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间接控股? 未直接持有股份而是通过其直接控股的子公司持有50%以上股份的方式,获得对另一定或几家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方针控制权的企业集团结构。 目录 1 间接控股形式 间接控股形式 1、父子孙结构(father-son-grandson),即母公司直接拥有子公司甲80%的股份,子公司甲又直接拥有它的子公司乙70%的股份,则母公司间接拥有子司乙56%的股权(80%×70%),子公司乙的少数股权为44%,所以,母公司不仅要将子公司甲,而且还应将子公司乙纳入合并范围。在这一结构下,是否应将间接持股的孙公司纳入合并范围并不取决于控股方式和实际持有的股份比例,而是取决于母公司能否对间接持股的企业进行控制。因此,即使上例改为子公司甲只拥有其子公司乙60%的股份,则母公司在子公司乙中间接拥有48%(80%×60%)的股份,子公司乙的少数股权则占52%,此时仍需将子公司乙纳入合并范围。因为,母公司控制了甲,而甲又控制了乙,母公司间接控制了乙。可采用自下而上,层层递进的方式,编制出合并会计报表。 2、联属结构(connecting affiliates)。母公司持有另一家公司(乙)的股份虽未达到半数以上,但通过其子公司(甲)持有乙公司的股份,累计已达到半数以上的股份,由此而形成的企业集团结构。图二中,母公司直接拥有子公司乙20%的股权,又间接拥有子公司甲32%(80%×40%)的股份,母公司共拥有子公司乙52%的股份,其余48%中有40%被少数股东拥有,8%(20%×40%)间接地被子公司甲的少数股东所拥有。母公司与子公司甲的合并报表编制与直接控股基本相同,子公司乙的股东权益及股利分派应与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甲的长期股权投资及投资收益等项目一并抵消。
什么是金融监管治理 金融监管治理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公共治理或者公共治理在监管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公共治理是指公共部门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营造行使公共权力、制定和执行政策所依赖的良好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以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整合和协调的持续互动过程。 ">编辑] 目录 1 金融监管治理的要素 2 金融监管治理存在的问题 3 金融监管治理的方法 4 参考文献 5 相关条目 金融监管治理的要素 可以从四个维度分析金融监管治理:独立性、问责制、透明度、操守。 (一)独立性 赋予监管机构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使其避免受到政治层面和被监管机构的影响,对于实现良好的监管治理非常重要。监管独立性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独立的监管机构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特别是能够在复杂情况下对问题及时做出反应; 二是独立的监管机构可以使监管免受政治干预,增加监管行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因此,监管机构的独立性会提高政策制定的可信度。监管独立性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目标独立性和工具独立性。政府可以设定监管目标,但监管机构要能够独立决定如何实现监管目标。一般地,讨论监管独立性是指工具独立性。监管独立性通常包括:规制权独立性、监督权独立性、机构独立性、预算独立性等。当然,独立性并不是不管不顾政治意愿,相反,很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独立性很强的监管机构往往会主动适应和配合政治和经济政策,所谓“自我施加的约束”。 (二)问责制 监管的独立性离不开问责制。在独立性和问责制之间并不存在矛盾,相反二者是互相促进的。没有问责制,独立性就不可能实现。问责制对于确保监管机构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具有重要意义。问责制意味着,监管机构要对做出的所有决策给出合理解释,同时,监管当局不仅要对赋予其职责的政府或立法机关负责,还要对被监管机构和公众负责。尽管问责制的原则和理念已经被普遍接受,但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难。一般来说,实施严格意义上的问责制需要一整套制度和措施的支持,包括:立法和执行上的监督、严格的程序要求、公众参与、独立的司法审查等。在大多数国家,上述条件并没有完全到位。另外,如果监管机构具备清晰的、可量化的目标,问责制比较容易实施。 (三)透明度 金融监管的透明度指有关监管的目标、框架、决策及依据、数据和其他信息等需要全面、方便、及时地告知公众。