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贸易意义 在双边贸易情况下,每个国家同它的各个贸易伙伴单独地平衡它的进口和出口,由于受到外汇支付上的限制,双方贸易只能在较小数额的基础上进行,即双方贸易必须在愿意进口较少数额的那个国家的水平上进行。而在多边贸易情况下,由于每个国家都可以用对某些国家的出超支付对另一些国家的入超,所以各个国家的贸易总额都扩大了,但进出口仍然是平衡的。 多边贸易的广泛开展,要求货币的自由兑换以及取消税率和其他各种的限制。有时为了清算上的方便,几国达成协议,通过某一清算机构统一进行贸易和其他项目的清算,参加国之间的贸易差额和其他国际收支差额,可以相互冲销 ,这种形式实际上也属于多边贸易的性质。图例 双边贸易 (单位:万美元) 进口进口进口甲乙丙合计出口 甲150012002700出口 乙150020003500出口 丙120020003200合计2700350032009400 多边贸易(单位:万美元) 进口进口进口甲乙丙合计出口 甲250012003700出口 乙150030004500出口 丙220020004200合计37004500420012400多边贸易体制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多边经济体系中三大国际机构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随着中国“入世”谈判进程的加快,WTO离我们已越来越近,因此,迅速普及WTO的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WTO的规则、程序和实际运作,已是当务之急。 多边贸易体制即WTO所管理的体制。大多数国家,包括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贸易国,都是该体制的成员,但仍有一些国家不是,因此使用“多边”一词,而不用“全球”或“世界”等词。 多边贸易体制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不产生不良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使贸易尽可能自由地流动。这一方面意味着消除壁垒,另一方面意味着保证个人、公司和政府了解世界上的贸易规则是什么,并使他们相信,政策不会发生突然的变化。 由于协议是在各贸易国经过大量讨论和辩论的基础上起草并签署的,因此,WTO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提供贸易谈判的场所。 WTO工作的第三个重要方面是争端解决。贸易关系经常涉及利益冲突,契约和协议经常需要解释,包括那些经过艰苦谈判达成的契约和协议。解决这些分歧的最和谐的办法是通过建立在议定的法律基础上的中立程序。这就是WTO协议中争端解决机制的目的所在。 虽然WTO在1995年1月1日才建立,但多边贸易体制已有50年的历史了。自1948年起,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就已为多边贸易体制制定了规则。 根据GATT,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事实上的国际组织,也被非正式地称作GATT。多年来,GATT发动了多轮贸易谈判。 最近和最大的一轮是1986至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该回合导致了WTO的建立。GATT主要处理货物贸易,而现在的WTO及其协议还涉及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趋势 多变贸易体制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入下:1. 多边贸易体制是一个自由贸易导向的体制2. 多边贸易体制是一个基于规则的管理贸易体制3. 多边贸易体制是建立在国际贸易既有格局基础上的非平衡的体制4. 多边贸易体制是一个处于不断强化过程中的体制。总体上看,多边贸易体制在倡导者和推动者的不懈努力下,以务实的精神逐步迈向自由化,确立了一个协调的国际贸易的规则体系,并且这个体系还在不断完善。
基本简介 譬如从上海到南非的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经过了海运——从上海到德班(DURBAN),再经陆运——德班到约翰内斯堡。这已经算是多式联运了。国际贸易意义上的多式联运 但国际贸易意义上的多式联运,不光是要有这样的前提,而且要有“多式联运提单”——也就是“多式联运”合同。而我们平常所做的虽然是这样的事实,但拿到的一般只是海运提单,而非“多多式联运式联运提单”,这样,虽有多式联运之实,但不符“多式联运”之定义。相关的合同 《海商法》所称的多式联运合同,“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以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其中一种是海上运输方式,负责将货物从接收地运至目的地交付收货人,并收取全程运费的合同。”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运输方式并没有新的通道和工具,而是利用现代化的组织手段,将各种单一运输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了各个运输区域的界限,是现代管理在运输业中运用的结果。多式联运合同具有以下特点:它必须包括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 而且其中必须有海上运输方式。在我国由于国际海上运输与沿海运输、内河运输分别适用不同的法律,所以国际海上运输与国内沿海、内河运输可以视为不同的运输方式。多式联运虽涉及到两种以上不同的运输 方式,但托运人只和多式联运经营人订立一份合同,只从多式联运经营人处取得一种多式联运单证,只向多式联运经营人按一种费率交纳运费。这就避免了单一运输方式多程运输手续多、易出错的缺点,为货主确定运输成本和货物在途时间提供了方便。国际上的运输组织形式 国际多式联运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运输方式进行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国际多式联运是采用两种 这里所指的至少两种运输方式可以是:海陆,陆空,海空等。这与一般的海海,陆陆,空空等形式的联运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虽也是联运,但仍是同一种运输工具之间的运输相关书籍方式。众所周知,各种运输方式均有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一般来说,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点;公路运输则具有机动灵活,便于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特点,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是不受气候影响,可深入内陆和横贯内陆实现货物长距离的准时运输;而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点是可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由于国际多式联运严格规定必须采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进行联运,因此这种运输组织形式可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充分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大交通的特点。国际多式联运 由于国际多式联运具有其他运输组织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而这种国际运输新技术已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目前,有代表性的国家多式联运主要有远东/欧洲,远东/北美等海陆空联运,其组织形式包括:海陆联运综述 海陆联运是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远东/欧洲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目前组织和经营远东/欧洲海陆联运业务的主要有班轮公会的三联集团、北荷、冠航和丹麦的马士基等国际航运公司,以及非班轮公会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台湾长荣航运公司和德国那亚航运公司等。这种组织形式以航运公司为主体,签发联运提单,与航线两端的内陆运输部门开展联运业务,与大陆桥运输展开竞争。陆桥运输 在国际多式联运中,陆桥运输(Land Bridge Service)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远东/欧洲国际多式联运的主要形式。所谓陆桥运输是指采用集装箱专用列车或卡车,把横贯大陆的铁路或公路作为中间“桥梁”,使大陆两端的集装箱海运航线与专用列车或卡车连接起来的一种连贯运输方式。严格他讲,陆桥运输也是一种海陆联运形式。只是因为其在国际多式联运中的独特地位,故在此将其单独作为一种运输组织形式。目前,远东/欧洲的陆桥运输线路有西伯利亚大陆桥和北美大陆桥。 (1)西伯利亚大陆桥Siberian Landbridge) 西伯利亚大陆桥(SLB)是指使用国际标准集装箱,将货物由远东海运到俄罗斯东部港口,再经跨越欧亚大陆的西怕利亚铁路运至波罗的海沿岸如爱沙尼亚的塔林或拉脱维亚的里多式联运加等港口,然后再采用铁路、公路或海运运到欧洲各地的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线路。 西伯利亚大陆桥于1971年由原全苏对外贸易运输公司正式确立。现在全年货运量高达10万标准箱(TEU),最多时达15万标准箱。使用这条陆桥运输线的经营者主要是日本、中国和欧洲各国的货运代理公司。其中,日本出口欧洲杂货的V3,欧洲出口亚洲杂货的1/5是经这条陆桥运输的。由此可见,它在沟通亚欧大陆,促进国际贸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包括“海铁铁”、“海铁海”、“海铁公”和“海公空”等四种运输方式。由俄罗斯的过境运输总公司(SOJUZTRANSIT)担当总经营人,它拥有签发货物过境许可证的权利,并签发统一的全程联运提单,承担全程运输责任。至于参加联运的各运输区段,则采用“互为托、承运”的接力方式完成全程联运任务。可以说,西伯利亚大陆桥是较为典型的一条过境多式联运线路。 西伯利亚大陆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陆桥运输线。它大大缩短了从日本、远东、东南亚及大洋洲到欧洲的运输距离,并因此而节省了运输时间。从远东经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港口去欧洲的陆桥运输线全长13000km。而相应的全程水路运输距离(经苏伊士运河)约为20000km。从日本横滨到欧洲鹿特丹,采用陆桥运输不仅可使运距缩短1/3,运输时间也可节省1/2。此外,在一般情况下,运输费用还可节省20%~30%左右,因而对货主有很大的吸引力。 由于西伯利亚大陆桥所具有的优势,因而随着它的声望与日惧增,也吸引了不少远东、东南亚以及大洋洲地区到欧洲的运输,使西怕利亚大陆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中就有了迅速发展。但是,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在经营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如港口装卸能力不足、铁路集装箱车辆的不足、箱流的严重不平衡以及严寒气候的影响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兰新铁路与中哈边境的土西铁路的接轨,一条新的“欧亚大陆桥”形成,为远东至欧洲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了又一条便捷路线,使西怕利亚大陆桥面临严峻的竞争形势。 (2)北美大陆桥(North American Landbridge) 北美大陆桥是指利用北美的大铁路从远东到欧洲的“海陆海”联远。该陆桥运输包括美国大陆桥运输和加拿大大陆桥运输。美国大陆桥有两条运输线路:一条是从西部太平洋沿岸至东部大西洋沿岸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线;另一条是从西部太平洋沿岸至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美国大陆桥于1971年底由经营远东/欧洲航线的船公司和铁路承运入联合开办“海陆海”多式联运线,后来美国几家班轮公司也投入营运。目前,主要有四个集团经营远东经美国大陆桥至欧洲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这些集团均以经营人的身份,签发多式联运单证,对全程运输负责。加拿大大陆桥与美国大陆桥相似,由船公司把货物海运至温哥华,经铁路运到蒙特利尔或哈利法克斯,再与大西洋海运相接。 北美大陆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服务范围最广的陆桥运输线。据统计,从远东到北美东海岸的货物有大约50%以上是采用双层列车进行运输的,因为采用这种陆桥运输方式比采用全程水运方式通常要快1~2周。例如,集装箱货从日本东京到欧洲鹿特丹港,采用全程水运(经巴拿马运河或苏伊士运河)通常约需5~6周时间,而采用北美陆桥运输仅需3周左右的时间。 随着美国和加拿大大陆桥运输的成功营运,北美其他地区也开展了大陆桥运输。墨西哥大陆桥(Mexican Land bridge)就是其中之一。该大陆桥横跨特万特佩克地峡(Isthmus Tehuantepec),连接太平洋沿岸的萨利纳克鲁斯港和墨西哥湾沿岸的夸察夸尔科斯港,陆上距离182 n mile。墨西哥大陆桥于1982年开始营运,目前其服务范围还很有限,对其他港口和大陆桥运输的影响还很小。 在北美大陆桥强大的竞争面前,巴拿马运河可以说是最大的输家之一。随着北美西海岸陆桥运输服务的开展,众多承运人开始建造不受巴拿马运河尺寸限制的超巴拿马型船(Post-Panamax Ship),从而放弃使用巴拿马运河。可以预见,随着陆桥运输的效率与经济性的不断提高,巴拿马运河将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其他陆桥运输形式 北美地区的陆桥运输不仅包括上述大陆桥运输,而且还包括小陆桥运输(Minibridge)和微桥运输(Microbridge)等运输组织形式。图84表示了北美陆桥运输系统的基本构成。 小陆桥运输从运输组织方式上看与大陆桥运输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其运送的货物的目的地为沿海港口。目前,北美小陆桥运送的主要是日本经北美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多式联运会议哥湾地区港口的集装箱货物。当然也承运从欧洲到美西及海湾地区各港的大西洋航线的转运货物。北美小陆桥在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运输时间上效果是显著的。以日本/美东航线为例,从大贩至纽约全程水运(经巴拿马运河)航线距离9700 n mile,运输时间21~24天。而采用小陆桥运输,运输距离仅7400 n mile,运输时间16天,可节省1周左右的时间。 微桥运输与小陆桥运输基本相似,只是其交货地点在内陆地区。北美微桥运输是指经北美东、西海岸及墨西哥湾沿岸港口到美国、加拿大内陆地区的联运服务。随着北美小陆桥运输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矛盾,主要反映在:如货物由靠近东海岸的内地城市运往远东地区(或反向),首先要通过国内运输,以国内提单运至东海岸交船公司,然后由船公司另外签发由东海岸出口的国际货运单证,再通过国内运输运至西海岸港口,然后海运至远东。货主认为,这种运输不能从内地直接以国际货运单证运至西海岸港口转运,不仅增加费用,而且耽误运输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微桥运输应运而生。进出美、加内陆城市的货物采用微桥运输既可节省运输时间,也可避免双重港口收费,从而节省费用。例如,往来于日本和美东内陆城市匹兹堡的集装箱货,可从日本海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如奥克兰,然后通过铁路直接联运至匹兹堡,这样可完全避免进入美东的费城港,从而节省了在该港的港口费支出。海空联运 海空联运又被称为空桥运输(Airbridge Service)。在运输组织方式上,空桥运输与陆桥运输有所不同:陆桥运输在整个货运过程中使用的是同一个集装箱,不用换装,而空桥运输的货物通常要在航空港换入航空集装箱。不过。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以低费率提供快捷、可靠的运输服务。 海空联运方式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得以较大的发展。采用这种运输方式,运输时间比全程海运少,运输费用比全程空运便宜,20世纪60年代,将远东船运至美国西海岸的货物,再通过航空运至美国内陆地区或美国东海岸,从而出现了海空联运。当然,这种联运组织形式是以海运为主,只是最终交货运输区段由空运承担,1960年底,原苏联航空公司开辟了经由西伯利亚至欧洲航空线,1968年,加拿大航空公司参加了国际多式联运,80年代,出现了经由香港、新加坡、泰国等至欧洲航空线。目前,国际海空联运线主要有: (1)远东一欧洲:目前,远东与欧洲间的航线有以温哥华、西雅图、洛杉矾为中转地,也有以香港、曼谷、海参崴为中转地。此外还有以旧金山、新加坡为中转地。 (2)远东一中南美:近年来,远东至中南美的海空联运发展较快,因为此处港口和内陆运输不稳定,所以对海空运输的需求很大。该联运线以迈阿密、洛杉矾、温哥华为中转地。 (3)远东一中近东、非洲、澳洲:这是以香港、曼谷为中转地至中近东、非洲的运输服务。在特殊情况下,还有经马赛至非洲、经曼谷至印度、经香港至澳洲等联运线,但这些线路货运量较小。 总的来讲,运输距离越远,采用海空联运的优越性就越大,因为同完全采用海运相比,其运输时间更短。同直接采用空运相比,其费率更低。因此,从远东出发将欧洲。中南美以及非洲作为海空联运的主要市场是合适的。多式联运的分类综述 根据不同的原则,对多式联运可以有多种分类形式。但就其组织方式和体制来说,基本上可分为协作式多式联运和衔接式多式联运两大类。