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用 典当市场 典当市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便捷的短期贷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社会金融业繁荣等方面。 (一)典当市场的短期融资功能 典当市场为社会提供了便捷的短期贷款。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市场融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借款速度快、不审核借款人的信用度和不过问借款用途等。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遇到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典当融资的方便和快捷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又有“应急小银行”之称。与旧社会的“当铺”截然不同,中国现时典当业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拓展经营领域,对银行服务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 (二)典当市场的资产变现功能 典当市场上的很多当品在其他场合的变现功能都不高,资产的流动性较低。典当市场由于有专门的资产价值评估服务和质押贷款服务,因此很多在一般市场上因变现程度低而交易困难的资产可以快速地在典当市场上变现,典当市场的存在提高了部分低流动性资产的资产变现能力。 (三)典当市场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典当市场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广大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货币的需求量逐步增大,典当市场是满足这一层生产者货币需求的较好机构。它一方面克服了过去的纯高利贷者对小生产者的高额剥削.另一方面克服了银行信贷中的复杂手续。典当市场中的资金供给者典当行是以抵押、贷款、收息为一体的金融机构,它以间接信用行为取代直接信用行为,其利率是法定的而不是人为的。中小企业通过典当行得到生产中急需的资金,小商业经营业者也可以通过典当行得到开展商业活动所急需的资金。这样广大的中小生产者和小商贩可在典当行平等地举债,促进了社会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 (四)典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金融业的繁荣 典当市场作为专门经营货币借贷的信用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金融业的繁荣。特别是早期的典当行作为专门从事货币借贷的信用机构,典当业的经营活动,比较有效地满足了不同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小生产者日益增长的货币需要,并为近现代金融业的形成、完善和发展订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构成主体 典当行为中的主要当事人是交当人和收当人,因此典当市场的市场主体业主要分为交当人和收当人两类,另外典当市场的监管部门也是典当市场的重要主体。 (一)交当人 交当人是指将一定物品交给典当行作抵押而换取相应贷款的人,又称出典人或当户。交当人实际上是借款人,任何团体和个人均可充当,目前中国典当市场上的交当人除了继续短期资金周转的个人和个体工商户外,许多中小企业也开始通过典当来获得企业发展中所需的短期流动资金。 典当市场 (二)收当人 收当人是指以收受一定物品为条件并按相应估价发放贷款的人,又称承典人或当铺。收当人实际上是贷款人。典当中的抵押品又称当物,一般由动产即珠宝首饰.票据债券等充当。在典当中借款人在约定的当期内付足所借款项的本息之后,从典当行取回原先抵押品的行为,称为族当。目前中国典当市场中的收当人一般被叫做典当行,目前中国典当行的数量一直维持在1000多家的水平,其主管机构是各地区的经贸委。 典当中交当人与收当人之间通过抵押借贷行为,形成了法律上的借贷关系,即一种特殊的债权债务关系。收当人在典当活动中具有取得贷款本息的权利,但同时负有在当期内妥善保管抵押品的义务;而交当人则具有还钱取物的权利.但同时负有按一定比例支付借款利息的义务。 (三)监管机构 典当市场实质上是一个短期抵押贷款市场,同时由于典达业经营比较灵活,容易产生不规范行为和导致市场混乱,所以典当市场的监管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2000年之前,中国典当市场的监管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以后,典当市场的监管职能被移交到了各省市的经贸委。 市场分类 根据典当交当人的典当动机类型划分,典当可分为应急型典当、投资型典当和消费型典当三种。 (一)应急型典当 应急型典当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如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等。这类当户以广大普通社会公众居多。 (二)投资型典当 典当市场 投资型典当融资的目的是为了从事生产或经营,如做生意用钱、上项目调头寸等。这类当户通常是个体老板、一些中小企业。他们往往利用手中闲置的物资、设备等,从典当行押取一定量的资金,然后投入到生产或经营中,将死物变成活钱,利用投融资的时间差,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消费型典当 消费型典当融资的目的既不为应急也不为赚钱,而纯粹是为了满足某种生活消费,如出差典当些路费、旅游典当些零花钱。 按照典当的对象即当物的类别不同,典当主要分为民品典当、不动产典当、机动车典当和股票典当等。 (1)民品典当 民品典当的民品主要是有一定价值的金银首饰、家电产品、通讯工具、家庭生活用品等。在典当时,典当行要重点审查当户的合法身份证件,以及当物的真假、手续是否齐全、合法,经评估确定当金及综合费用等。 (2)不动产典当 不动产典当的不动产主要是指房屋等不动财产。在不动产典当中,典当行要重点审查如下当户提交的证件,以避免欺诈风险:房屋所有权证、土地证;房屋所有权者身份证以及委托书;户口、结婚证(离婚需证明);发票;购房协议书;契税完契证。 (3)机动车典当 机动车典当的当品就是各类机动车。与不动产典当一样,为了避免欺诈风险,典当行要重点审查如下当户提交的证件:发票;机动车行驶证(年检期内);车辆购买附加费凭证;车辆有效期内保单;养路费交税凭证;车辆交税证;车主身份证,私章。另外,如果是单位所有的车辆,需持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法人委托书;如果是进口车辆,应提供车辆商检单、海关关税单、进口汽车准运证等相关证明。 (4)股票典当 股票由于价格的变动性,典当行需要实时监控股票和交易情况,一旦发现股票市值在约定的价格下,提前中止合同,要求当户还款付息,然后办理解冻手续件。同样,为了避免欺诈风险,典当行要重点审查如下当户提交的证件:经当户签字确认的资金账户及其对应的沪、深股东账户号;身份证复印件;必要的权属证明书。 中国现状 中国的典当市场开始于90年代初,经历了由快速复兴转而萎缩并一直稳定发展的转变过程后,中国典当市场开始成为民间资本踊跃涉足的金融领域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一)典当市场主体数量保持稳定 契约 中国大陆典当业在复兴之初的1996年,有典当行4000余家,经人民银行整顿后有1304家,2000年8月移交给经贸委监管的有1100家,目前中国典当行的数量一直维持在1000多家的水平。可以说中国的典当行在数量上经历了一个由快速复兴转而萎缩并一直稳定发展的转变过程。 (二)典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民间资本踊跃涉足 虽然典当行的数量一直保持稳定,但近年来典当市场的规模却实现了实质性的增长,并呈现出民间资本踊跃涉足的局面。以山东省的情况为例,作为金融业的一个辅助行业,山东省省典当业自2000年底由中国人民银行移转省经贸委管理后,典当越来越成为民间资本的投资和服务主体。2003年底,全省共有典当行69户,注册资本达6.2亿元。2003年,全省典当行共完成典当业务43000笔,向社会发放当金14.96亿元,同比增长121.3%。自2001年山东省对典当业清理整顿以来,全省典当业市场秩序稳定,未出现新的非法集资、高息揽储、销赃窝赃等违法违规现象,经济效益指标也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典当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其中,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底,山东省共新设典当行31家,新增注册资本3.8亿元,全部来自民间投资。 (三)典当行争强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近年来成为典当市场上的融资主体,各典当行纷纷采取措施争强中小企业。以上海为例,2003年上海的典当行普遍生意兴隆,从2002年的24家增加到37家,在发放的30亿元典当贷款中,超过1/3都用在中小企业身上(以参加统计的27家计)。申请典当贷款的企业以生产制造类为多,融资目的主要为了应付临时的生产订单,急需添购设备和原材料。面对越来越多上门融资的中小企业,典当行绞尽脑汁地在扩充资金链和降低双方成本上下工夫,如上海东方典当行的咨询热线就专门为中小企业开设了通道。 (四)典当市场业务灵活,但利息成本相对高昂 来当品的种类五花八门。企业向典当行提供的质押品或抵押品可以是动产,比如包括古玩和字画在内的传统民品、汽车和生产物资及原材料;可以是有价证券,如股票;也可以是不动产,如土地和房产。但是典当融资最大的风险是高昂的成本。目前银行企业贷款利率年均6%,但典当动产类质押品每月要收取当金 4.5%的综合管理费另加0.5%的利息,不动产的费用为3%加0.5%,有价证券为2%加0.5%,贷款年利率平均高达60%。如果一个企业用钢材做质押品,换得200万元当金,一个月就要支付9万元的费用和1万元的利息。综合管理费主要用于质押品的评估、仓储和保险支出。[1]
