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什么是拆放同业 2拆放同业的会计处理 3拆放同业的信用风险 4同业拆放、同业存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同业拆借的区分 什么是拆放同业 拆放同业,是指金融企业因资金周转需要而在金融机构之间借出的资金头寸。资金拆放应按实际拆出的金额入账。会计上属于本行资产。 拆放同业的会计处理 拆放同业为资产类科目,由拆出行使用。 拆出资金时,记本科目借方,收回资金时,记本科目贷方,余额在借方,表明该行拆出尚未收回的款项 拆放同业的信用风险 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上的主要交易对象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性公司。由于对拆借对象的资信状况评估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资金拆出方存在损失本息的可能。 同业拆放、同业存款、存放同业、拆放同业、同业拆借的区分 同业拆放--从交易行为来说,与同业拆借是一个概念,即资金市场上银行同业间短期资金的借贷交易。从会计核算来讲,是本行从同业借入资金,属于负债 同业存款--指其他金融同业在本行的存款,属于本行的负债。 同业拆借--指资金市场上银行同业间短期资金的借贷交易行为,包括拆出和拆入。 存放同业--指本行在其他金融同业的存款,属于本行的资产。 拆放同业--指向银行同业拆出资金,会计上属于本行资产。
分组报表的概念 报表就是用表格、图表等格式来动态显示数据,可以用公式表示为:“报表 = 多样的格式 + 动态的数据”。 分组报表,是所有报表当中最普通,最常见的报表类型,也是所有报表工具都支持的一种报表格式。从一般概念上来讲,分组报表就是只有纵向的分组。传统的分组报表制作方式是把报表划分为条带状,用户根据一个数据绑定向导指定分组,汇总字段,生成标准的分组报表。 分组报表的类型 简单分组报表 FineReport简单分组报表图例 图中所示的就是简单分组的报表,南京和大连这两地的信息,通过报表的划分,分为了2个组。 多层分组报表 FineReport多层分组报表图例FineReport多层分组报表图例 FineReport多层分组报表图例图中所示的分组情况,除了东北、西北、西南这三个简单组外,在西南 这个一级组内,报表还划分了重庆和成都这两个二级组,整个报表不再是简单的单层分组。 重叠分组报表 FineReport重叠分组报表图例 图中所示的报表是由华北、华南、华东、其他四部分组成,其中华北——北京、天津 FineReport重叠分组报表图例 FineReport重叠分组报表图例华南——深圳,是两个“主子”报表,在纵向上,形成了重叠关系。 分组报表解决复杂的中国式报表 避开纯技术的数据源和运算等等不说。三张分组报表的图例,都是典型的中国式报表,可以看出: 首先,中国式报表一般都会有格线,这样会使得报表内容一目了然。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微软的办公软件Excel在中国一直很受欢迎(但Excel不是专业的报表软件,所以市场上出现了类Excel报表软件)。 其次,报表的逻辑关系还非常复杂,图2.2中只是简单的2层分组,实际报表绘制过程中,层的数目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甚者是横、纵向的双向分组,这也就是另一种基本报表,交叉报表),这就要靠在绘制报表时用分组来解决。
1302 拆出资金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金融)拆借给境内、境外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二、本科目可按拆放的金融机构进行明细核算。三、企业拆出的资金,借记本科目,贷记“存放中央银行款项”、“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资金时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按规定拆放给其他金融机构的款项。
什么是存货总成本 存货总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下面表述中的各项成本按年计)与购买和维持存货有关的成本。 存货总成本的构成 进货成本:由存货的进价成本、进货费用、采购税金三方面构成。在进货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进价成本和采购税金保持相对稳定,属于决策的无关成本;而进货费用则与进货次数成正比例变动关系(每一次的进货费用基本固定不变),固定性进货费用属于决策相关成本。 储存成本:因储存存货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存货资金占用费用(机会成本)、存储费用、保险费用、存货残损霉变损失等。其中变动性存储成本属于决策相关成本,而固定性储存成本是决策无关成本。 缺货成本: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停产损失、延误发货的信誉损失及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存货总成本的计算公式 总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
财务术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固定资产经初始计量并入账后又发生的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支出,在核算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其具体内容作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会计确认;其次应依据支出效用是否有利于固定资产寿命和经营的原则进行相应的核算. 核算内容 其核算内容包括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的改建扩建、改良支出以及修理、装修支出,核算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列入资本性收入的有关科目和当期费用.
