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审计 审计机关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的审计监督。主要是审查纳税人遵章纳税的情况。审查内容包括:(1)遵守国家税收政策、法令,依法纳税的情况。有无偷税、抗税、欠税,以及弄虚作假,骗取减免税、退税的行为。(2)遵守国家税收征管制度的情况。有无不按纳税程序办事和违反税收征管制度的行为。(3)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有无隐瞒收入、扩大开支、乱挤成本、少计利润和铺张浪费、多提私分等影响应纳税款的行为。 相关条目 纳税 纳税义务
清产核资审计明细表清产核资审计是对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以取得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出具报告的一种专门的审计活动。清产核资审计目标是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反映清产核资结果的报表是否在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发表意见。 要求 清产核资审计的要求是全面核实企业资产、负债、权益的存在性、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及分类,最终使会计报表反映的资产、负债、权益都是存在的,且是企业的权利或义务,并进行了准确地计价和分摊,其分类也是准确适当的。如对有形资产要有盘点表,以证明其存在性,对有权属的还需获取产权证明,证明其权属,无权属的需获取其购置时的相关处理资料。 清产核资审计的要求具体说就是通过清产核资审计,审计人员应能清楚地了解企业会计报表所列数据及其所包含科目反映的经济事项,并了解其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形成依据。 风险 1、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重大错报是指引起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产生错误认识的一系列违反编报原则的错误。这里的重大错报是包含重大遗漏在内的。 清产核资审计中面临的审计风险同样是指企业提交的反映清产核资结果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企业提交的反映清产核资结果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有费用资产化、资产费用化、虚列资产负债、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隐瞒对外投资等类型。 2、其他风险 清产核资审计中的其他风险主要是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错误地发表了财务报表含有重大错报的审计意见的风险。主要是指在审计中适用标准或对标准理解有误。 风险识别 正进清产核资审计工作(1)资本化收益性支出(费用资产化) 费用资产化,包括不按规定进行资产减值、折旧、摊销;不按规定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将应费用化处理的支出项目通过待摊计入往来或长期资产项目。 (2)资本性支出费用化(资产费用化) 不按规定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将资本化支出项目计入当期损益,形成账外资产。如满足固定资产要求的资产列入当期费用,或应予摊费的费用直接列入当期费用。 (3)滥用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变更 期间内任意调节会计政策,并随意进行会计估计。如存货发出在各种会计政策之间任意调节,随意调整坏账损失计提比率和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 (4)虚列资产负债 虚列资产负债,包括空挂往来,或资产及负债已处置,但不进行会计处理,导致虚列资产负债。 (5)隐瞒对外投资 将企业对外投资计入往来,不按规定进行核算,隐瞒收益或亏损导致企业资产流失或资产虚增。 实施工作 1.了解被单位基本情况 向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调查了解情况,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的主要内容为:被审计单位开展业务的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经营情况及经营风险;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核算办法(包括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内部控制制度、具体的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包括组织机构图、业务流程图、详细地址、联系方式、到达所需时间等)、行业特殊情况说明等。 2.确定清产核资审计范围 清产核资审计范围应包括被审计单位总部及所属全部的子公司(含下属二级核算单位、分支机构等)截止清产核资基准日的资产、负债及权益状况。资产、负债、权益反映的是被审计单位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是时点数,因而在开展清产核资审计前需确定清产核资基准日,确定清产核资基准日就明确了审计针对的时点。 3. 向被审计单位下发《所需资料清单》等工作资料 应按照清产核资专项审计的特点设计《所需资料清单》。并说明清产核资范围;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产权证明;企业清产核资清查明细表及申报资产损失相关证据(包括企业及其他相关机构出具的专项说明);企业认为有必须提供其他资料,包括与清产核资基准日相关的、以前年度会计及其他资料。覆盖该会计报表项目包含的所有会计科目及其明细,具体的说就是采用详查法进行审计。 审计程序 1. 盘点 对有形资产全部需采取盘点程序,盘点原则为对金额比重大的项目采用抽盘、对现金实施监盘,并拍摄部分实物照片。 2.函证 对银行存款、往来应收款项、应付款项采用函证程序,函证原则,对发生额频繁的往来项目函证,对无发生额的往来款项在函证的同时采用替代程序,如检查等。 3. 重新计算 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存货价值、长期投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费应采用重新计算程序,核对其是否按适用的会计政策计提折旧、摊销、计算存货价值及计提相关费用税金。 对被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对财务报表所包含或应包含的信息进行验证。对资产产权证明、债权债务的协议进行检查,核对其权利义务归属,及其他隐含的权利义务,并核对其会计处理。 以上只是简要地要求对某类报表项目应采用的审计程序,并不是说该类报表项目只需采用一种审计程序就足以取得对其认定合理性的确认,在审计中还需采取其他审计程序以取得对报表项目认定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服务项目 企业由于各种原因终止,对其清算期间的债权债务清偿情况,资产变现情况,以及清算期间的收益、损失,费用支出情况进行的审计。清产核资审计通常包括破产清算审计、合同约定终止清算审计等。税务主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税务清缴,出具完税证明前,工商部门在对企业进行注销登记前都需要该审计报告。 、服务项目: 注册会计师在企业清产核资中,承接会计咨询服务业务、损失鉴证和专项财务审计业务。 (一)在清产核资中,注册会计师可以提供代编会计服务业务的有:1.代编清产核资工作情况表(资产清查表、基本情况表、资金核实申报表、资金核实分户表和损失挂账情况表);2.代编清产核资损失挂账分项明细表;3.