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独立控制配额抽样 独立控制配额抽样是指调查人员只对样本独立规定一种特征(或一种控制特性)下的样本数额。 如在消费者需求调查中,我们按年龄特征,分别规定不同年龄段的样本数目,就属于独立控制配额抽样。人们通常把消费者的年龄、性别、收入分别进行配额抽样而不考虑三个控制特性的交叉关系。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选择样本轻易有倾向性,偏向某种类型而忽略其它类型,实际上轻易发生控制不严的情况。 独立控制配额抽样的例子 例如,抽取180个样本,控制特征为3个:年龄、收入、性别,样本分配数额如下: 年龄性别收入 18-2930男90高36 30-4050中54 41-5560女90低90 56岁以上40 合计180合计180合计180 可以看出,这种配额分配,3控制特征之间不相互牵制,也不规定各个控制特征之间的关系。例如从18-29岁的消费者中抽取30人,这30是男是女,收入高低,并没有规定。
什么是软文营销 所谓"软文",就是指通过特定的概念诉求、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消费者走进企业设定的"思维圈",以强有力的针对性心理攻击迅速实现产品销售的文字模式。 软文营销的意义 软文炒作是生命力最强的一种广告形式.也是很有技巧性的广告形式,软文是相对于硬性广告而言,由企业的市场策划人员或广告公司的文案人员来负责撰写的“文字广告”。与硬广告相比,软文之所以叫做软文,精妙之处就在于一个“软”字,好似棉里藏针,收而不露,克敌于无形。等到你发现这是一篇软文的时候,你已经冷不盯的掉入了被精心设计过的“软文广告”陷阱。它追求的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假如说硬广告是外家的少林工夫;那么,软文则是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的武当拳法,软硬兼施、内外兼修,才是最有力的营销手段。 软文营销文字可以不要华丽、可以无需震撼,但一定要推心置腹说家常话,因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家常话;绵绵道来,一字一句都是为消费者的利益着想。 国外有一家闻名的DIY家装连锁店,其成功的秘诀就是为消费者省钱,每个员工的首要职责是告诉消费者采用哪些装修材料、工具既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又能最省钱。有一位消费者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欲购买一套价值5000美元的工具,该连锁店的一名员工为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只花了5美元,消费者能不感动吗?下一次需要时能不来吗? 许多人会说这样的商店太傻了,应该让消费者尽量多花钱,才是快速致富之本。但,傻人自有傻福。这家商店这样为消费者着想,得到实惠的消费者奔走相告,广告费分文未花,天天的来客经常多的装不下,生意好的不得了,有了人气,财源自然滚滚而来。 美国闻名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主持了一次有25万人参加的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示威集会,发表了一篇令美国人民至今难忘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实际上,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最好的软文营销模板,其已经超越了为自己、一个小团体而奋斗的狭隘和局限,达至为全美国所有黑人的自由而鞠躬尽瘁的最高境界。正如他讲到的“我心怀这样一个梦想,那就是我们终能填平所有的人间沟壑,夷去所有的世间屏障,变坎坷为康庄,易坎坷成平原。到那时,上帝的光轮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基督。 软文营销的方法 一、专栏 早期的软文大多是专栏形式,它起源于平面广告的演变,因此专栏也被称为“文字广告”。当单纯的平面广告无法深层次说明产品功效,以及所能表达的信息通过广告很难完成的时候,广告就成了文字广告,也即今天所谓的“专栏”。 “专栏”被应用最多的领域是对保健、美容等类型消费品的宣传,此类产品的特点是内涵较少,消费者对他们很少主动关注,因此简单的平面广告效应十分有限。相反,配上美女图片或较吸引眼球的图片,图文并茂的对消费者进行心理攻击,就能使其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值得注重的是手机、数码相机、MP3、闪存等电子消费产品,在媒体上的文章基本上也是图文并茂,但这类产品是大众较为关注的产品,媒体本身也乐于刊出,因此,它们的意义不同于“专栏”。这也是为什么做IT客户的媒体公关成本会远远低于消费类产品的原因,而负责任的公关公司也会根据客户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为合理的报价。 “专栏”操作的手法与投广告几乎没有两样,在操作时一般选择发行量较大的晚报类媒体,“专栏”价格较高,5元/字到15元/字不等。假如选择差一点的县市级媒体或非主流媒体,价格可以低到2元/字。而重量级的中心媒体,如人民日报的价格则需要30元/字,另外还会受到很多限制。 可以看出,做一个1/3版面大约2000字的专栏,假如是优秀媒体其价格甚至可能达到2-3万,这是相当高的价格。许多中小企业的市场推广费用是很有限的,选择专栏要么是席卷大量资金气势汹汹而来,要么实在是迫不得已。 