协作式多式联运 协作式多式联运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按照统一的规章或商定的协议,共同将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到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的运输。 协作式多式联运是目前国内货物联运的基本形式。在协作式多式联运下,相关书籍参与联运的承运人均可受理托运人的托运申请,接收货物,签署全程运输单据,并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后续承运人除负责自己区段的运输生产外,还需要承担运输衔接工作;而最后承运人则需要承担货物交付以及受理收货人的货损货差的索赔。在这种体制下,参与联运的每个承运人均具有双重身份。对外而言,他们是共同承运人,其中一个承运人(或代表所有承运人的联运机构)与发货人订立的运输合同,对其他承运人均有约束力,即视为每个承运人均与货方存在运输合同关系;对内而言,每个承运人不但有义务完成自己区段的实际运输和有关的货运组织工作,还应根据规章或约定协议,承担风险,分配利益。 目前,根据开展联运依据的不同,协作式多式联运可进一步细分为法定(多式)联运和协议(多式)联运两种。 1)法定(多式)联运。它是指不同运输方式运输企业之间根据国家运输主管部门颁布的规章开展的多式联运。目前铁路、水路运输企业之间根据铁道部、交通部共同颁布的《铁路水路货物联运规则》开展的水陆联运即属此种联运。在这种联运形式下,有关运输票据、联运范围、联运受理的条件与程序、运输衔接、货物交付、货物索赔程序以及承运之间的费用清算等,均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有关规章的规定,并实行计划运输。 这种联运形式无疑有利于保护货方的权利和保证联运生产的顺利进行,但缺点是灵活性较差,适用范围较窄,它不仅在联运方式上仅适用铁路与水路两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而且对联运路线、货物种类、数量及受理地、换装地也做出了限制。此外,由于货方托运前需要报批运输计划,给货方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法定(多式)联运通常适用于保证指令性计划物资、重点物资和国防、抢险、救灾等急需物资的调拨。 2)协议(多式)联运。它是指运输企业之间根据商定的协议开展的多式联运。比如,不同运输方式的干线运输企业与支线运输或短途运输企业,根据所签署的联运协议开展的多式联运,即属此种联运。 与法定(多式)联运不同,在这种联运形式下,联运采用的运输方式、运输票据、联运范围、联运受理的条件与程序、运输衔接、货物交付、货物索赔程序,以及承运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与风险承担等,均按联运协议的规定办理。与法定(多式)联运相比,该联运形式的最大缺点是联运执行缺乏权威性,而且联运协议的条款也可能会损害货方或弱小承运人的利益。衔接式多式联运 衔接式多式联运是指由一个多式联运企业(以下称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将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到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的运输。在实践对话中,多式联运经营人既可能由不拥有任何运输工具的国际货运代理、场站经营人、仓储经营人担任,也可能由从事某一区段的实际承运人担任。但无论如何,他都必须持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许可证书,能独立承担责任。 在衔接式多式联运下,运输组织工作与实际运输生产实现了分离,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全程运输组织工作,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负责实际运输生产。在这种体制下,多式联运经营人也具有双重身份。对于货方而言,他是全程承运人,与货方订立全程运输合同,向货方收取全程运费及其它费用,并承担承运人的义务;对于各区段实际承运人而言,他是托运人,他与各区段实际承运人订立分运合同, 向实际承运人支付运费及其它必要的费用。很明显,这种运输组织与运输生产相互分离的形式,符合分工专业化的原则,由多式联运经营人“一手托两家”,不但方便了货主和实际承运人,也有利于运输的衔接工作,因此,它是联运的主要形式。在国内联运中,衔接式多式联运通常称为联合运输,多式联运经营人则称为联运公司。我国在《合同法》颁布之前,仅对包括海上运输方式在内的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权利与义务,在《海商法》和《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规则》中做了相应的规定,对于其他形式下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和国内多式联运经营人的法律地位与责任,并未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合同法》颁布后,无论是国内多式联运还是国际多式联运,均应符合该多式联运合同中的规定,这无疑有利于我国多式联运业的发展壮大。
简介 外贸货在以前叫做出口转内销,即本来的出口外贸货由于某种原因由出口转外贸货为内销。这些货物往往质量比较好,而且由于货物已经生产,且外贸产品一般不在企业库存之列,因此往往会低价抛售兑现。外贸货成因 A、厂家的“尾货”——接到订单的厂家只管交够合同标注的服装数量,剩下的部分由厂家自行处理了。所以厂家都会尽可能的以各种借口向订货方多要一些原料,尽可能多做一些货,因为多出来的就是纯利润了。 B、“QC”(质量检查)货——当发现货品出现些许质量问题时会被退回,由厂家自行处理。服装的质量是由专业的检验人员把关的,他们认为不合格的衣物有可能只是挑了一根纱,或者是订歪了一颗扣子,又或者是哪里的针脚缝的不对等等,对于日常穿着都是没有影响的。还有一种情况,有些服装根本没有任何瑕疵,还是被检验人员拦下,通过这种渠道流入市场了。 C、板衣——部分加工厂为品牌服装制造商制造的衣样样板,积累后流入市场。“外贸货”家族群相(以服装为例)大儿子:“原单货” 国外大品牌提供面料、版型,到国内寻找厂家生产。质量合格的,就是专卖店里的“真货”。“原单货”就是生产厂家从10%的“计划报废物资”中抠出来加工的成衣。它和“真货”的惟一区别,不过是“庶出”而已,数量较少。 还有一种“原单货”,是因为种种原因,被品牌商拒收或被国家贸易保护无法出口的“外转内销”,数量颇多。 大多数外贸企业不擅长内贸,一旦产生了这些“原单货”,一般会选择低价脱手,这样就养活了专营外贸服装的生意人。他们专门收购外贸货,对哪个厂家加工什么品牌了如指掌,然后上市零售赚取差价。二儿子:“跟单货” “原版”面料,搭配一批国内辅料,凑合出原来的款式,这就是“跟单货”。虽然“跟单货”细节差点,但毕竟与“大儿子”有一样的版型和面料,关键是“血统”相同,“二儿子”穿上身,大体样子和质量都差不多。小儿子:“追单货” 当厂家的原版面料全部用完,“外贸货”批发老大们又追着他要货,怎么办?好在版型仍在手上,就在国内采购一批类似的面料加工,这就叫“追单货”。 因为不是用工厂好的机器和熟练工人,质量做工都要差些。假儿子:“仿单货” 质量最差的一种,“仿单”只要瞄一眼巴黎时装发布会上的成衣照片,就能仿出来,找小厂仿单,500件起做,线头嘛,到处都是,质量做工嘛,能给你折腾出个大概就可以了。外贸货识别方法 其实要真正分辨外贸货,有一些基本方法。由于外贸工厂出货越来越严,所以一些明显的品牌标志大部分应该被销毁,比如随衣的ID码、洗涤唛等,这是工厂为了防止客户根据这些找到货的根源。有些会把商标改成自己工厂的,或直接挂工厂牌,所以大部分真正的货不会很招D&G摇地把标签写得暴大,这是第一。其次,可以从细节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在中山路的几家小店,我试了一下身手,相信略有经验的女人都能分辨。比如一件T恤上的标签同时印着“D&G和Dolce&Gabbana”,这可以100%肯定是仿货,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品牌。在一路翻查中,我也发现类似“Toonie Woonie”、“Colvin Kiejn”、“Agosdatum”此类神似的标签,又像“VERSACE”的下边写着“Jeans couture”,也是如此,牛仔成衣本是两个系列,不可能出现在一起。而一朋友透露,真正的CK的T恤,它的棉采自新疆某区域,经常触摸肯定会发现手感的区别。 当然,遇到一些超强模仿的货,而质量本身也不错,一般顾客就难以分辨。比如像Gap这个品牌(还未进中国),一个季度换一个标贴,每次贴在不同位置,连行内人都得照着单子对。Miss Sixty有十几处细节设计。哪怕每隔几月要去香港拿货的小店老板慧慧也承认:“难以分辨。有时眼神不好,香港拿来的货会在深圳看到,说明本来是从深圳广州一带过去的,极其郁闷。” 不可否认,除去一些粗制滥造的外,不少衣服其实本身质量不坏,比如我在两家外贸店看见同样标着以“E”开头的某知名品牌,虽然可以肯定是仿货,但是面料质量都很不错。 一业内人士认为,不少小店打着外贸的招牌,还不如实实在在将质量把牢。而一些做工不错的工厂也完全没有必要仿一些大牌,还不如自创品牌更有发展前景。因为相信理性的消费者最终会被品质打动。外贸货选购方法概述 有人淘外贸衣服,最喜欢一把捞起衣服,仔细检查衣服线脚;又或者把针织衫对着日光灯左照右照,寻觅抽丝和漏针的痕迹。一旦挑到“毛病”,就说老板用“次货”糊弄她们。 其实不然。有些漏洞百出的“次货”,偏偏可能是专卖店里那件衣衫的“孪生兄弟”。 一般来说,在国内加工的针织衫成品运到国外后,先要被老外验货。检验员挑出有问题的衣服,在瑕疵旁贴一个小红箭头,打包“遣送回国”。 这样的外贸退货,虽然有时有色差、漏针和抽丝,但用的却是最优质的面料、配料,做工顶级,一穿上身,就能体会到“货真价实”4个字。要是碰上的不过是脱线、掉钮扣这类小问题,那真的是“额骨头碰到天花板”啦。扣子 衣服扣子“货不对版”,也是“好货”标志之一。 大品牌因为恐惧“盗版”,会严格控制原材料进出。下单后,他们按照生产数量向厂家提供衣服的面料以及钮扣、拉链等辅料。 考虑到生产报废率,厂家一定能得到比预计多一点的面料,但配套的辅料就没那么多了。做完订单后,制衣厂通常面料有剩,扣子用光。这时,就有厂家“废物利用”,用多余的那批面料,再随便找点扣子做一批衣服。 这批衣服尽管细节粗糙,但主料挺括,也是外贸货中不可多得的“极品”。接缝、拼花、拉链 彩条衫、大花面料的裙子,最考验外贸制衣厂的做工。拉链手工精致的衣服,彩条走向、花样排布,事先都会有安排。衣服肩膀、袖口、腰身接口处,左右两边相同颜色的条子正好对牢,走向相同;花朵的每一片花瓣都嵌得“天衣无缝”,拼出一朵完整的花。 这样的做法,不仅要事先设计周全,而且极浪费面料。有些高级成衣面料,1米之内都不会有重复的花样,可想而知,拼出一朵花,要浪费多少料子。 还有,遇到不同面料拼接的外套,最好“考验”一下拉链的“承受力”。质量好的拉链,一气呵成,毫无滞顿;不过关的拉链,拉到两种面料的接口处,会卡在半当中。剪牌 那种标牌上不痛不痒打个小洞、剪个小角的,都是哄外行人的“噱头”。 真正被迫销毁的“剪牌货”,一剪刀下去决不会留情。要么是剪个月牙形,把商标上的字全抠掉;要么就是把商标“连根拔”,只剩下两道商标缝线依稀可见。反正不能让你认出来。
图书《外贸英语》基本信息 作者:谢毅斌 编著 ISBN:10位[7302127026] 13位[978730212702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1 定价:¥28.00 元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4个单元,由18个章节组成。每章包括课文引言、主课正文、课文词汇、专业用语、词组运用、语言注释、综合练习、佳句欣赏、参考答案和参考译文10个部分。本书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全国各大学开设的国际贸易、外贸英语专业的专科层次的学生。是专门为中央电大和各类高职学院设置的国际贸易、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本书也同样适合各种成人教育的夜大、函授、职大学生使用。图书目录 Unit 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hapter 1 What 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hapter 2 Business Environment Chapter 3 International Market Research and Selection Unit 2 Export Products Chapter 4 Product Life Cycle Chapter 5 Product Adaptation and Presentation Chapter 6 Product Packaging and Labeling Unit 3 Export Business Chapter 7 What Is Exporting? Chapter 8 Export Procedure Chapter 9 Export 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 Chapter 10 Export Pricing Chapter 11 Export Contract Chapter 12 documentary Collection Chapter 13 documentary Credit Chapter 14 Transport and Insurance Unit 4 Trade Policies Chapter 15 Free Trade Chapter 16 Tariff Barrier Chapter 17 NonˉTariff Barrier Chapter 18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图书前言 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间各种经贸活动呈现日渐增多的趋势,因此,对经贸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上升的态势,对人才的培养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教育机构的责任,这也是编写此教材的目的所在。. 本书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全国各大学开设的国际贸易、外贸英语专业的专科层次的学生。是专门为中央电大和各类高职学院设置的国际贸易、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编写的。本书也同样适合各种成人教育的夜大、函授、职大学生使用。此书不仅可为正规全日制大专学历层次学生使用,也可为各企业在岗人员和各种外贸培训班学员学习使用。本书共分为4个单元,由18个章节组成,是按照..外贸英语达到何种等级能够做外贸? 一般很多企业要求大学英语六级CET6以上,或者专业四级TEM4。过了专业英语八级更吃香。当然实际工作中还是要有真实水平。特别是外贸口语要好。外贸实际业务中常用外贸英语表达的学习 对于外贸工作,有CET-6或专业英语6级、8级基础,无疑工作会更得心应手些。其实很多业务精英的英语理论基础不是很高,如CET-4,年纪高些的老一辈外贸人士很多都没有4级水平。现在市场上人才比较饱和,所以招聘单位要求提高。外贸是一个特定的行业,掌握本公司经营的产品英语词汇、基础生产工艺、规格参数表达,加上掌握如下方面的外贸套用语,就可以做外贸了,做的好差与各自的销售技能有关了。 详细一点说,实际中外贸英语包括如下方面(按外贸流程说明):1、开发新客户的推销信函 掌握实际中常用的比较有效的几个开发信模板,根据本公司具体情况稍加修改即可成一封上好的业务开发信。2、交流谈判 与客户交流谈判是依据公司、行业的情况进行。而作为新手,大量阅读外贸前辈们留下的与客户沟通交流的全套邮件、MSN交谈记录,提炼处适合自己表达习惯的一系列经典语句。这种学习方法无疑是有效的。而互联网上也有很多篇外贸交流谈判用的外贸英语这样的好文章可学习。3、展会现场用语 如果你是新手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不用为将要和老外的对话而慌,读一两篇外贸前辈总结的广交会常用英语等展会现场交流常用语,便会学会表达如老手一样在展会上进入自己的角色。4、谈判中的付款方式英语 互联网上有现成的外贸结算英语、信用证英语等文章,学习一下吧。5、接打电话英语 电话英语的难点是如何开头、遇到印度巴基斯坦等中东地区当地口音很重的专业8级的应届生也难听懂的客户时对话技巧等。这些在打好理论基础后也需要到互联网上寻找相关实用文章学习了解下。6、接洽客户英语 去机场接客户、客户来公司一起就餐、去宾馆接或拜访客户,这些方面各阅读一两篇实用文章了解下经验,你便成竹在胸。7、合同英语8、合同履行、货运英语方面 了解一些够与客户沟通信息即可9、单证英语 对于新手,掌握的最简单使用的方法是:下载全套单证示例与模板(word 或 excel的)、看看网上的一些盖有印章的实际的各外贸单证的扫描图。理解并能选择使用。10、商旅英语 出国参加展会、拜访新老客户时,出差生活在国外时的机场酒店就餐约见等英语,你也可以在网上学现成的。11、求职面试 英文自我介绍常用表达、英文简历、外贸应聘中常见英语面试问与答。这些方面,面试前阅读些,便可大大增加求职成功的机会。12、行业产品英语 工作了,但公司外贸新开始,产品及其零件、规格、技术表达词汇不下数百,没有公司前人留下现成的中英材料,改如何掌握这些词汇的地道正确的英语表达? ——网上有现成的。这些现成的大多是翻译公司(他们为企业翻译,然后上传到自己公司网站上体现自己的翻译水平和业务量)网站上流传出来的,大多行业的全套词汇中英文对照都有。13、中国外贸导航 一个好的外贸实际业务英语学习网站:中国外贸导航网如何学好外贸英语? 在学校学习外贸英语,可以这样: 1, 重视外贸口语,交个外国朋友,常上易格英语网站. 2, 不要迷信学校外贸函电书籍,基本上过时的东西 3, 多去外贸论坛,如Fob上海外贸论坛学习 4, 多去用外贸英语,比如可以到外贸论坛,百度知道帮忙翻译 5, 借鉴别人的方法,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方法 如果英语基础不好从事外贸,可以这样: 1.没有必要特别用一年时间去学英语 2.在工作中边做边学,那样掌握得快 3.如果你肯学的话,自学成材便是,如果不想学,那一年时间就浪费了 4.多跟国外客户沟通,学习些实用的句子 5.其实外贸涉及不到太多英语,基本的东西在学校也学得差不多了 6.也不要去什么培训中心,那是在浪费钱 7.如果有个老外做朋友,那就是最好了常用外贸英语表达的学习 1、开发新客户的推销信函 ,掌握实际中常用的比较有效的几个开发信模板,根据本公司具体情况稍加修改即可成一封上好的业务开发信。 