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泰信基金管理规模仅为32.68亿元,而且已两年多无新产品面世。在3月曝出“老鼠仓”事件后,该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均发生变动 在3月份曝出“老鼠仓”事件后,泰信基金近期又因频繁的高管变动站在聚光灯下。 7月3日,泰信基金发布公告称,督察长吴胜光因工作调整离职,由总经理高宇代任督察长一职。此时,距离该公司最近一次高管变动只有1个月时间。 成立17年来,该公司的管理规模并没有持续发展壮大,尤其在2015年之后缩水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泰信基金管理规模仅为32.68亿元,而晚于其成立的汇添富基金管理规模早已迈入千亿门槛。 就管理规模、督察长继任者等问题,《投资时报》向泰信基金发送沟通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泰信基金管理规模 高管频繁变动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新品发行火爆,产品业绩也表现不俗,不过基金公司的高管层并不平静。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共有102家基金公司170位高管发生变动,其中副总经理、总经理、督察长的变更排在前三位,分别涉及57人、26人、23人。 近日,泰信基金发布公告称,督察长吴胜光因工作调整离职,由总经理高宇代任督察长一职。公开资料显示,吴胜光曾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副主任、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部业务二部经理、信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 事实上,该公司最近经历的人事变动还不仅于此。此前,该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岳红婷担任副总经理一职,任职日期为今年6月2日。从履历来看,岳红婷有着丰富的公募从业经历,历任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安徽省分行办公室、综合管理处、外汇信贷处科员、主任科员;中国银行资产管理总部上海分部交易所场内代表;华安证券(行情600909,诊股)研究所副经理;华富基金市场部副总监、专户部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机构部总经理;德邦基金事业二部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级)、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机构业务管理总部联席总经理兼机构业务一部总监、公司副总经理。 而原副总经理桑维英、副总经理及首席信息官韩波均在今年5月14日分别因个人原因、工作调整离职,后者转任公司其他岗位,且二者均是泰信基金元老,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已长达10年。 此外,4月23日,泰信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显示,原总经理葛航因工作安排于4月22日离任,同日新任总经理高宇履职。自2012年掌舵开始,原总经理葛航也曾被寄予厚望,不过管理规模下滑以及一年两次出现“老鼠仓”,让该公司面临信任危机。 在第二次“老鼠仓”事件发生后,泰信基金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均发生变动,且前两者的接任者不再由股东委派,而是选择外部聘任。 规模萎靡不振 公开资料显示,泰信基金是国内首家信托系公募基金公司,股东分别为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山东信托,1697.HK)、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国信实业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5%、30%和25%。该公司也曾是耀眼的新星,不过最终因管理规模持续萎靡、投研实力不佳等因素沦为“小透明”。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泰信基金的管理规模为32.68亿元,在14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12。 具体来看,泰信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固收类基金规模分别为24.31亿元、8.38亿元。尽管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据半壁江山,不过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依旧“迷你”。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产品规模最大的是泰信先行策略,为10.25亿元,它也是该公司权益阵营中唯一规模超10亿元的产品。紧随其后的是泰信优质生活,规模为3.83亿元。 除了上述两只基金外,泰信基金旗下泰信竞争优选、泰信优势增长、泰信智选成长、泰信现代服务业、泰信互联网+、泰新发展主题、泰信行业精选A/C、泰信鑫选A/C、泰信蓝筹精选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均徘徊在1亿元以下(各类份额合并计算),分别为0.8亿元、0.6亿元、0.47亿元、0.6亿元、0.47亿元、0.66亿元、0.66亿元、0.64亿元、0.67亿元。 其实,泰信基金规模持续下滑,除了存量基金表现不佳外,持续无新基金发行也是一大原因。自2018年5月14日成立泰信竞争优选后,该公司已两年多无新产品面世。 作为信托系基金公司,泰信基金的大股东并不具备明显的渠道优势。