提高监管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监管法规和监管操作的水平,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强透明度还可以支持监管治理其他目标的实现,提高监管机构的公信力。 首先,通过向政府和市场公开监管机构的行为可以直接支持问责制; 其次,通过披露干预时间和干预方式保证了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监管行为带有一定的黑箱操作性质,如果透明度不够,很容易受到来自政治层面和被监管机构的干预,并且干预方式可以非常微妙,不为外界所察。因此,提高监管机构的透明度可以阻止政治层面和被监管机构的干预。 另外,透明度建设还可以限制监管人员的个人利益,防止监管人员寻租。 最后,监管的透明度将会促进银行的经理、董事和所有者审慎经营和加强风险控制。 (四)操守 监管机构和监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操守,无私、忠诚地履行职责,始终如一地追求监管目标。 首先,董事会或决策层应该在任职程序、任职期限、免职标准等方面展现出良好的职业操守。 其次,监管机构的日常运作要确保有效。要具备有效的内部稽核机制,以确保监管机构设定清晰的目标并严格实践这些目标,同时,要及时决策并确保问责制的实施。只有监管机构日常运作的质量得到保证,才能确保整个机构的公信力。 第三,要对监管机构的管理层和一般监管人员的个人行为制定准则,以防止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出现损害机构利益的现象。 第四,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行使职责时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如果没有相关法律约束和保护,工作人员可能会行为失范或者遭遇威胁,工作的客观性就要受到挑战,进而有可能会使整个监管机构面临信任危机。 独立性、问责制、透明度和操守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独立性和问责制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透明度则是确保独立性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问责制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透明度可以通过披露详细的信息更好地保护监管人员,帮助建立和巩固监管诚信。独立性和操守也是相互促进的。例如,对监管工作人员的法律保护以及对领导干部的任命和罢免进行明确规定,既可以加强独立性又可以提升诚信。问责制和操守也互为补充,问责制的实施有利于监管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编辑] 金融监管治理存在的问题 对部分国家银行监管治理的评估表明,一些国家的银行监管机构受到程度不同的政治干预。如决策过程受到政治干预、预算缺乏独立性、监管机构的负责人被随意免职等。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缺乏高素质监管人员,银行监管机构的治理水平也遭到了削弱。银行监管机构缺乏足够的强制力,也影响了银行业监管治理的有效性。强制力不足会导致违规问题普遍存在,甚至许多银行不服从监管要求,破坏银行监管机构的权威和公信力。银行监管治理中的问责制和操守普遍较弱,亟待强化。问责制最普遍的问题在于,缺乏对银行监管机构主要发展情况的定期公开报告或拖延对外公开信息。另外,有关信息交流的规章不健全,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没有机制化并且往往采取保密形式。 ">编辑] 金融监管治理的方法 针对与治理结构相关的缺点,金融部门评估(FSAP)等提出的建议包括: 一、加强银行业监管者的职能和独立性; 二、找出组织架构的缺陷; 三、强化法律框架和监管力度,以透明的方式建立及时纠正机制。 另外,还要对监管人员提供法律保护,建立监管信息交流的正式渠道。 参考文献 ↑ 1.0 1.1 1.2 1.3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相关条目 金融监管
什么是PPA广告 PPA广告是指根据你的网站的访问者到广告主所完成行为的提成模式。 PPA广告的优势 1. 当你的访问者通过你的广告引导到广告主进行下载软件,安装软件,使用产品,享受服务时得到提成. 2. 可从特定的广告主,如软件类,网络服务类中得到可观的提成。 3. 你的访问者一般不需要掏钱出来购买就可试用或享受,会提高吸引力及轻易完成 PPA广告的劣势 1. 你的访问者所进行的下载软件,安装软件时可能无法达到安装最低要求 PPA广告与PPC广告的区别 按行为付费(Pay-Per-Action)广告最大不同于目前常见的点击付费(Pay-Per-Click)广告是PPA广告并不会在网友点击广告就算你收益,而要在网友点击该广告进入广告指定的网页并且完成指定的动作才会算你收益。以目前Google AdSesne中的推荐举例来说,Firefox推荐要网友点击该推荐连结广告进入指定的下载页面,然后下载并且安装Firefox才会算你推荐收益。 AdSense推荐要网友点击该推荐连结广告进入指定的申请页面,然后申请加入这个adsense计划并且在指定的天数赚到指定的收益才会算你推荐收益。