目录 1什么是短期证券市场 2短期证券市场的构成 什么是短期证券市场 所谓短期证券市场,是指在国际间进行短期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买卖活动的市场。 短期证券市场的交易对象是短期信用工具。它包括国库券、可转让的银行定期存单、银行承兑票据和商业票据等证券,目前在各类短期金额工具中,国库券的数量是最大的。 短期证券市场的构成 短期证券市场主要包括: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国库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票据市场。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简称CD)是由银行发行的、规定一定期限的、可在市场上流通转让的定期存款凭证。 CD与一般定期存款单的主要差别是: (1)不记名。可以自由转让,持有者需用现款时即可在市场上转让出售。 (2)金额固定,面额大。美国的CD最低起价为10万美元。存单的期限通常不少于2周,大多为3~6个月,一般不超过1年。CD的利率略高于同等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与当时的货币市场利率基本一致。 (3)允许买卖、转让。这一金融产品集中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优点。 CD发行采取批发和零售两种形式。批发发行时,发行银行将发行CD的总额、利率、期限、面额等有关内容预先公布,等候认购。零售发行时,发行银行随时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发行,利率可以双方议定。许多CD发行不通过经纪人和交易商,由发行银行直接向大企业或自己的客户出售。因为这样做可以增加发行银行经营状况的透明度,保证发行银行始终如一的良好信誉形象。 CD交易市场上的主要交易者是为数不多的专职交易商,他们一方面积极参与CD的发行,同时努力创造和维持良好的二级交易市场,保证CD发行市场的/顷畅。交易商们这样做时,主要是随时对零售商和其他投资人提出买卖价格,不断地活跃市场。 CD不仅面额较高,交易起点额更高(如美国为100万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但却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大规模交易的条件。 CD是1961年首创于美国花旗银行,实际上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银行界为逃避法律管制而推出的一项金融创新设施。 在我国,CD业务是从1986年开始的,投资者主要是个人,面额为500元及其整数倍。期限有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一年,不分段计息,逾期不计利息。利率水平通常是在同期定期储蓄存款的利率基础上再加上1—2个百分点。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在我国的发展非常缓慢。 短期国库券市场 在国外,国库券是指国家为了解决急需的预算开支而由财政部发行的一种国家债券。中央政府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是筹措短期资金,弥补财政收支短期不平衡。国库券由于期限短,因此流动性强;又由于是中央政府发行,故还本付息的可靠性高。有些国家还规定购买国库券的投资收益可免缴个人所得税。因此,国库券常常被人们称为“金边证券”。国库券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短期信用工具,在货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短期国库券市场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发行人来讲,有利于用经济方法弥补国家财政收支差额,发挥国家财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对投资者来讲,是短期资金投资的重要市场。国库券在市场上之所以受到欢迎,是由它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3.对中央银行来讲,是贯彻其货币政策的首要场所。 国库券的发行通常采取招标投标制。财政部确定本次发行规模以后,向社会公告。各投标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报出自己拟购买的数量和价格。投标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竞争性投标,出价最高者首先山标,之后按出价顺序,由高到低依次配售,直至售完为止。另一种是非竞争性投标,适用于一些小规模的金融机构,它们无力或不愿意参与竞争性投标,便按照竞争性投标决出的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平均数购买。国库券的发行价格一般采用贴现价格,即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国库券的票面金额减去贴现利息作为发行价格。到期再按票面金额足值偿付。发售价格与票面额之差额即为国库券的利息。 世界上最早的国库券出现在1877年的英国。美国首次发行国库券是1929年,在美国,时间3个月到1年的短期国库券,由联邦储备银行在每周的拍卖市场上出售,方式按票面金额以折扣方式发行,利率被定在足以吸引过多认购者的水平上。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认购,但大多数新债券都卖给了银行、政府债券商与其他金融机构。由于政府举债信誉很高,国库券又具有期限短、价格波动幅度与风险都比较小的特点,因而成为货币市场上重要的融资工具。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库券,但我国的国库券大多数是中长期债券,因此并非国际上通常意义的国库券。 回购协议市场 回购协议是指按照交易双方的协议,由卖方将一定数额证券临时性地售与买方,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如数买回。买方也承诺在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售回给卖方。回购协议在表面上看是一笔证券买卖业务,而实质是以证券为抵押品的短期资金融通,通过回购协议融资的市场便称为回购协议市场。回购价格可以内含利息,大于售价,即售价加利息,也可以与售价相同,但需加付利息。由于卖方也有可能违约,为保护买方,卖方卖出证券时通常交存买方一定的保证金。也就是说,卖方出售证券实际获得的资金是售价减除保证金。尽管回购协议涉及证券的买卖,但从性质上说,它相当于一笔以证券为抵押品的抵押贷款。反向回购协议是从买方角度来看的同一笔回购协议交易,即买方按照协议向卖方买进证券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卖回给卖方,售价应加上卖方应付的利息。每笔回购协议交易由一方的回购协议和另一方的反向回购协议组成。 回购协议交易的特点是:金额大,期限短,风险小,但收益较低。因此,回购协议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短期融资工具,投资者和筹资者都愿意利用这一工具获取收益或筹措资金。 回购协议市场的参加者比较广泛,有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以及政府等。 回购协议的期限分隔夜、定期和连续性合约三种,其中以隔夜占多数。隔夜是指卖出和买回证券相隔一天,相当于日拆。定期是指卖出和买回的时间规定为若干天, 回购协议交易的主要问题是利率风险或市场风险,即由于利率变动而导致所持有的抵押品证券的市价变动,回购协议的期限越长,这种可能性越大。 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国债都是主要的回购交易对象。国债回购交易的开展,增强了一些投资者购买长期国债的信心,当他们遇到临时性资金短缺时,可以通过国债回购交易解决资金头寸不足问题。国债回购业务还增强了券商参与国债发行和国债流通的能力,通过国债回购交易,券商可以筹得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解决了国债认购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使其有能力进行券商的基本活动。近年来,定期存单、商业票据等都有回购协议形式。 我国国债回购业务的运行试点始于1991年。我国的国债回购市场还很不成熟,中央银行的国债资产比重过小,商业银行参与回购交易的动力显得不足,回购市场的制度管理和运作技术亟待完善。另外,有待于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国债回购市场。 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指发行体为满足流动资金需求所发行的、期限为2天至270天的、可流通转让的债务工具。一般是指商业上由出票人签发,无条件约定自己或要求他人支付一定金额,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权力的凭证。 商业票据是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较高的企业开出的无担保短期票据。商业票据的可靠程度依赖于发行企业的信用程度,可以背书转让,但一般不能向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期限在9个月以下,由于其风险较大,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商业票据可以由企业直接发售,也可以由经销商代为发售。但对出票企业信誉审查十分严格。如由经销商发售,则它实际在幕后担保了售给投资者的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有时也以折扣的方式发售。 商业票据的特性 1.票据是具有一定权力的凭证:付款请求权、追索权 2.票据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存在任何原因的,只要持票人拿到票据后,就已经取得票据所赋予的全部权力。 3.各国的票据法都要求对票据的形式和内容保持标准化和规范化。 4.票据是可流通的证券。除了票据本身的限制外,票据是可以凭背书和交付而转让。 