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将审计抽样用于控制测试时,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如果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从而导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低,注册会计师可能不适当地减少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的有效性下降。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信赖过度风险更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而更应予以关注。
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与审计的效率有关。当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高。为了弥补注册会计师根据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而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高水平,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与一般审计过程一样,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其中,准备阶段和报告阶段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与财务审计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区别不大,而实施阶段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则具有信息技术的特色。在实施阶段,针对被审计的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所开展的工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描述和测试。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技术方法与手工环境下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相比,相应增加了计算机技术的内容。对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既包括一般方法即手工方法,也包括应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方法主要用于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和描述,包括:面谈法、系统文档审阅法、观察法、计算机系统文字描述法、表格描述法、图形描述法等。应用计算机的方法一般用于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测试,包括: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在线连续审计技术(通过嵌入审计模块实现)、综合测试法、受控处理法和受控再处理法等。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审计方法主要是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的运用。但不能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与工具的使用过程与信息系统审计等同起来。在信息系统审计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运用大量的手工审计技术。信息系统审计应关注的重点环节1.数据环节 在审计中,必须使用一种方法能够向前、向后追踪单个交易和资产记录,以便使审计人员选择一些交易对其进行详细检查,确认交易记录是否符合一般的审计目标。如对会计事项信息的检查,要检查它的完整性、时效性、合规性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检查内容包括与本会计年度有关的交易是否全部记录在册;所有记录的交易是否都是合理发生的并与本会计年度有关;记录的交易是否数据准确,计算无误:记录的交易是否符合基本的和辅助的法律规定,符合特定权威机构的要求;对记录的交易是否进行正确的分类,并符合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等。对财务报表信息的检查,要检查完整性、存在性、会计计量、所有权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检查内容包括是否记录了所有的资产和负债:所有记录的资产和负债是否都是存在的;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是否精确,计算方法是否符合按合理性、一致的标准制定的会计政策的要求:确认资产是被审主体所有的、负债是被审主体应该承担的,并且资产和负债是否由合法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资产、负债、资本和存货是否都得到正确的披露。同时对信息系统提供的业务信息也要进行分析,例如每月的工资总数、某阶段的付款清单和订货信息等,要弄清基本的交易情况,并一直追踪到信息源。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按照特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汇总、分类、排序、比较和选择,并进行各种运算。2.内部控制环节 内部控制一般而言是指组织经营管理者为了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各项法律和规范的遵守,而对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调整、检查和制约所形成的内部管理机制,是组织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形成的自律系统。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主要分为应用控制、一般控制和管理控制等三个方面,在审计过程中要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包括电算化系统的内控制度。为了对系统的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必须验证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存在,并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证据,证明它正在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计算机系统中,应检查以下方面来证明内控制度的有效性:(1)控制系统资源的存取。包括物理资源,例如终端、服务器、连接盒、相关文档等;还包括逻辑资源,如软件、系统文件和表、数据等。(2)控制系统资源的使用。用户应该只能对授权给他们的那些资源进行操作。(3)建立按用户职能分配资源的制度。把重要的任务功能按用户或用户组进行分离,以减少无意的误操作、滥用系统资源和对数据的非授权修改。(4)记录系统的使用情况。按时间顺序建立一个使用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例外事例和与安全有关的事件是由谁触发的,财务信息的创建、修改和删除是由谁完成的。(5)确认处理过程的准确性。用产生财务控制信息,确认处理过程的准确完成。(6)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系统的修改。应该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所有修改都是经过授权、有文档记录、经过彻底(独立地)测试的,确认最后以一种有控制的方式投入使用。