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同度量因素:使若干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度到可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 计算公式 同度量因素 是指批发不能相加的总体过渡到能够相加的总体的因素。为了计算总指数,必须把不能同度量的单位变为可以相加的指标,变成可以相加指标的关键是求出同度量因素。这个因素可以根据有关的经济方程式来确定,如: 单位产品价格×产品产量=产品产值 p×q=pq 单位产品成本×产品产量=总成本 z×q=zq 在以上方程式的右边,是经过同度量因素的作用,而可以相加或合并的总体。上面方程式左边第一个乘数为质量指标,第二个为数量指标。如果要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如产品产量),那么就可以用以上方程式的第一个乘数(如价格单位产品成本)作为同度量因素,即由于价格或单位成本的作用,使得不能相加的各种产品的产量变成了可以相加价值指标;对于质量指标指数可以采用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在计算总指数过程中,同度量因素除了首先起着同度量的作用外,同时还起着权数的作用。
美国1979年曾债务违约 耗费纳税人数十亿美元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上周日美国媒体再次密集报道了如美国无法及时提高债务上限而可能面临的后果。但是,媒体忘记了美国预算史上一个罕为人知的片段,1979年美国确实在一些债务偿付上构成了违约,随后又不得不为后果买单,最终耗费美国纳税人数十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CBS《国家面对面》栏目上称,不作为“将给美国经济带来灾难,没有哪个负责任的领导人希望见到这个国家历史上首次不偿付债务,不承担其责任”。 而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Jim DeMint则在《福克斯周日新闻》上指责盖特纳在玩“小鸡游戏”(注:指制造危险情境赌对方会让步的冒险游戏),并称他的警告是不负责任的。DeMint称:“那当然会给政府工作带去一些干扰,但8月2日并不是最终期限,我们不该匆忙行动,达成一项糟糕的协议。” DeMint这一表态回应了一些保守派人士对潜在债务违约的轻视看法。 事实上,美国在1979年春季曾发生短暂的违约事件,如果国会山的僵局持续下去,这一事件可为随之而来的问题和代价提供一种比较。当时,就同现在一样,国会两党在债务限额问题上上演“小鸡游戏”,最终将债务上限提升至8300亿美元(今日债务上限已经达到14.3万亿美元),而该协议是在时任财长W. Michael Blumenthal发出美国即将在几个小时后史上首次债务违约的警告后才达成的。 这一最后时刻的决定,夹杂着大量涌入的对美国国债的需求,以及处理文书问题时发生的技术问题,导致1979年4、5月到期证券持有人未能及时得到偿付,这一拖延偿付涉及数千起交易。 Ball State University金融学教授Terry Zivney表示,“你经常听到人们议论,‘政府从不违约’。事实却是,是的,政府会违约。违约金额也许很小,可能是无意为之,但确实发生了。Zivney曾与人共同发表名为《当美国债务违约发生时》的论文。 整体来说,这次事件引发了一次小波澜。财政部没能及时偿付1.2亿美元债务,考虑到全球对美国债务的大额投资,即使在当时这仍是个小数目。一些投资者发起了对美国政府的集体诉讼,要求补偿因拖延偿付造成的损失,并最终得到了延期款项的利息补偿。美国国债之后仍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投资。财政部官员在当时和现在一直认为这个事件并不构成违约,仅仅是由内部问题造成的偿付拖延。 乔治敦大学经济学教授Jim Angel称:“这一事件很快就被遗忘了。”然而Zivney及其同事Dick Marcus的研究发现,即使是短期的拖延偿付也代价高昂。两位学者在结论中称,“一系列的违约造成了利率的持久增长,增幅超过0.5个百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造成国家债务应付利息增长了几十亿美元,而这些费用都是由纳税人承担的。” 该报告称:“这个事件的最初影响很小,因为只有新增债务受到了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债务到期后再融资时就会面对一个更高的利率,债务违约的全部成本终于体现了出来。” Zivney称1979年事件带来的后果与今日相比是小巫见大巫,因财政部如在8月2日起无法继续借钱而受影响债券的金额和范围要大得多。但是,就如果美国政府一反常态,进而发生违约而给现实世界造成的可能影响方面,1979年事件可以说提供了一个参考。 Zivney还表示,“这引发了疑虑,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训,市场与个人相比更不容易忘记这件事。”乔治敦大学教授Angel称,彻底消除这种疑虑的最佳办法就是国会能够摆脱政治斗争足够久,确保国家能继续偿付债务。否则,得不到及时偿付的投资人将惩罚美国政府,实际上也就是惩罚美国纳税人。 Angel还表示,“这并不像上帝以摩西之身出现在西奈山上,布道称,‘美国将永远是3A级借贷者。’我们的信誉是我们长久以来赢得的,历史上很多国家曾经伟大过,之后因错误决策而衰退。一个简单的教训是,你必须及时还钱。如若不能,后果很严重。”(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ggregate supply curve)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所有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取决于它们在提供这些产品时所得到的价格,以及它们在生产这些产品时所必须支付的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的费用。因此,总供给曲线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状态。各派经济学家对总供给有不同的分析。 发展演变 在以工资有完全伸缩性的假说和市场完全竞争为基础的古典理论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梁小民,1993,P450,P464)。