银行承兑票据市场 承兑市场是以经营承兑票据为业务,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与票据经纪人买卖承兑票据而构成。所谓承兑是指票据持有人要求债务人签字盖章承认到期兑付的行为,这里被承兑的票据是指汇票。汇票之所以要经过承兑手续,是因为汇票的付款人是由出票人单方面记载在上面的,从法律上讲,付款人还没有成为票据的债务人。只有经过承兑后,才在法律上确定了票据关系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承兑的性质就是承兑人对收款人无条件支付票款的保证。承兑后的票据称为承兑票据。由于承兑票据的承兑人已经保证在偿付期支付,因而投资者愿意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或销售承兑票据,以调整流动性资产,从而形成承兑市场。 承兑市场的交易对象主要有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指由票据所记载的付款人直接承认兑付,商业承兑汇票多用于国内贸易,通常是卖方把商业票据和货物单据一起交给买方,买方签字承兑,并指定付款银行,再交给卖方,这时的商业票据已成为商业承兑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多用于国际贸易中,是银行为帮助进出口商进行国际贸易承担票据到期付款义务而签发的票据。当A 国的进口商向国外订购货物时,A 国的银行接受国外出口商的要求,承诺向出口商或指定银行支付的义务,当银行允诺负责支付并在票据上盖上“承兑”字样以后,该票据就成为银行承兑票据。由于有银行做后盾,这种票据成为承兑市场的重要交易对象。
国际货币市场 基本资料 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货币市场主要是指各国银行对多种货币所开展的业务活动。货币市场是经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借贷资本市场。常用的借贷方式如银行信贷、同业拆放等短期周转的业务。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和流通的票据、证券也是短期的,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等。这些票证的共性是期限短、风险小和流动性强,都具有活跃的次级市场,随时可以出售变成现金。由于这些票证的功能近似于货币,所以把短期信贷和短期票证流通的市场叫做货币市场。 市场业务 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货币市场的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短期信贷 短期信贷市场主要包括银行对工商企业的信贷和银行同业拆放市场。前者主要解决企业流通资金的需要,后者主要解决银行平衡一定头寸、调节资金余缺的需要。 (1)银行短期信贷。 外国工商企业在西方国家的货币市场上进行存款或放款。首先应注意的是利息率惯例。按国际惯例,外币存款的利息计算方法是以存款按年历的实际天数除以360 天计算;英国的惯例是英镑、比利时法郎、新加坡元。爱尔兰镑、南非兰特等按年历的实际天数除以每年365 天计算;瑞士的惯例是,瑞士法郎在国内市场上以每月30 天计算,每年360 夭计算。 比如说,有一笔金额为500000 瑞士法郎,在瑞士某家银行从1 月31 日起存到2 月28 日止,年利率7%。若按国际惯例,存款利息为500000×7%×28/360=2722(瑞士法郎) 若按瑞士惯例,存款利息为500000×7%×30/360=2917(瑞士法郎) 这个例子说明,外国工商企业在西方货币市场进行融资时,要注意利息率惯例。 西方国家还规定,在本国的外国工商企业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在本国银行进行短期存款,根据不同的期限,有不同的数额规定。比如说,在瑞士,存款期限在3 个月以上,最低额为100000 瑞士法郎,存款期为1 天或1 天以上,最低额度为2000000 瑞士法郎。数额小于1000000 瑞士法郎的存款,期限必须在1 个月以上。外币存款的最低数额要相当于100000 瑞士法郎,存款期限在1—12 个月。 48 小时的通知存款,是指那些不定期的提前2 天通知便可增减和提取的存款。这种存款的最低额度必须相当于2000000 瑞士法郎。 (2)银行同业拆放。 在银行短期信贷业务中,银行同业拆放业务相当重要。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市场是典型的拆放市场,它的参加者为英国的商业银行、票据交换银行和外国银行等。伦敦同业银行拆放利率是国际金融市场贷款利率的基础,即在这个利率的基础上再加一定的附加利率。伦敦同业银行拆放利率有两个价:一个是贷款利率,另一个是存款利率。二者一般相差0.25%—0.5%。在报纸上见到的报价如果是9%—9.25%,那么,9%为存款利率,9.25%为贷款利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政府为了通过中央银行管理和控制信用,都以法令的形式规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接受客户的存款后,必须按一定比例,也就是法定准备率,向中央银行交纳一定的法定准备金。这种准备金就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但这种存款没有利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准备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控制信用扩张的幅度。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越小;反之,法定准备率越低,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越大。 由于中央银行接受商业银行交纳的准备金不付利息,商业银行不愿在中央银行有超额准备金而损失利息,但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也不得低于法定准备率所规定的限额。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存贷业务中使其资产和负债经常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也要变动。在一天之内,有些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可能超过法定准备率规定的最低限度,而另一些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低于法定准备率规定的最低限度。如果中央银行发现,某家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不足的话,就会立即公布该银行不能参加票据交换。如果一个银行被停止参加票据交换,这家银行存款人所开出的支票,就不能存在别的银行帐户上,那么这家银行的存款人别无选择,只能到它那里去提取现金。如果这一消息一经广泛传播,这家银行所有的存款人都来提取现金、挤兑,这家银行的倒闭之日也就到来了。 因此,凡是那些在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不足的银行,丝毫不能抱侥幸心理,蒙混过关,必须当天立即以可用的资金把不足的法定准备金补足。所谓立即可用的资金也叫当天抵用的资金:一是现钞,二是向中央银行借款,三是向同业银行借款。各商业银行自己保留的现钞不会太大,若法定准备金短缺不太大时,可把现钞存入银行,缺口太大,现钞难以应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不足时,一般不愿向中央银行申请借款,因为这样做是把自己的真面目暴露给了中央银行,只有在万不得已之时,方采用此下策。法定准备金不足的银行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同业银行借款,把同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多余的法定准备金的一部分转到自己的帐户上来,待到自己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多余之时,再把相当于原来的借款额度部分转到其债权行的帐户上来。 同业拆放业务是银行一项经常业务,以隔夜拆放为多,今天借明天还,绝大部分是1 天期到3 个月期,3 个月以上到1 年的较少。同业拆放,彼此之间靠信用办事,一般打个电话就解决了,也不用什么契约、票据之类的工具。在英国,同业拆放的最低额度为25 万英镑,高的可达数百万英镑。同业拆放可以由资金短缺方找资金有余方,资金有余方也可主动找资金短缺方。双方也可通过经纪人去寻找借贷对象。由于现代通讯设备发达,借贷双方已经不限于同一城市了,而成为全国性的交易,成交后立即通过中央银行的通讯网络拨帐,次日仍通过电讯拨还。 同业拆放是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的借贷业务,但在美国中央银行有存款的不只是商业银行,还有外国银行、联邦机构和证券经纪人等。这些机构根据同业拆放的原则,也可以把它们存在中央银行帐户上的余额借给需要资金的机构。借出和偿还同样是通过中央银行拨帐的方式进行。 国际货币市场2.可转让定期存单 简称定期存单(CD),指银行发行对待有人偿付具有可转让性质的定期存款凭证。凭证上载有发行的金额及利率,还有偿还日期和方法。如果存单期限超过1 年,则可在期中支付利息。在纽约货币市场,通常以面值为100万美元为定期存单的单位,有30 天到5 年或7 年不等的期限,通常期限为1—3 个月。一律于期满日付款。 从本质上看,存单仍然是银行的定期存款。但存单与存款也有不同: (1)定期存款是记名的,是不能转让的,不能在金融市场上流通,而存单是不记名的,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转让。 (2)定期存款的金额是不固定的,有大有小,有整有零,存单的金额则是固定的,而且是大额整数,至少为10 万美元,在市场上交易单位为100万美元。 (3)定期存款虽然有固定期限,但在没到期之前可以提前支取,不过损失了应得的较高利息;存单则只能到期支取,不能提前支取。 (4)定期存款的期限多为长期的;定期存单的期限多为短期的,由14天到1 年不等,超过1 年的比较少。 (5)定期存款的利率大多是固定的;存单的利率有固定的也有浮动的,即使是固定的利率,在次级市场上转让时,还是要按当时市场利率计算。 可转让定期存单是近30 年出现的新的存款方式,1961 年由美国纽约花旗银行首先发行。