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将所需的各种物品(每种物品的需要量不大)配备齐全,凑整装车后由配送据点送达用户。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的特点 这种配送作业水平要求高,配送中心设备要求复杂,配货送货计划难度大,因此需要有高水平的组织工作保证和配合。而且,在实际中,多品种、少批量配送往往伴随多用户、多批次的特点,配送频度往往较高。 配送的特殊作用,主要反映在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中。因此,这中配送方式是在所有配送方式中,一种高水平、高技术的方式。这种方式也与现代社会中的"消费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等新观念刚好相符合。因此,是许多发达国家推崇的方式。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适用范围 各工业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重要原材料、零部件一般需要量大,要求也较均衡,采取直送或单品种大批量配送方式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但是,现代企业生产中,除了需要少数几种主要物资外,从种类数量来看,处于B、C类的物资品种数远高于A类主要物资, 即B、C类的品种数多。但是由于每一品种的需要量不大,如果采取直接运送或大批量的配送方式,由于一次进货批量大,必然造成用户库存增大,库存周期拉长,库存损失严重,必然占用大量资金,所以不能采取直送或大批量配送方法。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向零售品店补充一般生活消费品的配送中,所以以上这些情况中,适合采用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方式。 相关条目 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配套成套配送
什么是加工型配送中心 加工型配送中心是一种根据用户需要对配送物品进行加工,而后实施配送的配送中心[1]。 加工型配送中心的特点 这种配送中心行使加工职能,其加工活动主要有:分装、改包装、集中下料、套裁,初级加工,组装,剪切,表层处理等。闻名于世的麦当劳,肯德基的配送中心就是提供加工服务后向其连锁店配送的典型。在工业、建筑、水泥制品等领域的配送中心同样属于这种类型,如:石家庄水泥配送中心既提供成品混凝土,又提供各种类型的水泥预制件,直接配送至用户。[1] 加工配送中心定位于制造,通常坐落在临近生产工厂。作为装配加工与集中运输生产材料的基地,这种配送中心存在的基本原因是支持制造厂,可以集中运输的费率将产品混合运往客户,这种分类产品的集中运输促进大宗货品交易。但是加工配送中心的实例,目前见到不多。我国上海市和其他城市已开展的配煤配送,配送点中进行了配煤加工,上海六家船厂联建的船板处理配送中心,原物资部北京剪板厂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中心。[2] 相关条目 销售型配送中心 储存型配送中心 供应型配送中心 流通型配送中心 参考文献 ↑ 1.0 1.1 王卫民,石守发,秦明森.中国配送中心模式研究[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现代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作者:赵蕾
物流服务商的基本类型 1、专门服务提供商(Focused Service Provider) 专门服务提供商提供标准的运输或仓储服务给各个行业的用户,通常以资产为基础。那些没有感到市场压力或没有预备好整合或改变供给链结构的企业可以使用专门服务提供商,以解决功能性问题。 根据其核心业务情况,这类企业主要包括: 基于仓储服务的服务商(Warehouse-based),如EXEL、USCO、TIBBET%26amp;BRITTAN 基于运输服务的服务商(Carrier-based),如MAERSK、APL、RYDER 基于货运代理的服务商(Brokerage/Forwarder-based),如BAX、MASA、AEI、EMERY、SCHENKER 基于包裹递送的服务商(Package Carriers),如UPS、FEDEX、TNT 基于信息服务的服务商(Information-based),如ACCENTURE、IBM 2、解决方案提供商(Solution Deliverer) 解决方案提供商大都由传统的专门服务提供商通过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而形成,或者是传统的专门服务提供商的无资产运营的一体化物流分支机构,主要通过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智能化的运输、分拨和仓储解决方案,通过增加分装、拣选和贴标签等功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20世纪70年代,这种新型的物流服务形式在美国逐步形成,被称之为第三方物流(3PL),以物流服务的提供方、需求方以及最终客户三方共赢为特征。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某些行业为专门服务对象,对行业知识有着深入的了解,拥有丰富的行业服务经验。他们可以自己治理一些专门服务提供商,作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以美国联合包裹公司(UPS)的发展历史为例。公司成立于1907年,初期以公路运输为主,至1975年完成全美国所有地区的陆面运输服务。至1978年,受联邦快递(FEDEX)进入航空快递的新兴市场影响,因此进入全美航空快递业务,与联邦快递直接竞争。同年为拓展全球业务,由欧洲市场为前导,逐步扩展其服务国家,至今已服务至全球200多个国家。1993正式成立专业物流子公司,积极推动仓储治理以及物流规划等业务。至2000年更积极投入电子商务,整合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规划、治理,达到五方面的服务。为积极整合航空、路面以及海运多种运方式的整合,提供商品所有者多时效的服务,于2001年购买海运承揽商FRITZ,形成全球一体化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3、供给链创新商(Supply Chain Innovator) 供给链创新商提供客户化的有影响的突破性解决方案,既懂供给链理论,又有行业知识,同时有能力将知识转化为解决方案。咨询公司是一类供给链创新商,第三方物流是另外一类,但目前只有少数具备这样的能力。 二十世纪末,一些大型制造商开始熟悉到要进一步改进绩效,需要针对整个供给链的更加有效的方法,而不只是优化运输、分拨和仓储等单个功能的零星努力。与此同时,I2、MANUGISTICS、DESCARTES等软件商已可以提供成熟的软件来治理供给链信息,并对以前孤立的功能如生产、客户关系治理、仓储和运输等进行整体优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提供供给链治理服务的供给链创新商,如ACCENTURE,SCHNEIDER,RYDER,PENSKE.Bob Evans称之为4PL,并由ACCENTURE公司注册为商标。欧洲则称之为领先物流提供商(Lead Logistics Provider,简称LLP),或领先物流治理商(LLM)。 4PL提供商是供给链的集成者(Integrator),通过整合和治理自身的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给链解决方案。4PL提供的是全面的解决方案,远远超出3PL的外包领域,涉及猜测与需求计划、库存治理、成套服务、采购与订单治理和客户服务治理等。4PL成功的要害是向客户提供最佳服务。4PL借助3PL、技术服务提供商、业务流程治理商的能力来制定解决方案,提供客户更大的跨功能整合和更广泛的运行自主。4PL具有区别于其他服务商的两大特点:一是4PL提供的是全面的供给链解决方案,二是4PL是通过影响整个供给链的能力提供价值。 物流服务的方式与内容 1、物流服务的方式 (1)签订长期合作伙伴协议:从部分区域、业务或产品人手,逐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这是最为普遍的服务方式,如MENLO物流公司与IBM的合作,就经历了从对美国中心物流中心的运输服务,到增加中心物流中心的治理服务,再到增加对欧洲市场的物流服务,最后到提供全球一体化物流服务、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2)系统接管: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系统,接管并拥有车辆、场站、设备和接受原公司员工。接管后,系统可以仍单为此企业服务或与其它公司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享治理成本。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传统大型企业的物流外包中,如USCO物流公司系统接管北方电讯(NORTEL)卡尔加里物流中心。 (3)合资:客户保留配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对客户而言,与第三方物流的合资提供了注入资本和专业知识的途径,同时又保持了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这种形式在汽车、电子等高附加值行业较为普遍,如RYDER物流公司与通用汽车(GM)的合作。 (4)签订治理型合同:对希望自己拥有物流设施(资产)的客户提供物流治理服务。这种形式在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中比较常见,如以为日用消费品零售业提供物流服务为特色的英国TIBBET%26amp;BRITTAN物流公司就擅长提供物流治理服务。 2、物流服务的内容 目前的物流企业大都定位于根据客户要求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其服务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覆盖企业的整个商务后端。