在这种情形中,无论总需求怎样变化,产出水平都不会发生移动,从而货币表现为中性,此时,货币中性还未做长期与短期的区分。 盯住单目标是可行的情形 与古典学派的工资完全伸缩性假设相反,传统凯恩斯主义认为名义工资是刚性的,由此可以导出向右上升的总供给曲线。在此情况下,货币扩张若能刺激有效需求,则货币就表现为非中性了。即货币能够对产出、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弗里德曼把通货膨胀预期考虑进来,从而区分了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并在此基础上首先区分了货币长期中性与短期非中性(曾令华,2000)。由于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自左向右上下延伸的,从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非中性的。但是由于预期可调整,因而从长期看来,菲利普斯曲线又是垂直的。这又导致了货币的长期中性。 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区分在卢卡斯(Lucas,1972,1975)模型里得到了发展。它表明在通货膨胀预期不变的条件下,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这说明,在短期内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下,通货膨胀预期可快速调整,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这就再一次表明货币政策的长期中性和短期非中性。事实上,在这里,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变动才能影响产出,货币对产出不具有长期效应。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发展(参见戴维·罗默,1999,P358-388;奥利维尔·卜布兰查德,2002,P799-820)也表明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与货币主义和卢卡斯的观点是相近的。但是,由于交错定价、菜单成本以及竞争不充分的存在,即使货币政策能够被准确地预期到,货币政策依然是有效的。因为这三个因素的现实存在会导致工资、价格的粘性,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呈倾斜状态。 不稳定或不确定的总供给曲线使得盯住单目标不可行 坚持稳定币值单一目标的学者,往往援引实际经济周期模型(realbusinesscyclemodels)为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随机技术冲击是经济周期的主要根源,货币因素未被引入模型(戴维·罗默,1999,P188-210)。从而在这种理论中,货币就成了中性的了,即使在短期也是如此。这种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曾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了大的影响(格哈德·伊宁,2002,P6)。但是,由于其前提假设过于严格(完全竞争、完全信息、所有市场出清),很难在现实经济世界找到支撑,所以很快受到了近10多年一系列建立于严格微观经济基础研究上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的挑战(格哈德·伊宁,P6-8)。 对于总供给,西方学者大都同意存在总供给曲线的说法,但是对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和垂直的总供给曲线都被认为是极端的情形。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在短期现实的总供给曲线更多地表现为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水平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反映了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状况。具体来说,当物品市场上价格上升时,厂商可以为生产要素支付更高的报酬,从而就可以使用更多的生产要素,生产更多的产品。 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在世界各国都有大量经验事实作支持。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运行情况也表明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是存在的,总的来说,关于货币政策的作用以及总供给曲线的形状,经济理论上的认识似乎逐渐地趋于一致。 凯恩斯主义 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生产性投入(最重要的是劳动与资本)的数量和这些投入组合的效率(即社会的技术)的决定的。总供给函数(Aggregate supply function)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出(或总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为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这表明,在既定的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供给社会所需求的任何数量产品。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总供给曲线AS是一条水平线。水平的总供给曲线表明,在现行的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任何有需求的产品数量。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当社会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失业时,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之下得到它们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劳动力。