代编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二)注册会计师可以提供的咨询服务有:1.设计清产核资工作方案;2.参与财务清理、资产清查;3.协助企业根据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结果批复调账;4.出具管理建议书;5.设计各项规章制度。这些代编和咨询服务的结果,必须经过国有企业管理当局审查核准和同意,才能生效。(三)注册会计师可以提供的鉴证业务有:1.对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2.财产损失和挂账的鉴证业务;3.清产核资报表的专项审计业务;4.企业办理相关产权变更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时的验资业务。这些鉴证业务,不是注册会计师为被审计单位确认财产损失金额是多少,而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财产损失予以再认定:一是被审计单位提出的财产损失的确认是否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二是被审计单位确认的财产损失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制度的规定。 法律规定 《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国资评价[2003]78号)第十三条规定:“企业在清产核资工作中,对于清查出的下列损失及挂账,应当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经济鉴证:(一)企业虽然取得了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但其损失金额无法根据证据确定的;(二)企业难以取得外部具有法律效力证据的有关不良应收款项和不良长期投资损失;(三)企业损失金额较大或重要的单项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的报废、毁损;(四)企业的各项盘盈和盘亏资产;(五)企业的各项潜亏及挂账。” 四、国有大企业及其国有控制集团的相关人员对于清产核资应掌握的内容如下:(一)国有企业财务清理的要点1.以清产核资时点为基准,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内部往来和借款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尤其是认真做好内部账户结算和资金核对工作,做到总公司内部各部门、总公司同各子企业之间、子企业相互之间往来关系清楚、资金关系明晰;2.以清产核资时点为基准,对企业在金融机构开立的人民币支付结算的银行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以及经常项目外汇账户、资本项目外汇账户等进行全面清理;3.按照国家现行有关金融、财会管理制度规定,清理企业及所属子企业各种违规账户或者账外账;4.清理公司总部及所有子公司的各项账外现金,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流的收入,或者私存私放的各种现金(即“小金库”)进行全面清理,及时纳入企业账内。5.对企业总部及所属子企业对内或者对外的担保情况、财产抵押和司法诉讼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排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6.对清理出来的各种由于会计技术性差错原因造成的错账,根据会计准则关于会计差错调整的规定自行进行账务调整。(二)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具体程序1.公司财务部门应在清产核资工作开始时列示清产核资日各项资产、负债明细清单;2.企业有关部门应对各项资产、负债明细清单进行分析,列出其中已知和可能存在损失的项目;3.公司财务部门与有关业务部门通过对各项实物资产的盘点、往来账项的函证、长短期投资的检查,各项费用摊消的核实等程序,确认资产余额和资产损失,首先从企业内部收集损失相关证据;4.将需要收集外部证据的损失项目分解到公司各有关业务部门、落实到具体执行人员,由执行人员在公司规定的时间内搜集、补充、完善相关证据、资料;5.依据企业已有及清查中取得、补充、完善的相关证据、资料,确认清查损失、预计减值损失;6.对于各项损失证据,企业要分类装订成册并编号,留底备查。7.在清产核资的同时,企业应对因管理需要而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及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查,编制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报告,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设立及执行情况,同时将各项内控制度分类装订成册,以备上报国资委。(三)国有企业在清产核资中的主要任务1.清产核资损失的确认全面清查企业资产、核实各项债务,依据企业已取得以及清查中取得、补充、完善的相关证据、资料,确认各项资产损失及挂账,并根据清查结果填制清产核资报表,列示各项资产及负债的清查损失和资金挂账;企业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和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按照清产核资要求进行分类排队,提出相关处理意见。2.清产核资的预计损失企业在清产核资损失认定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规定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减值准备标准预计减值损失,并根据预计损失结果填制清产核资报表,列示各项资产及负债的预计损失;3.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在清产核资同时,企业还应对自身因管理需要而设置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及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自查,编制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报告,反映内部控制的设立及执行情况。 参考资料 [1] 众福会计事务所网 http://www.bjzxkj.com/ReadNews.asp?NewsID=754[2] 重庆九洲会计师事务所信息网 http://www.cqjzcpa.com/Article/fwznsj/200710/824.html
期初余额审计是在会计师事务所首次接受委托时,必须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期初余额进行审计。但应明确的是审计人员一般不需专门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由于期初余额是被审期间会计数据的重要基础,审计人员必须对其进行验证和确认,并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审计形成的相关结论对所审会计报表的影响,以决定发表审计意见的类型。所以说,期初余额的审核是审计报告出具前重要的审计环节。 要点 期初余额审计 期初余额的审计应主要把握四个方面: 其一,期初余额是否存在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或漏报。 如被审计单位期初余额存在严重影响本期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或披露。