而山东信托似乎还将泰信基金视为“包袱”,2017年将该公司45%的股权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直至2019年3月15日,该项目才终止。 事实上,基金规模与业绩表现关系密切。比如泰信蓝筹精选成立超10年,仅取得77.92%的收益率,远低于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值208.25%,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77.66%。截至7月10日,该基金今年以来、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0.03%、29.78%、19.76%、6.3%,同类排名分别为860/992、813/882、617/639、525/534。 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12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5.13年,其中何俊春和朱志权都是累计从业年限超过10年的老将,而丁瑞、李俊江、吴秉韬、董季周、徐慕浩累计从业年限不足3年,后四位不足1年。这12位基金经理均为该公司内部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至2018年,泰信基金的净利润连续亏损且金额不断扩大,分别为-4221.3万元、-1.27亿元、-5.93亿元。 此外,泰信基金管理费用已连续四年下滑。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2015年至2019年的管理费用分别为1.42亿元、6965.26万元、5164.17万元、3532.97万元、3352.24万元。
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进入快车道。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长期纯债型基金均出现爆款产品,34只新成立的基金募资规模超过1260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其中,偏股型基金爆款频现,限购300亿元的新基金出现一日售罄。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下半年以来,短短10个交易日就成立了34只新基金,首募规模合计达到1260.68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骤增303.55%;单只新基金的平均发行规模达到37.08亿元,同比增长208.49%。 偏股型基金最受投资者青睐。下半年成立的34只新基金中有18只偏股型基金,合计募资规模791.42亿元。其中,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鹏华匠心精选混合仅发行1天,就达到300亿元的募资规模限额;财通科技创新混合、财通资管科技创新一年定开混合也仅发行1天,就迅速结束募集。 设有300亿元上限的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在发行当日即告售罄,最终采取43.32%的比例配售;鹏华匠心精选混合的认购申请比例最终确认为21.88%。配售比例越低,越能体现基民对绩优基金经理及相关产品的追捧热情。 此外,一些长期纯债类型基金产品也迎来发行市场的“收获季”。7月6日,中银基金公告称,旗下中银添盛39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基金在7月6日提前结束募集,在21个工作日募资80亿元。同属债基类型的华宝宝利纯债基金,在6个交易日销量就突破80亿元,将原本定于9月30日的募集截止日提前至7月7日。Wind数据显示,出现类似发行现象的长期纯债型基金在今年下半年已成立了16只,首募规模合计383.61亿元。 总体来看,下半年成立的34只新基金中,募资规模超过50亿元的有7只,分别是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鹏华匠心精选混合、交银启汇混合、中银添盛39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天弘鑫意39个月定开债、华宝宝利债券、工银泰和39个月定开债券。 股市火爆,投资者对基金投资的热情也不断升温。本周,仍有210只新基金正处在募集期中,还有35只新基金即将进入募集期。记者了解到,有多只基金设置了募集上限并确定了较短的认购时间,例如,由汇添富研究总监劳杰男挂帅的汇添富开放视野中国优势将于7月17日发行,设定了200亿元规模上限,计划募集时间仅为1天。 一方面,投资者追捧基金的热情高涨;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在发行中却相对低调。多家公募基金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已从多方面着手,严格把关发行环节,考虑控制发行规模,从投资管理能力及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上多下功夫。 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由绩优基金经理挂帅的爆款基金,发行规模明显提高,这一现状体现了近期的资金趋势和行业现象。但我认为,公募基金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自身的投资能力,精选出代表中国核心优势的股票。换句话说,应把基金持仓更多地聚焦A股市场中真正的核心资产上。”