当仅仅把工资作为生产成本时,这就意味着生产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价格水平也就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厂商愿意在现行价格之下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隐含在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背后的思想是,由于存在着失业,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他们生产的平均成本因此被假定为不随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在现行价格水平上,企业愿意供给任意所需求的产品数量。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情况仅仅存在于失业较为严重时,例如,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的情况,因此,它仅仅是一种特例。凯恩斯提出这种观点与他的理论产生于1930年代大危机时期和运用了短期分析方法是相关的。 古典总供给曲线 如果说凯恩斯主义总供及曲线显示的是一种极端情形,所谓古典总供给曲线则是另外一种极端情形。 可以看出,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线。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量都是固定不变的。 古典总供给曲线 古典总供给曲线基于下面的假定: 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它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就会下降。反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需求时,货币工资就会提高。简单地说,在古典总供给理论的假定下,劳动市场的运行毫无磨擦,总能维护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被维持,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下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这也就是说,因为全部劳动力都得到了就业,即使价格水平再上升,产量也无法增加,即国民收入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无法再增加了。故而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价格水平无关的垂直线。从长期来看,经济是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古典总供给曲线也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但在短期中,经济并不一定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此,这种古典总供给曲线也是一种特例。 虽然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所依赖的假设,即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受到凯恩斯及其追随者们的指责,但现在大多数西方学者都认为,这条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可以作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于是,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在宏观经济学中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假定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分别为P0和W0,相应地,均衡的实际工资为(W/P)f,按照“古典”经济理论的说法,此时均衡的就业量就是充分就业下的就业量Nf。将Nf代入生产函数,在(a)图中就可得到产出量Yf,这一产量正是前面所说的充分就业产量。由于产量度 Yf对应于价格水平P0从而在(d)图中可以得到点J(Yf,Pf)。如果价格水平从P0下降到P1,在货币工资可变的假定下,货币工资将不能维持在原来的W0水平上,因为在货币工资为W0下,价格水平的下降使得实际工资提高。 总供给曲线 这将导致对劳动的过剩供给,而可变的货币工资因劳动的过剩供给将会下降。因为工人们为了得到工作而互相竞争。于是,图中,货币工资曲线将从W0下降到W1。为了使得劳动市场恢复均衡,货币工资的这种下降同价格水平的下降是成比例的。因此,以前存在的实际工资(W/P)f得以维持不变。在这一实际工资的基础上,就业量仍等于Nf,从而Y仍等于Yf,在图中的(d)图,可得到点K(Yf,P1)。类似地,如果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2,则有伸缩性的货币工资就会从W0上升到W2,以使劳动市场恢复均衡,这时就业量仍为充分就业下的就业量Nf,从而相应的产量也就是充分就业下的产量Yf,于是在图中又得到点R(Yf ,P2)。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考察低于P1和高于P2的其他所有价格水平的情况。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有伸缩性的货币工资都会调整到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确定时为止。因此,对任何价格水平,产量都是充分就业的产量。将图的各点连接起来,便可得到一条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Y f上的垂线LAS,这就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以上两种特殊的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在于所根据的假设不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所根据的假设是,当存在失业时,工资变动不大或根本不能变(即工资具有刚性),从而失业会持续一段时期。