如被审计单位不接受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本期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其二,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正确结转至本期,或者是已恰当地重新表述; 其三,上期遵循了恰当的会计政策,并与本期一致; 其四,上期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其对本期报表数据的影响,尤其对上期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中的说明内容对本期报表的影响。 审计目标 1、证实期初余额是否存在对本期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错报或漏报; 2、证实上期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结转至本期,或者已恰当地重新表述; 3、证实上期适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是否一贯遵循,变更是否合理; 审计程序 1、分析被审计单位所选用的会计政策是否恰当,是否一贯运用。 如有变更,是否已作适当处理和充分披露。如果被审计单位上期适用的会计政策不恰当或与本期不一致,注册会计师在执行期初余额审计时,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或予以披露。 2、了解上期会计报表是否经过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3、关注前任注册会计师是否出具了带说明段的审计报告。若是,应特别注意其中与本期会计报表有关的部分。 4、如实施上述审计程序仍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前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时,应再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1)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有关对本期经营有重要影响的事项、政府新颁布的影响行业发展的法规以及其他重要事项。 (2)审阅上期会计记录及相关资料。注意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 (3)通过对本期会计报表实施的审计程序进行证实。 例如:本期应收账款的收回或应付账款的支付,即可视为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存在的适当证据。 (4)其他适当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例如:就存货而言,审阅被审计单位上期存货盘点记录及文件,测试期初存货项目的价值量,以及运用毛利百分比法分析比较。对于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期初余额的审计,通常要检查期初的有关记录。在某些情况下,亦可向第三者函证以获取对期初余额的确认。 5、初次接受国有企业委托,如前期会计报表未经审计,应尽可能获取其管辖财政机关对该会计报表的批复。 6、结合上述审计结果,形成对期初余额的审计结论,并确定其对本期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如期初余额对本期会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但无法对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本期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 如期初余额存在严重影响本期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如被审计单位不接受建议,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本期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如前任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说明段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相关事项对本期会计报表的影响。如其影响尚未消除,会计师仍应在审计报告中进行适当反映。 4、证实上期期末存在的或有事项是否已作恰当处理。 参考资料 [1] 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协会 http://www.sxicpa.org.cn/index/NewsShow.asp?ArticleID=339
企业财务审计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 内涵 企业财务审计 1、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是现代企业环境和现代审计环境相结合的物,揭示了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2、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审计主体不仅是社会审计组织,而且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以及这些专门审计组织的专职审计人员。 3、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审计对象不仅是企业的会计信息,按照现代审计发展的要求,它的审计对象还应包括企业的财务收支业务、相关经济活动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厂长、经理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等。 4、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职能不仅包括传统财务审计的监督、鉴证,而且包括评价职能,评价职能是现代经济环境对企业财务审计的客观需要。 5、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目标由于国家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需要,必须在传统企业财务审计目标的基础上增加合理性目标。合理性是评价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与相关经济活动的一项十分突出的内容,比如投资、融资的决策,“应收账款”和“存货”对资金的滞留积压,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等,在企业中大都严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应有针对性地突出该项目标,而不应将其模糊在广义的效益性概念中。 6、依法审计是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特征,“依法”不仅是对审计对象的要求,而且也是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自身的要求。因此,在概念中突出审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7、现代审计技术是相对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手工操作技术而言的,比如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乃是现代审计工作的一项突出要求。 8、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宏观调控服务,企业财务审计也必须服从这一最终目的。这一指导思想应该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再不能把审计误解为单一的查找错弊、专门“挑刺”的行当。 9、应该指出,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明确地将其范围界定在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其他企业的财务审计范畴之中。