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如何考量上市公司的分配能力呢?我们可以通过公开信息来进行计算和衡量。被用以进行衡量的财务指标分别为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现金净流量。上市公司往往会在季报、半年报、年报中,披露相关的财务数据。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所网站下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或者在交易行情软件中的F10 中查询。 每股资本公积金的计算公式为资本公积/总股本,它可以考量上市公司实施转增的能力。不过,资本公积中仅有股本溢价部分,才可以用作实施转增。每股资本公积金越高,便代表实施高比例转增的能力越强。如果每股资本公积金在1 元以上,则具备每10 股转增5 股以上的能力。资本公积金中股本溢价部分的增长,往往通过发行新股来实现。假设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场价为10 元,增发价为9 元,由于内地上市公司的每股面值均为1 元,形成股本溢价为8 元。也就是说,该上市公司每增发1 股,便会增加资本公积金中的股本溢价部分8 元。首发公司也是如此。这样,次新股和完成了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往往具备高比例转增的能力。 每股未分配利润的计算公式为未分配利润/总股本,它可以考量上市公司实施送股或派现的能力。未分配利润是上市公司历年的滚存利润。有的上市公司2006 年实现的净利润额并不高,但前几年的收益状况很好,滚存利润额高,也实施了高比例的分配。每股未分配利润越高,分配能力就越强。如果每股未分配利润在1 元以上,则具备每10 股送5 股以上的能力,或每10 股派5 元以上的能力。以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金分配,另一种是送股。无论哪一种,都需要被扣缴10%的所得税。 每股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总股本,它可以考量上市公司在使用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时,实施现金分配的能力。如果上市公司虽然未分配利润额较高,但现金净流量很低,则说明其在经营方面由于赊销造成现金回收能力不足,或者投资活动规模较大。这样,此类上市公司在分配时便只能选择送股的方式。不过,在牛市行情中,投资者往往欢迎送股的方式,因为除权后往往填权,而在熊市中投资者却喜欢派现的方式,因为派现除权形成的价差往往不大,同时投资者又可以自由支配所得的现金。
所谓次优级抵押贷款证券是相对优先级抵押贷款证券而言的。抵押贷款证券按获得本金与利息支付的优先次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优先级证券信用等级高,收益稳定,可吸引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次优级证券风险较高,但是收益也相对于优先级证券高,较适合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所谓次优级抵押贷款证券是相对优先级抵押贷款证券而言的。抵押贷款证券按获得本金与利息支付的优先次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优先级证券信用等级高,收益稳定,可吸引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次优级证券风险较高,但是收益也相对于优先级证券高,较适合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港股前,特别要注意防范以下几方面的风险:(一)汇率风险 买卖港股都是用港币,这自然就涉及到了汇率风险,特别是那些用人民币购汇进行投资的人。由于香港的港币与美元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度,而人民币兑美元还有强烈的升值预期,所以人民币兑港币的升值短期也不会停止。个人投资港股的收益是港币,换成人民币是要承担贬值风险的。另外,在前后币值的两次兑换中,有换汇成本与款项汇出汇入的成本,因此,通过购汇到香港进行投资需要承担较大的机会成本。 (二)国际化的市场风险 与内地的自成体系、相对封闭运行不同,完全开放的香港股市国际资金可自由进出,交易十分活跃,国际关联度高,其他国家的金融、经济政策都会直接影响股市的涨跌,波动较大,可以说,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香港股市或大或小的波动。