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绿色装卸搬运[1] 绿色装卸搬运是指为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粉尘烟雾等污染物而采取的现代化的装卸搬运手段及措施。 在货物集散地,尽量减少泄漏和损坏,杜绝粉尘、烟雾污染。清洗货车的废水必须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在货物集散地要采用防尘装置,制定最高容许的高度标准。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理和排放,加强现场的管理和监督。 绿色装卸搬运的措施[2] 首先,要消除无效搬运。要提高搬运纯度,搬运必要的物资,如有些物资要去除杂质之后再搬运比较合理;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无效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充分发挥搬运机器的能力和装载空间;中空的物件可以填装其他小物品再进行搬运;减少倒搬次数,作业次数增多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还增加物品损坏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无效搬运次数的增加会使装卸搬运中的粉尘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要提高搬运活性。放在仓库的物品都是待运物品,应使之处在易于移动的状态(即“搬运活性”,指在装卸搬运作业的物资进行搬运装卸作业的方便性)。物品放置时要有利于下次搬运,如装于容器内并垫放在物品较散放于地面的物品易于搬运。在装上时要考虑便于卸下,在入库时要考虑便于出库,还要创造易于搬运的环境和使用易于搬运的包装。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搬运装卸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可能造成的污染程度。 再次,注意货物集散场地的污染防护工作。在货物集散地,尽量减少泄露和损坏,杜绝粉尘;清洗货车的废水要在处理后排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货物集散地要采用防尘装置,制定最高容许度标准;废水应集中收集、处理和排放,加强现场的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 周启蕾.《物流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 李卫东.《物流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海尔物流简介 海尔物流成立于1999年,依托海尔集团的先进管理理念以及海尔集团的强大资源网络构建海尔物流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最有竞争力的综合物流集成服务,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海尔物流注重整个供应链全流程最优与同步工程,不断消除企业内部与外部环节的重复、无效的劳动,让资源在每一个过程中流动时都实现增值,使物流业务能够支持客户实现快速获取定单与满足定单的目标; ●海尔物流凭借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物流技术应用,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首家“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也先后获得“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中国物流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和“最佳家电物流企业”等殊荣。 内向物流 海尔市场链流程再造与创新过程中,JIT采购配送中心整合海尔集团的采购与配送业务,形成了极具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JIT采购及配送体系: 海尔物流JIT采购管理体系:实现为订单而采购,降低物流采购成本;推行VMI模式,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与供应商的双赢合作。目前,JIT采购面向包括50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实施全球化采购业务,在全面推进实施寄售采购模式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到位的第三方服务业务。 海尔物流JIT配送管理体系:提高原材料配送的效率,“革传统仓库管理的命”,通过建立了两个现代智能化的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及利用ERP 物流信息管理手段对库存进行控制,实现JIT配送模式。从物流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到车间物料配送的“看板”管理系统、定置管理系统、物耗监测和补充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标。 目前,JIT配送全面推广信息替代库存,使用电子标签、条码扫描等国际先进的无纸化办公方法,实现物料出入库系统自动记账,达到按单采购、按单拉料、按单拣配、按单核算投入产出、按单计酬的目标。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看单配送体系。 先进的JIT采购及配送管理体系、丰富的实践运作经验、强大的信息系统,海尔JIT采购配送中心将打造出新时代的采购配送流程。 外向物流 (点击看大图) 海尔物流使用SAP LES系统进行全球物流运作管理 资源管理: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降低物流成本 订单管理:订单信息同步共享,提高订单响应速度 运输管理:配送、运输系统监控,在途库存监控 仓库管理:库存信息共享、实时查询,库存报警 KPI分析:物流节点kpi自动取数,提高了效率。 海尔物流使用HLES系统,进行产品先进先出、窜货、超期库存等管理,红色是每一个扫描点。 