(7)保护财务信息系统免遭计算机病毒的袭击。必须建立一套控制措施,检测病毒,防止病毒感染财务信息系统。3.数据传输转移环节 在信息系统中,有些数据需要在两个财务信息系统或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相互转移,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需要手工重新录入时。因此在审计时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在转移过程中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化;新的科目代码表与老的可能不一样,需要在两个财务信息系统之间建立复杂的对应关系:中心数据库可能被一些地理上分散的服务器取代;当前财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不佳;当用一个总的信息系统取代一个预定财务信息系统时,需要补充许多新的数据。在检查这一环节时,一定要保证输出的消息是经过批准、完整和精确的,保证输出的消息在约定时间内准确地发送给指定的接收者,保证流人的消息是完整、准确和真实可靠的。信息系统审计案例分析 2006年,在对某酒店开展的审计中,对酒店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发现信息系统在数据传输和运算上存在错误,通过数据验证,证明错误产生的原因是由信息系统本身缺陷造成的。上述审计结果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认可,促使被审计单位更换了信息系统,提高了计算机管理水平。 这次审计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主要是注意从数据和内控制度入手,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手工审计技术相结合开展信息系统审计。(1)在数据环节上,信息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对系统数据的利用角度是不一样的。数据审计侧重于数据之间的关联,是审计数据的结果;而信息系统审计侧重于数据的真实完整性,是通过测试数据的真实完整性来审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审计中,通过详细了解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对比数据库中表文件的记录数量大小和字段完整程度,确定需要查询的数据库表文件,把主表的数据完整性作为重点的测试目标。(2)在内部控制和数据传输环节,通过绘制组织机构图、系统流程图和现场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酒店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特点。通过摸清酒店的业务流程,跟踪基础数据流在业务流程中的走向,锁定数据的大量运算点,是确定审计方向的关键。信息系统中所有业务活动的发生都集中体现在基础数据流上,基础数据流是一个信息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数据的大量运算点是测试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年审日报汇总、会议团体客房转账和业务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手工传输数据三个系统模块,作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性、可靠性测试的重点。这三个模块是信息系统内数据大量运算和系统间传输数据的关键点,由于基础数据在运算、自动传输和手工传输过程中存在发生错误和被调整修改的可能性,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进行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通过分步骤编写查询语句和程序,调出数据生成中间表进行比对,发现疑点,根据疑点特征继续比对,直到发现错误点。在SQL语句不能保证完成大批量查询和比对任务的情况下,采用计算能力更强、运算速度更快的JAVA来编写查询程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系统审计相关资格证书 CISA认证,国际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一般在每年12月份全球英文考试,6月份在中国中文考试。图书《信息系统审计》信息 书 名: 信息系统审计 作 者:张金城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302195504 开本: 16 定价: 23.00 元内容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系统地介绍了信息系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特点、准则、IT治理、一般控制及审计、应用控制及审计、系统开发与获取审计、系统运营与维护审计、应用程序审计、数据文件审计等内容;覆盖了信息系统审计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结合了当前信息系统审计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编排由浅入深,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信息系统审计》是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立项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审计学专业等专业“信息系统审计”课程的教材,亦可供从事信息系统审计的审计人员参考,同时还可作为专业培训教材。编辑推荐 《信息系统审计》共分8章,第1章论述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知识,使读者对信息系统审计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第2章论述了IT治理的基本知识,使读者对IT治理的含义、IT治理与信息系统审计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第3、第4章论述了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及其审计方法;第5~第8章系统地论述了系统开发与获取、系统运营与维护、应用程序、数据文件的控制与审计方法和技术。《信息系统审计》可作为高等院校审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等专业的教材;对广大审计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探讨加强信息系统的控制,对计算机工作人员研究计算机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和控制,对审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专业师生的教学与科研,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系统论述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介绍了信息系统审计最新的方法与技术;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编排由浅入深,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江苏省高校精品立项教材。 《信息系统审计》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审计学等专业“信 息系统审计”课程的教材,亦可供从事信息系统审计的审计人员参 考,同时还可作为专业培训教材。目录第1章信息系统审计概论 1.1信息系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1.