不是泛指对社会所有财务活动的审计,比如不包括对社会捐赠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境外援助资金、境外贷款资金和国家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审计。 特征 根本特征: 独立性是审计区别于其他专业监督的根本特征,依法独立监督是《宪法》赋予审计的特别权力,也是国际审计惯例的基本要求。不能独立行使审计监督,企业财务审计也就毋须存在。 基本特征: 国际化 1、审计范围国际化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空间不大,一般都局限在国内市场中,随着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垄断组织的涌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大,彻底打破了行业、部门、地区、国界的局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从而也促使现代企业财务审计业务范围的国际化。 2、审计领域扩大化随着企业财务审计职能的扩展,审计领域也日益扩大。传统的企业财务审计,一般只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而现代企业财务审计则逐渐将审计领域延伸到经营管理、绩效与经济责任的审查与评价等方面,并进而衍生出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五E”审计(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效果性审计、环境性审计、适当性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等一系列崭新的审计领域。 3、审计层次立体化这是从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关系的层次复杂化来分析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特征。现代企业规模的急骤扩大与所有制形式结构的日益复杂,必然导致权力让渡及其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复杂化,这是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又一特征。 4、审计内容复杂化现代企业财务审计范围的国际化、审计领域的扩大化和审计层次的立体化,都从不同方面影响到审计内容的复杂化。这里还要从审计目标的多角度化来进一步分析审计内容的复杂化。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对象特征拟定的审计要求。现代企业的审计对象大体上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市场体系的主体结构,包括所有权、占有权和支配权的让渡。这些让渡直接表现为企业权益的变异,按照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更意味着企业本身全部权益或部分权益的联合、兼并、分立、改制、重组、破产、倒闭、清算、拍卖;二是市场体系的客体结构及其再生产过程,包括商品、劳务、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生产与消费,以及交换与分配。从价值的角度考察就是资金的周而复始,这里既有资金的筹集、运用、消耗、增值、收回、退出和分配价值信息的真实、正确,又有物资运动的合法、合理与效益,即有事前的预测、决策与计划,又有事中的管理与控制,还有事后的考核与评价。这两大体系的审查、监督、鉴证与评价,大致上构成了现代企业财务审计对象的基本内容和目标。 5、审计主体多元化在早期资本主义和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中,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主要由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主体比较单一,随着国家资本向企业的渗透和公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国家或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也迅速扩大到企业财务审计领域;又由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内部审计的异军突起,企业财务审计主体中又增加了内部审计机构。形成了国家或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三足鼎立的多元化审计主体。 6、审计行为规范化竞争愈激烈则审计的风险愈大,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愈严格。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诉讼爆炸”,使审计界业内人士受到极大震撼,于是各国的审计组织都制定了各自的审计准则的体系。到二十世纪末叶,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颁布了国际审计标准,同时,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还先后公布了著名的《悉尼总声明》和《利马宣言》,这些经典性文告都对世界各国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行为规范发生了极大的影响。 7、审计技术科学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应用正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会计信息的电算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鼓舞和要求现代企业财务审计技术的相应发展。企业财务审计的方法、技术将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方向发展。 主要任务 国企改革 第一、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方面的审计工作,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第二、做好会计报表鉴证和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监督工作,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需要,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宏观调控服务。 第三、努力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是现代企业财务审计的基本任务。 会计报表审计 资产负债表 会计报表审计是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及相关附表所进行的审计。其具体审计目标: 1、真实性:指报表反映的事项真实存在,有关业务在特定会计期间确实发生,并与账户记录相符合,没有虚列资产、负债余额和收入、费用发生额。 2、完整性:指特定会计期间发生的会计事项均被记录在有关账簿并在会计报表中列示,没有遗漏、隐瞒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无账外资产。 3、合法性:指报表的结构、项目、内容及编制程序和方法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计算、销售确认、投资、报表合并基础等方法的改变经过财税部门批准,经过调整后没有违规事项。 4、准确性:指准确无误地对报表各项目进行分析、汇总并反映在有关会计报表中。 