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贵宾理财 荷兰银行早在1903年开始在华运营。如今该行已成为中国境内最优秀的外国金融机构之一,其客户包括了在华外资机构、企业和高端个人消费者。荷兰银行在中国的上海、深圳和北京分别设有5家支行,并在天津、广州和武汉三地设有代表处。自2003年春荷兰银行在上海外滩和平饭店开设第一家“梵高贵宾理财中心(Van Gogh Preferred Banking Centre)”以来,位于深圳中信大厦、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北京东方广场和深圳万象城的“梵高贵宾理财中心”也相继开业,为广大中国客户提供全面且个性化的理财服务。梵高贵宾理财中心的客户经理会针对每位客户的金融需求,提供详细的金融咨询、个性化服务和金融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客户妥善理财,展示荷兰银行的贵宾理财艺术。
武汉市商业银行 武汉市商业银行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武汉市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地方财政、城市知名企业和居民共同投资入股组建,地方财政为其最大股东,注册资本金5.68亿元。 自1997年12月成立以来,武汉市商业银行坚持稳健经营,规范管理,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优势,积极支持武汉经济建设,致力于服务本地企业和居民,全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手段不断更新,资金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武汉地区颇具竞争实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武汉市商业银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建立“一级法人,统一核算”的管理体制。全行现有93家支行,为客户提供广泛的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服务。凭借遍布武汉三镇的营业网点和先进的电子化服务手段,依靠全新的体制和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武汉市商业银行为武汉地区企业和市民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欧洲央行 欧洲央行,是欧洲中央银行的简称。 详见欧洲中央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 欧洲中央银行,简称欧洲央行,成立于1998年6月1日,是为了适应欧元发行流通而设立的金融机构,同时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欧洲央行的英文名为European Central Bank,缩写为ECB,有时也被称为欧银,总部位于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现任行长为特里谢。 位于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总部的照片 历史 经济与货币联盟是欧共体建立的最终目标之一,从欧共体建立开始,成员国就在货币政策的事务上开展合作,当时有关欧共体的条约,并没有将经济与货币联盟具体化,更无从进行授权,而央行行长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性质的组织。 经济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在1990年正式启动后,需要就有关的货币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央行行长委员会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后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最后确立了欧洲中央银行的地位。欧洲货币局于1994年1月1日在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开始时建立,其任务是在货币政策上进行协调,加强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和筹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仍由各成员国政府保留。1998年5月25日,欧元参加国政府一致同意并任命了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和副行长,标志着欧洲中央银行的建立向前迈出重大的一步。从1998年6月1日起,欧洲货币局最终完成其历史使命进入清算阶段,欧洲中央银行体系走到历史的前台。 组织结构 欧洲中央银行具有法人资格,可在各成员国以独立的法人资格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并参与有关的法律事务活动。欧洲中央银行的决策机构是管理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执行委员会所有成员和参加欧元区的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组成。