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对审计的影响 1.1.2信息系统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2信息系统审计的含义与特点 1.2.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1.2.2信息系统审计的特点 1.3信息系统审计目标 1.4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 1.4.1内部控制系统审计 1.4.2系统开发审计 1.4.3应用程序审计 1.4.4数据文件审计 1.5信息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 1.5.1绕过信息系统审计 1.5.2通过信息系统审计 1.6信息系统审计的步骤 1.6.1准备阶段 1.6.2实施阶段 1.6.3终结阶段 1.7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1.7.1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概念和作用 1.7.2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准则 1.7.3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体系 1.8我国信息系统审计人才培养策略 1.8.1信息时代呼唤信息系统审计师 1.8.2信息系统审计师应具备的素质 1.8.3信息系统审计师的培养 1.9金审工程简介 1.9.1金审工程的背景 1.9.2金审工程总体规划 1.9.3金审工程建设情况 1.9.4金审工程二期建设展望 思考题第2章IT治理 2.1IT治理的定义 2.2IT治理的关键问题 2.2.1IT治理缺失的症状 2.2.2IT治理的关键问题 2.3IT治理与公司治理 2.3.1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 2.3.2IT治理和IT管理 2.3.3公司治理和IT治理 2.4IT治理标准 2.5建立IT治理的机制和方法 2.5.1IT治理机制 2.5.2IT治理方法 2.6IT治理的目标和范围 2.6.1IT治理目标 2.6.2IT治理范围 2.7IT治理成熟度模型 思考题第3章信息系统一般控制及审计 3.1信息系统一般控制概述 3.2管理控制及其审计 3.2.1管理控制的基本内容 3.2.2管理控制审计 3.2.3管理控制测试 3.3系统基础设施控制及其审计 3.3.1信息系统环境控制 3.3.2信息系统硬件控制与审计 3.3.3系统软件控制 3.4系统访问控制及其审计 3.4.1逻辑访问控制 3.4.2物理访问控制 3.4.3对访问控制的审计 3.5系统网络架构控制及其审计 3.5.1局域网控制与审计 3.5.2客户机/服务器架构风险与控制 3.5.3互联网风险与控制 3.5.4网络安全技术 3.5.5网络架构控制的审计 3.6灾难恢复控制及其审计 3.6.1灾难与业务中断 3.6.2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 3,6.3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的审计 思考题第4章信息系统应用控制及其审计 4.1输入控制 4.1.1数据采集控制 4.1.2数据输入控制 4.1.3会计信息系统输入控制 4.2处理控制 4.2.1审核处理输出 4.2.2进行数据有效性检验 4.2.3会计信息系统中几种特殊的处理控制技术 4.3输出控制 4.4应用控制的审计 4.4.1业务处理规程和输入控制的审查 4.4.2输出控制的审查 4.5内部控制审计实例 4.5.1被审单位基本情况 4.5.2被审信息系统——采购和付款系统说明 4.5.3内部控制制度 4.5.4收集审计证据 4.5.5审计证据的分析与报告 思考题第5章信息系统开发与获取审计 5.1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与审计 5.1.1信息系统审计师在信息系统开发中的职责 5.1.2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评价 5.2基于生命周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5.3信息系统的其他开发方法 5.3.1原型法 5.3.2面向对象的方法 5.3.3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5.3.4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 5.3.5基于Web应用开发方法 5.3.6快速应用开发方法 5.3.7敏捷开发 5.4信息系统开发团队、角色和责任 5.5项目管理 5.6软件配置管理 5.7与软件开发相关的风险 5.8软件开发过程的完善 5.8.1ISO9126 5.8.2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5.8.3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5.9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 5.9.1信息系统审计师对系统开发过程进行风险评估 5.9.2制订审计计划 5.9.3系统开发过程审计 思考题第6章信息系统运营与维护审计 6.1信息系统的运营与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6.2软件维护 6.2.1软件维护的种类 6.2.2软件维护的实施 6.2.3软件维护申请报告 6.2.4维护档案记录 6.2.5维护阶段的审计 6.3信息系统变更管理 6.4系统变更流程和迁移程序的审计 6.5IT服务管理 6.5.1IT服务管理产生的背景 6.5.2IT服务管理的发展历史 6.5.3IT服务管理的定义 6.5.4ITIL 6.5.5IT服务提供流程 6.5.6IT服务支持管理 6.5.7IT服务管理案例——如何建立一个基于ITIL的服务台 6.6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审计程序 思考题第7章信息系统应用程序审计 7.1应用程序审计的内容 7.1.1审查程序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7.1.2审查程序的合法性 7.1.3审查程序编码的正确性 7.1.4审查程序的有效性 7.2应用程序审计方法 7.2.1程序编码检查法 7.2.2程序运行记录检查法 7.2.3程序运行结果检查法 7.2.4检测数据法 7.2.5整体检测法 7.2.6程序编码比较法 7.2.7受控处理法 7.2.8受控再处理法 7.2.9平行模拟法 7.2.10嵌入审计程序法 7.2.11程序追踪法 思考题第8章信息系统数据文件审计 8.1数据文件的审计内容 8.2信息系统数据文件的审计流程 8.2.1审前准备阶段的工作实现 8.2.2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实现 8.2.3审计终结阶段的工作实现 8.3计算机辅助数据文件审计技术方法与工具 8.3.1计算机辅助数据文件审计方法 8.3.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例外情况主要是指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与已审计财务信息相关,且在审计报告日已经存在的事实,该事实如果被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前获知,可能影响审计报告。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才获知法院在审计报告日前已对被审计单位的诉讼、索赔事项作出最终判决结果。例外情况可能在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也可能在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发现,注册会计师应当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2号——期后事项》第四章“财务报表报出后发现的事实”的相关规定,对例外事项实施新的或追加的审计程序。
