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权益基金爆款频现,摊余成本法债基则引爆固定收益类新品市场。7月以来成立的摊余成本法债基均获火热认购,首募规模皆超75亿元。与此同时,多家公募正快马加鞭布局该类产品,一日之内多达10只基金密集上架。 8只摊余成本法债基 募资634亿 近期市场总体延续股强债弱格局,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却不断升温。继6月底两只爆款产品成立后,同类新品均受热捧。 截至昨日,7月以来已有8只摊余成本法债基(A/C份额合并统计)陆续成立,合计募资高达634亿元,占新发债基总募资额的86.5%。其中,华宝宝利86个月、景顺长城弘远66个月、广发汇浦三年、兴业稳泰66个月、天弘鑫意39个月、易方达恒茂39个月等多只新品成立规模均接近80亿元。 蜂巢基金认为,近期长期限摊余成本法债基的热销主要由机构投资者积极配置推动。摊余成本法债基缺少交易性资本利得的机会,投资人通过其购买行为完成择时,这一特性决定了产品成立时点非常关键。债市经历前期调整后已迎来较佳配置时点,为资金入场提供了机会。另外,采取摊余成本法估值的基金以买入债券时的实际利率摊销,净值波动主要由融资成本变化造成,能够较好地平滑收益,适合对利润波动容忍度较低的机构投资者。 华南一家公募固定收益部总监坦言,近1个月以来摊余成本法债基快速升温,主要是此前积压的配置需求集中爆发。“今年1月,部分基金公司接到窗口指导,摊余成本法债基募集规模被限制在80亿之内。叠加债券收益率下降,机构配置热情有所降低,此后几个月摊余成本法债券基金的发行大幅降温。近期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加速获批,加上债市再迎配置时点,该类产品再次成为亮点。” “在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和市场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货基与银行理财收益持续下行,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成为银行自营、保险资管等投资者解决‘配置焦虑’的良方。我们公司一只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于近日成立,认购资金大多来自机构。”上述华南公募固定收益部总监补充道。 蜂巢基金表示,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拥有200%的杠杆操作空间,对管理人的合理建仓、一二级拿券的资源调配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资源调配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强的管理人更受青睐。 基金公司加快布局 一日10只新品上架 业内普遍看好摊余成本法债基的发展前景,基金公司也快马加鞭布局。 仅7月20日,就有易方达基金、中欧基金、中金基金、长信基金、英大基金、国金基金、东方红资管、上银基金、蜂巢基金和华富基金等公司旗下10只产品齐齐启动发行。本周,基金新发市场还将迎来华润元大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太平基金、嘉合基金、德邦基金等多家公司旗下摊余成本法债基新品。 证监会截至7月10日的数据显示,目前尚有多只摊余成本法定开债基待批,如鑫元安硕66个月、交银施罗德裕远88个月、新华新享惠融88个月、浦银安盛普华66个月等。 不过,业内人士坦言,该类产品规模快速扩张后可能也隐藏着风险。 蜂巢基金表示,摊余成本法债基主要风险来自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涉及投资品种,如投资信用债的情形,如果所投债券的发行人信用状况发生恶化,摊余成本法债基投资人或面临损失。因此,目前摊余成本法债基的合同中都有类似的允许发行人信用状况恶化时管理人可以将债券卖出的豁免条款。流动性风险则主要涉及杠杆问题,管理人为提高产品收益,可能选择较高的杠杆率融资买入期限和封闭期相同的债券,而融资买入的债券在持有期间不得卖出,流动性的维持主要来自管理人的正回购融资能力。这意味着如果杠杆资金成本过高,会对产品净值造成负面影响。 业内普遍认为,在打破刚兑之后,净值化管理会成为主流,盈利稳定的摊余成本法债基会持续迎合保险、银行资管等仍有基金净值稳定需求的机构投资者配置需要。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泰信基金管理规模仅为32.68亿元,而且已两年多无新产品面世。在3月曝出“老鼠仓”事件后,该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均发生变动 在3月份曝出“老鼠仓”事件后,泰信基金近期又因频繁的高管变动站在聚光灯下。 7月3日,泰信基金发布公告称,督察长吴胜光因工作调整离职,由总经理高宇代任督察长一职。此时,距离该公司最近一次高管变动只有1个月时间。 成立17年来,该公司的管理规模并没有持续发展壮大,尤其在2015年之后缩水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泰信基金管理规模仅为32.68亿元,而晚于其成立的汇添富基金管理规模早已迈入千亿门槛。 就管理规模、督察长继任者等问题,《投资时报》向泰信基金发送沟通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泰信基金管理规模 高管频繁变动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行业新品发行火爆,产品业绩也表现不俗,不过基金公司的高管层并不平静。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共有102家基金公司170位高管发生变动,其中副总经理、总经理、督察长的变更排在前三位,分别涉及57人、26人、23人。 近日,泰信基金发布公告称,督察长吴胜光因工作调整离职,由总经理高宇代任督察长一职。