当时的背景是,市场利率上下波动,投资者觉得,把闲置资金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银行,固然方便灵活,但没有利息,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银行,利息与债券、商业票据产生的利息比也是比较低的,而且有上限约束,定期存款不能转让,提前支取损失利息。所以投资者把投资方向由银行存款转向短期债券、商业票据、国库券上去。对商业银行来说,没有存款就没有贷款。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发现,他们的经营方式有问题,应当革新。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方式仅仅是管理资产,存款增加,就增加贷款或其他形式的投资,资金不足就取回贷款,或出售有价证券。对负债则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客户来存款,就接受,客户不来,就等待。面对新的问题,商业银行认为用这种守株待兔的办法对待客户的存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对存款不能一味等待。如果老是等待,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社会闲置资金流向国库券和其他短期债券。 纽约花旗银行经过深思熟虑,创造出可转让定期存单这种新的方式,变等待为主动出击,在货币市场上与其他投资方式争资金,以求增加存款。纽约花旗银行在发行存单之前,先取得一些大经济商的支持,保证为存单提供活跃的次级市场。由于一些大经济商的鼎力相助,花旗银行第一次发行存单一举成功。接着,其他银行也立即仿效,从那以后定期存单成了短期融资的工具。 银行发行的可转让定期存单,在性质上仍属于债务凭证中的本票,由银行允诺到期时还本付息,购买存单的投资者需要资金时,可把存单出售换成现金。存单把存款和短期证券的优点集中于一身,既为银行带来了方便,又为客户提供了好处。 存单的利率高于类似的偿还期的国库券的利率。这种差异是由存单的信用风险程度比较大决定的,还由于存单的流动性没有国库券的流动性强,二级市场对存单的需求较少,存单的收益纳税面大。在美国,存单收益在各级政府都纳税,现在,各个发行银行的不同也反映了存单的利率差异。存单市场发展的初期,存单的差别是比较小的,可是逐渐地存单的买者开始对不同的银行发行的存单进行选择,资信高的银行发行的存单利率低,资信差的银行发行的存单利率高。 存单的利率是固定的。存单的持有者在出卖存单时,市场现实利率可能与存单上商定利率不一致,可能高于商定利率,也可能低于商定利率。在次级市场上购买存单的人,要求按当时的现实利率计算。因为他若不在次级市场上买存单,而到银行直接买原始存单,只能依据这个当时利率,而在次级市场上买到的存单到期时,银行是按商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比如说,存单转让时,市场利率为10%,而存单利率为9%,市场利率高于存单商定利率1%,存单的卖者要把这1%补给存单的买者。由发行存单那天起到期满那天为止的利息归买者。由于市场利率高于存单上的商定利率,存单的卖者要从他所得到的利息中减去补给存单买者两种利率之差。这就是说,若市场利率高于存单商定利率,存单的卖者有一定损失;若市场利率低于存单商定利率,存单的买者要对卖者支付这两种利率之差。这时,存单卖者得益。 3.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指没有抵押品的短期票据。从本质上说,它是以出票人本身为付款人的本票,由出票人许诺在一定时间、地点付给收款人一定金额的票据。 商业票据是最早的信用工具,起源于商业信用。而商业信用的出现先于金融市场的产生之前。在没有金融市场时,商业票据没有流通市场,只能由收款人保存,到期才能收款。到有了银行,有了金融市场,商业票据的持有者才可以拿商业票据到银行去抵押,到市场上去贴现,提前取得资金。近年来更进一步演变为一种单纯的用在金融市场上融通筹资的工具,虽名为商业票据,却是没有实际发生商品或劳务交易为背景的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的主要种类和特点是: (1)短期票据,是货币市场中的短期信用工具,最短期限是30 天,最长是270 天。 (2)单名票据,发行时只须一个人签名就可以了。 (3)融通票据,为短期周转资金而发行。 (4)大额票据,面额是整数,多数以10 万美元为倍数计算。 (5)无担保票据,不须担保品和保证人,只须靠公司信用担保。 (6)市场票据,以非特定公众为销售对象。 (7)大公司票据,只有那些财务健全、信用卓著的大公司才能发行商业票据。 (8)贴现票据,以贴现的方式发行,即在发行时先预扣利息。 商业票据市场基本上是一种初级市场,没有二级市场。其原因在于:第一,大多数商业票据的偿还期很短,20 天到40 天。第二,大多数商业票据的发行人对投资者面临严重流动压力时,是准备在偿还期到期以前买回商业票据的。 商业票据利率一般比政府发行的短期国库券的利率高,这是由风险、流通和税收的原因决定的。商业票据的风险大于政府国库券的风险,所以其利率要高于国库券的利率。同是商业票据,资信程度高的公司发行的利率低,资信程度差的公司发行的利率高。商业票据没有二级市场,国库券有二级市场,所以商业票据利率比国库券的利率高,商业票据的收益在各级政府纳税,在美国,国库券的收益只在联邦政府纳税,所以商业票据的利率要高。 商业票据利率和银行优惠利率也有重要关系。优惠利率是商业银行向与它关系最好的企业贷款所收的利率。商业票据利率和银行优惠利率是互相竞争的。如果银行优惠利率高于商业票据利率,一些大企业就通过发行商业票据筹资;反之,若优惠利率低于商业票据利率,一些大企业不发行商业票据而向银行借款融资。 国际货币市场4.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发票人签发一定金额委托付款人于指定的到期日无条件支付于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在性质上属于委托证券,是由发票人委托付款人付款,而本票是由发票人自己付款,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银行承兑汇票指以银行为付款入并经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承兑”就是银行为付款人,表示承诺汇票上的委托支付,负担支付票面金额的义务的行为。 一旦银行在汇票上盖上“承兑”字样,汇票就成为银行的直接债务,在此后银行负有于汇票到期时支付现金给持票人的义务。 汇票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相距遥远,所用货币各异,不能像国内贸易那样方便地进行结算。从出口方发运货物到进口方收到货物,中间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段时间一定有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信用,不是进口商提供货款,就是出口商赊销货物。若没有强有力中介人担保,进口商怕付了款收不到货,出口商怕发了货收不到款,这种国际贸易就难以顺利进行。后来银行参与国际贸易,作为进出口双方的中介人,开出信用证,一方面向出口商担保,货物运出口,开出以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发到银行,银行保证付款,同时又向进口商担保,能及时收到他们所进口的货物单据,到港口提货。出口商开出的汇票,如为即期汇票,开证行于见票后立即付款;如为远期汇票,开证行见票予以承兑,到期付款。银行承兑汇票就是通过国际贸易的结算过程被创造出来的。 设美国某一进口商从法国某一出口商那里进口一批价格10 万美元的货物。为了进行支付,美国的进口商从美国某一家银行取得以法国出口商为收款人的信用证。凭这张信用证允许法国出口商对美国这家银行开一张汇票。 法国出口商发出商品并把信用证转交给法国银行,法国银行开一张对美国银行的汇票,并寄给美国银行。美国银行确认之后,汇票上盖“承兑”印记,这就创造出一张银行承兑汇票。 应注意的是,美国银行只是保证到偿期支付,不必为这种交易提供信用。 (1)出口国——法国银行提供信用。法国的出口商出口货物后持承兑汇票要求法国银行对汇票议付,也就是支付现金,并把这笔款存在法国银行。 美国的进口商已经收到货物,同时对美国承兑银行有一笔短期负债。美国银行则既有一笔新资产(美国进口商所负责的汇票金额),又有一种新负债(银行承兑汇票对汇票持有人支付),等到汇票到期时,美国银行向法国银行支付10 万美元,美国进口商向美国银行支付10 万美元。这个过程说明,是法国的银行提供了信用。 (2)证券商提供信用。法国银行接受本国出口商的议付后,把汇票卖给美国一家证券商,得到美元并存在美国银行。待汇票到期时,美国银行向持有汇票的美国证券商支付10 万美元,美国进口商对美国银行付款。这个过程说明是美国证券商提供了信用。 (3)美国承兑银行提供信用。法国银行提供本国出口商议付后,把汇票卖给美国承兑银行,获得美元并存在美国银行。待汇票到期时,美国银行不必对自己支付了。美国进口商对美国银行付款。这个过程说明,美国银行提供了信用。 承兑汇票的主要用途是为国际商品流通融资。一是为本国的出口商融资,本国的出口商持有外国银行承兑的汇票可以在本国银行贴现,直接取得出口货款。汇票到期之后,本国银行再从外国银行收回汇票所载的金额。二是为本国进口商融资,本国进口商与外国出口商签定进口合同之后,可要求本国银行通知外国出口商开出以本国银行为付款人的汇票,使外国出口商及时交货。本国进口商从本国银行得到提单并向本国银行付款。 银行承兑汇票是随着国际贸易产生的,可以说没有初级市场,但有次级市场。参加银行承兑汇票次级市场交易的有三种人:一是创造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银行;二是经纪人;三是投资者。承兑银行所持的银行承兑汇票都是自己承兑、自己贴现的。这部分汇票的大多数没有进入初级市场,没有流通。经纪人主要是代客买卖,收取佣金。投资者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占市场流通总额的绝大多数。 国际货币市场5.贴现 贴现是指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据向银行兑换现金,银行将扣除自买进票据日(即贴现日)到票据贴现周的利息(即贴现息)后的余额付给持票人。从本质上看,贴现也是银行放款的一种形式,这种方式与一般放款的差别在于是在期初本金中扣除利息,不是在期末支付利息。 贴现在西方国家是货币市场的一项重要融资活动。贴现市场并不是指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买卖票据或银行直接与客户进行贴现的行为。