简介 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应当加入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可分类为有限责任公司,合伙制两种形式,在国外还有有限责任合伙制(LLP).制度 相关图书在中国,政府发给会计师证书和会计师在社会上承办会计业务的制度,创始于中华民国时期的1918年1928年,国民党政府规定,经会计师类科高等考试或会计师检核合格,取得会计师资格,领有政府机构发给的会计师证书的,可以充当会计师。会计师向省、市主管机关申请登记后,可以设立会计师事务所,执行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于1951年10月24日颁发了《核定会计师管理规则》,规定经所在地市工商局或县人民政府核准的会计师,得以会计师名义在当地市(县)执行业务,或者联合组成会计服务所执行业务,但执行业务时,应由会计师个人署名负责。后因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种会计师制度逐渐失去作用,名存实亡。1980年,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实行对外经济开放政策的需要,财政部于12月23日颁发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按照规定,会计顾问处即会计师事务所,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承办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业务的独立单位。成立时,应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审查批准,平时应受其监督。 会计顾问处承办下列业务:①检查会计账目,提出查帐报告书;②设计财务会计制度,指导制度的执行;③为有关财务会计问题的咨询,提供建议和意见;④代办申报所得税、申请专利权、企业成立及变更的登记、债权债务的清理、企业的解散清算等事项;⑤参与拟订公司章程、经济合同、协议、契约及有关财务会计的各种文件等事项;⑥在发生经济纠纷、经济案件时,担任代理人,参加调解、仲裁等工作;⑦担任委托单位的常年会计顾问,办理上列各项业务。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由注册会计师合伙设立。合伙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责任。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是负有限责任的法人: (一)不少于三十万元的注册资本; (二)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从业人员,其中至少有五名注册会计师; (三)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其他条件。 负有限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在美、英、日、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很快,而且许多会计师事务所联合起来组成规模庞大的合伙公司。有些公司已成为国际性组织,分支机构遍及世界各地,其业务从过去的审计、代申报税金、公司登记、股票管理、公证、诉讼代理人、遗嘱执行人、破产清算人等,发展到全面提供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咨询服务,业务内容已大大超出会计范围。其中,一些较大的国际性合伙公司在中国已设立了常驻代表处或派驻了常驻代表。地位 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中国,社会对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地位的认可,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也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三资企业应运而生,客观上要求按照国际惯例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进行独立审计。一批老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用自己的知识为刚刚兴起的市场经济服务,如1981年新中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在上海产生。 随着1992年后市场体制在中国的建立,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空前活跃,人们也把会计师事务所看作盈利性的第三产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许多政府部门加大了支持的力度,竞相创办会计师事务所,并不断追加投资、充实人员、规范制度,促进了会计师事务所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基,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是实现政府职能转换,构建市场经济机制,重新调整社会分工,促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会计师事务所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区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标志。会计师事务所不应仅仅视为市场经济的服务所,追逐盈利的第三产业,更是担负着历史赋予特定社会职能的市场经济独立主体。为此,就必须把会计师事务所办成真正独立的社会中介组织,尽快实现其职能到位,1999年以来政府管理部门断然采取措施,促其加速完成了脱钩改制。回顾会计师事务所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出,它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作用 在中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下,会计师事务所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纽带,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具有法定社会职能的第三人。它一方面担负着塑造市场经济微观主体,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执行者。由于社会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微观主体经营活动的逐利性,国家总是通过立法和政府制定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人力政策及一系列行政法规实施对经济的调控,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职能就是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市场微观主体的行为和经营结果进行规范调整,从而使国家的意志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得到实现,使“法制”过渡到“法治”,“以法治国”转变为“依法治国”,把企业的经营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最终达到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目标。因此,会计中介机构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者。 在世界发达国家,会计中介机构被形象地比喻为“经济警察”。1997年,自国有企业的年终财务决算全部交由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在微观经济领域,会计师事务所的活动空间得以扩大,监督作用得到加强。