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订单履行:包括以运输为特征的运输模式选择与组织、集货、转运、配送等服务;以仓储为特征的存储、分拣、包装、装配、条形码及其他增值服务。 (2)信息治理:包括订单处理与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与决策、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KPI)监测、治理报告等。 (3)客户交互:包括呼叫中心(CALL CENTER)服务,最终客户的退货处理、安装、调试、维修等销售支持服务等。 (4)相关服务:包括物流系统设计、清关、支付、费用结算,客户销售猜测、客户商品促销等服务。 近年来,物流服务商越来越关注物流规划、治理与咨询层面的服务功能,以实现提升客户经济效益、服务水平及企业竞争力的三大使命。客户使用专业物流公司的绩效体现,也从着重于实体货物的合理流动,转到着重于从物流系统规划、治理以及信息服务方面获取利益。此外,UPS、德国邮政(DPWN)等大型物流企业开始为客户提供代收货款等金融服务,从而实现客户供给链实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与治理 1、物流服务关系的建立 国外货主企业外包物流服务大致经过以下步骤: (1)发出建议书需求(RFP):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确定外包项目的具体需求和衡量指标,并向候选的物流服务商发出RFP。这一步骤的要害是认真分析物流外包的目标,包括: 需要通过外包解决什么问题 预期外包要达到什么效果 外包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是否一致 外包能否使企业更好地专注核心竞争力 最终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外包对客户服务的影响 外包的风险与可承受性 (2)物流企业评估:根据候选物流服务商的反馈并结合调查表(CHECKLIST)综合评估其能力,选定合作伙伴。对物流服务商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规划能力:物流系统规划、解决方案设计、供给链优化; 物流网络:合理分布的区域物流中心与城市配送中心; 运输能力:包裹、零担、整车多种运输模式,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费率谈判及与承运人的关系,集货运输与货运代理; 仓储能力:进、存、出货作业设施、设备、人员,贴条码、贴标签、包装、装配、退货处理等增值服务; 信息水平:计算机、网络设备与应用,物流软件,呼叫中心,信息服务; 治理水平:治理层,标准业务流程(SOP),质量体系(ISO9002),员工培训,企业文化; 服务水平:绩效评价体系(KPI),客户群,客户评价。 (3)商谈与签订委托合同:与选定的物流服务商一起具体制定服务性质和范围,建立绩效评价体系(KPI),确定收费方法如成本利益定价模式(COST PLUS)等。根据美国有关调查统计,目前常用的KPI主要包括订单履行率、及时送货率、物品完好率、物流成本降低、交货周期缩短、库存水平下降、最终客户满足度等。合同谈判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KPI及其基准、服务费率、问题解决机制、保险与责任、利益分享等。 (4)物流业务交接:在签订合同后,物流服务供需双方需要认真进行业务交接,要害是确定合适的人员,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能够迅速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使其达到服务要求。 2、物流服务关系的治理 为保证外包物流服务的成功,国外物流服务供需双方不仅重视建立良好的物流服务关系,还十分重视在服务全过程治理好合作关系,包括: (1)建立绩效监测与评估制度:为了保证物流服务的质量,应与物流合作伙伴共同商定绩效监测与评估制度,使合作关系透明化。通常合作双方应保持运作层天天的交流、治理层每月的绩效评估以及不定期的检查与年度评估。 (2)持续改进的激励机制:要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必须建立持续改进的激励机制,如采用利益分享模式(Gain-Sharing)。一般来讲,物流服务商与客户的合作要经历一个从战术配合到战略交互的发展过程,包括: 满足客户需求:合作开始时,物流服务商要做到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具有良好的响应性,使客户感到轻易合作,并保持客户服务质量; 超出客户期望值:随着合作的深入,物流服务商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增强服务的主动性,非凡要提高信息系统能力,努力使物流服务超出客户的期望值; 参与和满足客户需求:在熟悉客户物流运作后,物流服务商应主动了解客户新的物流需求,参与发掘客户物流改进机会,实现从战术配合向战略交互的转变; 赢得客户信任:物流服务商努力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最终赢得客户信任,双方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四、几点启示 1、物流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第三方物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以来,一直在稳步发展。据估算,美国2000年第三方物流为564亿,年增长24%.1998年欧洲物流市场总值1460亿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为380亿,占26%.2000年到2004年,全球与电子商务相关的物流市场将由420亿美元增加至2740亿美元,其中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份额分别为110亿和1000亿美元,混合年增长率达70%.与此同时,国外的第三方物流越来越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客户定制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不断创造新的增值服务内容,并出现了电子物流、第四方物流等新的服务形式。相比而言,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刚刚起步,一方面,需要货主企业强化现代物流意识,改进物流运作方式;另一方面,需要物流服务商采取灵活的服务形式,拓宽物流服务内容。如此,则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物流企业日益规模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长和跨国公司合并其国际物流运行,第三方物流不断向国外扩展以治理货物在全球各地的移动。目前的约1000家第三方物流将逐渐淘汰和合并,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将与物流软件企业结盟。只要少数大型、资金雄厚的第三方物流将继续具备技术、专长和创造性来处理最庞大、最复杂和完全一体化的供给链项目。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美国运输企业间的并购数达23件,并购总金额达6.25亿美元。德国邮政从1997到1999年间,先后并购8家欧美物流企业,成为欧洲最大的全球一体化物流服务商。相比而言,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过小,服务能力不足,需要精心打造一批拥有可以信任的品牌、覆盖广泛的物流网络、先进的物流与信息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丰富的运作经验的物流龙头企业,作为我国物流市场的运作主体。 3、物流服务成功的要害因素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点是物流服务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Michael F. Corbett %26amp; Associates公司归纳出物流服务商与客户建立成功关系的十大要害因素为: 沟通(Communications):物流服务商应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相互理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灵活性(Flexibility):物流服务商应对客户的需求变化具有灵活性; 创新(Innovation):物流服务商应不断创造新的增值服务项目,改进对客户的服务; 诚信(Integrity):物流服务商应以与客户实现双赢为目标,努力与客户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个性化服务(Personal Service)物流服务商应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生产率(Productivity):物流服务商应努力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供货周期; 关系治理(Relationship Management):物流服务商应从合作关系的建立到维护与发展中自始至终保持与客户的良好合作; 响应性(Responsiveness):物流服务商应对客户的服务要求表现出良好的响应性; 技术竞争力(Technical Competence):物流服务商应采用先进的物流与信息技术,为改进客户服务提供支撑; 价值(Value):物流服务商应主动参与客户物流合理化空间的发掘,不断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货主企业不愿意选择物流外包,或者不愿意与物流服务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现有的物流服务商及其服务不满足,这就需要物流服务商对照上述因素不断改进服务,努力与客户建立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用成功案例赢得货主企业的信任。