管理委员会实行一人一票制,一般实行简单多数。当表决时赞成和反对票数相等时,管理委员会主席(由欧银行长担任)可投出决定的一票,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开会10次。 执行委员会由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副行长和其他四个成员组成。只有成员国公民可担任执行董事。这些人员必须是公认的在货币和银行事务中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由欧盟委员会咨询欧洲议会和欧洲中央银行管理委员会后提议,经成员国首脑会议一致通过加以任命。执行委员会的表决采取一人一票制,在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实行简单多数。 欧洲中央银行的资本为50亿欧元,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是惟一的认购和持有者。资本认购的数量依据各成员国的GDP和人口分别占欧盟的比例为基础来确定。各成员国缴纳资本的数量不得超过其份额,欧元区的成员国都已全部认缴,英国、丹麦、瑞典、希腊则都只缴纳了其份额的5%。各成员国认购的份额5年调整一次,份额调整后的下一年生效。显然在组织结构上类似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欧盟成员国央行类似美联储中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两者都属二元的中央银行体制,地方级机构和中央两级分别行使权力,两级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的任期最短为5年;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任期最短为8年,不得连任;只有在不能履行职责或严重读职时才可兔除其职务;欧洲法院对职务的任免争议有管辖权。 管理委员会是欧洲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并且就涉及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指导利率以及法定准备金等做出决策,同时确定其实施的行动指南。 管理委员会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欧洲中央银行执行委员会的6名成员,二是加入欧元区成员国的12名央行行长。成员国中央银行行长的任期最少不低于5年。每名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各拥有一票投票权,如果支持与反对双方的票数相等,则欧洲中央银行行长一票具有决定意义。管理委员会进行表决时至少应达到2/3的规定人数,如不满足这一最低要求时,可由欧洲中央银行行长召集特别会议来做出决定。 利率决策会议 欧洲中央银行管理委员会每两周召开一次会议,但隔一次才讨论利率。 会后管理委员会的主席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解释管理委员会决策的原由。管理委员会对于经济状况和价格发展态势的看法发布在《欧洲中央银行月报》上,这个月报以欧共体11种官方语言发表。 批评 欧洲中央银行主要面对两种批评,分别为自主性不足及目标不均衡。 * 自主性 部份批评者认为欧洲中央银行的自主性不足。欧洲中央银行是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联合筹备成立的,以避免受到政治的影响。虽然其成立的目的及权力均来自政治,但其决策权力却由欧洲中央银行自身掌握,不受各国的影响。 而那些不在欧元区内的欧盟国家的中央银行 (如丹麦中央银行及英格兰中央银行),亦受这些条文约束。 欧元符号的夜景 部份批评者认为欧洲中央银行民主程度不高,其决策过程如黑箱作业,而因为缺乏应有的监管,所以其最终政策有侵犯人权及破坏自然环境的可能性。 欧洲中央银行不会发布其决定,亦不会接受意见。当执行决策后,其主页并不会收集市民的意见。因为要保障理事会成员的权益,所以其内部会议的纪录不会披露。 欧洲市民可以通由选举欧洲议会议员而主接影响欧洲中央银行的决策,然而若然经济环境不许可,政客亦可能没法改变欧洲中央银行的决策。不过欧洲中央银行需要向欧洲议会负责,主要官员的委任亦需要获得其通过。 而法律亦规定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需要每年向欧洲议会提交年度报告,除此之外,欧洲中央银行董事会成员亦需每年四次与欧洲议会进行会面,以交待中央银行自身情况,若有需要,可以举行更频密的举行。 很多经济学家均认为欧洲中央银行的自主性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可以防止市场因政治目的而被操控。 * 通胀目标 部份批评者认为欧洲中央银行所定下的目标并不合理,欧洲中央银行以利率机制来控制通胀率,但却不为失业率及货币汇率设定调控政策,这使得部份人感到这样的经济政策并不平衡,有可能导致各项经济及民生的问题。 很多英国的经济学家均指出欧洲中央银行需要实行平衡的目标组合,就如英格兰中央银行现在所采用的。 而欧洲中央银行所设定的不平常的低利率环境亦受到很多批评者批评,认为并不符合欧盟成员国自身的情况。这个低利率环境正是爱尔兰经济泡沫的成因。虽然这可以防止欧盟主要成员国如法国、德国及意大利出现经济不景气,然而却没有顾及其他成员国的利益。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及美国近年亦采用低利率政策。 参见 * 欧元 * 特里谢 * 美联储 外部链接 * 欧洲中央银行主页 (http://www.ecb.eu)