三资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必须经注册会计师核准后,才能在法律上生效,政府有关部门和投资人也才能据此对企业实施管理和作出决策;所有法人企业和非法人经济实体的资本金,必须经注册会计师验证核实后,工商部门才能批准其成立。在宏观经济领域,会计师事务所可按照政府的特定需要进行专项监督,如对财政收入是否按规定级次划分,是否依法征税进行检查,对近年来出现的非法集资案、经济诈骗案进行清理追索,对有关部门的预算外资金以及国家拨付的生产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查证核实,等等。把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使注册会计师成为活跃在中国经济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社会监督力量。 二,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评价者。 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独立审计,首先要对企业遵守制度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并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一方面对企业的内控制度是否遵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另一方面判断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从而确定抽样审计的范围、样本数量和审计重点。注册会计师在这个审计阶段,实质上是对企业依据内控制度所进行的经营活动和实施管理行为的合法性进行评价裁定,从而使企业行为得到规范,并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在国际上也把注册会计师称作“经济裁判”。 三,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鉴证者。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进行符合性测试之后,要对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有关资料进行实质性测试和鉴定。一方面对企业资产负债的质和量进行检查核实,从而确定企业的真正规模、实力和资信状况;另一方面,对企业收入费用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确认,从而核准企业利润,确定其应纳税额。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发行股票时,证券管理部门依据注册会计师审核鉴证的企业资产、利润、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财务指标,确定是否批准其发行上市。在上市运作以后,投资人依据注册会计师审核鉴证的企业经营成果,决定投资额的增减和利润的分配。由于注册会计师审核鉴证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国外也会把会计师事务所称作“经济法庭”。 四,投资人权益的维护者。 随着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形成受托的经济责任关系,资产的占有、使用和支配权转移到经营者手中,这就要求独立于二者之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客观公正地评价、确认和反映经营者业绩,维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在实践中,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依法审计作出的审计结论直接影响着股东的信心,决定着股票的价格、公司的兴衰和经营者的命运。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来自被审企业,由经营者决定,但它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受制于能否依法执业。面对投资人与经营者、法与利的矛盾冲突,会计中介机构往往选择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并根据情况出具不同意见的审计报告,做到对国家、企业和投资人负责。因此,注册会计师常常被人们称为“经济卫士”。 五,资本流动的引导者。 在资本市场上,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向社会披露募股公司的资产重组计划、募集资金的用途、预期收益等信息,引导股民的资本投向。在股票上市流通后,则通过公布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引导资本的流动。在直接投资领域,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间的合资、参股、控股、购买等投资活动,通过资产评估、价值认定、财务审计加以规范和引导。在间接投资领域,银行及其他债权人则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借款人资信的评估和抵押资产价值的评定做出决策。当今会计师事务所对资本流动已从间接引导过渡到直接引导,”五大”的融资代理业务发展迅速,已显示出其他中介组织不可比拟的优势。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业务,职能作用在不断扩大。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在资本供应者和资本需要者之间充当信息中介,把资本引向优势产业,使资本的所有者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实现资本盈利性和安全性的统一。体制 关于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中组织形式的选择,就世界范围来看,会计师事务所有多种组织形式。目前,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为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定组织形式。本文拟对这两种组织形式进行比较,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寻找出一种适合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一、合伙制与有限责任制的比较 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合伙组织。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或协定,以个人财产承担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并且,合伙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制会计师事务所是由一定数量的股东出资组成,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担责任,事务所以其全部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责任。合伙制与有限责任制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出资者所负的责任不同。在合伙制形式下,当合伙制事务所发生索赔案件时,合伙人首先以事务所的合伙财产按其承担债务的比例来清偿。如果不足,则要以个人财产或家庭共有财产来清偿。并且,各合伙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相比之下,有限责任制对投资人的约束力就要小得多,事务所的财产与出资者的个人财产分离,出资者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因此,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比合伙制小得多。