5、所有权和义务:指列入报表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确实为被审计单位所有,负债为其法定偿还的债务责任,对或有负债作了充分说明,没有遗漏和不具产权的列报。 6、公允性:指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的表述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7、一致性:指编制报表时,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上前后期保持一致,各种会计报表之间、报表内各项目之间、本期报表与前期报表之间具有勾稽关系的数字保持一致。 8、表达与揭示:指会计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现金流量表中被恰当地分类、描述和揭示,并对报表使用者关心或会计报表无法揭示的内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充分揭示。 资产审计 资产审计 资产审计是指对企业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所进行的审计。其具体审计目标: 1、真实性:指记录在有关账簿及会计报表的资产真实存在。 2、完整性:指所有发生的资产业务全部记入有关账簿及会计报表中,没有账外资产。 3、所有权:指记入有关账簿及会计报表资产的所有权归企业所拥有,没有不具产权资产的列报。 4、计价:指所记录资产计价正确,没有高估冒算各项资产价格。 5、分类:指所记录资产分类正确,遵照相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和标准,将资产分门别类地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没有混淆不同标准的资产。 6、截止日:指资产业务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没有提前或延迟记账而人为调整资产余额。 7、账务正确性:指资产业务会计处理是正确的。 8、揭示充分性:指在会计报表中充分表达和揭示了按规定应该予以揭示的信息。 9、合法性:指记入有关账簿及会计报表的资产业务发生和账务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规定。 负债审计 负债审计是指对企业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未交税金、未付利润、其他未交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会计项目所进行的审计。负债审计具体目标与资产审计具体目标性质相同,但具体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所有者权益审计 所有者权益审计,是指对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进行的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具体目标与资产、负债审计具体目标性质相同,但具体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损益审计 损益审计是指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等会计项目所进行的审计。 损益表各项目上的审计具体目标与资产负债表各项目上审计具体目标性质相同,但具体内容不同。 参考资料 [1] 铁路货运网 http://www.xa-rail.com.cn/site96/info8386.htm [2] 中国百科网 http://www.chinabaike.com/article/kj/sj/2007/20071003551274.html www.qq.cx 中国会计信息网
所有者权益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是指对企业投资者所拥有的企业净资产要求权的审计,包括对企业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所进行的审计。 审查确认资本公积是否按资本或股票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捐赠、资本汇率折算差额分类核算,查明四者有无计入实收资本或其他帐户的情况。 目标 (1)确定被审计单位有关所有者权益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且一贯遵守,包括对投资的有关协议、合同和企业章程条款,利润分配的决议、分配方案,会计处理程序等方面的检查,并为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提供意见或建议。 (2)确定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的形成、增减及其他有关经济业务会计记录的合法性与真实性,为投资者及其他有关方面研究企业的财务结构,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3)确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形成和增减变动的合法性、真实性,为投资者及其他有关方面了解企业的增值、积累情况等提供资料。 (4)确定会计报表上所有权益的反映是否恰当。 特点 (1)独资企业组建时,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全部作为实收资本入账,投资人数少,投资人相对稳定,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也较少,主要由每年的盈利或亏损引起。(2)有限责任公司与独资公司相类似。(3)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比较复杂:①投资人数多,投资总额大,股东变化频繁,但股本变动少;②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权利不同,股利分配政策也不同;③发行股票时有严格的程序和法律约束;④股东投资不能收回,但可以转让,进行股本交易。股本交易时金额较大,如果记录不全,容易导致重大差错。 内容 1.实收资本审计。 (1)合法性: 审查确认注册资本筹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审批手续完备,出资协议齐全,符合企业章程的有关规定;审查确认注册资本增减变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增资经验资并经变更登记,减资经债权人同意并经变更登记,转让经其他出资人同意。 (2)真实性: 审查确认有无通过假验资虚列实收资本,注册完毕抽逃资本,虚假评估虚列实收资本问题。 (3)所有权和分类: 查明企业是否正确划分了权益性资本与借入资金的界限、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界限、股本与资本公积的界限。 (4)计价: 审查确认以现金以外有形和无形资产投资的入帐价值与合同、协议规定的价值及资产评估确认价值的一致性。 2.资本公积审计。(1)分类: 审查确认资本公积是否按资本或股票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捐赠、资本汇率折算差额分类核算,查明四者有无计入实收资本或其他帐户的情况。 (2)计价: 查明资本公积的入帐价值与捐赠协议、资产评估确实价值的一致性。 (3)所有权: 审查确认资本公积是否只用于转增资本金,没有转作他用。 (4)合法性: 查明转增资本金是否具有合法手续。 3.盈余公积审计。 (1)合法性: 审查确认企业提取盈余公积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 审查确认盈余公积的使用是否遵循财务制度的规定,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分配股利、兴办职工福利; 审查确认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后,以及分配股利后,盈余公积是否低于法定的数额(不应低于注册资本的25%); 查明支付股利数额是否超过法定的百分比(不超过股票面值的6%); 查明转增资本是否具有合法手续。 (2)分类: 审查确认盈余公积是否按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公益金分别核算,相互之间没有混淆现象。 4.未分配利润审计。 (1)真实性: 未分配利润是利润总额进行利润分配后的余额,因此未分配利润审计应结合利润及利润分配审计进行。审计时应查明有无因漏缴或少缴所得税,漏计或少计利润而减少未分配利润的情况; 审查确认利润分配比例是否符合合同、协议、章程以及董事会纪要的规定,利润分配额及年末未分配数额一致。 (2)充分揭示: 查明资产负债表与利润分配表中未分配利润数的一致性,以及损益表与利润分配表中利润总额的一致性。 参考资料 [1] 中国审计论文网 http://www.iaudi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081