汇丰集团 汇丰控股有限公司(HSBC Holdings plc NYSE: HBC,LSE:HSBA,港交所:0005,Euronext: HSBC)于1991年成立,为汇丰集团(HSBC Group)的控股公司,总部设于英国伦敦。 汇丰集团的标志 汇丰集团截至2006年6月底,总资产高达1.74兆美元,属于全球资产规模最大,以及全球第三大银行机构,其创始成员为1865年于香港创立的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前称香港上海汇理银行)。最初是为在远东的英国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现已发展成跨国金融机构,7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英国以外地区。 历史 汇丰集团是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经多年扩张而成。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865年3月在香港开业,同年于上海及伦敦开设分行,又在旧金山设立代理行,其成立的导火线源自香港洋行的权力划分。 汇丰集团创始成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成立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1864年7月,位于孟买的英国商人计划创立以香港为基地的中国皇家银行,发行3万股,每股200印度卢比,但只计划向香港及中国的商人配售5000股,引起香港洋行不满。同年7月28日,铁行轮船公司监事汤马士·修打兰(或者译作苏石兰,Thomas Sutherland)和宝顺洋行牵头,在报刊上宣布成立一间由香港拥有的银行。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创办时,资本额共500万港元,共2万股,每股250港元,1866年每股又1拆2,变成4万股,每股125元。1864年成立的临时委员会,共有15人组成,主席由宝顺洋行代表乔姆利、成员有铁行轮船公司的苏石兰、琼记洋行的赫德、孻乜洋行的麦克莱恩、香港巨富道格拉斯·拉泼来克、禅臣洋行的尺德、太平洋行的莱曼、费礼查洋行的史密脱、沙宣洋行的亚瑟·沙宣、公易洋行的罗伯特·布兰特、广南洋行的巴朗其、搬鸟洋行的威廉·亚当逊、毕洋行的赫兰特、顺章洋行的腊斯顿其·屯其萧,以及法律顾问波拉德。[1]这些人包括了英、美、德、丹麦、犹太及印度帕西族,但在随后岁月各股东退出,汇丰已由英国人所控制。 1865年3月2日,临时委员会改组成董事局,3月3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中环皇后大道中1号沙宣洋行所持有的获多利大厦,1866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条例获香港政府及英国财准部批准通过,汇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并获授权发行香港钞票。 初期的汇丰集团乃透过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开设分行而在世界各地扩展业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汇丰的业务集中于香港,而中国内地的分行于1949年起相继关闭,海外业务亦未如理想,发展空间大受限制下,于1950年代开始成立或者收购附属公司。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集团形式运作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端纳(Michael Turner)的带领下,于1953年开始实行以集团形式运作。首先于1955年在美国加州成立集团首间附属公司-加州香港上海汇丰银行。1959年,汇丰收购有利银行及中东英格兰银行。1965年,汇丰收购恒生银行的控制性股权。1972年,汇丰成立获多利有限公司。1980年,汇丰入股美国海丰银行(Marine Midland Bank),并在1987年成为汇丰的全资附属公司。1981年,汇丰收购赤道控股有限公司(Equator Holdings Limited)的控制性股权;同年汇丰收购皇家苏格兰银行失败,但对于收购英国大型银行的兴趣未有减退。1987年,汇丰入股英国米特兰银行(Midland Bank),透过合作协议,汇丰和米特兰互相转拨业务。 汇丰控股的成立 汇丰集团的标志 1990年12月17日,汇丰集团宣布进行结构重组,包括: 1. 成立一间集团控股公司,名为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并将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伦敦分行升格为汇丰控股的注册办事处。 2.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股份转移到汇丰控股名下,汇丰控股再发行新股,以4股汇丰银行股票换成1股汇丰控股股票,并将原发行股缩减至3/4,以便日后在海外上市。 3. 