现状 中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合伙和有限责任两种形式,但在具体做法上已出现多种形式。 (一)国有所。即所谓的“挂靠所”。中国在开创注册会计师事业之初,会计师事务所是通过挂靠于某一国家机关而建立起来。 (二)合伙所。合伙所是《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的一种形式。该法允许个人合伙发起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并将其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组建的首选形式。 (三)合作所。合作年是由从业人员发起组织的,承担有限责任的,集体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如上海的浦东事务所就是上海公信中南会计师事务所投资12%,上海市南市区审计局工会投资12%,事务所员工投资76%成立的。 (四)有限责任事务所。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是由注册会计师发起设立,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五)集团所。 (六)个人所。深圳注册会计师条例中规定:有10年以上的专职从事审计业务的专业人员可申请设立个人事务所。业务分类 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行业资质会衍生出非会计、审计、税务的服务。比如资深会计师事务所可谓上市公司进行IPO融资。通过对某些行业的常年服务,还可进行行业性质的资产评估。典型的有房地产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 会计服务-Accoutant service 审计服务-Audit services 税务服务-Tax Services 法律咨询-Law service 人力咨询-HR advisory 管理咨询-Management advisory 财务顾问-Financial advisory 资产评估-Asset evaluation 工程造价-Project Cost经营范围 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基本建设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代理记账、会计咨询、税务咨询、管理咨询、会计培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业务(企业经营涉及行政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在中国素负盛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正明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公信会计师事务所。这是按其创办的先后排列,如果说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最多人认识的则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是由中国第一位会计师谢霖在1918年末到1919年初创办的。先期在北京设所,不久在天津设立分所。首先在中国承办会计师业务,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记录。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后来附设有“正则会计实习学校”,培训会计人才,首开先河,影响遍及全国。 正明会计师事务所原名“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是中国著名会计学家改良中式簿记运动发起人徐永祚于1921年创办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徐永祚(1891—1959),字玉书,浙江省海宁县人。1914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经济科,任天津的中国银行练习生。翌年,被聘回母校银行科任教。1917年任《银行周报》编辑及总编辑。19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前特聘徐永祚拟订业务规程、会计制度和培训会计。一年后交易所开业,出任会计科长,全权处理会计事务。1921年,徐永祚从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取得会计师执照,在上海创办“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从事执业会计师工作,并发起改良中式簿记运动,致力于中国会计的改良。1925年作为发起者之一,成立上海会计师公会—中国第一个会计师公会,被推举拟订《会计师法规草案》。1933年元月,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会计杂志》月刊及会计员训练班,出版《改良中式簿记概说》一书,在中国商界和会计界影响颇大。徐永祚先后还兼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工商法规委员会、审计院设计委员会、上海市财政整理委员会要职,参与修订或起草《会计师条例》、《公司法》、《所得税法》、《交易所法》等法规。抗战期间,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改名为“正明会计师事务所”,直到五十年代。此时徐永祚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监察主任。1959年病逝于上海,享年68岁。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原先是潘序伦在1917年创办的“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在1928年改名。是在会计界中影响最深、规模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 潘序伦二十年代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商业经济博士,1927年回国当会计师。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分别在桂林、重庆、南京、广州、天津等地设立分所,并在各地建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香港立信会计学校直到1975年仍在旺角设校)、立信会计研究编译社、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立信印刷厂等机构,形成了一个会计体系,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说是“会计企业集团”。过去,人们一提起“会计”两个字,便很自然地想到“立信”之名。二十年代已编译了两批大学簿记会计教科书,三十年代初又出版了“立信会计业书”,计有会计、审计著作五十余种,还创办了《会计学刊》和《会计季刊》。四十年代起,又出版了《立信商业丛书》由会计扩展到统计、法律等方面的著作200余种。关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版的这些书籍,笔者曾在香港的旧书店中购买过。而界限街的中山图书馆也有藏书,读者有兴趣的可去借阅。潘序伦解放后留居上海,曾任上海会计学会、中国会计学会名誉会长,八十年代初,立信会计学校在上海复校,他1985年11月逝世。
