增加财务费用,并减少银行存款。具体有以下两种方法。①预提法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月应计提的利息费用,即使在当月没有支付,也应作为当月的利息费用处理,应在月末估计当月的利息费用数额,进行预提,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在实际支付利息的月份,按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借记“预提费用”科目,按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与已经预提的利息金额的差额(即尚未计提的部分),为当月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根据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实际支付利息的月份,也可以根据实际支付的利息借记“预提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月末再调整预提费用的差额,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科目。采用月末调整预提费用差额的方法,能够在预提费用明细账中全面反映借款利息的预提和支出数额。②直接摊销法在短期借款的数额不多,各月负担的利息费用数额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简化的核算办法,即于实际支付利息的月份,将其全部作为当月的财务费用处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一般来说,企业的所得税应于年末决算,采用这种方法不会对年度所得税的计算产生影响。但在年末如果有应由本年负担但尚未支付的借款利息,应予预提,否则会影响年度所得税的计算。 业务举例审计人员在审查某公司“短期借款——生产周转借款”使用情况是发现,该公司2000年6月至12月平均贷款为850000元,存货合计为240000,其他应收款为400000元。审计人员分析:该公司其他应收款占用比重过大,可能有非法使用或占用短期借款的行为。首先审计人员调阅了6月1日介入“短期借款”的78#凭证,其记录为:借:银行存款390000贷:短期借款——生产周转借款39000078#凭证所付“入账通知”和“借款契约”两张原始凭证,借款期限为6个月,审计人员追踪调查存款的去向,在审阅银行存款日记账时,发现6月25日银付字206#凭证,减少银行存款380000元。调阅该凭证时,其记账凭证分录为:借:其他应收款——张某38000贷:银行存款380000其摘要为“汇给某公司货款”,经核实,以上凭证所记汇出款项,是该公司为职工垫付的购买空调50台的款项,张某是负责向职工收回垫付款的负责人,全部货款于本年7月至12月陆续收回。审计人员认为,该公司为职工垫付的空调款,实际上是占用短期借款,不按借款用途使用借款,并增加了公司的财务费用,审计人员向该公司提出上述问题时,该公司供认不讳。上述问题查实后,审计人员提出了处理意见:公司收回的垫付款应归还借款,已入账的借款利息费用应由职工承担。按借款占用时间计算,应负担利息19000元,该公司应调整有关帐簿记录,会计分录如下:(1)按规定应向职工收回利息时:借:其他应收款19000贷:财务费用19000(2)归还借款时:借:短期借款——生产周转借款380000财务费用19000贷:银行存款399000 参考资料[1] 59招聘网 http://www.59zp.com/lwurl_44850.htm[2] 金栋法律咨询网 http://www.lvshi100.net/news.php?NewsID=1941
审计目标 负债审计组工作人员1.真实性2.完整性3.所有权4.计价5.分类6.截止日7.帐务正确性8.揭示充分性9.合法性 内容1.流动负债审计。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将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各种应付款项及预收款项和短期借款。其中应付帐款审计、应付票据审计、预收帐款审计要点如下:(1)应付帐款。真实性:审查确认有无虚列应付帐款,调节成本费用和虚减资产的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函证。完整性:审查确认有无漏列应付帐款,虚减负债余额的情况,必要时进行零余额函证,即向明细帐余额为零的经常性供货单位进行函证。所有权:查明发票已收但没入帐的情况。计价:确定企业选用总额法还是净值法,再查明方法运用及计算的正确性。帐务正确性:查明应付帐款明细帐与总帐余额的一致性。合法性:审查确认有无利用应付帐款挂帐进行违规违法活动的情况,如截留收入等。(2)应付票据。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审核原始凭证和函证查明有无虚列和漏列情况。计价:查明应付票据是否按面值入帐;如有贴现,确定贴现正确性和应付票据减除贴现后净值正确性。分类:查明逾期应付票据本金和利息转入应付帐款的情况。充分揭示:查明逾期未付票据和票据贴现在会计报表中的揭示情况。(3)预收帐款。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审查是否存在利用虚列、漏列、挂帐等手段进行违规违法活动的情况;查明所有预收帐款是否均以合同为依据;抽查收款收据,对疑点进行函证。充分揭示:对预收帐款在应收帐款贷方核算的应注意帐务处理的正确性,并查明会计报表列示时将两者进行了正确地划分。(4)其他流动负债。审查其他流动负债时应特别注意合法性目标。例如,应注意有无利用其他应付款调节本期损益问题;有无擅自扩大应付福利费开支范围;以及偷漏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金问题;有无利用预提费用调节本期损益问题等。2.长期负债审计。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1)长期借款。合法性:审查确认借款是否有计划,有合同;借款用途是否符合计划和合同的规定;借款本金和利息的归还是否按计划进行;借款抵押品实物是否确实存在。计价:查明长期借款帐户到期余额是否等于本金加逐年应计利息之和。分类:审查确认长期借款费用资本化核算的分类正确性,应分别查明筹建期费用是否计入开办费,生产期费用是否计入期间损益,购建期费用是否在竣工决算之前计入购建成本,之后计入期间费用。截止日:审查确认企业是否正确地确定了长期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始点和终点。充分揭示:查明企业在会计报表上正确揭示了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借款抵押等情况。(2)应付债券。合法性:查明企业发行债券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如发行程序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备,票面内容和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票面利息是否高于国家规定的利率水平等。