实收资本审计所谓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实际投人企业的资本,在“实收资本”的概念中,如果企业一次筹集的资本等于注册资本,那么实收资本就是企业的资本金;反之,如果企业分期筹集资本,那么在最后一次缴入之前,实收资本都少于注册资本。实收资本审计,主要是对资本金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实收资本审计是企业所有者权益审计的组成部分,对明确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和企业的清算核查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内容1.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是否经过验资,有无中途抽走资本的行为;2.实收资本投入的比例结构是否合理、合法;3.实收资本的增减变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记录是否完整、正确,帐务处理是否合规;4.实收资本年末余额是否正确;5.实收资本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是否恰当。 主要程序1.检查投资者是否已按合同、协议、章程约定时间缴付出资额,其出资额是否已经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证,已验资者,应查阅验资报告;2.以外币出资的,检查其实收资本折算汇率是否符合规定,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原因,查阅其是否与董事会纪要、补充合同、协议及有关法律性文件的规定一致;4.验明实收资本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反映。 注意事项1.编制或取得实收资本明细表 实收资本审计架构2.审查实收资本的存在性取得实收资本投入有关的记录及文件等,应注意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内容。投入货币资金是否确实存人企业开户银行;对原材料和设备等实物资产应审核购货发票、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审核其租赁合同,对房地产等固定资产应审核其所有权或使用权证明文件;对投入的无形资产应审查是否办理了法律手续.有无合法的证明文件。3.审查实收资本记录的完整性将实收资本明细表与有关原始文件的记录进行核对。查明其是否一致。以确定实收资本的记录是否完整。如果不相一致,应查明原因。4.审查实收资本业务是否作了充分揭示5.审查实收资本业务的合法性审阅账册、凭证。查明注册资本是否符合《公司法》等法律要求;投入资本是否按时全部到位,有无违约情况;无形资产投入比例是否符合规定;非货币性资产投入时,资产评估是否合规、合法;有外商投资时,应索取商检报告,以确定投资业务的合法性;审查减资的合法性。查明有无抽逃资本等违法行为。6.审查实收资本分类的合理性审查实收资本账户及有关原始文件、凭证.查明企业是否根据不同的投资主体在“股本”明细科目中核算。有无错记、漏记和作弊行为,特别查明普通股与优先股是否分开记录;投入资本与借入资金的划分是否合理.有无将两者混淆记录的情况。7.审查资本业务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审查投资者投入资本或股东入股的资产计价是否准确、合理。有无高估或低估资产价值;审查股份制企业改造时,资本业务处理是否准确:吸收外币投资时,审查投资的币种、汇率及折算差额的准确性;企业减资时。查明减资业务处理准确性;核对实收资本明细账与总账余额、报表的一致性。 做法 实收资本审计是企业所有者权益审计的组成部分,对明确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和企业的清算核查具 实收资本审计的内容有重要作用。所谓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实际投人企业的资本,在“实收资本”的概念中,如果企业一次筹集的资本等于注册资本,那么实收资本就是企业的资本金;反之,如果企业分期筹集资本,那么在最后一次缴入之前,实收资本都少于注册资本。在实收资本审计中应重点的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审查实收资本筹集、核算的合法性。首先从筹集入手,确认注册资本的筹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出资协议是否齐全,是否符合企业章程等等;其次在资本变动时,要确认注册资本增减变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及经过验资并经变更登记;再次在资本所有权转让时,要审查转让是否经过其他出资人同意,手续是否齐备等等。 二是审查实收资本的真实性。要确认企业是否有通过假验资虚列实收资本、注册完毕抽逃资本、虚假评估虚列实收资本等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三是审查企业所有权和资本分类的正确性。查明企业是否正确划分了权益资本与借人资金的界限、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界限、股本与资本公积的界限等等。 四是审查资本计价的正确性。确认现金以外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投资的入账价值,与合同、协议规定的价值及资产评估确认价值是否一致等等。 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规定期限内各方出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外商投资企业有关法规规定:合同规定一次缴付出资的,投资各方应当从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6个月内缴清;合同规定分期缴付出资的,投资各方第一期出资不低于各自认缴出资额的15%,并应在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3个月内缴清。一般外商投资企业每次增资合同和外经贸部门的批文中均规定有明确的期限,如新增注册资本自营业执照变更之日起3个月内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投资方何时记录“长期股权投资”,合资企业何时记录“实收资本”,会计实务中有两种处理方法: 第一种方法:在正式办理验资前,投资方将投资款暂作“其他应收款”,而合资企业相应地作“其他应付款”。中方在以权益法计算投资收益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仍按原来的出资比例核算,比较简便,且符合“一方出资不到位的情况下,应按实际出资比例分配股利”的分配原则。它通过计收利息的办法解决了合同出资期内出资比例不一致的问题,但是与实际情况不符,且支付利息引起所得税调整等事项,当汇率变动时则出现“实收资本”折合差异,注册会计师在验资时会认为此出资方式为债转股而非以货币出资。 