今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兼具股债投资之长的固收增强型策略基金受到青睐,新发“固收+”产品合计募集资金已超过1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倍。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发行并已成立的“固收+”基金有92只(份额合并统计),包括74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和18只二级债基,募集资金合计1165.15亿元,占全部新发基金规模的13%。而去年同期,仅有38只同类基金发行成立,募资196.88亿元。 从平均发行情况来看,上半年成立的“固收+”基金平均规模12.66亿元,同比增长144.4%。 其中,成立于3月16日的鹏扬景沃6个月持有A规模最大,达到50.51亿;成立于1月14日的安信民稳增长A成立规模也有49.86亿元。此外,博时恒裕6个月持有A、银华汇盈一年持有A、南方集利18个月定开债A的发行规模都超过了40亿。 中基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债券基金份额继续增长,由去年年底的2.27万亿增至今年5月底的3.37万亿,增幅达到48.5%。 据介绍,“固收+”产品以风险低、收益相对稳定的固收资产打底,获取基础收益,同时通过打新、投资可转债、二级市场股票、股指期货等其他资产博取更高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在股市延续结构性行情、全球主要央行开启低利率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固收+”策略未来仍会是稳健投资者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也将会继续成为各大公司布局的重点。 据了解,近期发行市场又将迎来一批新的“固收+”基金。博时恒盛一年持有、兴全汇享一年持有、创金合信稳健增利6个月持有、国寿安保稳丰6个月持有、景顺长城安鑫回报等5只偏债混合型基金计划于7月的第一个星期启动募集;易方达磐泰一年持有、汇添富稳健收益等产品也将很快发行。 据了解,基金公司非常重视“固收+”基金的运作,纷纷派出旗下绩优基金经理进行管理。如兴全汇享的拟任基金经理之一为兴证全球基金固收部副总监翟秀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翟秀华管理的固收产品规模达1078亿元。 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很多“固收+”基金都采用持有期模式。对此,即将管理创金合信稳健增利6个月基金的王一兵表示,设置持有期,可以保证锁定期内基金份额稳定,在配置上受资金进出的影响也会比较小。流动性可控,基金经理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制定中长期策略,追求更好的收益。 北京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该公司将采用“固收+”策略布局更多产品。他认为,注册制下创业板打新存在较为确定的投资机会,希望通过更多新产品积极参与新股申购。
权益基金超速发展的时代,曾经小众化的发起式基金逐渐普及,但是三年前成立的那批产品如今规模分化,正迎来生与死的大考。 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4只发起式基金清盘。根据基金契约中的约定,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同时不得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的方式来延续。 同时,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时曾集中发行成立了一批发起式基金,而今年它们的三年大考期限也来临。但是从此前基金一季报的数据来看,在现存的发起式基金中,仍有37只产品在一季度末的规模没能达到2亿元的约定线;其中,更有23只产品的规模甚至还低于5000万元。 接受记者采访时,格上财富基金分析师张婷指出,目前发起式基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基金成立的规模门槛较低,但退出的机制较为严格,好发但不好做;2)虽然发起式基金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进行捆绑,但多数基金最终的业绩未达预期,很多基金经理由于利益捆绑,在操作上会趋于保守,从而业绩表现不亮眼。 头部产品公司受热捧,债券、QDII受冷遇 年内发起式基金募集“两极分化” 首先看新品的发行数量,年内发起式基金的发行热度还在增加: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三年,内地二级市场上分别有100只、190只和202只发起式基金成立;而截至6月23日,年内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已经达到了116只。 再从募集规模来看,发起式基金不止是小基金的狂欢,更是产生了许多爆款产品。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以来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募集金额过百亿的就有8只。聚焦今年以来,近期建信中债湖北省地方债的募集规模最高,6月中旬成立时的募集规模就达到了71.47亿元;此外,年内权益类发起式新品中也有准爆款产品出炉。 作为一类宽进严出的产品,原本基金公司设立发起式基金的初衷是预估产品突破2亿的成立门槛有困难,走发起式的方式先确保产品能够出生再说。但是权益类公募走红的年代,发起式新品中也屡屡出现爆款,背后的逻辑或许就发生了改变。 对此,知名基金分析师常玏表示:“发起式基金的审批是走特殊通道的,比正常渠道审批会容易、速度也会更快;基金赶在市场热度没结束时就可以发行了,这样可以吸引更多资金。此外,发起式基金还可以批量批复,也吸引了大基金公司集中发行产品,当前在头部基金公司的权益类产品中更容易出现爆款。” 对比来看,其他类型公募的发起式产品则似乎受到冷遇。首先看发起式债券型产品,例如金信民达纯债在今年6月11日成立,其所属的金信基金成立于2015年,今年一季度末的资产规模只有26.8亿份,在140家基金公司中排在第114位。从成立公告看,该基金以1010万份的募集成绩刚刚跨过发起式基金的门槛,但是如此袖珍的规模,给基金运作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再看QDII类的基金产品,例如5月底成立的天弘中证中美互联网,公告显示最终的募集成绩只有1002万元。