闭环供给链概述 闭环供给链(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简称CLSC)是2003年提出的新物流概念。闭环供给链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给链循环,包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它的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给链除了传统供给链的内容,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的供给链设计原则也适用于闭环供给链。闭环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成为物流与供给链治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早期的供给链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熟悉,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结构,在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求得增长,消费后系统的废弃物又使生态环境恶化。供给链发展到这一阶段,急需进行变革,在传统供给链的基础上新增回收、检测/筛选、再处理、再配送或报废处理等一系列作业环节和相关网络,将各个逆向活动置身于传统供给链框架下,并对原来框架流程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闭环结构,使所有物料都在其中循环流动,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有效治理,减少供给链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即为闭环供给链(Closed-loop Supply Chain, CLSC)。闭环供给链的产生最初源于环境的持续恶化、资源短缺和法律法规的限制等多重压力。欧盟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尤其广泛和深入,广泛采纳扩大生产者责任1及污染者付费原则2,尽量促使环境外部性内部化。这些规定和标准不仅约束欧盟国家的企业,而且对在欧盟国家销售相关产品的企业同样有效,将产品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企业,为欧盟国家企业提供某种零部件的企业等都需要为自己生产的部分承担相应的责任。 经济利益是企业主动或者前瞻性(proactive)地实施闭环供给链的根本原因,是闭环供给链治理为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盈利的直接体现。高效的闭环供给链治理将带来直接效益,如资源投入的减少,库存和分销成本的降低,已恢复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废弃物品的再循环、再利用而且通过有效的恢复处理,还可以间接地给公司带来获利的新机遇,如顾客满足度的提高,更紧密的顾客关系以及环境法规的一致性等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实施闭环供给链策略的可以获取竞争优势,赢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如在欧洲和北美,施乐回收再利用了60%以上的墨盒,1998年~1999年减少了30万吨的垃圾填埋,节约了 45%~60%的制造成本。又如自1990年开始,柯达公司10年内共回收了3.1亿台一次性照相机,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合理化处理后获得巨大收益,这不仅仅是废品回收,而是柯达公司应用闭环供给链策略创造企业价值的一大举措。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道德和伦理责任经常被确定为闭环供给链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认真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企业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无形资产,这将为企业实现闭环供给链治理带来不可低估的效益。例如沃尔沃在1972年成为第一家向全世界公开承认造车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汽车厂商,此后一直致力于环保技术的研发。公司设计生产的Volvo S40汽车,材料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率,全车85%左右的制造材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塑料、含毛毡和木纤维的内装饰材料可回收再利用。内装的皮革完全不含铬,皮革的处理过程采用天然职务药剂硝制皮革,而非化学药剂,不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车体表面金属饰件的处理也不含镍,减少了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车内的纺织品采用通过Oko Tex安全认证的内饰纺织品,完全不含甲醛、氯酚、重金属、杀虫剂和致癌物质,消除了接触性过敏产生的可能性。此外,整车制作过程大量减少了PVC材质的使用,尽量减少对工人及工厂四周地区的人员健康带来危害,提高了企业社会形象。这些细节都表现出了厂家对产品生命周期延长循环策略的重视程度。又如宝马集团为了寻找能源解决方案,25年来不懈地努力,在不牺牲驾驶乐趣的前提下,以开放前瞻的理念和严谨创先的科技在氢技术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先锋成就,把水分解为氢用于汽车驱动能源,解除汽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使人类摆脱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靠,并于2004年在中国科技馆设计面积达160平米的清洁能源展区,将推动氢知识的普及作为宝马集团的社会责任。 尽管实施闭环供给链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如:企业缺乏闭环供给链的意识;构建逆向供给链系统需要考虑多种再制造成本;产品恢复等相关重要问题的复杂性;销售已使用过的产品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闭环供给链的设计要面对诸多不确定性问题;某些产品实施闭环供给链时存在较大困难,如易腐烂变质的产品。但闭环供给链在电子、汽车、机械等行业应用已成为成功的典范。 闭环供给链所面向的系统无论从其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超越了传统供给链,它不是简单的“正向+逆向”,涉及从战略层到运作层的一系列变化,其复杂程度和难度都远超过正向供给链。闭环供给链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该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筑“强环境绩效”方面,闭环供给链表现出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传统供给链,已成为供给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闭环供给链的特点 (1)除了考虑成本和服务外,还要考虑环境因素,使目标函数更加复杂。 (2)系统更加复杂。封闭的系统中增加了逆向的废旧产品流,而且与正向的商品流相互作用,在商品的供给或废旧产品的收集方面,其数量、质量、时间等具有不确定性。 (3)推 / 拉特性。废旧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经常不匹配。“生产”也就是旧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即生产商对废旧产品的需求不协调。 (4)“供给商”多“客户”少。逆向供给链的“原材料”是使用过的废旧产品,与正向供给链不同的是,虽然有很多的“原材料”来源,而且废旧产品是以很小的成本或几乎没有成本进入逆向供给链,但由于废旧产品只有很低的价值,使得对此业务有爱好的企业客户很少。 (5)未开发的市场机会。环保的要求是创造新市场的基础,甚至会导致现有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市场的重组,在这种重组中,原先的废料可能变成有用的产品。 闭环供给链独有的设计原则 根据闭环供给链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给链除了传统供给链的内容,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的供给链设计原则也适用于闭环供给链(当然有些情况下需要作一些调整),下面对闭环供给链独有的设计原则进行研究。 (1)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约束供给商 选择符合可持续性发展标准的供给商需要增加额外的选择标准,如必须为供给商解决两难的悖论:生产可重复使用的零配件的供给商可能因此失去大部分业务。这种损失应该得到补偿,可以将维修等业务外包给原始制造商,-方面原始制造商具有专业的业务知识和设备,可以提供较好的服务,另一方面供给商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以便于产品回收。 (2)利用会计系统核算产品或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及其产生的环境影响 首先,开发设计出的可回收产品,应该具有下列特点:经久耐用、可重复使用、使用后可无害化回收、在废弃处置时对环境友好;其次产品功能应具有可扩展性,这样在使用时能提高生态效益和可再用性;再次,设计产品应遵循模块化、标准化原则,这样可以使维修更加轻易、部件和物料可重复使用(甚至可以跨供给链使用)。 (3)善于利用各种治理方法 IS09000-14000、生命周期评估方法、环境会计方法等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举例来说,使用较少的能源不但对环境有好处,而且由于减少成本而对公司也有利,同时又避免了潜在的环境法律责任。善于利用这些治理方法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了取代不可再生资源和具有污染的技术,企业应尽量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以便减少能源消耗。 (4)建立新的市场 环保要求会引发建立某些特定物料的新市场,也可能引发生产过程中现有物料流程的重组。借助于新技术,以前作为废物处理的物料会变成有用的副产品。处置设施应尽可能地接近终端消费者,这样可以便捷地运送来自消费者的废旧产品,此外,企业应尽可能提供废弃物处理服务。 (5)应付不确定因素 在回收的产品中,只有部分是有价值的,但正确猜测哪些部分有价值比较困难,因此用来区分回流产品中有用部分和无用部分的分类 /测试工作需要分散进行。由于逆向渠道固有的推 /拉特性,即使在完美信息状态下,在回收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也存在着不匹配问题和回收渠道的选择问题。从事物料和能源经营的企业应该进行一定的预备,使自己能对治理和流程中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变化的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推动设计的变化,为了达到生态最优化,必须多研究一些备用的设计方案。 (6)对物流网络设计与回收方法进行匹配 有些研究者对成本和服务驱动式的网络设计进行了案例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与传统的正向物流相比,闭环供给链有一些明显不同的特点,尤其在流程方面。产品回收网络的典型特点是它包括:专门从事收集与运输的汇聚部分、将可再用产品配送到市场的发散部分、与回收处理各个环节有关的中间部分。他们对物料回收、再制造、可再用部件、可再用包装、保修和商业回收等的网络进行了区分,这些网络类型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者之间的合作等方面不同。 (7)提高再循环的设计 关于环境驱动式网络设计,有研究者从闭环供给链的角度分析了电池回收问题,讨论了许多网络设计方法,环境因素影响着网络的拓扑结构、参与者的角色、参与者之间的合作。有文章认为产品如何设计是一个要害因素,决策时要考虑模块化、物料类型、供给商的参与程度、可拆解性、生命周期、所用设备的类型、产品中模块/部件的标准化程度,影响决策的参数包括污染的产生、能源的使用、残余废弃物、生命周期成本、生产技术、辅助材料、副产品、可回收性、产品复杂性、产品功能等。 (8)提高回流的质量和比例 有文章从经济和生态标准介绍了优化冰箱供给链的模型。此模型使用了不同的参数类型,如集中式运营、分散式运营、不同的产品设计方法、回收的可行性、回流数量、将要出台的法律等。该文的结论是:除了高效的物流治理和优化的产品设计外,系统的优化程度依靠于回流数量和回流比例。 闭环供给链已应用的领域 目前,闭环供给链已应用于以下领域: (1)法律法规强制要求企业回收处理废弃产品的行业,包括报废汽车(如欧盟的ELV3指令)、废旧电气电子设备(如欧盟的WEEE4指令),及废旧电池等。 (2)企业能够从闭环供给链治理中直接获取经济效益的产品,包括使用过的金属和各类包装材料、废旧汽车、电器、计算机等。 (3)通过接收顾客退换货和渠道退换货来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和增强竞争能力的行业,如B2B和B2C电子商务企业、信息产品制造业等。 闭环供给链与传统的供给链 传统的观念认为遵循可持续发展方针要付出很高的成本,目前还过于理想化,因此建立闭环供给链的公司还很少,即使建立了也是迫于法律的压力。有认为“目前逆向物流的发展状况类似于10至20年前的正向物流”,许多公司常犯的错误有: (1)忽视生命周期法。废旧产品回收中的许多麻烦是由糟糕的产品设计引起的。设计逆向链时应遵循与正向链和谐共处的原则,有时需要对正向链的部分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已有的供给链对逆向供给链的设计具有强烈的影响。对服务进行延伸并提高服务水平可以提高生态效益和产品的可重用性,这一点在使用阶段尤其突出。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可以使产品易于修理及重用,甚至可以跨供给链重用。选择恰当的供给商并让他们参与到产品设计和部件修理活动中。 (2)仅优化预算外的成本。在逆向链中,除了预算外成本,还必须包括折旧成本、与服务有关的规范。在以前的物流文献中,提前期对成本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在逆向物流中的研究还不多。 (3)将可持续性排除在优化方法外。产品必须经久耐用、可重复使用、回收时无公害、废弃处理时对环境友好。将整个系统中的能源使用作为-个优化标准非常重要,对环境来说,使用的能源越少越好,而且减低公司的成本并避免潜在的环境法律责任,这也是业务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了替代或减少不可重用的技术和引起污染的技术,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非常重要。 总之,闭环供给链与传统的供给链有着显著不同的地方,尤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因此需要对传统的设计原则进行扩展,传统的设计原则中有适用于闭环供给链的地方,需要扩展的是必须考虑减少废气排放和废物生成,需要用到诸如生命周期评估法(Life Cycle Assessment)、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 Cycle Costing)等先进工具,因此供给链中的参与者和消费者都需要抱有全新的态度来认真对待。
学校概况 荆楚理工学院座落于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湖北省荆门市,是于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荆门职业技术 校园一角学院、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成的公立省属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院校。前身之一的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84年8月,原名“荆门职业大学”,是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首批城市职业大学之一。1998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荆门职业技术学院”,是以理工、医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管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办学22年,为社会输送了20届专科毕业生近3万人。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沙洋师范学校(中专)升格成立的全日制普通专科高校。原校址位于汉江之滨的沙洋,故而得名。该校始建于1956年,从1970年开始与原武汉大学、原北京外国语学院、原武汉师范学院联合办学,许国璋、章含之、赵德鑫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教授曾在校任教,为江汉平原培养了一大批师范教育人才。1993年起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开始进行大学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试验,2001年根据教育部安排承担了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荆楚理工学院共计占地面积1646.34亩,另有预留发展用地518.74亩。校舍建筑面积58.2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446万元。建有数控技术、印刷工程、口腔工艺技术以及基础物理、电工电子、IPV6网络、临床病理检验等各类实训中心和实验室9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8个。直属附属医院(荆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与非直属附属医院(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医学类专业学生良好的实践场所。大学生体育馆、标准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教学和竞技场地及设施齐全。纸质图书92.3万册,电子图书40万种,纸质现刊2452种电子期刊8000种。学院设有16个二级学院(系部),共有本专科专业点47个,涵盖理、工、教、医、文等13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000人。