汇丰控股股份取代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股份后,分别在香港及伦敦的证券交易所上市。 4. 汇丰控股在英国注册,但以香港为集团总管理处。 5.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为汇丰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在香港的注册维持不变,以便香港业务的发展。 当年汇丰集团迁册英国、成立汇丰控股,但集团总管理处当初仍然设在香港的策略无疑是考虑到香港主权移交的不明朗政治因素。透过这个策略,使汇丰既可以避过香港主权移交可能产生的风险,又可以使汇丰所有收放及资本增值不受英国税制和税率的影响,有利于汇丰继续获取丰厚的利润。这样,汇丰集团就处于一种“进退自如”的位置。 1992年7月,汇丰控股收购米特兰银行余下的股份,正式取得其业务,拓展欧洲市场。但是,汇丰控股在英国监管当局的要求下,汇丰集团总管理处在1993年1月由香港迁往伦敦。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监管机构为英伦银行,但旗下附属公司仍继续受经营所在地的有关当局监管。位于伦敦的汇丰集团总管理处只会提供主要的中央职能,例如策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及公司秘书服务、财务计划及监控等。1998年,汇丰宣布在伦敦兴建新总部大厦,以容纳原本分散于伦敦市金融区内不同地方的汇丰集团总管理处各部门,该大厦于2002年启用,2003年4月正式开幕,同时亦是英国汇丰银行总行的所在地。 其他被汇丰全面收购/收购部分股分的公司 1. 巴西Banco Bamerindus do Brasil SA(1997年) 2. 阿根廷Banco Roberts SA(1997年) 3. 墨西哥瑞丰集团(19.9%,1997年) 4. 马耳他银行(70.03%,1999年) 5. 韩国汉城银行(70%,1999年) 6. 美国利宝银行集团(1999年) 7. 中国上海银行(8%,2000年) 8. 泰国京华银行(75.02%,2000年) 9. 土耳其Demirbank TAS(2001年) 10. 法国商业银行(98.6%,2001年) 11. 中国平安保险(10%,2002年;19.9%,2005年) 12. 中国福建亚洲银行(27%,2003年与平安集团联手全面收购,2004年易名平安银行,2006年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股权) 13. 墨西哥Mexican Grupo Financiero Bital(2002年) 14. 英国莱斯银行旗下巴西业务(2003年) 15. 美国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2003年) 16. 波兰Polski Kredyt Bank SA(2003年) 17. 中国福建兴业银行(25%,2003年,由恒生银行购入) 18. 印度UTI Bank(14.62%,2004年;4.99%,2006年) 19. 百慕大银行(2004年) 20. 英国马莎百货旗下Marks and Spencer Retail Financial Services Holdings Limited(2004年) 21. 中国交通银行(19.9%,2004年) 22. 美国Metris Companies Inc.(2005年) 23. 伊拉克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70.1%,2005年) 24. 巴拿马Groupo Banistmo(2006年) 25. 阿根廷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2006年) 近年发展 1998年11月,汇丰集团宣布统一品牌,差不多所有业务地区的附属公司均采用汇丰品牌和六角形标志,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个别在亚太地区以外的办事处亦纳入采用汇丰品牌的当地附属公司网络(例如香港上海汇丰银行部分在英国的分行纳入英国汇丰银行的网络)。统一集团品牌可以加深世界各地客户、股东及员工对集团和其信念的认识,亦有助汇丰在世界各地以同一集团形象推出新产品与服务。汇丰控股亦在1999年及2000年在纽约及巴黎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自2002年起,汇丰以“环球金融 地方智慧”(The world's local bank)作为集团口号,强调集团在众多市场中均拥有丰富经验,并且透彻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 伦敦汇丰大厦为汇丰集团及英国汇丰的总部 2006年10月,有报导指汇丰集团总管理处有可能会迁离伦敦,有分析员表示不排除会重返香港,因为英国税率远较香港高,征税范围及税种亦较香港阔和多,使汇丰控股需要负担高昂的税项,每年汇丰控股向英国政府支付的税项高达4亿英镑。除了香港之外,有英国报章指出汇丰集团总管理处可能会迁往爱尔兰,但汇丰发言人随即否认。另外汇丰控股行政总裁纪勤表示,英国在地理上占优,能迅速联络各地业务网络,对现时的集团总管理处感到相当满意。不过,到了2008年,汇丰控股会依照惯例,就集团总管理处的地点作出检讨。 集团业务 目前汇丰集团的多个附属公司在76个国家拥有超过9,800个办事处,在全球有超过1.25亿名客户,电子理财客户超过2,500名。业务包括个人理财、工商金融业务、企业银行、投资银行、资本市场及私人银行。 