这也就意味着除了基金管理人认购的1000万元外,该基金被投资者认购的金额只有2万元而已。募集业绩不佳的原因林林总总,其中包括了战疫时代海外市场风高浪急的因素,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和公司固有的QDII基金业绩不佳有关。具体说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旗下存续的两只QDII基金合计规模只有1.75亿元。 宽进严出秋后算账 发起式基金年内集中过考 而在宽松的成立条件下,发起式基金募集失败的情况较为罕见。不过记者发现,内地公募迄今已有9起发起式基金募集失败的案例。查阅基金彼时的公告,无一例外,记者发现它们均是由于不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才导致的募集失败。 具体说来,最新的一例是在去年发行的凯石秦纯债三个月定开,公告称截至募集期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因此基金合同未能生效。 相比看似容易满足的募集成立,发起式基金的三年大考可谓是一道鬼门关了。究其原因,毕竟当发起式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基金资产规模低于2亿元的条件看似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门槛,“批量出生、批量淘汰”看似是这类产品逃不掉的宿命。 以今年的情况为例,目前已经清盘的发起式基金有南方高元、广发中证全指工业ETF联接、南方安享绝对收益和中融量化小盘,它们虽然隶属于不同的基金类型,不过在今年一季度末,它们的规模均不足2亿元,触发了发起式基金清盘的红线。记者统计它们的成立日发现,除了南方安享绝对收益成立于2016年外,其他3只产品均成立在2017年。 同时,由于3年约定期限的来临,2017年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则面临着规模的大考。据记者统计,2017年是发起式产品成立的大年;将当年各种类型的发起式产品汇总,在2017年共有118只发起式基金成立,而这部分产品中,在今年一季度末,规模不足2亿元的产品数量有37只。具体审视这37只产品,其中23只是主动权益类产品。 聚焦其中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记者发现,这其中也不乏今年大热的医药、科技概念基金。例如银华医疗健康量化,虽然该基金的净值随着医药板块年内走强而突飞猛进,截至6月23日收盘,今年以来产品的净值增长率已经达到47.05%,在同类产品中位列前茅。但让人不解的是,根据该基金一季报,产品在一季度末规模仅为3064万元,远低于2亿元的约定清盘线。 究其原因,记者发现,该基金自成立以来规模一直处于迷你的状态。根据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其成立之初的募集总份额为3373万份,其中基金管理人运用固有资金认购了1000万份,占比约30%。而该基金在成立后各季度末的规模也均低于3000万元。 那么,产品规模与业绩不匹配或许只能从基金经理的身上寻找原因了。Wind数据显示,自产品成立以来,基金经理的职务一直由马君担任,但是此前她更多地是掌管包括ETF、量化等被动型的指数产品,这类产品业绩的好坏更多取决于对标的指数或量化模型,或许有基于此,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心存芥蒂。 风险与利益很难对等 发起式基金亟待纠偏 发起式基金在内地走过了一段弯路,面对着三年一次的规模大考,或许到了给产品纠偏的时刻了。 从字面上理解,发起式产品由于需要基金管理人认购这一特点,似乎导致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风险和收益一致对等,这本来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激励基金管理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进一步对基金业绩有更高的追求,但实际的效果或许与设立发起式的初衷南辕北辙。 更让人不解的是,据记者统计,国内的发起式产品中,目前固收类和被动型产品的数量较多,这似乎与设立发起式基金原本想对基金经理的激励作用相互矛盾。根据Wind数据,目前国内市场上现存的发起式基金共有827只,其中固收类发起式产品多达434只,占比过半;被动指数型产品的数量为151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的数量只有197只。 截至6月23日,从2012年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来看,国金国鑫的回报率最高为285.39%,不过这一成绩在2941只Wind同类基金中仅排在951位。此外,仍有19只主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还为负。 对于业内主流的发起式不适用于指数和固收类产品的观点,常玏则观点相反:“如果一家基金公司有计划集中发行多只指数型产品,那么很有可能会选择以发起式基金的方式来成立产品。同时,发起式基金较快的审批速度对发行固收产品同样有吸引力。” 不过,发起式基金中的种种乱象着实不容忽视,记者了解到,不在少数的发起式基金实际为机构定制化产品,其中最好的证据就是单一持有人持基比例过高。部分亏损的发起式基金表面看似也套牢了公司从业人员,但实际他们另有招数将亏损抹平,往往最终吃亏的只有基民散户而已。规模大考之际,或许该是监管出手规范发起式基金的时候了! 附表存有清盘隐患的发起式基金一览