物流服务 1)循环取料&过站物流服务 海尔物流在一级配送网络、区域内分拨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间配送体系。各配送中心的网络,除了能满足区域内配送外,还建立了直接送达其他配送中心的区域间配送网络,使以前的单点和线,形成星罗棋布的网,形成完善的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与返回物流体系。目前网络的类别有:零担、班车、专线、整车配送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大批量订单,提供“B2B,B2C的门对门”的运输配送。零散、小批量的订单,以运筹优化的观点,安排合理的配送计划,实现一线多点配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24小时物流服务,形成一个以干线运输、区域配送、城市配送三级连动的运输配送体系;同时配合海尔集团的家电销售网络到三四级的推进,将形成一个深度和广度覆盖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 通过海尔物流网络(区域配送+干线运输+城市配送)构建的客户业务模式。 (点击看大图) VMI业务简介 VMI:Vendor ManagedInventory,即“供应商管理库存”是目前国际上领先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其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或第三方管理库存,并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这种库存管理策略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在大型制造企业中的作用尤其重要。 VMI-HUB:是海尔物流为了集中管理供应商的库存而建立的原材料中转集散中心,供应商大批量、少批次入库,需求方小批量、多频率订单采购出库,集中物流配送既减少供应商的供货成本又提高供货及时率,既减少需求方仓库面积又提高其生产灵活性。 VMI HUB功能与价值 (点击看大图) 给海尔供应商带来的好处 1.提高运作效率。 供应商送货到VMI-HUB,剩下的全部由海尔物流来做,减少了送货环节、实现送货零等待,更重要的是避免了T-1不到位索赔。 2.减少运作环节。 物流VMI是独家可代理供应商向外检报验的机构,把最头疼的报验环节外包,省却供应商无限烦恼。 3.降低运作成本。 当供应商在VMI的库存低于安全库存时,系统自动报警通知供应商补货,按批次不必按定单集中送货,减少送货频次,降低供应商成本。 4.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VMI的信息系统,供应商不但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库存和出入库情况,同时实现了JIT一直要求的T-2备货共享信息,成为真正合格的供应商。 供应链管理&咨询 海尔物流根据海尔集团流程再造的经验可以提供整个供应链管理专家咨询及服务,包含诸如物流网络策略、运输设计、仓储设计和模拟,以及作业改进和库存分析等。通过IT系统形成简单快捷,自动化的流程。 2)增值服务 海尔物流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打码、再包装、扫描等业务,设计业务流程规避风险,保险、货单抵押、再加工等增值服务,使物流服务升级实现精细化物流的目标。 海尔物流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以及每个行业不同的特性,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汽车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家具行业、IT行业、电子电器行业、石化行业等多个领域开展个性化物流方案设计,为GE、SGMW、IKEA、FOXCONN、DOW、AVAYA、伊利、张裕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物流供应链服务。 (点击看大图)
会展物流的界定 会展物流是指为会议、展览、展销、体育及其他各类活动提供的物流服务。关于会展物流的概念,在我国有多种描述,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比较流行的定义是:所谓会展物流,“是为满足参展商展品展览的非凡需要,将展品等非凡商品及时准确地从参展商所在国(地)转移到参展目的地,展览结束后再将展品从展览地运回的过程,包括展览前后的仓储、包装、国内运输、进出口报关和清关、国际运输、展览中的装卸、搬运,以及在此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流动。”另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会展物流“是指展销产品从参展商经由会展中转流向购买者的物理运动过程,它是展销活动供、需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组织者所提供的一种具有后勤保障功能的服务,由会展组织者在综合会展现场多个供需对应体的信息要求后,统一指挥、统一安排、统一协调的会展物资流通体系。” 尽管对会展物流的诠释不同,会展物流的本质是会展相关物品的空间流动与治理。会展物流涵盖了在提供地与会展地之间,对会展材料设备与会展物品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一整套规划、实施和控制过程。会展物流的主体是会展组织者,客体是参展商和购买者。会展物流服务商(ELS,EXHIBITION LOGISTICS SERVER) 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关系到会展能否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会展物流概念的提出,将使会展活动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备。 会展物流作为现代物流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比一般运输、配送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属于高端物流。高端物流代表高质量的专业服务,服务对象一般是高端产品。高端物流服务治理体系与运作模式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高效率、高技术标准、高风险的特征。 