对于专栏,业内不成文的一个说法是什么样的文章都可以上报纸,只要有钱。也就是说,实在没辙了,走专栏总还能把文章发出来,让老百姓看到。正因为这样,专栏是日常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补充,企业文化、产品深入介绍、消费环境模拟、试用手记等等文章经常会需要专栏来配合。 专栏的常用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危机感制造:软文让受众产生惧怕感,进而抛出解决办法,水到渠成。 2、消费环境制造:老婆给我买了什么,用了之后,脸色好了,精神爽了 3、消费榜样树立:去XX地,某某怎么怎么样,自己却……形成鲜明对比。 4、产品深度介绍:XX产品十大功效之一XX,有几个功能投几次专栏,这个产品就是牛,有十大功效。 5、企业文化:这个企业是多么多么的牛,这么牛的企业,产品当然过硬。 6、征文、促销、活动等等:非要在晚报让大家知道的时候。 就软文规划而言,“专栏”的价格究竟很贵,所以在市场推广过程中,能不用专栏软文,尽量不要用。 二、炒作 媒体总是要发文章的,假如一篇软文的写作程度超过了某报版面中最优秀的文章,而且稿件中涉及的事件又十分符合某报的风格,这样的软文已经是武林高手。 然而这样的好事情通常很少发生,即便发生了,一篇软文只针对一个媒体,对于公关公司而言撰稿任务就会过于繁重。更何况,记者精于新闻报道和评论,天天都会发生千千万万的事情,与记者拼稿件与新闻,那公关公司必然落于下风。 很多事情对于普通人眼里是小事,但是对于软文炒作而言,一定是大事。只要把事情搞大了,并且最终自圆其说,那就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一次简单的促销活动,硬要把它说大了,就得着眼于行业来说,提出反面问题,进而正面回答。一般文章的进程安排是: 1、提出“XXX快死调了”的大新闻 2、发现“还有一口气” 3、“原来是这样啊!” 另外,炒作要从各个角度同时进行,对企业产品进行SWOT综合分析后,多多少少会发现一些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优势是要发扬光大的,劣势是有原因的,机会是要扩大的,挑战是要迎接的。然后就能有效地制定软文需要炒作的总体路线,接着针对行业、产业、企业、渠道、消费者、品牌等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炒作。常见炒作比如: 1、行业剖析:这个行业已经缺乏生气了,需要一些新事物来推动发展 2、产业分析:竞争的手段五花八门,应该玩点新花样了,或者说发展技术才是硬道理,或者说服务才是致胜的根本。 3、专访:难道你不信,听听权威怎么说。——适合善于炒作的企业。 4、渠道:XX是有雄心壮志的,消费者会来买帐,所以快来经销这种产品吧。 5、消费者:你迷茫了么?我来告诉你怎么办。 6、品牌:XX是开山鼻祖,是对XX的挑战者,是XX的领先者 当然,这种手段适合于冒进的企业,对于一些较为保守的企业而言,炒作的手法则较为单调。但是这样的企业一旦有软文需求,一般都是发生了7级大地震的事情,影响也确实是非常之广的。此时的软文炒作,要“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一点点的进行告知。软文操作则以新闻发布、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新闻评论……进行慢性轰炸,否则一个大综述稿一出,将事情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去炒作就是鸡肋了。 三、无形 在无形之中达到软文炒作的目的。 如家电经常上演的收购案,IT业经常上演的侵犯专利起诉案,涂料行业也有喝涂料的案子,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波又一波的大降价案,还有进来盛行的砸自己家产品的行为,都赚到了媒体的许多笔墨。但这只能较为高级的软文炒作,但是讨论很少升级,因此效果也就一般。 最基本的无形胜有形的文章,也不是公关稿件的最高境界:看似站在第三方角度进行公正评论,但文章的整体却为客户说话。所谓无上极至,要达到的效果是逼竞争对手出招,或者将媒体的目光吸引,主动跟进,让别人花钱为自己炒作。 对于逼竞争对手出招的方法是,主动攻击对手的软肋,一般是处于市场2、3阶的企业攻击第一梯队的企业,打击别人以提高自己。因为是软肋,竞争对手明知道是圈套也只能慢慢往里钻,花钱为自己洗脱的时候,也不得不提高别人。这事实上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做法,假如两个企业配合默契,效果就会很好。对于市场上的冤家对头,假如吃不下对方,也可以默契地进行互相攻击,瑞星和金山的默契炒作可算是较为成功的一个例子。 媒体的嗅觉是灵敏的,消费者最关注的也就是媒体最需要的。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提供一个话题,比如媒体普遍报道家用空调的使用是否健康,这比对海尔健康空调本身进行炒作要有效的多。另外,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它们对优秀文章进行大范围转载无疑也达到了软文传播的绝佳效果。不管是哪种方法,以点带面,发出一个声音,“怂恿”媒体来帮助炒作概念,是四两拨千金的最好办法。 不管是怎么炒作,目的是利用最少的资源,引起全社会的共鸣。