什么是重整计划草案 重整计划草案是指债务人或者管理人编制的有关复兴公司并偿还债权人债务的初步方案。 目录 1重整计划草案的内容 2重整计划草案的提交 3重整计划草案的批准 重整计划草案的内容 债务人获得重整批准后经营方案及改善治理的计划等; 债务人现存债务分类; 债权调整方案; 债权受偿方案; 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 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期限; 利于债务人重整的其他方案。 重整计划草案的提交 重整计划草案应由重整人制定并提交给人民法院和债权人会议。 具体为:重整计划草案在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时,即由债务人制定;在管理人管理债务人财产和营业事务时,由管理人制定,其目的在于确保重整计划草案通过后的执行和落实。 企业破产法第八十条对此有明确规定:债务人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时,由债务人制作重整计划草案。管理人负责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由管理人制作重整计划草案。 重整计划草案的批准 (1)批准程序。各表决组均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时,重整计划即为通过。自重整计划通过之日起l0日内,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批准重整计划的申请。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裁定批准,终止破产程序,并予以公告。 (2)强制批准。部分表决组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可以同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组协商。该表决组可以在协商后再表决一次。但双方协商的结果不得损害其他表决组的利益。 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组拒绝再次表决或者再次表决仍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但重整计划草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批准重整计划草案。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重整计划草案符合规定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裁定批准,终止重整程序,并予以公告: 按照重整计划草案,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债权,就该特定财产将获得全额清偿,其因延期清偿所受的损失将得到公平补偿,并且其担保权未受到实质性损害,或者该表决组已经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按照重整计划草案,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和债务人所欠税款将获得全额清偿,或者相应表决组已经通过重整计划草案;按照重整计划草案,普通债权所获得的清偿比例,不低于其在重整计划草案被提请批准时依照破产清算程序所能获得的清偿比例,或者该表决组已经通过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草案对出资人权益的调整公平、公正,或者出资人组已经通过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草案公平对待同一表决组的成员,并且所规定的债权清偿顺序不违反破产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的破产财产清偿顺序。债务人的经营方案具有可行性。 (3)未获批准的法律后果。根据规定,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通过且未获得强制批准的,或者已通过的重整计划未获得批准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重整计划草案未获得通过且未依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获得批准,或者已通过的重整计划未获得批准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