有专任教师633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共244人(教授31人、其他正高职称19人;副教授166人、其他副高职称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55%;两校还聘请校外兼职教授2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93人(博士、硕士19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49%;另有100人正在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有享受国务院非凡津贴和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3人。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数控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初等教育、护理、口腔医学等几个较有特色的专业。护理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成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写作、高等数学、病理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等5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基础物理实验室通过省级合格评估验收。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基础、制版工艺、外科护理学、教育原理等14种教材,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高级护理专业‘两段制’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获省级其它教学奖励20项。学院先后承担省、市科研课题34项。获地方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8项。教师出版著作30余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138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9篇。被SCI、EI、ISTP检索性期刊摘编论文18篇,1986年创刊的《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二等奖、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第二届全国优秀栏目策划学报等。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9家刊物和数据库收录。在2006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三优”评选中,获优秀学报一等奖。学院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技能有很 宿舍楼会堂夜景大提高。学生集体和个人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中获得优良成绩。学生刘芳艳“携盲母上大学”的事迹受到中共中心宣传部、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名列2006年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荆门职院在2004年湖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综合评估中总分排名第一,2006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2006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15项二级指标获得全优,并有鲜明特色。学院建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所、华夏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近些年教师承担省、市科研课题61项,获地方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获国家专利8项。出版著作40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227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75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等收录18篇、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数学文摘》、《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二、三级专业检索期刊转载、摘编61篇。学院自2003年以来,在省、市领导的支持下,多方筹资实施了总投资达4.5亿元的校园扩建工程,新增校园面积1300亩,新建校舍面积22.55万平方米。扩建工程对学院三个校区都进行了建设,校园面貌焕然一新。非凡是在学院北校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教学群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等建筑拔地而起,新老校区融为一体。一所规划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美丽的园林式大学校园新形象已呈现在人们面前。学院扩建工程,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拓展了良好的空间,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学校位于素有“荆楚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荆门中心城区,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白龙山麓。学校设有16个教学院(部),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000余人,现有专科专业点58个,本科专业点11个,并在今后几年内,以每年6-10个本科专业的速度递增,涵盖理、工、教、医、文等学科门类。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调整专业结构,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数控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初等教育、护理、口腔医学等几个较有特色的专业。写作、高等数学、病理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等5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有16种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高级护理专业‘两段制’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奖,获省级其它教学奖励20项。学校师资队伍不断提高与优化。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0余人(教授31人、其他正高职称19人;副教授166人、其他副高职称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55%;学校还聘请校外兼职教授2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00余人(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49%;另有100余人正在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享受国务院非凡津贴的专家5人。学校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0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著作40余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230余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等收录50余篇、被国内核心期刊收录100余篇。学校教学条件优良。占地面积达2165亩,校舍建筑面积58.29万平方米,校 体育场、教学楼园规划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美丽。目前,学校有三个校区,分别为主校区、虎牙关校区、月亮湖校区,三个校区按照科学设置功能、合理调配的原则,与主校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将重点发展主校区,最终实现一个校区集中办学。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建有数控技术、印刷工程、口腔工艺技术以及基础物理、电工电子、IPv6网络、临床病理检验等各类实训中心和实验室9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8个。纸质图书92.3万册,电子图书40万种,纸质现刊2452种,电子期刊8000种。图书馆建有自动治理系统(ILASⅡ)和两种电子文献数据库。学校坚持以生为本,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正确的办学理念,严格的治理,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学生。