什么是不定点街访 不定点街访指的是没有固定的访问场地,由访问员在街头随机拦截被访者进行访问的一种访问形式。由于“不定点街访”不像“定点街访”有固定的访问场地;没有 “拦截区”、“甄别区”、“产品区”、“访问区”等严格的场地划分;访问员一身兼三职,集“拦截员”、“甄别员”、“访问员”的工作于一身,因此不定点街访的质量控制问题一直是市场调查行业内的一个难题。 不定点街访的特点 不定点街访的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它可以不规定固定的区域做访问。但它的最大缺点是难于治理与控制、而且所需督导的数量相对定点街访也多。因而如何科学地进行不定点街访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不定点街访一些特点: 1、不定点街访拦截员的职能和访问员相结合。也就是拦截访问同步进行。 2、不定点街访不存在甄别区。 3、不定点街访的访问区和拦截区域在同一区域(访问区与拦截区结合)。 4、由于不定点街访的流动性较大因而不适宜做测试产品。 5、不定点街访的访问场地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而改变,操作灵活。 6、不定点街访在采访完成后,由于四周环境的影响比较难留住被访者等待问卷深入的审核才让其离开,所以不定点街访的质量控制要求相对定点街访更高。 由此可见,不定点街访在现场控制方面将受到严重的考验。虽然不定点街访的区域划分不明显,但从功能上看拦截区与访问区是结合在一起的,为了能更好的治理好街访,我们的注重力重点投放在拦截访问区。这就要求投放的督导一定要有足够的人数。往往4~5个访问员就需要一个巡场督导来负责监控,因为访问员在做拦截的同时也要在当地做访问,由于他们都是在一个规定的区域内流动访问,会对我们的治理监控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每个督导最多也只能治理4~5个访问员。另外每一个街访场地还要配备一个主督导负责二审。不过我们也可以用辅助性工具来保证访问质量(采访机),我们可以要求访问员在拦截被访者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录音,保证全过程都有录音凭证,杜绝作弊情况发生。 不定点街访的质量控制 首先,人员治理体现在访问员的组合原则上。我们在分组时要按新老访问员3:2的比例分配每个组,这样可以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也能提高拦截的成功率,同时让新访问员学到一些街头访问的技巧。访问员分组的第二个原则是男女搭配。这样的组合能够发挥刚柔并济的作用,针对不同性别的被访者进行拦截。另外,我们要求访问员对访问全程进行不间断录音,这样访问员就不能用忘记录音、迟了开录音机等藉口说没录到甄别部分的录音了。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负责填写问卷的访问员如实记录被访者的原话,有不清楚或怀疑的地方要与被访者确认,或者马上向督导寻求帮助。访问员分组的第三个原则是保证同一组的访问员互不熟识(老访问员除外),这是控制访问质量的重点。这里还有一个访问小组的人数问题,我觉得最好是一个FW督导带6~10个访问员。因为一个督导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同一时间不能治理太多的访问员。为了达到让访问员互不熟识的目的,人员的组合与分组可定期调换重组。人员的流动性也可以提高访问的效率与质量,形成一个良好的访问员互相监督机制。这种流动性督导要注重记录,FW督导同时留意各组人员完成问卷的速度及拦截平均成功率,对完成问卷异常的小组要多留意观察,看看是两个人的默契配合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提高,还是两个人互相包敝一同做出违规操作的问卷。在项目归档时,要整理分组资料,以备今后查看借鉴。 其次,不定点街访要求督导有很强的控制访问员的能力。督导首先要严格限定访问员的活动范围,不能让访问员超出督导视线的10~15米范围,每个小组的访问 员之间要有3~5米的间隔。每个小组可以围绕督导呈东西南北不同的几个方向进行拦截访问。假如四周有台阶,我建议督导站在台阶最高处观察,把访问员安排在 地理位置相对比较低的地方,以便观察与控制。各个小组的位置要不时变动,以便督导做到全面的监听与控制。 第二点,督导要做的是审卷,以及在访问员休息的时间抽听录音,督导要看看访问员有没有在甄别题目上做手脚,有没有把访问的过程全部录下来。除了甄别,督导还要注重访问员有没有在开放题处追问,有没有在此处诱导被访者作答。督导审卷时要非凡注重访问时间的长短,假如访问时间非凡短或访问员不写访问时间,就要注重此访问员有没有故意跳问的现象出现,对不写访问时间的访问员要严厉批评。在审卷的时候,督导要非凡注重观察或回忆刚才该访问员拦截的被访者,看看他的年龄和衣着跟甄别题或背景资料处是否有矛盾,例如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穿着工作制服的中年女性被访者,督导怀疑她超过了45岁,家庭收入不在2000元以上,即不符合甄别条件,这时候,督导可以叫访问员说说当时做甄别的情况,看看访问员是否心虚;假如被访者还没走,督导可以上前与之确认真实的情况。 第三点,督导要多留意观察各访问员与被访者对话时的神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访问员有没有认真记录被访者的原话,有没有诱导被访者作答,也可以看出被访者的合作性,假如被访者非常合作,与访问员有说有笑,我们就要上前监听该访问过程,必要时对被访者进行“二次甄别”。