第二种方法:中方出资时作“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合资企业收到股东出资时作“实收资本”。中外方股东在合同规定出资期限内按原出资比例进行分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中方仍按原出资比例计算投资收益;在合同规定期限到期后按实际出资比例分配,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中方改按实际出资比例计算应拥有的合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和新的股权投资差额。这种处理方法也符合有关法规中“各股东按合同规定应在营业执照变更后3个月内出资”的要求,换言之,股东在合同规定期限内任一时点出资均符合规定。这种处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审计人员不但要关注相关会计处理是否到位,还应关注中方和合资企业在编制相应的年度会计报表时,是否披露了上述增资实际到位情况和投资方当年拥有的投资收益比例。 二、外方投入的外币资本银行扣费问题 银行外汇收款均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含国内手续费和国外手续费),境外银行收取的外币资本国外手续费一般由外方承担。国内扣费银行有“内扣法”、“外扣法”两种做法。“内扣法”一般在银行实际收到投资款时直接扣除手续费;“外扣法”是指银行收到外汇款时以收到金额入账,手续费另外扣除。 合资企业对外扣手续费一般作“财务费用——手续费”支出处理,对内扣手续费在实务中有两种处理办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实收资本的定义以实际收到金额入账,但外方在出资时已按照出资合同规定的金额付款,若国内银行扣费由外方承担,其难以理解。第二种方法:国内扣费经股东各方确认后作为“财务费用——手续费”处理,按外方实际出资额作为实收资本入账。这种处理方法相比较而言,更能够为各方所接受。 审计人员在对外币资本手续费问题实施审计时,一定要在弄清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发表恰如其分的审计意见,切不可主观臆断。 审计表 1.取得或编制实收资本(股本)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账、总账和报表有关项目的余额进行核对。对于股份制公司,应与公司股东登记簿进行核对。2.索取法定验资机构对实收资本(股本)的验资报告、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批准文件及公司合同章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中有关注册资本的规定,检查投入资本是否真实存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记录完整(1)检查出资方式、出资币种是否符合有关规定。(2)检查投入的现金是否已确实存入企业的开户银行,并与银行进账单进行核对。(3)检查投入的实物评估、确认的合法性,验收手续的合规性,并应检查其所有权是否确属投资方。(4)检查投入的无形资产是否具有相应的证明文件,有关的技术资料是否已办妥接收手续,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经法定机构评估。吸收投资者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资是否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20%;超过20%的,是否经有关部门检查批准。(5)核实股份制公司发行股票的种类、股票面值、以及总股份等。 3.检查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 检查增加或减少实收资本(股本)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检查增加或减少实收资本(股本)的理由是否充分,变更登记手续是否齐全、合规。 (3)检查增加或减少实收资本(股本)的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实收资本(股本)的余额是否正确。 (4)检查外币出资的外币折算是否符合规定,外币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检查实收资本(股本)是否已在会计报表中恰当披露。重点检查是否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采用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 ①股本的种类、各类股本金额及股份发行数额、每股股票的面值。 ②本会计期间内发行的股票和可转换债券涉及所有者权益的重大事项,如特殊的股利分配权、转换权利、转换条件。 参考资料[1] 慧聪网 http://info.ceo.hc360.com/2005/10/24083518124.shtml[2] 育路财会站 http://www.yuloo.com/kjks/kj-qtks/shenji/zhenti/2008-09-26/122384.html
损益审计是指对企业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产品(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等会计项目所进行的审计。 内容 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培训班 企业的损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最后成果。对损益审计,主要是审查收入的取得,成本费用的耗费和开支,利润的实现和分配是否合规、真实、正确。因此,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审计。 1.收入审计。 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因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各项收入,主要包括产品(商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收入审计要点如下: (1) 产品(商品)销售收入。 完整性:审查确认有无各种虚减、漏列、隐匿销售收入,如错开、不开、篡改、销毁发票或以收据、调拨单代替发票等手段隐匿销售收入;通过以货易货方式隐匿销售收入;通过往来帐、营业外收入、预收货款、其他成本费用帐户漏列和虚减销售收入等情况。 计价:审查销售价格与规定价格或价目表的一致性;审查确认销售收入净额是否等于销售收入抵减销售折扣、折让及销售退回。对于商品流通企业而言,要查明总额法与净额法的选用与各期运用的一致性。 分类:查明企业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一般销售与分期付款销售等进行分类核算的正确性。 截止日:查明企业确定的销售实现时点的正确性;查明结帐日前后销售收入计入的会计期间是否正确。 帐务正确性:审查确认销售收入总帐与明细帐的一致性;审查销售收入明细帐与应收帐款明细帐的对应性。 所有权:审查寄销与代销业务的正确性。 合法性:审查销售计价、分类、入帐核算与财务制度的一致性;审查销售业务与计划、合同的一致性;审查销售发票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2)其他销售收入。 其他销售收入审计除与产品(商品)销售收入审计的共同点外,应侧重于合法性目标上。如,入帐依据的充分性、会计记录的完整性以及计算的正确性。 2.成本费用审计。 成本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产品(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各项直接支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商品流通企业为商品进价)、间接支出(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商品流通企业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制造成本的审计要点: 真实性:审查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是否属于应计入的费用,有无有高估、虚列、乱挤成本现象,有无将非生产费用、在建工程支出、管理费用计入成本等问题。 