公开资料显示,吴胜光曾任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系副主任、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部业务二部经理、信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 事实上,该公司最近经历的人事变动还不仅于此。此前,该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岳红婷担任副总经理一职,任职日期为今年6月2日。从履历来看,岳红婷有着丰富的公募从业经历,历任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安徽省分行办公室、综合管理处、外汇信贷处科员、主任科员;中国银行资产管理总部上海分部交易所场内代表;华安证券(行情600909,诊股)研究所副经理;华富基金市场部副总监、专户部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机构部总经理;德邦基金事业二部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级)、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机构业务管理总部联席总经理兼机构业务一部总监、公司副总经理。 而原副总经理桑维英、副总经理及首席信息官韩波均在今年5月14日分别因个人原因、工作调整离职,后者转任公司其他岗位,且二者均是泰信基金元老,担任副总经理一职已长达10年。 此外,4月23日,泰信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显示,原总经理葛航因工作安排于4月22日离任,同日新任总经理高宇履职。自2012年掌舵开始,原总经理葛航也曾被寄予厚望,不过管理规模下滑以及一年两次出现“老鼠仓”,让该公司面临信任危机。 在第二次“老鼠仓”事件发生后,泰信基金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均发生变动,且前两者的接任者不再由股东委派,而是选择外部聘任。 规模萎靡不振 公开资料显示,泰信基金是国内首家信托系公募基金公司,股东分别为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山东信托,1697.HK)、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国信实业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5%、30%和25%。该公司也曾是耀眼的新星,不过最终因管理规模持续萎靡、投研实力不佳等因素沦为“小透明”。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泰信基金的管理规模为32.68亿元,在14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12。 具体来看,泰信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固收类基金规模分别为24.31亿元、8.38亿元。尽管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据半壁江山,不过多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依旧“迷你”。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产品规模最大的是泰信先行策略,为10.25亿元,它也是该公司权益阵营中唯一规模超10亿元的产品。紧随其后的是泰信优质生活,规模为3.83亿元。 除了上述两只基金外,泰信基金旗下泰信竞争优选、泰信优势增长、泰信智选成长、泰信现代服务业、泰信互联网+、泰新发展主题、泰信行业精选A/C、泰信鑫选A/C、泰信蓝筹精选9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均徘徊在1亿元以下(各类份额合并计算),分别为0.8亿元、0.6亿元、0.47亿元、0.6亿元、0.47亿元、0.66亿元、0.66亿元、0.64亿元、0.67亿元。 其实,泰信基金规模持续下滑,除了存量基金表现不佳外,持续无新基金发行也是一大原因。自2018年5月14日成立泰信竞争优选后,该公司已两年多无新产品面世。 作为信托系基金公司,泰信基金的大股东并不具备明显的渠道优势。而山东信托似乎还将泰信基金视为“包袱”,2017年将该公司45%的股权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直至2019年3月15日,该项目才终止。 事实上,基金规模与业绩表现关系密切。比如泰信蓝筹精选成立超10年,仅取得77.92%的收益率,远低于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值208.25%,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为77.66%。截至7月10日,该基金今年以来、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的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0.03%、29.78%、19.76%、6.3%,同类排名分别为860/992、813/882、617/639、525/534。 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目前12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5.13年,其中何俊春和朱志权都是累计从业年限超过10年的老将,而丁瑞、李俊江、吴秉韬、董季周、徐慕浩累计从业年限不足3年,后四位不足1年。这12位基金经理均为该公司内部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至2018年,泰信基金的净利润连续亏损且金额不断扩大,分别为-4221.3万元、-1.27亿元、-5.93亿元。 此外,泰信基金管理费用已连续四年下滑。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2015年至2019年的管理费用分别为1.42亿元、6965.26万元、5164.17万元、3532.97万元、3352.24万元。