什么是直线摊销法 直线摊销法是指企业将债券购入时的溢价或折价,按债券从购入后至到期前的期内平均分摊的一种方法,各期投资收益不变。。按照直线摊销法,投资企业每期实际收到的利息收入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每期收到利息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直线摊销法的特点 ① 债券溢价分成等份,从各期利息收入中平均摊销。 ② 经过摊销,各期获得的实际利息收益保持不变 直线摊销法的举例 例1:甲公司2002年1月1日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5年期、年利率为10%、面值为10000元的公司债券,共计支付9279元,当时市场利率为12%,利息于每年年末12月31日支付。 甲公司在购入债券时,按实际支付金额人账,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10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721 银行存款 9279 甲公司每期实际收到的利息,除了按票面利率10%计算的利息外,还应包括折价的摊销数,债券折价721元(10000-9279),分五期摊销,每期应分摊144元(721÷5),最后一期分摊145元,凑成整数。 甲公司在每年年末收取利息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1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 144 贷:投资收益 1144 这样,按折价购入债券的账面价值每期增加144元,待到债券到期时,甲公司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就和债券的票面价值10000元相等了。债券折价的摊销,如表1所示: 表1 债券折价摊销表(直线法) 单位:元 收息期次借记应计利息贷记投资收益借记债券投资(折价)置存价值 ①=10000×10%②=①+③③=721÷5④=上期价值+③ 2002.1.19279 1100011441449423 2100011441449567 3100011441449711 4100011441449855 51000114414410000 合计50005721721 例2:甲企业2002年7月1日购入B企业2002年1月1日发行的五年期债券。该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利率10%,面值2000元,甲企业以1650元的价格购入80张,另支付有关税费800元。相关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假设甲企业按年计算利息,甲企业对该债券投资业务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投资时: 债券面值=2000×80=160000(元) 债券发行日至购买日止的应收利息=160000×10%×6/12=8000(元) 债券投资折价=160000-(132000-8000)=36000(元) 购入债券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 160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8000 投资收益 800 贷:银行存款 1328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 36000 年度终了计算利息并摊销折价,如表2所示: 表2 债券折价摊销表(直线法) 单位:元 收息期次借记应计利息贷记债券投资(折价)贷记投资收益置存价值 ①=面值×票面利率②=折价÷摊销期限③=① ②④=上期价值-③ 2002.1.18000124000 l8000400012000128000 216000800024000136000 316000800024000144000 416000800024000152000 516000800024000160000 合计8000036000108000 2002年12月31日,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8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折价) 4000 贷:投资收益 12000 2003年至2006年终,各年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16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价) 8000 贷:投资收益 24000 到期收回债券本息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240000 贷: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面值)160000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80000 相关条目 实际利息摊销法