近期美国次级债风波对港股就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受欧美股市拖累,恒生指数从8月9日起开始连续下跌,几天跌幅约10%,其中8月17日一天最深跌幅超过1000点,当天振幅超过6%,国企指数在8月17日当天振幅超过了10%,从8月15日起3天就跌去了11.25%,这种市场波动的风险是巨大的。数据显示,有内地银行不久前发行的一只QDII产品已跌破面值,机构面临的市场风险尚且如此,个人投资者更需谨慎。(三)做空机制的风险 香港市场早已推出指数期货,有做空机制的香港股市,运行特征与A股市场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近日香港市场走势可以看到,按理说美国股市在8月16日已经明显企稳,但是17日的香港市场继续大幅下跌,跌幅一度超过1000点,因为有指数期货背景的香港市场资金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价值,一定要把多头彻底暴仓后,市场才会真正地反弹,所谓“多头不死,空头不止”。这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即在有指数期货产品的背景下,对于趋势的把握和思维方式必须要有所改变。 (四) 无涨跌幅限制的风险 对投资者直接影响最大的是香港市场不设涨跌幅限制,不像内地有10%或5%的涨跌停板,同时其交易采取T+0方式,即当日买入当日就可以卖出,有点类似于目前A股市场权证的交易方式。H股股票一天跌15%也不新鲜。资金实力雄厚的对冲基金在这块土地上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而境内绝大多数投资者在这方面是空白,很容易成为它们的“盘中餐”。 香港近几年的牛市固然造就了一些几年翻了十几倍的大牛股,但同时也有短时间股价就跌去90%的个案。 (五) 估值差异的风险 虽然H股市场相比A股市场尚存较大上涨空间,而且A+H股的两地异价也为长期的中和性套利提供了机会,但由于市场分割和外汇管制这两个制约因素的长期客观存在,以及由于在机构、制度、投资者的基本构成、产品与工具等方面的差异将在较长一段时间继续存在,使得A+H公司的估值差异也会长期存在。目前不少机构和个人看好香港股市,认为其20多倍的市盈率与内地A股40多倍的市盈率相比,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事实上,作为成熟的市场,香港市场的估值一般较为合理,比如说,大唐发电H股也就值6港币左右,再涨就是高估。你如果非得拿A股的比价去套H股,那好,尽管买就是了,国际资本手上的筹码多的是,看你有多少钱可以往里面砸。港股泡沫愈盛,国际大鳄愈有机会狠沽大赚,泡沫爆破之后,最受伤的将是中小散户。 (六)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不同于A股市场,目前内地居民获得香港市场的信息来源非常有限,信息缺乏使得投资者一旦冲动投入、选股不慎,比起国内市场,可能受到更大损失。对于香港经济体系结构和经济增长趋势,香港股市内部市场交易规则,金融创新模式和金融监管风格,香港股市与世界证券市场的联动性等等,短期内内地个人投资者不太可能迅速知根知底。因为市场随信息波动,近日港股屡屡一日内走势大起大落便是明证。内地投资者“耳目”不灵,难与国际同步接收信息,在投资港股上落入不利形势。(七)新股跌破发行价的风险 在新股认购方面,香港的券商可提供19∶融资额度,投资者不用占用大量自有资金,而且一般中签率高,但是要付出一定的融资成本,很多股票都能做到人手一份,而内地股票的中签率比较低,券商不提供融资额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股上市并不一定保证申购到的新股必赚,也有亏损的可能,在香港市场新股跌破发行价是常有的事。此外,由于目前内地个人对外证券试点业务暂时不涉及融资融券业务,申购新股也暂时不开放,因此对于大多数内地投资者而言,投资香港股市的获利方式,主要是以买卖股票获取价差,或者持股获取派息,享受上市公司的成长收益。但从长期看,对内地投资者放开融资融券业务也是必然趋势,这方面的风险必须严格控制与防范。
主力吸筹往往在筹码分布上留下一个低位密集区。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力完成低位吸筹之后并不急于拉抬,甚至主力要把股价故意再作回到低位密集区的下方,因为这个地方市场基本没有抛压,所有投资者处在浅套状态,护盘相对容易一些。一旦时机成熟,主力从低位密集区的下方首先将股价拉抬到密集区的上方,形成对筹码密集区的向上穿越,这个穿越过程极易的持仓状况,如果主力巨量持仓的话,盘面上就不会出现太多的解套抛压。即股价上穿密集区而呈现无量状况,这个时候我们就知道该股已由主力高度持仓了。 技术上我们必须对“无量”这个市场特征给出较明确的参考标准:即用换手率来精确估计成交量。通常我们不单纯使用成交量这个技术参数,因为股票的流通盘有大有小,同样的绝对成交量并不能说明这只股票是换手巨大还是基本没有换手。如每天900万股的交易,对于中国石化 (600028)来说仅占其流通盘的千分之5.8,而对于胶带股份 (600614),这900万股已经是它流通盘的全部了。