7月以来市场画风突变,银行、券商、保险等一度低迷的板块表现强势,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大金融”板块后续还能起舞么?投资机遇在何方?投资者该如何布局?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创金合信金融地产基金经理李龑、德邦基金基金经理徐一阳、诺德基金量化投资总监王恒楠。这些基金经理认为,此前滞涨的大金融板块的估值,与大消费等热门板块的估值水平分化较大,因此引发了估值修复行情,后续券商等部分领域还有趋势性机遇。 不过,这些基金经理也提醒投资者,大金融板块历史上就具有波动大的特征,请投资者保持较好的投资心态,对于短期波动要保持一定的容忍度,维持一定的持股或者持有基金周期,理性投资。 估值修复带来的上涨动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期市场走强,银行、券商、保险等“大金融”板块等涨幅较大,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李龑:主要是对前期极度扭曲的估值水平的一次性修正。A股上半年结构性行情显著,估值分化明显,医药等板块领涨市场,显示出明显的超额收益。而大金融板块的相对负收益程度几乎达到历史罕有的程度,具有极强的估值修复的潜力。 徐一阳:第一,金融是强周期板块,二季度以来全国经济数据恢复趋势良好,为金融机构业务实际需求的恢复提供了良好基础;第二,无论银行、券商、还是保险,本轮行情启动前,板块内主要标的估值基本都处于历史低位,有向上做均值回归的条件;第三,A股市场整体氛围较好,增量资金进场趋势明显,包括ETF、主动型基金、海外资金,一定程度上都需要配置在指数权重中占比较高的金融板块。 王恒楠:大金融板块大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半年的滞涨,该板块的估值与大消费等热门板块的估值水平分化较大。这轮上涨应该可以说是一个估值修复的过程。 部分领域或有趋势性行情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何看待大金融领域的投资机遇?有否趋势性行情? 李龑:大金融板块优质公司ROE普遍较高,且短期虽然有一定程度上涨,但估值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超预期的社融是经济的领先指标,后期随着经济基本面的逐步恢复,大金融板块的银行、保险等板块的基本面将得到支撑。地产销售恢复程度较高,但估值极低,本身也仍具备修复动力。券商板块与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关性较大。整体而言,各个板块都具备形成趋势性行情的基础。 徐一阳:金融板块是A股主要指数的压舱石,从板块整体角度,其投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配置价值。其板块行情的可持续性,一方面取决于板块自身的基本面趋势是否能够持续向好,并得到主流投资者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取决于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是否能够吸引场内外资金持续增配。 王恒楠:我认为券商有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的长期逻辑,可能将迎来趋势性行情。 更看好券商板块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大金融”领域,您更看好哪些细分领域?为什么? 李龑:更看好券商板块,因为券商板块是政策驱动和基本面共振最为明显的板块。自2019年以来,以科创板推出和创业板注册制为代表,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积极变化,券商板块受到政策利好的催化不断体现。近期有媒体报道,监管层可能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以打造超级券商航母,支持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更是对券商板块形成直接催化。 从基本面上看,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活跃,基金发行也较为火爆,券商的业绩同比预计有所增长,而随着近期券商大涨市场关注度陡然提升,大盘成交迅速放大,又正向催化了券商的基本面。 徐一阳:在大金融领域,从直接/间接融资比例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的直接融资比例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果从这点出发,可能业务模式偏向于直接融资的金融企业,更符合中长期整个金融业态发展的方向,相关机构业务成长和(港股00001)创新的空间也就相对更大一些。 王恒楠:看好券商板块,因为券商受益于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创业板的注册制、上交所酝酿的交易制度改革都将使券商业务受益。 大金融板块波动大 投资布局需谨慎 中国基金报记者:如果普通投资者要布局“大金融”领域,您认为如何布局较好,需要注意什么? 李龑:布局大金融领域,可以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工具类产品。目前市场上,广泛存在金融地产主动管理型产品、金融地产指数型产品和相关ETF产品,投资者应仔细分析各个产品的特点,进行理性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大金融板块历史上就具有波动大的特征,请投资者保持较好的投资心态,对于短期波动形成一定的容忍度,维持一定的持股或者持有基金周期,理性投资。 徐一阳:普通投资者如果要布局“大金融”领域,除了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相关上市标的,也可以通过投资金融相关ETF、或者金融占比较高的宽基ETF来实现,如果立足于长期投资,通过定投的方式也是更为稳妥的选择。另外需要注意,金融机构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投资金融板块,一定要注意所投标的的合规经营能力,能够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平稳控制所面临的各项业务风险,其盈利才是可持续的。 王恒楠:建议普通投资者谨慎对待金融板块,因为其行情演绎非常迅速,难以把握。