刘芳艳同学“携盲母上大学”的事迹受到中共中心宣传部、教育部、中共湖北省委领导关注,被列为2006年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学校以“队伍提高工程”为现代大学建设提供师资保障,以“优势学科孵化工程”为现代大学发展打造战略力量,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营造现代大学人文氛围,以“校园资产资源运营工程”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学校秉承优良办学传统,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人才办学”,逐步实现办“荆门的荆楚理工、湖北的荆楚理工、中国的荆楚理工”的战略蓝图,立足荆门,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努力把荆楚理工学院打造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地方本科院校。 办学理念 荆楚理工学院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不断地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地探索办学道路,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治理、服务一线,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以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以及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工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不断加强专业、课程、教材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教改项目“课程技能双学分制—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全省职业教育研究会一等奖,“高级护理专业‘两段制’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数控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口腔医学等专业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明显的优势。护理专业成为省级重点专业,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成为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有高等数学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有《制版工艺》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外科护理学》 等13本教材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学院先后承担省、市科研课题34项。获地方科技进步奖7项,获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8项。教师出版著作30余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138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9篇。被SCI、EI、ISTP检索性期刊摘编论文18篇,1986年创刊的《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二等奖、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报、第二届全国优秀栏目策划学报等。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9家刊物和数据库收录。在2006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三优”评选中,获优秀学报一等奖。学院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德育工作;多种形式地开展“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教职工以“三育人”为内容的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教书、治理、服务齐育人的强大合力;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创建文明高校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竞赛评选表彰活动,强调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同时,首先学会做人。出现了不少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优秀青年。“刘芳艳携盲母上大学”的事迹感动校园万名学子,感动全国青年学生,受到中共中心宣传部、教育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她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学院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建设先进单位”。 师资力量 荆楚理工学院学校师资队伍不断提高与优化。教职工1100余人,专任教师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0余人(教授31人、其他正高职称19人;副教授166人、其他副高职称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55%;学校还聘请校外兼职教授2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200余人(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49%;另有100余人正在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享受国务院非凡津贴的专家5人。学校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0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著作40余部,主编、参编各类教材230余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等收录50余篇、被国内核心期刊收录100余篇。学校教学条件优良。占地面积达2165亩,校舍建筑面积58.29万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美丽。目前,学校有三个校区,分别为主校区、虎牙关校区、月亮湖校区,三个校区按照科学设置功能、合理调配的原则,与主校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将重点发展主校区,最终实现一个校区集中办学。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建有数控技术、印刷工程、口腔工艺技术以及基础物理、电工电子、IPv6网络、临床病理检验等各类实训中心和实验室9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28个。纸质图书92.3万册,电子图书40万种,纸质现刊2452种,电子期刊8000种。图书馆建有自动治理系统(ILASⅡ)和两种电子文献数据库。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胡忠良胡忠良,男,汉族,湖北沙洋人,1951年3月生,在职大学,1998年6月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74年1月参加工作,197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荆门报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荆门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局长、党委书记,荆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荆门市委副秘书长、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市直机关工委书记,荆门市委常委、秘书长。现任荆楚理工学院党委委员、书记。吴麟章,男,汉族,江西余干人,1969年8月生,博士研究生,2000年8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1986年8月参加工作,200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济南市科技局副处长,武汉科技学院电信学院院长,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常委。现任荆楚理工学院院长、党委委员、副书记。王前新,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沙洋人,1953年6月生,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专项津贴专家。