会展物流的特点 与传统物流体系相比,现代会展物流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 服务的专业性 会展活动的特点要求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会展物流服务商,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治理水平,必须拥有具备会展物流治理专业技能的人才、畅通的物流渠道、有效的物流配送手段和功能齐全的货物转运与仓储中心、完备的信息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是会展物流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2.流程的时效性 会展物流活动过程控制非常复杂,在时间上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在空间上具有突发的集中性,在需求上具有双向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会展物流服务商提供更高层次的快速反应服务。如何在特定的时空里,满足参展商多种应急需求,是会展能否成功举办的要害。 3.展品的安全性 确保物流过程中的物品安全是会展物流的第一任务。会展活动所需的设备、物品一般由会展组织者采购,而参展商展销产品的运输则在会展组织者的统一调度下自行负责。承运人员在运送过程中要保证物品不发生霉烂、破损、水渍等损害展品原有使用价值的事故,避免因此而造成的供货质量问题导致的会展预备的中断。因此,会展物流服务商必须确保所运送物品不仅及时而且安全的达到目的地,通常还需再返回原地。 4.信息的实时性 信息化是我国会展产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信息传递与共享是保障会展物流治理高效协调运行的重要基础。在会展物流的组织与治理过程中,会展主办方、参展商与物流服务商信息的实时沟通,为会展活动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支持,是会展物流服务商的重要目标之一。会展组织治理者应会同各参展商与物流服务商,不断对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会展物流过程中的具体行动措施。 会展物流的实操技术与治理 会展物流因其特性,更注重科学的服务治理和物流操作流程。一次成功的会展,需要整个会展服务供给链中各节点,包括会展举办方、参展商、物流服务商、展馆方、展位设计服务商等,密切配合,相互合作,协调一致。优秀的会展物流服务商不但能够为参展商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而且可以代替参展商完成参展样品的提货、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搬运、布展,以及人员组织、调度、治理,设备的供给、保养、回收,保险等一系列服务。 会展物流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会展主办方指定物流服务商 提供会展物流服务的供给商一般都是由会展主办方指定。物流服务商根据会展主办方提供的信息与参展商联系,洽谈具体的物流服务需求。在这一阶段,参展商也可以与会展主办方进行沟通,自己选择物流服务商。 2.物流服务方案的设计与完善 承担会展物流业务的物流服务商根据参展商的要求设计物流服务方案,包括了解展品的运输、保管、布展及回收等内容,假如是国际性会议还需要涉及国际保险、报关等服务。在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商需要与参展商充分沟通,才能保证方案符合参展商的需要。 3.物流服务方案的实施 根据会展主办方的展会日程安排,物流服务商依据方案进行展品提货、运输、保管等物流作业,活动过程中要与会展主办方及时沟通。交付展品后,要由参展商进行确认,待展览结束后立即启动下一轮物流或展品回程运输。优秀的物流服务商,还可以为参展商提供布展、展览治理、展品回收处理等一揽子增值服务。 在现实会展活动过程的组织中,展品的运输组织模式主要有四种: (1)参展商自行负责展品运输; (2)参展商自选物流服务商进行展品运输; (3)展览主办方指定会展物流服务商; (4)参展商通过邮寄或快递。 值得关注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参展商使用会展主办方指定的物流服务商效果最好。因为在通常情况下,由会展主办方指定的物流服务商大多是一些有会展物流经验、综合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能够全权代理展会的国内、国际展品物流服务的大型物流企业,与这样的物流供给商合作,服务质量、安全性有一定保障,可省去参展商的许多的后顾之忧。假如企业自己联系物流服务商,最好找正规企业。否则,将会展物流业务交予缺少经验的物流公司难免会有一些意外状况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会展物流的市场状况和发展态势 会展业是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中国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速度加快,国外的资金、治理、技术和人才将更多地进入会展业,开办会展专业公司,或者投资建设现代化展览场馆和展览设施,为我国会展业的腾飞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中国会展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并初步形成中国展览业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格局。 本世纪以来,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迅猛,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可供展览的总面积达260万平方米,超过德国(240万平方米),仅次于美国(615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二。我国已有46种展览会加入了国际展览业协会(UFI)。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主营展览公司3500多家,每年举办展会近4000个,约占全球展览会总量的10%。