用放量与缩量来监控获利抛压也不是一个好主意。而换手率则本质得多。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换手率分成如下个级别: 绝对地量:小于1% 成交低靡:1%-2% 成交温和:2%-3% 成交活跃:3%-5% 带 量:5%-8% 放 量:8%-15% 巨 量:15%-25% 成交怪异:大于25% 我们常使用3%以下这个标准,并将小于3%的成交额称为“无量”,这个标准得到广泛认同。更为严格的标准是2%。请看综艺股份1999年3月末的K线图。当时这只股票的价格仅为8.11元(复权价)。可以看到该股正在从筹码密集区的下方实施向上的穿越,但它的换手率非常小,3月23日那一天的换手率仅为1.74%,属于成交低靡范畴,而在上穿筹码密集区的过程中有约60%的筹码得到了解放。于是,解套不卖的筹码占了流通盘的60%。我们由此可以认定,这60%的筹码大部分为主力所有,于是这只股票的庄家持仓量已经合格了。该股后来的走势是众所周知的,到了2000年2月21日,该股创下了63.95元的最高价。 以上是通过筹码密集区的无量上穿来判断主力的持仓量的方法,即一旦发现筹码密集区以低靡成交量向上穿越,则被穿越的筹码大部分是主力持仓。这种估计主力持仓的方法尽管简单,但对于低位捉庄的参考价值却是巨大的。
印花税是一个很古老的税种,人们比较熟悉,但对它的起源却鲜为人知。从税史学理论上讲,任何一种税种的“出台”,都离不开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的需要,印花税的产生也是如此。其间并有不少趣闻。 公元1624年,荷兰政府发生经济危机,财政困难。当时执掌政权的统治者摩里斯(Maurs)为了解决财政上的需要,拟提出要用增加税收的办法来解决支出的困难,但又怕人民反对,便要求政府的大臣们出谋献策。众大臣议来议去,就是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妙法来。于是,荷兰的统治阶级就采用公开招标办法,以重赏来寻求新税设计方案,谋求敛财之妙策。印花税,就是从千万个应征者设计的方案中精选出来的“杰作”。可见,印花税的产生较之其他税种,更具有传奇色彩。 印花税的设计者可谓独具匠心。他观察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契约、借贷凭证之类的单据很多,连绵不断,所以,一旦征税,税源将很大;而且,人们还有一个心理,认为凭证单据上由政府盖个印,就成为合法凭证,在诉讼时可以有法律保障,因而对交纳印花税也乐于接受。正是这样,印花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誉为税负轻微、税源畅旺、手续简便、成本低廉的“良税”。英国的哥尔柏(Kolebe)说过:“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印花税就是具有“听最少鹅叫”的税种。 从1624年世界上第一次在荷兰出现印花税后,由于印花税“取微用宏”,简便易行,欧美各国竟相效法。丹麦在1660年、法国在1665年、美国在1671年、奥地利在1686年、英国在1694年先后开征了印花税。它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成为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个税种,在国际上盛行。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书立、领受的应税经济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1988年8月,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于同年10月1日起恢复征收。 (一)印花税的特点 1、兼有凭证税和行为税性质,2、征收范围广泛,3、税收负担比较轻,4、由纳税人自行完成纳税义务。一、印花税的纳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书立、领受本条例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具体有:1、立合同人,2、立账簿人,3、立据人,4、领受人。 (二)印花税的征税对象 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条例列举的凭证征税具体有五类: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 (三)印花税的计税依据 印花税根据不同征税项目,分别实行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征收方式。 1.从价计税情况下计税依据的确定。