用法"物资采购"又改名了,恢复原来的"材料采购"名称了,"材料采购"用法如下: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二、本科目应当按照供应单位和物资品种进行明细核算。三、材料采购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支付材料价款和运杂费等时, 按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款项,贷记“银行存款”、“现金”、“其他货币资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科目。小规模纳税人等不能抵扣增值税的,购入材料按应支付的金额, 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二)购入材料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如分期付款购买材料),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处理(三)月末,企业应将仓库转来的外购收料凭证,分别下列不同情况进行处理:1.对于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包括本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上月收料凭证),应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分别汇总,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按实际成本贷记本科目;将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2. 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 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下月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借记本科目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四、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经收到发票账单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但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在“在途物资”科目核算。 委托外单位加工材料、商品的加工成本,在“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 购入的工程用材料,在“工程物资”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供应单位和材料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材料采购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支付材料价款和运杂费等,按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货币资金”、“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期末,企业应将仓库转来的外购收料凭证,分别下列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对于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应按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分别汇总,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将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 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期初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下期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在途材料的采购成本。
什么是成本性支出 成本性支出是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而特定的、必需的支出项目,如有关部门办理证照的工本费支出。根据各执收执罚部门工作性质、工作计划和实际需要,预测成本性收入,合理安排收入成本性支出,按照单位申报、财政审核、政府审定的程序办理,平时按收入情况核拨,年终再根据执收情况进行清算。 成本性支出的核定范围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二)罚没收入 (三)政府性基金 (四)其他非税收入 成本性支出的使用范围 (一)直接成本 (二)上缴上级资金 (三)人员成本性支出 (四)其他成本 成本性支出的核定办法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成本性支出 1、直接成本: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所必需的工本费、代收费等支出。由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支出凭证,财政部门据实核定。 2、上缴上级资金:主要是根据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管理规定应上解、分成的资金。由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上解文件依据和汇划凭证,财政部门据实核定。 3、财政按编制数预算人员经费未负担的人员支出:由部门在年初提供相关人员编制、工资等相关情况,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时统筹考虑,综合预算,根据资金安排情况和收费收入情况安排。 4、其他成本:由财政部门据实核定。 (二)罚没收入成本性支出 1、直接成本:主要是执法过程中所需的票据、案卷等直接与执法相关的工本费。由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支出凭证,财政部门据实核定。 2、执法成本:主要是执法部门因执法需要,财政按编制数预算人员经费未负担的人员支出;执法部门因执法行为发生的专项办公支出。由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提出建议,财政部门结合预算资金安排情况和收入预测情况统筹安排。 (三)政府性基金成本性支出 1、上缴上级资金:根据基金管理专项规定,应上解、分成的资金。由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上解文件依据,由财政部门直接上划。 2、人员支出:根据基金管理专项规定,可在基金中列支的人员经费。由部门提出申请,提供相关政策依据和人员编制、工资等相关情况,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编制时结合收入预测数统筹考虑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 3、代征手续费:根据基金管理专项规定,可计提用于代征单位的手续费,由执收单位申请,提供相关政策文件,财政部门核定后直接划到代征单位。 4、其他成本性支出:根据基金管理专项规定,可用于基金管理、宣传、调查研究、制度建设、宣传、业务培训费等的办公支出,由执收单位申请,提供相关政策文件,财政部门结合部门预算情况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统筹安排。 (四)其他非税收入成本性支出 主要是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源)有偿使用收入(如店面租金、广电部门广告收入)需交纳的相关税金,法定培训所收需要的场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由单位提出申请,财政部门据实予以核定。 核定后的成本性支出总额超过部门预算计划的成本性支出数、部门预算未计划的新增成本性支出项目,由财政部门报政府批准后追加。 资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的区别 资本性支出是成本性支出的对称。是指企业单位发生、其效益及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包括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支出。例如,购置运输设备的支出,由于运输设备能使用于几个年度,其支出应记入“固定资产”科目。运输设备的支出,按其损耗程度,通过计提折旧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这个会计处理方法,称为折旧或摊销。把支出记作资产的办法,称为资本化。资本性支出不同于成本性支出,前者由各受益年度的营业收入分摊负担,后者全部由当年营业收入补偿。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和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如把资本性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资产价值,多计了当年费用,虚减当年利润;反之,则多计了资产价值,少计了当年费用,虚增当年利润。在实际工作中,为了简化会计处理,有时把小于一定金额的资本性支出,也作为成本性支出处理。
概念解析功能性货币是指企业主张的经营环境中所使用的货币。功能性货币以外的货币均为外币。境外实体的资产、负债和营业应使用自身的功能性货币计量。对于一个在特定国家中经营相对地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而言,功能性货币一般就是这个国家的货币。但是,一个国外实体的功能性货币不一定就是该实体所在国的货币。举例说明例如,国外附属公司是母公司的直接组成或延伸部分,则母公司的货币一般就是国外附属公司的功能性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