职位解析 公卫检验技师是指运用检验手段,为公共卫生专项现场调查、疾病监测和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监测结果的技术人员。 工作内容 1、应用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分离和鉴定各种病原体,对人群和动物宿主等相关疾病的感染水平和免疫水平、免疫效果的测定; 2、对食品及食品用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水源水,以及与供水有关的管材、化学处理剂、净水设备,公共场所,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和保健品,医疗卫生用品、卫生用品用具以及消毒杀虫灭鼠用药械等卫生质量的微生物和理化检验,为卫生监督治理提供科学依据;3、运用毒理学技术对新资源、新产品、农药与消毒杀虫剂等进行毒理学的安全性评价; 4、对生产、生活和非凡场所环境中噪声、微波、振动、高频、射线等物理因素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等化学因素的监测; 5、进行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研究,并参与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 职位背景、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对公卫检验技师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从业要求 1、医学检验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2、检验师专业技术职称; 3、三年以上正规医院临床检验工作经验,胜任生化、血尿便常规、血气、血凝等常规检测;4、胜任日常设备维护、定标、质控; 5、具备基本英语沟通能力。 职位薪酬 相关专业 医疗卫生等相关专业。 职位贴士 主要从事预防医学和公共领域的卫生检验工作。 资格认证 推荐资源
什么是零售业态变迁 零售业态变迁是指对构成业态的商品、价格、环境、服务等要素组合所作的边际调整。 业态变迁的理论假说 (1)零售轮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麦克奈尔(Mcnair)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新零售业态几乎都是从低价格、低服务、低费用开始的,由于其价格低,可以吸引消费者,具有竞争优势;但这种业态取得成功后,就会导致模仿者的模仿。这样,无论是对创新者还是对模仿者来说,低价格已很难成为有效的差别化手段,而不得不采取扩大经营商品的范围,增加配送、分期付款、改善店铺装饰等非价格竞争手段。这就是说,当初以低价格、低服务、低毛利为特征的新型业态,在竞争过程中不得不向高服务、高费用、高毛利、高价格业态转换,从而又会给那些低服务、低费用、低毛利、低价格的新业态的进入提供了机会,而这一新业态在竞争过程中又要向高价格、高服务方向转换。 (2)适者生存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吉斯特(Gist)和德雷斯曼(Dreesman)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也是一个“物种”,某一业态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直接相关的,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零售业态就能生存与发展,而不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零售业态就会被淘汰。 (3)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理论是由豪尔(Hower)和霍兰德(Hollander)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的变迁依据综合化到专业化,再由专业化到综合化的路径循环进行,当综合化的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以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业态;同样,当专业化的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出现综合化的业态,零售业态的演进就象手风琴演奏一样,由宽至窄,再由窄至宽,循环不已。 (4)辩证过程理论是由沙里(Schary)和柯比(Kirby)提出的。他们用黑格尔哲学中的正、反、合原理来说明零售业态的变迁。所说的“正”是指现存的零售业态,所谓“反”是指现存业态的对立面,而所谓“合”是“正”、“反”的统一或混合,即新旧两种业态相互取长补短,形成更新的零售业态。该理论认为,一种新型零售业态出现以后,必然带来另一种与它完全不同的零售业态的出现。该理论还认为,新出现的零售业态基本上是现存零售业态的否定形式或现存零售业态的重新组合。 (5)真空地带理论是由尼尔森(Neelusen)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的变迁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主要表现为对零售商提供的场所(选址)、商品组合、价格和服务的偏好。 (6)生命周期理论是由戴维·索尼特尔(Davidsonetal)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和产品一样也存在生命周期,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也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在导入期:新型业态开始出现,新业态具有较大的优势,其投资收益率、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都迅速增长。在成长期:新型业态的模仿者大量出现,先进入者开始复制新店,并进行地区扩张。在成熟期:零售业态已失去往日的勃勃生机,并受到处于导入期的新型业态的挑战,从而导致市场占有率稳定或下降,投资收益率下降。