古典总供给曲线所根据的假设是,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可以适应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迅速变动,从而通过工资的调节可以使劳动市场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两种情况实际上都不多见,所以,正常的总供给曲线介于这两种特例之间,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相关指标 斜率 总供给曲线 当总需求变动,即总需求曲线移动时,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不同,所引起的价格与国民收入的变动情况也就不同。因此,在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问题时,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大小是很重要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反映了总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大(即总供给曲线较为陡峭),说明总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小(即总供给曲线较为平坦),说明总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 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价格等等。 移动 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相比,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1、自然的和人为的灾祸。 2、技术变动。 3、工资率的变化。 4、生产能力的变动。 总供给曲线的位置是不断变动的。 相关词条 成本决策 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 消费政策 弱平衡理论 危机决策 决策管理 弱平衡理论 企业渠道决策 消费管制 定性预测法 冲突分析 群体决策 贝叶斯法则 企业创新决策 价格政策 亚当·斯密 定量预测 区位决策 外交决策学 决策支持系统 产业政策 威廉·奥奇 价格政策 江恩理论 威廉·纽曼 琼·伍德沃德 框架效应 松下幸之助 汇率政策 参考资料 1、《工会财务会计百科全书》
什么是工业产品实物销售量 工业产品实物销售量是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上期生产和本期生产)的符合质量要求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成品(半成品)实物数量。 工业产品实物销售量产品实物销售量核算的原则 实物销售量的核算是以产品销售实现为核算原则,即在产品已发出、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收取货款的凭据时,作为销售实现,统计产品销售量。产品销售实现核算的结点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采用送货制销售的,产品如由本企业运输部门发送,以产品出库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如委托专业运输部门发运,则以运输部门承运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 ②采用提货制销售的,以给用户开具的发票和提货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 ③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产品,以企业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为准。 ④采用预收货款销售的,在发出产品时作为销售。产品尚未生产出来,已预收货款或预开提货单的,不能算作销售。 ⑤企业出口销售的商品,陆运以取得承运货物收据或铁路运单,海运以取得出口装船提单,空运以取得空运运单,并向银行办理出口交单的数量、日期为准。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在委托外贸部门代理出口(实行代理制)的情况下,以收到外贸部门代办的运单和银行交单凭证的数量、日期为准。 分清产品销售和预售的界限:预售是指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以前,用户为了购买这种产品事先向工厂支付货款,预售不能算作销售。相反,有些产品采用了分期付款的形式,只要是用户拿到了这个商品,不管货款是否已付清,作为企业已取得了收取货款的凭证就应作为销售。 产品实物销售量的统计范围 ①按合同规定需交用户的供货量,包括交本期合同,补交上期工业产品实物销售量和提前预交下期合同; ②在合同外,按照市场需求、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 ③售予物资部门和商业部门等经营部门的产品; ④售予外贸部门供出口或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 ⑤供给国家储备的产品; ⑥作为商品出售给本企业生活用、基建用或行政部门用的产品。 售出产品退货的处理办法 ①退回报告期内销售的产品,应从本期销售量中扣除;如退回报告期内生产的不合格品,不仅要扣除销售量,同时还要扣除本期生产量。 ②退回报告期以前年度售出的不合格产品,则不再调整销售量和生产量;如退回合格品,则作为其他收入计入产品库存量中。 ③退回修理的产品,修理后仍交原用户的,不作为退货处理,在统计报表上不作反映。修理不好作为不合格品退货处理的,如果是报告期生产销售的,则不仅扣除销售量,而且扣除生产量;如果是报告期以前年度生产销售的产品,则不作处理。