完整性:审查应该计入生产成本的费用是否都已经计入生产成本,有无低估、漏列、虚减成本现象。 计价:审查成本核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各期运用的一致性;审查成本计算单中总成本及单位成本的正确性。 分类:审查应计入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费用界限的划分是否正确;审查各种不同产品费用的界限划分是否正确;审查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费用的界限划分是否正确;审查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费用的界限划分是否正确。 截止日:查明企业成本核算是否严格遵循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地划分了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界限;查明待摊费用摊销和预提费用计提的合理性。 合法性:审查企业各项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与财务制度的一致性;审查成本核算方法的选用与财务制度的一致性。 期间费用审计的侧重点是:各项期间费用的计提、使用、摊销、列支的合法性和帐务处理以及损益表列示的正确性。 重点与方法 1.审查销售收入、代购代销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是否真实,计价是否正确,有无人为调节利润,虚增、隐匿、转移、截留收入私设账外账等违纪违规的问题; 2.审查销售成本、销售折扣与折让、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是否真实、合规,有无多转或少转销售成本、多计或少计销售折扣与折让的问题,有无乱列、虚列、多列其他业务支出和营业外支出的问题; 3.审查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是否真实、合规,有无乱挤乱摊乱提成本费用或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问题; 4.审查销售税金及附加计提是否正确,有无隐瞒收入偷漏税或已计提不缴税的问题; 5.审查投资收益,包括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是否真实、合规,是否将投资分得的利润、利息、股红等作为投资收益入账、有无将应计入收入账的收益款转为往来款挂账的问题;以实物形式收取的投资收益,是否作价入账,有无私分或转为账外财产的问题; 6.审查企业发生的汇兑损益是否真实、合法,外币与人民币的折合率是否正确,有无多折或少折的问题。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汇兑损益,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是否计入了固定资产购建成本,有无列入当期财务费用的问题; 7.审查企业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正确性、合规性,有无将不得扣除的项目在计算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8.审查利润分配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以投资分利为名,转移企业利润的问题,有无不按规定的分配比例,多分或少分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仅是企业审计实务,而审计工作不仅仅在于查账,它的内涵和外延是非常广泛的。审计工作与时俱进,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审计工作自身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是推动审计发展的动力。企业的基本目标是生存和发展。审计不但要维护企业的生存,更要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现代企业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大发展,在审计范围上,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并重,拓宽了审计范围,丰富了审计内容,使审计工作更加全面、完善;在审计方式上,更强调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并举,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结合,审计作用效果更加明显。审计工作不能局限于查错纠弊,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评价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着重发现和披露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使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堵塞经营漏洞;促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参考资料 [1] 中国审计论文网 http://www.iaudit.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082
什么是损益表审计损益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合规性、合法性、正确性进行审查,验证企业所反映的在这一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可靠,为报表使用者进行分析和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审查“损益表”时应重点考核企业的资本利润率,以反映所有者投资的盈利水平。对相关明细表的审查,主要看实现利润的真实性。同时,还应注意利润的分配,是否按法定比例提取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除了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金外,主要用于弥补亏损;利润分配的顺序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还应注意损益表与业务状况变动表的有关科目是否一致。 损益表审计的内容1、检查损益表内各项目填列是否完整,有无漏填、错填;核对各项目数字之间的勾稽关系。2、检查损益表与其他报表的勾稽关系,特别注意核对损益表所列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及附加的本年发生数,是否与其附表数一致,损益表所列净利润是否与利润分配表数字一致。3、核对损益表各项目数字与相关的总帐、明细帐数字是否相符,同时通过分析核对,发现有关损益项目数字的变化是否异常,并对疑点作进一步检查。4、结合对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利润分配等有关明细帐的检查,核实成本费用、各项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等项数字是否准确,必要时要检查有关原始凭证。5、结合对纳税调整的检查,核实所得税的计算是否正确,对各扣除项目进行详查,审查有关明细帐和原始凭证,注意有无多列扣除项目或扣除金额超过标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