随着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我国在国际会展业的地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会展大国。 由于会展集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为一体,并具备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等配套功能,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专家测算,会展业本身的利润率大约在20%~50%。国际会展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 ,即会议展览场馆的收入假如是1 ,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 ,可以带动服务、物流、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会展业的乘数效应对第三产业的巨大带动,对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对招商引资的促进有很大作用,使得许多国家的政府及民间机构加入到会展市场竞争的行列,积极发展本国的会展产业。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明确提出把会展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本地区经济增长 “助推器”和支柱产业。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已成为中国的三大展览中心城市,深圳、大连、长春、青岛、南京、苏州等成为地区展览中心城市、宁波、东莞、义乌等形成有特色的地方展览城市。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南沿海会展产业带的形成,以成都、昆明、南宁为支撑的西南会展业产业带的形成,东北会展经济带及中部会展城市经济带五大会展经济产业带框架的形成,标明中国会展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会展不仅连接生产和流通,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电信、银行、广告、餐饮、住宿、购物、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会展业兼有都市集聚效应的基本特征,是典型收益可观的高赢利行业。目前,我国会展业的总收入约占全国GDP的0.05%左右,而德国、美国、新加坡等会展业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0.2%,所以,会展业在我国的增长空间巨大。会展业的发展对会展物流提出了新的需求,拉动了会展物流的兴起与发展。会展物流盈利水平远大于一般物流业10%左右的利润空间,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会展具有展览时间特定、参展企业众多、展览地点分散、展品量小等特点。非凡是在国外举行的展览会议,由于涉及到出口报关、国际运输、国际保险、展品的再处理等环节,需要由会展物流服务商为参展商设计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完成展品的及时调度、运输、仓储、包装、清关、展馆现场操作、布展、运回、保险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及适时监控等任务,以达到在指定的时间内用最低的成本将展品安全运达展览地的目的。这就要求有实力的专业物流公司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治理方法,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承担会展物流服务的重任。 从我国会展物流发展现状来看,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在我国举办的各类会展所采用的物流运作仍然采用传统的展品物流模式。传统展品物流运作模式的弊端较明显,其一是成本较高,服务水平较低。由于展览主办方没有指定物流服务商,各参展商要自己寻找物流供给商,来完成展品从参展商处至展览场馆的运输、储存、保管、装卸等作业,以及展览结束后的回运等工作。因为单一的参展商展品物流量较少,难以争取到较好的价格,单位物流成本较高,参展商也难以获得全面有效的服务。其二是信息不畅,反应滞后。由于没有建立展览主办方、参展商、展馆方、物流服务商共享的有效反应的信息治理系统,物流公司必须与会展组织者事先沟通,告知对方何种展品何时到达展览场馆,展览组织者再与场馆方协商确定展品进馆时间;进馆之后,参展商才能开始展台的搭建、布置、装饰等工作。因为各参展商都有自己的物流供给商,信息的流动发生在众多的物流供给商、展览主办方、场馆方之间,线路繁杂,沟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流通受阻现象,协调困难,导致展品在场馆外滞留或者留给参展商布置展台的时间过短等现象,以致于会展运作过程中由于信息不灵、反应滞后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时有发生。 传统会展物流运作模式仍被广泛采用,凸显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不足之处,成为制约会展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一方面说明,我国会展组织者治理水平较低,或者受限于会展物流的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众多的物流供给商提供的会展物流服务只能达到会展运输商(ETS ,EXHIBITION TRANSPOTATION SERVER)的水平,而不具备会展物流服务商(ELS ,EXHIBITION LOGISTICS SERVER)的功能。目前我国从事会展物流的企业主要是UPS、DHL等外资公司和中远、中展运等国内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国内物流公司一般只能为这些企业提供分包服务。由此可见,中国会展物流目前状况与市场需求尚有一段距离。 