计价:审查确认应付债券帐面价值是否等于应付债券面值加减溢折价,并查明溢折价摊销的正确性。充分揭示:查明会计报表对债券种类、抵押、年内到期等情况是否做了必要说明。此外,也要注意费用资本化核算时分类和截止日的正确性以及应付利息核算的正确性。 特点和资产审计相比较,负债审计具有不同的特点:(1)如果要使所有者权益和利润高估,则资产就应高估,而负债要低估。所以,如果估计被审计单位有动机高估利润,那么对资产的审计重点应放在资产的真实性(存在性)上,而对负债的审计重点则放在完整性上;(2)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时尤其要注意防止出现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从而虚增了所有者权益和盈利能力现象。 审查要点(一)审查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应付税金、应付利润、其他预付款以及预提费用等)真实性、合规性;有无将以实现的营业、劳务等收入隐匿在应付账户,不计入当月损益;预提费用有无以多提或少提来调节利润的情况。(二)审查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项)真实性、合法性,归还本息是否合规,长期负债的利息支出和外币的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列入固定资产构建成本或计入成本,并列入当期损益。(三)审查潜在负债的真实性。潜在负债是指单位没有纳入年度损益决算而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和流动资产损失。主要包括:少转少摊的各种费用和材料价格差异,少结转的产品销售成本,库存材料购入尚未付款的、借入的财产物资未入帐的,发出商品的价格折让损失,库存产成品(商品)成本价格倒挂等。 被审单位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根据审计通知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种存货和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盘点、鉴定和评估。2、填报财产盘点盘亏表、债权债务明细表,对时间长、数额较大的债权、债务单位须提供审计时间的双方对帐单。3、对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束,以《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形式下达,审计过程如发现被审计单位有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经单位主要领导人同意后,内部审计依法交有关部门处理。 指标体系 负债审计衡量企业偿还长期负债能力指标的误区(一)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及负债权益比率不是衡量长期负债偿债能力的指标,而是全部负债偿债能力指标。几乎所有的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教科书都把资产负债率列为长期负债偿还能力指标。但从它的计算公式"总负债,总资产"上看,分子是全部负债。包括短期负债在内,不只甚长期负债。所以它实际上是全部负债的偿债能力指标,而不是长期负债偿债能力指标。笔者曾在一家造纸厂兼任三年总会计师,该厂的所有负债都是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为零。该厂的资产负债率与其说是衡量长期负债偿债能力的指标,不如说是衡量短期负债偿还能力的指标。商业企业,特别是批发企业,其负债大部分(有的是全部)为流动负债;其资产负债率主要反映的是流动负债的偿债能力。资产负债率是如此,与之密切相关的权益比率、负债权益比率也都是衡量全部负债偿债能力的指标,而不是衡量长期负债偿债能力的指标。(二)己获利息倍数是衡量企业支付全部借款利息能力的指标,不能把它用作评价长期负债的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评价偿还本金能力的: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二是评价支付利息能力的,如已获利息倍数。偿还本金用资产,支付利息用息税前利润,它们的性质是不相同的。已获利息倍数,第一,它不能用来衡量企业偿还长期负债本金的能力。第二,利息费用中包括流动借款利息,对许多企业来说大部分是流动借款利息,因此不能用它衡量企业支付长期负债利息的能力。衡量企业长期负债偿债能力的新指标体系旧的指标不适用,那么采用什么指标评价企业对其长期负债的偿债能力呢?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六个指标,并把它们归为两类。第一类,比率指标。即从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中的长期资金占长期资产的比重上,分析评价企业对长期负债的偿债能力,所以又可以称之为"结构分析"。对照现行的资产负债率、权益比率和负债权益比率,现提出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权益比率和长期负债权益比率三个指标。1.长期资产负债率。它是指长期负债占能偿债的长期资产的比例。计算公式如下:长期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能够用来偿债的长期资产=长期负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除了流动资产之外,其余的都是长期资产,但一般来说递延资产、其它资产不能用来偿债,所以"能够偿债的长期资产"只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如果企业没有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则这个指标可以改为:固定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固定资产净值这个比例多大合适?因为长期资产占用资金时间长,资金回收速度慢,因此一般应主要用所有者权益购置。用负债购置部分一般应在30%-40%以下,以不超过三分之一为宜。最高不超过50%,如果这个指标超过50%,说明用长期负债购置的资产占长期资产的多数,长期负债偿债能力会产生问题,财务风险较大。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我国有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如引进技术)所需资金三分之二来自银行借款,有的甚至百分之百靠借款。这样的企业,长期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如果不能偿还到期长期负债,就得进行债务重整或破产清算,财务风险极大。2.长期权益比率。它是所有者权益中投资在长期资产上这一部分占可偿债长期资产的比重。所有者权益一部分用在流动资产上,它也就是营运资金或流动资本。其余的占用在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上(它也可能占用在递延资产和其它资产上,但这两部分资产与偿债能力分析无关,将其排除在外),可把它称为长期主权资金或长期资本,它可以用可偿债长期资产减除长期负债求得。所以这个指标的计算公式为:长期权益比率=长期主权资金/可偿债长期资产=(可偿债长期资产-长期负债门可偿债长期资产这个比例多大为好?一般认为,长期资产中用主权资金购置的至少应占三分之二,即这个比例在60%一70%以上比较合适,最低应在50%以上。如果低于50%,说明长期资产中用长期负债购置的超过一半,财务风险较大。 参考资料[1] 摘自《负债审计技巧与质量控制》