而是指银行与票据经纪人成立的公共的贴现市场。如英国伦敦贴现市场银行所持有的票据,主要是从经纪人那里买进的。票据经纪人或以自己的资金或从银行取得随通知随还的票据进行贴现。将所贴现的票据向银行再贴现。票据经纪人有时介绍买卖票据,以形成活跃的贴现市场。美国纽约的贴现市场分为两部分:一为买卖银行承兑票据的贴现;另一个是国内商业票据买卖的市场。前者指贴现商与银行问形成承兑汇票的市场;后者是指票据商将其为顾客贴现的商业票据卖给银行而形成的贴现市场。 贴现市场在英国是英格兰银行与商业银行间的桥梁,也是英国金融制度的一个特色。伦敦的贴现市场主要是由9 家贴现公司组成的。这9 家贴现公司都是伦敦贴现市场协会的成员。贴现市场在英国货币体系中发挥中心的作用。贴现公司利用他们借入的低利资金,再以较高的利息贴现票据。每月派代表拜访各清算银行、其他银行及承兑公司等,借入通知及隔夜资金。另一方面购买并探询各银行购买的票据,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政府债券等。 贴现公司可将流动资金存入英格兰银行,后者成为前者的最终依靠。 贴现公司的经营活动为银行提供调节资金,增加其流动性之方便。当银行资金盈余时,就把资金贷给贴现公司;当银行资金不足时,就从贴现公司收回贷款。银行把多余资金贷给贴现公司,安全、方便,又有利可图。 贴现公司是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及大额定期存单的买者。 这是贴现公司最重要的活动。持有上述可转让金融资产的机构和个人,总是希望有人买这些金融资产。贴现公司经常买这些金融资产,保证这些金融资产的可转让性,增强这些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这既对银行有好处,又对客户有益处,更重要的是加速了资金的周转,促进了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也通过贴现市场来贯彻其货币政策,若英格兰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就从贴现公司买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和大额存单,贴现公司用中央银行的资金再从经纪人手中买上述金融资产,使流通领域中的货币供给增加。若中央银行要减少货币供给,就不购买贴现公司票据,贴现公司没有足够资金也要减少从票据经纪人处买票据,票据不能转变成现金,流通中货币供给减少。 相关词条 品牌联合 福特主义 货币替代 资本逃避 机会成本 市场预测 企业边界 实体经济 溢出效应 规模效应 品牌效应 财务分析 商品流通 外汇汇率 补偿贸易 财务控制 项目融资 阿罗悖论 破窗理论 服务蓝图 参考资料 (1)《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工会财务会计百科全书》
美国货币市场(American currency market) 美国货币市场概述 美国货币市场美国货币市场的建立晚于英国,但其发展迅速,在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自由度、信用工具创新、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都较其他国家更为成熟和完善,因而美国货币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货币市场。 美国货币市场实际是一个无形市场,由市场的参与者通过电话、电传联系成交,它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市场,成交金额也很大,属批发市场。 美国货币市场构成 1.国库券市场(Treasury Bill)。 美国的国库券市场十分发达,交易量也很大。国库券的期限有3 个月、6 个月、一年三种,前两种每周发行一次,一年期的每月发行一次。一般以竞争性投标方式折价发行: 2.联邦基金市场(FederaI Fund)。 美国货币市场联邦基金指存款机构在联储的储备金。联邦基金市场就是存款机构为了补足每天的准备金而进行的短期资金借贷活动,交易的金额一般在百万美元以上,期限为1 天―1 周,如有必要还可以延长。联邦基金的利率波动十分剧烈,是联储推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3.商业票据市场(CommerciaI Paper)。 商业票据是由信誉良好的公司签发的短期、无担保票据,发行者主要有金融公司,非金融公司和银行持股公司等。商业票据的期限通常为30270 天,最常见的是60―180 天。由于超过270 天的证券必须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登记注册,费用较高,因而270天以上的商业票据发行很少。商业票据的面值一般为10 万美元。 美国货币市场商业票据的发行是采用贴现方式进行,发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发行,这种方式多由设有分支网络的盒融公司或设有自己的附属金融机构的公司采用,以节省费用;另一种是间接发行,即通过交易商进行转售,发行人需向交易商支付手续费。 商业票据的发行程序比较简便,发行人可以在需要资金的当天早晨通知商业票据交易商发行,在当天下午即可完成发行和交割,其清算和支付也在同一天完成。1990 年采用簿记方式处理后,其结算更加快捷。 商业票据的购买者多是机构投资者,而且在投资者要求转让时,发行人一般都在到期前赎回票据,因此商业票据的二级市场很少。 4.银行承兑票据市场(Banker’s Acceptance)。 1918 年联邦储备体系建立后,即允许银行为国内外贸易提供承兑融资。规定银行承兑汇票只能用于短期性的、自动清偿性的商业交易。美国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有四种: ①银行承兑的进出口贸易汇票;②银行承兑的国内运输汇票;③银行承兑的国内外仓储汇票;④银行承兑的外国银行签发的美元汇票。期限一般为30天到90 天,最多不超过270 天。 20 多家证券公司积极地创造银行承兑汇票的二级市场。 5.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CDs)。 CDs 由花旗银行最早于1961 年创立,是大的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渠道。CDs 的期限一般为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和6 个月,期限最短仅为14 天,但以3 个月和6个月期为主。面额最小为10 万美元,通常为百万美元。 CDs 有活跃的二级市场,因而流动性较高。 6.回购协议市场(Repurchase Agreement)。 美国货币市场回购协议实际是一种以证券做担保的资金融通,即出售一种短期证券(通常是国库券)为担保,然后在一天或几天后再以协议中规定的价格将证券买回。回购协议的期限最短只有1 天,长者可达6 个月。 7.联邦政府机构短期证券市场。 一些联邦政府机构定期发行短期证券,如农业信贷性的联邦政府机构每个月发行6 个月和9 个月期的短期证券,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和联邦国民抵押协会一般每季发行一次证券。这些短期证券的期限多为30―60 天,最短的只有5 天。由于其发行者是联邦政府机构,因而其信誉仅次于国库券,流动性也很强。 8.市政短期证券市场。 州及地方政府通常发行一年及一年以下的市政债券筹措短期资金,这类短期证券主要包括税金预缴债券和项目债券,二者的利息收入都兔缴联邦所得税,项目债券还免缴州所得税。 市政短期证券的发行也多采用竞争性投标方式,持有人多为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高收入的个人。他们一般都将债券持有到期,目的是调整应税收入。因此市政短期证券的二级市场不发达。参考资料http://wiki.mbalib.com/wiki/%E7%BE%8E%E5%9B%BD%E8%B4%A7%E5%B8%81%E5%B8%82%E5%9C%BA
纽约货币市场纽约货币市场(New York Currency Market)纽约货币市场概述 纽约货币市场和伦敦货币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短期融资中心,由该市场确定的利率水平对世界市场起着带头作用。 美国重要的短期利率中水平最低的是国库券利率,其中91天的国库券利率为短期证券的代表利率。纽约货币市场分类简介 纽约货币市场即纽约短期资金的借贷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货币市场中交易量最大的一个。除纽约市金融机构、工商业和私人在这里进行交易外,每天还有大量短期资金从美国和世界各地涌入流出。纽约货币市场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交易都是供求双方直接或通过经纪人进行的。在纽约货币市场的交易,按交易对象可分为:联邦基金市场、政府库券市场、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商业票据市场等。 联邦基金市场 纽约货币市场纽约市的联邦储备体系成员银行之间相互拆借准备金的市场。除为本行拆借短期资金(一般为隔夜资金)外,纽约市的多数大银行也充当联邦基金经纪人,为其他大城市的代理行拆借资金。根据规定,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必须将其存款按规定的比率缴存联邦储备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不能动用。商业银行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准备金账户的存款称为联邦基金,另外还保留一部分额外准备金(称为超额准备)以供周转。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数额取决于它两天前存款的构成和规模。那些准备金不足的银行就须向有超额准备的银行借入资金,补足准备金。这就形成了联邦基金的拆放。 政府库券市场 纽约货币市场美国政府发行的各种债券按期限可划分为:短期库券,即国库券,一般为3个月、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中期财政库券,一般为1年以上至7年期;长期公债,7年期以上,最长可达40年。国库券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较为灵活。商业银行一般都持有大量国库券,作为二线准备。外国中央银行的美元资产很大一部分是美国的国库券。