养老金融市场正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夺的“新蓝海”。其中,以各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作为战略布局的推进者趋势明显,养老型理财产品发行已开始放量。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养老型产品数量已比去年全年发行数增长近1倍。 随着近期股市回暖,更多银行理财“盯上”股市。一位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新成立的养老理财产品会考虑加仓权益类资产。 有望成为 失衡僵局的破局者 以养老理财切入资管“新蓝海”逐渐被纳入各大理财子公司的战略布局中。据普益标准统计,截至6月下旬,今年以来已有15家银行发行了115款产品。其中,国有行的发行数量明显增加,达到35款。据了解,这35款养老型产品均由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发行。而在去年,国有行发行的养老型理财产品数量仅有18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已开业的1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邮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推出养老理财产品。其中不少理财子公司成立初就推出养老理财产品以打头阵。 中银理财在开业伊始便将养老产品作为重点发力方向。在开业仪式上,中银理财推出“稳富——福、禄、寿、禧”养老系列,面向养老客群。2019年12月25日,招银理财推出“招睿系列颐养两年定开增强型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去年年底,工银理财推出符合国际通行设计理念的颐合系列养老产品。 目前,中国的养老体系三大支柱严重失衡。那么,理财子公司能否成为失衡僵局的破局者? 此前,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光大理财总经理潘东在《银行家》杂志刊文称,银行理财子公司将成为能够打通银行渠道、养老金和资本市场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中国养老金体系特别是第三支柱的建设,缓解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提高居民的养老保障。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当前在各商业银行越来越难以依赖存贷利差获得更多收入的情况下,要想保持长期增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资金链条之间打通。那么相对而言,以养老理财切入这些业务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一位大型股份制银行理财投资经理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禁止期限错配的政策约束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资产端的非标久期大约为2~5年。但商业银行的负债端很短,在半年左右。养老理财产品面对的恰恰是风险偏好低,对长期限投资容忍力较强的老年投资群体,因此算是一个用来消化长期限资产比较好的补充来源。 新产品考虑 加仓权益类资产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了4.1亿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但是,这个数据同基金、保险、信托公司的产品资产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据了解,企业年金投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对主体资格和理财产品都有明确要求,其中对产品有两条要求:自主风险评级处于风险水平最低的一级或者二级;投资品种限于保证收益类和保本浮动收益类。 一位股份行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理财子公司和商业银行资管部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已经不符合企业年金基金、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要求,只有老产品中的保本产品才能纳入投资范围,而这与资管新规的要求是相矛盾的。 2020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年金资产配置中,固收占比高达83%,而权益类仅约占6.6%。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一季度年金养老金产品分类下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率出现高比例的负数,其中股票专项型收益率亏损程度最高,为-16.35%。而去年年底,这一板块的投资收益率为13.34%。 