1968年8月参加工作,曾任荆门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荆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现任荆楚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主悔,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苏沛县人,1963年8月生,武汉理工大学治理学博士,教授。1981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航天部第四十二研究所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主任,湖北省枣阳市科技副市长,沙洋县委常委、副县长,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书记、副校长,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书记、校长。现任荆楚理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车定祥,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沙洋人,1955年3月生,在职大学,湖南大学法学本科,研究员。1972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荆门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荆门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正县级)。现任荆楚理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石鸣,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天门人,1957年7月生,在职大学,湖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研究员。1974年10月参加工作,曾任沙洋师范学校副校长、党委书记,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正县级)。现任荆楚理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钱先发,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北京山人,1962年7月生,在职大学,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1981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湖北省京山县副县长,荆沙市委农工部副部长(正县级),西藏加查县委书记,沙洋区委书记,沙洋县委书记,荆门市委副秘书长。现任荆楚理工学院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校园风光 篮球场、网球场学生宿舍体育场教学楼群宿舍楼会堂夜景东门夜景实验楼荆楚理工学院 相关词条 学校教育护理专科本科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白龙山麓校长建筑教师教授体育馆湖南大学篮球场 参考资料 [1]、荆楚理工学院校园网:http://www.jmun.edu.cn/
什么是多式联运单据 多式联运单据是指证实多式联运合同以及证实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货物并负责按照合同条款交付货物的单据。 多式联运单据由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签发,其作用与海运提单相似,既是货物收据也是运输契约的证实、在单据作成指示抬头或不记名抬头时,可作为物权凭证,经背书可以转让。 多式联运单据表面上和联运提单相仿,但联运提单承运人只对自己执行的一段负责,而多式联运承运人对全程负责;联运提单由船公司签发,包括海洋运输在内的全程运输,多式联运单据由多式联运承运人签发,也包括全程运输但多种运输方式中,可以不包含海洋运输。 多式联运单据的分类 1、可转让的多式联运单据 1)多式联运单据以可转让的方式签发时: 应列明按指示或向持票人交付; 如列明按指示交付,须经背书后转让; 如列明向持票人交付,无须背书即可转让; 如签发一套一份以上的正本,应注明正本份数; 如签发任何副本,每份副本均应注明“不可转让副本”字样。 2)只有交出可转让多式联运单据,并在必要时经正式背书,才能向多式联运经营人或其代表提取货物。 3)如签发一套一份以上的可转让多式联运单据正本,而多式联运经营人或其代表已正当地按照其中一份正本交货,该多式联运经营人便已履行其交货责任。 2、不可转让的多式联运单据 1)多式联运单据以不可转让的方式签发时,应指明记名的收货人。 2)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交给此种不可转让的多式联运单据所指明的记名收货人或经收货人通常以书面正式指定的其他人后,该多式联运经营人即已履行其交货责任。 多式联运单据的内容 1、货物品类、识别货物所必需的主要标志、如属危险货物,其危险特性的明确声明、包数或件数、货物的毛重或其他方式表示的数量等,所有这些事项均由发货人提供。 2、货物外表状况。 3、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名称和主要营业所。 4、发货人名称。 5、如经发货人指定收货人,收货人的名称。 6、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货物的地点和日期。 7、交货地点。 8、如经双方明确协议,在交付地点交货的日期或期间。 9、表示该多式联运单据为可转让或不可转让的声明。 10、多式联运单据的签发地点和日期。 11、多式联运经营人或经其授权的人的签字。 12、如经双方明确协议,每种运输方式的运费;或者应由收货人支付的运费,包括用以支付的货币;或者关于运费出收货人支付的其他说明。 13、如在签发多式联运单据时已经确知,预期经过的路线、运输方式和转运地点。 14、如不违反签发多式联运单据所在国的法律,双方同意列入多式联运单据的任何其他事项。 但是以上一项或者多项内容的缺乏,不影响单据作为多式联运单据的性质。假如多式联运经营人知道或者有合理的根据怀疑多式联运单据所列的货物品类、标志、包数或者数量、重量等没有准确地表明实际接管货物的状况,或者无适当方法进行核对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应在多式联运单据上作出保留,注明不符合之处及怀疑根据或无适当核对方法。假如不加批注,则应视为已在多式联运单据上注明货物外表状况的良好。 多式联运单据的签发和保留 多式联运单据的签发: 1、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货物时,应签发一项多式联运单据,该单据应依发货人的选择,或为可转让单据或为不可转让单据。 2、多式联运单据应由多式联运经营人或经他授权的人签字。 3、多式联运单据上的签字,如不违反签发多式联运单据所在国的法律,可以是手签、手签笔迹的复印、打透花字、盖章、符号、或用任何其他机械或电子仪器打出。 4、经发货人同意,可以用任何机械或其他保存第八条所规定的多式联运单据应列明的事项的方式,签发不可转让的多式联运单据。在这种情况下,多式联运经营人在接管货物后,应交给发货人一份可以阅读的单据,载有用此种方式记录的所有事项,就本公约而言,这份单据应视为多式联运单据。 多式联运单据中的保留: 1、假如多式联运经营人或其代表知道、或有合理的根据怀疑多式联运单据所列货物的品类、主要标志、包数或件数、重量或数量等事项没有准确地表明实际接管货物的状况,或无适当方法进行核对,则该多式联运经营人或其代表应在多式联运单据上作出保留,注明不符之处、怀疑的根据、或无适当核对方法。 2、假如多式联运经营人或其代表未在多式联运单据上对货物的外表状况加以批注,则应视为他已在多式联运单据上注明货物的外表状况良好。
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概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和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使企业面临不断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己内部资源的整合难以应付,这就迫使供给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不同实体逐渐走向合作,进而交织成供给链,市场的竞争已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供给链与供给链之间的竞争。供给链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科层中间的组织形态,同科层组织一样也需要治理,供给链的治理涉及到治理的环境、边界目标、结构、模式、机制与绩效等多个方面,供给链治理机制是供给链治理的核心,信任治理机制是供给链中的基本治理机制。 供给链治理的特点 治理是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治理机制,它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在科层组织与市场中,治理机制都居于核心的地位,在供给链这种介于科层和市场中间的组织形态中,治理机制同样居于核心地位。 然而,供给链在带来资源共享、快速反应、成本降低等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治理挑战。由于供给链打破了传统科层组织机构的界线,是一种介于市场与科层中间的网络组织,因此,供给链的治理机制不同于市场机制和单个企业的机制。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关系既不是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也不是单一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关系,供给链实体成员对等,无法通过上级命令来解决各种冲突问题,而且由于供给链具有动态性、网络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供给链治理与科层组织相比,可能存在“治理断层”,即科层制下的单一企业有可能在本企业实行完全的控制,而在供给链中只可能实行部分控制,治理的断层极其需要一种合适的“管控软件”即治理工具。