2、交流谈判与客户交流谈判是依据公司、行业的情况进行。而作为新手,大量阅读外贸前辈们留下的与客户沟通交流的全套邮件、MSN交谈记录,提炼处适合自己表达习惯的一系列经典语句。这种学习方法无疑是有效的。而互联网上也有很多篇外贸交流谈判用的外贸英语这样的好文章可学习。 3、展会现场用语 如果你是新手第一次参加广交会,不用为将要和老外的对话而慌,读一两篇外贸前辈总结的广交会常用英语等展会现场交流常用语,便会学会表达如老手一样在展会上进入自己的角色。 4、谈判中的付款方式英语 [/b] 互联网上有现成的外贸结算英语、信用证英语等文章,学习一下吧。 5、接打电话英语 [/b] 电话英语的难点是如何开头、遇到印度巴基斯坦等中东地区当地口音很重的专业8级的应届生也难听懂的客户时对话技巧等。这些在打好理论基础后也需要到互联网上寻找相关实用文章学习了解下。 6、接洽客户英语 去机场接客户、客户来公司一起就餐、去宾馆接或拜访客户,这些方面各阅读一两篇实用文章了解下经验,你便成竹在胸。 7、合同英语 8、合同履行、货运英语方面 了解一些够与客户沟通信息即可 9、单证英语 对于新手,掌握的最简单使用的方法是:下载全套单证示例与模板(word 或 excel的)、看看网上的一些盖有印章的实际的各外贸单证的扫描图。理解并能选择使用。 10、商旅英语 出国参加展会、拜访新老客户时,出差生活在国外时的机场酒店就餐约见等英语,你也可以在网上学现成的。 11、求职面试 英文自我介绍常用表达、英文简历、外贸应聘中常见英语面试问与答。这些方面,面试前阅读些,便可大大增加求职成功的机会。 12、行业产品英语 工作了,但公司外贸新开始,产品及其零件、规格、技术表达词汇不下数百,没有公司前人留下现成的中英材料,改如何掌握这些词汇的地道正确的英语表达? ——网上有现成的。这些现成的大多是翻译公司(他们为企业翻译,然后上传到自己公司网站上体现自己的翻译水平和业务量)网站上流传出来的,大多行业的全套词汇中英文对照都有。 13、中国外贸导航,一个好的外贸实际业务英语学习网站。外贸英语语言的独特性 在涉外商业营销中若要获得外商的货物定单,这些都是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外贸英语与普通英语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如果相关从业者充分了解了外贸英语与普通英语的不同之处,那么这对商业往来将大有裨益。1.外贸英语语言的专业性 众所周知,外贸英语首先体现出来的是“贸”这个字,贸易是什么?我们为了一个产品的交易去跟外商谈判,那么交易的货物就是我们的产品,自然会成为双方关注讨论的焦点。我们对这一产品的深知度是我们能否把产品推销出去的关键。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怎么卖的?她吆喝大家来买她的瓜,说自己的瓜又大又圆。这包含什么语意?客户会不会来买她的瓜?客户会想:大的有什么用?小的多买几个,圆又有什么用?我是买来吃的,不是拿来拍的。但王婆为什么这样推销自己的瓜?最大的可能性有两个:第一,她只知道这瓜又大又圆,其他什么也不知道;第二,可能在王婆的词汇表里,只有“大”和“圆”她能用来形容她的瓜。这时从推销产品的角度来说,如这种瓜,我们就得关心它们生长在何地,当地的气候条件是怎样的,湿度、温度又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样的肥料,肥料是不是环保的,这种瓜有什么营养,其口感是怎样的,另外你的瓜与其他摊位的瓜相比有什么样的优势,你的不同点到底在哪里,这才是我们要表达的部分。此时我们会发现所有这些,都会涉及到很多专业词汇。所以,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专业词汇,才能在与外商贸易的过程中得心应手,为自己的涉外商业营销开辟一条绿色渠道。2.外贸英语语言的灵活性 把握了相关专业知识,等于把握了外贸的一大半,但怎么灵活应用语言,这又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其实在外贸过程中,很大的一个乐趣或精彩之处,在于恰到好处地灵活应用语言这一方面。与其它英语语言相比,如法律英语,外贸英语显示出它的极大灵活性及言语中的不确定性。如在与外商贸易谈判中,你不知道他最终会不会把订单下给你,同样一个询盘,客商会同时发给几个不同的供应商,然后每个供应商也都回复报价了,客商到底把订单下给谁,不知道,我们想想看,英语水平最高的,写得最好,最流利的,语法完美无缺的就能拿到订单?不一定。拿一个非常关心起订量的客商来说,他之所以如此关心起订量很可能因为他本身的订量就不大。他要订400个,但公司有规定800个是最低起订量。这时我们可以在外贸英语语言的应用中,透露出一定的灵活性如用under the condition that...suppose...other wise..等等,你可以给他多报几个价,如800个价格相应低一点,客人订下400个,价格高一点,虽然对方不是很愿意,但他也能接受,最终不会亏本。如他觉得400个价格太高就可能会选择800个,如果直接死定800个,而客商实际只愿订400个,那其结果必然是客商另换一家供应商。所以外贸英语语言的灵活性是成功涉外营销的一大亮点。3.外贸英语语言与外贸本身的不相关性 我们在与客商的交往中,通常会谈及很多专业的知识,如谈到产品的特性、质地、用材等相关问题,谈到付款,谈到交货期,但如果我们与外商一起去餐厅吃饭,或在车上刚刚接到客人或带客人去某地游览风景,而要做一点公关工作的时候,其实我们聊的很多是与业务不相关的东西。这些在涉外营销方面,也是要做充分储备的。你平时一定要关心诸如地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体育、历史典故、当地的特色菜肴等等。一旦备有了这方面的能力,那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客商,你都能够与客商轻松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会更愿意与你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更愿意与你做生意。比如你接到了巴西客商,你应马上恶补一下有关该国的相关知识,这些看似与外贸没有直接关联的知识内容,却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为你挣得极为主动的商业地位。最新外贸英语 以下为常见用语 (一)对“意愿”的表达 一.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愿意 1.Certainly,as long as you can ship the goods before Dec. 当然可以,只要你能在十二月之前装货。 2.Certainly,but you must open the L/C on time. 当然可以,不过你必须按时开证。 3.Certainly,if the conditions turn better. 如果情况好转,那当然可以。 4.I don’t mind,as long as it’s necessary to extend the L/C. 只要有必要展证,我不反对。 5.I don’t mind,but the L/C must be opened before Dec. 我不反对,但是信用证要在十二前开出。 6.I don’t see why not,as long as the price is reasonable. 只要价格合理,我看没什么不可以的。 7.I don’t see why not,but the price should be a little bit lower. 我看没什么不可以的,但价格应该低一些。 8.I’d be happy to ,as long as the quality is satisfactory. 我很高兴,只要质量让人满意。 9.I’ll have it ,provided the price is reasonable. 只要价格合理,我就把它买下了。 10.I’m quite prepared to ,if the conditions permit. 我愿意这样做,只要条件允许。 11.Of course,but don’t increase the price again. 当然可以,不过别再涨价了。 12.Yes,as long as the price is reasonable. 好的,只要价格合理。 13.Yes,but that rather depends on the price level. 好的,但是这还要看价格而定。 14.I suppose so,but don’t increase the price. 我看可以,但是不要涨价。 15.I suppose so ,if you cooperate with us . 如果你能与我们合作,我看可以。 16. No problem,but you must make a good arrangement beforehand. 没问题,但是你事先必须做好安排。 17.Why not,if the conditions permit. 如果条件允许,没什么不可以的。 18.Yeah,but you should ask the manager for permission. 好的,不过你应该征得经理的同意。 19. By all means,provided that you give us a discount. 只要您给我们一笔折扣,当然可以。 20.I see no objection whatever,but you should open the L/C at once. 我看没有什么可反对的,不过您应该立即开证。 21.Very well,but you’d better remind him once again. 很好,不过您最好再提醒他一次。 22.Naturally,so long as the us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quality. 当然可以,只要用户对质量满意。 23.I’m perfectly willing,but let me have a look. 我完全愿意,不过得让我看一看。 二.表示不愿意 1.I didn’t really want to extend the L/C. 我其实不想展证。 2.I don’t really fancy doing business with him. 我其实并不愿意和他做生意。 3.I have certain reservations about increasing the price. 对于涨价一事我有某些保留意见。 4.I wouldn’t be willing. 我不会愿意的。 5.I’m not sure we would find ourselves able to ship the goods within this month. 我没办法肯定我们能否在本月装货。 6.I’m not really willing to buy it at such a high price. 我其实不愿意以这么高的价格购买它。 7.I’d be a bit awkward,actually. 实际上这有点棘手。 8.I’m afraid I can’t possibly open the L/C this month. 恐怕我不能在本月开证。 9.I’d like to be able to,but your price is not reasonable. 我倒希望能够如此,但你们的价格不合理。 10.I wish I could,but I have to ask the manager for permission. 我希望我能,但是我得征得经理同意。 11. It’s not that I don’t want to,but that I can’t. 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能。 12.I’m not keen on working indoors all day long. 我不喜欢整日里在室内工作。 三.拒绝做某事 1.I’d rather not,actually,I have to meet the customer at the airport. 实际上我倒希望不这样,我得到机场去迎接客户。 2.I’m sorry,I could’t possibly accept your suggestion. 对不起,我不能接受你的建议。 3. I can’t really see how I can persuade the customer. 我看不出我怎么才能说服客户。 4.only wish I could,but I have already bought some from others. 但愿我能,可是我已经从别处买了一些。 5.I would if I could,but cost is too high. 如果我能够,我是愿意的。不过成本太高。 6.Sorry,I can’t see you off at the airport. 对不起,我不能到机场为你送行。 7.I regret to say we find ourselves unable to catch the last steamer of this month. 我很抱歉,我们看来不能赶上本月的最后一条船了。 8.I’ve given this matter a treat deal of thought but we cannot reduce the price. 我已再三考虑过此事,但是我们不能削价。 9.That’s quite out of the question,I’m afraid. 恐怕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10.I’m sorry to say it’s not possible to comply with your suggestion. 很抱歉不能遵照您的建议办。 11.I’m sorry to say that’s really not possible. 很抱歉,这确实不可能。 12.I’m sorry to say we cannot wee our way to find a new customer like him. 很抱歉我们没有可能寻找像他那样的客户。 13.I’m afraid there can be not question of effecting the shipment within a week. 恐怕在本周装运是不可能的。 14.Well,I think I’d prefer not to come. 我想我还是不来的好。 15.I’m not sure I could come,actually. 实际上我并不敢肯定我能来。常用外贸英语 ANER 亚洲北美东行运费协定 Asia NorthAmerica EastboundRate B组 BAF 燃油附加费 Bunker AdjustmentFactor BAF 燃油附加费,大多数航线都有,但标准不一。 B/L 海运提单 Bill of Lading B/R 买价 Buying Rate C组(主要运费已付) CFR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价 C&F(成本加运费):COST AND FREIGHT C&F 成本加海运费 COST AND FREIGHT CIF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付至(……指定目的港) CIF 成本,保险加海运费 COST,INSURANCE,FRIGHT CIF(成本运费加保险,俗称“到岸价”):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FOB (离岸价):FREE ON BOARD CPT 运费付至(……指定目的港) CPT 运费付至目的地 Carriage Paid To CIP 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CIP 运费、保险费付至目的地 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 CY/CY 整柜交货(起点/终点) C.Y. 货柜场 Container Yard CY(码头):ConTAINER YARD CFS(场):CARGO FREIGHT STATION C/D (customs declaration)报关单 C.C.(运费到付):COLLECT C.C 运费到付 Collect CNTR NO. (柜号):ConTAINER NUMBER C.O (certificate of origin)一般原产地证 CTN/CTNS(carton/cartons)纸箱 C.S.C 货柜服务费 Container Service Charge C/(CNEE) 收货人 Consignee C/O 产地证 Certificate of Origin CAF 货币汇率附加费 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 CFS 散货仓库 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CFS/CFS 散装交货(起点/终点) CHB 报关行 Customs House Broker COMM 商品 Commodity CTNR 柜子 Container D组(到达) DAF 边境交货(……指定地点) DAF 边境交货 Delivered At Frontier DES 目的港船上交货(……指定目的港) DES 目的港船上交货 Delivered Ex Ship DEQ 目的港码头交货(……指定目的港) DEQ 目的港码头交货 Delivered Ex Quay DDU 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地) DDU 未完税交货 Delivered Duty Unpaid DDP 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 DDP 完税后交货 Delivered Duty Paid DDC、IAC 直航附加费,美加航线使用 DDC 目的港码头费 Destination Delivery Charge DL/DLS(dollar/dollars)美元 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付款交单 D/P 付款交单 document Against Payment DOC (document)文件、单据 DOC(文件费):document CHARGE Doc# 文件号码 document Number D/A (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 D/A 承兑交单 document Against Acceptance DOZ/DZ(dozen)一打 D/O 到港通知 Delivery Order