今年4月以来,受债市震荡影响,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多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多只净值型产品出现较大回撤,年化收益率也罕见地跌为负数,而浮亏产品的运作方式以封闭式或定期开放式居多。 7月以来,随着股市回暖,更多银行理财资金“盯上”股市。据了解,不少理财子公司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于权益类资产或间接通过FOF的形式投资股市。 而在理财子公司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方面,上述股份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新成立的养老理财产品会考虑加仓权益类资产,老产品前期仓位足够就不再追高。 不少国有大行主要还是以固定资产配置为主,呈现“固定资产+”的结构。在资产配置和组合上,多以长期限+封闭式产品为主。“受制于资金风险收益的属性,因此提高养老理财资金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毕竟是养老的钱,保值是第一位,以稳健为主。”一位国有大行负责养老金融业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为此,不少银行在此基础上做了灵活处理。如光大理财发行的“阳光金养老1号”属于封闭式产品,但产品成立满两年后,每年将向投资者返还25%的份额,以实现长期投资目标下的短期流动性安排。 商业银行 纷纷布局养老金业务 近期,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5%的消息,再度让养老金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发展基金会6月中旬发布的报告称,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 “一方面,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也是体现作为国有大行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的养老市场仅仅靠第一支柱是不够的,需要靠其他支柱支撑,在这个背景下,养老金融市场巨大。”一位国有大行负责养老金融业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此外,从银行实际情况出发,不少银行客户结构上也逐渐呈现老龄化趋势。“对于我们银行来说,45岁~55岁的客户结构占比较高,对于这一养老需求较大的人群,我们也在做投资者教育。”一位大型股份制银行理财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 养老市场三大支柱的不平衡分布也为银行入局提供了市场。潘东表示,截至2018年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规模约为5.6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约为1.5万亿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约为2.8万亿元,三者比例为56∶15∶28,合计规模仅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1%。而美国三大支柱比例为10∶54∶36,养老金规模占GDP的160%。 银保监会年初曾提到,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不少专业人士表示,长期限资金对整个资本市场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一位大型券商银行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企业年金基金具有来源稳定、规模增长快、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商业银行介入企业年金正好能积极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巨大的蓝海市场留给了不少分析机构预测的空间。国盛证券分析称,截至2020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实际运作金额已达1.85万亿,同比增速20%。若保持该增速,2020年底企业年金将有望达到2.12万亿。 毕马威此前预测,2030年中国养老金规模有望达到113万亿元,其中企业和个人相关的商业补充型养老金管理规模约有60万亿市场。
最近,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和学者表示,由于疫情、经济衰退等因素,美元可能“站不住脚”。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摩根士丹利亚洲前董事长斯蒂芬罗奇警告称,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和美国巨大的预算赤字将导致美元崩溃。美国前财长保尔森甚至认为,美元能够长期保持其地位是一个历史异常现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为什么美国经常看跌自己的人民?美元再次看跌 看空美国经济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般来说,看跌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高额债务。据统计,预计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将从年初的4.22万亿美元增加到今年年底的7.75万亿美元,到2050年,美国的总债务可能会增加到目前美国经济的两倍。尽管美元地位是一种“担保”,但高债务无疑是美国企业的一颗定时炸弹。这并不是说美国不想拆除它,它不能拆除它,如果它想保持经济运行,它的债务只会越来越高。