会展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国际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这为我国的会展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然而,我国会展物流业的却没有相应的长足发展,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行业规范和有关政策等制约因素外,我国会展物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会展组织者治理水平较低,缺乏整体规划。 中国各地区在发展会展业及会展物流时,会展组织者缺乏现代会展业整体规划和有效治理水平,政企不分,搞地方保护主义。有不少地方政府,一年要举办数次名目各异的“盛会”、 “节日”,甚至只答应本地物流企业参与会展业务的竞标,使会展市场因缺乏竞争而少有活力。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搬家公司为客户提供初级的、低水平的运输、搬运业务,而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却因为地方保护而不能参与竞争,阻碍了我国会展物流企业的成熟壮大。 2. 缺乏有实力的物流服务(供给)商,有效供给不足。 现阶段,国内大多数的物流企业还未完成向现代服务型的物流供给商转变,能为参展商提供的仅是一些最基本的运输、仓储业务,能开展会展物流业务的专业公司却较少。一方面参展商对专业会展物流服务需求强劲;另一方面,虽然会展物流利润较高,但有能力承担会展物流服务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我国几乎没有专门从事会展业务的物流服务商,行业内若干有名气的物流企业也仅是将会展物流服务业务作为自己服务的内容之一,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会展业的要求。 3. 物流服务(供给)商专业技术水平低,服务质量欠佳。 会展主办方在国内很难能挑选一家能满足要求的,有经验的,可以提供全程服务的会展物流专业公司。这一方面是因为会展业务涉及到商务、法律、贸易、营销、治理等诸多专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从业经验的人才,才能设计出优秀的物流方案并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是因为会展业务几乎囊括了运输、保管、保险等所有的物流环节,不同业务之间时间上缺乏连贯,将其作为主营业务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上述因素致使国内的物流企业在开展会展物流业务方面顾虑重重,造成了我国有实力的专业物流供给商较少,会展物流业务开展不畅。 4. 专业人才不足,服务理念落后。 会展物流是一新兴的高端物流行业,而目前国内专业人才不足,符合参展商要求的会展物流经理人更是凤毛麟角。一个完整的会展物流方案是运输、保管、保险、商贸、广告的集合,这就要求会展物流从业人员不但要有广博的商贸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除了把握一般物流知识,具有一般物流技术与治理技能外,还必须对会展业有所了解。对于会展物流服务需要的复合型经济治理人才,需要多方位、多形式的培养,才能造就高水平的专业会展物流人才,给会展商提供更高水准的全程物流服务。而人才的缺乏,将长期制约中国会展物流业的发展。
什么是国际公路货物运输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是指国际货物借助一定的运载工具,沿着公路作跨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的移动过程,起重要的衔接作用。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的特点 1.时差效益; 2.远距离效益; 3.运输质量效益,公路运输装卸环节少,货损货差小,损失比例也较小; 4.公路运输的局限性:载重量小,不适宜装载重件、大件货物,不适宜长途运输,运价通常较水路、铁路高。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的作用 1.公路运输的特点决定了它最适合于短途运输。它可以将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衔接起来,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做到进出口货物运输的“门到门”服务。 2.公路运输可以配合船舶、火车、飞机等运输工具完成运输的全过程,是港口、车站、机场集散货物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鲜活商品、集港疏港抢运,往往能够起到其他运输方式难以起到的作用。可以说,其他运输方式往往要依赖汽车运输来最终完成两端的运输任务。 3.公路运输也是一种独立的运输体系,可以独立完成进出口货物运输的全过程。公路运输是欧洲大陆国家之间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我国的边境贸易运输、港澳货物运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是靠公路运输独立完成的。 4.集装箱货物通过公路运输实现国际多式联运。集装箱由交货点通过公路运到港口装船,或者相反。美国陆桥运输,我国内地通过香港的多式联运都可以通过公路运输来实现。 相关条目 国际海洋货物运输 国际铁路货物运输 国际公路货物运输 国际航空货物运输 国际多式联运 国际物流运输
什么是城市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是指以某个城市的区域范围作为配送范围的配送中心[1]。如联想集团设在各地的仓库就属于这种类型。 城市配送中心所服务的对象大多是零售商,连锁店和生产企业,大多采用和区域配送中心联网的方式运作,以“日配”的服务方式配送。可以说在国内外绝大多数的配送中心都是城市配送中心。如北京的食品配送中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城市配送中心的特点 城市配送中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采用汽车将货物直接送达用户,因为运距短,最经济。 二是开展少批量,多批次,多用户的配送,实行“门到门”式的送货服务。因为汽车送货机动性强,供应快,调度灵活。 相关条目 区域配送中心 国际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 周启蕾.《物流学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