职业概述: 外贸经理是上级领导同业务员沟通的桥梁,在从事企业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服从上级部门的外贸战略安排,策划具体的国外业务方案,执行并监督完成企业的国际业务。工作内容: 制定部门工作计划及相关预算,全面负责外贸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负责外贸市场的规划; 管理和安排日常商务和外贸谈判; 建设和管理外贸团队,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和整体规划; 带领团队实现销售、采购等目标; 全程客户服务,维护客户关系。职业要求: 教育培训: 本科及以上学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取得全国外贸经理资格证书。 工作经验: 熟悉行业海外市场状况,有海外市场开拓经验;具备较强的客户开发能力,具有出色的谈判能力、说服力,亲和力强;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强,责任心强,可承受一定工作压力。薪资行情: 年薪在10~30万左右,工资上下浮动也会视绩效而定。职业发展路径: 好的业绩自然是外贸经理升职加薪的王牌,可以发展为外贸总监,积累很多客户后也可自己开公司。
定义 综合超市一般选址于商业中心、城乡结合部、住宅区、交通要道;在我国这类综合超市一般位于城市主沃尔玛大型超市要的商业中心,作为主力店吸引着巨大的人流,是大型购物中心保持一定人流的保证。营业面积在2500平方米以上;衣、食、用品齐全,重视本企业的品牌开发;采取自选销售方式;设有与商店营业面积相适应的停车场。物美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是国内最早以连锁方式经营超市的专业集团公司之一。自创建北京第一家综合超市以来,秉承"发展民族零售产业,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经营理念,以振兴民族零售产业为己任,在连锁超市领域辛勤耕耘,目前物美已经拥有满足消费者一次购足需求的大卖场,在大社区范围全面服务消费者的综合超市和广泛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商品和各式服务的便利超市,以及设在地铁站、公交站的快速流动便利店等各类店铺,是北京市及中国北方的大型消费品流通企业。 物美率先在北京创办大型综合超市 物美率先在零售业使用POS系统 物美率先在零售业提出反商业贿赂 物美率先在国内零售业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 物美率先在北方地区成为店铺超百家的连锁企业 物美率先在国内零售业通过ISO9001国际管理体系认证 物美聚集了一批博士、硕士等专业人才,其中不少是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他们把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技术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始终坚持低成本运作,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物美商业集团连锁事业的发展主要采取租赁、托管、合作、合资和加盟的形式,逐步建立全国性的连锁经营网络,我们诚恳地希望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内零售商业的连锁发展,创建中国零售产业的“航空母舰”。欧尚 1961年,第一家欧尚商店在法国诞生,它在经营中首次将“多选、廉价、服务”三者融为一体,由此,欧尚成为世界超市经营先驱者之一。目前,作为世界排名前十的零售业集团之一,欧尚已发展成为年营业额367亿欧元(2007年)投资额104,5万欧元,在世界上12个国家拥有个大型超市和超市1163家,并在房地产及金融领域也有涉及(2007年1月31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至2006年末,欧尚员工人数超过186000人,顾客人数达13亿名,是目前法国主要的大型跨国商业集团之一,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139位。 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在亚洲,欧尚首选了中国上海。上海杨浦中原店于1999年7月17日正式开业。其占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为8000平方米,是欧尚在中国的第一家大型超市,也是欧尚在世界上的第209家店。继后,上海杨浦长阳店、苏州店、无锡店、杭州店、北京店、成都店、宁波等也相继开业。至06年底,欧尚中国共有16家大型超市。而在2007年,欧尚中国更将加快了他发展的步伐。欧尚已为成千上万的中国顾客提供了欧尚质量的服务,深得顾客喜爱。在未来,欧尚更将致力于将越来越多的优质产品卖给越来越多的顾客,使他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截至目前欧尚超市(大卖场)在北京共有三家门店: 1,欧尚四季青店(西四环海淀区四季青桥) 2,欧尚科兴店(西南四环丰台区科兴路) 3,欧尚来广营店(北五环朝阳区来广营) 上海: 上海长阳店(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1750号) 上海欧尚超市长阳店开业于2001年9月27日,是欧尚在中国的第二家门店,它位于长阳路临青路近黄兴路高架。商场共两层:一层有餐饮,服饰等多家商铺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二层为卖场区域营业面积达9832平方米,包括生鲜、家电、纺织服装、大众消费品、百货商品约40000多种商品供顾客选择。另外提供将近350多个免费停车位。目前欧尚长阳店有400多名员工,我们希望为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更低的价格,更频繁的促销,更好的服务,让更多的顾客走进欧尚长阳店! 上海中原店(上海市杨浦区中原路102号) 上海欧尚超市中原店于1999年7月正式营业,为欧尚零售集团在中国大陆开设的第一所大型超市,卖场面积为11,424平方米,包括两层卖场营业区和三楼免费停车场。自开业以来,我们一直保持着平均每天接待17000名顾客的骄人业绩。店内,我们拥有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高达40000多种的商品种类可供选择。优质低价的肉质商品更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卖场的一大特色。严格的质量筛选过程,使我们保证每天提供给顾客最新鲜和优质的食品。除此之外,我们更是提供给您大量齐全的生活必需品。店外,我们拥有大型美食广场和购物商店,是您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开业至今,欧尚中原店将继续秉承优质、低价的良好形象,以及更加周全的服务,迎接越来越多的顾客。 上海闵行店(闵行区东川路2092号) 2004年3月24日,作为欧尚在中国的第八家大型超市闵行店开张了,这是欧尚在全球开设的第324家大型超市。闵行店位于上海西南角,临近黄浦江,并紧靠连接上海外环及市中心的重要交通枢纽-轨道交通五号线的东川路站。上海重要的两个经济开发区,众多全球500强企业,及知名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坐落在此,商场营业面积8870平方米,有40000余种商品可供顾客选择,在购物中心有35个商铺,停车位230个,来欧尚购物的顾客可凭小票免费停车,收银台73个,员工500余人。开业四年,欧尚闵行店正在以越来越多的优质商品,越来越低的价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顾客。 上海嘉定店(上海市嘉定区博乐路99号) 2004年6月28日欧尚嘉定店在博乐路99号开业,占地33310平方米,营业面积达8000 多平方米. 在2006年度的“上海市民最信任的连锁店”评选中获得广大市民的认可,成为133家“最信任店”之一。嘉定店以越来越多的商业活动吸引了无数顾客,我们秉承低价,质量保证,优质服务这三大理念,给顾客以欧尚品质的生活。 成都: 1,欧尚金牛店(成都市金牛区蜀汉路98号) 成都欧尚超市有限公司(欧尚金牛店)是法国欧尚超市集团在中国的第五家门店,开业于2003年11月13日,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位于蜀汉路98号,欧尚地处交通便捷的二环路与羊西线交汇口。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的金牛店,销售面积近一万一千平方米,员工人数450左右,有三万余种商品供顾客选择。欧尚金牛店拥有60个收银台来满足顾客结算的需要,每天顾客人数平均超过一万人次。同时门店还拥有目前成都市区所有零售卖场中最大的免费停车场,地面一层以及底下一层近六百个汽车停车位,以及两千多个自行车和电动车位。 2,成都高新店(成都市高新区站华路9号) 成都欧尚超市有限公司高新店于2007年11月9日隆重开业,位于成都高新区站华路九号。高新店总面积达33333平方米,提供600个免费停车位。欧尚超市高新店与邻居宜家、迪卡龙、富森美家居在成都南门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蓬勃发展的商圈,称为“新南天地”购物中心。 76、93、115、501以及新南天地免费购物班车1、2、3、4号线好又多好又多品牌 好又多公司是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外资商业企业,自1997年8月成立至今,队伍不断发展和壮大。旗下经营的大型连锁店(含加盟)达100多家,总营业面积四十多万平方米,员工总数30000余人,经营品项近2万种。好又多成为中国大陆连锁分店数量最多的外资商业企业 。 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国内20多个省、区、直辖市 。成都、南充、绵阳、重庆、广州、深圳、湛江、中山、东莞、番禺、佛山 、福州、福清、厦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温州、宁波、绍兴、义乌、嘉兴、常州 、武汉、长沙、北京、大连、哈尔滨、南充、绵阳、重庆、昆明、西安等城市均设有分店。 随着开店数的迅速增加,好又多公司的管理机制日臻完善。营运、系统等方面都不断精益求精、整合及规范。工程招投标,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新店设计、规划实行标准化;管理干部实行本土化战略;育才留才上提供完善的教育训练体系和晋升制度。 公司开通了总经理投诉专线,内容涉及商品面、服务面、财务面等各方面,全面接受厂商、顾客的建议和监督,以求做到良性互动。 “服务永远第一,顾客永远第一,保证满意”,公司始终以顾客为中心,会员制度正在进一步推动中。 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加上雄厚的经济实力,公司力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为中国的商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好又多简介 好又多百货商业广场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流通业量贩型台资企业,主要经营产品有: 零售日用百货、日用杂品、针纺织品、五金交电、照像器材、仪表仪器、工艺美术品、精品、精细化工产品、音像制品、副食品、粮油制品、冷冻食品、干货类食品、烟、酒类、书籍,并提供相关的商务咨询和商务服务, 配套中西快餐 、电子游戏机娱乐务、食品加工及销售等。好又多百货商业广场有限公司自97年8月开设首家店—— 广州天河店以来,近三年又陆续在全国各地开设二十几家新店,至今在成都、广州、番禺、深圳、昆明、绵阳、西安、武汉、福州、厦门、宁波、温州、杭州、上海等城市均已开设分店,并以成倍的数量在增长, 预计至今年底将达30多家分店。已开张的店总营业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 现有职工总人数约12000余人,经营品项有1万5千余种。首家连锁店 1997年8月8日公司首家连锁店----广州天河店在中国大陆亮相以来,陆续在全国各地开业(含加盟)达100多家店。广州、深圳、湛江、中山、东莞、番禺、佛山、福州、福清、厦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温州、宁波、绍兴、义乌、嘉兴、常州、武汉、长沙、北京、哈尔滨、大连、成都、绵阳、南充、重庆、昆明、西安等城市均设有分店。好又多分店 1997年8月8日公司首家连锁店----广州天河店在中国大陆亮相以来,陆续在全国各地开业(含加盟)达100多家店。广州、深圳、湛江、中山、东莞、番禺、佛山、福州、福清、厦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温州、宁波、绍兴、义乌、嘉兴、常州、武汉、长沙、北京、哈尔滨、大连、成都、绵阳、南充、重庆、昆明、西安等城市均设有分店。 华南事业部 城市:广东(广州、深圳、湛江、中山、东莞、番禺、佛山) 福建(福州、福清、厦门)、湖南(长沙)、江西(南昌) 店别: 天河店、江南店、前进店、广源店、淘金店、番禺店、广雅店、新市店、云景店、黄埔店 天利店 黄花岗店、新港店、南洲店、锦轩店、芳村店、红岭店、嘉宾店、翠竹店、大益店 湛江店、中山店、虎门店、怡东店、黄石店、联信店、东街店、五里亭店、融侨店、 花开富贵店、富山店、海景店、聚祥店、黄兴店、象湖店、世博店、季华店、东方店、刺桐店、 长安店 华西事业部 城市:四川(成都、绵阳、南充)、重庆、云南(昆明)、陕西(西安) 店别: 亚太店、大业店、新鸿店、中天店、府河店、武侯店、玉林店、五星店、绵阳店 欣阳店、喜相逢店、新迎店、南坪店、小寨店、莲湖店、大礼堂店、西城店、双流店 都江堰店......... 华东事业部 城市:上海、浙江(杭州、温州、宁波、绍兴、义乌、嘉兴)、湖北(武汉) 江苏(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安徽(合肥).......... 店别: 上南店、田林店、甘泉店、闵行店、凌云店、浦江店、黄龙店、近江店、朝晖店、凤起店、 东海店、联丰店、华侨店、越都店、义乌店、华庭店、鸿锳店、长青店、青山店、 祁连店、绍兴二店、秦淮店、鼓楼店、广鼎店、太湖店、南门店、运河店、曙光店、长江店、虹桥店、华师大店、欧洲城店......... 华北事业部 城市:北京、黑龙江(哈尔滨)、辽宁(大连) 店别: 阳光店、世纪城、朝阳店、五棵松店、十字街店、雅典城店、学苑店、安盛店、安埠店、旅顺店...........企业品牌文化 好又多的企业文化展现在:员工文化、经营文化及发展文化。 员工文化:“培养、负责、活跃、激励”,好又多挖掘员工的潜能,和企业共同成长。 经营文化:“让顾客永远满意,对自己永远不满意。” 发展文化:“抢机盈利,精益求精,永不服输,永争第一。” 核心价值 服 务 -- 为顾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是好又多努力的目标 分 享 -- 好又多为员工提供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的平台 诚 信 -- 好又多以诚为本,为顾客提供诚信的服务 拼 搏 -- 好又多在拼搏中求发展,力争上游 团 队 -- 好又多为所有员工创造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创 新 -- 创新思维 使命 为把好又多建设成为一个顾客利益高于一切的中国最好的商业企业而奋斗沃尔玛公司简介 沃尔玛(walmart)公司由美国零售业的传奇人物山姆·沃尔顿先生于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沃尔玛公司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和世界上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目前,沃尔玛在全球开设了6,600多家商场,员工总数180多万人,分布在全球14个国家。每周光临沃尔玛的顾客1.75亿人次。沃尔玛(WAL-MART)是全球500强榜首企业。 1991年,沃尔玛年销售额突破4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据1994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美服务行业分类排行榜,沃尔玛1993年销售额高达6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8亿多,超过了1992年排名第一位的西尔斯(Sears),雄居全美零售业榜首。1995年沃尔玛销售额持续增长,并创造了零售业的一项世界纪录,实现年销售额936亿美元,在《财富》杂志95美国最大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四。事实上,沃尔玛的年销售额相当于全美所有百货公司的总和,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至今,沃尔玛己拥有2133家沃尔玛商店,469家山姆会员商店和248家沃尔玛购物广场,遍布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波多黎各、巴西、阿根廷、南非、中国、印尼等处。它在短短几十年中有如此迅猛的发展,不得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 2007年7月11日在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公布的2007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零售大王沃尔玛公司卷土重来,以3511.39亿美元的年营业收入超过埃克森美孚,再度跃居榜首。 沃尔玛公司的宗旨 沃尔玛提出“帮顾客节省每一分钱”的宗旨,实现了价格最便宜的承诺。沃尔玛还向顾客提供超一流服务的新享受。公司一贯坚持“服务胜人一筹、员工与众不同”的原则。走进沃尔玛,顾客便可以亲身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周到服务。再次,沃尔玛推行“一站式”购物新概念。顾客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购齐所有需要的商品,正是这种快捷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了现代消费者。 