但大多数零售业态的成熟期都比较长,若经营者善于应变也会保持稳定增长,并取得中等水平的收益率。在衰退期:零售业态的销售增长率下降,市场占有率下降,经营困难。该理论还认为,各种零售业态虽然都存在生命周期,但不同业态的生命周期是不同的。 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特征 1958年美国零售学权威梅尔科尔姆·P·麦克奈尔教授提出了“零售之轮”假说,他认为,“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始终驱动着零售之轮使新型零售业态不断替代旧的零售业态。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新型业态的发展,基本是按照这一路径发展起来的。1996年日本的中西正雄教授提出了“新零售之轮”理论,该理论揭示了“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不是业态变迁与创新的唯一原动力,任何层面上的竞争优势,都有可能催化新业态的产生。改革开放23年来,尤其是最近10年,我国对国外的所有主要零售业态几乎都作了尝试,在西方国家几十年才能发展成熟的业态一股脑儿都进入了中国零售市场。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效应还很不显著,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迁并不完全遵循世界零售业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在存在局部一致性的同时具有极强的中国特色。 1、新型零售业态的导入没有阶段性。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后起性。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零售业态,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几乎在同一历史阶段涌入中国零售市场,彼此同台竞技,原有的时空层次被完全掩盖,其结果只会是多种业态相互混战,在浅层次上多元并存,低效率运营。 2、业态变迁的原动力并非竞争优势。很多企业为了摆脱困难或者出于对高收益的追求不断嫁接新型业态形式,而无丝毫技术革新,新业态原本的竞争优势无从体现。个别企业频繁地进行业态转型,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另外,我国经济的运行带有较强的行政干预特色,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国内市场没有建立起来,过度的政府行为往往会使零售业态的发展变迁偏离内在的路径。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型百货商场的超常规膨胀,是完全违背客观规律的,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背道而驰,从而把百货业推向了作茧自缚的境地。 3、业态定位空心化。近10年来,我国一些新型业态的导入基本上按照“依葫芦画瓢”的方式进行,其结果貌合神离。就超级市场而言,除商品大类结构、品种、数量没有太大差别之外,国内超市与外资超市的营业额、客流量、人效、地效等的差距十分明显。现代零售业态的变迁与创新,并非仅仅是业态形式的变化,而是市场细分及营销组合不断调整的结果。目前,外资零售商的进入主要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一旦完成“本土化”战略转变之后,国内超市的本土优势将不复存在,如果不及时进行科学定位,将遭受致命打击。如我国连锁超市的档次定位非常模糊,几乎所有的连锁超市都是面向全部消费者,没有形成一定的档次,这在超级市场发展初期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超市不断普及,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对业态组合的具体要求将发生变化。像我国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的超市定位在中档的过分集中,缺乏“优质高价”和“价廉物美”的超市。 4、优化业态制度环境。业态创新的原动力在于企业和顾客对各自收益最大化的追求,但这两个层面上的原动力必须基于一定的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环境。我国不少零售企业穿着新业态的外衣,但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也很难对其既定的业态进行适时、合理的边际调整。这主要由于我国一些零售企业法人主体地位空缺,不具备独立的市场地位。如一些连锁超市公司的投资主体是已经上市了的国有商业公司,母体公司效益大幅下滑从而稀释了新业态公司的高额投资回报,新业态与母体公司传统业态在战略决策、机构设置、人事安排、营销策划方面经常产生冲突,使新业态的客观优势无法发挥,导致资源大量闲置。另外,政府对业态的创新不能因势利导,现行的制度环境不能保证业态创新获得较高收益,企业和顾客的原动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什么是间接观察法 间接观察法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追索和了解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故又称为“实物观察法”。