继易方达均衡成长股票基金一日吸金近270亿元并刷新年内募集最高纪录之后,仅仅时隔半个月,年内单只基金首发纪录再次被刷新,南方成长先锋基金一日吸金超321亿元。 此外,5只可以投资新三板的公募基金上周三发行,华夏成长精选6个月定开“一日售罄”,引发市场关注。这些基金的热销,直接助推年内偏股型基金总募集金额超过6000亿元。 南方成长先锋首发超321亿 6月13日,南方基金发布南方成长先锋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该基金最终募集规模超321亿,成为年内首发规模最大的偏股型基金,也是年内首发规模最高的基金,更是继嘉实策略增长、兴全合宜之后,史上首募规模排名第3的主动权益类基金。 公告显示,南方成长先锋基金单日募集规模达到321.15亿元,其中,A份额为263.41亿元,C份额为57.74亿元;最终认购户数超过45万户,其中,募集期间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认购464.42万元,占基金总份额比例0.014%,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认购该基金份额总量的数量区间为50万份至100万份。 据了解,南方成长先锋混合是一只主打龙头成长股的基金,主要聚焦成长型赛道,尤其是代表中国新经济的行业,投资范围包括TMT、医疗医药、新能源、高端制造、新材料等。该基金的两位基金经理为茅炜和王博,都擅长在细分行业选取高质量成长公司,分享龙头企业的成长红利。茅炜和王博此前执掌的南方科技创新于2019年5月6日成立,一年多时间创造了超过80%的收益。 6月以来爆款基金频出 6月10日,5只可以投资新三板的公募基金开始募集,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5只新三板公募基金均设置了募集上限,上限在15亿元、20亿元、25亿元、30亿元不等。目前,已有两只基金提前售罄,也有产品还距离募集上限有点“距离”。华夏成长精选6个月定期开放受到市场热捧,率先实现“首日售罄”,募集规模已超过30亿元。该基金已经在6月12日成立,募集规模29.88亿元。 日前富国基金也发布关于富国积极成长一年定期开放提前结束募集及认购申请确认比例的公告。该基金总规模上限为15亿元,原定认购截止日为7月3日,截至6月11日,基金募集期内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已超过限额15亿元,将提前结束募集并启动比例配售,公告显示最终配售比例为89.162084%。 其他3只新三板基金募集情况也不错,预计近期将结束募集。业内人士表示,与直接投资新三板精选层相比,借道公募基金,普通投资者可以低门槛参与新三板投资,而首批新三板基金初期或主要把握精选层网下打新等确定性较高的投资机会。 不仅新三板基金受到追捧,还有一些权益基金发行火热。如华泰柏瑞景气优选宣布提前结束募集,4天内快速结募,渠道传出消息这只基金募集规模超50亿。来自渠道消息还显示,招商基金旗下一款主动权益基金募集规模超45亿。此外,广发品质回报混合6月10日低调成立,募集份额达79.03亿份,募集日期为5月22日至6月4日。 自5月份以来,基金发行市场火爆,6月份更是出现较多爆款。一家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近期市场起伏,整体基金销售并没有全面性好转,只有部分基金公司产品获得较好发行成绩。近期的爆款产品,不少都是绩优基金经理推出的新品种,或是有些品牌感召力强的公司发行品种。他预测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可能会“经常性”有一些爆款基金出炉。 偏股型基金年内募集超6000亿 受益于年初以及5月份以来权益类基金不俗的销售成绩,年内偏股型基金总募集金额也节节攀升,整体超过6000亿元,成为一个高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今年以来成立新基金593只,合计发行份额8905.37亿份,其中,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在内的权益基金发行约252只,合计规模达到6139.05亿元,平均规模超17.4亿元。 今年前两个月,市场行情较好,投资者入市热情高涨,权益基金募集规模爆棚。5月份以来,市场虽然震荡,但是也出现爆款,这两个时期推动了权益基金爆款频出。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募集规模超50亿元的产品达到26只,“一日售罄”的权益基金达到37只。不过,爆款基金主要聚集在兴全、睿远、汇添富、易方达、富国等基金公司,资金追逐的对象是拥有良好口碑基金经理发行的新基金。此外,在火爆的发行市场上基金公司表现得较为理性,面对狂热的资金并没有盲目扩张规模,多只基金实行了限额发售。 新基金募集的资金将为市场带来更多新“弹药”。若按照60%的平均仓位计算,今年以来新发权益类基金将给市场带来约3600亿元的增量资金。若从5月份数据看,权益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超过1800亿,1个多月时间就会为市场带来至少千亿级别的增量资金。 目前来看,基金公司也加大了对权益基金的布局力度,后续还有不少绩优基金经理掌舵的权益基金“在路上”,可能还会有爆款出炉,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王宗合的鹏华匠心精选、胡昕炜的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等。 “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显著 近期市场震荡起伏,表现略显平淡,但爆款频出,而且“明星基金经理”效应显著。 从今年来看,爆款基金出炉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人和”似乎成为首位。无论是前两个月广发、兴全、交银、睿远等基金公司爆款出炉,还是近期南方、易方达、景顺长城、鹏华等公司的爆款,背后都有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 数据显示,自2015年6月12日的牛市高点以来,5年来上证指数跌幅超42%,但95%的基金跑赢上证指数,更有11只基金净值涨幅超100%,一批被市场验证、有中长期优秀投资业绩的基金经理价值凸显,资金也加速涌入绩优基金经理管理品种。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以来的爆款基金中,不少净值表现不俗。