此外,虽然沃尔玛为了降低成本,一再缩减广告方面的开支,但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捐赠上,却不吝金钱、广为人善。有付出便有收获,沃尔玛在公益活动上大量的长期投入以及活动本身所具的独到创意,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成功塑造了品牌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卓越形象。最后,也是沃尔玛能超越西尔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沃尔玛针对不同的目标消费者,采取不同的零售经营形式,分别占领高、低档市场。例如:针对中层及中下层消费者的沃尔玛平价购物广场;只针对会员提供各项优惠及服务的山姆会员商店;以及深受上层消费者欢迎的沃尔玛综合性百货商店等。沃尔玛在中国 沃尔玛1996年进入中国,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包括西安、深圳、东莞、昆明、大连、汕头、福州、武汉、沈阳、厦门、哈尔滨、长春、长沙、北京、南昌、济南、青岛、天津、南京、南宁、贵阳、太原、重庆、上海、晋江、荆州、襄樊、玉溪、芜湖、潍坊、岳阳、烟台、金华、嘉兴、漳州、成都、无锡、洛阳、惠州、杭州`宁波,衢州和合肥共42个城市开设了123家商场,包括沃尔玛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商店、沃尔玛社区店三种业态,其中沃尔玛购物广场 68家、山姆会员商店3家,社区店2家。沃尔玛至今在华的总投资额达17亿元人民币,创造了超过36,000个就业机会。作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公民,沃尔玛自进入中国就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和慈善公益活动,十年累计向各种慈善公益事业捐献了超过2,550万元的物品和资金。 友谊,分享,感恩。:walmart成功的秘诀。 与在世界其它地方一样,沃尔玛在中国始终坚持公司的优良传统,即专注于开好每一家店,服务于每一位顾客。始终为顾客提供优质廉价、品种齐全的商品和友善的服务。沃尔玛在中国每开设一家商场,均会为当地引入先进的零售技术及创新的零售观念。在激发竞争的同时,帮助提高当地零售业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共同繁荣。 沃尔玛在中国的经营始终坚持本地采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支持当地制造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沃尔玛中国销售的产品中本地产品达到95%以上,与近2万家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沃尔玛一贯视供应商为合作伙伴,与供应商共同发展。2006年8月,在上海商情及快速消费品研究中心组织的《2006年度供应商满意度调查报告》中,沃尔玛问鼎多项满意度指数,被供应商评为“满意的连锁企业”。此外,沃尔玛每年直接采购中国商品出口金额约为90亿美元,估计间接采购金额也超过90亿美元。企业荣誉 无论在哪里运营,沃尔玛都致力于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在中国,沃尔玛赢得了许多奖项,其中最近获得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奖项如下: 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颁发的“中国零售业最佳雇主” 在由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和快速消费品研究中心所做的供应商满意度调查中名列榜首 由《财富》中文版颁发的“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 由《南方周末》评选的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 由《环球企业家》杂志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共同评选的“中国最佳表现公司” 由《财富》中文版和华信惠悦评选的“卓越雇主” 由《福布斯》中文版评选的“跨国公司慈善捐赠榜” 由《财富》中文版评选的“最受赞赏公司” 由《光明日报》颁发的“最佳社区奖”沃尔玛成功之道 价格最便宜的承诺 捐赠公益建立形象大润发历史沿革 大润发流通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由润泰集团于1996年在台湾投资成立,以最直接、最生活化的方式为消费者服务,网罗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运用电脑化营运系统,快速地在台湾展店,目前在全台已成立了24个服务据点,为顾客架构出完整的全台服务网络。1997年更在中国上海成立上海大润发有限公司,藉由成功的台湾经验进军大陆,在华北及华东地区已成立超过60家分店。 2001年大润发与法国具有45年零售流通经验的欧尚(Auchan)集团合作, 更为迈向国际化连锁事业跨进一步,在法国、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波兰、匈牙利、俄罗斯、摩洛哥、中国大陆等地设有分店,拥有跨国联合采购能力的欧尚,使大润发的商品及服务更具竞争力。经营理念 让大润发 走进每一位顾客的生活中 引进更具国际观的营运管理模式,大润发藉由欧尚集团全球化联合采购优势,大大提高商品种类与品质,为我们广大的顾客群,提供更优质的购物品质及生活水准。在经营特色上,由各分店依照当地顾客的需求,组合出正确及多重选择性的商品,并提供强而有力、令人惊喜的商品折扣。以热情周到的接待方式服务顾客,用心倾听顾客的声音,快速并确实地给予回应与行动,让顾客分享与大润发一起成长的愉快经验。 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以 ” 长期低价 ” 满足更多的顾客 数以万计的商品种类,包括生鲜食品、生活杂货、五金百货、电器及服饰五大类,提供消费者「一次购足」的便利。所有商品皆由专业采购经理人,从商品种类、品质、价格及货源稳定 … 等各方面,一一为消费者把关,使全省各分店随时供应最齐全、最新鲜、最便宜的商品。 2001年更增加进口及自营商品(FP logo)的品项,以 ” 市场最低价 ” 把越来越多的商品,以越来越便宜的价格,满足越来越多的顾客。 呈现多元化卖场型态,兼具休闲与便利的消费需求 宽敞明亮的卖场,简单的购物动线,清楚的卖场标示,便利的停车空间,大润发提供 干净舒适并具现代感的购物环境 。此外,还有贴近流行时尚的购物空间规则,以融入消费者生活为目标,设置了美食街、主题餐厅、精品专柜及商店街,让顾客在购物之余享受更多元的休闲时光。部份分店更依照当地顾客的生活习惯,特别规划了药局、邮局、便利商店及汽车轮胎维修站,提供更贴心便利的生活服务。 专业服务,领导商圈,成为值得信赖的大卖场 我们在营运中保持务实、简单和富于创新的原则,持续推动企业的成长与进步。透过欧尚 (Auchan) 集团全球经营的 Knowhow ,以每周一小时的训练,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确实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鼓励各分店参与社区生活,深入了解商圈住户的想法,以制定符合顾客需求的商业提案,进而建立员工、企业与顾客之间,完全信任的互动关系。为了维护专业服务的企业形象,大润发每年都会举办顾客满意度调查活动,透过专业分析的问卷调查结果,找出问题进行改善,并力求从每位员工做起,来提升顾客满意度。此外,我们仍将持续落实﹝会员制﹞软硬体的建构,以符合顾客期待的创新提案,给予会员更多的关注,让大润发走进每一位顾客的生活中,成为最了解顾客需求并值得信赖的企业。 2008年5月,台湾润泰大润发公司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000万元人民币!家乐福集团简介 家乐福成立于1959年 雇员人数:456,295人(2006年) · 欧洲最大零售商 · 世界第二大零售商 · 世界最大的食品零售商 · 世界上最国际化的零售企业 · 中国最大外资零售商历史沿革 成立于1959年的家乐福集团是大卖场业态的首创者,是欧洲第一大零售商,世界第二大国际化零售连锁集团。现拥有11,000多家营运零售单位,业务范围遍及世界30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以三种主要经营业态引领市场:大型超市,超市以及折扣店。此外,家乐福还在一些国家发展了便利店和会员制量贩店。2004年集团税后销售额增至726.68亿欧元,员工总数超过43万人。 2005年,家乐福在《财富》杂志编排的全球500强企业中排名第22位。 法国家乐福集团成立于1959年,是大型超级市场(Hypermarket)概念的创始者,于1963年在法国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大型超市.1999年8月30日家乐福兼并普罗莫代斯组成世界第二大零售集团。如今家乐福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零售商。2004年,家乐福集团被《财富》杂志评为全球500强企业的第22位。 家乐福于1969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目前在世界上3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一万多家销售网点,涉及的零售业态包括大卖场、超级市场、折扣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店与电子商务,集团的50万名员工正致力于为20亿消费者服务。家乐福集团建立了全球性的采购网络,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采购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 家乐福的经营理念是以低廉的价格、卓越的顾客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消费品。家乐福对顾客的承诺是在价格、商品种类、质量、服务及便利性等各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家乐福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当地社区最好的购物场所,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并携手和各商业伙伴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家乐福(中国) 家乐福于1995年进入中国后,采用国际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致力于为社会各界提供价廉物美的商品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肯定,其“开心购物家乐福”、“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家乐福已成功地进入了中国的25个城市,在北至哈尔滨、南至深圳、西至乌鲁木齐、东至上海的中国广袤土地上开设了109家大型超市,聘请3万多名员工。在在华外资零售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家乐福还向中国引进迪亚折扣店和冠军食品超市两种业态。2004年,家乐福(中国)被国内媒体评为“在华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2004年约有2亿多人光顾了家乐福在中国的各门店,其中68%为女性,32%乘公共汽车,37%步行,15%骑自行车,9%乘坐出租车或小轿车前往家乐福购物。家乐福成为了各地居民的好邻居。 家乐福无论到何处都致力于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环境,大量聘请当地员工,实现本土化管理,并为本土员工创造事业发展的机会。另外各门店95%以上的商品在当地采购,以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并贴近本地消费习惯。 通过多年的经营,家乐福向中国的商业界输入了大型超市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和先进经验,并对商品采购、营销管理、资产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各方面实现现代化和本地化,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家乐福不忘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致力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不遗余力在中国推广家乐福质量体系,和各地农户共同开发绿色产品和有机食品,并从产品的设计、包装和物流等方面充分考虑到环保的因素。另外,家乐福还踊跃参与中国的公益事业和社区活动,积极支持并参与北京申办奥运和上海申办世博会,并以多种形式向受灾地区、希望学校、社会福利机构捐资捐物。 家乐福全球采购中国总部简介 家乐福全球采购中国总部于2002年9月1日正式落户上海,与设在其它10个城市的区域性采购中心(北京、天津、大连、青岛、武汉、宁波、厦门、广州、深圳、昆明)共同构成家乐福集团在中国的采购网络,负责在中国境内的直接采购业务,推动中国产品纳入家乐福全球销售网络。 家乐福全球采购已经与1425家中国供应商建立起了业务往来,分布于全国各省市。不仅通过家乐福的销售网络为中国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还通过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他们了解市场需求,改进和优化他们的生产,间接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做了贡献。 2003年,家乐福在中国综合采购总额实现21.5亿美元,同比增长34%。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五十八。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二。家乐福的成长历程 年份 年度大事 1959年 家乐福集团由付立叶和德福雷家族创建 1963年 家乐福首创了一种全新的业态——大卖场(Hypermarket) 1970年 家乐福股票在巴黎证券市场上市 1989年 家乐福大卖场首次在亚洲开业(中国台湾) 1995年 家乐福在中国大陆首开大卖场 1999年 家乐福与普美德斯合并,并成为欧洲食品零售的巨人 2001年 家乐福成为最国际化的零售企业,拥有超过9200家商店,遍及31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 家乐福在波兰收购13家大卖场,成为当地第二大零售商 2005年 家乐福宣布改变公司管理结构家乐福来华盛事 年份 年度大事 1995年 家乐福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大卖场 1996年 成功进入上海和深圳 1997年 进入天津市场 1998年 成功进入重庆、珠海、武汉、东莞 2000年 配合迅速发展的需求,家乐福开设了五家大卖场 2001年 家乐福积极声援2008北京申奥 2002年 家乐福在20个城市开设了35家大卖场 家乐福积极支持上海申博 2003年 家乐福在杭州开设了第40家分店 迪亚折扣店进入上海和北京 2004年 冠军超市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分店 2005年 家乐福在中国重庆开设第60家分店 2007年 家乐福在中国新增门店19家大型超市的弊端 概括起来,目前我国的大超市存在“三大死穴”:第一“死穴”:产品关 现在的大型超市越做越大、越做越杂,超市里物品齐全、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很能给顾客“一站式购物”的体验,然而其实则为华丽外衣(宽敞环境)的背后的“走鬼市场”。名牌的、杂牌的,天南地北、海内海外、地上工厂、地下车间同台竞技,共同上演了罗卜白菜各得其所、李逵李鬼各有各吃。 具体表现为外国货为国产货做标签(反之亦然),名牌为杂牌铺垫,尤其是后者更为严重,名牌厂家架子大不轻易向零售商妥协,零售商从中获利不多,但为了考虑到品系的齐全及名望,又不得不让它进来。零售商深知名牌充其量不过是超市的点缀罢了。而与此相反的是,杂牌厂商为打通渠道,不惜花高昂本钱进贡零售商,而它们一旦进了超市,被零售商盘剥去的“通路费”肯定变本加厉地算在消费者头上,而这种算计非常巧妙隐晦,不是提高价格,而是降低产品品质或缺斤少两,通过让消费者拿自己的杂牌的价钱与名牌的价格对比的方式来促销。而消费者往往对零售商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信赖,认为所有进场的产品都合格,很难想见其幕后的种种交易。正是在这种情形下顾客豪不犹豫地选择低价的杂牌。 “笑贫不笑娼、卖出去就是好样”的如此一来,名牌厂商也按捺不住了,它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顺应潮流”,在不改名换姓的前提下贱卖自己,推出一些“下三烂”的次品或库存物或专门针对超市生产一些“品质不太好”的便宜商品与杂牌竞争。名牌杂牌抱在一起,杂牌还是杂牌一点没变,而名牌则变成不伦不类的“三位一体”:名牌的标签、杂牌的价格、杂牌的品质。而无论名牌与杂牌如何争斗,最大的赢家还是零售商。更有趣的是,有的零售商还扮演“第三者”加入进来上演“三国演义”,从中再分一手。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大型超市都推出了自己的“OEM 产品”(联合了全国各地的工厂生产产品,贴上自己的标签然后在自己的超市里买),如此一来,大型超市岂不就成了天天举办“山寨工厂的产品博览会”的场所,无形也成了“藏污纳垢”的瘟床集散地。 不守社会公德、产品关不把牢,大型超市迟早会灰飞烟灭!第二大“死穴”:价格关 沃尔玛是靠炒作“天天平价”的概念而闻名于世的,但是如今大型超市,有哪家敢于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每样商品都便宜过别人的,而且还是在品质保证的前提做出的承诺。我看没有几家能做到。