范围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研讨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象不能单纯地说成是建设单位,它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技术经济过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全涉及到众多的参与部门和单位,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金融部门、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等,上述所有单位在建设与建设管理过程中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审计的对象或客体。 审计内容从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程序上看有前期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后审计三大部分;从固定资产投资审查计的范围上看有基本建设投资审计、技术改造投资审计和其他投资审计等主要部分;从审计的专业特征上看又包括投资建设技术审计、财务审计、经济审计及管理审计等内容。 审计要求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机构而言,应具有完整的组织体系;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审计方法应灵活多样,有的放矢,并注意审计阶段间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以此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 审计特点与其他专业审计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具有如下独特之处:1、审计内容的宏观性;2、审计时间的连续性;3、审计对象的广泛性;4、审计目标的层次性。 审计依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主要依据有: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央、地方及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活动和各项计划的技术经济指标,相关的理论基础等。 主要程序(一)拟定审计计划(二)组织审计人员,成立审计小组(三)进驻审计现场,制订审计计划(四)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实施项目审计(五)交换审计意见,达成共识,拟定审计报告(六)编制并完成审计报告,整理审计文件,项目审计终结。 存在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成立座谈会现场1.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少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2.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4.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对策思考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流程图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益。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2.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投资审计也要把公共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这是投资审计内容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对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二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资金和项目,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要将违纪违规现象消除在萌芽阶段。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将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过渡。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从效益审计入手,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在效益方面,要特别注重环境效益。充分考虑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一个重点。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要做到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并重,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处乱上建设项目、违反建设程序、虚假招投标、违规转包分包以及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行为。 参考资料[1] 学生大旗下网站 http://www.studa.net/Audits/080815/14321384.html[2] 中金在线 http://news.cnfol.com/060224/101,1594,1704520,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