个人理财 汇丰为多达1.2亿名的个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人理财服务,包括往来及储蓄户口、按揭、保险、信用卡、贷款、退休金及投资等。消费融资业务在全球的发展趋势下,亦已经逐渐融入为个人理财业务的一部分。直销渠道亦日渐普及,2005年,汇丰所处理的网上交易达到1.83亿个,卓越理财客户有130万名。 工商业务 汇丰为中小型企业及中层企业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工商企业客户数目超过250万,客户包括独资及合伙公司、法人企业、上市公司,以及会所及协会等组织。 企业银行、投资银行、资本市场 为企业及金融机构客户提供专门设计的金融服务,业务范围包括环球资本市场、环球投资银行、企业银行及金融机构业务,以及环球交易银行。 私人银行 汇丰私人银行服务为富裕的人士及其家族提供金融服务,服务地点有74个,其客户资产及贷款于近年来均有明显的增长。 汇丰集团主要成员 (按加入集团之年份排列) *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汇丰集团创始成员,前称香港上海汇理银行,总部一直设于香港。现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各附属公司主要在亚太地区地区设有分行及办事处。 * 中东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前称中东英格兰银行,1940年代开始在中东地区开设分行,1959年被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收购。 * 恒生银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65年收购恒生银行51%股权,后来增至62.14%。 * Laiki Bank-前称The Cyprus Popular Bank Limited,于塞浦路斯的利马索尔创立,1971年被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收购。 * 沙地英国银行-1978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创立,占40%股权,并接收中东英格兰银行在沙特阿拉伯的分行。 * 美国汇丰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80年收购海丰银行51%股权,并于1987年再收购其余股权;1999年,汇丰再收购利宝银行集团,并且并入美国汇丰银行。 * 加拿大汇丰银行-1981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加拿大温哥华创立。 * 埃及汇丰银行-前称埃及英国银行,1982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埃及开罗创立,占40%股权,后来增至90%。 * 澳洲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986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澳大利亚悉尼创立。 * HSBC Bank AS-1990年由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创立。2001年,英国汇丰银行收购Demirbank TAS,并并入HSBC Bank AS。 * 英国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前称米特兰银行有限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1987年收购米特兰银行14.9%股权,并于1992年由汇丰控股收购其余股权,成为汇丰集团历年来最大的收购事件。现时英国汇丰银行为汇丰集团在欧洲地区的总管理处,该行及各附属公司主要在欧洲地区设有分行及办事处。 * HSBC Trinkaus & Burkhardt AG-前称Trinkaus & Burkhardt KGaA,是一家在1980年被米特兰银行收购的德国私人银行。 * 汇丰建信银行-前称瑞士建信银行,于瑞士苏黎世创立,加入汇丰集团之前为米特兰银行的附属公司。 * 马来西亚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884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已经在马来西亚设立分行;1994年,马来西亚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在当地注册成立。 * 巴西汇丰银行-前称Banco Bamerindus do Brasil SA,1997年,汇丰巴马兰特银行成立后接管其资产、负债及附属公司。 * 阿根廷汇丰银行-前称Banco Roberts SA,于1987年由米特兰银行购入股权,其后再拨入汇丰集团,并于1997年成为汇丰全资附属公司。 * 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前称Republic National Bank of New York (Suisse) SA,于瑞士日内瓦创立,加入汇丰集团之前原本是利宝银行集团的附属公司。 * 马耳他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前称马耳他银行,于1999年由米特兰银行收购70.03%股权。 * 法国汇丰-前称法国商业银行,于巴黎创立,2000年被汇丰控股收购,汇丰控股亦同时在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 * 墨西哥汇丰-前称Grupo Financiero Bital, SA de CV,于墨西哥城创立,2002年被汇丰控股收购。 * 美国汇丰融资有限公司-前称Household International, Inc.,2003年被汇丰控股收购。 * 百慕大银行有限公司-2004年被汇丰控股收购,汇丰控股亦同时在百慕大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代号为1077223879。 外部链接 * 汇丰集团 (http://www.hsbc.com/) * 汇丰中国 (http://www.hsbc.com.cn) * 世界银行网址大全 (http://www.world68.com/bank.asp)
汇丰银行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于1865年在香港和上海成立,是汇丰集团的创始成员,亦是该集团在亚太区的旗舰。汇丰集团是世界规模最大的银行和金融业务机构之一,在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约9,500个分支机构。 汇丰140多年来从未间断在内地的服务,其中国业务总部设于上海浦东,统筹内地业务。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汇丰在内地的服务范围也迅速扩大,以满足客户在中国市场的需求。 汇丰是在内地投资最多的外资银行之一,入股内地中资金融机构及自身发展的总投资已超过50亿美元,其中包括入股上海银行8%的股份,平安保险19.9%的股份,以及交通银行19.9%的股份。 目前,汇丰在中国内地共有26个网点,其中13间分行设于北京、成都、重庆、大连、广州、杭州、青岛、上海、深圳、苏州、天津、武汉及厦门;另有13间支行设于北京,天津,广州,上海和深圳。汇丰亦获准在西安筹建分行。 汇丰已成为在中国内地拥有分行网络在内地外资银最多的外资银行之一。
永亨银行 永亨银行原名永亨银号。1937年由已故董事长冯尧敬先生以忠诚信实的立业宗旨于广州十三行创立。 1945年永亨于香港重整业务。籍战后经济的迅速复元,永亨的业务乘时推广开始稳步发展。1949年永亨银号迁址十月初五街,翌年开始经营银行业务,并于1963年改组为有限公司,渐具规模。 1972年5月20日注册成为银行,当时的注册资本为500万澳门元。1973年获发银行牌照,成立澳门永亨银行有限公司。 1974年香港永亨银号在澳门新马路开设永亨银号,展开澳门地区的业务。并于1976年在荷兰园开设第一间分行,展开分行网络新页。其后,董事会为提高日后的发展能力,于1984年12月20日,香港永亨银行宣布完成收购该行95%以上的发行股权,冯尧敬出任两行董事长,董事会及监事会均维持不变。 1973年永亨与美国纽约欧文信托公司合作经营。1988年欧文信托与美国纽约银行集团合并,永亨成为集团一员。而香港永亨银行的51%股权由美国纽约欧文信托公司拥有。该公司是美国主要商业银行之一。因此澳门永亨银行便由华资经营变为美华合资经营。 1985年本行开始进行全面计算机化服务,并以积极进取的经营方针,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包括1991年推出全澳首创全计算机化的“永亨通电话理财服务”,1994推出澳门首张澳门币信用卡等。 1993年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并于次年被列入恒指中型成分股。 2004年收购浙江第一银行。合并后,两行统一名称为“永亨银行有限公司(Wing hang Bank,Limited)”。完成合并后,永亨银行成为香港第七大上市银行,资产总值超过850亿港元,分行及代表处遍及内地、港、澳三地,零售网络超过50多间,户员人数逾2100名。
民生银行网上银行 民生银行个人网银业务自2000年开展以来,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11月中旬,本年新增客户数22.5万余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52%,累计客户数达47.2万户。交易量新增达1082.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 快速的业务增长来源于我行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无论从最初的产品设计,还是售后的客户服务环节。 目前,根据客户金融服务的需要,个人网银业务品种不断丰富,大小额实时支付实现您快速完成转账汇款;网银中贷款业务新增了按揭开放账户贷款及个人自助循环贷款;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缴费类业务也在不断拓宽缴费领域;“钱生钱”理财、电子国债、基金投资、外汇买卖、保险箱服务等理财投资类业务都可以满足客户便捷、灵活的享受金融生活。 完整的产品体系不仅包含产品本身,还包含其服务体系。我行始终关注客户服务工作,并开通了在线客服服务,以及时解答客户疑难。 全行上下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开展各类营销活动及相关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银行服务的同时,带来了业务上的跨越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