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大型超市购物,我想最直接的动机莫过于超市所提供的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了。然而,消费者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自己完全树立超市东西便宜这个观念时,自己就陷入了零售商事先设定好的套子里,任由其宰割了! 大型超市全部东西都便宜吗?许多消费者都认为超市是“薄利多销”,认为零售商喊出了“可怜声”都是真的,其实不然!目前,中国的大型超市黑色利润空间还很大,而且超市里头的东西并不见得便宜。要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不能只是“豆剖瓜分一分为二”的两种(即便宜或昂贵),而现实的回答有好几种:某些便宜、某些贵;而某些既不便宜也不贵,总之没法比!大型超市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能货比三家,却不能货比三十家的“弱点”,大量进货,混淆消费者的视听。同时利用消费者“以偏概全”错误的经验转移,玩各式各样的价格手段,推出一些“会员价”吸引顾客,留住会员。然后推出些特价招揽普罗大众,给消费者每件东西都便宜的错觉,其实消费者想错了,总的来说,自己从大型超市并未享受到什么实惠。因为自己所买的“特价”东西本身就不特价,而那些实在让利的东西,零售商会巧妙在其他物品上一个钱仔都不少地消费者身上赚回来,羊毛出在羊身上! 就算真正便宜的东西,品质也没法保证!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往往喜欢“刻舟求剑”地货比三家,在甲超市发现某件商品价格比乙超市的便宜,而后又在丙超市发现其比前两家的便宜,最后必然会选择在丙超市买,还认为占尽了便宜,殊不知三家“半斤八两”,相差无几,而自己花费的时间成本却不断累积。同时他们也忽视了此一时彼一时,决定购买该物品时其品性也出现了变化。要么零售商已做了手脚,因为有些强势零售商能要挟上游厂家为自身度身定做一些与别的超市同品名同型号而成本比别的超市低的商品。如此一来,上当受骗还心甘情愿,并自以为拣到了便宜。真是天真得很! 价格是把双刃剑,玩不好就会“自宫”。践踏良知、亵渎诚信的大超市将不保!第三大“死穴”:服务关 外国的超市不论是否节假日都显得很宽松,而绝不会出现人头攒动购物、排长龙买单的景象。 而国内的超市,节假日人头涌涌、摩肩接踵、水泄不通,时常可见“塞人”现象,另者买单时更是排起了长龙。也许在许多消费者看来,这一直很正常!一来说明中国人多热闹购买力强,二来说明消费者购买时间的趋同;三来说明零售商的生意红火。却没有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即零售商服务能力远远跟不上!或没有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人多扎堆的现象,说明零售商各个环节上提供的服务不顺畅,服务流程效率低下,这包括商品摆放区域规划不科学、物品堆放杂乱、标签颠三倒四、客流通道设置不合理、服务器械不合适、工作人员效率低下等等,从而导致消费者“出入超市、选购商品、掏钱付帐”整个流程的效能瘫痪,这种种现象背后存在的实质问题千万不能用常规眼光来看,更不能熟视无睹!这绝对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问题,这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上述责任应由零售商来承担! 另者,大型超市空气浑浊、商品包装味、现场的熟食味、顾客身上的香水味、汗臭味等五味俱全,超市的通风排气系统很成问题,许多零售商为了节电省钱,常常采用“开一关三”,即开一个抽风排气系统,关三个同样的系统。让顾客感受到其已经提供抽风排气服务了,而接下来的问题就都是人流过多产生的了,不关商家的事。全阵子媒体广泛报道了内地某淑女节假日逛某大型超市晕倒的现象,还把这当成一个怪现象来看,其实这罪魁祸首就是大型超市的环境质量。今后相信还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发生。
内涵 世界贸易组织采取“多边贸易体制”。在WTO事务中,“多边”是相对于区域或其他数量较少的国家集团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结构所进行的活动而言的。大多数国家,包括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贸易国,都是该体制的成员,但仍有一些国家不是,因此使用“多边(multilateral)”一词,而不用“全球(global)”或“世界(world)”等词。多边贸易体制的最大目的是使贸易尽可能自由流动。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自二战以来国际贸易体制最大的改革。世贸组织是处理各国及单独关税区之间贸易规则的唯一国际组织,而世贸组织协议则为国际贸易提供法规。 多边贸易体制最重要的目的是在不产生不良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使贸易尽可能自由地流动。这一方面意味着消除壁垒,另一方面意味着保证个人、公司和政府了解世界上的贸易规则是什么,并使他们相信,政策不会发生突然的变化。《WTO协议》是涵盖范围广泛的各项活动的法律文本,冗长而复杂。但几个简单而根本的原则贯穿于所有这些文件,构成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基础。主要原则 虽然世贸组织1995年才成立,但多边贸易体制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自1948年起,《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就已为多边贸易体制制定了规则。 多边贸易体制有五项主要原则: 一是非歧视性,即一国不应在其贸易伙伴之间造成歧视,它们都被平等地给予“最惠国待遇”;也不应在本国和外国的产品、服务或人员之间造成歧视,要给予其“国民待遇”。 二是更自由的贸易,即通过谈判不断减少贸易壁垒,这些壁垒包括关税、进口禁令或进口配额等有选择地限制数量的措施,以及繁文缛节、汇率政策等其他问题 三是可预见性,在世贸组织中越来越多的关税税率和市场规则受到约束,外国公司、投资者和政府应相信贸易壁垒不会随意增加。 四是促进公平竞争。不鼓励“不公平的”做法,如出口补贴和为获得市场份额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产品; 五是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给予欠发达国家更长的调整时间、更多的灵活性和特殊权利。 上述原则显然有利于维护各个成员方在国际贸易中的基本利益,各国自然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国际组织。历史回顾 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回顾 世界经济体制的建构,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相继成立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种创意无疑十分成功,唯一遗憾的是,成立国际贸易组织(ITO)并与其形成互补的愿望,却最终由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历史回顾个别政府的阻挠而落空了。所幸同时进行谈判的还有关贸总协定,它自生效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多边贸易协定。在GATT后期,人们已经意识到关税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非关税壁垒正取而代之成为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为对非关税壁垒构成某种制约,以避免其阻碍公平竞争,GATT 必须深入到国家内部政策制定的层面。因此又导致“主权”与“国际合作”两者间的冲突。与此相关的条款主要是国民待遇。东京回合谈判开始着力解决非关税壁垒问题,但人们普遍感到,GATT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挑战,变革的时刻来到了。乌拉圭回合于1986年启动,持续了8年,这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多边贸易协定。从1995年1月1日WTO成立到目前,WTO成员已多达150个,此外还有近30个国家正在进行“入世”谈判。这无疑是了不起的成就。乌拉圭回合将服务业和知识产权两大全新领域纳入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之中。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大成就,在于正式创建了WTO。尽管这并非乌拉圭回合启动时的构想,但随着谈判深入,众多政府决策者确实感到,GATT难以承受协议范围更加广泛的管理重任,也就是说,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必须实行变革了。 多年来,关贸总协定发动了多轮多边贸易谈判,最近和最大的一轮是1986年至1994年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该回合导致了世贸组织的建立。世贸组织现有的大部分协议都是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2001年11月,世贸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时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回合谈判涉及的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贸易与发展、贸易便利化等。与新区域主义区域主义现状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区域贸易协定一直呈增长趋势。至2005年7月,WTO(包括之前的GATT)已接多边贸易体制与新区域主义到330个有关区域贸易协定的通知,其中有206个通知发生于1995年1月WTO成立之后,180个现已生效。除蒙古之外的所有WTO成员均为一个或更多区域贸易协定的成员。2001年11月多哈回合启动后此类贸易协定的数量激增,2001-2003年间,就有33个协定通知到WTO。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间,又有43个区域贸易协定通知到WTO。根据WTO现任秘书长Lamy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优惠贸易协定的数量将至少达到400个。这种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区域贸易协定大量涌现的经济现象被许多学者称为“新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内涵 新区域主义是一种多层次的一体化战略,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层面,其深远目标是建立以地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系或安全联盟,它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国际和区际环境、条件之下出现和自发形成,它的背景和主要根源就是经济全球化,它一方面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逐渐加深,使各国经济的发展逐步走向外向型和开放型,另一方面也导致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新区域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地区主义,突出强调地区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它的出现已经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 区域性优惠贸易协定虽已获得WTO允许,但却不断给WTO提出新挑战,迫使其解决新问题。WTO既然无力阻止它继续增多,于是就试图控制甚至利用这种贸易优惠安排形式。双方各自的立场令新区域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身处多次冲突和反复协调之中,由于全球化持续深入、新区域主义力量不断集聚以及多边贸易体制进展趋缓,二者目前正处于彼此较量的关键时期。新区域主义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 尽管区域贸易协定能够在区域内部推动贸易自由化,但相对于多边贸易体制,它仍是次优选择,只有在多边层面的自由化遇到阻力时才转而使用。若干现象表明,即使最强大的国家,也会因为多重贸易协定的谈判和实施而损伤其制度能力,并减弱对多边层面自由化的热情。尽管许多国家越来越关注于区域性贸易协定,但是从全球角度来看,多边体制仍不可完全被其所替代。 区域贸易协定的激增将使贸易环境更加复杂。区域贸易协定创造了既定利益,避免了优惠利益的压缩,但因此而产生的曲折复杂的规则却使国际贸易成本升高、环境复杂。尤其是当自由化所基于的优惠基础并不容于当前的最惠国待遇自由化时,其产生的贸易和投资扭曲威胁到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 区域贸易协定的灵活性注定其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协定数量越多,相应的贸易规则就越多,最终结果只能是由无数区域贸易协定编织出一张交错纷杂的网,而所有成员将不得不处理和应付种类繁多的贸易规则,这意味着贸易环境的持续复杂。以原产地规则为例,它是区域贸易协定的固有规则,进口国完全依靠它来决定货物是否有资格享受优惠待遇,以避免贸易偏差,即产品从非缔约国运至缔约国内,再以较低关税进入其他缔约国。除了早期泛欧洲体制统一了欧洲共同体、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中欧国家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原产地规则外,绝大多数区域贸易协定都有各不相同的原产地机制。这些机制的复杂程度各不相同:有些基于适用于所有商品的一般规则,有些针对不同产品包含多重规则。原产地规则根据不同的特征分为不同种类。一个国家若是若干区域贸易协定的缔约方,其出口商就不得不将产品根据一系列令人望而生畏的具体标准进行生产,以满足不同市场的优惠待遇条件。有学者研究表明,如果区域贸易协定提供的优惠利益不足以支付为了遵守该规则而支付的生产成本,出口商会选择放弃享有优惠待遇。这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或者高关税与低关税国家签署的区域贸易协定中表现尤为明显。只有当出口商向较高最惠国关税出口时才有较大动力遵守原产地规则以确保获得更大优惠利益。 新区域主义盛行使区域贸易协定不断相互交叉、重叠和搭接。不同协定除原产地规则相异外,还包含着迥异的贸易自由化时间表。如果某一缔约方在协定生效时采取激进方式对所有产品实现完全贸易自由化,当然就无需此类时间表,但现实往往相反。一般情况下,区域贸易协定都包含基于双边或地区的逐步减让时间表。这种时间表还很有可能是不对称的,它允许一方缔约国设置较长过渡期,而大部分国家都希望过渡期越长越好或将最敏感商品排除在外。这恰恰是多边贸易体制尽力避免和不愿看到的。 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弱小国家会发现自己在区域贸易协定中处于边缘地带。单个发展中国家或弱小国家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其总体数量占优,因此在力量上有所积聚和补充,但在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中,很多弱小的发展中国家在与有实力的大国进行双边谈判时,其谈判手段更少,谈判力量更弱,谈判地位更低,往往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区域贸易协定还将促使产生更大的歧视性,最终伤害到所有贸易方。为了避免被排除在外,协定外的国家将试图与协定内的国家缔结协定。这被称为“多米诺效应”或“从众效应”。这种效应的结果是,通过达成优惠协定的办法所获得的更多利益并不能长远。协定越多,其约定的优惠和相应的利益就越没有意义。 区域贸易协定也并不能彻底解决某些体制性问题,如原产地规则、反倾销、农业补贴。这是因为生产商并不只为区域贸易协定的缔约方生产,其产品的原产地确定、所获得的补贴以及反倾销的预防等适用于所有产品,因此产品可能遇到的原产地规则问题、反倾销问题、反补贴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多边贸易体制的协调努力和管理尝试 多边贸易体制对于区域性贸易协定可能引发的冲突已经有所预测,并早在GATT时期就对其设定了同GATT/WTO保持一致的条件并沿用至今。由于新区域主义的迅速发展,WTO逐渐感到其对自身地位的威胁,陆续推出新机构和新机制以试图对其进行更有力度的管理。 1996年2月6日,WTO总理事会成立了“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目的在于审查某一区域贸易协定的每个单一的承诺和规定是否符合GATT或GATS的规定,确定该区域贸易协定的义务和条款在总体上是否会造成多边贸易体制提高对区外贸易壁垒的效果。在影响的造成不可避免时,GATT和GATS都赋予了受影响方获得补偿的权利。在GATT的历史中除了1994年捷克和斯洛伐克间的关税同盟外,缔约方全体从来没有对任一区域贸易协议是否全部符合GATT、做出过结论。这一情况可被理解为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对目前区域贸易协定基本持宽容的态度。 2006年7月10日召开的WTO区域贸易协定谈判会议中,正式通过由主席乌拉圭大使瓦雷斯大使提出的“区域贸易协定新透明化机制”。这标志着WTO对待区域贸易协定的方式由协调为主转向了管理为主。新透明化机制将区域贸易协定对于WTO的透明度大大提高,根据此机制,区域贸易协定的成员需要履行的义务主要有早期通知义务、通知义务、履行透明度程序义务以及后续通知及报告义务。新机制使WTO及其成员可以及时掌握区域贸易协定发展的动态,新的区域贸易协定的缔约方也将较为严格地受制于更透明、更有效的审查工作。