版权信息 书 名: 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教程(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专业系列教材) 作 者:方燕平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ISBN: 9787563815531 开本: 16 定价: 31.00 元内容简介 《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教程》将会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分成几大模块,既简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又将会计实际操作过程融入其中。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掌握会计工作对文字书写的要求,凭证的填制、审核和装订,账簿的记录,财务报告的编制及算盘的使用和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等技能和方法,为今后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编辑推荐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的需要,我们编写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教程》。目录 第一章概说 第一节会计核算方法基础 第二节会计技能训练的相关知识 第二章填制会计凭证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三节会计凭证的保管 练习题 第三章登记会计账簿 第一节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第二节查找差错与更正错账 第三节对账及结账 练习题 第四章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第三节利润表的编制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第五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第六节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写 第七节会计档案的整理和立卷 练习题 第五章出纳工作实务 第一节出纳工作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现金的管理 第三节银行存款的管理 第四节出纳工作实物的保管 第五节出纳工作的交接 练习题 第六章财务软件的应用 第一节财务软件的安装及配置 第二节基础档案设置 第三节总账管理系统 第四节UFO报表系统 练习题 第七章珠算及点钞 第一节珠算基础知识 第二节珠算的基本加减法 第三节珠算乘法 第四节珠算除法 第五节点钞技术 练习题 第八章全程练习 参考文献 ……文摘 【学习目的】理解账户的对应关系及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掌握会计技能训练的相关知识。 会计作为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计算和考核劳动耗费的工作的一种方法,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职能,用以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 第一节会计核算方法基础 会计核算方法是实现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手段,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综合、全面、连续、系统的核算和监督所采用的一系列有相互联系的专门方法。相对于传统会计记账方法而言,现代会计核算方法增加了电子计算机记录,并运用这一工具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及时。但即使使用电脑进行会计处理,现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仍然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七项内容。以上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应用于记账、算账和报账,它们在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在应用上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accountancy bodies: These represent formal organizations of accountans whose members are normally entitled to use the term chartered, certified, certified public, or management accountant. Membership is normally through examination, and the members should comply with the regulations of their body. There are many accountancy bod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but usually recognition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s needed to conduct certain types of work, particularly public audit. 会计团体: 会计团体是会计人员的正式组织。会计团体的成员通常有权使用诸如特许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公共会计师哐管理会计师等称谓。会员资格的获取通常需要通过考试,而且会员必须遵守会计团体的规章。全世界有许多会计团体,但会计团体若要开展特定类型的工作,特别是公共审计,通常必须获得所在国政府的认可。 解释出自2005年8月版《国际会计准则》版本号:IFRSD
会稽山乃世界会计之源,即会稽源,或称会计源。 南怀瑾大师如是说: 全世界的会计,是中国人开始的,是大禹开始的。我们的历史几千年,所谓三代公天下。公天下是民选的唐尧、虞舜,都活了一百多岁喔!尧交给舜,舜交给大禹;大禹修了黄河长江,九年把水利修好了,奠定了中国农业国家的基础。我们今天这个国家,当年没有机械,大禹九年当中把黄河长江,以及其他小的水利,统统修好了,把泡在洪水里的一个国家,变成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大禹把中国水利修好了以后,接手做皇帝,八年就死了。…… 下面你看这一篇摘录《纲鉴易知录》卷一:“癸未,八岁”,大禹接手做皇帝。按现在西方的历法计算,指公元前二一九八年,距现在四千二百多年了。这个民主的皇帝,是把水利完成后,舜才禅位给他,他做了八年。“巡狩江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都叫做江南。过了长江,就到江南视察,召见诸侯们,防风氏因迟到而被斩,大禹后来是死在会稽山,也葬在会稽山。 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做茅山,因为大禹当初召集了全国的诸侯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所以会计两个字是这样来的。…… 大禹到绍兴来,创立了会计制度…… 现在我特别给大家提出来这一段,你们学会计可以把他放得大大地供起来,我们的祖师就是这个大禹。一点也没有错,大会计就是这样来的。现在倒推回去是四千多年以前,会计在绍兴这里开始的,那时西方文化还没有会计…… 会稽山是华夏子孙的骄傲,但由于年代久远,已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盈放科技注册了“会稽源”、“会稽山”、“禹风无界”及“四海同窗”作为“AC.NET标准会计软件”产品的四个子品牌,通过会计软件的推广,担当起“传承会计文化、弘扬华夏文明”的责任,让中国会计、让中国人都知道中国会计文化的源流和辉煌。盈放科技人心怀对会计文化的敬畏,坚守会计学原理与方法,做最专业的会计软件,造福中国会计和会计学子,凭借卓越的软件品质和品牌文化在神州大地上重振“会稽之风”、“管理之风”、“王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