1、各类经济合同,以合同上记载的金额、收入或费用为计税依据;2、产权转移书据以书据中所载的金额为计税依据;3、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以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两项合计的金额为计税依据。 2.从量计税情况下计税依据的确定。实行从量计税的其他营业账簿和权利、许可证照,以计税数量为计税依据。 (四)印花税的税率 现行印花税采用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两种税率。 比例税率有五档,即千分之1、千分之4、万分之5、万分之3和万分之0.5。适用定额税率的是权利许可证照和营业账簿税目中的其他账簿,单位税额均为每件伍元。具体请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 (五)应纳税额的计算 按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应纳税额=计税金额×适用税率 按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的方法应纳税额=凭证数量×单位税额 (六) 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印花税的纳税环节应当在书立或领受时贴花。印花税一般实行就地纳税。 (七) 印花税的缴纳方法 印花税实行由纳税人根据规定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的缴纳办法。为简化贴花手续,应纳税额较大或者贴花次数频繁的,纳税人可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采取以缴款书代替贴花或者按期汇总缴纳的办法。 (八)印花税票 印花税票是缴纳印花税的完税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监制。其票面金额以人民币为单位,分为壹角、贰角、伍角、壹元、贰元、伍元、拾元、伍拾元、壹佰元9种。印花税票为有价证券。印花税票可以委托单位或个人代售,并由税务机关付给5%的手续费,支付来源从实征印花税款中提取。 (九)印花税的税收优惠 已缴纳印花税的凭证的副本或者抄本;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政府、社会福利单位、学校所立的书据;国家指定的收购部门与村民委员会、农民个人书立的农副产品收购合同;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外国政府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我国政府及国家金融机构提供优惠贷款所书立的合同。对商店、门市部的零星加工修理业务开具的修理单,不贴印花。对房地产管理部门与个人订立的租房合同,凡用于生活居住的,暂免贴印花;对铁路、公路、航运、水路承运快件行李、包裹开具的托运单据,暂免贴印花。对铁路、公路、航运、水路承运快件行李、包裹开具的托运单据,暂免贴印花。企业与主管部门等签订的租赁承包经营合同,不属于财产租赁合同,不应贴花。 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1.在应纳税凭证上未贴或者少贴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补贴印花税票外,可处以应补贴印花税票金额3~5倍的罚款; 2.对未按规定注销或画销已贴用的印花税票的,税务机关可处以未注销或者画销印花税票金额1~3倍的罚款; 3.纳税人把已贴用的印花税票揭下重用的,税务机关可处以重用印花税票金额5倍或者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4.伪造印花税票的,由税务机关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般指收盘价收于压力位之上。不过这个定义太笼统。通常把对有效向上突破后的确认,认为是有效向上突破阻力位。通常有以下几个条件: 1.要放量突破; 2.收盘价至少3天最好5天以上收在压力位以上; 3.收盘价大于压力位3%-5%个点; 4.回抽压力位获得支撑,俗称的压力变支撑; 5.第一次突破后,成交继续活跃,量价齐增,不能衰竭; 6.大阳突破,走势生猛,明显有别突破前,股性大变。 这几个条件并非需要全部具备,有时只需一条就可以,满足的条件越多,有效性就越强。当然若全部满足最好,只是此时股价多半离原先压力位已经很远,甚至又碰到了其它压力位,实际指导意义就小的多。因此,判断有效向上突破面临着准确性和时效性的两难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个人自己根据各自的经验及时判断了。 有效向下突破,同原理。