这个治理工具应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既关注组成供给链的单个节点企业的治理,也要关注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治理,非凡是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治理更为重要。 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的功能 信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心理现象,人们曾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对信任进行过讨论。如沙贝尔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有人认为信任是信仰与依靠,如维兹认为信任是一个组织的信仰,它的需要将在未来由另一个伙伴的行为满足。墨尔曼认为,信任是依靠于可信任的交易伙伴的意愿。阿罗指出,信任是经济交往的润滑剂,世界上很多经济落后现象最终可以归结为缺少信任。赫西则提出,信任是很多经济交易所必需的公共品德。而梅耶尔、大维与司考曼则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尽管一方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但它却愿意放弃这种能力而相信另一方会自觉地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 在经济行为中,权力、市场和信任作为促成和维系合作的三种机制,也是三种最基本的治理工具,它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 简化功能。卢曼指出,信任属于一种系统简化机制,通过信任可以降低环境的复杂性和系统的复杂性,因而具有简化功能。 约束功能。信任的约束功能依靠于另外两个概念:不信任和声誉,这两种方式都使得我们免除了继续搜索信息的重负和犹豫不决对工作与时机的贻误。 决策功能。在决策理论中,理性选择模型占据支配地位,但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信任发挥着重要的决策功能,组织依据是否存在信任做出如何往来的决定,信任影响着组织的行动选择。 协调功能。信任不仅是合作关系形成的催化剂,也是彼此之间互动合作和取得协同效应的基础。信任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社会成员的向心力,可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效率。 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对供给链的重要性 供给链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供给链各节点企业突破传统企业组织有形界限,彼此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供给链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有三种表现形式:供给链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上;运作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系统运行不稳定和控制失效上;环境的不确定性,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策环境的变化给供给链带来的不确定性。正是由于未来太多的不确定性使得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显得弥足珍贵, 信任治理机制就成为供给链治理逻辑的基础性机制,并贯穿于治理逻辑的全过程。 1.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是一种使供给链节点企业自动履约的机制。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使供给链高效运作,有效地规避了合同控制这种强制性治理机制所不能完全消除的合作风险,在交易关系中创造了自我约束的力量,使得供给链节点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大大减少。同时由于信任机制的作用,供给链节点企业间会表现出对彼此意图和行为的高度信心,并引致节点企业之间的自愿合作行为,产生超越合同的理解,并能基于沟通与共享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构建出整个供给链的核心竞争力。 2.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是维系供给链节点企业间效能与存活的重要机制。供给链治理中企业间的信任是保证供给链良好运作的充分必要条件和要害环节。在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结构、组织和文化甚至地域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信任机制可大大降低节点间的协调工作量, 减少供给链的交易成本;信任可促进供给链间的合作,提高整个供给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信任关系的建立避免了供给链中治理的僵化,使企业不必重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 供给链节点间信任影响和决定着节点间的交易行为。从发生学角度理解,信任可以看作节点间交易的核心基础,只有存在信任,节点间才可能认定对方产品或其他资源物有所值,从而达成交易。供给链是由信任所支撑的自组织结构,信任被视为解释供给链产生发展的重要变量。在供给链企业中,信任联结合作各方,节点间的信任是实现供给链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缺乏信任会导致合作的失败。相互信任比能事先猜测、依靠权威或进行谈判等手段更快、更经济地减少供给链内部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并能因此改善供给链的绩效。信任不仅仅是交易的润滑剂,而且是交易的核心。 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的构建 供给链信任治理机制的构建应从信任评审机制、信任产生气制以及信任保障机制三方面进行,见图1示。 (一)信任评审机制 信任评审机制是供给链在选择合作伙伴缔结供给链以及在供给链以后的运作过程中, 对每一合作伙伴和所创建的供给链的市场结构属性、供给链的性质、行为机制、选择者的风险偏好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的一套经常性的、持续的内部评估审核分析机制。通过这套机制的运行,可得到合作伙伴的合作能力、合作相容性和可靠性的综合度量指标。根据信任评审的结果来确定考察对象的信任类型,如高度信任、中度信任或低度信任。 (二)信任产生气制 由于信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存在并且被特定的社会设置的动态性所改变,即信任是社会嵌入的。供给链节点企业是通过与他人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嵌入在一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网络内,存在着普遍的信息交流与学习行为。在供给链构建初期,节点企业彼此把握的信息很少,只能依靠声誉、承诺和合作经历来产生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初始信任;随着时间的演进和供给链企业间的进一步互动,供给链的生命周期、机会主义行为、相互依靠性以及文化与地域差异等因素将对供给链中产生持续信任发挥重要作用。这个动态过程如图2所示。 供给链治理中信任产生气制强调的是供给链节点的持续互动机制的建立,它包括节点自身核心能力的增强以及节点间的信息渠道、学习机制的建立,也包括整个社会的声誉形成机制和声誉传递机制的完善。 (三)信任保障机制 信任保障机制主要是对供给链节点间的信任关系进行控制和治理以避免误信或信任过度所带来的损失。 这套机制的重点是提高欺骗的成本、增加合作的收益以及利益分配的公平。要提高欺骗的成本, 一方面可通过制定完善的合同约束机制,使违约方因为背叛协议而必须承担违约责任以及高额的诉讼费用超过违约获得的利益。另外,还可以通过节点企业相互间的不可撤回性投资来“锁住”对方,达到荣辱与共。双方企业必须像关心自己的利益一样关心其他成员的兴衰成败,从根本上消除通过背叛得益的可能性。增加合作的收益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供给链为节点企业提供隐性“担保”。当供给链拥有一定的无形资产(如商誉、商标等) ,尤其当供给链在整个行业中占有非凡的地位(如它的技术指标已成为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 时,合作的收益性就显而易见。利益分配的公平既包括利益分配结果的公平也包括分配的程序公平,而程序公平对合作关系所产生的效果比分配公平强得多。程序公平是指合作各方在处理问题及相互交往中程序和政策上的公平。程序公平意味着交往中没有歧视性的处事方式或政策。对公平的熟悉能够从总体上增加目标的一致性,从而诱导有利于双方合作关系的行为, 减少监督的必要性。 为保证供给链节点企业间的利益分配的公平,供给链利益分配机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利益共享原则;风险相关原则;投资相关原则;参与约束原则;持续沟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