国库券没有规定利率,但在出售时可按面值打一定折扣,因此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和面值计算出实际收益率。3 个月期的国库券实际收益率是国库券的代表性利率。 银行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美国大银行发行的一种定期存款凭证,最低面值为10万美元,一般为3个月或6个月期,也有为期1年的。也称为银行大额定期存单,定期存单的面额一般为100万美元,不记名,可随时在市场出售。定期存单利率取决于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及其他短期利率。同时也受发行银行的经营状况、存单面额大小、到期日等影响。 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纽约货币市场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为付款人承兑的汇票,是承兑银行的一种短期负债,可以转让,在市场自由买卖。银行承兑汇票面值并无限制,一般期限为30~180天,最普遍的为90天。银行承兑汇票并无利息,在市场买卖时的价格是按面值打一定折扣,但按面值清偿。 商业票据市场 商业票据是美国银行持股公司和大工商业公司发行的短期借款期票。商业票据的期限最多见的是30~60天。面值一般以10万美元为单位,平均金额为50万美元。商业票据的利率取决于市场供求情况、面值大小、期限长短、发行人信誉、银行信贷成本和交易的费用。参考资料http://wiki.mbalib.com/wiki/%E7%BA%BD%E7%BA%A6%E8%B4%A7%E5%B8%81%E5%B8%82%E5%9C%BA
概述 相关书籍欧洲美元,是指存放在美国境外各银行(主要是欧洲银行和美国、日本等银行在欧洲的分行)内的美元存款,或者从这些银行借到的美元贷款。这与美国国内流通的美元是同一货币,具有同等价值,两者的区别只是在于帐务上的处理不同。例如,一家公司在欧洲的一家银行存进一笔美元,实际上只是把它原来存在美国银行的一笔美元转存到这家欧洲银行的帐户上。 所谓欧洲其他货币,有欧洲英镑、欧洲德国马克、欧洲法国法郎、欧洲瑞士法郎、欧洲荷兰盾等等。它们的性质也与欧洲美元的性质相同,都是指在本国境外的该国货币资金。比如,日本银行存放在法国银行的英镑存款或德国银行对瑞士公司提供的英镑贷款,就叫做欧洲英镑。 形成发展 澳元的下跌将会配合与欧洲货币一道下跌欧洲货币市场起源于20 世纪50 年代,市场上最初只有欧洲美元。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的资金,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了本国资金的安全,将原来存在美国的美元转存到原苏联开设在巴黎的北欧商业银行和开设在伦敦的莫斯科国民银行以及设在伦敦的其他欧洲国家的商业银行。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资本家为避免其“帐外资产”公开暴露,从而引起美国管制和税务当局追查,也把美元存在伦敦的银行,从而出现了欧洲美元。当时,欧洲美元总额不过10 亿多美元,而且存放的目的在于保障资金安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通过对饱受战争创伤的西欧各国的援助与投资,以及支付驻扎在西欧的美国军队的开支,使大量美元流入西欧。当时,英国政府为了刺激战争带来的经济萎缩,企图重建英镑的地位。1957年英格兰银行采取措施,一方面对英镑区以外地区的英镑贷款实施严格的外汇管制;另一方面却准许伦敦的商业银行接受美元存款并发放美元贷款,从而在伦敦开放了以美元为主体的外币交易市场,这就是欧洲美元市场的起源。 到了60 年代,欧洲货币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其主要原因是: (1)美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这是欧洲美元迅速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欧洲美元存在的形式首先是美元存款。私人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在欧洲银行存入一笔欧洲美元,归根到底,只能是把原来在美国银行里的一笔活期存款转存到欧洲银行里来。同样,一家欧洲银行贷出一笔欧洲美元,也只能是把这笔原来存在美国银行里的活期存款转贷给借款人。所以欧洲美元的根于是美国银行对外负债的转移。没有这个根子,欧洲美元是无从产生的。这种对外流动性负债的转移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有着直接关系。 (2)美国政府对资本输出入的限制措施促使大量美元外流。由于美国国际收支不断出现逆差,趋势日益恶化,所以从60 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限制美元外流的措施。如美国政府从1963 年起实施利息平衡税,对外国政府与私人企业在美国发行的债券利息,一律征收平衡税,借以限制美国企事业对外直接投资,同时限制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银行对外信贷。1968 年美国政府的金融管制当局正式停止美国企业汇出美元到国外投资。还有,根据在30 年代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制订的Q项条款规定,美国商业银行对活期存款不付利息,并对定期与储蓄存款利率规定最高限额,而在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不受此种限制。另一个联邦储备银行的M条款规定,美国银行对国外银行的负债,包括国外分支行在总行帐面的存款,必须缴存累进的存款准备金,而国外的欧洲美元存款则可以不缴存任何存款准备金。这些措施引起美国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满,纷纷向国外寻求吸收存款的出路。全世界的跨国公司也不得不转向欧洲货币市场,以满足其资金融通的需求。这些因素都大大地促进了欧洲货币市场的发展。 (3)欧洲一些主要国家解除外汇管制,并实行各国货币自由兑换。西欧主要国家从1958 年12 月开始,允许出口商和银行拥有外币资金,主要是美元资金。当时,美元是国际间主要的支付与储备货币,西欧各国解除对外汇的管制,就意味着各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美元。这些措施使得欧洲银行的美元存放业务迅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美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大量增加。 进入70 年代以后,欧洲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无论从该市场上的资金供应方面,还是从资金需求方面来看,都在迅速增加。 从资金供应方面来看,有以下因素促进了欧洲美元的发展: 第一,美国巨额和持续的对外军事开支和资本输出,使大量美元流入外国工商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手中,它们把这些美元存于欧洲各国银行中套取利息。特别是1971 年8 月15 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与黄金兑换后,促使更多的美元流入欧洲市场。 第二,石油生产国的美元。1973 年10 月油价提高,石油生产国的石油美元收入急剧增加,这些国家将美元收入的一部分存入欧洲货币市场。 第三,经营欧洲货币市场业务的各国商业银行的分行,为适应业务的需要,常将其总行的资金调至欧洲市场,以便调拨使用。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为促进其业务的发展,便于资金的使用,也增加在欧洲银行的投放。 第四,派生存款的增加。欧洲银行在吸收一笔欧洲美元存款后,留存一定的备付金,将剩余资金贷出,而接受贷款的惜款人,又将所得贷款存入欧洲银行,这样就像在国内银行体系中所发生的存款派生过程一样,在欧洲货币市场上,也会发生类似的存款派生过程。而且,由于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其派生存款的倍数往往要高于国内派生存款的倍数。 从资金需求方面来看,60 年代到70 年代欧洲货币市场以短期贷款为主,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所贷款期限多在1 年以下。但在70年代后,发生了一些变化。 (1)自石油提价后,1974 年以来,西方工业国及第三世界非产油国出现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举债。原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也到欧洲货币市场举债。 (2)1973 年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后,一些银行与工商企业,为了减少汇率风险并投机牟利,增加了外汇买卖,从而扩大了对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需求。 其他欧洲货币是在美元危机中逐渐形成的。从60 年代以来,美元的霸权地位日益衰落,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或其他硬通货的风潮频繁发生。而各国的企业与投机商,以及西方各国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外汇储备,绝大部分是美元。因此,它们就不得不按照在金融业务中要谨慎行事这一个最简单的原则,使它们的储备构成多样化。这种储备多样化的过程,必然导致美元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下降。美元价值下降,又会使大量持有美元的外国企业以及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头寸价值低落。由于在储备多元化的过程中,导致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动摇,致使当时国际市场上的硬通货,如联邦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日元等,身价倍增,成为抢购的对象,再加上有些国家对非本国居民存户存入所在国货币施加种种限制,而对外国货币则不加限制或限制较少,这就形成了“欧洲德国马克”、“欧洲瑞士法郎”等其他欧洲货币。