没有止损意识就等于没有正视错误的勇气,也就失去了探索成功之途的可能!有无“止损”是决定成与败的分水岭!迈不开这一步,一切的努力都将会注定失败! 止损的最终目的是保存实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效率,避免小错铸成大错甚至导致全军覆没。止损不能规避风险但可以避免遭到更大的意外风险。止损是股市交易中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但又要灵活掌握。 一般而言,常见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一种是任凭其套牢,决不割肉;另一种是预先设定一个止损位,一旦跌破,坚决卖出,决不犹豫。对于止损,这两种观点。由于各自的投资出发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观点也迥然不同。 因此投资者在买入股票被套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必须在卖还是留之间做出选择,也就是在割肉还是忍受之间做出选择。这时通常投资者考虑的因素无非是以下8点: 1.资金管理的硬性规定,即交易损失总金额不能大到持有本金的某个百分比(比如10%至20%)以及每笔交易所允许的最大损失额度。这是投资者参与交易时必须要考虑和遵循的与市场状况无关的最基本的因素,也是设定止损的基本标准和最后底线。 2.制定交易计划时所假定的风险与回报的比例,这也是是否能进行该笔交易的原则。如果客观分析后可能获取的盈利与可能带来的损失比例失衡、得不偿失时,投资者最好还是不要勉强交易,如果决定了买卖就应当按照事先计划的风险与回报的比例设定止损点。 3.迅速判断造成套牢的买入行为,是投机性买入还是投资性买入。凡是根据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从投资价值角度出发选股的投资者,可以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必关心股价一时的涨跌起伏。 4.迅速判断该次买入操作,属于铲底型买入还是追涨型买入。如果是追涨型的买入,一旦发现判断失误,要果断地止损。如果没有这种决心,就不能参与追涨。 5.迅速判断这次买进是属于短线操作还是中长线操作。自己是属于稳健型投资者,还是属于激进型投资者。做短线最大的失败不是一时盈亏多少,而是因为一点失误就把短线做成中线,甚至做成长线。不会止损的人是不适合短线操作的,也永远不会成为短线高手。要认清自己的操作风格和擅长的操作技巧。 6.迅速判断买入时大盘指数是处于较高位置,还是处于较低位置。大盘指数较高时,特别是市场中获利盘较多、股民们得意洋洋时要考虑止损。 7.迅速判断个股的后市下跌空间大小。下跌空间大的坚决止损。特别是针对一些前期较为热门、涨幅巨大的股票。 8.分清主力是在洗盘还是在出货,如果是主力出货,要坚决彻底的止损。
美国、日本、香港证券税收体系各有不同,日本的证券税收体系税种齐全,征收面广,充分发挥着税收在证券方面的调控作用。香港的证券税收体系比较简单,税种少。而美国没有独立的证券税收体系,对证券相关收入,采取并入或合并到相关收入征税的办法,难以体现国家对证券税收的政策重视,以及税收对证券市场的调控。 美国证券税收的税种主要有以下几种1.流转税,包括印花税、证券交易税。近年来,美国政府因为证券税收中的印花税、证券交易税其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小,同时注重资本的流动性,所以现已取消此税。 2.收益税,对个人证券投资所得的征税,将其所得并入普通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公司证券投资所得的征税,将其并入公司所得,征收公司所得税。对个人投资所得和公司投资所得分开征税,则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3.资本利得税。资本利得并入普通利得征税。对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采取差别税率,最高达28%。资本损失区分个人和公司,采取两种办法。对个人资本损失可允许扣除,并规定短期资本损失先扣除,长期资本损失后扣除,但每年的扣除额不得超过3000美元,当年没有扣完的,可结转以后年度继续扣除。4.遗产和赠与税。 日本证券税收的主要税种有:1.流转税:包括印花税、证券登记许可税、证券交易税、证券交易所税;2.收益税:对个人单独设立资本收益税,但可允许个人选择申报;法人资本收益并入普通所得征税,不单独征税;3.资本利得税,对个人单独设资本利得税;而法人并入普通所得征税,不单设资本利得税,但资本利得税只对法人和个人居民征收;4.遗产和赠与税。 香港证券税收的主要税种有:1.流转税,主要是印花税。对股票等证券的交易,按成交金额向买卖双方征收印花税。2.收益税,对证券的股息、债息等资本收益,征收利息税。3.资本利得税。对资本增值不征税,但如果投资者在短期内频繁炒作而获利,其所得可被税务局裁定为经营性所得,并入其他所得计征薪俸税。4.遗产和赠与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