什么是建设性冲突 建设性冲突是指冲突各方目标一致,实现目标的途径手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建设性冲突可以使组织中存在的不良功能和问题充分暴露出来,防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演化。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意见的交流和对自身弱点的检讨,有利于促进良性竞争。 建设性冲突的特点 1、双方都关心实现共同目标和解决现有问题。 2、双方愿意了解彼此的观点,并以争论问题为中心。 3、双方争论是为了寻找较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4、相互信息交流不断增加。 建设性冲突的作用 建设性冲突对组织的作用: 1、可以促使组织或小组内部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纠正。 2、可以促进组织内部与小组间公平竞争,提高组织效率。 3、可防止思想僵化,提高组织和小组决策质量。 4、建设性冲突还可激发组织内员工的创造力,使组织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 相关条目 破坏性冲突
什么是逐级授权 逐级授权是指领导者所授予下属的权力是领导者自身职务权力范围内的决策权,即领导者自身的权力。 比如高级主管只能将自己享有的决策权授给直接领导的中层主管,而不能把高级主管所享有的权力授给中层主管的下属,这样实质上就侵犯了自己的下属的合法权力,是越级授权,会造成下属有职无权,给自己的下属的工作造成被动,会造成自己与下属、下属与他的下属之间的相互矛盾与隔阂。 目录 1 逐级授权的要点 逐级授权的要点 逐级授权应在直接上级同直接下属之间进行,不可越级授权。 要避免领导者在授权过程中违反逐级授权的原则,领导者必须明确应授的权力与授权的对象是什么?要明确领导者作为整个组织的指挥者,不是组织中所有的权力的拥有者,领导者所拥有的权力有一定的范围,领导权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越级授权在分权的民主时代已不适合了,领导者与下属各自拥有自己的权力,因此,授权也必须符合组织原则,正常的权力运行机制,除非在极特殊的、冲突事件的处理上可以越级授权外,一般不得越级授权。
什么是广告情理 广告制作者在进行广告分类时,一般将各种广告划分为理性诉求广告和情感诉求广告两大类,这种技术性划分,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实际制作中是不可能将它们截然分开的。一段好的广告词,应该是理中有情,情中寓理,情理交融。然而,对于广告制作者来说,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却要根据广告内容而定,并非感情越浓烈,就越能打动消费者的心。因而广告作者应该以理性诉求为核心,以情感诉求为方法,方能使广告更贴近消费者。就广告写作的根本目的来说,能够使消费者由购买动机转变为购买行为,才是广告作者的初衷。在这个过程中,购买行为的实现,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理性判定,虽然有时消费者也会在某种情感的支配下,形成购买行为,但这究竟不是本质心理支配下的购买行为。 如何做好广告情理 首先,广告理性诉求应以真实为基础,广告的制作过程是对现实进行抽象的过程,是产品观念化的产物,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产生思想的火花——聪明,和表现聪明的各种方法,围绕着产品的个性特点,来表现促销意图和策略,这种抽象化过程,就在于真实地显现广告对象的特征。人们一般认为,一则广告作品的成功标准表现为: ①消费者是否了解商品的特征? ②消费者是否产生了购买欲望? ③消费者对商品及其宣传形式是否喜欢? ④广告的表现手法是否适合于广告对象? 这对于广告写作和创意,都是鉴别其好坏的标准和基本原则,因而,那些脱离现实、一味虚夸、脱离消费者社会心理基础的广告,其艺术性再高,也是不成功的。无怪乎有人说:“在竞争中,一张毫无艺术装饰的白纸黑宇的‘大减价’,要比那些所谓布满创意的广告,更具有诱惑力”。理由就在于这个“大减价”中所蕴含的真实成分,更能撼动消费者的心。记得有一则销售农药的电视广告,其中有一段歌词唱道:“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正义的来福灵,正义的来福灵,一定要把害虫杀死,杀死”。其广告词可说是质朴无华,甚至带有很浓的稚气。但因为此则广告从其真实用途出发,反而使它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连幼儿园里的孩子们也会唱它。所以,广告理性诉求应以真实性为第一原则,这里的真就是指要确有其物,确有其事,确有其品质与性能,显现出客观依据的真实。 其次,广告情感诉求应在外化包含在商品内的情感的同时,把握感情投入的适度性。广告的创意和写作越来越多地利用抒情,以接近消费者的心灵,促使人们在动情中接受商品,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然而,抒情在广告中并非是越多越好,它必须在真实、功利、实用的价值尺度的衡量下,抓住商品的特点,极有分寸地为其注人感情因素,从而实现真实与艺术的有机结合。由此可以看出,真实仍然是抒情的基础,它要求要有真情,抒真情,展现出的是真情实感而非虚假做作。 使广告有真情实感 第一,以广告产品的某种内在特征和功能为基础,有分寸地把握好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 广告抒情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使用得成功与否,则要看能否准确地找到某种抒情手法与广告产品特征和功能的契合点,只有当这一抒情手法恰当地展现了产品的功能和特征,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例如“英雄”脾打字机的广告词:“英雄打字机,十指打天下。”