如去年冠军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曾引来921亿资金的追捧,该基金1月22日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13.99%;2月份发行的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混合更是吸金1200亿元,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12.64%。这也证明了这一波爆款产品的基金经理,经历过长期市场洗礼之后表现更为稳健。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大对绩优权益基金布局力度,大量的资金向基金这类专业投资者聚集,长期来看,也有利于权益类基金汇集更多的中长期投资者,并成为改变A股投资者结构的重要力量。Wind数据显示,2019年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30.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31.2%。其中,公募基金2.4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64%。2017年末至2020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从3.89%升至5.58%,投资者机构化的趋势无疑有助于A股市场更加健康、稳健发展。
作为“固收+”产品的主要表现形态,债券型基金年内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虽说管理规模整体有所提升,但清盘债基的数量和规模也不容忽视。《证券日报》记者对Wind资讯和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Choice数据统计后发现,截至目前,今年以来新成立债基373只(区分ABCDE类型),资产总值合计1566.2708亿元。同时,年内有18只债基清盘,包括A类和C类等在内合计规模7.3917亿元。 多位公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债基整体规模仍处于稳步增长态势,考虑到流动性持续宽松的因素,投资者目前仍可继续配置债基资产。 年内债基新发373只 清盘18只 以固定收益投资打底,搭配其他资产来获得增强收益,债券型基金天生拥有攻守兼备的基因。从产品数量和管理规模来看,年内债基整体处于稳健上升势头。 华南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年内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投资者风格偏向收益稳定、波动率较小的债券型基金,这是年内债基发行火热的主要原因。不过,今年由于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很多企业债务问题突出,出现很多债务违约,“踩雷”的债基净值出现大幅下跌,导致收益大幅下滑,进而引发投资人赎回,导致基金清盘。 “有很大一部分债基是机构定制类产品,在机构资金赎回后,产品很容易变成迷你基金,加之监管对迷你基金数量有上限要求,因此,清盘也就成了最终选择。”华南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分析称。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了解到,今年以来,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规模增长非常明显。其中,货币基金管理规模从3月底的8.21万亿元增至4月底的8.62万亿元,规模增长超过4000亿元;债券基金的管理规模从3月底的3.08万亿元增至4月底的3.43万亿元,规模增长超过3000亿元。 机构认为 债基表现符合预期 通过对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他们对公司旗下的债基表现比较乐观,年内债基收益率也比较符合预期。 招商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公司旗下债基收益率稳步提升,有债基产品自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近90%,超过期间业绩比较基准56.29%。” 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张永志告诉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债券市场出现一定的回调,但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内货币整体收紧空间有限,引导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实体经济依然是当前金融政策的主旨,未来债券市场收益率依然有下行空间,利好债券型基金走势。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金鹰基金对债基的布局比较均衡,基本按照收益率曲线进行长短各异的布局方式,包括短债基金、中长债基金、转债类投资风格基金,以及利率投资风格基金等,年内整体表现符合投资预期。 5月份以来,虽然债基收益有所调整,但基金经理仍表示,可继续增加该类资产配置。宝盈基金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考虑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和宽松政策持续性因素,债券市场可以继续参与配置和交易,后期依然看好中高等资质的信用债。 中欧基金在回复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市未来短期波动可能仍会持续,但“固收+”产品不是纯债产品,除了有债券底仓的配置之外,还会有一定比例的权益仓位,当前股票资产正处于中长期较好的配置点位,权益仓位可以带来投资组合的增厚收益,这也是当前依然坚定看好“固收+”产品配置价值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