特别是机制所规定的“事实报告”制度,虽然极大地便利了其他WTO成员对协定的审议,但由于报告的准备需要协定缔约方提供额外信息,这就增加了各缔约方协调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双边贸易谈判之间关系的难度。但它是一种临时性过渡机制,仍待成员的审议,如有必要还会继续修改,最终由一个作为多哈回合全面成果一部分而被采用的永久性机制来代替它。 从国际社会的现实来看,无论是目前还是将来,世界经济中的集团化和全球化并不是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而是两种趋势并存,共同发展。基于国际社会的现实,在区域贸易协议与多边贸易体制(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关系上,世界贸易组织确认了区域性贸易体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相容性,同时确立了多边贸易体制的首要的和主导的地位,将区域贸易协议的发展置于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之中。处理二者关系的正确途径是:区域全球化而非全球区域化。如何约束区域贸易一体化,消除其负面效应,使其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是世贸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 区域贸易协定在区域范围内把贸易自由化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区域内、外可能由此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则交由多边贸易体制处理;多边贸易体制为区域贸易协定设定总体目标、提供框架性指导和约束,并且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需要,通过管理途径努力协调甚至预防二者间的冲突。这些事实表明,无论是新区域主义还是多边贸易体制,在现阶段不必试图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对方,通过管理而得以协调的冲突,是推动双方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新区域主义与多边贸易体制既是朋友又是对手的现实状态,有利于二者在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中实现共存与发展。多边贸易体制的价值 WTO是当今唯一规范全球贸易的国际组织。从GATT到WTO,多边贸易体制一如既往以贸易自由化为宗旨。GATT1947在序言中开宗明义指出:“期望通过达成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从而为实现这些目标作出贡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在保留这一论述的同时,进一步指出“决定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可行的和持久多边贸易体制,以包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往贸易自由化努力的结果以及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全部结果。”此次金融危机衍生成为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在使WTO多边贸易体制经历着严峻时代考验的同时,也迫使WTO扛起了维护贸易自由化形象的旗帜,在对抗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过程中发挥着更多的价值。2008年12月14日,西方著名经济学家鲍德温(Richard Baldwin)和埃文奈特(Simon J.Evenett)就曾撰文指出,为应对金融危机,维护国际贸易稳定,WTO应立即采取三项应急措施:第一,迅速完成WTO贸易便利化谈判,WTO成员每半年向WTO通报一次贸易便利化义务落实情况;第二,建立全球贸易保障机制,WTO成员每周通报一次本国进口增长、关税变化及反倾销措施等情况;第三,所有WTO成员承诺约束现行贸易开放水平,不采取任何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并每两年向WTO通报一次落实情况。事实上,在过去的数月,WTO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扮演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遏制者”和“终结者”的角色,为全球经济避免滑向深度衰退设置了一道“安全阀”。价值一 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呼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WTO基本哲学是开放市场、非歧视以及国际贸易的全球竞争有益于全世界各国的福利。WTO是磋商和扩展多边贸易自由化以及对贸易和相关政策进行合作的场所,确保需要取消进口壁垒的政府进行国内贸易政策改革。金融危机爆发以来,WTO总干事拉米应邀先后两次参加G20金融峰会,并促成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连续成为华盛顿峰会和伦敦峰会的重要议题。拉米还在一份声明中呼吁,G20集团领导人应该联合行动,避免实行任何进一步的贸易保护,否则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会进一步延长危机的持续时间。2009年3月4日,拉米在澳大利亚发出警告,如果美国奥巴马政府面对经济危机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倒退,多边贸易谈判将继续受阻。3月25日,拉米在接受法国《论坛报》专访时表示,“新保护主义”已在一些国家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出现。WTO将于4月召集全体成员就“新保护主义”问题举行工作会议。4月2日,根据美联社报道,拉米还呼吁参加G20峰会的各国领导人要防范可能扭曲全球贸易的“低度”贸易保护主义。拉米表示,相信全球经济下滑不至于引起如上世纪30年代那样的“高度”贸易保护主义,因为现在有了更多的规范和约束。但WTO关于全球贸易的现有规则给“低度”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钻空子的灵活性,如果G20各国领导人能够禁止这些灵活性的使用将为尽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提供了有力保障。价值二 通过政策审议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实施监督 努力增强透明度和审议贸易政策占用了WTO很大部分的时间。这一过程被美国著名贸易专家巴格瓦蒂教授称为“德拉库拉原理”,即问题一旦曝光就会消失(Bhagwati,1988)。2009年1月,WTO开始启动“特殊监督机制”,对各成员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贸易措施进行集体审议,对遏制保护主义起到了重要的预警和监督作用。2月9日,WTO贸易政策审议机构举行非正式会议,审议2008年9月以来WTO各成员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新贸易措施,标志着WTO对各成员在金融危机中所采取的贸易措施的定期审议机制正式形成。3月26日,WTO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已有23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85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较1月末首次调查时的19件增加四倍以上。3月27日,WTO秘书处发布了第二份《关于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及与贸易有关的发展情况向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的报告》。尽管报告认为,目前WTO成员尚未显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迹象,如普遍性贸易限制和贸易报复,但很多成员正面临着采取具有贸易保护主义性质措施的压力,与前一阶段提高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有限证据相比,形势开始逆转。WTO要求各国为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政策应有利于推动贸易增长,各国应不使用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和具有贸易扭曲效应的补贴措施,且各国应保证采取的措施以透明和非歧视的方式实施。价值三 通过“促贸援助”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能力 作为多哈回合谈判的有益补充,“促贸援助”是WTO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提高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促进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该倡议经2005年WTO香港部长级会议通过,被作为一项重要成果载入《香港部长宣言》。根据2006年12月确定的路线图,2007年WTO在秘鲁、菲律宾和坦桑尼亚等三个亚、非、拉国家相继举行了三次地区性“促贸援助”审议会议,并成功举办了第一次全球审议大会。2008年2月25日,WTO通过2008年“促贸援助”工作路线图,旨在提高发展中国家在接受援助过程中的自主参与,加强对援助实施情况的监督,确定若干指标衡量援助活动的有效性和发展中国家国家的贸易能力。金融危机爆发后,WTO已将“促贸援助”作为2009年工作重点,并计划在年中举行第二次全球“促贸援助”审议大会。毕竟,在当前全球同舟共济应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增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贸易能力和强化贸易基础设施也符合发达国家自身的根本利益。价值四 通过呼吁贸易融资为全球贸易自由化提供资金保证 贸易融资被认为是贸易的生命线,目前全球贸易的90%依靠贸易融资。然而,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性资金紧缺,进出口商在获得贸易融资上遇到困难,外贸信用风险增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金更加紧张,导致全球贸易难以为继。根据WTO统计,目前全球贸易融资缺口已扩大至1000亿美元,比2008年11月估算的250亿美元增加了三倍。早在金融危机初露端倪时,WTO即开始关注金融危机对贸易融资潜在的影响,并先后与一些多边机构、商业银行商谈此事。2008年10月14日,WTO宣布成立“贸易融资特别任务组”,研究金融危机对贸易融资的冲击。受到贸易融资短缺影响的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向WTO建议对贸易融资进行深入讨论,并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联系,共同寻找解决办法,以真正实现多哈宣言中“防止多边贸易体制受到财政和货币不稳定性影响”的授权。在此情况下,2008年11月12日,WTO在日内瓦召开了全球贸易融资会议,呼吁各国银行扩大贸易融资规模,加强信息分享和风险管理,重塑市场信心,确保国际市场平稳运行。2009年1月31日,WTO总干事拉米在参加达沃斯会议期间表示,中国和日本应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增加提供贸易融资,帮助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等亚洲国家摆脱困境。3月18日,WTO再次在日内瓦召集私营银行、国际金融机构和出口信贷机构的代表举行贸易融资专家会议。有关专家指出,目前贸易融资缺口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除了银行业的信用危机外,更多的是因为许多国家的进口需求下降了10%以上所致。目前,WTO正在大力推动建立“流动资金库”,以解决贸易融资困难问题。价值五 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对贸易保护主义国家实施制裁 争端解决机制是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支柱,是WTO对全球经济稳定做出的最独特的贡献。根据WTO成员的承诺,如果他们认为其他成员正在违反贸易规则,他们将使用多边贸易体制的争端解决机制,而不是采取单边行动,这意味着遵守议定的程序和尊重判决。作为全球贸易争端的准司法机构,争端解决机制使全球贸易规则更为有效,为规则导向的体制运行进一步增添了安全性和可预见性。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弱小国家而言,在面临单边主义威胁与挑战时,他们可求助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利益。根据WTO统计,从1995年到2007年底的十三年,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受理的369起案件中,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投诉案件141件,约占40%。如今,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许多国家都纷纷表示将拿起争端解决机制这一武器来维护本国利益。2009年3月12日,在WTO农业例会上,中国强烈谴责美国最终通过的《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中包含的歧视中国禽肉产品的“727条款”,并表示中国将向WTO提起申诉。3月26日,法国表示,将要求WTO审查美国汽车救助方案是否符合WTO规则。同日,欧盟也表示,正在评估美国的救助方案对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影响,如果存在不公平竞争,欧盟将考虑向WTO起诉。此外,巴西外长阿莫林称“购买美国货”条款已严重影响了巴西出口,指责美国此举仅是一片“止痛膏”,对根治经济危机毫无裨益。尽管巴西不是WTO《政府采购协议》成员,但巴西正在积极研究向WTO起诉美国。近日,印度也表示,将在未来三至四个月内完成对美欧非关税贸易壁垒证据的搜集工作,之后将向WTO提起申诉。价值六 通过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提振各国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催促了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诞生。GATT/WTO的创立和成功已经成为历史上曾以重商主义为准则的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杰出范例,给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带来了普遍的繁荣和福利。根据WTO统计,多边贸易体制六十年来所倡导的多边贸易自由化为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边贸易体制被认为是发展的基础和经济贸易改革的工具。自1950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了二十七倍,为同期世界GDP增长速度的三倍。制造业产品贸易增长(年增长率7.5%)是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年增长率3.6%)两倍以上。国际贸易这一增长速度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整体来看,在187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期间(有时被称为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贸易增长速度约为1950年后的一半。根据麦迪森(Maddison,2001)的数据,世界贸易与世界GDP的比率在2005年达到19,4%。无疑,通过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达成平衡协议以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稳定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对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提振全球信心、加快世界经济复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尽早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意义不仅在于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爆发形成机制性约束和威胁,而且还有利于保护贸易利益,确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相互倚重,共同受益。据WTO测算,多哈回合谈判成功将大幅度削减农业补贴,使全球关税水平在现有基础上下降50%,每年至少将为世界经济创造1500亿美收益。特别是在当今重塑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中,多哈回合规则谈判将对今后二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国际贸易起到规范作用。