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缩写为PQLI) 基本定义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缩写为PQLI)是为测度物质福利的水平而开发的一个综合指标,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该指标是由1975年曾任美国海外开发委员会主席的詹姆斯·格蒙特和客座研究员大卫·莫里斯的指导下,由美国海外开发委员会提出的,于1977年作为测度贫困居民生活质量的方法正式公布,旨在测度世界最贫困国家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构成要素 PQLI由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和识字率三个指标组成。原因有三: ①这三个指标都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是“需要”的基本构成要素; ②每个指标都是很好的综合指数,反映了社会在满足基本需要方面的许多特征,是社会发展成就的综合体现; ③具有广泛的国际可比性,并满足构造综合指数的六条标准。 在进行计算时,以瑞典水平为基准的综合指数,识字率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们生活水平和教育发展程度的反映,对应的预期寿命指数则是由营养、公共卫生、收入及一般环境等指数综合而成的,婴儿死亡率则反映了饮用水的净化程度、居住的环境条件、母亲的健康状况等。 优缺点 PQLI是识字率指数、婴儿死亡率指数和预期寿命指数三者的算术平均值,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但也存在局限性。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首先,它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全部社会福利状况。构成PQLI的3个指标中,反映健康状况的有两个指标,这实际上是赋予健康指标以双倍的权重。这可能适用于最贫穷的国家,但却不适用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对富国更缺乏敏感性。无论如何,仅用三个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显得太粗糙、太简单,因为社会福利的内容是广泛的。因此,根据这一指数并不能断定PQLI高的国家其境况就一定好于PQLI低的国家。应当在指数中包含物质生活质量。即便是最贫穷的人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婴儿存活,希望自己长寿,并有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参与社会生活,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尽快摆脱贫困的物质生活环境。 再次,PQLI只是测度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结果,而未能反映出发展的过程。因而,它只是一个“宏观的”指数,不能反映出具体发展计划或政策的过程及其成就。 最后,在计算方法上采用简单平均,将每个指标看作对发展的作用相同,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 总而言之,PQLI所关心的是发展政策能否成功地满足贫困国家人民的基本需要这一问题,并不力图测度所有的“发展”,也不测度自由、公平、安全或其他无形的东西。同时,它也不包括“生活质量”一词所意指的许多其他社会和心理特征,诸如安全、公平、自由、人权、就业、满意感等。因而它被冠以“physical”生活质量指数的称号,而不是一个全面的“发展”指标。
优缺点 优点:相比传统的房地产评估手段而言,AVMs具有快速、降低成本、前后一致和客观的优点。这不是说尽职的、技术高超的鉴定者缺乏一致性和客观性。但是一个AVM能够显著地节省估价的时间并减少与传统评估过程有关的成本。缺点:主要有三个:首先,它们要依赖所使用数据的精确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其次,AVMs不能用来决定物业的物理状态和相关的市场表现。第三,AVMs永远不能把一个经验丰富的评估师的知识与判断具体化。所以,AVMs适用于一个有相对充足当前数据,物业所处地区相对同质且物业的情况和市场表现相对典型的环境。当数据不足够、地域环境复杂且物业与平均状况和市场表现有显著差距时,AVMs作用就发挥不出来。 因此,最关键的是AVMs的使用者能设计一个合适的使用和执行策略,以便判断贷款的整体信贷风险,并能反映出所使用AVMs的特殊优缺点,特别是物业数据能够支持这些产品。 类型 物业数据管理自动估值模型(AVMs)有三种主要类型:指数模型、偏好模型和混合模型。简介如下: 指数模型,也叫价格指数模型,只需提供销售数据,不需要物业特征。需要采用“重复销售”的回归分析,并需要一个先前的“价格点”来启动运行。这些模型可靠性令人怀疑,因为它们对物业设定了众多的假设条件,却没有提供依据。例如,假设物业的特征自上次销售后保持不变。 偏好模型决定于物业特征。它们针对具体物业(取决于物业位置);需要物业的特征数据以及比较数据;提供了假设的依据;以规则为基础;并提供了统计评估。像指数模型一样,它们也需要有一个先前的价格点来启动运行。这些模型的局限性在于,依赖于一个严格限定的地理区域内的最近销售的数据,而在某些国家只有部分有限的数据。它们也有指数模型同样的弱点——包括假设物业特征保持不变。 混合模型把指数模型和偏好模型的特征结合起来,涵盖了销售数据、物业特征分析、可比销售、以及估税模型。许多卖者,包括房利美都向使用多种手段的AVMs模型转换。 以上是AVMs的简要介绍,有一种说法认为:使用AVMs的主要目的是要设计一种解决方法,并使其服务于所有的贷款发放人的业务和竞争需要,并有利于客户。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困难,减低费用,并帮助所有人拥有自己的房屋和租住可负担房屋的机会。 实用监管 风险评估银行使用(Bank usage)OCC监管下的银行普遍使用AVMs至少五年了。大部分国家银行将这些模型作为发放住房信贷时的初步(“第一眼”)评估工具。银行倾向于使用AVMs是因为它们比传统的评估手段更迅速和便宜,并能支持自动发放功能。OCC的关注点(OCC concerns)在估价单个物业时不准确(Theyare imprecise)。与评估指引不符。AVMs是在相互鉴定/估值指引(12CFR34中没有明确的表述)后引入的模型,且模型不能针对物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对OCC监管大型银行的相关业务的审定工作需要改进。