该方法的调查人员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主要优点是观察的时间、空间极大地扩展,但却没有实感,缺乏亲身感受。 间接观察法的类型 1、垃圾学 查尔斯·巴林先生在本世纪初对芝加哥街区垃圾的调查便是间接观察法的一个例子。这种对垃圾的调查方法,后来竟演变成进行市场调查的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方法——“垃圾学”。所谓的“垃圾学”是指市场调查人员通过对家庭垃圾的观察与记录,收集家庭消费资料的调查方法。 这种调查方法的特点是调查人员并不直接地对住户进行调查,而是通过察看住户所处理的垃圾,进行对家庭食品消费的调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几位社会学教授曾采用“垃圾学”的方法,调查土克桑市居民的食品消费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士克桑市的居民每年浪费掉9500吨食品;被丢弃的食品中有许多是诸如一整块牛排、一只苹果或者一听打开的豆子罐头等可以食用的食品;低收入家庭比高收人家庭能更合理地安排食品消费;所有的家庭都减少对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消费,但对方便食品的消费却有增无减。这项由政府资助的项目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它对调查美国居民的食品消费提供了样本和数据。 2、食品柜调查法 另一种比较常用的间接观察法是食品柜调查法。调查人员通过察看住户的食品柜,记录下住户所购买的食品品牌、数量和品种等,来收集家庭食品的购买和消费的资料。同样,市场调查人员还可以利用记录和计算零售商和中间商的存货水平,对某一品牌的商品在某一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进行市场份额、季节性购买方式等营销活动的市场调研。 相关条目 直接观察法
什么是CAPI CAPI( Computer Assisted Personal Interviewing )即计算机辅助面访,与CATI的基础原理基本一致,区别主要在其表现形式较CATI丰富,如支持照片、图片、概念卡显示,声音问题播放,影音文件播放,支持JAVA、3D、FLASH等,支持虚拟购物、图片选择、刻度题等。 CAPI系统通常的工作形式 CAPI系统通常的工作形式是:问卷由计算机管理与呈现,访员可依着计算机屏幕上的问题进行访问工作,并且将受访者回答的答案直接输入计算机中;若是受访者不愿透过访员回答的话,亦可由受访者直接将答案输入计算机中以保障受访者的隐私。当访问结束或告一段落时,访员透过互联网直接将问卷结果传回主办调查单位,主办单位可在接收到各调查结果后立刻进行结果分析。 CAPI的发展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欧美得到广泛应用。 其形式是访员带着笔记本电脑(或PDA掌上电脑)进行入户或街访。由访员或被访者将回答通过鼠标、键盘、手写笔或触摸屏输入到电脑中。访问完成后,数据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回到服务器。 CAPI被公认为近十年来调查执行领域内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在英国CAPI最初被统计局在1990年用作劳动力调查, 调查进程被从7周减到4天。到了1995年,英国统计局所有社情民意调查机构都使用了CAPI系统。 CAPI的优点 计算机控制跳转逻辑,输入校验等, 既提高了效率, 有保证了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 数据实时输入电脑,然后以电子方式传给服务器,无需事后的数据录入,降低了数据审核和整理强度, 提高了整体效率; 无需印刷、邮寄纸面问卷、准备卡片、 冲印照片,节省了成本 支持逻辑更复杂的问卷,支持更多题型,尤其是对图片、音频、视频、3D动画等多媒体的支持 可以在移动环境下进行访问, 比如在机场对国际游客进行访问 CAPI的缺点 很高的设置费,包括购买笔记本电脑的费用 对IT部门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配置和维护软硬件环境 需要专门的编程人员开展访问前编程,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被访者可能对电脑感到不适应 移动电脑电池可连续使用的时间有限 对访员需要额外的培训 CAPI是相对较新的技术,在实践中他真随着调查业务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演变。 CAPI适用范围 使用和态度研究 品牌价值监测 广告效果研究 其他面访和街访 具体而言,可适用于: (1)包含很多图片的传统项目,如U&A、BEM等 (2)具有复杂逻辑控制或者条件的传统项目,如多概念的CT(CAPI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多个概念随机测试部分概念),多品牌的BEM(CAPI可以同时测试20个以上的品牌,使之能够覆盖整个行业) (3)需要播放视频、声音等的测试项目,如广告测试、网页测试、外观测试等 (4)需要实现独特功能的项目,如联合分析进行品牌、价格、包装研究;通过映像地图进行货架研究、平面广告测试等;应用拖曳题完整模拟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通过记录被访者反应时间进行信息传达、消费心理挖掘等 相关条目 CA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