简介 大通关大通关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工程的简称。200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通知》,明确指示“实行‘大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2004年,在全国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现场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进一步指示各地、各部门积极推进大通关工作,提高口岸工作效率。 “大通关”是指把一般意义上的口岸通关扩大了外延,丰富了内涵。“大通关”是指进出口货物到离港(站)所需的装卸作业、代理服务、口岸查验的过程,视为通关的有机整体,叫大通关。“大通关”可以界定为三个环节:即货物或交通工具代理人服务环节(货物代理人有浙江外运等,船舶代理人有宁波外轮公司等);查验环节(查验单位有宁波海关、宁波出入检验检疫局等);港区、航站的装卸作业环节(宁波港务集团公司、宁波民航站等)。 大通关的一般含义 所谓大通关,指的是口岸各部门、单位、企业等,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口岸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顺畅地运转,同时实现口岸管理部门有效监管和高效服务地结合。它是涉及海关、外经贸主管部门、运输、仓储、海事、银行、保险等各个国家执法机关和商业机构的系统。实施目的 就是提高效率,减少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口岸各方建立快捷有效的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实施科学、高效地监管,以达到口岸通关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真正实现“快进快出”使仓储周期减少一半。简要含义 大通关大通关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工程的简称。所谓大通关,指的是口岸各部门单位、企业等,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口岸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顺畅地运转,同时实现口岸管理部门有效监管和高效服务地结合。它是涉及海关、外经贸主管部门、运输、仓储、海事、银行、保险等个国家执法机关和商业机构的系统。实施大通关,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减少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口岸各方建立快捷有效的协调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实施科学、高效地监管,以达到口岸通关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真正实现“快进快出”。核心 就是简化口岸工作流程和环节。以前,宁波出口企业产品的检验检疫都是手工大通关检验,大通关后改为“电子监管”,这一变化使得奥克斯空调的仓储周期从15天减为7天,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按年出口100万台计,单仓储费用每年即可节省333万元。据了解,目前全市4361家企业的出口产品全部实现了电子监管。过去,为了在北仑港出口货物,象山企业人员必须赶到北仑来报检报关,否则无法验货放行大通关用“多点报关报检,口岸放行”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在这种通关模式下,企业可自主选择宁波任何区域报检报关并提交相关单证。为适应IT产品周转期短、交货期紧、批次多、零库存的生产特点,大通关为保税区IT企业量身定制了“集中报关”新模式,允许他们先备案后报关,多次报关手续集中为一次,使得全区IT企业节约了成本,竞争能力迅速增强。提前报关实货放行 大通关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提前报关,实货放行”新模式:即进口货物在到港之前就将进口舱单的电子数据通过网络传送给海关,海关提前审核报关单证,征收税费,进行单证放行,这样货物一到港就可立刻进行实物查验和办理放行手续。如此一来,不仅极大加快了口岸物流速度,而且减少了企业滞箱费用。措施惠及周边城市 大通关口岸大通关不仅惠及本地企业,而且辐射到了周边城市。2006年,适用宁波本地企业的便利通关措施对绍兴企业开放后,有44.5%的绍兴货物在宁波口岸出口。宁波口岸通过大力改善通关环境等实在的措施,以往通过上海口岸的温州、义乌、台州、金华等地的货物,现在90%以上通过宁波口岸出口。目前宁波舟山港已经在绍兴、义乌、衢州等地建立了“无水港”。 2006年9月1日,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机制形成,“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新模式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武汉、南昌、长沙、成都、重庆、宁波等10个城市推开。新模式将原来的“两次申报、两次查验、两次放行”变成“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此后,宁波口岸专设了通关窗口,这意味着宁波舟山港已将其港口腹地延伸到长江沿线的内地区域。流程 大通关具体流程是进出口企业通过自身与海关联网的计算机,或通过预录入单位(报关企业)将报关数据向海关业务数据处理中心传输。海关业务数据处理中心收到数据后,对报关数据进行逻辑校验,对监管条件进行审核,并自动作出判别。对符合要求的,发出回执,通知企业海关已接受申报;对不符合要求的,则退回不接受申报,企业根据计算机提示进行修改和补充。对符合申报要求的,海关业务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机自动进行货证统一的审核,而后通过网络向现场海关进行复核、查证。企业根据反馈信息,将书面报关单及随附单证递交现场海关,现场海关审核单证,并与计算机报关数据核对。如情况正常,则办理具 体验放手续。重要意义 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口岸功能的强弱和运行效率的高低,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繁荣至关重要。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口岸管理体制是否顺畅、通关活动是否高效,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我国外经贸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口岸工作。为提高口岸工作效率、规范口岸管理,国务院曾于1996年前后在深圳进行口岸管理体制改革试点。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时,国务院决定由海关总署承担口岸规划、审理等职能。2001年,朱镕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大通关"制度的要求:"实行'大关'制度,提高通关效"。同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通知》,批准由海关总署牵头,公安部、外经贸部、铁道部、交通部、质检总局、民航总局等7部门参加的口岸工作联络协调机制。200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召开了"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现场会",吴仪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各地区、各部门为全面提高口岸整体工作效率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经验,明确要 求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大通关"工作的统一领导,并确定对全国开放口岸实行分类管理,重点建设和发展8大海港(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黄埔、深圳)、3大空港(北京、上海、广州)和2大铁路(深圳、满洲里)口岸,全面推行"大通关"制度。2002年6月,朱镕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在视察海关总署时进一步明确了"大通关"制度的内涵,明确要求"政府牵头协调、统一信息平台、手续前推后移、加快实货验放"。 建立"大通关"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的需要,应对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统一各方认识,协调各方步调,共同提高口岸工作效率,改善投资环境,为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服务。实例概述 深圳海关建立"大通关"的作用和成效 大通关口岸工作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和投资环境的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和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2002年,我国利用外资突破50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资第一大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六大贸易国。这充分说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已经初步形成了健康的政策导向、有序的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市场环境。 以深圳海关为例,2003年6月,广东省召开全省"大通关"建设工作会议,省领导在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搞好"大通关"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为外经贸和经济发展服务。作为深圳口岸的主要执法部门之一,近年来,深圳海关一直致力于营造便利、快捷的通关环境,着重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作为大通关 "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在海关总署和广东分署的统一指导下,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提高通关效率,实现有效执法和便利贸易的高度统一;二是作为"大通关"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在深圳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主动加强与口岸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全力以赴推进深圳市"大通关"建设。深圳海关采取的措施如下 简化通关手续,提高贸易效率,优化投资环境 1、全面推广陆路快速通关作业改革 深圳毗邻香港,入世后,深港经济联数据大通关系日趋紧密,口岸验放压力也随之增大。为有效解决口岸"瓶颈"堵塞难题,深圳海关认真贯彻落实总署提出的"两水两路"通关改革指示要求,2001年1月,全面启动陆路通关改革,在深圳的陆路口岸与省内海关73个转关车场正式试行新的转关运输监管模式。以货物提前申报、口岸海关快速放行、主管地海关办理验放为突破口,实现转关监管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口岸车辆通关由过去平均每45分钟放行一辆降低到1分多放行一辆,明显舒缓了口岸压力,监管的有效性也得到加强。 同年,深圳海关成功开发公路口岸电子自动核放系统,通过五种电子设施(通道监控系统、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司机卡自动识别系统、电子地磅系统和电子闸门系统)联动,实现对车辆的自动识别和报关数据的逻辑审核、判断,自动处理放行。该系统实施后,转关车辆通过海关电子通道的时间仅需4-5秒,比以前车辆通过海关通道需1分多钟的时间大为缩短。2003年,深圳海关进一步完善对陆路运输车辆的通关管理, CEPA协议签订的翌日,在皇岗口岸启动"报检"和"报关"车辆自动核放,采用自动核放车辆的覆盖面由过去的60%提高到80%,陆路通关效率进一步得到提高。 2、不断探索加工贸易监管改革新模式 加工贸易在深圳外经贸发展中举足轻重。针对深圳加工贸易企业数量多、产业链条长、生产配套能力强的特点,近年来,深圳海关积极探索管理模式,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科学的流程设计,不断提高加工贸易的管理效能。 2002年6月开始,深圳海关全面实施深加工结转模式改革。新模式采取"一次审批、分别报关、自动对碰、重点核查"的结转方式,结转环节从8个减少为4 个,办结手续的时间由至少5-7天减至平均1天左右。深加工结转效率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加工贸易和深圳外贸出口的增长。 2003年,深圳海关根据总署第100号令精神,全面推进加工贸易联网监管改革,实现以合同为管理单元向以企业为管理单元,以纸质手册为管理重点向以电子账册为管理重点的重大转变。实施联网监管一方面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办理备案手续的时间。大量需人工完成的工作改为由计算机完成,企业办理合同备手续的时间由联网前的10-15个工作日减少至1个工作日。另一方面海关自身监管力度也得到加强。由于采用联网监管的企业实现网上备案、网上报请核销,使海关监管与企业自管相结合,达到对企业生产过程实现实时监控的目的。 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努力构建大通关体系 数据大通关"大通关"建设的本身是一项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社会的整体规划和总体推动。基于以上认识,深圳海关在继续深化自身通关作业改革的同时,主动加强与其他口岸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努力营造出优质、高效的整体通关环境。 1、与检验检疫部门开展"电子通关单联网核查"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海关总署《关于进一步扩大电子通关单联网核查项目试点范围的通知》下发后,深圳海关立即行动起来,与检验检疫部门紧密配合,建立畅通的联络沟通渠道,选择在本地通关、属海关A类管理、产品单一、质量稳定的自理报关型企业进行试点。通过双方业务、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电子通关单系统基本流程、系统控制、异常案例处理等测试工作。目前,海关与国检部门的联网核查试点全面铺开,从试点运行的情况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严密监管、服务企业的目的。 2、与国税部门进行"出口退税子系统联网运行"试点 为解决出口退税问题,提高退税效率。2003年,深圳海关与国税部门开展"出口退税子系统联网运作"工作,有效保证出口退税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避免因系统应用而影响企业的及时退税。双方还建立了联系配合办法,确保报关单电子数据与纸质单证数据相一致,有效打击骗税、骗汇行为。各现场海关还指派专人负责 解答企业疑难问题并协助查询数据。目前,该系统运行总体情况正常,国税与有关出口退税企业反映良好。 3、与银行推广"网上支付"项目 2003年,深圳海关与银行界组织实施"网上支付"项目试点工作。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网上支付海关税费,减少了企业往返海关、银行办理手续的次数和时间,使缴纳税费时间由原先的平均半天缩短至20分钟以下,将因人工缴费耗费时间而影响通关效率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通过以上举措,无纸通关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子海关"、"电子口岸"的新型通关作业模式正在深圳口岸逐渐形成。前景 从今年1月27日零时起,深圳皇岗口岸旅检通道实行24小时通关,整体通关运行顺畅。董建华先生提出的"旅客半小时通关,车辆不超过一小时通关"的要求已基本实现。同时,随着大通关打击以价格瞒骗为主要特征的各种商业瞒骗走私活动取得成效,大规模的走私在深圳地区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随着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深港经济合作迈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社会各界对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的要求必将日趋迫切。推进大通关建设,对于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减轻企业负担、实现海关有效监管与高效运作的统一有着显着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圳海关将按照贸易便利化的理念,不断改革业务制度,促进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努力使海关工作在高水平上与国际相接轨,实现管理方法、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整体提升,继续为优化投资软环境,支持深圳外源性经济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