此点在OCC2000-16公告中有详细描述。贷款人对AVMs只有基本的了解。模型分析的资源有限、缺乏准确的方法,对“置信评分”(ConFIDENCE SCORES)概念的理解混乱。AVM数据被用于确定信贷敞口。多数银行的放款矩阵使用信用评分和抵押率(LTV)决定最大的信贷敞口。于是许多银行就积极地采用最大的抵押率。AVMs是在房地产价值快速攀升的阶段开始采用的。银行依靠市场升值来抵补模型的不精确性;AVMs从未在稳定或下跌的市场中被检测过。AVMs造成信贷风险增加。不够精确的工具以及对借款人还款能力有限的分析,等于是增加了信贷风险,从而带来更高的违约损失(LGD)。使用AVMs的银行采取的行动针对OCC对AVMs的担心,大银行采取了以下行动:修改信贷政策来“解决(frame up)”这些监管问题。几家大银行进行押品价值审核,然后讨论OCC的担心并对解决确认中存在的缺陷找出办法。加强检察员对使用AVMs问题的意识和培训。与风险分析部门(RAD)通力合作以便加深对使用AVMs有关风险的了解。RAD参与了主要的检查。保证将来会有个住房顾问来强调对AVM评估的需求,以符合相互鉴定指引和OCC的2000-16号公告。 社会效应 对AVMs的学习过程是事先从监管刊物中得知的,监管部门正在关注、研究并准备针对该模型的弱点提出指引政策。然后再去找AVMs是什么、谁在用、怎么用以及其优缺点;之后了解到该模型已被广泛使用了五年,使用者评价是积极的,AVMs已经被视为是一种先进、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型。银行业人士在接受一个新的管理模式、开发一个新产品、制定一个新政策时,首先要从监管的角度搞清楚,认识监管规定和监管的看法。因为符合和遵循监管要求,是当今商业银行经营需要满足的最基本要素。监管要求所包括的已经不仅是像《商业银行法》这样的法律、规章和标准,也不应该只有法律和政府规章,还应包括立法者和监督人颁布的主要法规、法条和指引、市场公约、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为守则以及适用于银行内部员工的内部行为守则。 [1]
什么是更新改造投资 更新改造投资是指以货币表现的更新改造完成的工作量。一般是指利用企业折旧资金、国家更新改造预算拨款、企业自有资金、国内外技术改造贷款等资金,对现有企、事业单位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包括固定资产更新)以及相应配套的辅助性生产、生活福利设施等工程和有关的工作。更新改造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更新改造建设的实际完成额。 更新改造投资更新改造投资的范围 更新改造统计以独立核算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包括新建单位)作为调查单位,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单独作为一个调查单位。其综合范围为总投资5万元以上的更新改造项目。具体包括:(1)列入中央和各级地方本年更新改造计划的投资单位(项目)和虽未列入本年更新改造计划,但使用上年更新改造计划内结转的投资在本年继续施工的项目;(2)本年更新改造计划内投资与基本建设计划内投资结合安排的对企、事业单位原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的项目和增建主要生产车间、分厂等其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未达到大中型项目标准的项目,以及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3)国有企、事业单位既未列入基建计划也未列入更新改造计划,总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改建或更新改造性质的项目,以及由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迁建工程。
消费者信心指数概述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CCI) 20世纪4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为了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首先编制了消费者信心指数,随后欧洲一些国家也先后开始建立和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1997年12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开始编制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于2002年初,在省市一级率先建立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制度。 2002年四季度,北京市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北京消费者信心指数”,并确定了今后按季度调查发布的制度。 消费者信心指数在我国的编制和应用 经过改革开放2O年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开始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其增长逐渐成为拉动经济稳定增长的中心环节。为了有效促进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越来越引起经济学界和工商界的重视。 国家统计局从1997年l2月开始研究编制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每季度发布一次《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目的是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各级政府、工商界和国内外投资者综合判断经济运行的状态提供参照系,为各经济主体制定和采取的决策提供辅助信息。经过几年的实践,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景气指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此外,我国加入WTO后为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步伐,近年来各地区政府统计机构都在积极准备推出本地区的消费者信心指数。