2.疫情下的经济衰退。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4.8%;据预测,在第二季度,它下降或接近20%,这是自1930年大萧条以来的最高值。美国也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第三产业受到重创。尽管一半的州已经重新启动了经济,但他们可能已经失去了黄金复苏期。3.失业率飙升。失业率是美国重要的经济指标。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由于疫情,美国在过去三个月中持续攀升,4月份达到近15%的峰值,5月份升至13.3%,这是自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自2月以来的近四倍。我认为这说明了两点:首先,面对疫情,美国没有采取大规模措施停止生产,导致疫情失控。因为美国经济学家预测,每个月当美国经济停止时,年度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5%。如果按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计算,两个月的经济损失将达到4.28万亿美元(占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次,它反映了在特殊情况下高度依赖服务业的美国经济的困境。12年前的次贷危机期间,数万亿财富蒸发了。因为人们担心失去工作或房地产,他们不再把钱花在非必需品上。需求的突然下降迫使美国服务业解雇了大量员工,这进一步增加了失业率。那么美元真的会崩溃吗? 美元可以直接反映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如果美国经济真的失败了,美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真相呢?首先,在疫情期间,由于避险需求,对美元的需求飙升,美元走强。因此,答案显而易见。如果疫情恶化,美元可能被大量买入,美元将进一步走强。只有当量化宽松的影响逐渐显现时,美元汇率才有可能下降。其次,疫情爆发后,全球资本市场暴跌,美元流动性短缺。因此,当美国开始大规模宽松政策时,“过剩”流动性被央行的货币互换或美元需求所吸收。如果全球经济完全恢复,美国也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简而言之,美元目前的地位不容动摇:全球约90%的外汇交易涉及美元交易;外国央行持有60%以上的美元外汇储备;大约40%的全球贸易以美元计价和结算;近60%的美元作为全球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在国际上流通。谈论衰退可能是合理的,但崩溃有点危言耸听。
最近,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行业报告《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中国银行业布局生态圈正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指出,在银行业受到互联网金融广泛冲击的背景下,传统的商业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迫切需要进行全面转型。基于银行独特的优势,如财务层面的风险控制能力、强大的客户信任度、低资本成本和线下网络服务,中国银行业应抓住当前的机遇,制定生态圈战略。 本文重点梳理和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生态圈建设的发展特点和现状,并就如何完善中小银行金融生态圈提出了一些建议。 1.什么是金融生态圈? 生态工程通常将生态圈分为三个组成部分:核心圈(生态核心)、内部环境圈(生态基础)和外部环境圈(生态池)(如下图所示)。金融生态圈是指不同金融形态中不同个体的整合和消除,具有协同效应和乘数效应的个体被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动态自我更新和进化的集群。 在麦肯锡的咨询报告中,生态圈的定义如下。生态圈是一个广泛的动态联盟,由产业价值链的所有环节的参与者聚合而成。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应该通过金融方案满足客户对终端的金融需求。一般来说,银行不仅应该提供金融服务,还应该提供非金融服务,通过嵌入场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对于客户来说,他们应该只通过一个平台入口获得丰富的服务。 目前,银行业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和互联网企业跨境经营的局面,纷纷推出转型战略。生态圈战略成为转型的新热点,因为它更符合银行获取客户和经营客户的转型方向。 二、商业银行金融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合作类型 近年来,在建设生态圈的过程中,银行与多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形成了多种合作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合作类型。 (1)战略合作 在全方位战略合作中,商业银行与合作伙伴进行整体对接,以实现各种优势和业务领域的互补,为客户提供更低成本、更好体验的金融服务。 1.工商银行和京东金融在金融技术、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物流和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2.农行与百度金融在多个金融科技含量高的前、中、后台进行合作,涉及金融智囊、客户肖像、精准营销、反欺诈、客户信用评估、智能投资、智能客户服务等。并共同建立了金融技术联合实验室。 3.