把打字机和打天下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抓住了人们经常运用的推理联想思维,由十指在打字机上打字联想到写文章,由文章又可以联想到文章是能够装得下天下的,由此,广告词的作者找到了“英雄”打字机的功能同抒情手法——一种夸张式比喻之间的契合点,把对“英雄”打字机功能的介绍和对该牌子的喜爱之情杂揉在一起,使人们从心理上、感情上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英雄”打字机这个商品。再如“华达”电梯的广告词,作者抓住电梯能够载人上升的特点,把它同对用户事业蒸蒸日上的良好祝愿联系起来,这样,既突出了华达电梯的实用性特征,赋予了这则广告健康向上格调,又巧妙地运用了象征这种艺术手段,把抒情和叙事合而为一,显得格外贴切。 第二,恰当地选择情感诉求点,借与商品有关的事物,表达对消费者的关心之情。 就孤立的某种商品而言,是无法让人们去体会其中情感的,只有将人的感情附着在商品之上,准确讲是附着在商品的商标、品牌或商品的销售方向上。广东“太阳神”集团为其产品“太阳神”口服液制作的广告词,就是以该产品的牌子作为情感的诉求点,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太阳神”这一双关语,“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太阳神’一定向我们走来”。它既使消费者通过“太阳神”一语双关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品牌的印象,又使这一商品体现了对广大消费者的关怀之情。又如“孔府家酒”的广告词“孔府家酒,教人想家”紧扣住商品名称与人们思乡爱家的传统情感,使商品本身也带上了浓浓的怀乡思亲之情,不由得你不对此商品产生偏爱之心。这种抒情的立足点都是真情实感,“太阳神”口服液以其自身的营养功能去体现对广大消费者的关心,“孔府家酒”以其人人想家的真情体现了自身的价值。 第三,广告制作中的各种抒情艺术手法的运用,都必须以广告定位为标准,即广告制作要服务于经营目标。 广告的目的从长远讲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从短期讲是为了推销商品,这就是为广告制作提供的艺术表现的框架,无论谁在广告制作中使用的抒情艺术手法,想要超出这个框架,都将严重损害广告制作的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广告看似制作得很有艺术品位,但却未能达到广告人的最初目的——宣传形象和产品。“妈妈,我又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梦见了你——妈妈,我给你捎去一样好东西”,这是威力洗衣机电视广告的广告词,在漂亮的画面中回旋着动听的音乐,再加上情真意浓的广告词,真可谓声情并茂,余音袅袅,让人回昧无穷。可回味的是什么呢,当然是那浓郁的母女亲情,是对家乡“小溪”剪不断的思恋,但唯独让人忽略了要宣传的商品——威力牌洗衣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过分注重了感情的演染,导至了广告定位向抒情方面的较多的倾斜,以至于出现了喧宾夺主的效果。 在广告制作中,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是密不可分的,这是由它们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所决定的,在运用理性诉求时不要忘了为它插上感情的翅膀,这样的广告才能飞进消费者的心中,才能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在运用情感诉求时更不要忘了要让这种情感处于理性的引导下,使其抒情的方向总是指向广告定位的目标,从而使这种情感投资得以顺利地转化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才是广告制作的最终目的。
什么是越级授权 授权指主管将职权或职责授给某位部属负担,并责令其负责管理性或事务性工作。授权是一门管理的艺术,充分合理的授权能使管理者们不必亲力亲为,从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上,以及如何引领下属更好地运营企业。 越级授权是间接上级对间接下级所进行的授权。越级授权必然导致中层领导的被动,不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目录 1 越级授权的评价 2 相关条目 越级授权的评价 在领导工作中,授权应该是自上而下逐级进行的。越级授权在正式的公司制度中是不允许的,这样的做法只会导致工作混乱,越级授权经常导致被授予者的权力比中间领导层大,被授予者无意中获得了与中间领导层对抗的权力。同时也扼杀了中间领导层的劳动积极性,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不再受组织重视,产生争权夺利的后果。 然而,事情总是相对的,越级授权并非绝对不好。相反,在某些紧急情况或非常情况下,越级授权往往是不可缺少的,有利于迅速解决某些紧迫的非常的问题。 相关条目 逐级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