英国ChristianSalvesen物流公司简介 Christian Salvesen PLC traces its origins to a partnership named Salvesen and Turnbull, set up in 1846. Christian Salvesen joined the partnership after he came over from Mandal, Norway in 1851. Later, in 1872, Christian left the partnership and set up Christian Salvesen %26amp; Co based in Leith near Edinburgh, Scotland. Initially the company operated as shipping and forwarding agents, shipbrokers and timber merchants. In the early 1900s, the company developed significant interests in whaling, initially in the Arctic, and then in the Antarctic. They operated from a base at Leith Harbour on the island of South Georgia, South West of the Falkland Islands. In the years 1950-1962 the whaling ships Southern Harvester and Southern Venturer belonged to the company. These ships where floating factories, and the core of a whaling expedition. Each expedition consisted of a floating factory, and about ten whale-catchers. One of the company‘s whale-catchers, Southern Actor, now lies at the whaling museum in Sandefjord, Norway, and is preserved as a floating museum ship. Salvesen exited the whaling industry in 1963 and reinvented itself as a major European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company. In 1985, after many very successful enterepreneurial years, the company went public as a diversified industrial group, with interests in shipping, brick manufacture, housebuilding, cold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and generator hire. As a public company the business focussed on european logistics, buying Swift Transport Services in 1993. The non-logistics businesses were sold during this period. In 2001 the company had 13,630 employees worldwide and annual sales of £830 million. S alvesen have had a torrid time since the early 1990s. A potential take-over by Hays plc in 1996 which could have valued the shares in the 350-400p range did not result in a formal offer. This did however lead to the spin-off of the generator hire business, Aggreko plc in 1997 and the arrival of a new Chief Executive, Edward Roderick, a robust toward rude Scouser who lead the business until his sacking in 2004. During this period a Swedish investor Custos discussed buying the company, and yet again no formal offer was issued to shareholders. In 2004 a merger was proposed with Tdg plc but this failed largely it seems to the pre-merger positioning of key executives from both companies. Today Salvesen is a financial shadow of its former self, a share price in the low 70p‘s level needing to pay proportionally large and unaffordable dividends to its shareholders. It does however remain one of the UK and Western Europe‘s major logistics companies with a reputation for sound operations and robust IT systems.
什么是蜂窝损失 蜂窝损失是由于无效利用存储空间而使存储区域能力损失的百分比。 蜂窝损失的计算 蜂窝损失是用空缺系数H来衡量,但在实际中,货物堆码中蜂窝空缺究竟会出现几个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数据,只能假设一列货物中蜂窝空缺数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则空缺系数H的期望值为: 式中:n—一列货位堆码货物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