2003年4月16日,北京已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北京市的第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信心指数 由于我国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时间还不长,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政府统计机构目前还没有正式发布地方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或情绪)的调查、指数的编制以及应用还有许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对象是居民家庭,所以它属于城乡居民住户调查研究的范畴。我国政府统计系统自建国初期就设立了城乡调查总队,组织实施对城镇和农村居民住户的经常性调查工作。从调查内容、抽样框的确定、样本数量、误差控制、样本轮换方式、调查员队伍等方面形成了我国的居民住户调查制度和方法。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是住户调查研究诸多内容中的一个独立的部分。与居民家庭收支调查比较,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具有不同的特点: 1、调查的目的和内容不一样 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家庭的收支水平、消费的数量、品种及价格,目的是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状况以及为编制生活费价格指数提供资料;而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是通过对消费者主观感受和态度的测度,向社会提供消费者对经济形势、对就业和家庭收入、对消费品购买的评价和预期。 2、调查的形式不一样 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的形式是向居民家庭发放统一的调查表,由居民家庭如实填报,而且填报在一定时期里是连续性的;而消费者信心(或情绪)调查的形式是采用统一的单选式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在一定时期里是一次性的。由于是问卷调查,就产生了第三个特点。 3、调查的方式需要更新 问卷调查的访问方式一般有三种:派员面访、邮寄访问及电话访问。三种方式各有其特点。根据国内外实际工作资料显示,传统派员登门面访日益困难,不仅成本较高又费时,而且由于受访者的不愿配合,使得访问成功率下降。邮寄访问不能保证问卷回收率,数据质量也不稳定。相比之下电话访问弥补了前两种方式的不足,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时间易控制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一种全新的电话访问方式——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开始取代面对面的访问,逐渐成为搜集资料的主要方式。我国目前城镇居民家庭电话已得到普及,也就是说,在消费者信心(或情绪)的调查以及其他住户问卷调查中采用CATI方式不仅有可能,而且应该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消费者信心指数定义消费者信心指数 美国会议委员会(Conference Board)进行的消费者信息调查,评估消费者对近期经济的乐观及悲观水平。 消费者信心指数是反映消费者对该国经济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 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满意指数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消费者预期指数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 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定义 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为了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首先编制了消费者信心指数,随后欧洲一些国家也先后开始建立和编制消费者信心指数。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对消费者关于个人财务状况和国家经济状况的看法进行定期调查并进行的相应评估。 每个月第10天(除非当日为周末)公布初步报告,然后在下个月的第一天公布上个月的。重要性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利用对500至600名成年人原始调查数据,计算出经过季节调整后的消费者信心、现况指数(包括目前财务状况和购买状况)和预期指数(包括未来一年和五年的预期财务状况和经济状况)。调查注意涵盖以下几点: 1、目前经济状况 2、未来6个月的经济状况 3、目前的就业状况 4、未来6个月的就业状况 5、未来6个月的家庭总收入 如果大家对这些都有比较好的预期呢,当然信心指数就比较高了。 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的满意指数和预期指数分别由一些二级指标构成。对收入、生活质量、宏观经济、消费支出、就业状况、购买耐用消费品和储蓄的满意程度与未来一年的预期及未来两年在购买住房及装修、购买汽车和未来6个月股市变化的预期等。 长期以来,该数据为消费者态度变化的把握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指引,进而可以较好地预测消费行为。另外,与其他同类用途的数据相比,该数据波动性更小,表现地更为稳定。与经济咨商会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相比,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消费者支出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