中国银行和腾讯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技术领域有着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普惠金融和金融技术。 4.中国建设银行和蚂蚁金服联合推进网上信用卡开通、线下渠道业务、电子支付合作和信用系统开通。 在商业银行加速拥抱金融技术并进入在线市场的同时,金融技术公司也在加速线下渗透:腾讯和许多公交公司联合开发公交代码的创新应用,以构建“智能出行”生态系统,并与三大运营商结成联盟。(移动、联通、电信)成立“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大举投资永辉超市;阿里投资大润发、银泰商业、苏宁尚云、安百里集团、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路、高辛零售,并与多家医院签订合同,积极布局“智能医疗”产业地图。 (2)资源补充型合作 在这种类型中,商业银行和企业在技术、产品、场景等方面拥有特定的资源和能力。在特定的业务环节上进行合作,如客户获取、comm支付 商业银行利用合作伙伴的平台、端口和场景来实现客户流失和精确营销。例如,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合作成立了百信直投银行,通过自动柜员机、互联网和电话等远程通信渠道为客户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它的客户范围广,运营成本低,服务门槛低,不受地域限制。除了储蓄存款、支付结算和银行间同业拆借等金融服务外,它还专注于三大业务:消费金融、小微企业融资和财富管理。 2.在支付合作方面, 为了给零售客户提供全新的支付体验,提高粘性,交通银行和中国银联退出移动信用卡,客户只需在交通银行定制的“电子卡处理”终端上提交申请,立即完成现场审批。检查完信用卡后,用手机登录“支付账单”应用程序,所有与信用卡相关的服务,如审计和还款,都可以在“支付账单”上解决。 3.在信用合作方面, 国内小额信贷和蚂蚁金服通过联合贷款模式与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利用各自在资金、风险控制和客户渠道方面的优势以及小额信贷业务需求,联合开展小额信贷和消费贷款业务。80%的投资资金来自商业银行。到2017年,至少将有数百家商业银行与北京银行联合放贷,覆盖工业、农业、中国、建筑和贸易五大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等数十家区域性商业银行。 (3)完善的平台合作 招商银行信用卡“掌上生活”应用加强了与各种线上线下商户的合作,重点关注在线消费业务和消费金融场景,逐步覆盖餐饮、电影、商品、机票、酒店、海外旅行、金融应用、游戏等在线消费服务。使信用卡平台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和完善。 平安银行开发的奥兰治电子网以“熟人商圈”为核心,为熟人提供免费的电子商务平台——“平安管家”开展业务,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基于智能手机的业务管理工具——“奥兰治电子记录”,整合平安集团优越的金融资源,在供应链上为客户提供网上融资、网上支付、网上理财、网上保险等全面的金融服务。 第三,你如何看待下一个口号“金融生态系统” (1)金融生态系统是原始营销模式的升级版,不应局限于零售线 目前,金融生态系统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只有少数机构提出了基于供应链和产业链的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方案。 如果我们扩大生态圈的概念,并考虑流行语言和媒体传播和营销的需要,我们实际上可以把它视为早期金融流行语“公司联系”或“全渠道营销”的2.0版。 事实上,生态圈建设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大银行的规模和效益,为各类客户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服务。这并不是简单地使用所谓的“技术”(非金融场景渠道)来吸引更多的零售或个人客户。 换句话说,世行之前的哪些行动,如支付工资、支付贷款、为目标单位员工提供住房抵押贷款、为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为超市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减税甚至信用卡收购商户,都没有改善世行自身的金融生态系统? 当前流行的“金融生态圈”只是由一些所谓的“技术”公司将“企业联系”和“全渠道营销”重新包装,这些公司想进入金融业和咨询公司寻找新的业务热点,然后再卖给银行。 (二)理性看待科技投资建设过程中的金融生态系统 没有任何金融技术可以与数据分开。客户的消费场景支付数据、社交数据、手机 传统的金融企业,依赖于应用程序功能不够全面和方便(与现有的行业巨头相比),以及客户金融交易数据有限和不可用,从事金融技术,或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在现行监管政策下,中小银行可以通过金融技术提高银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但从本质上讲,它们没有实力或手段与“金融技术”巨头充分竞争。 此外,通过网络渠道收购客户似乎成本为零,但阿里集团10万名员工通过各种现场渠道收集的数据供数千名支付宝财务团队人员使用,同时,有必要不断采集和完善数据采集现场,这足以说明网络收购成本的高低。换句话说,孤立地看待支付宝的每一笔交易成本可能非常低,但中小银行能负担得起获得支付宝所需数据的投资以及维持这些交易场景的成本吗?