最初的欧洲美元市场,也就逐渐发展成为欧洲货币市场了。 同时,欧洲货币市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的地区分布区扩展至亚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因此,所谓欧洲货币,不一定是存放在欧洲各国的生息资本。欧洲货币市场这一名词的含义不断发生变化。这个名词的词头“欧洲”是因为原先的市场在欧洲,但实际上由于欧洲货币市场的不断发展,它已不再限于欧洲地区了。 这些欧洲货币的存放借贷多集中于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伦敦市场。1980 年时,它占整个欧洲货币市场的份额的1/3 左右。 现在欧洲货币市场规模已经很大。所谓市场规模,是指某一时点未清偿的欧洲货币存放款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存量。在实际统计时,人们是以银行的欧洲货币负债额而不以资产额来测定欧洲货币市场的规模。这是因为银行的资产除了金融资产以外,往往还包括有形资产。而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存款,从是否存缴法定准备金上就可以辨认出存缴某笔外币存款是不是欧洲货币存款。 目前,关于欧洲货币市场规模有多种统计资料,其中以国际清算银行、摩根保证信托公司和英格兰银行的统计比较可靠。国际清算银行根据与欧洲美元市场有联系的大多数银行的报告,对这一市场的资金总额和净额进行估计。其总额只限于报告国银行的外币负债的总计,它没有把所有有关国家和地区都包括进去,例如巴林、拿骚等地。而且,它只计算呈报银行对非居民的外币负债,而呈报银行对本国居民,包括本国银行和本国金融当局的外币负债则略而不计。因此,这种估计显然是偏低的。 摩根保证信托公司的资料,在统计方法上和国际清算银行相同,但范围大。在测度欧洲货币市场总额时,它是将商业银行所有外币负债汇总而得出的,总额中剔除银行间负债的数字就是净额。不过,它用各国官方关于本国银行的外币资产负债的资料对国际清算银行的估计进行补充和核实,差别不太大。 基本特点 美元/瑞郎应该属于欧洲货币当中最弱的一支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有很大吸引力的市场,这个市场与西方国家的国内金融市场以及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关键在于这是一个完全自由的国际金融市场,主要有如下特点: (1)欧洲货币市场经营非常自由。由于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不受任何国家政府管制和税收限制的市场,所以经营非常自由。例如,借款条件灵活,借款不限制用途等。因此这个市场不仅符合跨国公司和进出口商的需要,而且也符合许多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2)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规模极其庞大。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自世界各地,数额极其庞大,各种主要可兑换货币应有尽有,故能满足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及其银行、企业对于不同期限与不同用途的资金需要。 (3)欧洲货币市场资金调度灵活、手续简便,有很强的竞争力。欧洲货币市场资金周转极快,调度十分灵便,因为这些资金不受任何管辖。这个市场与西方国家的国内市场及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相比,有很强的竞争力。 (4)欧洲货币市场有独特的利率体系,其存款利率相对较高,放款利率相对较低,存放款利率的差额很小,这是因为它不受法定准备金和存款利率最高额限制。因此,欧洲货币市场对存款人和借款人都更具吸引力。 (5)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以银行间交易为主,银行同业间的资金的拆借占欧洲货币市场业务总量的很大比重;它也是一个批发市场,由于大部分借款人和存款都是一些大客户,所以每笔交易数额很大,一般少则数万元,多则可达到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 市场组成 欧洲货币市场是由一个世界性的广泛的国际银行网所组成。这些银行被泛称为“欧洲银行”。所谓“欧洲银行”与其说是一种机构,不如说是一种职能。 “欧洲银行”以伦敦为中心,散布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它们之间通过信函、电话、电报和电传联系。伦敦有许多金融机构,它们同世界各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伦敦特有的金融地位。这些机构由三类银行组成:A.英国商业银行在伦敦开设的总分行;B.其他各国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伦敦开设的分行、金融公司或投资银行;C.由不同国家大商业银行组成的联合银行集团。 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银行同业拆借;另一部分是非银行之间的交易。就资金的借贷的期限、方式和业务性质而言,可分为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资本市场。 1、欧洲资本市场 欧洲资本市场是指欧洲银行经营的中长期借贷的市场,系由银行中长期信贷和欧洲债券市场组成。 欧洲银行的中长期信贷,最短在1 年以上,一般为1—3 年、5 年、7 年、10 年或更长。资金的借贷者,大多数是世界各国私营或国营企业、社会团体、政府当局或国际机构组织。资金来源,少数为长期存款,多数为较短期存款。办理中、长期信贷,一般都需签订合同,有的合同还需经借款国的官方机构或政府担保。利率一般以伦敦同业拆放利率为基础,根据金额大小、时间长短或借款人的资信,再加上不同幅度的附加利率,一般为0.25%—2.5%。对于金额大、时间长的贷款,往往由几家、十几家甚至数十家不同国家的银行组成银行集团,由一家或几家大银行牵头,向借款人共同提供。 发行欧洲债券是在欧洲资本市场上筹资的另一种主要形式。特别是70年代以来,由于对长期资金需求增加,债券形式的借贷活动发展很快,形成了专门的欧洲债券市场。欧洲债券的特点是债券发行人属于一个国家,债券面值则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标示。例如,日本金融机构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发行的美元债券,则算为“外国债券”,而不能算为“欧洲债券”。 欧洲债券往往由一家大商业银行牵头,联合几家甚至数十家不同国家的大银行代为发行,大部分先由这些银行买进,然后转到销售证券的二级市场或本国市场卖出。现在,欧洲债券在资本市场借贷总额中的比例已超过中、长期银行信贷。 欧洲债券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种是普通固定利率债券,即在发行时,利率和到期日均有明确规定,不再改变。另一种是浮动利率债券,即利率按约定时间调整,多数为半年调整一次,以6 个月期的伦敦银行同业拆放利率或美国商业银行优惠放款利率为基础,再加上一定的附加利率计算。还有一种是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购买者可以按照发行时规定的兑换价格,换成相应数量的股票。 2、与出口项目相结合的资金借贷 根据使用出口信用的对象不同,在出口贸易中,使用欧洲货币市场资金的形式有两种: A.卖方信贷。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常常采取延期付款的方式,进口厂商除支付一部分订金外,等到出口厂商全部交货后,再分期偿还成套设备的出口货款,并随同利息一并支付。出口厂商为继续进行正常生产,常与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商业银行签订协议,商借出口信贷。进口商偿还货款后,再归还其从银行所借得的出口信贷资金。由于这种信贷是由出口商方面的银行提供给出口商(卖方)的,所以叫做卖方信贷。 B.买方信贷。上述成套设备延期付款的交易,不是由出口商向其往来银行商借资金,而是由进口商(买方)向出口商方面的银行商借资金,用以向出口商偿付成套设备的货款,这也是利用欧洲货币市场资金的一种形式。由于信贷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给买方的,所以叫做买方信贷。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由进口商方面的银行向出口商方面的银行商借资金,用以偿付出口商成套设备的货款,这也是买方信贷的一种形式。 业务特点 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特点是: 第一,国际借贷业务趋向分散,国际金融垄断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渗透。 在以伦敦为主体的欧洲货币市场之外,卢森堡金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长。此外,像香港、新加坡、巴拿马等也都经营各地区的“亚洲美元”或“拉美美元”业务,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资金市场。 第二,银行资金来源由零星转为大宗,由零存整放转为整存整放。 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来源逐渐由吸收短期资金到发行大额可转让的存单来吸收资金。在资金运用上,中长期贷款、买方信贷及欧洲债券的业务量急剧增加。 第三,中长期贷款额度不完全以存款及营运资金大小为依据,常常先贷放后借入,贷款利率也随借入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经常是先与借方签订贷款合同,以后再从其他地方设法借入资金。 第四,综合货币单位在国际借贷与债券发行中开始作为计算单位,如欧洲货币单位(ECU)及特别提款权(SDR)。 