今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兼具股债投资之长的固收增强型策略基金受到青睐,新发“固收+”产品合计募集资金已超过1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倍。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发行并已成立的“固收+”基金有92只(份额合并统计),包括74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和18只二级债基,募集资金合计1165.15亿元,占全部新发基金规模的13%。而去年同期,仅有38只同类基金发行成立,募资196.88亿元。 从平均发行情况来看,上半年成立的“固收+”基金平均规模12.66亿元,同比增长144.4%。 其中,成立于3月16日的鹏扬景沃6个月持有A规模最大,达到50.51亿;成立于1月14日的安信民稳增长A成立规模也有49.86亿元。此外,博时恒裕6个月持有A、银华汇盈一年持有A、南方集利18个月定开债A的发行规模都超过了40亿。 中基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债券基金份额继续增长,由去年年底的2.27万亿增至今年5月底的3.37万亿,增幅达到48.5%。 据介绍,“固收+”产品以风险低、收益相对稳定的固收资产打底,获取基础收益,同时通过打新、投资可转债、二级市场股票、股指期货等其他资产博取更高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在股市延续结构性行情、全球主要央行开启低利率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固收+”策略未来仍会是稳健投资者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也将会继续成为各大公司布局的重点。 据了解,近期发行市场又将迎来一批新的“固收+”基金。博时恒盛一年持有、兴全汇享一年持有、创金合信稳健增利6个月持有、国寿安保稳丰6个月持有、景顺长城安鑫回报等5只偏债混合型基金计划于7月的第一个星期启动募集;易方达磐泰一年持有、汇添富稳健收益等产品也将很快发行。 据了解,基金公司非常重视“固收+”基金的运作,纷纷派出旗下绩优基金经理进行管理。如兴全汇享的拟任基金经理之一为兴证全球基金固收部副总监翟秀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翟秀华管理的固收产品规模达1078亿元。 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很多“固收+”基金都采用持有期模式。对此,即将管理创金合信稳健增利6个月基金的王一兵表示,设置持有期,可以保证锁定期内基金份额稳定,在配置上受资金进出的影响也会比较小。流动性可控,基金经理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制定中长期策略,追求更好的收益。 北京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该公司将采用“固收+”策略布局更多产品。他认为,注册制下创业板打新存在较为确定的投资机会,希望通过更多新产品积极参与新股申购。
在目前两市呈现结构市的反弹行情中,权益类基金仓位不增反降。Wind动态仓位的监测结果显示,在纳入统计范围的3589只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持仓达到了65.2%,较5月底下降1.52%,已呈现连续四个月下降。 与今年一季度相比,6月份,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投资股票市场仓位分别下降0.55个百分点和2.67个百分点。缩短时间来看,与5月低相比,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分别减仓0.52%和2.33%。 谁在减仓?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止6月23日,在纳入统计范围的3589只权益类基金的平均持仓达到了65.2%。近一个月以来,有1411只基金选择了加仓,占比39.31%;有1447只股票选择了减仓,占比40.32%,减仓基金数量稍多;另有731只基金仓位保持不变。 从具体基金产品来看,本期加仓幅度居前的有九泰久稳、前海开源沪港深汇鑫、景顺长城改革机遇、前海联合润丰、平安估值优势、大成景润、诺德新宜、中欧价值智选回报、汇添富盈泰、华安睿明两年定开等;加仓比例均超过30个百分点。 本期减仓幅度居前的有金鹰红利价值、东吴安享量化、天治财富增长、中邮消费升级等,减仓比例均超过40个百分点。 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表示,人类历史上过去百年长河中,资本市场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长期看是螺旋上升的,无论中国、美国、欧洲,其主要市场都是螺旋上升的。所以人类社会只要是在不断进步,那么上升发展就是一个大方向。因此,如果你认同这样的规律,那么当危机发生时,你面临的也许就是一次机遇。 但斌提及,长期投资不是所有行业都可以做的,而应该要选择正确的赛道。从1997年到2017年,计算机、玩具、软件、通讯、服装、家居、汽车等行业都是一路下降的。但食品饮料、教育、医疗等行业都是上升的,所以行业的选择非常关键。 在今年行业轮动显著的现象下,专业的基金公司又是如何抓住机会的? “科技类ETF获批给整个科技板块带来了增量资金。”凡德投资总经理陈尊德表示,对于下半年而言,在新增资金进场的情况下,科技板块整体会有一定的预期,但现在科技类ETF的发行量还不足以推动整个科技板块的大幅上涨。随着科技行业的逐渐分化,拥有核心技术的个股可能会持续走牛。 陈尊德认为,除了消费、科技、医药板块下半年仍值得重点关注外,金融板块比如证券股也会有一定的阶段性机会,食品饮料、环保则是长期走牛的板块。 富荣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邓宇翔认为,基于短期资本市场改革以及降准降息等政策支撑仍可保持适当乐观,其中科创板的指数推出将利好科技板块风险提升,维持科技+消费龙头公司的配置思路。其中,可能的风险点在于上市公司半年报业绩低于预期,美股大幅下跌、中美关系恶化等。 对于短线获资金炒作的券商、汽车、通讯以及电子科技等板块投资机会,中原证券(行情601375,诊股)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中线可继续关注部分低估值绩优蓝筹股的投资机会。