影响意义 国际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发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欧洲货币市场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 欧洲货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各国间货币金融关系的相互隔绝状态,它将大西洋两岸的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联系在一起,从而促进了国际资金流动。因为欧洲银行的套利套汇活动,使两种欧洲货币之间的利率差别等于其远期外汇的升水或贴水,超过这个限度的微小利率差别都会引起大量资金的流动,于是这个市场所形成的国际利率,使各国国内利率更加相互依赖。它促进了国际金融的一体化,这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的。 (2)欧洲货币市场促进了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欧洲货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西欧和日本恢复它们的经济并使其得到迅速发展。欧洲货币市场是日本60 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发展所需巨额资金的重要补充来源。发展中国家也从这个市场获得大量资金。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73 年到1978 年6 月底,两年半时间内发展中国家从国际货币市场上借进621 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从欧洲货币市场上借来的。第三世界运用这些资金加速了经济建设,扩大了出口贸易。因此,它加强了第三世界和第二世界的经济力量。 (3)欧洲货币市场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不少国家,对外贸易是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60 年代中期以来,如果没有欧洲货币市场,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是不可能的。 (4)欧洲货币市场帮助了一些国家解决了国际收支逆差问题。欧洲货币市场方便了短期资金的国际流动,特别是促进了石油美元的回流。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1974—1981 年,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总额高达8100 亿美元,但各国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筹集的资金总额即达7530 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世界性的国际收支失调问题。在这期间,欧洲货币市场所吸收的石油出口国的存款就达1330 亿美元,从而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当然,欧洲货币市场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低估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银行风险增大。欧洲美元等货币的拆放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A.借款人除了本国客户外,尚有外国客户,或虽系本国客户,但又转手再放给外国客户,所以,它具有国际间极其复杂的连锁关系;B.借款金额巨大,而又缺乏抵押保证;C.由于借款人有时把资金转借出去,几经倒手,最后甚至连借款人是谁也不能完全掌握。 (2)影响各国金融政策的实施。对参与欧洲货币市场的国家来说,如果对欧洲美元等资金运用过多,依赖过深,或这种资金流入流出过于频繁,数额过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到该国国内货币流通的状况。 (3)加剧外汇证券市场的动荡。欧洲货币市场上的资金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每当某一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出现动荡将贬值下浮时,它的流动性将进一步加剧。 (4)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这是国际性通货膨胀加剧的一个因素。 [1]
什么是欧洲货币体系 1992年9月下旬,欧洲外汇市场弥漫着一种恶战的气氛,一方是以德国中央银行为首的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的中央银行,立志要保护马克兑英镑、意大利里拉等的汇率,不断在外汇市场抛马克买英镑和里拉,另一方是外汇市场的投机势力,似乎联合着要与中央银行对着干,抛英镑和里拉买马克。在外汇市场的激烈厮杀中,中央银行先后抛出200多亿美元的马克,全部被市场投机者吃进。最后,这场较量以欧洲中央银行无力维持马克与英镑、里拉的固定汇率范围而败北、英镑和里拉被迫脱离欧洲货币体系而告终。许多大的风险资本投资集团都在这一个月赚了数千万美元,最多的赚了近十亿美元。其实,欧洲货币体系的这场危机的种子是从欧洲货币体系产生的这一天起就埋下的。 什么是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3月,在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的倡议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将各国货币的汇率与对方固定,共同对美元浮动。在欧洲货币体系成立后的10年内,它的内部固定汇率不断在调整,使它的汇率体制得以生存。1989年6月,西班牙宣布加入欧洲货币体系,1990年10月,英国也宣布加入,使欧洲货币体系的成员国扩大到10个。 欧洲货币体系内部的汇率制并非完全固定的,成员国之间货币汇率有一个可波动的范围。每一成员国的货币都与欧洲货币单位(ECU)定出一个中心汇率,这个汇率在市场上的上下波动幅度为正负2.5%,对英镑来说是6%。由于马克是欧洲货币体系中最强的货币,马克又是国际外汇市场上最主要的交易货币之一,人们便常常把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货币与马克汇率的波动,作为中央银行干预的标志。以下是1992年12月17日,各成员国货币与马克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超过上下两个界限,有关国家的中央银行就必须干预。由于英镑和里拉已在9月16日退出,它们与马克的汇率波幅要在它们重新回到欧洲货币体系时再定。 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方法是,每个成员国把黄金和美元储备的20%交给欧洲货币合作基金,同时换回相应数量的欧洲货币单位。如果某个成员国的中央银行需要对本国货币与马克的汇率进行干预,它就可以用手中的欧洲货币单位,或其他形式的国际储备金向另一个成员国中央银行购买本国货币,从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根据规定,成员国之间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波动超出规定范围的话,这两国的中央银行都有义务进行干预,干预所需的费用也应共同负担。但实际情形并不一定如此。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当某成员国货币与马克的汇率接近上限或下限时,该国中央银行就往往要引起警觉,或直接进行干预。而德国就没有义务进行干预。因此,中央银行要转移干预的负担也是可以的,转移的方式也有多种,此处不再赘述。
目录 1 什么是欧洲美元市场 2 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 3 欧洲美元市场的特点 4 相关条目 什么是欧洲美元市场 欧洲美元市场是经营美国以外美元存款交易的国际资金借贷市场。“欧洲美元”的清算中心在英国伦敦。 欧洲美元市场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伦敦为中心的欧洲美元市场初步形成。其形成缘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成为国际性通货,导致欧洲银行大量吸收美元存款,特别是英国、法国。当时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中冻结了中国存放在美国银行的资金,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为了防止它们在美国的美元存款也被冻结,就把它们的美元资金转存于苏联设在巴黎和伦敦的银行以及其他国际商业银行。后来,某些持有美元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银行、公司等为了避免它们的“帐外资产”被公开暴露出来,引起外汇管理当局和税务当局的追查,也不愿公开和直接地把美元存放在美国,而愿意间接地存放在西欧的各家银行。这即是欧洲美元最初的由来。 “欧洲美元市场” 现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象征,它现已不限于“欧洲”这一地理概念,也不限于“美元”:我们可以在香港,新加坡看到发达的“欧洲美元”,“欧洲日元 ”,“欧洲马克”市场。这些“欧洲货币”(Eurocurrency)市场又进一步成为“欧洲债卷”(Eurobond)和“欧洲股票”。在此次亚洲危机之前,泰国和韩国的公司进行了大量“欧洲货币”和“欧洲债卷”的业务。事实上,“欧洲债卷”是国际资本近年来流入亚洲新兴市场的主要形式。 欧洲美元市场的特点 欧洲美元市场的优势在于不受任何国家法令限制,免税,不缴纳法定储备,流动性强,主要作为银行间同业短期资金批发市场,参与者多位商业银行、各国央行及政府,主要借款人为跨国公司,交易对象多为具有标准期限的定期存款,一般为短期,其余为可转让存单。 随着市场业务的不断拓展,目前欧洲美元市场的地理范围和借贷币种也正在不断扩大。但由于它的流动性太强,不受约束,因而也是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的主要因素。 相关条目 欧洲货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